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2022-11-29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 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兴趣是通向学习的大门,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力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是学习动力的最重要源泉。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和创新潜能。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 (1) 在刚接触计算机时, 可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 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 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 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字母打靶游戏、答题过关等游戏, 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 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 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 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 而后让学生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 达到在玩中练, 在练中玩的目的。 (2) 可以从网上下载或平时积累一些符合学生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又与所授学科相关的素材, 在开始学习之前展示给学生们看, 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我在教《Flash动画设计》时, 就曾在开课前给学生们展示了自己预先做的简单动画, 又给他们展示了网上下载的较复杂一些的动画作品, 进行简单地介绍后, 告诉他们:只要掌握了简单的工具, 他们也是可以制作出来的。在整个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上, 学生们始终都保持着高昂的热情, 向自己想象中的目标迈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编写高质量教案

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强, 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大特点。但如今市面上的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知识点顺序写的, 理论性太强, 不适合学生的使用。如果按步就班的按照教材讲授, 会使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学生也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考虑实际操作需求与学生的接受能力, 然后确定教学内容, 决定先教什么, 后教什么, 什么不教, 怎么教, 把教材中的知识点重新排队。比如我讲授《Dreamweaver网页设计》时, 就完全打破了教材中的顺序, 按照规划网站-搜集素材——建站点-作布局-插入内容, 最后进行统一修饰完善的顺序进行的, 即教给了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又突出了重点。另外, 在讲授一些艰难理解的概念时, 可配图说明,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Photoshop中讲授图层概念时, 为方便学生理解, 将图层比喻为一张张透明的胶片, 并配图说明, 使学生一目了然, 不再觉得抽象难理解, 对实际应用起了很大帮助。而在讲一些较难使用的工具时, 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 可以先展示实例, 在具体讲授。比如在讲授Corel Draw贝塞尔工具时, 我从最简单的形状入手, 先讲解用该工具怎样画心形, 学生练完后觉得很简单。这时我在展示用贝赛尔工具画的花瓶, 学生都跃跃欲试, 充满信心。

3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家J.S.布鲁纳认为, 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 能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信心, 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端正其创造发明的态度。有问题才有创新, 才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的教学过程中, 成功的实现了以问题作为基础进行教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互动, 充分鼓励,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如, 在学习“文本的复制、移动、查找和替换”时, 我事先准备好了一篇具有以下问题的材料: (1) 故意将几处的语句颠倒位置。学生在观察材料后发现问题, 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方案 (通过文本的移动来解决问题) ,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索、实践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2) 将一句话重复输入几遍构成一段。教师讲解“此段如果逐字输入很麻烦的, 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复制’的概念, 教师适时提出探索性的问题, 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复制’的理解、掌握基本操作。 (3) 在材料中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字设置为‘别’字。学生发现问题, 利用‘查找’解决问题之后, 教师提出有关‘替换’的探究性问题,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只能作为引导者、组织者, 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 通过提问、观察、交谈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讨。

4 结合生活实例, 应用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 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运用典型案例, 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 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总是的能力, 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使用具体案例, 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具体的要求,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 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如, 在学习“Office版面排版与设计”一节时, 我事先做了一个具体的微型板报设计:将排版要求做为文本内容 (横竖混排) , 并对其中文字的颜色、字体、字号、动态效果等内容进行了设置, 同时还添加了边框、图片。通过观察, 学生充分认识到, 只运用有关文字格式和图片的知识是不够的, 只有学习了边框、文本框等版面设计知识时, 才能设置出这样精美的内容来。由案例引出新知识, 学生一旦对案例产生兴趣, 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和创新潜能。

总之, 在计算机课中, 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只要把学生放在首位, 对每节课都精心安排, 充满热情, 就会获得课程教学的良好效果。

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身为教师的我们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课堂实际出发, 就如何取得好的课堂效果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 谢盛圻, 王华敏.教学的艺术[M].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3.

[2] 艾明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

[3] 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12.

[4] 傅承楼.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探索[M].职业教育研究, 2005 (9) .

[5] 余瑞东.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6 (2) .

上一篇:抽油机井盘根压帽托扶器下一篇:新中产的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