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4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问题。本文结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学生为本”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阅读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一、前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知识的储备和指导实践工作的途径,是对学生的“授之以渔”的培养过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当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从而认识世界和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过程,并且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应该受到重视。在初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拟定一个合理科学、形式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记忆和理解所学到的知识点。

关键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初三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科学指导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当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都更重视对学生阅读窍门的练习,通常是想经过阅读练习进步学生在阅读方面获得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关于初三的学生,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更是对考试成绩和分数更加垂青,渐渐变失去了阅读的爱好,学生们通常是在大量阅读练习中迷失了阅读的惊喜和开心,看到文章竟是郁闷和手足无措,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没有领会到阅读的趣味,也不能有用的进步自个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的内心深处甚至冲突阅读。

二、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关于学生来说,爱好是最佳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初三语文教材对比严肃,教材的插图较少,而且色彩方面也不招引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简单损失趣味。跟着多媒体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多见的办法和设备。可是和别的课程对比,语文老师运用多媒体技能的机会和次数通常更少。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课文阅读资料图文并茂,和教材上单纯的文字对比,图像和声响更能招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供给一个图文并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发生稠密的阅读愿望。

2.科学指导学生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培育学生杰出的阅读习气,协助学生找到合适自个的阅读办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阅读才能的进步。初三期间的学生十分重视自个的个性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大,所以老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协助学生找到合适自个的阅读办法,学生只要找到了合适自个的阅读办法,才能在较短的时刻内学到更多的常识。对学生阅读的辅导能够从阅读练习的标题规划入手,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规划。多样化的阅读规划能够从阅读内容的多样化以及阅读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两方面来完结。在多样化的阅读规划中,学生面临的工作方式是敞开的、丰厚的,而且更契合学生自身的不一样需要。

3.有效扩展阅读教学

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大多数的学生都将课余的时刻花费在数学、英语等学科上,在语文课程上花费的时刻对比少,因而学生的阅读量十分有限。即便一些学生情愿花時刻在语文阅读上,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以及标题都对比陈旧,内容十分单一,涉及面也不广,很难调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会不到阅读的趣味。别的,阅读资料缺乏广泛性和科学性,没有与迅速发展的年代相适应,学生的阅读仅仅是当成一种使命来完结,只是为了在语文考试的阅读有些获得更高的分数,并不是自动自觉的做法,因而学生的阅读才能也得不到进步。

4.拓展教材,开发更多教学资源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如果太无趣会使他们感到疲倦、厌烦,这样的教学现象的发生是和教师在教学时只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既要结合教材内容,又要适当拓展教材,开发更多教学资源,以此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5.品优美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既要注重人文性的教育,同时也要价钱对语言的品味。另外,也要充分发挥报纸杂志、热门书籍及视频媒体等资源的优势。“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材也就不再是唯一的阅读素材,其中,报刊、网络、研讨会以及家庭生活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提高他们品位语言的能力。

6.反思阅读教学,强化学生阅读体验的升华

在初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力等,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真谛,并建立一定的观念和态度等。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更多的是需要他们自己去启发并提升。语文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对阅读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提高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升华情感。我们也可以将这个环节定位为“反思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就阅读教学内容进行自我反问、探究,进而再实现个人阅读经验的重新建构。

三、结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初三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让初三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刊,如何有效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有效拓展他们的阅读面,为他们抵达成功的彼岸扬一张绚烂的书帆。

参考文献:

[1]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

[2]李运群.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艺术.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作者单位:广西岑溪市第二中学543200)

作者:梁倩

当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问题。本文结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学生为本”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阅读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一、前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知识的储备和指导实践工作的途径,是对学生的“授之以渔”的培养过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存在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习惯不良、阅读量不足、教师指导不够、检查办法不强等现象,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因此,针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创新阅读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二、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存在于学生的因素

首先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这是因为农村初中学生身处在农村,因此其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都比不上城里的学生,造成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普遍偏低。其次是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受多方面的影响,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这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一是由于农村初中学生不能集中精神对文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从而使他们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二是学生在遇到相关阅读题时,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语文阅读束手束脚;三是因为缺少其他的课外阅读物,而缺少阅读的训练,造成对语文阅读的读不懂或害怕阅读;四则是对语文阅读缺乏信心,在语文阅读上取不到好的成绩而失去兴趣。

(二)存在于教师的因素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是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一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将教学与考试相联系,而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教学方式,导致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二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将阅读教学作为了一种形式而敷衍了事;三是受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自身文化程度以及语言阅读能力的影响。

三、提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质量的策略

(一)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要学好语文阅读,首先就必须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也就说明了阅读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

1.一般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的。第一,在阅读文章之前首先要了解文章的文体,其次是根据文体对文章中的人物以及情节进行分析,从而抓住文章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对《故乡》进行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在文中故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把握;第二,对文章的关键字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从而归纳和总结中心思想,如留意文章中关于动作、表情或情境的描述。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引导学生注意留意菲利普夫妇的神情、语言和动作,以此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关系;第三,从文章作者的背景以及创作环境入手,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及内涵。如《藤野先生》中,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当时创作此文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当时对清国留学生的愤慨之情。

2.精读和略读法

精读就是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进行粗读、细读,从而充分地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同时教师还要教授学生一些精读的方法,如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阅读、借助参考工具了解文章背景以及阅读的步骤和方法,还要教授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如对文章中的重点或难点进行圈点、标注等。如初三课文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一篇进行阅读,首先让学生进行粗读,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大致内容,然后给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下一步的细读:

(1)一块八角七分钱与圣诞节有何关系,德拉为何哭?

(2)德拉的头发一会儿披散下来,一会又梳起来,干什么?

(3)白金表链有没有给杰姆带来快乐?

(4)杰姆见到德拉时神情为何异常?

(5)杰姆带给德拉的礼物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在去细读,能够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略读是精读的一种简化读法,他略去对文章中次要内容的阅读,从而快速地对文章的主体内容进行把握。所以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多进行粗读和泛读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状态,采取寓景、寓情、寓理于教的方法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寓景于教,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缺乏对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结合图像、景象等主观事物来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因为学生看待这些图片、景象对纯文字内容要主观得多,所以将现实中的自然景象引用到阅读教学中,比起直白的阅读更具吸引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初二课文《观潮》,农村学生因为地域原因,没有见过钱塘江的涨潮,对文章进行阅读也只是字面上的,体会不到那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这时教师如果给学生观看钱塘江涨潮的图片,学生们就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再进行阅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寓情于教,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状态

语文阅读其实就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如在阅读古典文学时,是与古人进行交流,阅读现代文学则是与现代文学家进行思想交流,虽然这种教学是通过文章这个介质来进行的,这种交流是单方面的,但是这也是一个吸收和借鉴的过程。如初一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同学们通过阅读,并解析文章的大意,学生能以蔡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3.寓理于教,发挥阅读教学实践功能

阅读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明理,因此,将理论教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是发挥阅读教学实践功能的关键。由于农村学生存在知识理解方面的不足,所以选择适宜的阅读目标是做好寓理于教的关键。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选择阅读目标,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读物,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读物的内容以讲故事等方式穿插进去,并故设悬疑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解答疑问,并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教学以学生為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1.打造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去感悟、分析和写作,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重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阅读其实是学生、文本、教师的一种直接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多重的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但是,这些对话的中心还是学生,因此必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课堂,就必须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利,如阅读选择权、解读差异权、思想表达权以及提问质疑权,让学生主体性在阅读的过程受到应有的保护,使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选择、理解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反思、讨论和写作。

2.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实际

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的过程。而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慢过程,其中的语音、文字、词汇以及逻辑等都是只可意会的语感,需要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自然“习得”。如一些经典的故事散文(《诗经》、《三字经》)都需要进行反复的阅读才能被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理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和能力来开展阅读教学。

3.让阅读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就必须要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帮助和指导,指导学生选好阅读材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课程的要求,给学生提供精品文学名著,定期对“荐书”栏目进行更换,构成系统性的阅读材料体系,以使学生能够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课外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如提倡撰写反思笔记、举办阅读大赛、诗歌竞赛、读书周、等活动,形成语文阅阅读文化氛围,这些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引导作用。

四、结语

总之,在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提升语文阅读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对于学生则应当注重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化感悟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够对农村初中阅读教学质量进行有效地提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戴双.通过读的训练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J].成才之路,2011,(01).

[2]胡旻,薛锋.阅读教学必须关注个性化[J].文学教育(下),2008,(05).

[3]金琼琼.浅谈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J].成功(教育),2010,(06).

(赖乔辉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中学514231)

作者:赖乔辉

当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初中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研究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文体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受以往“淡化文体”观念的影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常用文体阅读还不太重视,造成了学生的常用文体意识比较差、阅读能力不强等情况。对此,本文对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的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并详细提出了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

前言

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产生了丰富的文章体裁,并且这些文章体裁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常用文体阅读水平,对于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文本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影响,而从当前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现状看,还存在学生文体意识混乱、文体阅读混淆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分析初中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策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特征分析

对于常用文体阅读教学,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循序渐进性,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应该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其中初一阶段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记叙文,初二阶段以说明文为主,初三阶段以议论文我为主,因此,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是一个从简单到困难的过程,其从浅到深的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培养。(2)文体意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文体意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可以指引学生树立相对应的文体意识,并掌握不同文体特点、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阅读效率提升。(3)因文而异,由于不同的常用文体具有不同的特色,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结合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如在记叙文阅读中,要指引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而在说明文阅读中,要引导学生透过说明事物的表象了解其本质,以此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具备条理性,对于议论文这需要学生掌握各个部分支架你的逻辑关系,提取出文章的依据、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等,以此促进学生明辨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策略

对于常用文体,其主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几种类型,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其接触的大多是记叙文,因此,本文以记叙文阅读教学为例,展开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记叙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感知文章整体,把握中心,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同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分析文章是写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2)把握记叙文结构特点,合理的对文章段落进行划分,从而理清文章脉络。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空变化、内容变化、描述角度变化、事情发展变化、作者情感变化等方面进行段落划分。(3)突破阅读教学重难点,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记叙文时,还应该注重突破重难点,如写人的记叙文要通过阅读人物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心理、表情等来判断人物性格;对于写事的记叙文需要理清事情发生地点、时间、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情感。(4)灵活应用多种阅读方式,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灵活的应用各种阅读方式,如略读、反复读、小组合作阅读、角色扮演等,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经验,有助于学生同类型文本阅读活动开展。

为了更好的分析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本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一课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1.课堂导入:教师在进入课堂后,利用多媒体将植树及树木成长的相关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感受植树的喜与泪,同时也让学生对植树人产生好奇。

2.自主阅读: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对课文进行阅读,并思考课文主要对植树牧羊人的哪些事迹进行了介绍?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完课文的感受。教师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后,也要说一下自己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

3.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关键词句,并尽量简单的复述故事。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评价、修改,形成最佳答案,然后再全班进行交流

4.反馈交流: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表现牧羊人句子,并对牧羊人身上的品质进行思考,并通过这样的语句进行回答“...句中,作者应用了....描写,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的人”。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中塑造的人物魅力,并且能让學生深层次的感悟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总结文章行为思路有什么特点?文章首尾部分是否可以删除?牧羊人的形象代表了什么意义?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深入思考,就会感受到文章主要是对牧羊人这一“平凡而特殊”的人进行深入描述,平凡之处在于他不求名利,默默种树。而特殊之处在于他几十年如一日,不停的种树,希望改变环境,这一人物也代表了现实生活中默默无闻却不断奉献的人,值得我们学习、敬佩。

六要素可以说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其快速找出六要素所对应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分辨文章的主要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描写方法、作用等,事情的开端、发展、结局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有助于学生记叙文阅读经验向记叙文写作的迁移。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常用文体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其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化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常用文体阅读中,满足学生各项能力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肖侠.实用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定位与原则确立[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7(2):14-16.

[2]柴可忠,李燕.实用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7(1):85-87.

[3]蔡晓梅.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用性[J].课外语文,2018(09):66.

[4]李蔚平.直中的灵动——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环节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1.

[5]魏斯化.依据体类特征建构实用文的“阅读经验”[J].江苏教育,2017(33):23-25.

作者简介:陈盈(1981.7-),女,汉族,湖南,大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实用文体教学,湖南省邵阳市第三中学。

作者:陈盈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