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

2024-05-12

关于端午节的诗(共15篇)

篇1: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下面是关于端午节的诗大全,请参考!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关于端午节的诗大全]

篇2:关于端午节的诗

天问离骚史未忘,先贤卓著韵悠长。

黎民纪念诗人节,户户家家粽子香。

二、

寄祭心潮逐浪高,汨罗洒酒酹滔滔。

屈原亘古诗词祖,名震寰球堪自豪!

三、

食粽吟情怀杰士,端阳节日赞三闾。

九章天问离骚赋,四海名扬夺盛誉。

四、

离骚天问九章传,卓著惊人一圣贤。

百世流芳寰宇敬,屈原辞赋绝无前。

五、

端阳包粽抛江里,志士忠魂入九霄。

爱国精神传万代,笑看海域贼难刁。

六、

千古悠悠豪气在,汨罗仍荡大夫魂。

而今若有三闾志,南海纠纷怎积存?

篇3:关于欧阳昱的诗

在我阅读到的事实上,欧阳昱不仅特别优秀,他的写作在这个时代还特别重要。优秀,是指其写作的实力;重要,是指其写作对这个时代美学拓展的意义。一个既优秀而且重要的诗人,很少被更多人提起,这其实就是被遮蔽得很深了。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既杰出又重要却仍被遮蔽?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主流的传统的所渭诗坛太过平庸、世故和势利。平庸是指他们写作上的平庸、审美上的平庸和灵魂上的平庸,因为这平庸,他们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欧阳昱的杰出和重要。欧阳昱是太不一样的诗人,使用着尖锐、直接、粗粝的口语,鄙视、嘲讽着这个世界。平庸者既无法理解其语言中的力量和身体感,亦无法理解其真实如泥土山石的灵魂。更何况他们还是世故和势利的,他们还是自矜于自己的精致和虚伪的,他们与欧阳昱,本来就格格不入。即使知道其优秀,恐怕也大抵闭口不言,仿佛这个诗歌中的强盗、歹徒、异类并不存在。

欧阳昱自己也给了他们足够的,让他变得不存在的理由。准叫他很多年都旅居澳大利亚,手持澳洲护照呢?这大约也能成为一个假装看不见的理由吧,就好像欧阳昱不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中国诗人似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也是因为欧阳昱写得太多,泥沙俱下的写作遮蔽了自己最重要的诗歌。这几年,对欧阳昱诗歌最重要的遴选来自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被遴选出的那十儿首欧阳昱的杰作,熠熠生辉。幸运的是,欧阳昱遇到了这样的遴选;不幸的是,这样的遴选对于出生于1955年的诗人欧阳昱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少到微茫。诗人写得多,当然不应该成为被遮蔽的原因,尤其是,歐阳昱的写得多,正匹配其写作的世界观,匹配其后现代主义写作的先锋性。因为其写得多而被自我遮蔽,根源仍然是这个坛子的麻木、无知与世故。

杜甫在晚年时,已经知道自己有多么杰出,对不肯承认他的庸俗的唐朝诗坛,发出诅咒般的浩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以为,欧阳昱也有资格对这个坛子上那些与他同龄的,比他小10岁、20岁的大部分所谓著名诗人,那些骗子,那些平庸而精致的自我阐释者,发出如此诅咒。

我亦为我直到今日才写专文力荐欧阳昱的诗歌而感到羞隗。他曾经邀请我为他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一篇文章,我虽也挺喜欢他的小说,但终究对小说这个文体兴致缺缺,一直想写的,还是欧阳昱的诗歌。这才是重要的事情。

(节选自沈浩波评论《欧阳昱:他心中的孤独真是一言难尽》)

篇4:端午节屈原的故事_关于屈原的诗

甚至才华空抱负,抹煞一生谁人识,

时不待我怒投江,厚土追葬万人寻,

回首往昔君不还,来去光辉离骚传,

念留龙舟赛江东,瑞年恒古忆思甜。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_关于屈原的诗]

★ 端午节的故事:屈原的故事

★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

★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

★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

★ 端午节古诗屈原

★ 屈原的端午节

★ 有关屈原的故事

★ 有关屈原的端午节心得

篇5:端午节的诗——《端午》

《端午》原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的作者简介

篇6:端午节的诗——《同州端午》

《同州端午》原文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同州端午》的作者简介

篇7:一首关于英文陷阱的诗

这里有一首英文诗,标题是: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英语是一种疯狂的语言),专门介绍英语中的各种陷阱。这首诗很有意思,大家不妨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pineapple既不生长在pine上,也不像apple?

为什么sweetmeat是糖,而sweetbread却是肉?

为什么guinea pig既不来自Guinea,也不是pig?

为什么writer可以write,而hammer却不能ham?

为什么tooth的复数可以是teeth,而booth的复数却不可以是beeth?

为什么vegetarian可以每天吃vegetable,而humanitarian却不可以每天吃human?

为什么teacher可以taught,而preacher却不能praught?

为什么人们在driveway上park,而在parkway上drive?

为什么slim chance和fat chance都表示“很小的机会”?

为什么wise man和wise guy意思正好相反?

为什么overlook是向上看,而oversee却是向下看?

为什么quite a lot和quite a few都表示“相当多”?

为什么人们可以为一个错误amends,但却没有人愿意amend这个错误?

为什么房子burn up之后,最终会burn down?

为什么表格fill in之后,最终会fill out?

为什么star out的时候,star能看见,而light out的时候,light却看不见?

为什么手表wind up时,手表就开始走了,而这首诗wind up时,这首诗就结束了?

篇8:端午节的诗配画

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题屈原祠

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

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临江仙(辛巳端午和陈简斋韵)

刘辰翁

旧日采莲羞半面,至今回首匆匆。梦穿斜日水云红。痴心犹独自,等待郑公风。

海上颓云潮不返,侧身空堕辽东。人间天上几时同。宫衣元不遇,无语醉醒中。

念奴娇(端午酒边)

陈著

雨帘高卷,见榴花、应怪风流人老。是则年年佳节在,无奈闲心悄悄。巧扇风轻,香罗雪湿,梦里曾看了。如今溪上,欢盟分付年少。

篇9:端午节的诗——《御阁端午帖子》

《御阁端午帖子》原文

金缕开辰分五色,长丝献寿祝千年。

垂衣日月承嘉庆,真祖飚游正在天。

《御阁端午帖子》的作者简介

篇10:关于端午节的诗

《和李秀才端午日见寄》原文

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

采衣君自乐,白发我何堪。

静味瑶华句,间思玉柄谭。

报之长命缕,祝庆在图南。

《和李秀才端午日见寄》的作者简介

篇11:端午节:关于回忆与缅怀

这些日子,品种繁多的粽子在各家的灶台上、餐桌上陆续出现。目睹满街的青青粽影,忽然就意识到端午节已悄然到来。老一辈人或许还包包粽子、喝喝雄黄酒、插插艾叶,但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这些传统概念已然不是那么清晰了,跟端午节有关的事似乎只剩下吃粽子而已。传统的端午节,变得简单而流于形式。

2005年,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后,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一石激起千层浪,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让不少国人着急了。但扪心自问,我们的端午节,除了粽子和偶尔的赛龙舟外,还剩下什么?

或许,正如专家所言: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事件标志着我们传统文化正在面临某种危机。国民的反应是一个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必然的心理反弹,是一种文化自保的机制。韩国端午祭胜出,对我们而言既有危机,也会产生新的希望。至少它增强了中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危机感,这未尝不是好事。我们或许要感谢韩国人的申遗,如果不是他们的申遗,我们的端午文化传统可能会在不知不觉或不懂珍惜中丢掉。如果我们真的热爱我们的端午,就不应该只停留于抱怨。

让韩国端午祭的胜出成为中国端午节新生的起点,成为传统节日复兴的新契机,这才是国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感怀端午

时代变迁,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越来越多的“泊来节”充斥着年青人的生活圈子,他们更热衷于去追求一个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却不会记得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更别说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了。这俨然成为了当下流行的一个走向——从“泊来节”开始。但是,传统节日还是让我们拥有怀旧的机会。

在三坊七巷中,我们碰到几位老人正安详地围坐着聊天,一位四五十岁的妇女在一旁淘米,一遍一遍,时不时地应和着老人们的话。一边叠着高高的洗净的苇叶,透出光洁的青绿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清美。她告诉我们,为了过端午她已经忙活了好些天,除了包粽子外,还要准备苦艾草、菖蒲、犁壁草等用来煮成汤。 “这汤不是拿来喝的,是要来泡澡的,一家人都得泡,洗了祛百毒、防百病,主要是预防皮肤过敏等。还会到中药店买一些雄黄,以米酒化开,用笔涂在门窗的框架上,这样可以防虫,尤其是祛五毒……”

在采访中,我们还碰到一位78岁的退休干部张老,他说:“端午节是我们老祖宗留给后人的传统文化,不能不过。我年轻的时候,过端午是很有热情的,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看赛龙舟,跟着一起叫啊喊啊的玩得非常尽兴。晚上回到家中,还有家人精心准备的包有各种馅料的粽子,很是温馨。觉得感受的不仅是一种节日的气氛,更是一种合家团圆的温情,一种民俗文化的自豪。”

一边是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漠视,一边是老一辈人对传统节日的无限缅怀,让人不免感慨:端午节的未来何去何从?

受访人:善琴,35岁,公务员

我是畲族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看多了大人们张罗端午节的模式,自然也就记住了。现在每到端午,都是我一人包办的。端午节前夕,初一早要在门口插上艾草,到初五中午12点过后才收下来,据说艾草可以避邪,驱蚊虫的。端午时每个小孩都会在脖子上挂一个红袋子,这个红袋子很漂亮,是大人用红线编的。然后把一个用红纸染的蛋放在这个红袋子里,寓意吉祥如意。畲族的端午节与汉族的端午节其实差不多,最大的不同可能是艾草的处理方式。畲族的乡亲在端午这天中午12点过后收下艾草,就把艾草收了起来,等到了夏天蚊子多时,就把艾草捆成一團用来熏蚊子;有的时候,小孩子遇到肚子痛,可以拿来当草药。而汉族的做法,则是将艾草收起来,留着家里有媳妇做月子时,到满月了,熬成汤洗澡用,可以祛风湿。

今年的端午节,我会像往年那样自己包粽子吃。因为自己包的粽子比超市里买的味道更好,而且也更有过节的味道。福州的粽子种类很多,有肉棕、蜜枣的、花生的、豆沙的……而且粽子的包法福建每个地方都不一样,采用的原材料也不同。我在财经学校念书时,宿舍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带来的粽子包法不同,味道也各不相同,可有意思了。

包粽子其实并不是很难的,就拿肉粽来说,首先把糯米加水浸泡3~4小时,然后,把粽叶洗干净,将大米滤干后,加肉、加笋干,调好味道后和米一起包好后放在锅里煮熟。香喷喷的粽子便好了。即便是过夜的粽子也可以有很好的吃法,可以将其切成片,再放到锅里炸,那也是相当美味的。

当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看龙舟比赛了。以前小时候每年都会去看。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很多年没看了。今年的端午节是星期二,虽然还是没放假,但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会带儿子去看的,一同感受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喜悦。

近几年,我觉得大家对传统节日又重视起来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学校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注重加强这一块,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也有不少民意代表呼吁,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可以考虑放假半天,这样市民就能更好地参与到传统节日当中了。

受访人:郑琛,29岁,媒体人

在我的理解中,正如所有的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也是个团圆的日子,全家人聚在一块,一起包粽子、一起吃粽子、看龙舟比赛。然而,这种景象已经好久没出现过了。毕竟现代人所处的环境不比从前,显得有心无力。所以对于简单地过个端午节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

今年的端午节是周二,我和我老公都上班,根本就没办法聚在一起认认真真地过这个传统节日。因为上班关系,自己包粽子也就不可能了,毕竟工作上的事情非常多,时间都忙不过来了,难得有闲暇的时间就想着多陪陪儿子,再花时间和精力去包粽子过节,还是比较不现实的,也是比较“奢侈”的。我们会把节日提前到周末,约上亲朋好友来家里过节。怎么说,一些传统的习俗我们还是会延续的,端午节毕竟是传统大节日。

受访人:许书,45岁,私企老板

远离家门多年,已经许久没有过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了。对我而言,端午节似乎已经可有可无,尽管它与春节、中秋节号称中国传统三大节。因此,对于端午只剩下怀旧了。

记忆中的端午节很温馨。小时候过端午节,能让我提前兴奋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那时候穷,如果不是过节,平时肯定吃不到。说起粽子,不仅因为它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到端午,母亲就在头一天晚上泡好一盆糯米并洗净刚采来的苇叶。第二天一家人便围坐在葫芦瓜棚下,伴着清清的苇叶香味、就着红红白白的馅料一起包粽子。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煮上3、4个钟头。当粽子煮熟的时候,小院里便弥漫着糯米和苇叶的香味,那个味道,叫人陶醉。家里和街坊邻居还会拿着一些桃枝或者艾草插在自家的门前;小孩子会收到大人们送的香包。这是忙碌的一天,也是最幸福、最温馨的一天。

现在,天天都有那么多的事情做,很久没有像样地过过端午节了。不过,每到端午节时还是会想起那清清的苇叶和醉人的糯米香味。吃着从超市买回来的粽子,却已经找不回当初的味道了。

受访人:文子,28岁,网站主管

可能也只有特喜欢吃的粽子能唤起我对端午节些许的念想吧。隐约记起小学老师曾说过关于端午节的些许零散片段,只记得五月初五是爱国诗人屈原身投汨罗江的殉难日。人们为了寻找屈原,为了不叫鱼儿吃了他们崇敬的诗人,大家把糯米包起来,喂给鱼儿吃。记得我第一次吃粽子的时候,问父亲:“这怎么吃?” “剥了叶子吃!” “那鱼也会剥叶子吗?”“鱼不吃,人吃。”“那屈原怎么办呢?” “什么乱七八糟的,快吃……”

对端午节的认知只剩下粽子、龙舟、屈原这些零散的概念,其他的一切似乎已经归零,说起来让人汗颜。

闽江畔的棕香

民间过端午,图的是热闹、喜庆。近期各种关于端午的活动也在福州许多地方开展。6月17日,距离端午节还有两天时间,融侨的业主们便提前预热,一场由融侨会组织的“粽叶飘香”活动在融侨比赛一开始,现场气氛马上热闹起来。大人忙着包粽子,小孩子则在一旁打下手;手艺高超者,包粽叶、加糯米、塞馅料、系粽绳,一气呵成;新手者,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勉强包好的粽子一提起来便米歸米,叶归叶。但不管粽子包得好与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同样一个表情——快乐!

比赛现场还请来了福州民俗专家方柄桂先生讲解端午民俗知识,诸如端午节的来源,福州的粽子文化和唱曲等,不仅给小朋友上了一堂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课,也让到场的家长们获益匪浅。

据悉,融侨会举办此次“粽叶飘香”包粽大赛,意在端午节为业主们送上的节日良好祝愿的同时,希望通过包粽子这种最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业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这种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龙舟比赛庆佳节

6月19日,端午节这一天,福州市传统龙舟锦标赛在光明港五孔闸段激情开赛了。比赛当天,光明港岸边人织如潮。一对来自长乐的老夫妻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一大早就从长乐出发来福州。这是我们第一次来福州看龙舟。活动办的很好,这样才有过节的样子,应该每年都办。”

此次比赛有20支来自全市各区县的优秀龙舟队进行角逐,大家又有能一睹“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龙舟竞渡、百舸争先的壮阔景象。

据悉,本届龙舟赛由福州市体育局、福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主办,福州市龙舟协会承办,福州知名地产公司福建融信地产协办,合力打造,为福州市民带来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大餐。

结语

今年,福州的端午节,尽管没有春节的隆重、没有中秋的温馨,但至少有些活动让人有了些许回味。

其实,文化也好,文明也罢,只有差异所在,没有优劣之分。厚此薄彼,是不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表现。平时不尊重自己的传统,直到有一天别人企图“偷”走自己的某些传统文化时,才意识到自己是该传统文化的合法继承人,才捋胳膊要捍卫“文化知识产权”,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就端午节而言,假如我们每年都在全国各地开展隆重的纪念活动,亚洲别的国家顶多是随着附和,想喧宾夺主,把端午节的“永久庆祝权”夺走,似乎不太现实吧。要想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不被他国“端”走,还得首先从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做起。不然,即便他国“端”不走,我们也会“倒掉”的。

关于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篇12:关于端午节的诗

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擢进士第,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年七十致仕归,时宰白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杨巨源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 《唐诗纪事》说:“杨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得名,故乐天诗云:‘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赵□ 《因话录》说他“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胡应麟《诗薮》也说:“杨巨源‘炉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语极精工,而气复浓厚,置初、盛间,当无可辨。又‘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奇丽不减六朝。此君中唐格调最高,神情少减耳。” 《全唐诗》辑录其诗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篇13:关于端午节的诗

言将国匠奇,重以风义执。

树石冰上看,山河月中入。

篇14:关于老师的诗

——罗隐《蜂》

老师将一个个学生培养长大,恰似蜜蜂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其实老师们什么都不为,不过是望学生出类拔萃罢了。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唐·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在钻研知识的道路上,难免遇到疑惑的地方,老师不能代替我们学习,却能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拨开云雾见青天,少走弯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春雨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老师正如这春雨一般,对我们进谆谆教诲,于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老师与春蚕一般辛勤,无私奉献,将自己全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照亮学生人生的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老师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

人类如今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老师则是用自己的双手助我们登上巨人的肩膀的人,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我们,我们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负老师期望。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老师是一个散发光芒地职业,可贵的是,他不只照耀一个人,他以一个人的力量培育大量的人才。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篇15:关于老师的诗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3、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4、玉壶存冰心——冰心《冰心》

5、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6、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7、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8、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9、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10、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佚名《对联》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2、闻道溪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张籍《送僧往金州》

13、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14、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15、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16、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上一篇:建筑施工与管理实践报告书下一篇:新学期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