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资产

2024-04-08

养老金资产(精选8篇)

篇1:养老金资产

养老机构改革3000亿资产民资接盘遇阻

作者: 刘腾 | 发表时间:2014.02.24 刊发于总2048期《中国经营报》[要闻]版

在国务院的敦促下,国内养老机构正面临巨大的变革,而在人事制度改革尚没有正式启动之前,这场变革将面对强大的阻力。

2月10日和2月13日,民政部分别下文推进养老产业发展,这两个文件一个涉及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另一个事关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而更为重要的是,去年12月底及今年1月初,民政部连发《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民政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在业内引起轰动。

民政部在养老事业上动作频频是为了顺应去年8月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政策精神。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民政部发文的试点工作将涉及国内养老产业体制的根本,此举意味着占据国内4万家养老机构中绝大多数的公立养老院将面临向民营转制的命运。由此,超过3000亿元的养老机构资产将逐步推向市场。

超3000亿养老机构资产待市场吸收

民政部在《通知》中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一个养老单位进行试点改革,并把改革方案在1月底上报民政部。

《通知》在试点任务第三条明确规定,“推行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公办养老机构特别是新建机构应当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运营”;在第四条则明确规定,“探索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稳妥地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企业”。

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在2013年3月20日公布的我国养老服务基本情况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约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总量将逼近5亿,分别占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超过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

而我国目前养老服务的现状是,全国建成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等各类养老机构4万多个,床位390多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0.5张。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统计,在4万多家养老机构中,公立养老机构占据绝对优势,数量为总数的72%,也就是近3万家。而众多养老产业人士认为,民政部此次试点的意义在于,未来这3万家公立养老机构中的绝大多数将被推向市场,这符合国务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的政策精神。

3万家公立养老机构是否都面临转制?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秘书组副组长党俊武表示,对于民政部来说,如果将绝大部分公立养老机构转制或者实行公建民营,震动太大,在人事制度改革尚未统一正式开启之前,这样做的可能性暂时不大。

“但是,此举意味着国家对公立养老机构的定位发生改变,国家将把公立养老机构的作用定位为兜底,就是接纳经济最困难的养老客户,而把中高端市场拱手让给民营。”党俊武说。

而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按照此前民政部有关负责人的解释,公立养老院以后只管兜底,民营成为中高端养老市场的主要力量,则意味着公立养老院中绝大多数必然要转制。

“养老市场是一个枣弧形,高端市场和最低端市场各占10%,而中端市场占80%,如果政府的公立养老院只是兜底,那么民营养老机构将获得90%的市场,众多的公立养老院转成民营将成为必然趋势。”浙江省最大的民营养老机构 嘉兴逸和源湘家荡颐养中心董事长汝才良解释。

“民政部现在提倡的是公建养老院由民营托管,如果按照这个方向,全国未来等待托管的公立养老院将涉及超过3000亿元的资产,”一位养老行业人士分析,“这个数据不难得出。”

这位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一个养老床位的成本一般在20万到30万元之间,这还不是高端养老机构床位的造价,而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一个床位成本在10万元以上。“我们就以10万元一个床位来算,根据民政部在养老服务现状报告中公布的全国床位数390多万张,公立养老机构占72%,可以算出需要转制的养老院涉及超过3000亿元的固定资产,”这位人士说,“而且,这还不包括地价,如果包括那更要高得多。”

据行业人士介绍,养老院虽然平时很不起眼,但是床位造价远远高于宾馆等服务行业。国家对养老建筑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床位之间必须达到一定间距、三层以上必须装电梯、地板必须严格防滑、厕所必须要有扶手、门的宽度必须能通过轮椅等等,而且,因为需求比医院病床少,床的成本很高,进口的床往往需要上万元。民政部推进存在难点

民政部对养老机构改革进行试点既是来自于国务院政策的要求,也是来自于运营上的压力。

中国已经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浪潮来袭迅猛。

根据民政部的调研,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31亿,占总人口的1/10,而2012年年底这一数据已达1.94亿,占总人口比重1/7,2020年达1/6,2030年达1/4,2050年将达到1/3并一直保持到本世纪末。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要用100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我国预计仅用41年时间,世界上前所未有。

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国家在处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必须以产业而非国家公益拨款来对待。而对于民营养老机构来说,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市场的不公平,因为民营养老机构和公立养老机构并非在同一竞赛规则下竞争。

“民营养老院要自己承担房租,人员要以市场价格去雇,没有国家拨款,补助远不及公立养老院,而公立养老院房租不用交一分钱,国家还每年拨款,价格远低于我们,我们怎么和他竞争?”北京民营养老院寸草春晖养老院院长王小龙说,“民营养老院发展不起来,这个行业又怎么能成为一个产业?”

更让民营养老院不服气的是,一些政府资助力度大、硬件优越的大型公立养老院,招收的并不是收入最低的、最困难的顾客,而是“非富即贵”的高收入人群,却把最困难的顾客推给了民营养老院,这造成质优价廉的公立养老院门口排成长队,一个普通老人要排队等100年才能入住的现状。

“这一切都需要国家改革公立养老院,取消对大部分公立养老院的财政拨款,取消人员编制,让市场来调剂,”一位长期从事养老产业配套服务的人士说,“但是,民政部在改革养老院体系上动作谨慎,阻力之一正是来自于人员编制这个棘手问题。”

进入养老院工作人员编制,成为国家在编人员,这在很多地方都被视为热门,导致公立养老机构人员臃肿,真正干活的却不多。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以上海第三福利院(上海最大的公立养老院)为例,这家由上海市政府重点支持的养老院每年政府拨款3000万元,加上营运收入,年收入可以达到6000万到7000万元,但是结果却是收支将将打平。该院一位负责人私下曾表示,该院如果能去掉大量冗员,利润将非常明显。

“全国养老院在编人员人数可达几十万,这其中不乏花钱买来的编制名额,也不乏虚有编制吃空饷的现象,如果要改掉甚至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上述人士介绍,“而且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尚没有正式起步,民政部在推进养老机构改革上存在很大难点。” 民营养老院发展的瓶颈

提起开办民营养老院的艰难,很多民营养老院负责人感叹一言难尽。

已经被北京市民政部门列为示范养老院的寸草春晖养老院院长王小龙感叹,当初想注册养老院时,竟然发现工商局不给注册,只能到民政局注册,也就是说,政府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设立营利性养老院。结果,寸草春晖养老院只能注册为非营利性养老院。

王小龙回忆,直到2011年之后,北京市主管部门才开了一道缝,允许可以注册营利性养老院。目前在北京市的400多家养老院中,虽然民营数量已经有一半,但是营利性的养老院却可能不足10家。

“在政府管理部门原来的观念中,投资办养老院就属于给社会办福利,只能是捐赠,得到收益不能拿走,”王小龙说,“但是没有收益企业何来动力?企业只有会经营,养老才能真正是一个产业,才会有竞争和发展。”

“在嘉兴,现在还没有一家营利性养老院获得注册。”对于4年多来从事养老产业的经历,汝才良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这位在嘉兴拥有2000多张床位的浙江省最大养老院董事长还表示,政府的补贴资金常常不能到位。

“省里的资金还好,能给到位,一个床位给6000元,但是市里和区里各自6000元和3000元的补贴资金就是发不下来。”汝才良指的是国家规定发给非营利性养老院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他表示,嘉兴市去年GDP3000多亿元人民币,在浙江省都算得上实力雄厚,但是根据他在当地民政部门看到的数据,嘉兴在过去5年中,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仅仅为10.2万元。

汝才良认为,民营养老机构在国内存在五大瓶颈。首先是公立养老机构能得到大量补贴,而民营养老机构很难拿到补贴,再加上享受优惠政策不同,使两者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竞争;其次是融资渠道上存在瓶颈,因为没有相关扶植政策的规定,银行对民营养老机构不会给以任何贷款支持;再次,民营养老机构急需获得配套医疗服务支持,但是实际中却很难和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协议;还有就是人才瓶颈,因为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在中国极度缺乏;最后就是观念存在瓶颈,汝才良认为,无论是政府观念,还是百姓观念,始终把居家养老作为国内养老的主要模式。

“但是我们现在一个年轻人要养4个老人,是居家养老经济还是集中到养老机构经济,政府是应该大力推广民营养老机构还是推广居家养老?结果是一目了然的。”

篇2:养老金资产

内容提示:在市场变动格局之下,政策和利率市场化使得年金和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储备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2012-2016年中国养老保险市场发展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从2010年我国居民储蓄率开始下滑,储蓄率的下滑一方面反映了居民对于储蓄存款的重新认识,作为养老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居民开始重新配置养老资产,银行储蓄当前阶段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对储蓄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储蓄资产兑现需求增加,养老储蓄开始转为养老消费。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保险行业将会GDP最大的消费支出。以美国为例,根据由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中心(CMS)发布的国家医疗费用报告:

1、国家卫生支出预计医疗费用在2013年、2014年分别增长3.8%和7.4%;

2、国家卫生支出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在2015年到2021年期间,预期是6.2%;

3、医疗保健行业预计在2013年占美国GDP的17.8%。医疗保健行业是美国最大的行业。其中老年人是医疗保健服务的最大消费者。根据CMS,75岁及以上的人口在医疗保健上的花费比65岁至74岁的人多76%,比平均人口多花费200%以上。面对快速增长的消费支出,合理的养老储备显得日益关键。

我国养老保障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个人养老三方面构成,社会养老储备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结余、社保基金规模、企业年金结余和商业保险责任准备金共同构成。储蓄率+公共养老储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结余+社保理事会基金)+商业养老保险储备。

篇3:养老金资产耗尽风险的识别与测度

养老金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近来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以及世界人口普遍老龄化的趋势, 如何为退休人员提供一份在其退休生存期间可以持续的养老金便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 近年来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但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也是非常突出, 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04亿, 到2035年将达到3.73亿, 到2040年更是将突破4亿。人口迅速老化导致人口赡养系数的上升, 从而对于我国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因此如何根据人口寿命, 养老金支取率, 金融市场投资等因素分析养老金资产的耗尽风险, 并且如何加以控制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于养老金风险的识别和测度, 国内外学者均有过许多研究。应用的比较多的是久期, VAR等风险度量指标。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从养老金耗尽风险的角度作为养老金风险的测度方法, 对于养老金收益和风险的匹配提供了新的启发。耗尽风险即退休者在去世前耗尽养老金的概率。Ho, Milevsky和Robinson (1994) 提出了如何通过优化配置无风险和风险资产从而最小化退休者无法达到其所希望的退休消费水平的概率, 从侧面引起人们对于养老金耗尽风险的兴趣。Guyton (2004) 对养老金初始支取率的确定采用系统性方法, 并发现如果满足支取率不向下调整, 根据通胀上调支取率以及持有养老金资产时间足够长, 那么初始的安全支取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而Stout (2008) 则构建了支取率随实际投资回报率与基准投资回报率的比较而不断进行调整的养老金支取模型, 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对于如何通过灵活的支取率来降低耗尽风险最小化对于股票配置的依赖。而Milevsky (2006) 更是通过运用倒数伽玛分布的方法构建了直观的分析耗尽风险的方法, 克服了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局限性, 更为直接地提供了权衡养老金风险和回报的方法。英国保诚保险公司 (2008) 在其关于退休警示区行为风险的报告中, 提出了退休警示区的概念, 分析了退休前后5年养老金风险对于整个退休期间的影响, 为耗尽风险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张金峰 (2007) 从平均剩余寿命的角度对于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收支状况进行分析, 指出长寿风险和缴费率对于养老金的耗尽风险有着重要影响。纪晶晶 (2006) 探讨了退休年龄对于养老金资产收支平衡的影响, 并提出无论是采用现收现付制, 完全积累制, 或是部分积累制的养老金制度, 退休年龄都会对养老金资产收支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应当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本文首先对耗尽风险公式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 然后根据上证指数投资回报率, 中国1995年和2005年人口统计数据对中国养老金耗尽风险测度的输入变量进行校准, 然后采用敏感性分析, 统计回归等方法识别了消费率, 平均剩余寿命, 投资收益率及波动率等要素对于耗尽风险的影响。最后根据耗尽风险的分析成果, 结合目前中国养老金资产风险防范现状, 对养老金资产耗尽风险的控制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2模型引入及推导

耗尽风险是指退休者在去世前耗尽养老金的概率, 也就是退休者在退休到死亡期间所消费的养老金, 使用退休期间投资收益率贴现到退休时的现值超过其退休时累计的养老金的概率。耗尽风险的推导包含四个关键要素:

2.1随机现值

根据精算学中的随机现值SPV的概念, 上述现值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1) 式中T表示剩余寿命的随机值, Rj表示第j年的随机投资回报。

如果考虑连续的情形, 则 (1) 式可以表示为:

(2) 式中Rt表示从初始时刻t0到t的总累计随机投资回报。

假设退休时累计的养老金总额为w, 则耗尽风险可以表示为

2.2投资收益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这里所指的养老金投资收益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3) 式中E (Rt) =eμt。

2.3平均剩余寿命服从指数分布

平均剩余寿命服从参数为死亡率λ的指数分布, 即:

P (T>s) =e-λs, 其中T表示剩余寿命随机变量。从而根据指数分布以及平均剩余寿命的定义, 可以得到:

2.4倒数伽马分布

倒数伽马分布是和伽马分布关系密切的一种分布, 在概率统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随机变量X服从倒数伽马分布, 如果满足下式:

(5) 式中Γ (α) 为伽马函数, α, β为分布参数。

根据Milevsky (2005) 文中所述, 可以证明随机现值可通过对倒数伽马分布求极限得到。

同时, 根据伽马分布和倒数伽马分布的性质, 倒数伽马分布随机变量大于某个数值X的概率等于伽马分布随机变量小于数值的倒数的概率。

结合 (2) 式— (5) 式, 我们得到耗尽风险RR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

其中S为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的退休金消费率, μ表示退休者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σ表示资产组合的波动率, λ表示退休者每年的死亡率。所以耗尽风险RR=RR (S, λ, μ, σ) 。

同时根据 (4) 式, 可以得到:

从而可知耗尽风险RR=RR (S, λ, μ, σ) =RR (S, M, μ, σ) 。

3养老金耗尽风险测度和敏感性分析

3.1参数选取

3.1.1平均剩余寿命

本文假设个体退休年龄为60岁, 其最大寿命为90岁, 即90岁时的死亡率为100%。平均剩余寿命的计算方法主要根据保险精算学中关于条件生存概率、累计生存概率以及平均剩余寿命的定义和公式。具体如下:

首先计算出一个人活到i岁, 并且在i+1岁前死亡的条件生存概率qi。从生命表中我们可以获得个体在i岁和i+1岁时的死亡率mi和mi+1, 从而

qi= (1-mi) mi+1, 依此类推可以获得各个年龄段的条件生存概率, 并且根据生存概率定义有:

其中D为最大寿命。

进而可以得到个体活到i岁的生存概率所以平均剩余寿命可以通过对从i岁起的剩余寿命进行加权而得:

可以通过比较1995年和2005年个体 (不区分男女) 活到i岁的生存概率看出, 相比10年前, 个体退休后的长寿风险有所增大。

养老金耗尽风险是指退休者在去世前耗尽养老金的概率, 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养老金风险度量。Milevsky (2006) 提出运用倒数伽玛 (Gamma) 分布给出了直观的耗尽风险RR (RetirementRuin) 的解析公式。

本文考虑个人的退休年龄为60岁, 根据上述方法, 并选取2005年的统计数据, 计算得出 (不区分男女) 个体的平均剩余寿命为20岁。

3.1.2 投资收益率和波动率

本文的养老金投资方式主要指股票市场的投资, 所采用的年度收益率和波动率, 如无特别说明, 是根据上证综合指数自1992年到2005年每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数据计算所得。之所以采用这段时间的数据因为在此期间政策性冲击相对较小, 股市收益率的分布近似认为是平稳的。从1993年开始, 股市涨跌停政策开始放开实施, 同时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为止的股市涨跌幅度过大, 并且股改, 大小非减持等政策性事件未来是不可重复的, 不利于获得长期稳定的股市投资收益率和波动率。经过计算, 投资收益率和波动率分别为6.2%和28%。

3.1.3 耗尽风险的计算

耗尽概率的计算可以使用Microsoft Excel函数中的GammaDist函数。具体如下:

GammaDist=GammaDist (S/β, α, 1, True) , 其中S为消费率, β, α为耗尽风险输入变量, 参见2、4中 (7) 式, (8) 式的定义。

3.2 养老金耗尽风险敏感性分析

3.2.1 不同投资收益率及波动率下的养老金耗尽风险

根据参数选取部分分析可知, 一个60岁退休的个体的平均剩余寿命为20岁, 根据 (9) 式可得λ=0.034 657, 并且假设消费率S为5%。下表表示不同投资收益率和波动率下的养老金耗尽风险。

从表1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消费率和死亡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预期收益率一定, 则波动率越大, 耗尽风险越高;如果波动率一定, 则预期收益率越高, 耗尽风险越低。

3.2.2 不同消费率下, 平均剩余寿命和养老金耗尽风险的关系

图2给出了在6.2%的预期收益率和28%的波动率假设下, 不同消费率下对应的平均剩余寿命和养老金耗尽风险的关系。可以发现, 给定消费率不变, 随着平均剩余寿命的增加, 养老金耗尽风险概率越来越高;对于给定的平均剩余寿命, 消费率越高, 养老金耗尽风险概率越高。

3.2.3 耗尽风险影响要素回归分析

养老金耗尽风险由平均剩余寿命, 消费率, 投资收益率以及波动率所影响, 下面运用Eviews软件分别对各要素和耗尽风险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公式采用如下形式:

RR=C (1) +C (2) x, 其中x分别取平均剩余寿命N, 消费率S, 投资收益率μ和投资波动率σ

回归结果如下 (括号内为显著性指标) :

平均剩余寿命:RR=0.040 304+0.017 259N

t= (2.471 632) , (24.900 21) ;R2=0.942 251。

消费率:RR=0.181 054+5.029 981S

t= (5.255 215) , (14.575 5) ;R2=0.942 336。

投资收益率:RR=0.801 887-5.226 267μ

t= (25.051 57) , (-16.300 03) ;R2=0.953 353。

投资波动率:RR=-0.092 072+1.866 515σ

t= (-4.237 438) , (17.151 89) ;R2=0.957 681。

通过比较回归的系数, 我们发现四个因素对于耗尽风险的影响趋势与前述敏感性分析结果保持一致, 并且可知四个因素对于养老金耗尽风险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投资收益率>消费率>投资波动率>平均剩余寿命。

4 耗尽风险分析对于我国居民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启示

通过应用养老金耗尽风险公式进行风险计算, 我们不难看出养老金耗尽风险作为一种个人养老金风险的度量工具, 对于居民养老金的收支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作为养老金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耗尽风险, 对于个人养老金的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要素敏感性分析中, 我们看出消费率, 投资收益率, 平均剩余寿命以及投资波动率对于耗尽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消费率和投资收益率对于耗尽风险的影响尤其重要。作为收支的两环, 如何有效积累养老金, 如何合理使用养老金对于个人安排退休生涯是非常重要的。

就消费率而言, 也就是个人退休后生活水平的安排是一项重要的决策。过高的消费率将会增加耗尽风险, 过低的消费率也会影响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质量, 因此应当提倡退休人员根据自身的养老金累计水平设定消费率。同时也可以考虑动态地调整消费率来适应由于投资收益率变化, 剩余寿命变化所带来的剩余养老金变动。

就投资收益率和波动率而言, 由于收益和风险是互相影响的, 因此提高收益率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波动率的变化, 特别是对于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退休人员。我国现在养老金投资对于股票等非存款类资产的配置平均偏低, 根据《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讨论稿) 的规定, 个人帐户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 国债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和金融债, 对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比例不低于40%。显然在长寿风险以及退休人员生活水平要求提高的背景下, 这样的养老金投资配置很难获得必要的收益率, 同时也就增大了耗尽风险。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 金融投资产品不断完善的背景下, 应当给予养老金的投资更为符合个人实际和灵活的配置。

就平均剩余寿命而言,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 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大幅提高。而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的, 当时人口预期寿命只有48岁左右, 到2003年我国男性平均寿命已达到79.13岁, 女性为82.83岁, 因此现在退休人员的平均剩余寿命已经大幅提高, 从而增大耗尽风险, 可见退休年龄的调整事在必行。比如可以根据男女不同的平均剩余寿命, 调整退休年龄以应对不同的养老金耗尽风险。同时根据不同的平均剩余寿命预期, 还可以适当地对缴费率进行调整, 因人而异, 灵活选取。

综上所述, 本文对于居民养老金收支平衡提出如下建议:1鼓励居民根据个人综合情况设立退休生活水平, 从而明确不同的养老金积累目标。2灵活调整个人退休后的消费率, 从而适应不同市场和个人状况的变化。3充分利用各种投资工具, 包括股票, 债券, 衍生品等进行养老金投资的资产配置, 提高收益率。4设立符合男女不同预期寿命特征的退休年龄, 从而降低长寿风险。

参考文献

[1]Prudential Group.Behavioral Risk in Retirement Red Zone.www.retirementredzone.com, 2008

[2]Milevsky MA.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the calculus of retirement income:what is your risk quotient, www.ifid.ca, 2006

[3]Milevsky M A, Robinson C.A sustainable spending rate without simulation.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2005;61 (6) :89—100

[4]Stout R G.Stochastic optimization of retirement portfolio asset allocations and withdrawals.Financial Services Review, 2008; (17) :1—15

[5]Guyton J.Decision rule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for retirees:is the‘safe’initial withdrawal rate too safe.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 2004; (17) :54—62

[6]张金峰.基于平均余命的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率研究.人口与经济, 2007; (5) :61—66

[7]纪晶晶.论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 (5) :741—744

篇4:养老金资产

中国老龄社会程度日趋严重,老年人经济来源不稳定和自理能力缺失,构成养老风险。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根据《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2011)》数据测算,中国老龄社会进程如下:

在1995~2000年间进入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目是8891万,占总人口比例为7.0%;按中等出生率估计,约在2025~2030年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在2025年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95亿,占总人口比例14.01%,从进入老龄社会到深度老龄社会仅用25年,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以世界最快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同期在2035~2040年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在2035年65岁及以上老人为2.79亿,占总人口比例20.21%,从深度老龄社会到超级老龄社会仅用10年,发展速度最快,老年赡养负担等同欧洲国家。2012年中国劳动人口减少345万人,扣除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失业和提前退休人员,按实际赡养比计算,中国在2010年即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如果相关公共政策和综合治理能力不能改善,有可能在20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突出问题:

一是未富先老: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时的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347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382元。图1显示:10岁出现第一个消费峰值点,30岁出现第二个消费峰值点;40~60岁人口的消费水平和人力资本投资较弱;70岁出现第三个峰值点,一般以医疗费用为主,此后老龄人口消费水平直线下降,形成老龄人口负消费趋势,由此抑制了中国总消费水平。

二是未备先老:中国在进入老龄社会时的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目前约为5000美元,仍处于中低水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是家庭成员供养(占48.8%)、国家转移支付的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占29.3%)、劳动收入(19.7%),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利得很少(占0.3%)。家庭转移支付和政府转移支付加总占78.1%,劳动人口和企业的税负很重。与中国不同,美国等国家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趋于三分法,政府转移支付、老龄人口就业和养老资产利得各自约占30%(见图2),社会保障工薪税率仅为12.8%,劳动人口和企业负担相对轻。

如何管理养老风险

养老风险来自收入的不确定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逐渐缺失,管理养老风险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见表1),即保证日常开支的养老金、分担老年医疗保健费用的保险计划、适合老年居住的设施和环境、老年护理服务的购买力。

养老金及替代率:养老金是保障老年日常开支的现金流,涉及个人终生(20~90岁)和两代人的赡养关系,属于长期负债管理计划,需要从长计议,通常的养老金精算模型要带入75年的相关变量。为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养老金追求对退休前收入的替代率,较高的替代目标可以保障较高的老年生活水平。通常说,老年人不需要负担子女教育和购房负担,80%是较高水平的替代率,60%是可以满意的替代率,40%是吃饱饭的替代率。如果政府转移支付的公共养老金的功能在于保基本,其替代率约为20%~40%,其余20%~40%应当通过个人储蓄来解决,在老龄社会更是如此。

医疗保障及分担率:医疗保障即指分担居民医疗费用、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制度安排。老龄人口的医疗费用是青年人口的3~4倍,一般老龄人口的收入和资产均难以应对医疗成本的上升,应当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分担年度医疗费用的70%~80%,再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分担另外10%~20%,将个人需要承担的医疗费用降至10%以下,特别是对大病特病而言。

住房保障及利用率:住房保障即指分担居民购房成本,确保人人住有所居的制度安排。在积极住房保障战略下,居民首住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购房公积金计划、购房计划和以房养老计划。

养老服务及其购买力:养老服务即指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的服务,包括残障老人需要的日常护理和康复服务、疾病老人需求的医疗护理服务、孤独老人需要的精神慰藉服务等。社会所称“未备先老”问题,主要指养老服务供给和购买能力的不足。养老服务需求上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老龄人口购买能力不足,正在构成中国社会的养老服务风险,降低中国养老保障程度和危及社会安全性。中国亟待建立福利房置换养老服务的政策和制度,解决30~50后一代老龄人口的困境和需求;建立社会护理保险和商业护理保险,解决60~70后一代及其此后的老龄人口的购买养老服务的需求。

按老年经济学原理,管理养老风险的目标是实现个人收入在职业生涯和养老阶段的平滑消费,由职业生涯期积累养老资产满足退休后的养老需求,与此形成养老保障体系(见图3),走出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困境。

中国走出养老金困境的必经之路

中国现行养老金制度碎片化、欠公平、不可持续,要进行养老金结构与制度整合,调整二元结构养老金的适用性。

一方面,强化国民基础养老金(公共品),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安全;另一方面,强化个人储蓄和个人账户管理,以自储公助的方式鼓励居民为改善老年生活管理养老金计划(准公共品),政府在延期征税、管理服务、基金保值三个方面给予促进。改革目标是实现两个50%:

第一,打破身份界限,整合各类由政府支付的公共部门退休金、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养老补贴,进入国民基础养老金。据清华养老金工作室初步测算,筹资水平为在职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82%(2010年),到2035年为12.79%,最终达到社会平均收入的50%替代率。

第二,整合各类养老金个人账户,依法打造受托人制度,打造社会保障基金和个人养老基金的公立信托机构。如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40%养老基金;另60%养老基金依法委托优秀的法人机构管理,打造4:6开的养老金市场。优化养老基金投资策略,实现个人账户保值增值,实现个人养老金替代率为居民月平均支出的50%。

这是中国走出目前养老金困境的必由之路,且可以提升社会公平性和凝聚力。

篇5: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可继承

人社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员去世之后钱会‘充公’”,李忠表示,如果参保人员死亡的,无论是在职时去世还是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去世,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余额,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可以依法继承的。

李忠指出,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其中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主要是用于参保人员养老,原则上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累计缴费满以上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是从统筹基金列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是从个人账户的储存额中列支。如果个人的寿命比较长,个人账户储存额不足以支付时,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转由统筹基金列支,保证个人账户养老金能够继续发放。

李忠表示,如果参保人员死亡的,无论是在职时去世还是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去世,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余额,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可以依法继承的。就是说,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既遵循了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体现统筹互济,由国家承担长寿风险,又对个人账户的余额作了继承的规定,所以并不存在所谓去世后养老金充公的问题。

篇6:养老金资产

高级职称养老金的与平凡养老金有什么差异?高级高级职称养老金最新政策是什么?据京华时报每年企业退休职员根基养老金上调时,具有高级职称的职员凡是都能得到倾斜,特殊增进必然的高级职称养老金。

据京华时报每年企业退休职员根基养老金上调时,具有高级职称的职员凡是都能得到倾斜,特殊增进必然的高级职称养老金。在一些地域,这一老例已持续实验10多年。克日,编者从有关部分获悉,本年这一高级职称养老金倾斜政策将停息。

编者从有关部分相识到,本年对付各地调解企业退休职员根基养老金的事变,国度有关部分出台了一项指导性意见,提出各地调解时应重点向低收入群体和高龄群体加以倾斜,并举办相对力度较大的调解。同时,国度有关部分也不再要求各地必需向具有高级职称的职员再举办单独的政策倾斜。

编者相识到,已持续10多年向高级专业技强职员倾斜的根基养老金调解政策,在打消了。

20的企业退休职员养老金调解方案已于2月尾宣布,一些退休职员在领取养老金时发明,以往的调解方案中有专门针对高级职称职员的倾斜政策,而年却无此项。据相识,2014年在调解养老金政策时,国度有关部分要求,各地应重点向低收入和高龄群体倾斜,向具有高级职称的职员再举办单独倾斜的政策被打消。因此,2014年北京的养老金调解方案中划定:高级专业技强职员调解后不低于全市养老金的均匀程度。即凭证缴费年限增进根基养老金和按绝对额增进根基养老金后,根基养老金低于调解后全市养老金月均匀3050元的,补足到均匀程度。

对付这一政策调解,相干认真人暗示,已往国度之以是提出向高级职称职员单独政策倾斜,是为了办理一些汗青遗留题目。已往因为体制等题目,部门具有高级职称职员的养老报酬过低,应该专门为这些退休早、具有高级职称,且为国度、社会做出孝顺较多职员单独进步必然的养老报酬。连年来,因为养老金调解政策已经持续数年向其倾斜,这一群体同时还能享受到其他普协调向高龄人群等调解政策,当初报酬相对较低的高级职称职员,现阶段已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晋升。

篇7:养老金资产

本年1月,国务院常务集会会议再次进步企退职员根基养老金程度,颠末10年持续上调,我国月均养老金将高出2000元,比2005年增进近两倍。世界7400多万企业退休职员将因此受益。

据不完全统计,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共有北京、青海、山西、新疆、天津、河北、河南、甘肃、贵州、江苏、云南、陕西等12个省份发布了2014年企业退休职员月人均养老金程度。

记者梳剃头明,31个省市区上调企业退休职员根基养老金的详细步伐各不沟通。总体来说,采纳广泛调解和恰当倾斜两种方法。以湖南省为例,广泛调解,每人每月增进根基养老金110元,再按本人缴费年限,每满1年,月根基养老金增进2元。恰当倾斜,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退休职员,每月增进50元;年满80周岁的退休职员,每月增进70元。另外,对付费力边远地域退休职员、工残退休职员等,予以必然增进。

其它,在调解幅度上,各地根基凭证国务院要求,上调幅度均为10%阁下。以河南省为例,2013年企业退休职员月均养老金1764元,2014年调解后月人均增进176元,增幅约为10%。北京市2013年企业退休职员月均匀养老金2773元,2014年上调幅度为10%,打破3000元。 据人民网

12个省月人均养老金程度

河南 2100元

甘肃 2065元

贵州 1977元

江苏 2236元

云南 1877元

陕西 2116元

北京 3050元

青海 2593元

山西 2389元

新疆 2298元

天津 2295元

河北 1950元

篇8:养老金资产

关键词:资产组合,资产配置,养老金入市,保值增值,数值模拟

一、引言

根据收支平衡原则,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即养老保险的基金模式) 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类: 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国建立的养老金制度为部分积累制,企业按个人工资的20% 缴纳,进入社会养老统筹账户,个人缴纳8% ,进入个人账户。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益与支出在逐年增加。到2011 年为止,收入增长的速度略高于支出,余额也在不断积累。这一方面因为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相对退休人数而言,有效就业人数较多。

为了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性,国家对养老金的运营实施严格管制,并且规定,基本养老保险除了用于支付职工养老保险外,节余部分只能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专户,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这在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不够成熟,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起到了保证基金安全性和支付性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的负面作用也逐渐显现,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养老基金仅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家债券这样单一的投资工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安全性的要求,但是考虑到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它也面临着潜在的福利损失。而根据现代投资理念,这种狭窄的投资渠道并不能满足养老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相反,投资机制健全的资本市场为多元化、分散化投资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条件,减少了资金积累期间收益的不稳定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其增值能力。

如果用银行存款利率来表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这种工具的投资收益率的话,通过1990 年至今的银行存款利率变化可知,它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扣除以CPI指数表示的通胀率以后,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较低,其实际投资收益率甚至为负,这说明养老金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

本文讨论的“养老保险基金”严格说来是指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这一部分基金筹集,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模式。笔者认为国家可以在不放弃管制的情况下适度放松,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投资,实现其保值增值。另外,养老基金数额大,来源稳定,作为大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机构投资者的崛起是全球金融体系近30 年来的最重大的变化之一,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证券市场稳定的影响日益壮大和深远。对养老金这样的大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其投资必定不会是某一只股票,它本身庞大的资金来源以及特殊身份给予它更多的投资机会。因此,要从资产组合的角度来研究它的资产配置和投资方向。

综上,应该运用已有的资产投资理论以及国际社会上养老金运营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积极推进养老金入市,提高养老金收益,减轻投保者负担。

二、理论模型

马柯维茨的“现代投资理论”认为,人们进行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中进行选择。根据每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方差和所有证券间的协方差矩阵,得到证券组合的有效边界,有效边界上的点所对应的证券组合称为有效组合。再根据投资者的效用无关异曲线,确定最佳投资组合。

用数学表述如下:

其中,E(rp)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E(ri)表示第i种证券的期望收益率;σ2p表示投资组合的方差;cov(xi,xj)表示投资组合中证券i和证券j的收益率的协方差。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是指养老保险基金在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组合之间的配置。根据前面的分析,无风险资产用银行存款和十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风险资产由上证综合指数基金来表示。银行存款利率是在wind上导出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来进行养老金的股市模拟配置,根据其历史数据模拟出最佳的资产配置权重。

三、模型建立

首先,2001 - 2012 年,上证指数收益率波动较大,在2006 年以前呈较低水平,2006 年到达了一个高峰,达到130. 43% 。受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股市出现了较剧烈的波动。但是从较长时期来看,股市的平均收益率仍然远高于以CPI指数表示的通胀率。截至2012 年底,12 年来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3. 11% ,扣除通胀因素影响后的实际收益率为10. 64% ,远高于国债或者银行存款的平均收益率( 见表1) 。

其次,上证综指的年均收益率最高( 13. 11% ) ,相应的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收益率标准差为57. 84% ,这与投资理论中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是一致的。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收益率标准差均小于1% ,这说明其投资收益近乎固定,但是其年均收益率也很小,扣除通胀因素的影响,其收益率甚至为负。

根据以上三者之间的协方差,并借助matlab工具,进行资产组合。按照马科维茨的逻辑,资产配置就是资产在不同投资产品之间的分配,以求达到方差和期望收益的最佳组合,这个组合的“最优”取决于投资者自身的偏好和资产的有效配置,而要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前提是资产配置位于资产组合的有效前沿上,资产组合才能根据投资者具体的偏好而做到最优分配。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有效前沿上的点所代表的具体的数据,本文选取了其上的20 个点,通过这些点的期望收益率可以得到相同期望收益率对应的20 种不同的投资组合( 见表2) 。

我国一直以来对基本养老基金严格管制较为严格,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投资也要符合银行存款不得低于10% ,股票等风险资产不得高于40% 的标准。考虑到养老金保值的目的,在matlab编程中,加入了银行存款不得低于10% 的约束条件,使得到的组合风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通过表2 可以得出银行存款在组合中所占比例应该尽可能的小,基本上都在最低约束条件10% 的水平。随着收益率的提高,养老金在股票上的分配也在逐渐增加,相应的,对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逐渐减少,且国债投资比例减少的速度低于银行存款。

如果以银行存款的年均收益率作为养老金投资目标收益率的下限( 最低的目标收益率) ,且不能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即目标是实现3% ~ 4% 的收益率,则养老金可以选择不投资股票,在收益率相同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可将35. 83% 的资产投资于银行存款,64. 17% 投资于国债,也就是表1 的第一种情况。如果以高收益指标来作为衡量标准,目标是使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与国内经济水平同步增长,即用GDP增长率来作为养老金投资预期收益率,按现在年均8% 的GDP增长率水平来看,则养老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股票的最优投资比例约为10% ,30% ~ 40% ,60% ~ 50% 。如果参考我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有关法规,如规定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不得少于50% ,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 ; 证券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上限为40% ,按这个标准来看,则养老金可获得6% 左右的收益率。

四、结语及政策建议

建立养老金制度正是为了给民众一种安全感以及未来生活信心的一种保障,养老金若存在支付隐患,将会打击国民参保的决心,企业拒缴率将不断提高,进而影响社会的整体福利和幸福感,还会威胁到社会安定。当养老金面临支付问题时,政府补贴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政府预算支出是有限的,不断用来填补逐渐扩大的养老金缺口所带来的压力将会挤占预算支出的其他项目资金,而且未来产生新的缺口,将增加财政赤字的压力。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在资本市场足够完善、成熟的情况下,养老金可以入市投资。通过组合投资,放松对投资范围的限制,可提高养老金投资的收益率,这将是养老金管理经营的途径之一。虽然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但国债等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仍应保持较大比重,注重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最优结合,以实现养老金保值的前提下再增值。

2. 虽然目前养老金账户余额较多,但是考虑到未来退休人口的增多,以及养老金支付现状压力,放开投资渠道成为必然趋势。在进行投资组合时,应审慎考虑其入市的资金比例。不能利用养老金的机构投资者的地位,侵犯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可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下,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分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投资组合制定投资策略,实现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养老金所持有的股票的投资比例,提升投资收益。

上一篇:员工入职承诺书(字字经典超实用)下一篇:煤矿企业年检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