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工作提高

2022-07-10

第一篇:内部控制工作提高

上网控制软件指导企业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信息化革命下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现代商业活动离不开电脑,在某些特殊行业中,几乎人人都配备电脑或其他网络通讯设备。诚然计算机网络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获取有利信息、客户管理软件 加快信息的传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也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怎样才能确保员工不因网络休闲而影响工作?如何杜绝员工利用网络泄漏公司机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小编认为安装一个专业有效的上网控制软件,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毕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前,想要单纯依靠人工监管是不现实的,即便实现全面监管也势必要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那么有没有一个成本低效率高的监管方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企业主们控制公物私用呢?小编这就给大家推荐一款方便好用的上网控制软件

WorkWin管理专家监控软件是一个专门为企业主设计的用来汇集员工上网情况、管理员工电脑操作状态和历史记录,并进行有效控制的专业软件程序,在许多企业中广泛应用,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时刻警示员工合理安排工作休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提高内审质量,强化内部控制

摘要:内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决定内部审计发挥好坏的一把尺子,也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内审质量概念入手,分析了内审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而就提高内审质量、强化内部控制提出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及其结果的公允性。它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即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发现问题;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意愿,即内部审计人员是否有动机作好内部审计工作;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即当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时候,是否会公允披露和揭示。

一、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内审部门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内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制约内审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变量和瓶颈因素[1]。 影响内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一)执业能力较低

具体说来有四点表现:第一,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到位。目前,虽然在内审中各单位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基层单位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还不够健全,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它从属于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流于形式,混同于财务检查。从某种意义讲,内审机构设立还没有真正到位。第二,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习惯于对被审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直接导致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第三,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第四,未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内部审计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督导和复核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但是,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没有设立必要的内部督导。内审工作是“只有检查别人,没有被人检查”,对内部审计的检查处于真空地带,客观上也导致内审质量不高。部分设立分级督导的内审机构,其督导内容也仅仅限于编制底稿人员是否签字、工作底稿是否填写齐全、报告结构和用语规范与否等等,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监督。

(二)执业意愿比较弱

相当一部分内审人员认为“内审是得罪人的工作”,没有动力,也缺乏相应的执业意愿去做好内审工作。表现在内审计划缺乏统一规划和针对性,很多单位内审工作还仅仅局限在“举报”“重大事件”等的事后审查,内审业务本身流于形式,走过场,缺乏深入的调查和事后的追踪。

(三)独立性不够

目前内审人员独立性还比较差,对于发现的问题,缺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内审人员往往慑于领导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甚至于收取贿赂,徇私舞弊。唐建兵认为[3],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的原因在于:(1)内审人员机构设置依附于其他部门或者合署办公,导致了内审机构和人员受到多方利益的牵制,严重制约其独立性。(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很多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再加上内审工作容易得罪人,直接导致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不愿意从事内审工作,严重影响了内审的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素质,整合资源,夯实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

1.强化审计质量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在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规范意识,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审计人员经济理论、审计业务、政策法规培训,加强宏观经济、法律制度以及现代科技、计算机、写作等相关知识学习,全力打造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2.结合实际,大力整合审计资源。目前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要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审计工作不可能坐等复合型人才的出现。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大力整合审计人才资源,更好地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审计机关来讲,要自觉地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增强配置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每年审计计划下达后,要根据每个项目特点均匀调配审计力量。从审计项目来讲,要根据项目要求注意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打破行业界限合适的挑选审计人员,组成最能满足项目审计要求的审计组。

实行审计人员回避,定期轮岗制度,以确保审计的独立、公正原则。

(二)完善制度,严格管理,为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为保证审计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付诸实施:

1.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相关制度。

——审计质量责任制度。要细化分解审计质量各项要求和责任,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审计组织负责制。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主要内容为,计划编制的目的、原则、重点内容、组织方式及要求等。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制度。其目的是促进审计人员正确履职,加强监督,保证质量。

——审计复核制度。规范审计复核行为,促进三级把关。

——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主要是追究审计人员因主观故意过失而出现的审计质量问题应承担的责任。

2.严格审计过程管理

要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取证、编制底稿和报告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三)抓住关键,把好关口,确保审计质量控制上水平

通过对各控制环节的有效管理,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是控制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搞好审计质量控制。具体应抓住六个环节,把好四道关口。

抓好六个环节:

1.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环节。这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环节。编制项目计划时必须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适合审计人力资源的现状。

2.拟制审计实施方案环节。要认真开展审前调查。审前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调查方式(实地、试审、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相关部门等),安排好时间和人员,明确审前调查的内容,做好审前调查记录。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要细化。一般按照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环节)或者会计报表项目划分。明确审计步骤与方法。要突出审计重点,紧扣影响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组组成及其分工要合理。

严格审计方案的审批和调整。审计方案要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批,重要审计事项可由机关业务会审定。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内控测评后,认为需要调整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的,要及时做出调整,并按程序报批。

3.收集审计证据环节。凡是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以及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必须取得证据。取证时必须严格按照取证的范围和合法有效的方式进行。

4.编制审计日记和底稿环节。编写审计日记时,要以进场实施现场审计开始时间到现场审计结束日为止逐人逐日编写,真实反映审计人员审计实施的全过程(无论有无问题都应在审计日记中反映),简明扼要地记载审计事项、审计方法、查阅资料和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及查证结果。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首先要明确是在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情况下,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其次是要明确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对应关系。工作底稿应当附有相应的审计证据,并以此进行专业判断,再下结论。同时还要注意其八要素不能缺失。

5.撰写审计报告环节。一个项目审计完成后,应该有征求意见稿、审计组代拟稿和发布稿三个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具体要求是在把握其基本要素和格式的基础上,审计定性要准确,事实要清楚,评价要恰当,过程反映要全面、符合方案,审计意见要具体并具可操作性。

6.建档立卷环节。审计组主审要及时将验收的审计资料,及时办理立卷工作,资料要齐全,排列要有序,按时上交归档。

把住“四道关口”:

1.依法审计关。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和程序开展审计。一是要严格按照审计法第十六条至第三十条规定确定审计范围。二是规范行使权限。资料取得权、审计查证权、审计处理处罚权、审计结果公布权等运用得当。三是要按程序开展审计。尤其要注意通知书、调查时必备的证件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限告知被审计单位法律救济途径要按审计法规定严格操作。

2.审计实施关。一是要按照方案实施。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到该履行的程序一定要履行,该查的一定要查。如现金盘点、银行对账、账户审计、实物盘点、跟踪问效、往来函证等;二是突出重点找线索。一般来说,到一个单位要先从面上开始审计,查阅面上资料,如年度工作总结、会议记录、社会中介组织审计报告。找相关人员座谈,如班子成员、财务科、总账会计、要害岗负责人等,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带着信息、疑点查询、核实,做到“深究细查”,查“死”账与“活”账情况相结合;三是严格做好取证调查,一定要充分、严谨,特别是对审计确定问题的证据更要重视,该复印的一定要复印。所有证据都必须要求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防止被审计单位随意推翻;四是要利用先进的审计手段。如内部控制测试、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评估、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等。

3.审计复核关。一是严格实行三级复核。要按照6号令要求,层层落实审计组长、科室负责人、专职复核机构的复核责任。审计组长把第一道关口;科室负责人对审计目标偏差及审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问题责成审计组补充完善;专职复核机构进一步增强复核意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发现主要材料不完整、基本格式错误的,应当通知审计组所在部门限期补正。发现3个以上涉及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定量不准等问题的要退回审计组所在部门限期整改;二是提高复核意见质量。要求三级复核人员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的工作态度,提出实事清楚、定性准确、依据充分、措施可行的复核意见,确保审计质量;要通过对审计业务、审计方案、审计程序、日记底稿、定性处理、法规应用等审计报告相互间的一致性的监督,修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审计质量缺陷;专职复核机构或专职人员要建立动态管理的审计复核平台,及时记录复核意见及采纳情况,并将复核意见作为年度优秀审计项目考核依据。对未经专职机构复核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一律不予核稿,不予签发,项目一律不得进行定案处理;三是实行审计复审制。对审计查证不深不透,反映问题严重失真,远远未达到审计方案目标要求的审计项目,经审计业务会议决定,可安排其他科室人员进行复审。

4.审计处理处罚关。在审计处理处罚前,审计机关应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查清被审单位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如果被审单位对审计组的报告认定的事实提出异议,审计组应进行核实,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处理处罚有意见,应做好沟通和说明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运用好审计处理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四)科学考评,奖优罚劣,促进审计质量控制取得实效

1.积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活动,促进审计项目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省、市审计机关已经每年都组织开展了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对促进提高审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认为,这是一项促进审计质量全面提高的良好措施,应该长期坚持。

2.结合调研,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检查、指导。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应该把审计质量控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重要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审计质量宏观管理等方面进行认真检查,时时向大家提醒,敲警钟,时刻不忘审计质量生命线。

3.开展评选审计能手活动。审计质量与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高超的审计技术技能和方法起着提升审计质量的决定作用。开展评选审计能手活动,能调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业务、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使广大审计人员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4.组织好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审计质量是体现审计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应该将审计质量纳入考评内容,并应该占有较重的份量。在综合考评的同时,还可对重要审计项目或单项审计工作进行个别评比,评出单项审计工作优胜单位,以激励大家始终把审计质量控制放在突出位置,将审计质量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5.建立审计人员工作成果档案。年终,在总结一年来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进行一次分类整理。审计工作成果可分为审计项目名称、查处的违纪违规事实、金额、处理结果、项目引起的反响等,并建好档案备查,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

总之,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话题。实施审计内部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益详。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J].企业内部审计,2001(7) [2]王林玉。审计全程质量控制[J].中国审计报,2004(4)

[3]唐建兵。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9)

第三篇: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建议: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决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严格程度,是事业单位财务居核心地位的方面,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的。熟练掌握这些法规是财务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石。各级财政部门对以上法规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每年都有培训教育的要求。而从落实这一要求的情况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是参训人员不能很好保证;

二是培训内容不很全面;

三是有相当多的财务人员没有全面掌握和更新法规财务最新知识的欲望;

四是参训人员有走过场完成任务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会计法规的学习和财务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练就基本功,否则将被淘汰。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是每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而很难想象在自己没有掌握新的财务会计法规和新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打铁先要自身硬。所以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不但单位要重视,单位领导要重视,更重要的是从事财务工作的每一位人员从思想深处真正地重视起来,并去认真落实。

二、提高不同层次的内控意识是做好内部控制的根本保证

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有的单位从整体氛围上就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单位领导或群众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的事,不是领导和群众的事,有与已无关思想,因此,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走过场,内部控制制度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装饰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就是其事业“生命体”,是财务工作病态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财务工作不断规范,就必须大力加强内部控制。

1.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来讲,加强内部控制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更不是只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要做的事。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支持财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教育职工执行内部控制和理解内部控制。要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财务人员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财务人员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办事,是其基本的职业规范。要防止无原则,惟命是从的人治情况,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要树立内控意识,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确保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做到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要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全体财务人员在各级班子的领导下,以满腔热情和昂扬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3.营造群众监督、民主理财的良好氛围,增强每个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党委(领导机构)当家,群众监督,财务理财的财务管理理念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要坚定不移地按组织决定办事,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发挥财务人员和财务部门的专业理财职能,是保证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运行的基本要素。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保障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内部控制难以有效进行的根本原因。有的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且流于形式。更多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相互不配套。有的单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在业务扩展和风险防范的决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

第四篇:加强内部管 提高教学质量

北阳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汇报材料

学校基本情况:

北阳庄学校地处我县程委镇北阳庄村东,四县交界,2012年新建成了现在的教学楼,教学楼漂亮、美观。我校是一所《保定市规范化学校》,《县级素质教育示范校》,《县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现有十一个教学班,十五名教师,其中代课教师9名,特岗教师3人,在校学生310人。学校全体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工作,在2014年省级考试中,我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六年级获中心校第一名,其中有三名教师荣获县1000元奖励金,在中心校整体评估中我校获整体第一名。

我做校长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既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痛苦。成功了总结经验,失败了吸取教训,这样自己也在成功和失败中得到了提高。我想校长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正确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要做到谦虚谨慎,学习他人的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技巧,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此外,校长要时刻关心教师,用真情实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果校长与教师关系融洽,合作愉快,就能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规范的管理体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校长的职责。下面我把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做法给各位领导和同事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集思广益 健全制度 制度建设:学校要想健康发展,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我校在制定制度时,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学校的各个方面,充分争取学校教师意见和建议,制定出覆盖学校全面工作的制度,并要求没一位教师都清楚学校的所有制度和要求。

二、分清目标 具体管理:

1、管理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最难的一个环节就是人的管理,学校师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思维、个性。作为校长首先应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这样在管理过程中就不至于盲目决定,根据每位教师特点分配工作,例如学校的执勤值班安排,对离家较远的教师进行照顾,让他和离家较近的教师进行结对。我校教学班是双规编制,在教师任课安排时,也根据教师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比如,同一个年级安排能力不相同的两个教师相互结对,这样就能做到人尽其才。

2、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笼统一些和细致一些都叫管理,但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我认为应该是具体化、细化的目标管理以及总结检查、评价和必要的协调。在管理中要分清“管”和“理”的关系,这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注意“管”和“理”的运用。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要只是一味的去“管”,更重要的是“管”后的“理”。比如说,我校的一名特岗教师马妙聪,工作能不错,但脾气不好,爱使小性子,有一次她请假,按规定扣除了她的部分绩效工资,这位老师当时不能接受,产生了很大抵触情绪,这对学校的工作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于是我就和这位教师谈心,使其明白在学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特权,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就要照章办事。通过谈心,这位教师就会认识到自己错误和不足,就心平气和地接受处理结果。

三、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1、严于律己,起表率作用

校长的权威来自于自律,而不是来自与权力。所以校长的自身管理更要严于其他教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这样,校长才有话语权,才有说服力,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带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共同创作出好的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作为校长,我始终坚持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在我的带动下,我校教师迟到、早退的情况不再出现了,学生的安全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2、以德服人 以诚待人

校长代表着学校的灵魂、学校的思想。作为一名校长要在"德"字上下功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要一身正气,要有包容心,要正直,其次要坦坦荡荡做人,坦坦荡荡地面对各种问题,客观地分析、公正的处理和解决问题;三要务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四要反思,注意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激励教师、影响教师,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掉自己的缺点。最后作为校长要真诚,以诚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充分肯定教师的长处和优点。也要推心置腹的帮教师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他们就乐意敞开心扉和你说心里话,这样天长日久,就会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产生共勉,在工作中就会更加默契。我校一位教师因为护校安排,和我发生了争吵,甚至出言不逊,说实话我当时也很生气,但细细想来还是原谅他,并主动找到他,和他谈心交流,这样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并承认了错误,事后他在护校时都很积极。

3,关心教师生活,解除后顾之忧

我校有9名代课教师,3名特岗教师。3名正式的在册教师,每位教师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人都想在教学中有所成就。作为校长,要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我肖春霞老师,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而在我校代课一干就是11年,她爱人不在家,有一次孩子生病学要外出看病,但又不放心学生,我知道后主动对她说,她班的学生由我来看管负责,让放心给孩子看病,她听到后非常感动,给孩子看完病的第二天就回到学校给学生上课。我想这就是以心换心的结果。因此我以为,关心教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以使教师能安心工作。

四、加强常规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的工作重在常规管理,作为校长,对学校的事要做到心中要数,要掌握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变化,不能没有计划地乱抓,今天抓这,明天抓那的,这样就会感到吃力和被动,又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学校工作必须有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对工作中表现好的给予大力表扬,对表现不积极的个与批评,不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在常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决不能出现几把尺子量人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过做得有条不紊,才能使每一位教师心情舒畅,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五、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成绩,因此校长一定要抓好教学管理。

1、搞好教学常规检查,促使教师认真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常规检查,是提高学校教学成绩的重要手段。常规检查分为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讲课,作业,作文,听课业务学习等。加强对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应着重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管理。我们学校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常规检查摆在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根据每个学期初指定的制度,按照教研室的精神,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按照相应的评判标准标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检查教师备课时邀请各教研组长共同参与评判,把所有教师的备课进行集中,给教师公平的判定等级,对备课较好的的教师进行常规加分。检查评定后请全体教师相互查看对方备课,使教师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认同对自己的评定等级,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并及时把检查结果入档保。

听课评课方面,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每周每个教研组至少一人进行讲课,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听一节课都要课后研讨,要求每位听课教师进行积极发言,对授课内容,方法等做出评论,授课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深入班级,帮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 我始终坚持每天都进每个教学班一次,对每个班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记录,课下及时和班主任进行沟通。我认为深入班级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能了解到教师班级管理的水平,二是发现教师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这样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就不至于盲目,针对性就会有很强,对管理好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本村人,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我都认识。在日常的教学中哪位教师班中出现了不听话,调皮、不完成作业、教师不好管理的学生,我就会深入到班内,看看是哪个学生,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谈心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并说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争取家长对学生管理的支持。我校三年级学生陈凯洋从外校转来,头脑很聪明,就是厌学,总完不成作业,对此教师和家长都很苦恼,我了解到情况后,及时找到这位同学,了解其中的原因,最后发现该学生再来我校之前,总是不写作业,教师对此也没及时教育和管理,因此养成了这个不良的习惯。针对这些,我给学生讲清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做作业的必要性,该学生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如今这个学生有了很大的转变。

六、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之路,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教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我校根据需要和教师的特长把教师进行教研组划分,分别成立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综合学科教研组,校长带头组长负责各教研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定题的教研活动。 因为我校代课教师和特岗教师较多,所以我校以“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当堂巩固”为基本原则,及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身边或他人经验,并结合我校的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适合本校的一些方法。要求教师注意上好每一堂课,并安排好听课、评课、教案设计及作业展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求教师写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积极申请课题研究,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学校采用定期定题教研。并结合教学实际,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时间不定,题目不定教学研讨,教研方式机动灵活。

七、搞好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实行教师结对策略,坚持以老带新。我校代课教师和新分配特岗教师较多,他们对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方式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实行以老带新策略,让年轻教师“拜师”,每周请老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以此来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校除了实施“结对、以老带新”策略外,还在学校展开了利用老教师和请外校教师来本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活动。培训环节分为备课,讲课,作业的处理,作业本的使用等。这样提高了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积极性。

八、抓特色办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特色办学方面,我们学校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开展了广场舞教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全体学生全部参与,这一项活动不仅缓解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还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今我校的广场舞《放爱大草原》,《天蓝蓝》、《天籁传奇》、兔子舞,扇子舞《祖国你好》跳得非常整齐了。手语操《三德歌》不仅做的很规范,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今此活动已波及村内的村民,每到学生跳舞的时间,就会有很多群众聚集到学校门口前来观看,还有写群众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教其跳舞。

有上级的正确领导,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成绩一直处于我中心校的第一平台。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也有了一点经验,但是学校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对教育教学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此,我们必须把过去成功作为我校工作的新起点,加强学习,大胆探索与尝试,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事业单位怎么有效提高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论文

内部财务控制是为了约束单位内部的财务上的支出,制定出一系列的制度规范用来提高单位的经营质量。内部财务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而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支持,其支出就是支出的国家的资金。为了保障国家资金的安全,必须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贯彻执行相关的制度规范,保证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率性。一、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体征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识和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纵观整个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仍然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一)单位对于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度不够

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对于其内部财务控制仍然没有清晰的认识,不能充分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单位就不能积极的发挥其作用,也就不能真正的做好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现在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有部分存在听从领导的指示,不按严格的程序进行,甚至只是在单位缺乏周转资金时向上级政府申请资金,而不管资金领回来后是怎样支出的。

(二)内部财务控制缺乏标准规范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规范大多表现于形式,止于内容。部分事业单位在制作出规范后将规范高挂在单位内部办公场所,却不进行实质的执行,甚至一些单位的规范并不符合单位的本身的情况,漏洞百出,也不严格的执行。例如,日常公用支出有专门的制度,但是在实际上人们很少遵从,财政部门也不会专门的管理限制。

(三)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不高

单位财会部门在岗位设置上人员的配备不合理、不科学,尤其是在会计和出纳等职位上存在一人兼任多职的现象,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引发单位财务控制的不规范,导致暗箱操作等现象,降低其使用效率。同时,不重视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在采购和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固定资产在采购后,没有相关的人员负责管理。此外,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很少是专业对口的人员担任此项工作,不能规范的进行会计工作。

(四)薄弱的财务基础工作

事业单位在没有进行改革前的性质是政府公益性,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单位的会计信息更新较慢,在数据等方面的统计不准确,会计资料更是保存较少,这也成为事业单位在改革后其财务管理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同时,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在经过多年的工作后,其原来掌握的知识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但是单位对于人员的培训很少。事业单位在内部财务的预算管理上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此外,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还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关的监督也没有信息渠道,甚至在监督后也不能得到严格的惩罚,这就使得相关人员的违纪操作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了内部控制失效。

二、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必要性和原则

(一)必要性

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事业单位的性质经过不断的财政改革后,人们日渐关注的公开,并对财政公开提高了要求。政府建设服务性政府的同时也日渐的注重人们的反应,顺随民意,加大财政支出信息的公开。事业单位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可以对其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单位内部财产的浪费,有助于避免违纪事件如暗箱操作等的发生,从而减少单位内部的资产的流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可以统计单位内部的资金的流动,完善会计信息,在有关部门检查时及时的提供相关的资料。

(二)原则

?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的财务控制时,要注意遵循其原则:第一,全面性,即财务控制应该涵盖在单位的各个环节,确保对单位内部进行全面的内部财务控制,同时,确保内部财务控制严格的执行在每一个员工身上,不能因为职位的原因有所疏忽。第二,合法性,即在进行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时要注意合法性的原则,在手段等方面确保合法,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完善单位内部的管理。第三,分工原则,为了更好的开展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合理的分工有利于岗位和人员的优化,促进单位的内部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第四,le="经济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原则,即在事业单位进行内部财务控制时,要注意成本应小于收益,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的控制,使得效率最大化。第五,适时性原则,即在内部财务控制时要注意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保证内部财务控制的正常进行。

三、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措施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有利于节省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完善单位的会计信息。针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中出现的单位对于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度不够、内部财务控制缺乏标准规范、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以及缺乏监督等问题,应该结合内部财务控制的原则即全面性、合法性、分工性、经济性和适时性,提出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规范,严格审查预算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一)加强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

首先,从领导层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加强其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学习,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在培训中认识到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上层抓起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工作,推动全体员工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遵循标准。其次,促进全体员工的参与,在其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时,积极的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从上层抓起,促进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严格进行。

(二)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规范

首先,单位内部建立健全财务控制的制度规范,使得内部开展财务控制工作时有硬性的指标可以遵循,例如日常公用开支的申请程序等。其次,完善内部财务控制的审批制度,明确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在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实现内部财务的有效控制。再次,在涉及单位的最大事故的审批事项时,必须加强审批的程序规范,不能随意或者单凭领导的指示。最后,加强分工和职责的对等配置,在工作优秀时给予一定的表扬,在出现错误时,能够确定责任人,及时的开展急救工作,促进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的开展。

(三)严格审查预算

最有效的控制事业单位支出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的经费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首先,单位在制作预算支出时,需要认真的考虑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借鉴往年的经验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其次,财务部门在审查时要充分的考虑各种情况的发生,及时的与各部门的相关预算方案制作人沟通,避免考虑不全面。最后,在预算审查通过后,单位内部应对经费的支出保持慎重的态度,对相关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以严格的按照预算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任何工作的实施必须考虑人的实施这一因素。在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开展工作时,也要注意内部员工的实施方式。首先,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的财务管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道德得到提升的同时工作人员一般就很难做出违纪行为。其次,在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后,要注意对其培训的效果进行一定的强化,可以采取考核追踪的方式检查并强化培训效果,同时,对考核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批评,以激发员工的好胜心,强化培训的质量,进一步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在面临外部的环境的巨大变化时,需要及时的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内部财务控制:加强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规范,严格审查预算以及提高工作/:请记住我站域名/人员素质。

上一篇:马哲期末考试试题下一篇:民族问题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