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英语教材综合分析

2024-04-28

少儿英语教材综合分析(精选8篇)

篇1:少儿英语教材综合分析

哪里的少儿教材比较好?

市面上的少儿英语教材品种很多,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是属于时代的产物。我从事少儿英语教学教研工作十几年,用过不下十套教材,现将我使用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少儿英语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大类:原版少儿教材 第二大类:版权类的少儿教材 第三大类: 本土的少儿英语教材

本土类的少儿英语教材就不多说了,比如什么洪恩、吉得堡、佳音、爱乐奇等,基本是剪刀加浆糊的产物。看着是很炫,但是没有课程体系,长期不出学习效果,不推荐使用!

版权类的教材主要是外研社的剑桥少儿英语,英文名字是KID’S Box,简称KB,我使用了大概6年的时间,在那个时代的确是非常不错的。风格有点类似新概念、Step By Step,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全面,侧重阅读,主要靠老师讲解,比较少的游戏和对话互动的活动,课程氛围会比较死板。现在市场变化这么厉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节节高涨,要求课程趣味性、互动性都很强,要求国际视野性,这些方面KB不能满足。去年我们全线替换成了牛津的一款少儿英语教材Everybody Up。

原版的少儿英语教材应该说是教材里面第一方队的教材,大家听得比较多的是Super Kids,3H,Backpack,LET’S Go,Everybody up等。

Super Kids简称SK,也是一套比较老的教材,引进中国有七八年的时间了,有点类似KB的风格,比较老化。

3H是一套独特的教材,主要是故事教学法编写的教材,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市面上使用的人比较多。我在励步的时候使用的就是这套教材。这套教材的优势在于故事性比较强,但是优势即劣势,因为所有的单词、语法、阅读等的教学都依附于本单元故事的教学内容,所以很多时候很牵强,无法螺旋式上升学习。同时,故事教学过多地依赖于老师本身,老师很难驾驭,很难保证学校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学校在使用教材的时候直接跳过故事不讲,直接讲语言知识!

Backpack这套教材我看过,教材不错,但是难度比较大,主要体现在阅读和Project上。本身的体例是不错的,阅读的时效性很强,但是同样优势即劣势,很多阅读的内容出现的新闻、话题等远离现在的生活,不能很好地吸引孩子学习。Backpack的配套资源比较少,加大了老师的难度。如果老师水平特别高,学生水平也特别高,可以考虑使用!

LET’S Go在全球有20多年了,个人认为教材比较简单,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这个名字起的好,另外加上国内上海教育出版第2版,所以很多人用过。我用过1年的时间。这个教材主要还是旧,所以编写理念上有点落实,比如说现在提的CILI教学、Values教学、鹰架理论、批判性思维,这些理念在这个教材的设计中没有体现,毕竟时间太久了,就像改造老房子一样,再怎么装修,也是旧的格局,不如新的房子的整体设计!

Everybody up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沉淀100多年来少儿英语教材研发的经验,针对非母语国家突出听、说,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编写的一套新的教材。我们学校去年9月份全部更换成这个教材,个人感觉使用起来还是比较不错,听、说的内容很多,有大量的游戏、故事、歌曲、手工等,最主要的是给我们老师的配套还是很全,有教案、课件等,基本上拿来就可以使用,减轻了教研工作,还能保证课程教学效果,这点是我们最看重的!

篇2:少儿英语教材综合分析

1.D木文主要讲与人初次见而最初四分钟对下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文章开头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提出主题,然后说Leonard Zunin博士在书中向任何想交新朋友的人提出一条建议。什么建议呢?比较一下只有把D放在这里最合适,因为人们常用祈使句向别人提建议,D是一个祈使句,它的意思是:“每次你在社交场合遇到什么人时,全神贯注地注意他四分钟。”和上下文总思连贯。

2.E承接上一段。作者在本段第一句话告诉我们有人并不按他建议的那样做。那么这些人怎么做呢?E说:“他不停地往其他人身后看,好像要在屋里其他地方找到更有趣的人似的。”显然此处选E最合适。

3.A文章第二、第四段建议当被引见给陌生人迹态度应当友好而自信,还应掌握好分寸。对此有人会说友好和自信非我本性,如果硬要装出如此态度就是不诚实。这是一种反驳意见,我们期待作者的沾稹A说:作为回答,Zunin博士说只要我们稍加练习就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社交习惯。”下文是对此的进一步解释。

4.B到此为止,作者主耍谈与陌生人相处要注意最初四分钟。从其他句子来看,本段谈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在交往中也应注意在一起的最初四分钟,那么选项B是最合适的了。

5.C本段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C说:“在他看来,成功主要依赖于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这句话的意思符合本段主题,后一句的主语this指的就是与人友好相处这件事。

★ 职称英语教材综合类新增文章补全短文第

★ 英语教材

★ 小学英语教材下载

★ 初一英语教材

★ 基础英语教材教学计划

★ 人教版初一英语教材

★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材

★ 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材

★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材

篇3:少儿英语教材综合分析

目前, 市场上的英语教材非常多, 面对如此多的教材, 做出合适的选择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笔者针对所在学校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使用的教材《职通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 根据使用教材的经验、学生反馈和其他使用教材的教师反馈, 同时参考诸多教材分析方面的理论指导, 对此教材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为今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制和选用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二、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职通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分为10个教学单元及3个复习单元, 主要讲述商业计划、市场营销、商务关系等内容, 供一个学期使用。 其每个单元分为学习目标、任务导入 (Leadin) 、精读课文 (Reading) 、语言要点 (Language Focus) 和商务交际 (Business Communication) 五个部分。

(一) 学习目标

旨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及各部分的学习重点。

(二) 任务导入 (Lead-in)

要求学生通过精听、讨论、回答问题、表达看法等多种形式, 完成1到3个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任务。 Lead-in部分上课前, 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有时还要求制作与任务要求相关的PPT, 通过个人的presentation或者以小组的teamwork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演示, 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 精读课文 (Reading)

这个部分又由五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

1.Introductory Remarks简要介绍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商务知识, 同时凸显相关的关键词汇, 旨在帮助学生提前感知相关材料和词汇, 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2.Pre-reading Tasks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1到2个问答题, 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就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 如果学生在没有任何预习和准备的基础上, 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课文的导入, 只能是满堂静默, 完成这篇文章的讲解后再来讨论此类问题比较合理。

3.Text是一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文章, 要注意的是本教材在词汇方面的呈现方式不是太合理, 没有针对本单元或课文的词汇表展现, 只是在整本教材末页列出Glossary中的单词, 而无论是出现在任务里的词汇还是课文中的词汇都比较专业, 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会因此连基本预习工作都不做, 然后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 至于文章本身作为专业基础课, 文章选材紧紧围绕商务主题, 从基础性的到较专业性的过渡比较到位, 但所选文章篇幅过长, 生词和复合句比较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

4.Key Notes本来可以提供课文中多次出现的或较难的生词、短语及某些专有名词的注释, 解决学生阅读文章时的困惑。 但本教材的Notes, 以第三单元为例, 整篇文章后面只有5个单词供参考, 学生需要做大量的课前查阅工作, 否则课堂常常陷入只有老师讲课、学生没有反应的尴尬境地。

5.Comprehensive Tasks提供针对课文内容的1到5个阅读理解任务, 形式包括正误判断、回答问题、讨论、多项选择等, 以便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语言要点 (Language Focus) 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 Vocabulary提供3到4个词汇训练, 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词性转换等, 所涉及的词汇均出自课文或与单元主题相关,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重点词汇。

(2) Grammar教材第一册提供了英语时态的讲解, 侧重在学生原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复习和巩固。 但语法全英文讲述, 没有很好的配套练习, 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很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3) Practice以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单词和短语为训练对象的翻译练习, 旨在通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这两部 (包括translation) 笔者认为编排位置不太合理, 针对课文的练习, 最好放在课后练习部分, 而不是出现在语法后面。

(4) Translation提供了以课文出现的重点单词和短语为训练对象的翻译练习, 旨在通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7.商务交际 (Business Communication) 由以下三个模块组成:

(1) 写作模块 (Business Writing) 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商务案例, 针对该案例设置写作任务;同时介绍写作技巧, 要求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要点与格式。

(2) 听说模块 (Listening & Speaking) 围绕一个商务交际技能, 提供3到5个短对话、1个长对话或一段短文 (100~150字) , 设置3个左右听力理解任务;提供交际主题相关的有用句型和表达, 方便学生开展口头表达练习;提供一段Sample Dialogue供学生模仿练习;设置一个商务交际情境及交际任务供学生课堂实践。 文章内容难易适中, 题目也适合他们的水平。 随后的Communication Skills, 分以“Before a Meeting”, “Beginning a Meeting”, “Discussing during a Meeting” 和“Break and Ending”, 更是给了学生关于这个话题的拓展。

(3) 商务礼仪/跨文化交际模块 (Business Etiquette) 提供了商务礼仪知识, 介绍了涉外交往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现象, 该部分可作为课后阅读材料, 供学生自学使用。

三、教材的装帧和版面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最重要工具, 因此, 教材的媒介方式、装帧质量、版面设计、图文配合等各个方面做得是否到位都将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职通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在媒介方面配套有制作精良的PPT课件、MP3录音等, 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在装帧方面, 《职通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采用彩色印刷, 且各部分都有不同的色彩来区分, 各标题栏及任务要求比较明显, 有助于学生明确任务分配及侧重点。 其版面设计和图文配合也做得相对到位, 一般图片主要出在lead-in及listening部分, 其他部分基本以文字为主。 比之以前几个学期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文字, 且采用黑白印刷且没有配套PPT而言, 已经有很大的进步。

四、结语

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材选择的定位标准,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水平的定位, 学生的水平定位, 即教材难易程度定位。 根据Krashen (1985) 的输入假设, 学习者们接触到得语言应稍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 输入既不能难度过大让人望而生畏, 又不能过于接近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而不具有任何挑战性。 本教材用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程, 鉴于学生实际使用情况, 以及授课教师对上课效果的评估, 认为这本教材的编写比之前该专业两年使用的教材《英语教程》, 无论是语言、话题、练习还是辅助教材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 这本教材的编排及任务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修改, 如Glossary的设置, notes的增加, 语法全英文的表述是否合适及部分任务的设计等, 使其更加合理、实用。

摘要: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某种教学理念得以实施的主要工具。由贺雪娟、郭定芹、付检新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通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是武进开放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使用的教材。本次研究, 作者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教材的装帧和版面等方面, 根据使用教材的经验、学生反馈和其他使用教材的教师反馈, 同时参考诸多教材分析方面的理论指导, 对此教材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为今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制和选用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教材,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 2002 (1) .

[3]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4]朱晓.《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教材分析与评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4.

篇4:少儿英语教材综合分析

关键词:英语专业;模糊层次分析法;教材选用;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030-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08

教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可理解为“教学用的材料”,即所谓“‘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娄新红,2006: 18-191)”;狭义的教材即教学用的课本,本文所指教材即是这个含义。目前,各个高等院校都能够自主选用教材,这既实现了教材选用的针对性,又使得教材使用方有了更多的权利,便于他们从难度、层次等各方面权衡和把握,选择适合自己学科专业的教材。但是,自主选择教材也是存在隐患的,比如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可能导致教学的不规范性、不连续性,甚至降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选择合适的教材也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调查和论证。当然,关于选用教材,教育部门很早就有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比如2001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提出“编”、“选”并重,要大力推动高质量教材的选用,各高校要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教材选用管理制度,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基于教育部等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意见或制度,各个高校也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的教材选用的规定或制度,这些都为教材选用提供了依据和支持,而要建立这些依据、支持,教材选用的评价工作必不可少。

1. 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仍是在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导下制订实施的。相应的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类课程: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选课、选修课,具体课程大约17~20门,包括: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语法、写作、翻译、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论文写作、英美概况、教学法、语言学、词汇学、商务英语、外贸函电、文学赏析等。这种课程设置力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其设置依据包含了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客观地说是较为科学的。但很多学者批评这种课程设置“过于死板,培养规格单一,缺乏特色,没有能够赋予学生充足的选课空间”;“既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面的扩展,又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多种应用方向类课程的需求”(尹根德,2008: 93-94)。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批评的声音,一方面是理论见解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培养结果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没有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反推课程设置有问题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课程体系没有大的变革之前,如何才能提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素质和能力呢?显然,上好已设置的课程,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而要上好这些课程,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无疑至关重要(方红峰,2003: 19-24)。对于一门课程,要选到好的教材,对教材进行中肯和准确的评价必不可少,为此下一部分将对评价方法展开探讨。

2. 教材选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评价方法选择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系统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层次分析法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为这类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但在复杂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往往很多,而且因素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在这种情况下,纯粹用层次分析法时,需要将评判因素集合按照某种属性分成几类,先对某层各类因素分别进行单排序,然后再对该层所有因素进行总体评判,即总排序,进而最后方案层的总排序。显然,评价指标很多时,不仅方案层的单排序很麻烦,方案层的总排序就更麻烦,因此我们考虑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最底层的指标层总排序后,通过计算各个方案对应的隶属矩阵计算各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最终实现各个方案的比选和排序(汪应洛,2009)。

我们不妨将这种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称为模糊层次分析法。显然,这种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体是层次分析法,即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各方案关于总目标的权重。事实上,如果问题太过复杂,划分的层次太多,指标太多,我们甚至可以对多个层的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实现该层的总排序。当然,这种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也有缺陷,比如当系统方案很多时,或者系统评价指标不多时,便有可能导致该方法复杂度上升,此时使用该方法需慎重。总体来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则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分析原理和系统评价层次结构的兼具“模糊性”和“层次结构”的系统评价方法。

2.2 指标体系设计

篇5: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一、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篇6:少儿英语教材综合分析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大屯中心小学 高萍

大家好!我是大屯中心小学的高萍。很高兴有这样一次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今天我和各位老师交流的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新课程设置的新领域。正因为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较少,也就成了课程实施的难点,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实践上的偏差:由于目标不明确,有的把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上成了缺乏学科个性的简单游戏活动课、手工劳动课,甚至是说话训练课,有的上成了单元复习课或综合练习课;由于材料缺乏或教材的内容与当地实际不符合,教学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

一、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理解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也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数学自身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二是指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沟通和融合,但作为数学学科的一个领域,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综合”都不会放弃也不应放弃“数学味”。“综合实践活动”与作为数学学科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两者在目标指向上都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都强调“综合”。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与数学其他课程内容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其特点是:1.现实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因此,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从学生生活的现实背景中选取活动素材,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问题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的内容应以问题情景的方式呈现,实践活动的过程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问题的发现、选择、探究和解决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如探索周长、面积公式、角的大小等过程,都是由核心问题牵引着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3.实践性。数学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在“做”、“调查”、“操作”、“实验”、“游戏”、“探究”、“设计方案”等一系列活动中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去发现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从实践中获得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他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更突出活动性,实践性。它也不局限于课堂上,实际上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内容,很多都要在课前作好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课堂上主要是展示实践结果和讨论交流在实践中涉及到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开放性。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其目标、内容、形式均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第一,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不分课内课外,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不完全按照规定的时间。第二,学习目标的开放,每一次实践活动,学生都有自身的体验和不同的收获,各自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收获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基础的、有发展的、有知识与技能的,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第三,学习内容的开放,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完全受数学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跨越学科,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把学科的知识进行拓展、加

深,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四,活动形式的开放,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如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课堂内活动、课堂外活动;专题活动、游戏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操作活动、设计方案活动以及开展数学竞赛等,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践活动内容灵活运用。5.探索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应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体验为基础。在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实施,结果呈现都必须靠学生的亲身实践主动的完成,教师只是当好参谋、顾问。

二、目标的制定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型的特点 实践与综合应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两者有相同之处,如都可以延伸到课外,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等,最大的区别在于:数学课外活动的随意性比较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实践与综合运用”有明确的教学要求,虽然可以向课外延伸,但更多的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要求人人参与,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实践与综合应用也不同于复习整理课。虽然两者都有梳理和沟通的功能,但复习整理课只局限于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范围内进行梳理和沟通,往往把查漏补缺、整理知识作为重点,而“实践与综合应用”不仅要梳理某一领域的知识,而且要沟通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甚至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目的是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各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流程分布(略)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分布,我们不难看出,在第一学段要求以“实践活动”为主题,这一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层次,储备的数学知识还比较零碎和初步,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就强调“实践”,强调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从内容的选择上更多涉及的是三大领域各自内部的联系;第二学段要求以“综合应用”为主题,考虑到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强了“综

合应用”的要求,在内容的安排上,开始涉及领域之间的联系与综合,甚至跨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五、具体分析

我们现在来具体看一下二年级上册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它的编排特点就是通过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材中编排了一些具有现实性的、趣味性的、挑战性的应用问题,除此之外教材中还安排的较大的情境图,通过情境图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我们的教材里安排了三个大的情境图:节日广场、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这个是用情境图的形式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看第一个情境图节日广场,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与“观察物体”之后进行的,是对前三个单元知识的回顾与综合应用。根据教学进度,教学时间正好是国庆节前后,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创设“庆国庆”的情景,引导学生到节日的广场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学生说说图意,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再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每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都要让学生明确“已知什么”和“求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再交流、反馈;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挖掘有关素材,提出乘法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最后,借助烈士纪念碑,让学生想象、体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进行连线。并及时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再看第二个情境图月球旅行,这一活动我们主要是借助“月球旅行”这一幻想情境,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时间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可以先设计在实景中辨认方向,先向学生提出:当你第一次来到一个到方,怎么辨别方向呢?这样既复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知识,有为这节课留下伏笔。接着以和学生轻松对话的方式谈谈和家人的旅行,以及最想去的地方,接着可以适当的介绍人类在1969年,美国飞行员阿姆斯特朗就乘从阿波罗11号飞船宇宙飞船登上过月球的情形,这样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另外也可以播放我国的宇航员登月的录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相信学生不只是在学数学,做数学,更多的是在体验,实践数学。

趣味运动会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材中创设了“趣味运动会”这一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将所有的实践活动都围绕这一情境展开。根据上课时间正处在冬季,为了使本节课的内容更真实,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可以把书上的主题改成了冬季趣味运动会,把比赛中的体育项目也变成了适合在冬季进行的堆雪人、雪地钻圈等体育项目,相应的体育用品、主题图也都更换了。设计“我班召开冬季趣味运动会”这一主题情境,学生对自己身

边发生的事情兴趣更浓,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购买体育用品、报名编组、体操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应用统计、乘法、除法等有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所有练习都是开放性练习,没有统一的答案,意在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设计了“你打算买哪些体育用品?”“给你40元买三种体育用品,你会怎样买?”“老师已经买好了体育用品,共花了72元,猜猜老师可能都买了些什么?”“有24名同学参加钻圈活动,编成几组?”“我们班36名同学参加体操表演,请你来排队形。”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考虑每个问题可能存在的多种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找出最科学的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实践与综合应用在我们整个课程标准里面是列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而且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是并列在一块的一个领域,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内容,知识点,他更多的是一种融那三个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还有一个跨学科的意思,所以它在第一学段叫实践活动,第二学段叫综合运用。把他并列为四大学习领域之一,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变化,它更多的是一种课程形态的变化,一种课程观的变化。作为老师呢,也要在这样的活动内容当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开发一些这样的活动素材。使孩子的实践活动的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比如说乘法的知识、除法的知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就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一些活动主题,让学生去做一做,表达表达,交流交流。其实在我们的教材的编排上,编者也有意识的这样去做了。在教材的各个章节里面,找找生活里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们说一说,让学生关心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还有在学习时间的时候,1分大约能跑多少米?这都是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在第一阶段主要的就是要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篇7:七年级英语教材分析

本教材本身在农村初级中学中的困境: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农村实际生活脱节;新教材加深加重了五环教学的难度;《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的教学存在中小学严重脱节的障碍;本教材词汇与听力的数量和难度超过了初一学生的承受能力。

2、新的教学理念在学生与教师中产生的问题:学生主体意识淡薄;教师角色转换艰难;英语交际应用中的障碍;英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迷茫。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矛盾。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教育教学,看起来十分容易,但真正落实《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教育教学目标,则不那么简单。同时又要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之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更是难上加难。认真分析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了一些我个人的困惑。期望得到同仁们的点拨。

一、本教材本身在农村初级中学中的困境

1、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农村实际生活脱节。

《新目标英语》在教材内容的取舍问题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体现了语言教育教学教材编写的主体思路。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动力。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具体生活片段或事例、事物地筛选上,过多地吸收了英美国家的现实生活情节及其事物。比方pizza(比萨饼),baseball(棒球)、soccer(美式足球)、French fries(法国炸薯豆条)等等词汇;又如成立各种俱乐部并制作海报、写招聘或宣传广告、结交笔友、谈论流行文化等活动。作为农村初级中学初一的学生们,几乎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亲身体验过;他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只能在教师的协助下发挥想象而获得。从而使设计目的大打折扣。如果教师仅仅指导学生纸上谈兵,又如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牢固呢? 因此,我认为,就教材内容而言,本教材的某些章节只适合大城市等各方面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应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2、新教材加深加重了五环教学的难度。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但毕竟课文里具体可操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切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导致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备课:收集资料、设计教学细节。

然而对于学生的深入研究在实际的备课中几乎没有时间做详细的调查。况且,实践显示,完全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来操作本教材,每节课仅有1/4的学生能达到教学设计的目标。那么余下的学生怎么办?同时班大学生多,适当的作业批改如何安排时间?如何根据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过程检测?

3、《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的教学存在中小学严重脱节的障碍。

我县于2005起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按理说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很简单了吧。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在小学,他们只注重语文和数学,每周仅有一节英语课,最多的为两节,而小学《新目标英语》(人教版)规定是不少于四课时,致使英语轮为薄弱课程而形同虚设。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然而不少学生升初中时英语水平几乎为零。以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小学毕业时能达到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可见从各小学学校教师到家长乃至学生本人,都没有对英语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将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我认为《新目标英语》比较适合西安、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初中学生,并不适合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学生。因为大城市是国内英语普及较好的城市,孩子从小学入学开始就已接受英语教育。在大城市的小学学校,英语和数学、语文有着同等重要位置。因此我认为教材的改革和选用应当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英语教育教学实际状况而实行。

4、本教材词汇与听力的数量和难度超过了初一学生的承受能力。

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初一阶段的词汇量,相当于旧教材初中英语3年词汇的总和。英语词汇量的增多,必定会加大学生的负担,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英语单词中,不少单词拼写太长、太难、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以记忆。如conversation、countable noun、description 等。初一象这种难写、难记忆的词汇就有二三十个。

每一单元AB部分分为1a、2a、3a、1b、2b、3b。看起来内容少,比较零碎,与过去教材相比不成体系,但其实新教材是把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分成了看、听、说、练、写具体的目标。旧教材每个单元只设计了一次听力练习,而新教材每一课都设计了听力练习,对话练习,加大了语言听说量。而且几乎每一个听力内容中都有本单元甚至本册书中都没有的词汇和结构。

依据教材的设计,每节课学生平均必须掌握十个左右的新单词,2—6个听力片段,此外还有其它的小组对话活动中的说与写的内容。观察任教班级,单词的听、读、写、义需要10—20分钟;小组的说与写及其检测要15—20分钟;而听力则需要5—10分钟。而这些仅只是接受能力强的少数学生能够基本完成,大多数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似地跟着跑。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在初一上学期后期就开始出现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表现出失去自信与信心的神情。这样一来,不得不放慢进度,学生也不得不利用其它的时间进行单词的学习和听力的训练。然而他们能有多少时间呢?其余各门学科怎么办呢?

二、新的教学理念在学生与教师中产生的问题。

自九八年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就开始在全国教育界尤其是在第一线的教师中开始宣传、培训,并且在一些省、市、县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研究。我先从2000年起在全县开始推广。按理说为新教材的实施作了一定的铺垫,可是在实际的效果中并不是那么回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学习能力培育”等理念基本上只存在于文字游戏之中。

1、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学生主体”的理解。学生首先是有思维、有情感、有意志、有个性、有特长的人(即“人本主义”思想),其次是有学习自主权、有内心意志自控力、有主动探究学习任务能力、有与他人合作学习愿望的知识习得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教育教学环节中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地位。真正将课堂教学的安排权、学习时间的支配权、学习行为的选择权归还学生。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运用英语

知识与技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任务。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如果这样做,学生不知所措,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学生做为一名学习主体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培育他们这种素质并非一挫而就。必须破除他们旧的被动学习习惯而后才能确立他们的主体意识.2、教师角色转换艰难

“教师角色转换”是指,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与技能的协助者。”由课堂主宰者转换成每一节课的引导者、评价员、监督员、调控者、欣赏者。有原来的一种身份变成现在的五种身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每节课的知识、设计成竹在胸,还要对“五种身份”的灵活运用了然于心,同时还有应付突发状况的机变心理与技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锻炼与磨合后,方能得心应手。

3、英语交际应用中的障碍

新理念指导下,《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在任务驱动下,采用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依据一定的语言情景,进行语言知识、语言功能、语言技能的英语交际应用。从而在语言实际运用中体验知识、习得知识、获得技能、领悟学习能力。那么这就存在下列障碍:根据任务或活动目标进行生活情景的模拟,将会形成混乱的课堂次序;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相干扰现象;部分学生合作意识、交际能力欠缺;语言领悟快慢引起的用时长短不一,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在课堂上热热闹闹一翻,课后要么丢在一边;要么生疏;要么不敢运用;要么听说可以而读写困难。

4、英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迷茫。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结合《新目标英语》的编排体系和内容上的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英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评价者有教育行政人员、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教学执行人员、学生家长。被评价者有学习本教材的学生、执教本教材的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

2)评价目的。有教育教学研究目的,有行政管理指标目的,有调研检测分数指标目的。

3)评价方式。有过程评价,有终端评价。

4)评价内容。有习得技能评价,有听说能力评价,有读写能力评价。

从上述可以看出,评价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作为一套新教材教育教学实验研究评价,应当是以上各种评价的综合,才能接近实验状况的客观水平,从而得出比较公正合理的评价结论。然而,我们现实的评价标准几乎是单一的评价模式,单一的评价手段,那就是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而书面成绩一般只能达到80%的客观真实性。而我们某些英语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就是这种书面成绩。更为重要的是,无论你是否在进行英语课题研究或研究成果怎么样,你的书面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根本性问题,甚至人生的命运。请问,在这中情况下,哪位英语教学人员敢无所顾忌地专心进行教研活动呢?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矛盾。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反思教学经验的提炼。在全国许多省、市、县的各中小学校进行推广,并获得了进一步的验证。可是,我在本教材近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运用中,并不是十分顺利。

这一模式的依据主要理论是:“人文主义”;“学生主体,教师调控点评”;“任务型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也即本教材所倡导的理论,体现了基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按道理应该容易。但是,实际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操作则相当困难。

每节课(45分钟)的教学时间安排。依据这一模式具体操作方式的阐述,学生自学15—20分钟(含小组讨论检测);教师检查评价10分钟;教师讲解10分钟;学生训练5—10分钟。实际上完全达到教材规定的每节课目标的节数只占1/6。剩余的目标内容不得不推移到下一节课或课余时间来完成。这就出现了目标进度与时间不够的矛盾。为什么呢?

教材每节课教材知识点设计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教学策略,强调习得过程体验与领悟,学生理解知识点速度的快慢,教学设施设备及教学资源的短缺,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学生运用新教学理念的基本素质,各学科争夺课余时间的现象等等,都制约着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具体设计。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英语学习工具书或资料,一旦他们遇到了诸如单词发音、词义理解等问题,许多人无从下手。我在总结学生的疑难问题时,往往是一大堆,结果时常超过了讲解的时间。这就必须将教学环节依次后推。

篇8:少儿英语教材综合分析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综合文化差异,《21世纪大学英语 读写教程》,文化障碍

一、语言与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重阅读,轻听说,忽视文化素质的培养,从根本上造成了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高分低能”。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外先进语言教学理论的逐步引进,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广大专家、学者和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使外语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曾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进行语言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二、文化知识欠缺所造成的认知偏差和语用失误

通过对学习者在交际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进行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那么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究竟会出现哪些认知偏差和语用失误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几个例子:

1. 价值观念上的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有篇课文“The Washwoman”,作者是美国人,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老妇人,七十多岁高龄仍坚持为别人洗衣服来维持生活,认真负责,直至生命的尽头。对这一点,很多学生不甚理解进而提出疑问:“这位老太太是不是太要强了?像她这个年纪,接受社会和他人的帮助也是无可厚非的。她为什么非要自己去干体力活?而作者又为什么要高度赞扬这位要强的老太太?”的确,在中国,这个年纪的老人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以拿退休金,享受儿孙的服侍了,绝大部分老人还因为能够享儿孙福而自豪。因为中国是一个提倡尊老爱幼的国家,老年人很自然也很乐意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但西方社会却不然。西方人忌讳“老”,不服“老”,讲求独立,老人都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过分的照顾反而使他们不自在。学生对这段话的不理解就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语言学习中的障碍。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了解了中西方社会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语言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2. 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所造成的误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意义与联想意义上,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笔者曾让学生翻译两个关于狗的英语习语:“You are 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结果出现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译文:“你走狗屎运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因为在汉语中,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与之相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等。但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其形象常被用来比喻人,多含褒义。又比如,在《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学到“individualistic”这个词,涉及“individualism”,学生往往把它等同于汉语中所说的“个人主义”。事实上在西方国家,“individualism”是指一种强调个人权利、追求个性和自我发展的思想,是褒义的;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却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意思,是完全贬义的。这些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英汉词汇,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障碍,如果教师不传授相应的文化知识,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3. 思维习惯不同引起的语用失误

首先是称呼问题,最常见的错误表现在对老师的称呼上,由于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称呼笔者为“Teacher Zhang”。这很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因为英语中“Teacher”是一种职业,不能直接用作称谓。其次是谦虚词问题,中国人常以自我贬损来表示谦虚。当受到赞美时,有些学生会以中文的思维习惯来回答:“No, I’m not so good as you say.”这在英语国家的人听来,好像在质疑他们的判断力甚至暗示他们说话虚伪,是不礼貌的。可见,由于思维习惯不同,在口语交际中容易出现语用失误,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避免Chinglish的出现。

4. 非语言交际中表达方式的差异

这一点主要包括手势、体态、衣饰、行为方式等方面。比如,对于别人送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收到礼物时往往当面拆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Thank you.I really appreciate it.”这些表达方式的差异也给学生在英语学习和日常交际中带来一些障碍,有些学生在与外教或外国留学生的接触中,就存在类似的困惑,教师应该适时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克服此类障碍,为其英语学习扫清道路。

通过对上述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言学习障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树立文化意识。教师不能只拘泥于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

三、文化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1. 相关性原则

教师所教授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21世纪大学英语教师参考书》中就有许多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教“Secrets of A Student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生活;在教“Stevie Wonder:Sunshine in the Shadow”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他的经典老歌“I Just Call to Say I Love You”,并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2. 实用性原则

文化教学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招呼、问候、致谢、道歉、邀请、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方面的中西文化差异。

3. 循序渐进原则

传授的文化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比如,在教“I Became Her Target”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个黑人小孩在白人学校学习所遭受的待遇,以及他的心理发展和情感变化,再挖掘深层次的社会历史背景,即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最后,还要注意思想教育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总之,英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树立学生的文化意识,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平.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2) .

[2]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 1997, (2) .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上一篇:管道工程监理工作总结下一篇:生日聚会的小学四年级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