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2022-10-04

第一篇: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食用菌是安康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具有高效、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绿色环保的特点,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食用菌产业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按照做特、做精、做高、做强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背景

(一)国家对发展食用菌产业定位高。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农业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食用菌协会,于2006年12月专门成立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先后深入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广东等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调研,于2007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课题调研新闻发布会暨产业发展高层论谈,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评价为“小产品、大产业”一颗产业新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省农业厅于2011年6月21日在汉中略阳召开了全省食用菌现场会,在全省实施《百村万棚食用菌工程》,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力争在2015年,实现全省(重点是陕南)食用菌总产量10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二)经济效益好。

据调查,种植香菇,每亩1万袋,一年春秋两季,每袋毛收入10元,减去每袋的原料、菌种和人工费约3.0-3.5元,纯收入6.5-7.0元,每亩可收6.5万-7.0万元;地栽木耳,每亩栽种1-1.2万袋,每袋两季可收入干木耳0.15公斤,每公斤价60元,每袋毛收入9元,每亩可收入10.8万元,减去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6-7.8万元。如开发夏菇生产,一年出菇三料,一亩地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种植猪芩,每平方米一窝,每窝三年产量8斤,每斤市场场价80元,每窝产值640元,按每亩栽种400窝计算,三年可收25.6万元,平均每年亩产值8.53万元,因此,发展食用菌是目前整个农业效益最好的项目。而且种植食用菌不需要好田好地,坡地、沟坎、林下均可栽种,不与粮油争地,农民积极性高。

(三)食药兼用,营养保健。

食用菌是蔬菜里的重要种类,而且是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极高的食品,有些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等,富含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游离氨基酸、海藻糖、甘露醇糖等养分,其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如猴头菌、灵芝多糖在保健品、药品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医学研究证明,猴头菌、灵芝具有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细胞衰老、抗癌、改善血脂、血糖等功效,灵芝还有美容养颜的功能。因此,在我省陕南县区,要把食用菌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四)市场需求量大。

1990-2008年,世界食用菌年产量(鲜菇)由125万吨增加到1928万吨,增长15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鲜菇)则由5万吨增加到1350万吨,增长270倍,由世界食用菌产量的4%上升到70%,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超级大国。2005年以来,全世界食用菌贸易额稳定在20亿美元,我国出口贸易额约8亿美元,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4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食用菌还是一方“净土”,因此社会传流,吃四条腿(动物),不如吃两条腿(禽),吃两条腿不如吃一条腿(食用菌)的说法不断被人们所接纳。食用菌即是素菜又是晕菜,即可食用,又可药用,即有营养,又能保健,市场需求很大。目前我市食用菌人均占有量不足6公斤,按需要量相差甚远。

二、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是个短、平、快项目,具有投入小、产出高,不与农业争地、不与农林争时等独特优势。因而,食用菌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增收的首选项目,其发展势头强劲、可续发展潜力巨大。

(一)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我市食用菌生产以代料栽培为主,主要产品为香菇、黑木耳、平菇三大类,近几年引进开发了一批珍稀名优食用菌(如:秦巴硒菇、白灵菇、杏鲍菇、双鲍菇、鸡腿菇、姬菇等);药用菌主导产品为猪苓、天麻二大类,野生食用菌我市资源较丰富,每年外地客商来安康收购的品种仅牛肝菌、鸡油菌、红菇就达数百吨。到2010年底人工栽培的种类已发展到20余个。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食用菌生产14580万袋,总产干鲜混合总产量19219.5吨,总产值8.69亿元,菇农纯收入5.93亿元。其中:香菇6500万袋,干品总产量11000吨,产值6.6亿元,黑木耳2880万袋,干品总产量2872.5吨,产值1.72亿元,磨菇5200万袋,鲜品总产量5347吨,产值3743万元。全市现有三级菌种厂家6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龙头企业5个,其中宁陕2个、石泉1个、紫阳一个、汉滨区一个。

(二)区域布局合理。

(1)月河川道区:区域内食用菌发展较快,部分已形成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占全市40%左右,产品以鲜销为主,代料栽培,以香菇、平菇为主,重点分布在汉滨区恒口、大同、五里、关庙、城郊和汉阴月河、平梁、石泉池河等乡镇。 (2)浅丘和低山区:主要分布在汉阴汉阳、双坪、上

七、漩窝,紫阳汉城、双安、焕古、城关,汉滨区吉河、瀛湖、茨沟、县河、迎丰、旬阳棕溪、小河、城关,平利魏汝、老县、三阳等乡镇。发展规模占全市20%左右,主要品种为黑木耳、秦巴硒菇,其次为平菇和香菇。秦巴硒菇重点分布在紫阳和汉阴漩窝镇,产品以干销为主。

(3)中高山区:包括宁陕大部分乡镇和石泉、汉滨、平利、镇坪、岚皋的部分乡镇,以宁陕发展规模最大,其次为石泉迎丰、两河、兴坪、饶丰和汉滨区沈坝、大河、叶坪及平利、镇坪少数乡镇。该区域总量占全市40%以上,主导品种为香菇,黑木耳次之,另有少量珍稀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栽培。药用菌主要为猪苓、天麻,重点在宁陕,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猪芩之乡的美誉。

(三)产品供销两旺。

近年来,食用菌市场不断拓宽,价格一路攀升(每公斤60元以上),宁陕、石泉县从90年代起,就具西北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之美誉,因此,福建古田、浙江庆元等地客商,纷纷来安康驻扎收购食用菌产品、同时地带动了我市一支食用菌营销队伍,特别是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凡来安康旅游者大都带回我市的香菇、木耳和天麻等土特产品,为该产品的销售和宣传起到积极作用。

(四)管理不断规范。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食用菌生产已建立起了以控制菌种、菌材两个阀门为主的管理机制,户均生产控制在6000袋以内,由食用菌办公室制定生产计划,乡(镇)、村按资源状况分配到生产农户,林业部门按户办理菌材指标,再按菌种生产单位与生产农户签定的《袋料食用菌栽培技术服务合同》,分配菌种、菌材生产计划,使其规范化生产,基本形成了产业持续发展、农民稳步增收的格局。

(五)龙头企业发展较快。

目前在全市注册的有“紫阳秦巴硒菇有限公司”、“安康市运坤菌业有限公司”、“宁陕县松夏菌业有限公司”、“宁陕县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每个公司投资均在200-500万元以上,并注册了“松夏”、 “天华山”、“秦巴硒菇”等食用菌品牌,形成了从制种到接菌、管护、生产、销售服务的服务体系,延长了产业链条,推进了产业化经营,促进了食用菌产业效益的提高。

(六)菌种供应有序。

我市有三级种菌种厂60多家,年生产菌种在100万袋左右,主要生产香菇、黑木耳、密环菌,其品种有河南省泌阳、浙江省龙泉、庆元、福建省古田食用菌研究所提供的241–

1、241–

2、241–3号

(七)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人民群众的参与下,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市场引领农户、农户自发生产、自主销售的格局,形成了“龙头企业(公司)+技术服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已成立食用菌专业协会20个,会员3000余人,为广大菇农提供了较好的生产、销售、技术、信息等服务。

(八)销售网络健全。

在正确引导农户实施产业发展的同时,为规范食用菌产业销售市场,有效增加菇农收入,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通过外引内联,积极与市场对接,大力培育绿色消费市场,经多方努力,紫阳秦巴硒菇公司在北京建立了销售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宁陕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设立了销售窗口,在胡家庙和朱雀等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网络,进一步解除了菇农的后顾之忧,有效增加了菇农收入,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九)开展了地理保护建设。

200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核准了“宁陕香菇”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紫阳秦巴硒菇通过了有机食品认定和认证,宁陕猪芩标准综合体2010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为陕西省地方标准,为打造安康地方品牌奠定了基础。

(十)富硒菇开发初见成效。

从各县送样的食用菌产品含硒量检测结果看,宁陕出产的野生牛肝菌干品含硒量达8.38ppm,出产的香菇3个点送样检测,含硒量分别达到0.25ppm、0.65ppm、0.45ppm,紫阳出产的秦巴硒菇含硒含硒量达到1.99ppm,石泉出产的桑枝食用菌(香菇)含硒量达到0.59ppm。目前,宁陕、紫阳、石泉已完成香菇富硒含量的检测工作,并顺利通过QS认证,为“安康富硒菇”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

我市除宁陕、石泉外,其它各县区将食用菌还未真正纳入当地农业发展中的重点产业,全市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与国内其它地区比较,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

(二)体制不顺,归属不明确,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 历史上我市食用菌生产虽有市、县政府组织协调管理机构,但随机构改革,食用菌生产先后由多个部门管理过,地改市后,安康市食用菌生产办公室由市农发办移交给市林特局,县级有的在农办、农业局、林特局、科技局、供销社等部门,因许多业务不对口,又无具体人员抓,基本未开展工作。

(三)资金投入不足。

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市场和效益的驱动下,激发了许多企业和农民对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产业发展基本条件现在已经具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缺乏资金投入,农民生产发展、基地建设、组建龙头企业、科研与示范推广、创立品种等都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致使全市食用菌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始终不能进入到规模化、产业化运营的良性发展轨道,产业优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菌种管理不严格,市场不规范,品牌效应不显著。 我市目前对食用菌菌种尚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只有部分县区农业局将食用菌菌种生产和经营纳入了管理范畴,但发证后缺少监督检查,菌种生产“小、杂、乱”的现象较为严重,菌种市场竞争无序,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我市现有几家食用菌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不高,富硒、绿色品牌不响亮,没有做到优质优价,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一)地域优越、交通方便。

安康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差异大,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各类食用菌生长,野生和人工栽培的种类繁多,且品质优,为生产优质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我市境内有三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涵盖全市,直通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重庆、成都和西安大都市,机场正在扩建,水路直达武汉、上海,交通十分便利。

(二)栽培原料丰富,蕴藏量大。

我市具有丰富的作物秸杆、桑果树枝、森林间伐材料等农林废弃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原料。据初步估算,我市每年有作物秸杆90万吨,桑枝、果树枝、森林间伐树枝等约60万吨,按30%资源利用率和80%生物转化率计,可生产食用菌鲜品50万吨,若在品种结构上进一步优化,突出珍稀名优食用菌品种,按富硒食品质量标准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后,以富硒品牌销售,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结合我市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作物秸杆,发展以粪、草为原料的草腐型食用菌,不但可获得高附加值食用菌产品,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还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基础条件好。

我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当地农民就有段木栽培银耳、黑木耳的习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多品种规模性袋料栽培,形成了安康的一项区域特色产业,许多农户靠发展食用菌脱了贫,步入了小康,食用菌成为农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农民对发展食用菌有较高的积极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生产经验。

(四)技术力量雄厚。

全市现有较为规范的菌种厂家60多个,受省农业厅培训发证的菌种生产技术员、检验员30多人,有一批食用菌专业协会和民办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主产县有一批示范大户和农民技术员,其中部分人员持有食用菌技术等级证书。农业部2006年重新颁布了《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对规范我市菌种生产经营已有法可依,对促进我市食用菌生产持续稳健发展,从菌种这个源头上对菌种质量的要求有了法律保障。市农科所设有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配备中高级研究人员6人,多年来专业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发,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奖,培训了一大批农村技术骨干。这些基础的奠定,为推进我市富硒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可发挥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五)野生菌种资源丰富。

由于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气候和地理环境独特,生物物种繁多,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安康地区食用菌生产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初步调查,我市大型真菌已发现的达170多种,目前只有少数种类开发利用外,还有大量的野生资源丞待开发,其中如茭白、桑黄、虫草菌、牛肝菌、羊肚菌、松乳菇、鸡油菌、灰树花、珊瑚菌、正红菇等种类属于珍稀名贵食、药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经济价值,为我市富硒高档食用菌开发,提供了天然宝库。

(六)劳动力资源充足。

近年来,由于南方食用菌主产区的原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全国食用菌生产大有南菇北移之势,而我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仍有剩余,可从事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较充足。

七、产业区域布局

(一)月河川道区。

利用作物秸杆与牲畜类肥及沼肥配制成培养料,经发酵后栽培双孢菇、鸡腿菇,重点在汉滨区、汉阴、石泉水稻产区的乡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面积5000亩。

利用桑枝、果树和其它阔叶树枝丫、木材加工厂下脚料等袋料栽培香菇、平菇、黑木耳及珍稀食用菌,重点培育专业村和专业大户的带动能力,形成生产基地,年生产规模6000万袋。

筹资建设10个年加工营销能力万吨以上的食用菌专业化加工厂,建设产品和原材料交易集散地一处,建设食用菌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厂或示范园区。

(二)中高山区。

利用阔叶树废弃枝丫和桑枝,袋料栽培黑木耳、香菇及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等珍稀食用菌,以香菇、黑木耳为主。重点在宁陕县和石泉迎丰、两河、兴坪、铙丰一带,镇坪、岚皋、平利部分乡镇,汉滨区大河、叶坪、沈坝、双溪一带,发展袋料栽培5000万袋。发展药用菌(猪苓、天麻)300万平方米。扶持壮大宁陕现有二个龙头企业,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在宁陕和石泉再发展二个公司十农户式龙头企业。

(三)浅丘和低山区。

发展袋料栽培,紫阳汉城、双安、焕古和汉阴漩窝一带,重点发展秦巴硒菇,年规模40万平方米(600亩);汉阴县汉江以南的乡镇和汉滨区瀛湖、吉河、县河、平利三阳、魏汝、老县等乡镇,重点发展黑木耳、香菇,袋料栽培4000万袋。继续扶持壮大紫阳秦巴硒菇、安康运坤菌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自主品牌,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汉滨区黑木耳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开拓江、浙、鄂、粤市场,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

八、工作重点

(一)优化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在今后食用菌发展上,以菇类为主,木耳类次之,药菌类补充。菇类以代料香菇、金针菇、平菇、双孢菇、草菇为主,辅之以珍稀菇;木耳类以地栽黑木耳为主,辅之以白银耳栽培;药菌以宁陕猪芩为主、天麻、灵芝为辅。在产品销售上以鲜菇为主,干鲜搭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二)建立菌种繁殖体系,确保菌种质量和有效供给。按照4个1的要求,即成立一个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一个一级菌种场,10个二级菌种场,100个三级菌种场,确保菌种就近供应,有效供应。

(三)推行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2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其中月河川道区10个,低山区4个,中高山区6个。开展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完善和建立种源储备及市县乡供种、技术推广、培训体系。

(四)加强菌种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落实《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为载体,加大菌种管理执法力度,整顿菌种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菌种,无证生产经营,乱引滥繁等违法行为,净化菌种市场,维护菇农的合法权益,保障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五)延长产业链条,建立香菇市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针,发挥我市的生态、区位、交通优势,石泉、宁陕两个最大的食用菌批发市场,为安康食用菌搭建销售平台。

(六)实行品牌化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品牌就是特色、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要高起点、高标准,全力打造“秦巴硒菇”、“宁陕富硒菇”,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好富硒区的普查和开发工作,企业精心策划“安康富硒菇”的质量认证,包装和促销工作,打好“富硒牌”。

安康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蔬菜是人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品,它不仅是市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也是农村经济增长点和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加强蔬菜产业建设既是丰富市民“菜篮子”,稳定市场菜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1蔬菜生产现状 1.1种植面积扩大

截止2010年,全市蔬菜总产95.89万吨。商品蔬菜面积11.27万亩,专业菜田5.9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80.03万亩,商品菜种植15.43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15.58%,出售蔬菜30.18万吨,商品率31.47%,蔬菜总产值143835万元。

1.2设施蔬菜发展较快

全市已建成大、中、小棚88140栋,面积36650亩,对“春提早”和“秋延迟”蔬菜市场供给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日光温室120栋,面积133亩;轻质拱棚7188栋,面积21558亩,竹骨架棚64000栋,面积14961亩。利用中高山区立体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15086亩。

1.3蔬菜品种以大路菜为主

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80.03万亩,总产量95.89万吨。其中叶菜类占13%,瓜菜类占6.1%,根茎类事57.2%,茄果类占8.7%,菜豆类占6.4%,水生蔬菜占3.2%,其他蔬菜占14%。主要种植马铃薯、白菜、萝卜、茄子、辣椒、四季豆、黄瓜、豇豆、甘蓝、莲菜、番茄、芹菜和胡萝卜等13余个品种。而辣椒、韭黄、黄瓜、莲菜、番茄、菜花、芹菜等精细菜品种18.56余万亩,总产27.84万吨,仅占全市蔬菜总面积、总产量的29.03%和23.19%。

1.4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加快

到2010年全市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16万亩,其中汉滨区建民、汉阴涧池、宁陕旬阳坝等19个乡镇,通过国家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11万亩,辣椒、黄瓜、马铃薯等18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5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初见成效

彩色甜椒、彩色马铃薯、樱桃番茄、水果黄瓜、木耳菜、佛手瓜等下批新品种引种成功;无土栽培技术、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和“三沼”综合利用试验见效;无滴膜、遮阳网、频振杀虫灯、黄板纸诱杀等技术被菜农广泛应用。

2存在主要问题 2.1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政策不配套,机构不健全,城郊菜地逐年被征占,菜农陆续转产,蔬菜生产仅靠群众自发盲目进行,蔬菜供求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全市除汉滨区设有蔬菜技术中心外,其他各县没有设立专门的蔬菜技术推广机构,既是设有专人负责,也是挂靠在农技站,既无人员编制,又无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指导蔬菜生产的人员不足,普遍缺乏务菜专业技术,农民务菜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

2.2专业菜田少

由于城镇建设严重挤占城郊传统菜地,只占不补,只征不建,专业菜田面积锐减。近年来,安康城区周围菜地被征地占了3000多亩,仅新城办东西两坝近年专业菜田面积就减少了2700余亩。依照省政府规定的人均占有菜地面积不少于0.05亩计,我市常住290余万人口,需要标准化专业菜田14.5万亩,2010年全市专业菜田仅有5.97万亩,直接导致城镇蔬菜供给严重不足,影响蔬菜产业发展。

2.3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中、省未给安康下达“菜篮子”建设扶持项目;全市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一直未征收;市、县区发展蔬菜产业处在初级阶段,没有项目支撑,缺乏资金投入;市、县区蔬菜技术推广单位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等,影响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专业菜田开发建设。

2.4基础设施落后

我市蔬菜产业建设缺乏整体发展规划,蔬菜基础布局不甚合理,标准化专业菜田少,基础设施差,水、电、路、井等不配套,抗灾能力弱,整体生产水平低。

2.5产业化水平低 设施大棚菜、“反季节”菜和无公害蔬菜起步迟、起点低、发展慢;钢管骨架大棚和水泥骨架大棚少,竹骨架中小棚多,结构简陋,生产水平低,抗风、抗雪和承载力小,抗灾能力差;生产大路菜多,特色菜、精细菜少,自食的多,商品菜少;加工、保鲜跟不上,难以实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蔬菜的种植、包装、运销、储藏、加工,没有形成产、加、销为一体产业体系。

2.6标准化建设滞后

本市没有蔬菜生产、加工、贮藏、包装地方标准,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产品加工处于空白,上市产品无分级和标准包装,包装、运销、储藏、加工没有规范规格和标识,未使用无公害产品贴标上市,全市没有菜篮子产品监督检测管理机构和设施,无法展开蔬菜检验、监测和市场准入工作。

2.7流通渠道不畅

城区的农产品交易处于有市没场和有场没市并存状态,缺乏科学布局,规模小、点分散、交易设施简陋,没有形成批发、零售分布合理,层次分明的梯级交易体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渠道不畅,菜价浮高浮低,严重影响菜农务菜积极性。

3安康发展蔬菜产业前景分析 3.1发展优势强

(1)气候条件优越。安康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适中,无霜期长。年均温13.9-15.7℃,≥10℃的年积温为4643.7-4951.4℃。年日照时数为1581.7-1870.9小时。年太阳辐射在103.4-109.3千卡/平方厘米,光全热辐射为51-5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积雪4天左右。年降水量779.6-1101.4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77%。月河川道及浅丘蔬菜生产区平均气温15.7℃,≥10℃有效积温4980℃,分别比西安和汉中多660℃和483℃;无霜期253天,比西安、汉中多46天和15天,年降雨量800mm左右,年日照1800多小时,这种优越的气候资源,有利于南北多种蔬菜种植,是发展蔬菜产业的天然禀赋。

(2)区位优势明显。我市南抵重庆,东接襄沔,西连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自古就是陕南重镇,也是川、陕、鄂、渝毗邻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境内有襄渝、阳安和西康三条铁路枢纽;飞机可直达西安、武汉、重庆、成都;

316、210国道过境全市6县区,西康、十天、川陕高速公路于安康交汇,全市已形成三纵六横、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乡、村公路全面得到水泥硬化,便利的交通,为蔬菜快捷运输提供了保障。

(3)生态环境良好。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3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354天,广大农村空气质量更佳。汉江安康段及其主要支流8个监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工业布点少,水土污染程度低,森林覆盖率达55.4%,生产无公害蔬菜,尤其生产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自然环境条件独厚。

(4)菜农务菜技术水平较高。特别是安康城区东、西两坝菜农,务菜历史悠久,生产实验丰富,探索和积累了一整套轮作倒茬技术,并及时吸纳全国先进的种菜技术,黄瓜、番茄、辣椒等精细蔬菜一季亩产均达到万斤以上,产值万元以上,汉阴蒲溪的芹菜,石泉城关的莲藕,汉滨区张滩王湾的韭黄、苦瓜、豇豆等,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质量优,且远销外地,为当地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富硒蔬菜、高山菜、野生菜地方品牌,具有潜在的开发发展优势。 3.2市场前景看好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对蔬菜的需求量日趋增加,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发展蔬菜市场前景广阔。

(1)市内需量大。安康未来按中等城市发展,城市面积17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将达到100万人,若按此计算,年需求量在36 万吨,广大农村逢年过节,尤其月河川道农民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城镇化,购菜生活,因此内销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蔬菜产业既可有效满足本市菜市需求,又能提升本市蔬菜档次,还能平抑淡季菜价。

(2)外销优势强。本市生产的蔬菜,具有绿色、无公害、优质和“反季节”特点,倍受西安、十堰等地市场青睐,开发外部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尤其安康川道生产的地膜马铃薯上市期间,正处关中淡季,菜用品质高于甘肃、陕北等地,深受本市和关中市民喜爱。

(3)农民增收快。蔬菜产业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蔬菜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在同等条件下种植一亩蔬菜可收入3500-12000元,最高可达2万元以上,是种植其它作物的5-10倍,农民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就充分说明种菜效益十分显著。

4发展思路与目标 4.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城市蔬菜周年均衡供给为基本方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基础,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专业菜田、设施栽培、高山基地、销售网络和检测设施等建设内容,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规范化水平,优化品种结构,增加商品总量,提高蔬菜质量,逐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努力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

4.2目标任务

从现在开始,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城镇蔬菜周年均衡供给,价格适宜,自给有余,适量外销的总体目标。争取到2015年:

(1)新开发建设保城市供应的专业菜田10万亩,使专业菜田总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蔬菜60万吨,发展设施蔬菜10万亩,露地菜60万亩,年产蔬菜总量100万吨。

(2)组建完善1个市级检测中心,10个县区级检测中心和若干个农贸市场检测站、基地检测点,完善四级蔬菜有毒有害检测体系。

(3)在安康中心城市,建设占地100亩以上,装备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的蔬菜批发交易中心1处和若干布局合理的蔬菜交易市场;各县城建设功能齐全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主要产菜集镇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和网点。

5保障措施

“菜篮子”建设既是各级党委政策社会责任,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国家实行市长负责制。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按照现代农业理念指导生产、加工、销售,坚持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加强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推进产业化发展,保障蔬菜稳定供给,平衡供应。

5.1技术保障

(1)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一要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以钢管、水泥和新型复合材料骨架大棚为重点,积极示范双膜种植和无土栽培技术,不断提升栽培技术水平。二要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选用抗病虫品种,清洁菜园,种子消毒,轮作倒茬,灯光诱杀等综合技术,预防病虫害发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农药残留,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2)狠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要按照市场要求,着眼长远,面向当前,积极引进适合我市种植的名、特、优、稀新菜种,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加快蔬菜品种更新换代。要办好优质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园,引导农民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积极探索工厂集中育苗,为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

(3)推广平衡施肥。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施农家肥、沼液肥,推广生物肥,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实行平衡施肥,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菜田污染。

(4)加强技术培训。按照实用、有效、及时的原则,认真做好菜农技术培训,按每亩配备一名技术员,每户至少一人经过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5)开展质量检测,实行市场准入。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检测,特别是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实行产地和产品双重认证,规范标识,贴标上市,检后上市,确保上市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6)开拓无公害销售市场,搞好蔬菜绿色品牌的申报认证,打造安康绿色蔬菜、富硒菜、高山菜有机蔬菜品牌,扩大外销。

5.2政策保障

(1)扶持专业菜田建设。要把原有菜田设施完善、新菜田开发、一村一品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有利产业发展,有利农民增收的原则,建立流转顺畅、公平、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协调土地向种菜产业大户合理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增加规模效益。 (2)健全菜地占用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关于占用菜地一亩开垦1.5亩或占一亩交纳5000元新菜地开发基金的规定。按照财政部《关于发布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04]6号)和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发布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的通知》(陕财办综[2004]13号)有关规定,恢复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反哺于专业菜田建设。“基金”由市县财政征收,帐户单列,专款专用。

(3)加大资金投入。要建立政府资金引导、业主和农民自筹为主、信贷支撑、社会参与和引进外部资金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开放式的资金投入机制。要将各级政府蔬菜产业建设奖补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加大项目支撑的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捆绑、配套使用、各尽其力”的原则,全力服务蔬菜产业建设。

(4)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国土、城建、工商、交通、计划、财政、税务、农业等部门,要通力配合,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全力支持蔬菜营销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扶持组建营销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城乡居民多种形式参与蔬菜营销活动,促进产业发展。

5.3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市县区要成立蔬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责任组长,计划局、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水利局、建设局、国土局、信用联社为成员单位,负责解决蔬菜产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下设蔬菜产业建设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事务,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各有关乡镇办事处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搞好本辖区的产业建设工作。

(2)健全机构。市县区政府以及人事和财政部门要根据蔬菜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机构改革,理顺关系,整合资源,给编制、给人员、给经费保障,组建市县蔬菜中心(站)。建设重点乡镇蔬菜站(办),要切实负责履行本辖区蔬菜产业建设、技术指导、产品质量检测等职能,全力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3)明确职责。各级发改、财政、农办、水利、农业、农电等部门,在小水利工程、农田基建、农业综合开发、安全供水、旱作节水等项目安排上,要向蔬菜产业规划区倾斜;各级农业部门要包抓一批蔬菜产业建设项目,积极与发改、财政等部门衔接,将蔬菜产业纳入到安康突破发展项目的总盘子中去,用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搞好技术保障工作;建设、工商部门要负责做好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建设、报批等工作;信用联社要放宽信贷政策,加大对蔬菜产业建设的扶持;各有关乡镇办事处要采取得力措施,夯实任务,强化落实,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4)严格考核。市县区要把蔬菜产业建设纳入对各部门考核内容,层层签订建设责任书,年终进行考评奖惩。考核结果与晋职晋级、评优树模挂钩。对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失误者要追究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篇: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8月份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开展情况的汇报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遏制伤亡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现将我局8月份开展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工作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印发《全市2013年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教育和督促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分抓紧抓好。8月5日,组织召开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议,安排部署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防火和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做好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建筑施工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

二、认真安排部署,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根据市消防安全生产委员会《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建筑施工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全市建筑施工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建筑施工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结合当前开展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活动,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施工消防安全事故隐患大排查活动。重点对作业区、生活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仓库、配电设施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实行重点防范、重点监控,加强施工防水、电焊切割等动火措施的审批,做好建筑施工外墙保温材料、密目安全网的防火管理,切实消除施工现场火灾隐患。期间,已检查市直管在建工程项目22处,查处消防安全隐患40条(次),已督促各工程参建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及时排查整治消防安全事故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消防事故隐患责令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对于一时难以整改完毕的加强日常监控,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三、严格值班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工作 加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相关责任人、值班人员手机及值班电话24小时保持联络畅通。落实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及救援队伍,确保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及时有效组织救援。严格执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全面做好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生产事故等紧急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处臵工作,确保事故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

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3年8月26日

安康市民政局关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

大排查大整治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深入贯彻全市安全工作会议,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民政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实际,本着最大限度地控制安全生产事故,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认真吸取吉林、黑龙江国家储备粮库以及厦门公交车燃烧事故的惨痛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针对夏季火灾、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等事故易发期,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研究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参加局领导4人,干部25人,分5个检查小组,分别检查了民政福利企业26个、社会福利机构10个、灾民活动板房集中安臵点5个、办公场地4处、家属院1个,查出隐患85个,整改隐患76个,投入整改资金316700元。现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传达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落实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工作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于8月5日上午,组织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会,向全局干部职工认真传达了国务院、省、市关于进一步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治理工作和市安全生产紧急工作会精神,总结了我局今年以来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深入分析了我局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通报了近期全国几起典型火灾事故和我市当前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学习传达了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文件,就下一步全面抓好全局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要求各福利企业、中心敬老院、社会托老院、殡仪服务站、局级机关、局职工家属区、各灾民板房安臵点从认识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查找薄弱环节、增强消防安全意识、自查自纠消除隐患、强化督查加强执法等方面着手,大力抓好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抓好全县各福利企业和社会托老院《2013年度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责任书》的落实。进一步开展防火、防盗、防交通、防生产事故等宣传、培训、教育工作,做到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警钟常鸣,人人是宣传员,个个是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督员,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中,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安全生产,严防大小事故发生。

二、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我局先后下发了针对全市福利企业的《关于认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和针对全市中心敬老院、社会托老院的《关于切实开展社会福利机构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从8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我局在相关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局福利企业管理科、社会事务科、救灾救济科、基层政权科、局办公室等有关科室同志对全县民政系统涉及到的企业、事业单位、局机关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

我局向市政府递交了《安康市民政局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特别对福利企业易燃有毒原材料、产品生产厂家的重点部位、场所、消防设施、电源设备着重进行了督促整改,增添了防范措施,本次集中检查整治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我局还将督促有关福利企业、社会托老院继续投入,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制度、设施,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有力提高了干部群众安全生产意识

我局在本次排查整治活动中,利用民政工作集会、文体活动、福利企业职工和全县村组干部培训、宣传标语、宣传单等广泛开展了夏季防火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悬挂标语33幅、张贴宣传画40张、出黑板报35期、出动宣传车5台、培训职工1937人、开展安全咨询2100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份;营造了夏季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氛围,使干部职工掌握了防火灭火和安全生产及逃生自救常识,切实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鼓励干群主动举报火灾隐患和安全生产违规违法行为,增强了干群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我们还将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继续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开展以“遵章守纪、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读一本安全生产知识书籍,提一条安全生产建议,查一起事故隐患或违章行为,写一条安全生产警示语,看一部安全生产警示片,接受一次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忆一次事故教训,当一天安全检查员”等群众性活动。坚持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杜绝事故发生,确保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争创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四、坚持严格值班值守,确保信息畅通,做好了必要的应急准备工作

我局建立了民政系统信息畅通机制,保障干部职工每天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完善了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处臵预案,通过近期火灾事故教训,我局进一步完善了抗灾救助信息报送制度和维稳制度,严格落实了防洪、节假日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以及大假封车制度,加强了车辆管理和驾乘人员的安全警示教育,全局干部职工能及时妥善处理民政相关应急工作,能切实防止事态扩大或次生事故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和防灾减灾救助工作的有序开展。

安康市民政局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五

安康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关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通知精神,我局对消防安全工作高度重视,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全面整治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强化基层各单位防火能力建设,提高全局防控事故能力,努力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局8月份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主管局长主持召开了全系统动员大会,认真传达文件精神。要求动员全系统、全行业力量,深入排查文化系统各单位以及行业监管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二是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防患于未然;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市会议精神和通知要求,提高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加强对全系统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教育,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处分谁。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局上下以及所管辖文化经营场所至今未发生一例消防安全事故或重大险情,继续保持几年来的良好势头。现将8月份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意识。8月以来,我们多次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研究,我局专门下发了工作方案对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整治重点、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经费保障、责任追究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单位及监管场所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查,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明确指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从源头抓起,坚持预防为主。在文化娱乐经营场所管理上,努力引导行业监管场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场所审批时,我们坚持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验收前臵,才给予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我们在核准演出活动时,也以场所消防安全合格为前臵。为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市演出场所的核准,歌舞厅的申办、演出活动的核准,一律由我局派驻在市行政审批大厅的审批窗口扎口管理。

(三)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做到警钟常鸣。加强宣传教育,大造活动声势,宣传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消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把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和宣传面扩大,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主要工作

8月以来共开展日常检查行动7次,检查行动由主管副局长带队,以及全体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分别对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市文管所等单位和重点部位以及市区部分网吧、歌舞演艺场所、印刷企业等场所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安全检查。

对我局基层单位的检查过程中,市博物馆有较大安全隐患,由于周围的土地使用权和林木管理权划分的不清楚,无法建设围墙的安装监控设施,监管责任无法明确,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隐患,有待市委、市政府解决。市博物馆由于楼层消防设施老化,存在消防喷淋停用的问题,我们都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在对文化娱乐场所的检查中其中部分文化经营场所存在消防设施不够完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消防演练和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的问题,部分小酒吧无安全管理制度,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处罚和处理。

我们在检查中对上述单位和场所的安全保卫机构和消防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及实施情况、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情况、安全现状和隐患情况、安全防范设施和消防设施维护情况等逐项进行了检查和落实,发现问题立即明确整改内容和整改时间限定,没有发现问题的明确提出加强防范措施。通过安全大检查大整改,我们做到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整改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市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当前文化系统和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向好,但是仍然存在着个别问题需要解决,不能盲目乐观。我局继续严格监管,使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开展落到实处。

安康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安康市教育局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

开展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为进一步落实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我局在月初全面排查消防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大隐患整改力度,确保我市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我局站在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高度,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严密组织。成立了消防安全领导机构,各基层单位成立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制定了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方案,召开专门工作会议5次,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基层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一岗双责,完善应急预案和各项工作制度,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8月7日召开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李局长对前一阶段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通报,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对基层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一岗双责,加大自查、督查的力度,建立隐患整改台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重大问题及时汇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对玩忽职守现象从严处理,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采取措施、取得实效

8月初,教育局成立六个检查组、一个督查组和一个综合组,对全系统40个基层单位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内容围绕疏散通道、灭火器、应急灯、疏散标识、逃生器材、消防水源、各种应急预案以及单位开展疏散演练的实际情况。每个检查组由局长、科长亲自带队,昼夜查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能整改的立即整改,舍得投入资金,把一切消防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对安康中学、高新中学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彻底的整改。在检查中发现消防隐患24处,当场整改15处,限期整改9处,投入资金56万元。目前为止还有部分单位没有消防水源,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内通报,对在活动中流于形式的单位领导进行谈话,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没能及时整改或者动作缓慢的调离工作岗位,确保教育系统火灾形势稳定。

安康市教育局 2013年8月23日

安康市卫生局关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刻汲取连续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8月份,我们把全部力量都集中在了维护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上,真正目的是通过这次全省乃至全国的专项行动,进一步打基础、补漏洞、上层次,实现全系统无重大隐患、无安全事故发生的预期。具体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安全隐患大整改。根据隐患的不同情况,务实地将其划分为3日内、6月底前、9月底前三个整改时段。市直11家医疗卫生单位共有消防控制系统6个、消火栓470个、喷淋系统5套、烟感7套、应急灯723个、安全标识664个、监控室7个,器材完好率仅达95%。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婴医院和市胸科医院消防设施维保合同全部签订。截止目前,患整改率达90%以上,力争9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二、完善推行系统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在市卫生局建立了22个安全生产档案,涉建5个卫生行政部门、11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1个行业医院、5个民营医院,各基层单位共建立安全管理档案2850个,普遍都建立了系统台账,并将其作为追责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年度目标。另一方面,反复开展了培训和演练。8月14日,市卫生局举办了市直卫生系统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会。培训会上,消防支队教官结合所存在的隐患问题阐述了火灾的危害性和举办这次消防安全培训班的重要性,讲授了火灾危险特性、消防安全知识等课程。利用投影、电子教材等方式,回放了众多火灾事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典型重大火灾案例入手,为培训人员讲解了初期火灾的预防与扑救、逃生与自救、发生火灾如何报警、以及灭火剂的种类和性能、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消防知识,使现场培训人员对消防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整个培训活动秩序井然、氛围浓厚。真正使参训人员在强化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扑救初期火灾和逃生自救的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参训人员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了消防安全素质和管理水平,为确保消防安全打下了基础。会后各单位负责消防安全档案的人员又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专项培训。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分管领导、保卫科长、后勤科长、档案管理作业人员共120人参加培训。

三、完善印发了安全控制机制。8月中旬针对全市卫生系统895条安全制度,我们专门聘请了市级的安全专家,对消防安全、医疗安全、公共卫生、生物安全、信访维稳等细则进行一次修订。修订后为600条医疗卫生安全生产标准,全系统照此标准,通过建立系统控制体系,在全行业开展达标行动,1%的漏洞就是100%的不安全,把切入点放到问题、隐患和差距上,实施危机缺陷管理。把控制标准70%用在事前、20%用在事中、10%用在事后控制上,以防为主,以治为本。在消防安全方面,推行“前臵责任追究制”,把责任追究提前到事故发生之前,把不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隐患按事故发生处理,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即时问责。

和谐是最佳环境,稳定是最高责任,平安是最大幸福。我们将坚持行政作为、实行精细管理、打造安全文化为重点,以“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如临深渊”的危机感,从零做起,慎始慎终,努力实现我市卫生事业的安全发展。

安康市卫生局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安康市旅游局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安康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我局近日来开展旅游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8月份,全面督促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我们集中开展了两次专项检查。目前,正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面做好旅游市场监管工作。

一是加强旅行社的安全检查。我们重点检查了全市17家旅行社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落实情况;是否租用有资质的信誉好的汽车公司和车辆;是否按规定投保责任险及人身意外险等情况,从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了旅游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还对旅行社自身日常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电器使用超负荷、办公电器使用不规范、防火器材不全等问题,当场进行了整改。

二是加强星级宾馆的安全检查。我们重点检查了全市4家星级宾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落实情况;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情况;消防审核、验收情况,消防设施是否齐备、完好、有效;疏散通道是否畅通;食品卫生安全等。并结合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等专业部门的检查意见,加强调度,做好隐患登记,落实专人限期整改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A级旅游景区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了全市2家A级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落实情况;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情况;汉江河堤段防护栏、警示牌、安全岗、紧急救援电话公告牌的设立等情况。目前,我市的瀛湖翠屏山庄A级旅游景区处于停业状态。为此,近一段时间,我们在要求自查的基础上,主要是强调消防安全为主,检查宣传、警示、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灭火装备及灭火队伍建立情况。

四是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应急管理预案,指导各旅游企业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开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初期火灾的处臵能力。要求各县区旅游主管部门,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保持24小时通讯联系畅通。同时,加强对境外旅游团体的安全保卫工作,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安康市旅游局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安康市国资委新一轮消防安全大排查

大整治工作总结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近期部分地区、行业(领域)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国务院、省、市均做出了重要批示,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立即开展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委在前段时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基础上,在本系统内迅速开展新一轮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迅速行动

我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了周密部署,迅速向各监管企业下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围绕此次检查工作重点,《通知》进一步细化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要求各监管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要求各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迅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为“三创一办”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突出重点、深入检查

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了企业项目工程设计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范,安全规程、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要求、岗位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以及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情况。各监管企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纷纷开展了安全生产自查,根据此次对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的要求,以下几家公司做了重点检查:

(一)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工地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持证上岗特别是特种岗位持证上岗情况进行了严格的检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并对外来承包单位员工进行了上岗培训,与外来承包单位签订了消防安全监管协议,督促承包单位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市政办对在建工程创业大厦施工情况进行自查,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建设工程消防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设臵消防安全生产现场管理人员,要求各种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施工爆破过程中,严格落实公安部关于爆炸物品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对各种爆破器材的规范管理,消除隐患;同时施工单位已完善对深基坑、满堂脚手架塔设等专项技术方案的审批论证,完善超标超危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论证,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三)安建集团针对4个在建工程按照此次检查的要求,一一细化梳理,将各项工程的消防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安全生产规程执行情况、消防隐患排查整改及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应急管理情况,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详细登记。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意识

在本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我委监管各企业以安全生产大检查为契机,动员企业职工认真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并用典型事故教育员工,提高员工防范事故意识。例如,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班组利用白班班后1小时,长白班每天组织1小时集中学习《三大规程》,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丰富安全知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为主的安全培训和学习,以开展师代徒、老代新的方式,在班组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知应会学习。

四、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工作到位

通过开展此次安全检查,各监管企业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梳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确保生产安全。例如安康市国土资源局把安全生产大检查和自查自纠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传达文件精神,安排安全职能部门负责落实。为切实做好自检自纠工作,采取了“三查”的具体措施,即安全部门加强日巡查、厂二级单位自查,厂工会、厂办、厂安全科、厂保卫处、厂“三创一办”办公室和有关人员组成联合大检查组深入二级单位逐个检查,把交通运输、预防火灾作为重点进行检查。高新区杨晨饲料有限公司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领导责任,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公司董事长亲自带领公司安委会成员对各部门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整治事故隐患,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我委在组织各监管企业开展安全检查的同时,还及时向各监管企业下发通知,要求各企业认真做好雨季、汛期、高温季节、中秋、十一等重点时期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各项防范工作,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安康市国资委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安康市粮食局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

开展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局党委高度重视,把安全生产、安全防火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局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布署局职能科室迅速开展全行业安全生产、安全防火隐患大检查大整改。

一、成立组织机构,召开专题会议

市粮食局成立了粮食局安全生产、安全防火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副局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和各粮食经营企业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局综合科。先后召开4次安全生产专题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省市领导关于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工作指示精神,周密部署在全行业内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工作。

二、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检查包保组,与企业签定责任状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市粮食局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四个检查包保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确保大检查、大整改取得实效。同时与行业管理的粮食企事业单位全部签定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改责任状,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三、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工作

从7月下旬开始,局长亲自带领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对粮食企业进行了生产、消防安全大检查,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排查,重点检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自动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是否存在违章用电现象,还重点排查了配电室、变压器、烘干塔、锅炉房、电机设备等,发现一般消防安全隐患24个,已经要求企业及时进行了整改。8月份以来市区粮食经营企业共投入安全隐患整改资金13万元,其中安装监控设施3家,购买消防水泵5台,消防水带500米,灭火器78个,消防沙5车,消防水桶8个,更换电表箱4个等。

四、强化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演练工作,不断提升粮食行业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一是加强宣传,形成浓厚安全氛围。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接到市政府和省粮食局的文件通知后,粮食局主管局长立即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科室迅速组织了落实,并成立了粮食局“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2013年粮食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各粮食经营企业也都分别制定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根据各单位的特点,扎实开展了活动。 二是常抓不懈,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我们对企业负责人、主管安全负责人、安全具体工作人员及粮食保管员进行了安全培训,共培训人员50多人,并进行了答题考试。

三是警钟长鸣,认真搞好应急演练。为切实加强粮食企业安全工作,提高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和防范自救能力。8月份,我们指导企业进行了防火应急演练活动,三个国有粮食企业全部开展了安全防火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防范、遏制事故能力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个别规模以下民营个体粮食经营企业负责人重经营轻安全意识仍然存在,加之基础设施简陋,专业人员缺乏,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局将继续对行业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改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照检查标准逐一核查,发现安全隐患要求企业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确保粮食行业消防安全。 2013年8月24日 安康市粮食局

第三篇: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开展技术服务规划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属国家级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人民缺医少药,因病致困,因病致贫问题仍未得到根本好转,迫切需要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输送大批医技人才,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医学检验专业办学就是要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逐步解决高级检验人才缺乏,促进学生就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专业办学特色的目标定位。

(一)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1、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成立体检中心,依托基础实验中心及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负责学院新生、教职工体检工作,承担血液及体液检验项目。组织高职检验二年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深入社区为幼儿园儿童体检(粪便查虫卵、肛拭标本培养病原微生物),为在校学生做面部蠕行螨感染调查,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检查血型、乙肝二对半检测等一般的健康体检,利用专业知识及检验设备服务社区,回报社会。

2、继续抓好三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全日制教育教学各项改革

创新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检验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做好面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检验工作人员开放式岗位培训、轮训工作,全面提高全市检验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检验质量。

(二)完善软、硬件条件,积极申报创建校内检验专业职业鉴定机构,促进在校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高通过率、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学生就业,落实全市检验行业准入制度。

(三)充分利用本市医学检验分会平台,积极协作办好医学检验年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营造科研和技术创新浓厚氛围,多出成果,促进行业进步,服务本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推进专科专病建设(安康市中医医院交流材料)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推进专科专病建设

安康市中医医院 2014年2月18日

安康市中医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陕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占地面积22821平方米,医用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开放床位1100张,资产总值近4亿元。设置临床医技科室41个,有在职职工1180人,其中高级职称129人,中级职称220人。有64排螺旋CT、1.5T磁共振、数字乳腺机、DR、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肾透析机、眼科超乳、准分子激光、各类腔镜等基础设备、抢救设备及大型设备,总值1.5亿元。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中医医院、省先进中医院、省白求恩奖先进单位、省市“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文明窗口示范单位、省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院务公开五星级单位等多项荣誉。

纵观几年来医院的改革发展,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是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增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有效措施。几年来,我院将打造优势专科专病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制定了专科专病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对优势专科专病实行投资优先、岗位设置优先、人才引进优先、职称聘任优先、进修学习优先扶持的政策,一批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脱颖而出,发挥了示范引领和技术辐射作用,有力的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下面是我院在专科专病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规划,创造专科专病建设的良好环境 按照“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

1 发展战略,我院以完善构架、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做强优势为导向,确定了“重点发展,扶持特色,优化调整,分布建设”的思路,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专科专病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专科专病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汰劣、公平竞争的办法推进专科专病建设。

二、以人为本,构筑专病专科人才建设平台

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赖于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学术造诣深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学术团队。在专科专病人才培养方面,医院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规划可持续发展人才的人才培养原则,一是制定了《“十二五”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学科带头人选拔及管理规定的通知》、《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及启明星人才选拔与激励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和机制,以此推动专科专病的建设步伐。二是加强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在院内师承的基础上,鼓励中医骨干向全国知名中医专家拜师结对子;同时探索省内院际间的师承合作,聘请省内10名名老中医为我院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加强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及领军人物的培养和选拔。三是坚持“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的培养方针,每年召开大学生座谈会,着重对年轻中医人员的职业规划,进行专科、专病定向培养。四是建立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平台,与陕西中医学院联合举办在职研究生学习班,加快专科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通过制度上倾斜、经费上扶持、工作上支持,把一批热爱医院、热爱中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选拔出来,进行重点培养,激发了

2 专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业务能力,形成了合理的专科人才梯队。五年来,先后引进及培养中医研究生70余人,医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1名,全国师承带教指导老师1名,陕西省师承带教老师2名,省级名中医2人,市级名中医6人,全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陕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共40余名。

三、政策扶持,构建专科专病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积极扶持重点专科建设

我们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建设暂行规定》,实施“三步走”的专科助推计划,分批、分层次培育中医优势学科。第一步是做好首批发展的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对省级以上重点专科的技术、科研、经费等扶持力度,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形成特色优势凸显、区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科室,并申报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第二步是助推优势显著的重点专科,对中医特色鲜明,拥有学科领军人物和梯队合理的团队,在同行间技术优势显著,病人群体范围广的科室,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专科建设予以扶持,在重点病种或病种的重点环节上明确学术与技术的主攻方向,专科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第三步是扶持新设专业科室,对有潜力的专科,制定建设规划,加强培育,抓住疗效、特色及服务、信息四个要素,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区域优势不断扩大。重点专科建设不仅仅促进了本专科的发展,并且对医院的其他专科产生了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对技术互补、资源共享、协作攻关、多学科的解决临床难题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了医院的整体业务水平。目前,我

3 院眼科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一五”重点专科,脑病科、眼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耳鼻喉科为“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单位;同时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骨伤科、脑病科),重点专科6个(脑病科、肛肠科、眼科、脾胃病科、儿科、针灸康复科),市级重点学科13个,专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大力加强优势专病建设

在优势专病的申报上,我们制定了《安康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优势专病项目申报管理暂行办法》,凡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进行中医优势病种项目申报。医院采取答辩方式,由项目负责人阐明专病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势专病在本市及国内同类技术开展的现状及比较,确定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预期结果与效益。专病项目确定后,医院给予三年建设期3万元专项扶持经费,三年期满,对专病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和考核。一方面是社会效益分析,看该科是否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另一方面是技术疗效分析,看该科是否能对疑难病、慢性病给予及时有效的医治,治愈好转率是否有所提升,治疗效果是否在市内处于先进水平;最后是经济效益分析,看本科业务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比例是否逐年增加或高于全院增长率。优势病种经评审达标,医院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低职高聘,并开设专病门诊。第一阶段医院共筛选56个优势病种优势病种,推动了专科的发展。

(三)加快专病诊疗方案的总结和应用

医院激励和引导各专科开展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出台了《关于科研经费及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奖励标准的通知》,对省上和国家立项的科研项目分别拨付5-10万元科研经费,对获得省上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给予10-20万元奖励,院内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经学术委员会评审认定后年终给予一次性奖励。医务人员申报高层次的重点专科与科研立项工作积极性日益提高。近年来,医院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8项;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编撰出版了中医专著《回生捷要方证述评》和《中医儿科临床经验集锦》。

(四)给予绩效政策倾斜

在专科专病建设的内部管理上,我们明确以带头人作为统率业务建设与科室管理的核心力量,给予充分的人员配置与绩效分配权限;将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与科室责任目标、科主任任期目标考核挂钩;并把工作质量与业务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内容,专科中医药参与治疗率显著提升,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

四、发挥优势,不断提高专科专病的临床疗效 疗效与特色是生命力,只有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专科建设才能持续发展。我们对优势专科病种的传统诊疗技术和经验进行挖掘与继承,同时不断总结与创新,形成具有自身优势、中医特色鲜明的治疗技术。脑病科应用自拟“止晕茶”治疗眩晕症、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儿科应用中药灌肠治疗高热、中药贴脐治疗小儿腹痛腹泻,耳鼻喉科运用中药负压

5 置换疗法治疗儿童鼻窦炎或全鼻窦炎,肛肠科应用自制制剂治疗肛周脓肿、脱肛等,骨伤科应用腰痛病外用方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活血通络止痛液用于颈、腰及关节退行变疾病的治疗,治未病中心每年开展“冬病夏治”特色中医疗法,老年病科开展特色“穴位贴敷”疗法,针灸科开展的埋线疗法等,吸引了越来越多患者前来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在区域内产生了广泛影响。配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的同时,医院加大专科特色制剂的挖掘和生产,目前,取得制剂批准文号的有银硼吸入液、麻杏糖浆、肝复胶囊、止血散、温胃散、清胃散、生肌玉红膏、生肌散、九华膏、接骨展筋散、活血通络止痛液、腰痛病外用方等40余种特色中药制剂,在临床中使用,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专科专病建设,造就了一批学术上有专长、技术上有专攻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有力的推进了科研工作的创新,促进了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特色治疗优势进一步凸显,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为医院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专科专病建设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工作,加强专科专病建设任重道远。我院将进一步加大专科专病扶持力度,不断分析、总结、评估、优化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提升临床疗效,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医龙头和示范作用,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中医院,为发展中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关于安康市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基层平台")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为全面掌握全市基层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思考。

一、现状与成效

全市现有乡镇157个、街道办4个,社区129个、行政村2378个,农村劳动力150.8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70.2万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社系统坚持把基层平台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就业和各项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纵向体系已具雏形。我市的基层平台建设始于2003年,当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陕发﹝2002﹞16号)精神,在全市各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街道所辖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由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垂直管理,形成了(省→市→县区→街道、乡镇)四级管理和五级服务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网络,使全市各街道、乡镇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工作有了固定的工作平台。2007年10月,本着"节约成本、便于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决定将县区政府所在地各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资源有效整合,实行集中办公、集中管理、集中服务,在全市10县区共建立集中办公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7个。本次乡镇机构改革后,撤销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立乡镇直属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服务站,将原劳动保障事务所、民政所、扶贫办、农村合作医疗办等站办所的职能整合归并入社会保障服务站,在该站按照编制设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岗位,接受县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截止2011年底,全市各街道办、镇(乡)共设立社会保障服务站164个。

工作队伍初步组建。2007年5月,我市统一招聘60名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230名就业与社会保险协理员(统称"劳动保障协理员")充实到各基层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对推动劳动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石泉、岚皋、宁陕、镇坪等县区还在行政村设立了就业服务信息联络点,聘请村文书或当地能人担任就业服务信息员,主要负责本村人力资源登记造册,信息资料收集、统计、传递,落实帮扶措施和维权服务等工作。截止2011年12月,全市基层平台共有工作人员2184名,其中街道、镇社会保障服务站677人,社区258人、村级信息员(兼职)1249名。

经费保障水平提高。街道、镇社会保障服务站的人头和工作经费由所在县区财政负担,统一纳入预算;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所需经费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劳动保障协理员和村级信息员工资由公益性岗位补贴予以支付。在此基础上还通过以奖代拨和工作补贴等形式解决一部分基层平台的工作运转经费。2012年,全市共为基层平台预算经费1100余万元。

服务优势越发凸显。基层平台及其工作人员,主要承担辖区就业人员的求职登记、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档案托管、社保代理等具体工作职能。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制定了"五清楚"、"六送到"和建立"七本帐"的具体工作要求。"五清楚"即摸清本辖区就失业人员的家庭状况、就失业情况、技能特长、就业意向、就失业和社保政策享受情况;"六送到"即为辖内劳动者送政策、送观念、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送温暖;建好"七本帐"即建立辖区内劳动者就失业情况台帐、用人单位招用工信息台账、劳动者求职信息台帐、就业困难人员跟踪服务台帐、职业技能培训台帐、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享受情况台帐、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登记台帐。各县区及人社局也将上述职能履行情况作为对乡镇和社保站考核内容之一,积极推动基层平台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自2006年以来,全市共有45个社区获得充分就业社区称号,其中省政府命名的星级社区4个。

二、问题及成因

我市基层平台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管理体制不尽顺畅。县区人社部门缺乏对基层平台工作统筹调配的权限,基层平台工作人员专职不专责、工作效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工作力量仍然不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以后,基层平台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本次乡镇机构改革中全市又撤并乡镇40余个,工作机构减少、工作量相应加大,且社区工作平台总量有限(建立机构或配有工作人员的仅占社区总数的60%左右),村级无正式工作人员和机构,现有工作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加之身兼数职,导致工作力量匮乏,影响了工作推进。

经费人员保障受制。各级财政财力紧张,为乡镇(街道)预算的人头经费十分有限,社区、村级基本无任何经费来源。工作人员待遇主要依靠公益性岗位补贴予以支付,同等条件下个人待遇差距较大,同时缺乏晋升空间,甚至还有部分聘用人员的社保待遇未完全落实到位,出现了"从事保障工作的人没保障"的尴尬局面和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稳定性。

三、建议和思考

随着社会管理的不断加强和创新,城乡居民就近方便地享受公共服务的愿望更加强烈,基层平台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和突出,健全体系、完善职能,努力实现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已成当务之急。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予以改进:

在管理机制上求变。基层平台的双重管理现状,职责不分、权限不明,成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发展的瓶颈。建议借鉴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国土资源所等其他垂直管理单位的成功经验,将镇(街道)、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纳入各级人社部门垂直管理,并将社区工作人员实行专职配备,使基层平台真正做到专人专责。

在经费投入上求效。将基层平台(包括社区、村)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加大以奖代补力度,探索建立社会资金投入办法,提供多渠道经费保障。适当提高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待遇,建立人员工资与社平工资联动调整机制,参照当地同等人员情况,提供各项福利。在资金和项目建设方面,降低基层配套比例,逐步增加并切块下达业务经费,以保障基层平台的业务支出和发展需要。

在队伍建设上求新。建立基层工作人员正常的进入退出机制,对于其中优秀的可过渡为事业编制,逐步以专职取代兼职,避免身兼数职、频繁调换,以稳定基层工作队伍。强化人员培训,采取在职培训、上派锻炼、轮岗培训等灵活多样、因需施教的培训方法,提升基层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基础设施上求全。积极协调争取扩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试点,建立健全基层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体系,尽快实现人力资源网上管理、求职登记网上办理、信息发布网上展示,实现"一点登录,全市查询"。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在服务内容上求优。要明确基层平台工作职责和岗位规范,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经办服务流程,完善考核奖励机制,推行星级评比管理,充分调动基层平台管理服务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任务在基层落实、情况在基层了解、工作在基层创新、力量在基层凝聚的工作机制。

在目标管理上求严。要将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也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管理范围,明确社区目标任务,强化社区工作责任。要进一步细化目标考核项目内容,着力重点指标,突出重点项目,力求目标任务的合理、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促进基层工作有序推进。

上一篇:安妮日记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安徽事业单位考试改革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