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教材分析

2023-04-16

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一、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上册……感受秋天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上册《感受秋天》设计方案

活动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培养内在统一。其实施的主要方式就是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生活。每年的新学期开始,正值秋季,秋天丰富而多彩,它是丰收的季节,是充满喜悦的季节,是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为了让四年级的学生对秋天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搜集整理、动手实践等方式,欣赏秋天的美景、了解秋季的特征、探索秋天的奥秘。多方位、多角度的让孩子们去认识秋天、感受秋天。)激发他们对秋天的热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这样,以《感受秋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在同学们中开展起来了。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大自然,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包括动植物变化、天气变化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手段初步探究秋天天气与动植物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自然常识,加强自我保健的意识。整个活动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深一步掌握调查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启发学生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中学会创造美。 活动过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开题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评价拓展阶段)

一、 开题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利用我的散文:《秋游关山草原》课件,视频:《美丽的关山草原》,让学生欣赏高山草原,秋季里景色各异、绚丽迷人的风光,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引题:我们现在走进了什么季节?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同学们畅所欲言。趁此时机,我揭示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感受秋天)

(二)师生 对话,确立子课题

1、根据研究的大方向,我广泛征求同学们的研究意愿。(师:秋天是金色的,金黄色的果实,金黄色的花朵,沁人心脾的果香,秋天里还藏着许许多多的奥密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实践。那么,你想知道哪些与秋有关的知识呢?想怎样表达你眼中的秋天呢?)

2、学生畅所欲言。

3、师生共同交流,列出建议性研究子课题。 (三)划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子课题确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可以选一个也可以多选。

2、找到相同课题的研究人员组成合作小组,选举组长为小组命名并制定小组口号。

3、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起草本组子课题活动实施方案。根据组员特长,(按照记录、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动手制作、书法绘画等)把任务进行分工。(教师深入各组,针对活动方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等学生们思维上的薄弱环节,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4、课下邀请科学、美术、信息技术老师和图书管理员等为课外辅导老师。

(四)小组合作,完善活动方案

各组子课题实施活动方案制定后,我引导他们把方案在全班汇报、交流。通过各组之间互评互议等方式,使各组取长补短,及时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师强调: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小组同学要团结协作。)

二、活动实施阶段

(一)开展实践活动,做好详细记录

1、通过实地考察,教师把学生的目光从教室引向校园。

2、知秋组的同学到学校图书室查阅资料。

3、探秋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医院对医生进行采访。

4、探秋组的同学在家长配合下利用双休日,采访有经验的老农。

5、探秋组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到超市访问、调查秋天上市的水果。

6、探秋组的同学请教科学老师帮助解决在探究中遇到的难题。

7、探秋组的同学们在微机老师的辅导下,制作电脑小报、上网查找资料。

8、探秋组的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水果拼盘。

9、探秋组的同学小组合作制作树叶贴画。

10、赏秋组的同学们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种子拼图、葫芦雕刻等等。

11、颂秋组的同学们邀请音乐老师指导小组自编的赞美秋天的舞蹈。

(二)、整理资料,为成果经验交流会做准备。

各研究小组整理资料,包括调查报告、观察日记、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照片、视频、标本等,为成果经验交流会做准备。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把握孩子们的思想状况,做到及时调控;根据孩子们活动的状况,利用身边榜样的力量,及时发现好的小组或学生,不断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困难,教师及时地走向了他们,给他们细心的指导和耐心的帮助。总之,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作为指导教师的我始终用灵活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信心,让他们快乐的去实践,去活动。)

三、总结交流阶段

(一)引发学生交流

师:秋天的信使,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来到了大自然。她趁着大地还来不及叠起天使馈赠的雾衣,就挥动神笔,将赤橙黄露青蓝紫融为一气,而后,一往情深地挥洒在万物上。在这个充满雅致诗意的季节里,我们四一班“感受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近两个月来,大家快乐的研究着、忙碌着、探索者,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收获。今天,就让我们互相交流,彼此分享研究的成果,一起感受秋天的魅力吧!

(二)总结交流研究成果

1、 知秋组汇报:(他们主要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手段搜集整理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节气、节日、谚语等知识信息。)如:

(1) 秋天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以及它们的特点。 (2) 秋天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教师节、国庆节及相关知识。

(3) 秋天的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等等。

小组人员为表达对秋的喜爱还共同制作了手抄报——《知秋报》

2、 探秋组汇报(他们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探索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小秘密)如: (1)关于秋天的动物

I、关于鸟类(大雁为什么要南飞?)

北方是鸟的故乡。很早以前,北方气候暖和,四季如春,鸟类在那里过着幸福的日子,但是大约在300万年以前,地球突然变冷,处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北方天寒地冻,鸟类找食困难,于是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后来冰川解冻,天气转暖,它们又回到故乡生儿育女。天长地久就形成了每年春季必定飞回北方,到秋季又向南方飞去 II、秋天的昆虫——蟋蟀以及它生活习性。(并制作昆虫标本)

蛐蛐、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另此处数据有疑问:世界上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以上,我国已定名有30种以上。)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III、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写了观察日记——《秋天的动物怎样生活》 (2)关于秋天的植物 如:

I、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色而飘落? II、秋天有哪些花?

III、菊花为什么不怕冷? IV、秋天的庄稼等等

V、为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还亲手制作了树叶贺卡,用种子拼出了美丽图案,还用果实穿成了饰品等等。 (3)关于秋天的水果 如:

I、探究水果的科学 a、香蕉有种子吗? b、该怎么吃水果?(许多人都喜欢饭后吃点水果爽爽口,无论是在餐厅、饭店,还是在家里就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生活习惯,因为,饭后马上吃水果会影响消化功能。医生解释说,由于食物进入人们的胃以后,必须经过一到两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能缓慢排出。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进水果,就会被先期到达的食物阻滞在胃内,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内消化,在胃内时间过长,从而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老人们常说: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银,晚上吃是铁,虽然是句俗语,但却道出了一天之中水果对于人体吸收的最好时机。) II、调查秋天超市里上市的水果

III、戴头饰表演水果的自白——介绍水果的营养

V、为表达对秋的喜爱同学们用他那灵巧的小手制作了一个个诱人的水果拼盘。小组人员共同创办了《探秋报》 (4)、关于秋天家乡的土特产。

第三篇:国画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活动目标】

1、 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五指执笔法”。

2、 对坐姿的培养、学习悬腕的书写方法。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主题】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活动准备】:毛笔、颜料 【活动步骤】 1.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

要想把画画美观,“五指执笔法”是十分重要的。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正确的握笔方法是: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 指关节略弯曲。

记住我是怎么写的了吗?来试试。(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 咱们写一个试试,来!(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谁写得最棒,到前面来。

三颗星标准:大小合适、方正、有运笔 2. 同桌互相纠正,示范。

要想把字写漂亮,还要有正确的坐姿。 你们边看边体会老师是如何写字的。

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 1. 手腕要悬空。

2. 头部稍低,肩平,双脚平放。

3. 左手的肘和手掌平放在桌上,要撑开,并与右手保持基本对称。 4.练习手腕运笔 手腕做圆周运动 5. 谁来做个示范?

(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活动反思】

大部分同学的拿毛笔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只是有少部分同学还是不会拿,坐姿方面同学们都能坐得端正,

学国画的用墨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活动难点】

1, 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方法】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新授:

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墨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活动小结】:

毛笔的中锋不要画的太细,要画的平稳。侧锋注意水分的掌握,太湿就会涨,太干又晦涩笔。要学生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和发现。

学国画的用墨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活动难点】

1、 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新授:

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墨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国画的用笔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活动难点】 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认识中国毛笔的特点。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藏锋和露锋

一、观察“三”,三个的起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的三条横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知道。第二条横比较短,第三条横比较长。

师:对!那么“三”的这三条横在起笔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一和第二条横的起笔是尖的,第三条横的起笔是圆的。

师:是啊,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种起笔方式。

二、揭示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师:你们知道怎么才能使你写出来的横的起笔是尖的吗?

生:我觉得毛笔的笔头是尖的,写出来的自然是尖的。

师:是啊,这样的笔锋我们把它叫做“露锋”,是笔锋外露的用笔,一般用于笔画的起笔处。用露锋写出来的笔画常是尖笔或是方笔,显得锋芒毕露,神采飞扬。

师:还有一种笔锋叫做“藏锋”,它的写法是让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把笔锋藏起来。用藏锋写出来的笔画显得浑厚。就像“三”的第三横那样。

师:(拿出钢笔)你们看,钢笔的笔头是尖的,把笔尖露在外面起笔的叫做“露锋”,把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的叫做“藏锋”。

生:用钢笔练习一下,加深印象。

三、指导书写藏锋和露锋。

1、学生书空。

2、学生指名书空、集体书空、同桌互相书空,纠正错误。

师:总之,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国画的用笔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活动难点】

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认识中国毛笔的特点。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指导认识米字格,并学会画米字格。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米字格,你知道它和田字格有什么不同吗?

生:米字格里有四条线,而田字格中只有两条线。

生:田字格中有横中线和竖中线,这两条线把田字格分为了四格,而米字格比田字格多了两条斜线,并且把米字格分为了八个部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的也很完整。

师:让我们来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着画一画米字格。

师:先在空格中打两条斜线,再过交点打横竖两条线。

(学生练习画米字格。)

五、学习在米字格里面描写“三”的轮廓。

师:你们知道在描写“三”的轮廓时要注意哪些吗?

生:我知道:四条边线要对齐。

生:我还知道对齐之后不能再移动。

师:你们真聪明,是啊,的确要注意这两点:四条边线要对齐,对齐之后不再移动。 师:下面就让我们试着描摹一下。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师:描好了的同学来说说自己写的怎么样?

生:我描的还可以,就是第三横有些斜了,还需要改改。

生:我觉得只要认真描,一定会描得很好。我描得就很好。

„„

师: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同桌互相点评一下。 (学生互相点评)

师:看着同学们认真的样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描摹得很好,为写好这个字打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六、下课。

国画《樱桃》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活动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2、欣赏樱桃

3、交流

(1)、樱桃的生物性。 (2)、樱桃造型特点。 (3)、樱桃色彩特点。

4、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樱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5、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樱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樱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6、展示评价

国画《樱桃》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活动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1)、樱桃的生物性。 (2)、樱桃造型特点。 (3)、樱桃色彩特点。

二、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国画《西瓜和葡萄》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活动重点】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 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发学生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 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学生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学生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 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画西瓜

《西瓜和葡萄》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活动重点】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画西瓜和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学生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 提问:水多会怎么样?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学生作画,教师知道,知道学生拿笔和用墨的方式。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五、延伸: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国画《丝瓜》

【活 动目 标】:

1、体验在绘画过程中所感受的快乐。

2、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作品中对不同季节的丝瓜的不同水墨表现效果。

3、乐意并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水墨画创作。 【活 动准 备】:

1、学生认识、观察过丝瓜的经验。

2、教师准备教学挂图《丝瓜》、毛笔、宣纸、小木桶、墨汁、国画颜料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丝瓜。

你们见国丝瓜吗?是什么时候见到的?那丝瓜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图一,引导学生欣赏。

你们看画上有什么?丝瓜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看到这样的丝瓜,你有什么感觉。

3、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图二,引导学生欣赏。

你们看这副画上面有什么?和刚才我们看的那幅画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什么季节的丝瓜?为什么。

4、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水墨画的创作。

如果要你们来画丝瓜,你会画什么时候的丝瓜?周围还会画些什么呢?

5、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学生相互交流作品。

国画《枇杷》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活动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国画《枇杷》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活动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

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国画《萝卜》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技巧特点,认识大画家齐白石,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萝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活动准备】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空白生宣纸1张,课件。

【活动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蔬菜画的技巧。

【活动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国画大师。今天,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位大师的画。

2、媒体展示:

(1)《柿子》:用的是什么笔法?有什么特点?

(2)《平生所欲》:画的是什么?画家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 (3)《蜻蜓飞舞》: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画法,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4)《鲤鱼》:画家用了什么墨色表现了鲤鱼的鱼鳞?你认为什么地方画的最好?

3、看了这么多的画,你觉得这位画家的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生:是一位技术高明的画家。

5、出示〈虾〉:这位画家是谁呢?(齐白石)

6、你觉得齐白石画的题材都取自于哪些方面?

7、生:都是一些花鸟鱼虫和蔬菜水果,都来自生活与大自然。

8、师:从齐白石的画中,你能发现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9、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

10、师: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大师的足迹,一起来学习萝卜的画法。

11、出示课题:画萝卜

国画《萝卜》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技巧特点,认识大画家齐白石,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萝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活动准备】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空白生宣纸1张,课件。

【活动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蔬菜画的技巧。

【活动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讲授新课

1、出示萝卜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萝卜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再看看叶有什么不同?颜色又有什么不同?

2、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

3、生答,师小结: 外形:中锋(淡墨), 身体:侧锋(淡墨+花青) 叶子:中锋(藤黄+花青) 根须:小笔中锋

4、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构图有前后,以自已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形: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 ②画体:侧锋从左右两边画,画出萝卜的体积感;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理解齐白石大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含义。

六、课后小结:

学生对齐白石大师以及他的代表作品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在中国画的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能够用正确的笔法和墨色画出生动的萝卜图,并能将先前学过的辣椒、樱桃等结合画在一起,使画面更为丰富。

不足之处为,一些学生在构图上与老师一模一样,少有自己的想法,创新的意识还有待加强。用笔的方法还不够熟练,有待提高。

自由创作

【活动目标】

一.参照范画,临摹其笔墨技法,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二.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即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活动重点、难点】

运笔、用水、用墨的方法;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

【活动过程】

由学生自由创作一幅作品,运用这学期学到的知识。

第四篇:五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内容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任务及成果呈现形式的相关要求

为了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用好省教研室编著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尽可能大地发挥本课程的价值,推动本课程扎实有效运行,现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予以细化,请老师们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注意收集学生成果,整理相关过程性资料。同时,以下内容也是学校评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落实课程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

方法与指导:

主题一“学会实验研究的方法”。

1、“煮鸡蛋的成熟度与煮蛋时间的关系”实验研究材料(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假设、实验准备、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主题二“学会统计数据”。

1、——小组同学身高与体重情况统计分析材料(包括统计表、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活动与探究:

主题一“近视与生活”:

1、“近视与生活”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整理);

2、近视的成因及其危害(一人一份,班级整理在一起);

3、预防近视的相关知识(一人一份)。

主题二“快乐理财”:

1、“小学生零花钱管理与使用”调查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2、家庭消费调查表(一人一份,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3、“筹集班费小组”行动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装订);

主题三“学做小木工”: 教师、学生木工作品(简易笔架、简易小板凳、木质小鱼,学生每人一个,悬挂好标志牌,写清作品名称、班级姓名)。

主题四“小小摄影师”:

1、学生摄影作品及其简介(上传班级博客);

2、摄影体会(一人一份,以班级为单位装订);

主题五“编织小能手”:

1、师生作品。纸编小篮子、草编长颈鹿、毛线编织作品,一人一件作品,悬挂好标志牌,写清作品名称、班级姓名。

主题六“融入社会”:

1、“我与社会”活动方案(小组为单位对应装订);

2、“父母长辈童年生活”状况调查表(一人一份,班级为单位装订);

第五篇:日语专业综合日语课教材分析

摘要: 综合日语课是基础阶段的重要课程,课时多,对学生的影响也大,所以其教材的选用也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对使用比较广泛的三套国内教材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教材的选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日语专业综合日语教材教材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的日语教材越来越多。笔者对我国一部分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所使用的综合日语①教材进行了调查,发现以下三种教材相对来说使用得比较广泛。即《新编日语》(周平/陈小芬编,199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新编》),《基础日语教程》(朱春跃/彭广陆编,199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基日》),《综合日语》(彭广陆等,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综日》)。笔者从教材的结构、配套材料、编写教材所反映的教学大纲②等方面对这三套教材中的第一册进行分析,以期对教材的选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出国内日语教材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三套教材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从表1可以看出,(1)《新编》和《基日》每课一开始都是课文,即一段叙述性的文章,之后是会话。而《综日》的前两单元都是会话。(2)《基日》和《综日》中都有语音的解说,《新编》中没有。(3)《新编》有读解文,主要是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了解中日文化知识,《综日》的第三单元也是读解文,作用和《新编》类似,但内容新,每课后附有文化知识。而《基日》中没有这方面的文章。

此外,通过仔细翻阅学习这三套教材之后从语法体系和语体上还可以了解到:

《新编》采用学校语法体系,语法讲解大多采用句型的形式,循序渐进,由易入难。语体上从敬体入手,最后一个单元才涉及简体。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基日》中的语法体系采用了语言学研究会的理论,和学校语法有很大不同,本教材每课后面都有大篇幅的语法讲解,专业性比较强。笔者当时学的就是这套教材,感觉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有一定的基础,则会感觉讲解比较系统。

语体上从简体入手,但第6课讲了简体后,第7课马上讲敬体。这一点笔者认为初学日语的人接受起来比较费劲。因为汉语中并没有这种语体的区分,学完日语发音之后马上涉及这些内容甚至会影响某些学生的积极性。

《综日》的语法体系是编者们在日本对外日语教学中常见的语法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学习日语的特点,总结了一套更加实用的语法体系,由于是在近几年出版的,所以也采用了一些新的名称。

本教材也是从敬体入手,与上面两套教材不同的是,本教材每课的第一二单元是会话,所以难免会有一些省略句,这些句子很难说是敬体还是简体。在后面的解说中,也没涉及语体问题,只是明确地说明这些表达方式在什么时候用。另外,教材的出场人物是固定的,整套教材就是描述这些人物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具有连贯性,每课的会话都设定了一定的场景,可以看出本教材更加注重交际。

二、三套教材的配套材料

三套教材都有相配套的磁带或者cd,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必要的。《新编》有针对于学生的学习参考,里面是教材中前文和会话的翻译及练习答案。另外,此套教材还有《同步辅导及习题精解》,对每课的重点单词、语法及练习答案都给予了解释,可以作为教师参考书和自学者的参考教材,但这个《同步辅导》并不是本教材的编者编的,所以笔者认为不能看作是此教材的配套教材。《新编》还有单独的习题集,与教材同步,每课都有相应的习题,但是上面的听力没法做,因为没有录音材料。另外,一些习题的答案(特别是填助词等)也有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迷惑。

《基日》有《基础日语教程学习辅导用书》,提供的也是课文、会话部分的参考译文和练习答案,没有教师用书和练习册。

《综日》有教师用书和练习册,教师用书上有会话和课文的译文,练习册上的答案,还有教学难点和教学建议,但都比较简单,对教师来说参考价值不是很大。笔者认为练习册比较好,把15课分成了五个单元,除了每课的练习之外,每个单元也都有单元练习。习题的内容很丰富,涵盖了文字、词汇、语法、听力和阅读各个方面,听力部分配备了cd,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三套教材都没有理想的教师用书,但都有学生可以参考的材料,《新编》和《综日》虽都有练习册,但《综日》更实用。

三、三套教材所反映出的教学大纲

要分析这三套教材所反映出的教学大纲,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是什么及其种类。下面笔者简单论述这些内容。

1.教学大纲的种类

教学大纲简单地说就是指教什么,即列出本课程所要教授的项目。其种类主要有:

语法教学大纲:是最传统的教学大纲,即以语法为中心来制定要教授的项目。

结构型教学大纲:主要是以句型、语法项目和词汇为基础的大纲。

情景教学大纲:以场景为中心,以学习者会遇到的场景为中心来编集教材。

功能教学大纲: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中心的大纲。

话题型教学大纲:以和日本人交流时会涉及的话题为中心的大纲。

技能型教学大纲:以提高技能为中心的大纲。

任务型教学大纲:设定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的大纲。

2.三套教材所反映出的教学大纲

一般基础语言教材都会以句型、语法项目、词汇等为中心,所以它们都会反映出结构型教学大纲,下面具体看这三套教材都反映了什么样的大纲。

《新编》的各课内容都是以句型、语法、词汇为基础的,所以它所依据或者反映出的大纲是结构型教学大纲。虽然从第六课开始有功能用语,但仅仅是列出一句一句的寒暄语,并没有说清它们的用法,所以体现不出功能教学大纲的要求。

《基日》很重视语法的讲解,在这三套教材中在语法方面它可以说是最系统的。当然也会涉及句型、词汇等,所以它反映出了语法教学大纲和结构性教学大纲的相结合。

《综日》也以句型等为中心,所以也反映了结构型教学大纲,另外,因为每个会话都设定了一定的场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情景教学大纲。此外,对表达方式的解说和练习中的分角色表演分别体现了功能教学大纲和任务型教学大纲,当然,这两者并不是中心大纲。所以可以说《综日》是反映了包括结构型教学大纲和情景教学大纲在内的综合性的教学大纲。

以上从教材的结构(设计)、配套材料、编写教材所反映的教学大纲等方面对三套教材进行了分析对比,三套教材的时期和特点各不相同,这说明日语教材在不断发展。因为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材也会与时俱进,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教材出版。

注释:

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读教材,也有些学校称为基础日语教材。本文采用综合日语这一说法。

②日语中叫シラバス,在此翻译成教学大纲。即教什么的问题。

上一篇:小学支教教师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作风建设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