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城市规划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安康市城市规划范文

安康市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的环境分析

学号:20140557008

姓名:陈一铭

一、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一) 国际发展环境

1、 宏观形势

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时代的主题,国家长期坚定不移执行睦邻、富邻、安邻政策,并加快西北地区对中西亚、“一带一路”和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中国与中西亚国家

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目标中,陕西作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使陕西省和安康市由我国西北部欠发达城市转变为对外开放的的中心枢纽。

3、 安康与中西亚国家

安康市地处祖国内陆腹地,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在中国西北到中西亚城市这个地域范围内,安康大致上可以视为第三个层次的大城市。由于西安将在未来承担更多中心枢纽的功能,其部分城市功能将会转移到诸如安康一类的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来。

(二) 国内发展环境

1、 宏观政策与背景

经济发展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又是我国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期。

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

2、 安康与西北部城市竞争力比较

2015年,安康在陕西省九个地级市中GDP总量排名第八,GDP增速排名第一;在甘肃十三个地级市中GDP总量排名第一,GDP增速排名第一;在青海七个地级市(州)中GDP总量排名第一,GDP增速排名第一;在宁夏四个地级市(州)中GDP总量排名第一,GDP增速排名第一;在新疆十三个地市(州)中GDP总量排名第五,GDP增速排名第四。安康同时也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安康市经济指标显示,安康市实际利用外资三千万美元。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1、 区位优势

在西部大开发中,安康的区位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区位经济优势突现。过去,安康处于三个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带,即西安受秦岭隔阻,武汉受武当山、大洪山隔阻,重庆受大巴山隔阻,严重制约了安康的工商业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前期建设和新的主干交通的立项,安康市的交通条件大为改观,成为南接武汉,北通西安,西连重庆的交通转口枢纽,在西部开发大战略中,将成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又接通西北与西南及中南地区的交通港口重镇。

2、 资源优势

① 安康农业资源优势

(1)、水资源。

与全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相比,安康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全市共有河流948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 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6条,年总水量252亿立方米,人均近4000立方米。按耕地平均,亩均2487立方米,也高于全省(734)和全国(1700)的水平。但是, 1998年的资料表明,安康市的养殖面积仅1?37万亩, (水域总面积为54万亩)在全省排第八位,只及汉中的1/5,咸阳的1/2。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五位。因此,安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应统筹规划,综合开发。 (2)、林特产品资源。

安康作为西北地区少有的亚热带林业资源区,林业资源优势明显。全市林地总面积2431万亩,占国土面积近70%,上市交易的林特产品有600余种,其中在陕西、西北乃至全国都有明显优势的有四大类:一是生漆(《本草纲目》中就有金漆的美称),二是茶叶,三是蚕茧,四是油桐籽。其中生漆产量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汉中,但安康的生漆质量最优。茶叶产量居整个西北地区之首,年产量达2600多吨。蚕茧产量占全省80%,高居第一,并且成为全西北最大的茧丝生产基地。油桐籽产量居全省第一,年产量达5270吨,占全省总产量的近50%。全市森林总面积1993万亩,活立木积蓄量5554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5,林业后备资源十分丰富。

从整体上看,安康的农业资源中,只有水资源和林业资源在全省和西北地区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安康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选择的资源基础。 ② 工业资源优势

就现状来看,安康工业资源条件总体上优势不甚明显,但是,和全省、西北地区的总体工业资源进行比较,本市有三大工业资源得天独厚,即:生物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

首先是生物资源。安康市生物资源由于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南北荟萃,极为丰富。但可成为工业规模优势的主要是药用化工资源,其中尤以绞股蓝、皂素和葛根素为主。另外,杜仲产量居全国之首,仍是工业化开发的重要药用资源。

其次是水能资源。全市水能的理论蕴藏量为469万千瓦,占全省的36?8%,可开发量为240万千瓦,现已开发101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42%。巨大的水能开发潜力和开发前景,将使安康市市成为全省和整个西北地区的水电能源工业基地。

最后是矿产资源。安康市矿产资源品种很多,已发现的矿产有55种,已探明具有工业储量的有22种,在全国和全省位居前列的有8种。砂金是全省最大的生产基地,旬阳的汞矿、紫阳的毒重石、安康和平利的重晶石等,都可在安康市市再形成较大的工业规模;其它产业资源优势。我市的资源优势除了上述内容外,在旅游、交通运输等产业方面在全省和西北仍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旅游方面看,安康市是唯一的亚热带地区,在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上是十分优越的,随着西部大开发中,安康市市交通等基础条件的改善,旅游产业将会成为安康快速成长的产业之一。在交通运输方面,安康市兼有航空、水运、公路、铁路等多种交通条件,随着国家对西部大交通的新的布点,安康将成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港口城市。

3、 特色产业优势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资源优势仅仅是产业优势的重要因素。因为,第一,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换有许多中间因素。第二,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经济发展的是人力资本而非物质资本。缺乏资源的深圳、珠海,以其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资源富集的海南,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深圳、珠海。因此,确定地方经济的产业优势,既要考虑本地资源,又不能局限于本地资源,更不能依赖于本地资源。安康市的优势产业应该是: ① 水产养殖业。

安康的水资源十分丰裕,但是水产养殖产业在全省排位很低,主要问题是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而水产养殖业本身又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而且大力发展养殖业也符合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同时,发展养殖业又会带动饲料工业,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 ②水电能源工业。

随着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能源需求会有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利用安康的区位优势和水能资源优势,再利用国家对能源建设投资的政策倾斜,多方面、多种形式的筹集资金,争取大型水电项目,重点建设中小型水电项目,注重水电项目的综合功效,把发电、灌溉、养殖、环保、南水北调等联系起来,统筹规划,大力发展,使安康成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并由华夏腹地而出海的能源基地和输送枢纽。

③丝绸纺织工业。

安康作为整个西北地区的茧丝绸最大生产基地,在西部开发中必须使其更快发展,变支柱产业为优势产业。目前,重点是丝绸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既拉动蚕茧的发展,并以蚕茧业的发展实现退耕还林,促进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内部转移。同时又推动印染工业,服装设计,服装加工工业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和明显优势的丝绸工业群。

④医药化工产业。

安康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拥有秦巴两大山系,发展医药化工在全省乃至整个西北部得天独厚。目前,医药工业已具较大规模,但新品开发要进一步加强,在品牌包装和品牌组合上要大做文章,以品牌重组带动企业重组,以企业重组成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最终形成产业优势。通过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战略,把安康建成全省最大的生物制药基地。化学工业,安康以钡盐的系列开发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尽早形成系列化的规模工业群。

⑤旅游与交通运输业。

发展旅游与交通运输业,并且把他们定为优势产业,除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交通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安康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明显区位优势。按照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设想,今后路过安康或就近过往的还有包北(包头—北海),西汉(西安—武汉)等几条大交通干线,发展旅游业的交通和客源条件很好。目前关键是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业的硬件环境,同时要加大旅游产业的综合开发,把旅游的六大要素(游、看、行、住、吃、购)开发好,利用好。在交通运输业上,目前要尽快改变区域内交通条件较差的状况,力争短期内实现县县有二级公路,同时要把安康建成交通枢纽和内陆转运港口,相关的产业也要加快规划与发展,如仓储业、保险业、电讯业、中介信息服务业、广告业、商品包装业等。

(二) 劣势

1、 工业化水平落后

安康是典型的农业地区,既没有大工业,又存在民营资本发育缓慢、自身投资能力很差的严重制约。尽管十二五后安康市工业化率提高到42.3%,但仍存在大工业不足,基础工业发展不均衡,高耗能低产出工业仍占大比例的诸多不良情况。同时据2013年统计,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尚处在工业化初始阶段,产业层次很低,城镇化率仅仅达到40%。财政自给率仅为14%左右,全市城乡居民收入仅有21000元和6300元,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交通、电力、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2、 生态环境脆弱

全市坡度25度以上的土石山区占全域面积的92.5%,历经长期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已经变得相当脆弱,仅本世纪以来,连续发生7次重大山洪、滑坡和泥石流,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生态修复十分艰难。每年因灾返贫率高达15%。同时地表水环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节能减排等指标仍未达标。不仅如此,企业污水排放管理,污水、垃圾直排河道等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三) 机遇

1、 国家宏观政策和区域政策促使城市地位的变化

安康市作为陕西沟通重庆四川的门户枢纽,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在十三五规划当中,首次提出安康应当成为陕南副中心城市,承担更多的交通枢纽,经济枢纽的重任。在陕西省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支持安康市成为五十万人中心城市。同时根据国务院有关批复,已明确将安康建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省政府也将安康确定为全省三个区域交通枢纽之一。安康在未来将成为秦巴地区东南至江汉经济区、西南到成渝经济区、西北到关天经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

2、 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①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

公路建设工程:

1、高速公路:建成平利至镇坪、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积极推进石泉至大河坝、筒车湾至镇安、桐木至旬阳省级高速公路联络线前期工作。

2、国省干线:实施石泉至紫阳至岚皋、平利至镇坪、平梁至涧池、宁陕至两河、宁陕至镇安界、安康至旬阳至白河、小河至旬阳、瀛湖至清凉关、龙垭至双河口、月河快速干道、中心城市北环线等600公里普通国省道的升等改造工程。

3、农村公路:实施重点县乡三级公路升等改造600公里、一般县乡公路800公里以及100座渡改桥和危桥改造,完成通村公路完善工程、移民搬迁安置点连接道路、农村公路生命防护等工程3000公里。

铁路建设工程:建成阳平关至安康铁路二线,开工建设西安至重庆高铁(西安至安康城际铁路),争取开工建设安康至张家界至衡阳铁路,谋划汉中至安康至十堰高铁和宜川至大荔至安康、安康至荆门铁路。

机场建设工程:建成安康富强新机场,新建航站楼6000平方米,跑道2800×45米及配套设施;建设石泉、平利、旬阳通用机场和紫阳、岚皋、镇坪等直升机起降场地。

航运建设工程:完成白河、蜀河、旬阳枢纽通航建筑物建设,启动石泉、喜河枢纽复航建设和安康枢纽通航建筑物维护改造建设,实施安康枢纽坝下航道整治工程。

站场建设工程:建成安康城东一级客运汽车站和石泉、岚皋、恒口、镇坪4个二级客运站,建设池河、汉阴城北、瀛湖、蒿坪4个三级客运站,建成安康江南物流园区、安康江北一级货运站,新建旬阳、平利二级货运站。

轻轨/高架建设工程:积极谋划新安康火车站至江南城区、安康至恒口至汉阴和安康中心城区至瀛湖的轻轨(高架)。

② 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棚户区改造工程:包含东坝、西坝、东南、西南、董家沟、长春、张岭、高新区等13个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市政路网建设工程:新建环城干道江北段、长春片区、高新飞地园区、东南片区、东坝片区等90公里路网,改造世纪大道、瀛湖路、育才路等29公里路网建设工程。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长春路、北环线、东坝市政道路等7条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7个县城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示范工程8个,共计57公里。

江南城区交通改善工程:金州路、兴安路、解放路、巴山路等18条道路综合改造,32处公交停车场,52组公交港湾,6处过街人行通道设施。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民污水处理厂、安康污泥处理厂,江南和江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江北污水处理厂扩能、江南污水处理厂东片区配套管网、江北污水处理厂长岭片区配套管网等工程,完善垃圾收转运设施。

给排水及防涝工程建设项目:黄洋河水厂、中心城市供水水源泵站迁移、东坝片区排水防涝(雨污水管网、泵站)、西坝片区排水防涝、江北水厂一期提升改造等工程。

天然气利用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城市“气化安康”建设任务。

停车场及公厕建设工程: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000个,改造及新建公厕100个。

人防工程:316国道安旬路口地下过街通道、建设路与安泰路交叉口公园、高新一路和创新二路交叉口公园、花园沟大桥南侧、原安运司、人防基本指挥所等人防工程。

场馆建设工程:建设汉江大剧院、香溪书院、安康科技馆、安康会展中心、安康文化中心、安康美术馆、江北体育馆。

绿化景观带建设工程:“一江两岸环江50里”休闲景观经济带、夜间经济特色示范街区、城市景观照明等项目。瀛湖生态旅游景区、西郊公园、黄洋河公园、铁路公园、水电三局中心公园、汉调二黄公园二期、江滩公园三期等公园及绿地建设。

新型城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月河生态城等项目。

3、 产业转移

安康市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储量,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发展潜力巨大,很容易吸引发达城市的工业转移到安康。

(四) 风险

1、国内外城市的竞争加剧

安康市面临的竞争风险主要来自于同为陕南城市的汉中,与安康市不同,汉中市发展起步早,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总量更大,近年来又得到国家层面到省层面的更加大力的支持,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愿意转移到汉中而非安康,安康作为陕西省未来的三大区域枢纽的地位很难不被同样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的汉中所挑战。同时,尽管安康市在2015年GDP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但由于基础薄弱,在未来很难保持高速增长,安康市的发展之路面临诸多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

安康市传统上就是一个农业地区,尽管近年来安康市的工业产值有着长足进步,但在信息化时代,安康市在未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时期又面临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安康市的产业结构在未来是否能够完成产业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仍是一个未知数。

3、城市发展与战略性资源利用

安康市的城市发展限于其多山少平地的地理条件限制,城市规模很难扩大,城市发展余地不足。不仅如此,安康市的多数战略性资源仍面临着粗放式开发利用的现状,安康市战略性资源储量尽管足够丰富,但缺乏足够的技术和工业基础对其利用开发。

第二篇:影响安康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及治理对策

作者:陈明鸣

随着我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市宏观道路交通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西汉、西康高速公路相继开通,十天西段和安川高速公路将于年底贯通;在新农村建设中,新修通村公路已达万余公里,这对全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创造了良好的大交通环境。但是,与宏观道路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相比,安康城市的微观道路交通建设明显滞后,加之外来车辆大量涌入,本地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多,使安康城市有限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不堪,市区的主要干道和主要路口经常出现拥堵,“堵点”、“乱点”、“难点”问题突出,群众和外地游客对安康市区行路难、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反映强烈。就如何解决这“三难”问题,笔者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影响安康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

交通拥堵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一个共性的问题,安康市区尤为突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突出矛盾和问题:

1、城市道路存在“三多三少”的矛盾,通行能力差,造成行路难。一是主干道少,小街小巷多。作为安康中心城市的汉滨区,城区现有建成区面积近30平方公里,常住、暂住人口20余万人,市区党政机关、商业网点及居民大都集中居住江南,但是贯通城市东西的主干道只有江南巴山路和江北大道以及贯通南北的大桥路,其他的多为达不到标准街道和巷道。二是大什字少,小什字多,且小什字与主干道形成的交叉路口多,影响主干道的通行能力。如:与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大桥路交叉的有内环路、西大街、培新街、兴安路、巴山路等多条巷道交叉。三是断头路多,循环路少,小街小巷的短途与主干道交叉,主干道没有形成大的循环;小街、小巷的人流、车流都集中涌入主干道,造成主干道经常拥堵不堪。

2、城市车辆“三混”问题突出,严重干扰了城市的交通秩序,造成行车难。一是大车与小车混行。如:在城市的三横四纵的主干道经常有大型货车、大型运送建筑材料车与小车混行,造成交通堵塞。二是客运车与货运车混行。三是机动车与自行车、电动车、人力、牲畜力车等非机动车辆混行。由于城市的主干道路面窄,没有单独设置非机动车道,有些地方虽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但作为机动车停车泊位被占用,车占人道,人占车道,人挤车,车挤车,人与车争道,小车与大车争道,市民缺乏文明交通意识和安全意识,随意横穿马路,遇红绿灯或会车时,抢道强行,互不相让,使本来就拥挤不堪的街道和路口更加混乱,人为造成“堵点”,特别是上下班时间及学校上学放学人流车流高峰时段,尤为突出。

3、城市交通设施“三有三无”问题突出,造成停车难。一是有路口却无红绿灯,有人行斑马线却无人行横道红绿灯。有的即使设置了也不亮,形同虚设。如:安火路与南环干道、安康大道交叉路口无红绿灯,香溪大道与南环干道交叉路口(包括香溪隧道两头)、安康大道与黄沟路交叉路口、文昌路与巴山路交叉路口均无红绿灯。汉江大桥南北两头、影剧院、雷神殿什字有人行横道,但无行人红绿灯或有灯无亮。二是有什字路口,四周无护栏。如:西大街与大桥路、金州路交叉路口、解放路与巴山路交叉路口均没有护栏。行人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横穿马路,使本身人流、车流量很大的道路更加拥挤不堪。三是有车无位,停车难问题突出。临街的酒店、商场、集贸市场多数由于没有设置地下停车场或停车泊位,占用了非机动车道,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

二、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

针对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三个主要因素,下功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堵点、乱点、难点问题,必须采取城区道路交通综合大整治的办法加以解决,即开展“四个大整治”、“一个大宣传”。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双创工作为载体,由政府领导,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综合整治相结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治理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问题,使市区交通拥堵和混乱问题有明显的缓解和改观。

(一)集中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

1、要把主干道、主要十字路口、堵点、乱点作为重点整治路段;把上下班高峰时段作为重点整治时段;要把影响城市交通安全和秩序的酒后驾驶、使用假牌、套牌、遮挡号牌、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作为整治的重点,集中警力,集中时间,加大执法力度,对发现的严重违法行为要严管重罚,要充分运用警告、罚款、记分、拘留、吊扣、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等一系列法律手段,公开集中处理一批多次严重交通违法且屡教不改人员,对因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驾驶人要公开宣布终身禁驾,拘留一批严重交通违法人员,严格依法吊销一批交通违法驾驶人员驾驶证,形成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使主要路段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2、对多次交通违法记录的公务车 、客运车和出租车等三类车实行抄告制。抄告其所在单位、运输企业、交通运管和安监部门,责令整改。严重者,停业整顿或取消其营运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单位领导和企业法人的责任。

3、对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在处罚的同时,实行教育培训制。经过道路交通安全法学习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同时,建议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要建立单位驾驶人集中学习制度,加强公务车辆驾驶人安全教育,教育驾驶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

(二)集中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

1、集中整治影响城市秩序的一般交通违法行为。要把城市的主干道、主要十字路口的违规鸣笛、随意变更车道、抢道强行,乱停乱放、随意掉头、停车拦客、行人、非机动车违规进入机动车道行驶、闯红灯、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一般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查纠力度。采取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方法,教育为主,记分、罚款为辅,通过整治,使一般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2、要结合安康城区道路的现状,采取疏导的方式,缓解主干道拥堵现象。尽快提出对进入城区大型的货运车辆和施工车辆实行绕行限行方案。对外县进入城区的客运班车和短途客车的停靠站点,由城区中心向城区周边分散,通过对部分车辆行车路线的调整限时通行,以缓解主要干道的拥堵。

3、根据各条路段高峰、平峰时段的特点,要调整和科学设置横向纵向交叉的什字路口红绿灯分向分流控制时间,主要路口的红绿灯应改进为交警手控式,力争做到红绿灯与交警指挥相一致,最大限度地提高什子路口车辆的通行率。

4、对城区纵向横向的小街小巷,制定科学的禁左单行方案,减少本来路面就很窄的小街小巷因车辆双向通行造成拥堵,提高小巷道与主干道的循环能力。

5、加强对城区主要道路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道的通行秩序管理,在主干道等主要路段、上下班、节假日等行人、车辆高峰时段、在主要什字路口聘请增设交通安全协管员和“小黄帽”义务协管员,配合交警,加强对什字路口的人行横道的管理,减少行人与机动车抢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道的问题,确保什字路口正常的行车秩序。

6、要配合城建部门,加大对马路市场、摆摊设点、店外经营等影响交通行为的治理,整治违法占道、违法开挖、违法搭建、违法堆物等行为,取缔马路市场等交通顽症,还路于车、还道于人,清除所有道路障碍,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三)集中开展交通设施大整治

1、按照省建设厅、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文件要求,由双创办牵头,交警部门配合城建、交通部门,摸清城区道路交通设施应建未建、应设未设的底子,根据交通管理和安全需要,尽快提出增设、改造和完善城市标示标线、信号灯、道路隔离设施、防护拦、路口渠化等道路交通安全设置、建设和改造方案,报经市双创办和财政部门审批,由城建、市政部门尽快组织施工和改造,改变交通设施不健全的问题。

2、要合理规划和建设符合城市道路标准的主干道,提高主干道的通行和循环能力,尽快建成城市宏观交通大循环路网,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加大对现有的小街小巷的改造,提高微观交通通行能力。

3、科学设置、施划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消除车辆乱停乱放,缓解停车矛盾,减少道路障碍。建议城建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停车场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对新建、扩建的大型宾馆、酒店、商场和临街的高层建筑,必须按规定设计修建地下停车场,对没有规划设计停车场的工程一律不予审批。对有条件的路段施划停车泊位,并按计时收费(对于节假日期间的外地车辆予以免费停放)。

4、加强对城市、街道、国省道周边的学校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如:在学校公路两边设置安全闪烁灯、减速带、斑马线、人行护栏等,确保校园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止校园周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伤及学生。

(四)集中开展民警规范执法大整治

1、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要下茬解决交通民警上路少、上路不管事、执法不严和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乱扣证、乱扣车、乱罚款等问题,对查处的交通违法行为要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树立交通民警既严格执法、敢于管理又和蔼可亲的良好的执法形象。

2、要以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有序为目标,改革勤务管理方式,优化警力配置,最大限度增加路面警力,加强路面管控。要改进民警的执勤方式,在交通节点和交通高峰时,大队领导站高峰岗与民警一起指挥疏导交通,查纠违章,机关的科所队长和民警在车流高峰时间段要全部跟班作业,分布在主要路口指挥交通、排堵保畅、维护秩序,提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

3、要对城区发生的一般交通事故,要快速出警,快速勘察,快速处理,快速疏导交通,防止因一般交通事故造成城区道路交通堵塞。

(五)集中开展文明交通大宣传

1、按照双创工作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要求,联合市文明委等有关单位广泛开展文明交通行为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按序排队通行、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过街遵守信号),摈弃六大交通陋习,自觉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酒后、超速、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把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带进校园、带进社区、带进农村、进带企业,带进单位,提高公民整体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

2、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抓住正面典型,大张旗鼓地弘扬文明交通行为,抓住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等反面典型和重大交通事故的典型案例,要及时予以公开曝光,使公民摒弃和远离不文明的交通违法行为。

3、按照文明交通实施计划的要求,结合安康实际,在公务车、客运车和出租车等三类车辆驾驶员中开展“文明行车、微笑安康”活动,倡导三大类车辆驾驶员带头禁止鸣笛,带头遵守交规,带头礼让斑马线,带头遵守文明交通行为,要在单位、客运站和出租车公司开展安全文明驾驶员评比活动,对模范遵守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多次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屡教不改的要取消营运资格,予以辞退。

第三篇:阜康市第二中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工作规划

(2011—2013)

各处室、年级组: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国和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及州党委九届八次、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州动员大会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和“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及学校实际,特制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地融入学校发展大局,贯穿于党政组织中心工作之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统筹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扎实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和“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月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进各族师生的大团结,优化发展环境,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争创区域内初级中学示范校,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方案、工作方针政策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州、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市的意见精神和教育局党委要求,经研究决定成立阜康市第二中学落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志秀 党总支书记 副校长 副组长:郑东育 校长 党总支副书记

苏艳娥 副校长 阿 里 副校长

董 艳 党办主任

俞成山 工会主席 成 员:杨翠林(行政办主任)、陈新华(教务处主任)、赵丽娟 (德育处主任)、史光龙(总务处主任)、杨立新(安全办主任)、巴拉提(教务副主任)、陈晓红 (七年级年级乙组组长)、张秀英 (七年级年级甲组组长)、李琴(八年级年级甲组组长)、马英(八年级年级乙组组长)、孟艳(九年级年级甲组组长)、景彩云(九年级年级乙组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负责本校落实民族团结模范市创建活动日常工作,确保本校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办公室主任:俞成山

工作人员:杨雪贞、李娜、张杰、王丙金 档案管理:常雯雯

三、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科教兴阜”战略和“三个率先”目标,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双语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到2015年,全面实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加授母语语文的双语教育全覆盖;基础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牢固,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更富成效,通过三年努力完成“市、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创建工作(2011年底创建成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2013年底创建成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

四、具体形式

(一)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和模范个人等活动,培养一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二)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按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和个人创建评比标准,规范创建工作的要求和程序。每年学校结合实际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待遇,推动表彰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让模范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专题活动。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活动,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文艺表演、演讲征文、主题班队会等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展示各族师生的幸福生活,宣传未来的美好前景,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四)促进民族文化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和团结。

(五)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各族师生参观学习,举办专题报告、讲座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五、主要内容

(一)结合重要节点加强宣传教育

1、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化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疆地方史教育。开展和推动“六史”宣传教育,宣传党的伟大历程、光辉成就和宝贵经验,有助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我校各族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中心组学习为抓手,在广大干部职工中集中开展“六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性教育活动,如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主题班队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加深干部师生对党的历史、党的理论路线及民族的发展史、民族方针政策和国情区情的认识。

2、开展选树典型评选表彰和学习先进活动。积极宣传当代领袖人物、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及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组织各族教职工学习“双百”人物(1OO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0O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远学阿里木、近学道德模范”。“七一”前夕评选出受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树立学校先进榜样。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人、教育人,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向党的生日献礼。

3、以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为点,以各主题教育活动月为线,推进我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围绕新中国成立日,学校将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相关教育活动月,结合春夏秋冬四季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各族师生员工节日生活、营造节日气氛,将共庆节日、共祝祖国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宣传教育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密切结合,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突出教育效果,将教育成果覆盖延伸到每个人。 (二)深入持久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落实每天升降国旗制度,使每个青少年都学会唱国歌,准确理解国旗、国歌、国徽对祖国的象征意义。学校所有教室内、教学楼醒目处悬挂中国国旗、张贴中国地图。开展诵读红色经典、学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分层次、定内容,合理安排假期德育作业。认真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突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2、学校要积极和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等

相关单位联系和沟通,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使教育基地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成为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

3、认真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服务社区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加强对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党的光荣历史,知道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让学生感受党的丰功伟绩和各时期、各战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加深对党的感情,树立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和决心。

(三)坚持不懈的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积极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学校将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统一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在初中

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学校将遵循各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民族团结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新疆“三史”简明读本》、《话说民族团结故事》等书籍,开展颂读《新疆新童谣》、学唱《家在阜康》原创歌曲普及等活动。广泛发动广大师生谈认识、谈打算、谈体会、谈信心,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征文、小报比赛,让各族师生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文字,感人的事例,抒发讲团结、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的真情实感。

3、认真开展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增进“四个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对照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广泛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体育、艺术活动,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手段、方式。突出现代文化引领,坚持相互欣赏、相互包容,形成爱国、感恩、开放、包答、创新、奋斗的精神世界。

4、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学校将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深入联系学校教师、班级和学生,广泛开展民汉学校、民汉班级、民汉师生间的“手拉手”联谊、帮扶及支教助教活动,推进民汉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为民汉学生交流、交融搭建平台、创造空间,巩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使各族师生处处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和煦春风。

(四)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切实抓好“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加快推进混合编班进程,到2013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

1、坚定不移的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精神及要求,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到2012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到2015 年初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采用模式二教学覆盖面达到100%。

2、进一步强化“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认真落实《阜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按照自治区的安排,加快“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的步伐,积极选派少数民族优秀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的“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和“双语”学校管理干部培训,培养一支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骨干队伍。

3、加强“双语”教育研究工作。贯彻落实中小学“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制定计划。按照民汉教师“同办公、同备课、同评课、同教研”的要求,适时组织教师参加“双语”教学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提高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组织学生参加“双语”口语大赛活动,进一步促进“双语”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双语”教育教学的质量。 (五)关注民生,繁荣发展教育事业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完善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度。

2、积极争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招生考试环境。关注民生、教育公平的体现,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发各族师生感恩情感。

3、打造平安校园,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着力提高学校的技防、人防、物防水平。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使师生掌握基本的避险、逃生、防灾、自救、互救等自我保护技能。配合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消除学校周边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秩序的网吧、娱乐场所及商业摊点,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树立安全屏障。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做好舆情分析和引导,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认真研究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做好信访工作,依法按政策及时解决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工作。

六、创建活动

(一)学校将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五观”、“六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月活动等,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领域,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法制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困难,改善民生,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到2013年年底,确保学校创建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学校将按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标准和考核验收细则开展创建工作,迎接考核验收和命名。 (二)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备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创建活动日常工作,按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标准提出的要求,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保证人员、经费、措施的落实。

2、学校将制定创建活动阶段性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创建活动有效开展。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经常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并指导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3、根据学校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和工作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在全面总结以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工作安排,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以师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报道和教育培训活动,使宣传教育工作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4、学校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专人负责联络沟通,及时反馈活动信息,总结上报好的经验做法。

学校将把创建活动作为今后的一项基础性、日常性、常态化的工作,确保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果不断巩固和提升。

阜康市第二中学 二0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第四篇:安康市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0 更新时间:2015-7-8

(一)行业情况

201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9.6亿元,增长35.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截止2013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其中获得GMP认证资质的企业5户、皂素企业15户、中药材加工企业2户、从事天然植物提取的企业2户。

1.GMP认证企业

截止2013年底,全市已获得GMP认证的企业有:安康正大制药、安康北医大制药、平利天宝制药、镇坪制药厂和安康长寿中药饮片。

安康正大制药有年产葛根素原料药4.5吨、乳块消胶囊和益气复脉胶囊5000万粒、小儿感康口服液合剂2000万支、乳康片和绞股蓝总甙片6亿片的生产能力。2013年共实现产值4671万元,增长5.1%。

北医大制药公司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原料药四条生产线,具备年产绞股蓝总甙胶囊10亿粒、片剂10亿片、克拉霉素12亿片、乳康胶囊12亿粒、中药提取180吨的能力,因企业目前厂房设施未完善,故请宝鸡瑞海制药公司委托代加工。2013年共实现产值2亿元,增长25.1%。

平利天宝制药经过皂素、双烯扩产改造项目,具备年产皂素200吨,双烯80吨的能力,当前处于停产状态。

镇坪制药厂通过GMP认证改造,当前仅有年加工中药饮片1000吨能力的生产线生产。

安康长寿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现有生产设备39台套,配套设备22台套,年可加工包括毒性中药饮片在内的500余个品种800余个规格的中药饮片8000吨。2013年共实现产值9995万元,增长16.9%,共加工药品109吨。

2.皂素企业

全市15家规模以上皂素生产企业,2013年共生产皂素3006吨,产值32.72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企业产值的81%。

3.其他医药企业

全市另有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秦巴药材公司从事中药材加工生产,汉阴和烨麦迪森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和安康市天源植物化工有限公司从事天然植物提取。其他医药企业,年产值约4亿元。

4.中药材基地建设

从品种来看,厚朴:主要集中在紫阳县双桥镇,种植面积25万亩。杜仲:全市约50万亩,主要分布在紫阳、岚皋、汉阴等县,岚皋最具代表性,无大规模连片基地。白芨:旬阳和白河各有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白芍:岚皋小道河乡有一定规模。玄参:全市约3万亩,主要集中在镇坪。黄连:集中在平利、镇坪,全市约1万亩。其他品种还有:川牛膝、独活、木香、金钱草、淫羊藿、鱼腥草、天麻、猪苓、重楼、党参。主要品种中,企业培植的中药材基地有:汉阴麦迪森1000亩杜仲、50亩绞股蓝基地,北医大平利、镇坪500亩绞股蓝基地,高新区天源植物提取公司旬阳县600亩黄芪、金银花、柴胡基地。

(二)存在问题

1.成药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现有成药生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研究开发集成度低,品牌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市场开拓乏力,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现有的5户GMP达标企业中,正大和北医大虽正常生产,但经营和销售都受制于人,企业发展面临制约;平利制药厂和镇坪制药厂基本处于停产。

2.皂素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工程临近全线贯通,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安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愈发严格,如不能有效解决清洁生产工艺问题,黄姜皂素企业将面临全面关停的风险。

3.中药材基地建设亟待加强

中药材野生资源的开发及永续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资源利用处于无序状态,对珍稀品种缺乏保护措施,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集约化和规范化程度都不高。信息、科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劳动力的技术、文化素质较低,中药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三)发展分析 1.发展形势

(1)自然条件造就资源优势

安康自古以来盛产中药材,有“中药材之乡”美誉。全市有动植物4800余种,原生植物800余种,其中发现的中草药种类1299种,总量占全省53%以上。录入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290种,占《药典》中药总数的68.4%,是闻名遐迩的“生物资源基因库”。有50多种药材系一地生产或主要供应全国,有20种药材为传统出口品种。厚朴、麝香、杜仲、黄姜、绞股蓝、党参、黄连等产品产量在我省名列前茅。

(2)资源开发拥有一定基础

我市现有的医药企业是以绞股蓝、黄姜、葛根、杜仲四大药源为基础创立的,经过多年努力形成4大类78种系列产品。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省部级科技进步60多项大奖和219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成药企业生产经营进退维谷。全市医药产业主要依靠皂素行业支撑。全国有皂素加工企业180多家,主要集中在陕西安康、湖北十堰一带,全市仅2013年就生产皂素3000吨,占据全国皂素产量半壁江山。

(3)模式创新带动发展势头

一是高新区正筹划推进安康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拟通过寻求合作伙伴、招商引资或联合投资开发的方式筹集29.82亿元,在北医大制药GMP生产线项目230亩的基础上新增用地2770亩,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是县域工业集中区快速崛起,成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各县区已经设立了县域工业集中区管理机构,并高度重视工业集中区建设,当前已有旬阳、汉阴、平利三个产值过50亿元的工业集中区,白河、汉滨五里、石泉三个产值过20亿元的工业集中区。全市2013年新建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2014年将再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这些都将成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有效载体。三是“飞地经济”为宁陕、紫阳、岚皋、镇坪、白河等资源丰富但空间有限的县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机遇。

(4)大交通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2013年底十天高速的全线贯通,安康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安康地处西咸、成渝、武汉三大经济圈的几何中心,随着区域交通枢纽建设的推进,与西安、重庆、武汉、成都的半日经济圈正加速形成,安康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5)定点帮扶带来全新机遇

根据国务院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由中国药科大学定点扶贫安康市镇坪县,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在药学界享有盛誉,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巨大的行业影响力。此次定点帮扶将为安康市发挥生物医药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2.产业政策

(1)《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位安康市的发展方向为: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成上游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2)《陕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0-2015年)明确提出:“按照我省生物医药领域资源、科研和加工分布情况,合理布局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的关中研发生产基地和陕南生物资源种植加工基地。”“推进丹参、绞股蓝、山茱萸、黄姜、天麻、党参、西洋参、附子、猪苓、秦艽等我省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构建黄姜、绞股蓝、葛根三大产业链,形成杜仲、天麻、西洋参、山茱萸、盘龙七等五大中成药系列产品,把陕南建成国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中间体、原料药、中药饮片生产示范基地”“加强秦巴山区自然保护区特别是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建设,把秦巴山区建成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物资源富集区。”

(3)《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意见》提出“以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承载,在西安高新区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在杨凌示范区建设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在陕南3市建设生物资源种植和中间体、原料药加工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区、杨凌为拓展区、陕南3市为辐射区的分工合理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种植、生产基地。”

3.发展目标

2014年生物医药产业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21%。

(四)发展措施

1.招大引强,盘活成药生产企业

抓住中国药科大学对口帮扶安康的机遇,以秦巴特色医药资源和现有企业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集科研、生产、营销、品牌、管理为一体的大集团、大企业为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控股、参股对医药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全面提升安康医药产业竞争能力。

2.改造升级,实现原料药清洁生产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为契机,牢固确立“循环发展、清洁生产”的理念,密切产学研联系,加快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和技术推广,着力破解黄姜皂素企业环境瓶颈制约。督促指导黄姜皂素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建设激素类原料药基地。

3.依托优势,壮大中药饮片企业

发挥秦巴山区地道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构建地道中药材销售推广体系,扩大安康地道中药材市场份额。

4.因地制宜,加快药源基地建设

根据药源品种生长习性的不同,科学布局药源基地,引进省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共赢机制,推广GAP生产模式,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秦巴药源基地。着力打造汉滨元胡、丹参、太子参基地;汉阴黄精、板蓝根基地;石泉天麻基地;宁陕猪苓、茯苓基地;紫阳厚朴、杜仲、黄柏基地;岚皋杜仲、玄参、木香、钩藤、重楼、天麻基地;平利绞股蓝、葛根基地;镇坪玄参、黄连、黄精、葛根、林麝基地;旬阳、白河等县区黄姜、白芨、金银花、芍药、柴胡基地。

5.科学规划、园区承载

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努力实现“种植品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种植面积与企业产能相联系、成长周期与生产计划相衔接”,达到种植、生产、销售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提高全行业竞争力。积极推进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协助企业筹措资金,在北医大制药230亩GMP生产线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配套医药企业入园发展,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积极引导宁陕、紫阳、岚皋、镇坪、白河五县区发挥“飞地经济园区”优势,在吸引入园企业时强化与本县药源基地的配套功能,实现“基地”与“飞地”相得益彰。

6.优化环境、规范市场

建立企业办事绿色通道,规范程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协调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医药从业人员取得行业资格认证,加大监管力度,对医药企业的产品质量严格把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7.突出特色、塑造品牌

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生物医药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督促指导企业严明工艺流程、严格操作规范、提高产品质量,着力打造“秦巴药业”品牌,使“绿色、环保、生态、无污染”成为安康生物医药产业的代名词,提升安康生物医药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政策倾斜、资金扶持

将中省的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工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向医药产业倾斜支持。全力协调中国药科大学,尽快出台《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市直相关部门扶持项目。协调财信担保公司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和药源基地的担保支持,简化手续、降低费用,缩短时间。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和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

9.技术引领、人才支撑

加大督导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尽快与中国药科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发关系,建设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实训基地。引进新设备,推广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帮助企业引进一批种植、科研、生产、管理和经营的优秀人才。在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办生物医药相关课程,培养医药产业专业人才。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药农的素质和能力。

第五篇: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政办发〔2006〕1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安康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安康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全市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陕西省气象条例》、《国务院412号令》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安康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 防雷减灾工作,作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组成部分,实行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各县区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所在县区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单位、中(省)驻安各单位要加强防雷减灾意识,认真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市、县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的发生机理等基础理论和防御技术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六条 市、县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利用雷电监测系统,做好雷电监测、预警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雷电预报,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应当及时予以刊发。

市、县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第二章 防雷工程

第七条 全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存储场所,物资仓储,通信、广播、电视设施,电力设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类文物保护设施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必须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

第八条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实行资质认定制度。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实行分级管理。申请程序及应具备条件等按照《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规定办理。

第九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的单位,必须取得《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技术人员必须取得《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

从事防雷工程专业施工的单位,必须取得《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从事防雷工程专业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取得《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施工。

没有取得资质证、资格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

第十条 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存储场所,物资仓储,通信、广播、电视设施,电力设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必须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防雷装置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必须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合格后,颁发《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核准的防雷装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接受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

防雷装置设计不合格的,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并出具《防雷装置设计修改意见书》,书面告知理由。申请单位进行设计修改后,按照原申请程序报审,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程序和所需材料等按照《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办理。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为我市建设工程开工许可的必备条件之一,凡未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第十一条 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市、县气象主管机构按照《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等规章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存储场所,物资仓储,通信、广播、电视设施,电力设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合格证书。验收不合格的,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理由。未取得合格证书的,市、县区质检部门不予竣工备案,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出具合格证书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第三章 防雷检测

第十三条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第十四条 对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资质、资格认定制度。凡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陕西省气象局认定的资质、资格,方可从事防雷检测工作。

第十五条 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

防雷检测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防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

第十六条 防雷装置所有者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发现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无法处理得应当邀请其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主动申报年度检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四章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

第十八条 市、县区气象主管机构依据管理权限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其他有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第十九条 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

第二十条 市、县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情况。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场所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第二十一条 在本市境内使用的防雷产品必须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要求,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测机构测试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二条 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许可的,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依法定程序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第二十三条 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已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撤销其许可证书;被许可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转让、出租、出借、挂靠防雷工程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合格证书,擅自投入使用的;

(五)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六)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2001年8月8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安康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上一篇:周工作计划表a范文下一篇:案件办理规范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