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学生日记

2024-04-15

关于端午节的学生日记(共14篇)

篇1:关于端午节的学生日记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过新年,元宵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我可以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记得去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妈妈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放在桌子上,有糯米,有香菇,有五花肉,还有板栗。粽叶是新鲜的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学包粽子喽!”我兴奋地喊到。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变成了一个圆锥形的“小漏斗”,我小心地装进一些白花花的糯米,接着加入一块五花肉,然后装进一颗板栗,最后再盖是一层糯米。然后把竹叶向下折,包住了糯米,好似给它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我连忙用左手捏在粽子中间,右手用绳子扎紧。我包的第一个粽子终于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接着我又包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你看吧,我包的粽子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还有圆柱形的,真是形状各异。

半个小时过后,我的劳动成果亮相了,我拿起一个粽子,解开绳子,剥开粽叶,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篇2:关于端午节的学生日记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粽子,妇女和孩子们还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鸡心、葫芦、樱桃以及小猴、小虎等形状的手工艺品――香包,挂在胸前。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阳正午时,把它扔掉,称谓“扔灾”。

相传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国的都城)。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皇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篇3:关于端午节的学生日记

诗人的眼睛

也许当我们第一次睁开眼睛时, 每个人所看到的便是不同的世界,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 我们的眼睛渐渐趋同了, 这对于艺术家来说并不亚于一场灾难, 个性的丧失导致了我们后期用一生的时间去探寻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我们的观察方式改变了。如果我们及早的认识了这点, 也许是另一种状况, 正如克利, 正如他眼中的世界:“此时今年第一场雷雨在外面咆哮, 西方来的鲜风轻触着我, 散发百里香的芬芳和火车的汽笛声, 舞弄我的湿发。大自然真正爱顾我, 她安慰我, 对我许下诺言。”“太阳酝酿出挣扎着要脱离它而上升的水蒸气。”“桦树振奋了我。”我们可以看到:在克利的眼中这个世界是鲜活而充满生命力的。现实世界的嘈杂和繁琐在经由眼睛的过滤之后显得格外明净, 这就是诗人的眼睛, 诗人的观察方式。这也是克利绘画当中充满诗性化语言的原因。观察方式决定了思维方式, 我们不得不去反思, 作为艺术家, 是否该从源头上来改变自己。克利是极聪明的, 他用诗人的眼睛看世界, 这使得他与其它画家迅速区别开来, 拥有鲜明的个性, 而且贯穿其一生, 他都有意识的保护着这种观察方式:“我本该写下许多描述我新获创造力的诗。当然这计划并未实现。然而, 我一直珍惜那股活力和稳静, 我不打算去嘲弄它。”也正是这双诗人的眼睛, 让他的作品一直充满活力, 即使老年时期的作品也依然保持了孩童般的天真。

音乐家的耳朵

克利不仅仅是一个画家, 他是一个艺术家。当我好奇的“打开”克利这架“时光机器”时, 我发觉还有一个零部件是不一样的——耳朵, 这是一双音乐家的耳朵。克利是一个音乐家, 他酷爱小提琴, 而他的妻子是钢琴家, 因此他的耳边充斥的往往是音乐而不是嘈杂的“时间机器”所发出的声响。他有更多面对自我的机会, 接触到更多美妙而富有想象力的声音, 所受到的干扰也会更少, 这对于画家的克利来说是一个隐形的优势。我们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愈来愈多的音乐与版画之间的相似性强烈地映入我脑海。但是我无法提出精辟的解析。无疑两种艺术都是变化无常的。”克利在音乐与诗人的世界里无限生长, 这种滋养是绘画最喜爱的肥料, 好的作品不仅是画出来的, 更是养出来, 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线条与色彩。克利说过:“一个画家, 应当也是一位哲学家, 诗人, 音乐家。”

克利狂热的喜爱戏剧, 我们可以看克利钟爱一切富有想象力的东西, 在戏剧中, 他也吸收了不少营养, 例:“除了体验闹酒狂歌的调调之外, 艺术家于此能学到不少东西。如果你不仅要感受更要了解动作的法则, 那当然还需要另一个舞者。论点唯在于如何掌握肢体休息期间犹然存续的线条关系。这个问题成为我

——读克利日记选

目前的研究课题。”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 克利成功的另一个原因:艺术就是联系, 而不是孤立。

哲学家的思想

当我们进一步深究这架“时光机器”时, 我发现了克利独特的思想, 当然这不是画家的思想, 而是哲学家的思想。哲学意味着偏激和否定。克利在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显示了这点,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不相信上帝, 别的小男孩经常像鹦鹉般地说:上帝无时无刻不注视着我们。我认为这是一种差尽的信仰。”克利从来不盲目相信任何事物, 他始终有自己的主见, 并小心的保护其不受世俗的干扰。在绘画中也是, 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的创新, 又不断的否定自我, 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造就了不一样的克里。“我拟好草稿, 要求毁掉现存的一切艺术演练痕迹。我明白它们跟我体会到的潜力比较起来, 何其贫弱何其不足道。”克里始终遵守自己的内心世界, 外面世界很少能够阻碍其内心的成长, 对于学校教育, 他有这样的句子“彼时我怎么也看不出来艺术如何能源自勤勉的研画模特儿, 此番见识是出乎无意识的。我懂的甚微的生命, 比任何东西都更吸引我, 我认为这是我身上的浪荡素质所使然。”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独特的品质, 然而, 能够保有这种品质并把他注入作品中的人, 实在是少之又少, 是什么原因?很多人注重保护自己的肉体而忽略思想, 这是一种悲哀, 浪荡汉身上反而有他自己的品质, 教化把我们变成文明人, 但这其中有失掉自我的巨大代价, 如果你不够坚定, 很容易在自我中迷失。克里并不是天生的大师, 只不过在他更懂得怎样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

此外, 文学也给予这位艺术家带来了充足的营养, 泰戈尔的诗集和契科夫的讽刺小说是构成他那带有讽刺意味的画作的一部分, 在此我们可以更明确的看到:画家应该首先是一位哲学家。

稳静的内心

当我们拥有了火热的激情和非常明确的自我的时候, 冷静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任激情蔓延往往会被这股热情冲昏头脑。稳静和克己是激情型艺术家最应该拥有的品质。激情很难长久, 克己可以让我们更冷静, 更好的自省。在克利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次遇到困难, 克利总会运用这一品质去度过难关。不管在创作还是在爱情中, 他始终保持冷静克己的心态, 面对爱情的痛苦, 他是这样做的:“我已经打定主意宁可逃避自我, 也不完全放弃对她的思念。我认为这是重获活力的便捷方法。我要用克己功夫来打赢这场混战。”纵观克里的一生, 我们可以看到, 每年都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位艺术家用来沉淀自我和静思, 他这样说:“我未曾切断与伯恩间的联系, 每年夏天我总回到父母的家渡假二、三个月。” (伯恩是克利的故乡) 回归故乡即是回归自我。孤独无非是沉思的最佳途径, 克利在日记中写到“我孤独在荒野上成长, 谁曾经帮助我?暴风雨来来去去, 扫尽脆弱的东西, 我依然留在荒野上。而后你来到我身边寻求庇护, 而命运严令我们停止, 命运说:你应该借寂寞长的强壮。暂时就让思想来当我的避难所吧。”也许, 我们都应该借助寂寞长的强壮。

勤奋而勇于探索的双手

如果说以上是克利的成功秘诀那显然是不充分的, 作为艺

艺术美的探寻——何多苓艺术生命的河流

李蕾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1980年, 何多苓那幅《春风已经苏醒》用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如今, 当伤痕早已成为尘封的往事, 城市日益侵入人们生活的时候, 我们的艺术家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本文通过对何多苓不同时期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来探讨人性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伤痕艺术;理想主义;写实主义

对于何多苓的作品, 我们很容易从画面中去识别它。初次在接触到何多苓作品的时候, 要回溯到孩童时代。依稀记得有那么一两幅, 但远不如罗中立的《父亲》那么强烈, 或许勤劳朴实的老父亲, 更能拉近人的距离吧!毕竟何多苓的作品, 对于年少不知愁的孩子来说, 是难能体会的……到后来面临升学的压力, 以及少男少女淡淡的情愫, 我们时常会感到莫名的伤感。于是, 我们又重新走近了何多苓的作品。在那个意气风发却颇有些叛逆的年代, 我们习惯用多愁善感, 浪漫诗意充斥自己。“何”的作品, 正好符合我们当时的“审美价值”取向。现在想想, 那时的有感而发, 似有无病呻吟之嫌, 那时的我们大抵只是肤浅的去认识画面所带给我们的感官愉悦。现在, 读“何”的作品, 于感性中, 更多了几分理性的因素。因为看何的作品要融入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

95×129cm中国美术馆藏

何多苓1948年5月出生于四川成都, 他是中国当代抒情现实

术家, 最终的落脚点即是你怎么样去表现你的思想, 这是艺术的最终归宿。在这一点上克里借助他那双勤奋的双手不断的探索创新, 摒弃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他是这样做的:“我重新学习:我开始似乎完全不懂绘画这回事来处理形式。”“现在, 我那直接的同时也是最高的目标, 是要把建筑的与诗意的绘画融合在一起, 或者至少在两者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不断的探索, 不断的创造新形式, 又果断的变换, 此时的克里二十三岁, 年轻而充满活力, 拥有创造力的季节为什么不享受这一果实呢?没有天生的大师, 没有不可探知的成功秘诀, 前提在于我们有不断探知的心和敢于变换的勇气。聪明的画家善于用眼睛窃取最适合自己的果实,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给你递来的现成实物, 克利在建筑中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他曾经和罗中立是同班同学。若说罗中立早期的作品更注重写实, 那么何的作品则更倾向于对自由主义精神的追崇。他的《春风已经苏醒》 (如图一) 曾被评为新中国美术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是根据一句诗“春风已经苏醒”命名的。从最初的草图来看, 何多苓原来是想画知青的题材, 几个知青坐在草地上, 看不出明确的含义, 后来作者选择了以农村小女孩为画面主人翁。一个小女孩, 腰间系着蓝色印花布围裙, 静静地坐在枯黄的草地上。她手指放在唇边, 眼睛斜视前方, 若有所思。画面的右下角的一只小狗仿佛也明白了小主人的心思, 默默仰望苍穹。而画面的背后, 一头黑色的老水牛则微微探出身体, 老水牛肃穆庄严, 宛若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按理说小女孩正处豆蔻年华, 理应是快乐活泼的, 而作者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却截然相反。整个画面采取三角式构图, 将时令定位在草木萧瑟的秋冬季节, 于朦朦胧胧里透露出冬的枯槁与寒冷, 但作者却取名为“春风已经苏醒”, 大概正如法国诗人雪莱所说的,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么?无论如何, 该作品以一种伤感的意象和抒情意味开启了中国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另一个途径——对人和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探讨。

多年以后, 在“士者如斯——何多苓展”美术展上, 我们又重新见到《春风已经苏醒》这幅油画。在展览中, 我们可以看到, 何多苓早期的作品受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怀斯的作品影响颇深。何多玲后期的作品明显有从早期淳朴青涩, 伤感迷茫的气氛里走出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 (如图二) 这两张他的早期经典作品出现在开头, 带给人一种此处与彼处之间的张力。在80年代的此处, 彼处可以是伤痛的昨天, 也可以是迷茫的明天。对比一下, 可以看到这些年来, 何多苓的画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模式没变, 调子变了。从困惑的真实, 到淡定的虚幻。旧作中, 人和背景色调一样, 但是图底分开得清楚。新作里, 人和背景混合在一起, 若即若离。在此次展览中, 五十余幅作品依时间序列, 较好地展示了年逾六十的画家近三十年的绘画实践, 同时也呈现了大量首次面世的新作如“兔子”系列。

发现构图的秘诀, 在音乐中体会线条的变幻, 在绘画中表现他的诗歌, 如鱼得水, 这是一个让人几乎产生嫉妒的自由境界, 我们可以拥有吗?

如今克利这架时间机器蕴含着他特有的零部件随时间而去, 他的日记像秋天的落叶化作标本放在人间这个巨大的博物馆里, 也许我们在观赏之余应该仔细查看这片标本中仍然流淌着鲜活的血液, 就像克利所做的一样, 我们也可以把它窃取进我们的思想之中, 既然他对我们有利。

篇4:关于端午节的学生日记

“你的妻子或者丈夫能够忍受他们的丈夫或者妻子不是处男或者处女吗?”

记得大学上妇产科课的时候,第一节课,是我们学校附属医院的妇产科老主任给我们上的,那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

她并没有像以往的教授一样,直接开始讲我们的课程,而是和我们谈起了所谓的敏感话题——处女情结。

记得当时我们大学三年级,这个问题对我们这些学医的学生来说,同样是个很敏感的话题,至少大家公开的时候从来不讨论也从来不提及。

老太太是这样说的:

“在我们学习妇产科之前,我很想问你们尤其是男孩子一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妻子是处女吗?希望的请举手。”

我们一片愕然。

女生开始四处张望,看谁举手了。

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

老太太又问:“那你们能够忍受自己妻子不是处女的举手?”

女生又开始张望。

仍然没有人。

老太太又问:“女生希望自己的丈夫是处男的举手?”

一只,两只,三只,最后竟然所有的女生都举手了。

老太太又问:“女生能容忍自己丈夫不是处男的举手?”

女生的三分之二都举手了。

老太太笑了:“男生似乎不够勇敢啊,女生们都承认了。再做一次调查。”

这次,希望妻子是处女的,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举手了;而能够忍受自己的妻子不是处女的,只有5个人举手了(我们班有16个男生)。

这是给我记忆最深的一堂课,直到今天,每当我和同学聊天的时候,都会聊到这个老人,因为她让我们这些女孩子第一次开始清晰地思考这个问题。

“你怎么知道你的妻子或者丈夫是处女或者处男?”

老太太接着又问了我们第二个问题:“你怎么判断你的妻子或者丈夫是处女或者处男?”

一片安静……

没有人回答……

老太太笑了:“你们都该是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吧,大家可都说你们这一代是混乱而垮掉的一代,想不到也这么拘谨啊。”

她然后严肃地开始了我们的课程,那是我5年医学生生活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堂课。

她是这样说的(后来同学聊天的时候,大家惊奇地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几乎记下了她说的每一句话……):

“我刚才这个问题,也许女孩子无法回答,因为你们无法去判断你们的丈夫是否处男,至少从医学的角度上是这样的。所以有时候,是不是女孩子们会觉得不公平呢!

“那么,男孩子又怎么去判断呢?你们不愿意说,我来帮你们说。你们这代孩子肯定都看小说,不管是黄色的还是红色的,也看毛片,可能女孩子也有看的吧……所以你们不说,我也可以知道,你们心里一定说,可以从第一次和女朋友或者妻子的性生活中来发现,因为这个社会总在提‘处女膜’。

“在我们那个年代,这个是根本就不能随便说的,那样的女人会被认为是“婊子”,不过到你们现在的时代,你们应该都开始公开说了吧。”

老太太很幽默地看着我们。

“但是你们知道吗?其实那个处女膜什么也代表不了,所以其实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也是解放的。”

我们一片雀然……耸人听闻……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开始窃窃私语……

老太太就那么慈祥地看着我们。

你“们不用议论,你们是医学生,应该会用医学去分析你们看到和听到的事情。

“在医学中,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绝对的,都有例外……

“处女膜也是这样,有的女孩子可能天生就处女膜缺如,有的女孩子处女膜可能非常薄也就非常脆弱,小时候不当心,可能做一些激烈的体育运动,它就自己破裂了,而你可能还不知道,有的女孩子可能小时候得过某些妇科疾病,虽然一般来讲,在未婚前,医生是不会通过阴道做任何检查的,但是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必须要这样做,那么这样的女孩子的处女膜其实是被认为是损坏的;还有某些医疗事故,某些医生把未婚的女孩当作已婚的人做了妇科检查;还有的女孩子小时候好奇,自己可能去试,所以人为地造成了破裂,而还可能有的女孩子的处女膜很厚很结实,所以很难破……

“这么多可能,你说你怎么知道你的妻子是哪种可能呢?

“即使一个女孩子,你又怎么知道你是哪种类型呢?

“当然,你们可能会说我这个老太婆,讲的是个例外。

“但是你们这些男孩子,又怎么知道你们的妻子不是个个例呢?

“我还记得我曾经的一个患者,那时候我还年轻,刚刚是个卫生诊所的大夫,而那个年代又很保守。那是个下雨天,晚上已经很晚了,我一个人值班……半夜的时候,门被敲响了,是一个自杀的女人被人们送来了,那个女人是割腕的,当时基本已经没有救了,但她仍然说着:我是处女啊……那时候我还年轻,但是多年后,我想那个女人也许就是处女膜很薄的那种类型,所以小的时候做大的体力劳动的时候弄破了,但新婚之夜,她的丈夫狠狠地打了她,骂她是‘婊子’,她就自杀了,以表她的清白。”

老太太讲这件事情的时候,表情很凝重。

“我讲这些,不是在告诉女孩子们,你们应该如何给自己找理由,来圆谎,而是告诉你们这些年轻人,结婚应该为了你们的爱,而不是处女的身份。

“何况现在整形医学发展的很快,修复处女膜也不是一件难事情了。

“可以说,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在这个社会,女人已经可以和男人一样,你已经可以无法分辨出她是否处女了,就像你无法分辨一个男人是否处男一样。”

“你应该有婚前性行为吗?”

老太太讲到这个的时候,给我们留了个悬念。

她说,我知道我这个年纪的人,和你们讲这个,你们会认为我古董,跟不上时代了。所以今天我不讲,我让你们自己去门诊体会。

难忘的妇科门诊

妇产科门诊流产室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也许每一个医学生,都不会忘记那里吧。

我接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北京女孩。

她害怕在北京做碰见熟人,所以来到北方的城市的医院里。

她是那种很乖巧的类型,想来在学校里应该属于很漂亮的那种类型吧。

“怎么了?”带我的老师问她。

她的脸有一点红:“已经一个月没来例假了。”

老师头也没抬,开了两张化验单:“先去做个检查,拿着结果再来。”

她不好意思地走了。

老师看看我:“你们可不要学。你们待时间长了就知道了,产科门诊主要就两件事,给产妇检查和给这样未婚先孕的做流产。”

那个女孩子一会就来了,果然怀孕了。

“要吗?”老师问。

“不要,我……”

“不用说原因了,确定不要?”

“嗯。”

“好,做无痛的还是一般的?无痛的600,一般的300……”

“大夫,我听别人说,有那种药物的,不用做手术。”

“药物的不干净,一般我们医生不建议,而且你这个有点大,药物的也不一定安全,但是我得先说清楚,这是第一个孩子吧?

“嗯”

“流产有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我们医生当然会尽量避免,但是有些可能是难以避免的,有的人甚至因为这个而造成终身不孕,所以我们一般建议第一个孩子能留还是留。不过如果坚持,我们也会给你做的。”

“大夫,我这个孩子不能要。”

“好,那你是做无痛的还是一般的?一般的疼,无痛的就是打点麻醉药,不过贵。”

“那还是一般的吧。”

我看了看那个女孩子。

老师把表格递给她,让她签了字,然后我带着她去找护士给她测体温脉搏之类的。我清楚的记得,那个女孩子是1982年生的,和我一样大。

之后我把她领进了人流室。

那是我看到的第一例人流手术,非麻醉的。其他都记不得了,但我清晰地记得那喊声,当时我就一辈子发誓,我永远也不会到这里来。

老师做手术的时候,对我说:“我不希望在这里看见你们。”

然后她就什么也没有说。

人流手术,其实是很危险的一种,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在医学上,任何手术都是危险的,因为虽然它的风险率只有千分之几或者万分之几,但是你要知道,如果降落在你的身上,它就是百分之百啊……更何况,对于女人来说,那有可能意味着永远不能生育。不要对我说,你不在乎是否有小孩,不要对我说你未来的先生不在乎有无小孩,但我知道,至少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是希望有自己的孩子的,除非你愿意冒险,即使你能找到一个不在乎处女之身的男人。

不是医学生的人,没有经历过流产室里一幕幕的人,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这些。

所以,我的老太太老师才会对我们说,等你们到流产室实习的时候,就知道你们将来应该怎么做了。

所以有时候,自己有点庆幸,自己曾经学过医。

记得我们班的男生结束妇产科实习的时候,通常都会感慨两句话:

“哎,做女人太不容易了,我以后得对我妈和我妻子好点。”

“哎,打死我,我也不和我爱的人在婚前发生关系,不过不是我爱的,那就再说了。”

记得以前有一篇用数学模型分析女孩子该不该答应男朋友和她发生关系的文章,结论就是决不:如果他爱你,他不会这样要求你,即使这样要求你,你拒绝了,他也会理解的;如果他不爱你,那你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脱离他,去寻找自己真正的爱人。

我不喜欢那些对别人大谈仁义道德,但是面对自己妻子的时候却要大谈特谈“处女情结”的男人。

但是作为一个女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自己的快乐,还是把那些留在婚后吧。

因为婚前的行为,你无法料想它会带来些什么。

而如果你的那位真的爱你,也决不会因为你的没有答应而离开你。

虽然这个社会上有很多有“处女情结”的男人,但也同时有很多真正的懂得爱情的男人。不要为了婚姻而结婚。更何况现代的医学毕竟在发展(不过这条并不是你应该放纵自己的理由)。

最后让我重复我的老太太老师最后对我们说的话。

篇5:关于端午节的日记300字精选

端午节这天,妈妈早早地起来了,拿出鸭蛋和粽子,放在锅里煮。我站在灶台边上,看着锅里的鸭蛋,有青绿色的、玉白色的,煞是可爱。不一会,我闻到一阵粽叶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问:“煮好了吗?”妈妈回答:“好了,好了!”于是,妈妈取出一个煮熟的粽子,帮我剥去粽叶,菱角形、白胖胖、软粘粘的粽子好吃极了。

吃完粽子后,我和妈妈一起去夫子庙买香囊和五彩绳。玲珑小巧的香囊又香又美,我好喜欢。我让妈妈把漂亮的五彩绳系在我手上和脚上。妈妈告诉我,小孩子戴上香囊和五彩绳可以祛疾病,保安康。

回家的路上,我让妈妈买了一些艾草。到家后,我们把艾草插在家门的两边。艾草的清香可以驱赶蚊虫呢!

篇6:关于端午的日记300字

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屈原创作了《离骚》、《国殇》、《九章》、《九歌》、《天问》等大作。抒发了自己的一番爱国情怀,与一番对国君无能的悲叹。

最终,他看见国家日益的衰败,国君的无能,自己的一番爱国情怀无法抒发等等原因,最后导致他无奈,投江自杀。

这样一个爱国,杰出,深受人民喜爱的大词人,人们怎能忘记他呢?因此设立了端午节。

而就在这样端庄严肃,富有意义的节日里,我们一心只想着要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应该吗?不应该。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我们的行为感到羞愧吗?

篇7:小学生端午节的日记

家家户户门前都栽了艾草,这是我们家乡的习俗,我家也不例外。等到端午节的正午时分,把艾草砍倒了再晒干,晒干以后可以用来泡脚、洗澡等等,用处可大啦!奶奶还包了很多粽子,有蛋黄馅、红豆馅、蜜枣馅等等,我最爱吃的就是蛋黄馅啦!听说有些地方端午节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等活动呢!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包粽子、划龙舟呢?”于是我跑去电脑上查了一下,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楚国百姓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将粽子丢进江中。同时,划龙舟敲锣鼓可以惊走蛟龙,就这样,形成了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篇8:关于端午节的学生日记

两个文风极其相似的作家曾就同一话题留下名篇: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斯威夫特的《一个温和的建议》 (A ModestProposal) 中, 人吃人成了各自创作的主线。本文试用文学批评中的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吃人”作为一种原型在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文本中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一、“吃人”作为一种原型

根据弗莱的解释, 所谓“原型”, 是一种种族的记忆, 是自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的普遍意象, 这种意象, 在每一个时代都会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发生.我们会发现在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学传统中, 都有“吃人”这一意象的存在.如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中的怪物吞吃北欧武士;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父亲吞吃自己的孩子;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中, 我们的祖先炎帝的部落就是令人色变的“食人族”。由此可见, “吃人”是一种自远古就已经存在的普遍现象, 而这种现象, 在每一个时代都会发生, 只是方式不同。

二、“吃人”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

心理学家荣格发现, 在人的无意识中, 除了个体自身的无意识, 还有许多心理经验并不来自自身, 这种心理经验有着一种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 在每个人的身上是相同的。荣格认为, 这种心理经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是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积累, 是人类所由来的精神之根。早期的人类, 或处于无奈 (饥荒, 灾病) , 或处于信仰 (宗教) , 都曾出现过吃人或被人吃的情况, 由于这种情况的多次发生, 自然会溶入到各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去。一旦“吃人”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 就会唤起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在那一瞬间, 我们不再是个人, 而是整个族类的声音一起在我们心中回响.

三、“吃人”原型在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文本中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 多次提到“嘴”, “牙齿”以及“目光”.如:“赵贵翁的眼色更怪:似乎怕我, 似乎想害我.”;“但是孩子呢?那时侯, 他们还没有出世, 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 似乎怕我, 似乎想害我.”;“老子呀, 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们的牙齿, 全是白厉厉的排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 抿着嘴笑在鲁迅的吃人原型中嘴牙齿以及目光构成了集体无意识中的主要细节.在斯威夫特的《一个温和的建议》中, 作者的描写集中在烹饪方式上:如“ayounghealthychild, well nursed, is, atayearold, amostdelicious, nourishing, andwholesomefood, whetherstewed, roasted, baked, orboild;andImakeno doubtitwillequallyserveinafricasseeoraragout.”;“andwhenthe familydinesalone, theforeorthehindquarterwillmakeareasonable dish, and, seasonedwithalittlepepperorsalt, willbeverygoodboild onthefourthday, especiallyinwinter.”相比之下, 在斯威夫特的“吃人”原型中, “吃人”似乎相对“文明”了些.但我们在看到另外有关吃人方法的描写时, 却不尽然.《狂人日记》中提到“我晓得他们的方法, 直捷杀了, 是不肯的, 而且也不敢, 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 布满了罗网, 逼我自戕.”而在《一个温和的建议》中, 这全由屠夫来完成, 鲜活地吃:“andbutchers, wemaybe assured, willnotbewanting;althoughIratherrecommendbuyngthe childrenalive, anddressingthem hotfrom theknife, aswedoroastingpigs.”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原型批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解释.如果我们回顾历史, 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饥荒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英国, 除了少数几个“盛世”外, 几乎各个朝代都有“易子而食”的悲剧发生, 这无疑会成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而处于极度饥饿下的人们是无暇顾及烹饪的, “易子而食”也不用屠夫相助,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易子而食的人们那兽性的凶残与人性的绝望相交织的目光也因其反复的出现而成为民族难以忘却的记忆.

英国历史上由于饥荒而吃人的情况很少, 故存在于英国人集体无意识中的有关食人的记忆远比中国人原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斯威夫特的“吃人”原型中会有那么多有关烹饪的描写.

结语:通过分析“吃人”在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文本中的差异, 我们看到两位作者都成功地运用各自文化背景下的原型以唤起读者的集体无意识从而达到各自的写作目的。

摘要:“Cannibalism” (吃人, 同类相食) 这一主题广泛存在于各国文学作品中。本文运用原型评理论就鲁迅《狂人日记》与斯威夫特《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吃人”进行比较并试图给予解释。

关键词:原型批评,原型,集体无意识

参考文献

[1]鲁迅著:《鲁迅小说集》,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2]黄源深主编:《英国散文选读》, 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2007年版

篇9:关于端午节的学生日记

【关键词】日记;小学生;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汉语拼音、160个生字和很浅的词与句子。儿童在生活中通过与人交流与外界接触,已能自然吸收语言,能学会很多话,并知道很多语言、词的含义。而目前的语文传统教学却只停留在简单的拼音识字教学,没有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习内容既枯燥无味又不利于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使很多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善于和他人交流。如此长期发展是适应不了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针对上面的问题我开始尝试让一年级6岁的孩子学写他们所看到、想到、听到的人、事、物。

二、研究目的

(一)扩大识字量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通过写日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三、研究的假设

(一)通过一年级学生写日记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二)通过一年级学生写日记的活动可以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三)通过一年级学生写日记及加画插图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法

(一)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

(二)实验对象: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一年级一班32名学生,其中男生17人,女生15人。

(三)实验时间:2014年12月21日—2015年1月21日。

五、实验措施

(一)在学生主动识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写一句话

学生入学一个月后完成汉字拼音的学习,开始学习生字。为加快识字量,我班开辟了墙壁识字园地,让学生把平时自学的生字写出来挂在墙壁上展示,以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孩子们能主动地去识更多的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个孩子写的失物招领的内容是:“我丢了橡皮谁捡到了请还我。”虽然有些字当时写的是拼音但句子通顺完整,于是我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他孩子也可以写。写一句你想说的话,也可以画一幅画再写一句话,等等。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而且写的句子也从原来的一句到一小段了。

(二)引导学生写日记讲清目的使学生产生写日记的欲望和兴趣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不了解日记是什么。因此,需要老师用很简明的语言告诉他们日记就是把每天发生在你身边的并能使你感兴趣的人、事、物用通顺的几句话记录下来。然后再给学生读读不同题材的日记,如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等。另外我还告诉学生写日记的用途与好处:可以丰富知识多识字;可以留做纪念长大成人后看;还可以调整心情和老师、同学、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等,使学生产生兴趣,产生写日记的冲动。

(三)给学生讲解写日记的方法

(一)选材

学生们在知道什么叫日记后,怎样才能写出日记呢?开始孩子们感到最困难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不会观察和发现也就是不会选材。老师首先要人为的创设一些情景,并启发学生让学生讨论写什么。如每天下午放学前让每个人讲讲今天你觉得在学校发生的有兴趣的事,对你触动最大的事,或近几天你家中发生的事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选择写日记的题材。

(二)图文并茂

有的孩子开始不会写或写不出来,可以把想写的画出来。再用一句话做说明。这样慢慢提高。

(三)加强阅读课外读物

老作家巴金谈自己创作经验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的文章是怎么一回事。”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应注意给学生多一点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自得自悟。

(四)日记的反馈与交流

通过和学生与家长的座谈发现,凡是经过教师认真批改并写出激励式评语的日记,孩子对写日记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他的下篇日记会比上篇日记写得篇幅长、质量高。同时,教师认真的批改对学生也是一种尊重,也会使家长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

同时我还注意同学们的相互交流,如每天让写得好的学生自己读日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遇到不会写的字时应该怎么办等。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现欲,这样就可以促使他们努力向别人学习,也给自己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六、结果与分析

写日记活动共有32人参加,历时一个月共写960篇,人均30篇,总字数约4.6万字,每篇平均47字,最长篇字数210字,最短篇字数18字,最多词汇量82个。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写日记的兴趣程度

在试验末期经逐个询问后统计全班学生喜欢写日记约占91%,不喜欢约占9%。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非常喜欢写日记,如在期末复习阶段老师允许学生不写日记,但全班32名学生中有18名都坚持每天写。一位家长在座谈会上发言:“我家张同学平时调皮,期末复习时我们怕写日记影响他学习,就不让他写了,可他就是不干,每天再晚也要写,还告诉我们他特别喜欢写日记”。

(二)从日记内容看创造思维能力及创造性个性品质

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四项指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精进性、独创性。在学生的日记中可看到大部分语句较通顺,对事物能具体生动的描写,并有一定篇幅,说明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与精进性有提高。

2.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指:好奇心、挑战性、想象力、冒险性。在学生的日记中可以发现许多孩子具备以上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如孩子描写扫地的一段文章:“我把地扫得都成花猫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学生独特的想象力。还有一些图文并茂的文章,其中一幅图把麦当劳画成了大书包的样子。有的孩子在日记中勇于承认错误和剖析自己,这对孩子的意志品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篇10:小学生有趣的端午节200字日记

小鱼缸回来后,就有一块“风水宝地”在等它,那荒废多年的“荒山”,如今开满了“鲜花”!先放水,再放上一个星期,当然要插电了,因为这样鱼缸里才有氧气,鱼活的时间才长,这是我舅舅告诉我的哦!

一个星期后,我妈买了11条小鱼,为什么是11条了?因为妈妈买了10条,让老板送了一条。四条红鱼,四条白鱼和三条黑鱼,鱼缸的下面有一层五颜六色的小鹅卵石,再配上这几条彩色的小鱼,好看极了。再说说我们是怎么喂鱼的吧,小鱼的命可真苦啊!要不饿死,要不撑死,红鱼的命最苦,一条红鱼爱吃,结果撑死,另外一条红鱼不爱吃,结果饿死,最惨的是“玩死”,三种颜色的小鱼在一起玩躲猫猫,红鱼在数数,黑鱼和白鱼一“尾巴”把红鱼“踹死”了,红鱼现在只剩下一条了!

篇11:端午节小学生日记

我们沿着长长的路来到了石溪,再一会儿就进入了山沟,气温一下就低下来了,感觉很凉爽。我看见沿路的山奇形怪状的,有的像一座塔,有的像一把刀,有的像一棵大树,还有的像人……我还看见国家的保护植物桫椤树。山上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空中还有一只老鹰在盘旋。啊!景色真美,不知不觉就到了泉水镇。

到了泉水,我们在街上转了两圈,爸爸又带我们去看了石灰岩采矿场,一座座山高高耸立,中间堆满了采集的矿石,还有很多汽车在往外运输呢,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篇12:端午节小学生日记

一首浓浓的诗歌,

一段轻轻的哼唱,

我的端午。

农历五月五,

龙舟竟渡珠江。

载满虔诚的祝福

舞响追忆的锣鼓。

隆隆的鼓声,

唤下龙舟雨,

雨儿一点一滴落入汨罗江,

以此来诉说他的故事。

中华的龙腾,

在华夏大地飞舞。

我们的爱国心,

篇13:发挥学生日记的特殊功能

案例一:一次, 我班的李娟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晚我是来奶奶家过夜的。我心里非常难受, 爸爸和妈妈又吵架了。妈妈去了外婆家, 爸爸也不知在不在家。我真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总要吵架……”看了这则日记, 我对李娟的家庭情况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为了不让她失去学习的信心, 我主动找李娟谈心, 更多地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对她说:“不管爸爸妈妈他们怎么样, 但他们是最疼你的, 只要你好好学习, 取得好的成绩, 他们一定会高兴, 将来一定会很少吵架的。”同时, 我还多次去李娟家家访, 当面表扬了李娟在学校的许多优点;谈到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 暗示她的父母要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共同培养好孩子。在我的关心下, 李娟同学不但没有失去学习的信心, 还更加愿意和我谈心里话。

案例二:有位同学在日记上这样写道:“老师, 那天你批评我们全体男生在楼道里打闹, 影响了班级荣誉, 我能接受。但你不应该说你就是讨厌我们这群男生。我们也知道你说的是气话, 可这心里总不是个滋味……”看了这篇日记以后, 我为学生这样的真情告白所感动。到了高年级, 孩子们真长大了。他们已经有了强烈的自尊心。那次因为他们的打闹, 我们班被扣去了纪律分。我的确是非常生气地在班会上批评了他们, 并随口说出了这样的气话。学生既然说出了掏心窝的话, 我还有什么理由去回避呢?于是, 班会课上, 我主动向全班同学承认:“当时我说的是气话, 我喜欢这个班每一个同学。喜欢你们学习上的刻苦、勤奋, 更喜欢你们的坦率与真诚。”

案例三:赵晓晓在日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班的陈栋, 别看他学习上比较差劲, 可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每次大扫除, 他总是干得最卖力。我今天早上来到学校, 见他一个人在班级拖地呢……”读了这位同学的日记之后, 我觉得很惭愧。一个学生尚且能看到“差生”的优点, 而我们自己呢?记得在上《谁的本领大》这一课时, 我告诉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本领, 都有自己的长处, 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现在我觉得该把这句话送给自己, 送给我的同行。对于那些学困生, 如果我们能从多方面去了解他们, 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你会发现他们也很可爱。如果我们平时少一些埋怨, 多一些关心, 能用平衡的心态看待他们, 从发现他们的优点起步, 从点点滴滴做起, 相信他们会创造奇迹。总之, 只要我们用和赵晓晓这样的心态去正视一位学困生, 这些所谓的“差生”也会成为我们的骄傲。

案例四:有一次, 王明在日记中这样写:“今天一切是涛声依旧。上课、做作业;上课、做作业。有一点值得高兴的那就是今天的音乐课, 我们还能在做课堂作业的同时跟着录音机唱唱歌……”这位同学日记中的这番话一定会让我们做老师的有所感触。面对学生的坦率, 我们更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反思。为了求得教学实绩, 我们是不是牺牲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来换取自己一时的辉煌业绩呢?学生本应拥有的多彩的校园生活, 已被各种练习、测试所替代。我们对学生来说, 本应是师恩浩荡, 而这样下去不将成了千古罪人?学生知识掌握少了一点, 后天可以弥补, 但精神和体格上留下的遗憾将无法挽回。在反思之余, 我主动和别的任课老师协调, 音乐课、体育课、实践活动课、手工课, 我们都一一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多彩的校园生活, 成为一个智力与体格完美发展的人才。

篇14:端午节:关于回忆与缅怀

这些日子,品种繁多的粽子在各家的灶台上、餐桌上陆续出现。目睹满街的青青粽影,忽然就意识到端午节已悄然到来。老一辈人或许还包包粽子、喝喝雄黄酒、插插艾叶,但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这些传统概念已然不是那么清晰了,跟端午节有关的事似乎只剩下吃粽子而已。传统的端午节,变得简单而流于形式。

2005年,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后,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一石激起千层浪,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让不少国人着急了。但扪心自问,我们的端午节,除了粽子和偶尔的赛龙舟外,还剩下什么?

或许,正如专家所言: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事件标志着我们传统文化正在面临某种危机。国民的反应是一个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必然的心理反弹,是一种文化自保的机制。韩国端午祭胜出,对我们而言既有危机,也会产生新的希望。至少它增强了中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危机感,这未尝不是好事。我们或许要感谢韩国人的申遗,如果不是他们的申遗,我们的端午文化传统可能会在不知不觉或不懂珍惜中丢掉。如果我们真的热爱我们的端午,就不应该只停留于抱怨。

让韩国端午祭的胜出成为中国端午节新生的起点,成为传统节日复兴的新契机,这才是国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感怀端午

时代变迁,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越来越多的“泊来节”充斥着年青人的生活圈子,他们更热衷于去追求一个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却不会记得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更别说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了。这俨然成为了当下流行的一个走向——从“泊来节”开始。但是,传统节日还是让我们拥有怀旧的机会。

在三坊七巷中,我们碰到几位老人正安详地围坐着聊天,一位四五十岁的妇女在一旁淘米,一遍一遍,时不时地应和着老人们的话。一边叠着高高的洗净的苇叶,透出光洁的青绿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清美。她告诉我们,为了过端午她已经忙活了好些天,除了包粽子外,还要准备苦艾草、菖蒲、犁壁草等用来煮成汤。 “这汤不是拿来喝的,是要来泡澡的,一家人都得泡,洗了祛百毒、防百病,主要是预防皮肤过敏等。还会到中药店买一些雄黄,以米酒化开,用笔涂在门窗的框架上,这样可以防虫,尤其是祛五毒……”

在采访中,我们还碰到一位78岁的退休干部张老,他说:“端午节是我们老祖宗留给后人的传统文化,不能不过。我年轻的时候,过端午是很有热情的,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看赛龙舟,跟着一起叫啊喊啊的玩得非常尽兴。晚上回到家中,还有家人精心准备的包有各种馅料的粽子,很是温馨。觉得感受的不仅是一种节日的气氛,更是一种合家团圆的温情,一种民俗文化的自豪。”

一边是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漠视,一边是老一辈人对传统节日的无限缅怀,让人不免感慨:端午节的未来何去何从?

受访人:善琴,35岁,公务员

我是畲族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看多了大人们张罗端午节的模式,自然也就记住了。现在每到端午,都是我一人包办的。端午节前夕,初一早要在门口插上艾草,到初五中午12点过后才收下来,据说艾草可以避邪,驱蚊虫的。端午时每个小孩都会在脖子上挂一个红袋子,这个红袋子很漂亮,是大人用红线编的。然后把一个用红纸染的蛋放在这个红袋子里,寓意吉祥如意。畲族的端午节与汉族的端午节其实差不多,最大的不同可能是艾草的处理方式。畲族的乡亲在端午这天中午12点过后收下艾草,就把艾草收了起来,等到了夏天蚊子多时,就把艾草捆成一團用来熏蚊子;有的时候,小孩子遇到肚子痛,可以拿来当草药。而汉族的做法,则是将艾草收起来,留着家里有媳妇做月子时,到满月了,熬成汤洗澡用,可以祛风湿。

今年的端午节,我会像往年那样自己包粽子吃。因为自己包的粽子比超市里买的味道更好,而且也更有过节的味道。福州的粽子种类很多,有肉棕、蜜枣的、花生的、豆沙的……而且粽子的包法福建每个地方都不一样,采用的原材料也不同。我在财经学校念书时,宿舍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带来的粽子包法不同,味道也各不相同,可有意思了。

包粽子其实并不是很难的,就拿肉粽来说,首先把糯米加水浸泡3~4小时,然后,把粽叶洗干净,将大米滤干后,加肉、加笋干,调好味道后和米一起包好后放在锅里煮熟。香喷喷的粽子便好了。即便是过夜的粽子也可以有很好的吃法,可以将其切成片,再放到锅里炸,那也是相当美味的。

当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看龙舟比赛了。以前小时候每年都会去看。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很多年没看了。今年的端午节是星期二,虽然还是没放假,但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会带儿子去看的,一同感受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喜悦。

近几年,我觉得大家对传统节日又重视起来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学校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注重加强这一块,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也有不少民意代表呼吁,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可以考虑放假半天,这样市民就能更好地参与到传统节日当中了。

受访人:郑琛,29岁,媒体人

在我的理解中,正如所有的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也是个团圆的日子,全家人聚在一块,一起包粽子、一起吃粽子、看龙舟比赛。然而,这种景象已经好久没出现过了。毕竟现代人所处的环境不比从前,显得有心无力。所以对于简单地过个端午节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

今年的端午节是周二,我和我老公都上班,根本就没办法聚在一起认认真真地过这个传统节日。因为上班关系,自己包粽子也就不可能了,毕竟工作上的事情非常多,时间都忙不过来了,难得有闲暇的时间就想着多陪陪儿子,再花时间和精力去包粽子过节,还是比较不现实的,也是比较“奢侈”的。我们会把节日提前到周末,约上亲朋好友来家里过节。怎么说,一些传统的习俗我们还是会延续的,端午节毕竟是传统大节日。

受访人:许书,45岁,私企老板

远离家门多年,已经许久没有过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了。对我而言,端午节似乎已经可有可无,尽管它与春节、中秋节号称中国传统三大节。因此,对于端午只剩下怀旧了。

记忆中的端午节很温馨。小时候过端午节,能让我提前兴奋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那时候穷,如果不是过节,平时肯定吃不到。说起粽子,不仅因为它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到端午,母亲就在头一天晚上泡好一盆糯米并洗净刚采来的苇叶。第二天一家人便围坐在葫芦瓜棚下,伴着清清的苇叶香味、就着红红白白的馅料一起包粽子。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煮上3、4个钟头。当粽子煮熟的时候,小院里便弥漫着糯米和苇叶的香味,那个味道,叫人陶醉。家里和街坊邻居还会拿着一些桃枝或者艾草插在自家的门前;小孩子会收到大人们送的香包。这是忙碌的一天,也是最幸福、最温馨的一天。

现在,天天都有那么多的事情做,很久没有像样地过过端午节了。不过,每到端午节时还是会想起那清清的苇叶和醉人的糯米香味。吃着从超市买回来的粽子,却已经找不回当初的味道了。

受访人:文子,28岁,网站主管

可能也只有特喜欢吃的粽子能唤起我对端午节些许的念想吧。隐约记起小学老师曾说过关于端午节的些许零散片段,只记得五月初五是爱国诗人屈原身投汨罗江的殉难日。人们为了寻找屈原,为了不叫鱼儿吃了他们崇敬的诗人,大家把糯米包起来,喂给鱼儿吃。记得我第一次吃粽子的时候,问父亲:“这怎么吃?” “剥了叶子吃!” “那鱼也会剥叶子吗?”“鱼不吃,人吃。”“那屈原怎么办呢?” “什么乱七八糟的,快吃……”

对端午节的认知只剩下粽子、龙舟、屈原这些零散的概念,其他的一切似乎已经归零,说起来让人汗颜。

闽江畔的棕香

民间过端午,图的是热闹、喜庆。近期各种关于端午的活动也在福州许多地方开展。6月17日,距离端午节还有两天时间,融侨的业主们便提前预热,一场由融侨会组织的“粽叶飘香”活动在融侨比赛一开始,现场气氛马上热闹起来。大人忙着包粽子,小孩子则在一旁打下手;手艺高超者,包粽叶、加糯米、塞馅料、系粽绳,一气呵成;新手者,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勉强包好的粽子一提起来便米歸米,叶归叶。但不管粽子包得好与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同样一个表情——快乐!

比赛现场还请来了福州民俗专家方柄桂先生讲解端午民俗知识,诸如端午节的来源,福州的粽子文化和唱曲等,不仅给小朋友上了一堂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课,也让到场的家长们获益匪浅。

据悉,融侨会举办此次“粽叶飘香”包粽大赛,意在端午节为业主们送上的节日良好祝愿的同时,希望通过包粽子这种最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业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这种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龙舟比赛庆佳节

6月19日,端午节这一天,福州市传统龙舟锦标赛在光明港五孔闸段激情开赛了。比赛当天,光明港岸边人织如潮。一对来自长乐的老夫妻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一大早就从长乐出发来福州。这是我们第一次来福州看龙舟。活动办的很好,这样才有过节的样子,应该每年都办。”

此次比赛有20支来自全市各区县的优秀龙舟队进行角逐,大家又有能一睹“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龙舟竞渡、百舸争先的壮阔景象。

据悉,本届龙舟赛由福州市体育局、福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主办,福州市龙舟协会承办,福州知名地产公司福建融信地产协办,合力打造,为福州市民带来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大餐。

结语

今年,福州的端午节,尽管没有春节的隆重、没有中秋的温馨,但至少有些活动让人有了些许回味。

其实,文化也好,文明也罢,只有差异所在,没有优劣之分。厚此薄彼,是不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表现。平时不尊重自己的传统,直到有一天别人企图“偷”走自己的某些传统文化时,才意识到自己是该传统文化的合法继承人,才捋胳膊要捍卫“文化知识产权”,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就端午节而言,假如我们每年都在全国各地开展隆重的纪念活动,亚洲别的国家顶多是随着附和,想喧宾夺主,把端午节的“永久庆祝权”夺走,似乎不太现实吧。要想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不被他国“端”走,还得首先从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做起。不然,即便他国“端”不走,我们也会“倒掉”的。

关于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上一篇:再读教材古诗文必修一下一篇:《果树栽培技术》作业1、2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