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2022-11-07

近年来,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多, 认识不足。

1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气质在感情上的表现通常有抑郁质、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因为感情类型不同, 所处家庭环境不同, 对外来的刺激的反应和承受力就有很大差异。

1.1 不信任心理

疑惧和对立。有的小学生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而产生对立情绪, 处处躲避着老师和家长, 不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与成人之间产生严重的心理隔阂。有些同学由于成绩不好等原因, 而经常或长期受到歧视、冷遇。因此, 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差, 性格也变得冷漠、孤僻了。

1.2 自卑心理

自暴自弃。有些同学自身能力不是很强, 对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信心不足, 尤其是面对难度较大的任务畏缩不前, 不敢承担。这类小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缺点太多”、“改不掉了”、“我真的不行”, 以至自暴自弃。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 在行动上放纵自流, 甚至会产生破坏性行为。

1.3 放纵心理

粗暴和侵犯。即态度粗暴、野蛮, 盛气凌人, 欺侮弱小, 爱说脏话、不服管教。大多数小学生是父母的宠儿, 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滋长着他们任性、刁蛮的行为作风。因此, 在一个班集体里, 同学之间缺乏相互宽容的合作精神, 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就心存芥蒂, 斤斤计较, “告状”现象时有发生。

1.4 胆怯心理

孤僻退让。这种小学生在班级中由于往往不被人重视, 便遇事退缩, 缺乏自信, 不合群, 使得人际关系紧张。

1.5 欺骗撒谎

图谋不轨。有的小学生为了获得某种东西、某种利益或得到奖赏和赞扬;有的为了避免惩罚、逃避责任;有的为了损害别人, 从中取乐。于是, 他们便对老师、同学、家长说谎, 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人对学习缺乏兴趣, 多余的精力就转移到歪门邪道上去, 一旦养成不良的习惯, 就很难改变过来, 并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小学生的以上心理缺陷和所导致的不良行为, 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和品德, 少犯错误, 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他们明理、动情, 逐步克服不良行为, 茁壮成长。班主任要善于掌握其不良情绪的成因, 有理有节及时排解小学生心中的纳闷和困惑, 积极引导他们通过正常的渠道宣泄不良的情绪。

2 班主任工作中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作为班主任, 除了用集体的力量感召每个小学生, 还需给全班每个小学生上紧发条, 尤其是后进生, 能够紧紧的随着班集体的齿轮转动。而做到这一切, 爱是前提。

2.1 心理教育课程化, 帮助小学生认识自我

2.1.1 趣味化

针对小学生的实际, 热点、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 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 激发小学生的表现欲, 让小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 打开心扉, 注重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培养。

2.1.1 行为化

强调行为作业, 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 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 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2.1.3 个别化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个别问题需个别指导分层指导。因此,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细心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状况, 再以百倍的耐心与爱心来指导小学生制订自我心理修养计划, 分步实施, 并定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 以解决心理问题。

2.2 心理教育环境化, 帮助小学生养成自我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小学生的第二个家, 小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 因此, 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小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要善于创设育人情境, 促进小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 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 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 同时, 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 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 在行动中促使小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2.3 心理教育档案化, 帮助小学生分析自我

心理档案一般可分为这样几项:家庭成员情况、个人简历 (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思想行为、疾病史等) 个性心理 (性格) 、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测试及分析、心理咨询记录等。建立心理档案, 便于教师从内到外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 做到有的放矢, 易于开展心理工作。

心理咨询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 给咨询对象以启发与教育的过程, 即教育者让小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疑惧使小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 让教师因势利导, 促进小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小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 如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 当面畅开心扉, 摆问题, 谈认识, 以求得老师的疏导。从而引导小学生自觉进行心理调运。另一种是进行简接咨询, 如电话咨询、信件咨询, 让小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不显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 以避免尴尬情境等。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2.4 心理教育家庭化, 帮助小学生创造自我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 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 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 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 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 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 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 班主任与小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 时刻关注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 对小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小学生应试心理差, 班主任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 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 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小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 少与人交往, 害怕不被人接纳, 或嫉妒别人, 或看不惯别人, 或不敢和老师交流等,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 在择友上加以指导, 培养社交技巧, 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 加强交流,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总之, 班主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只有用爱心, 用热情才能将那些有心理问题的羔羊领向人生的健康大道!

摘要:大量事实表明, 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并时时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健康成长。当小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 就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一旦这些压力过大或是过于持久, 就会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从而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重视。生活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对策

上一篇:历史知识概念外延的教学下一篇:数学教师也需培养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