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2024-04-21

刊登词语含义及近义词(共11篇)

篇1:刊登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一、刊登解析

在报刊杂志上登载。 巴金 《谈<灭亡>》:“二十三日的《巴黎日报》上来不及刊登消息。”《光明日报》1985.1.17:“最近,《光明日报》刊登了不少关于尊师的报道和文章。”

二、刊登近义词

刊载 [ kān zǎi ]

登载 [ dēng zǎi ]

发表 [ fā biǎo ]

三、刊登造句

1、张老师的模范事迹已经在《教师报》上刊登出来了。

2、《中国少年报》刊登了《国庆征文启事》。

3、晚报上设置了一个栏目叫“幽默”,常刊登些妙趣横生的小笑话。

4、最近,报上刊登了不少抗洪救灾的消息。

5、报纸上刊登了介绍孔繁森事迹的长篇通讯。

6、这则广告在报纸上刊登好几次了,你怎么会不知道?

7、报纸应常常刊登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起到彰善瘅恶,鼓舞人们前进的作用。

8、他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立即收到了发聋振聩的效果。

9、许多资产阶级报纸为了推广销路,经常刊登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吸引读者。

10、请留意书院网页上刊登的计划报名日期及详情,并前往书院辅导处报名。

11、她的文章刊登在昨天的报子上。

12、他在一份杂志上刊登了征友广告。

13、八月份于明报JUMP刊登之资料,请按此下载。

14、我们还同时刊登广告看板及报纸广告来帮助创立明显的品牌识别。

15、一九八一年宪报刊登公告,宣布该村庄及附近的灰窑为古迹.

16、《法制日报》上接二连三地刊登了全国各地扫黄打非的成果。

17、《青年杂志》上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

18、我们在报头刊登这些奖章的图片。

19、报纸以大字标题刊登了小俩口的困境后,他的父母才发了善心。

20、我看到你们在今早的报纸上刊登的招工广告。

21、他的报导被审查员扣压不许刊登。

22、今日报上所刊登招聘男性工程人员,本人愿意应征此职。

23、为了保证发表的翻译反映英文原版的意思,刊登前我每次都检查。

24、这项宣布在今日的宪报刊登,即日生效,有效期为12个月。

25、各单位如需刊登此类信息,可与我社编辑部联系。

26、行政长官可藉宪报刊登的命令修订附表。

27、最近,一家商业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某电视公司的报道。

28、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这篇新闻述评。

29、村里的报纸还刊登了两个小孩的小传。

30、这项研究刊登在柳叶刀医学杂志上。

31、内刊主要是刊登一些校内动态和师生文学作品。

32、周日娱乐版经常会刊登带颜色的。

33、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毋须在宪报指定的报章刊登付费公告。

34、总体发展大纲图已转画为两份分区计划大纲图,并于七月刊登宪报。

35、大报纸常刊登从小报上摘选的新闻故事。

36、刊登通讯社的电讯稿比派记者到现场采访要容易。

37、如未能出示有关许可的证明,可拒绝刊登有关刊登物。

38、国家地理杂志五月期刊登了她的故事及一些相关照片。

39、根据法例,在香港刊印或分发的刊物不得刊登烟草广告。

40、述评是从先前刊登在主要专栏的文章中提炼出来的。

41、日前,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在其官方网站刊登了一组内部环境照片。

42、哦,今天早上报纸刊登你们的招工启事,我想前来应聘。

43、杂志刊登了大量普京性感照片以及很多文章,全面表现普京的雄风。

44、最近刊登的照片引起大众臆测这对名人夫妻分手了。

45、保罗厌烦地对刊登着照片的传略皱着眉头,说他基本赞成她的看法。

46、随函奉上拙稿一篇,望刊登在你们的上。

47、这幅由伊利斯拍摄的刊登在简单食谱上的图片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48、这家杂志刊登了一篇讽刺政府的文章后被停刊。

49、今天所有晨报的头版都刊登了同一个报道。

50、去年,愤愤不平的示威者指责丹麦报纸上刊登先知的卡通图片。

51、总统的讲话通常会被一字不差地刊登在国有报纸上。

52、琼斯先生通知我们,昨天分类广告刊登错误,导致他接到几通。

53、白页刊登用户个人的电话号码,是按姓氏排列的。

54、组委会免费为参展单位在会刊上刊登100字以内企业信息。

55、要阻止全国性报纸刊登这件事已经为时过晚。

56、如需刊登信息,可致电《章丘晨刊》广告部81290670。

57、《团结报》曾经刊登过一篇一勺的《名师出高徒》。

58、16日,《缅甸新光报》等官方媒体刊登了公报全文。

59、(125302)茂炼转债未能如期刊登公告,停牌一天。

60、《人民日报》还刊登了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友好人士的唁电和唁函。

篇2:刊登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全身。 唐 杜荀鹤 《蚕妇》诗:“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苧麻。”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西游记》第七五回:“那老魔闻此言,浑身是汗。” 巴金 《秋》三:“她觉得浑身非常轻快。” 方言。犹替身。浑,用同“ 混 ”。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道是赴选何曾入贡闈,此身不拟着荷衣。三场尽是浑身代,一个全然放屁龟。”

二、浑身近义词

混身 [ hùn shēn ]

全身 [ quán shēn ]

周身 [ zhōu shēn ]

三、浑身造句

1、这棵一百多年的老榕树,浑身上下充满了沧桑感,彷佛饱经世事的老人。

2、他结实得像一棵树,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3、她又矮又胖,浑身的肉像发起的白面团儿。

4、我越想越怕,不由得浑身颤抖,哭出声来。

5、难得露面的白鳍豚,无翼夜行的几维鸟,绝迹复现的泰卡鸡,浑身清香的树袋熊.

6、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7、小白兔浑身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8、被俘敌军举起了双手,吓得浑身发抖。

9、小丽有病刚好,浑身酥软,一点劲儿也没有。

10、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终于将杠铃举过头顶。

11、那时候我正当年,浑身都是力气。

12、寒冷的夜晚,卖火柴的小女孩冻得浑身颤抖,缩成一团。

13、他们越笑,我就越兴奋,使出浑身解数。

14、有时候能力值低一点得人使出浑身解数也能够打败比自己强大的人。

15、他们将于4天赛事中施展浑身解数,全力争取胜利。

16、她浑身酸疼,骨头像散了架似的。

17、委员会使出浑身解数来筹募必要的资金。

18、他浑身是胆,只身潜入敌后方,炸掉了敌人的弹药库。

19、一场扼雨淋得他浑身湿透,狼狈不堪。

20、我使尽了浑身解数也劝不动他们。

21、美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解决经济下滑的现状。

22、那个浑身褴褛的小男孩一直蹲在墙角。

23、因此各大产品生产商争相使出浑身解数在广告上做文章。

24、这只白猫浑身没有一根杂毛。

25、我刚考完试,浑身轻松,就骑着车信马由缰地闲逛。

26、他肩杠背包,浑身尘土,好象是经过长途跋涉似的。

27、我看到他在比赛的时候真的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28、小丑魔术师舞蹈员木偶在这个夏日派对中施展浑身解数。

29、这个人浑身是一块块肌肉。看上去他的身体仿佛是许多山岭组成的。

30、身量短小,浑身都是圆圆的,肥得要滴出油来。

31、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32、一般绝望的情绪像狂潮一般涌上我的心头,使我感到浑身冰凉。

33、他病得不轻,浑身浮肿,脸色煞白。

34、他躺在地上,头晕眼花,浑身无力。

35、在考场上他眼看做不完题了,急得搔头抓耳,浑身冒汗。

36、跑完全程时,我浑身软席的。

37、革命英雄浑身是胆,在敌人的屠刀下连眼也不眨。

38、代唱歌手倾尽浑身解数作了表演。

39、因生病,他浑身软弱无力。

40、武松浑身是胆,赤手空拳打死了凶猛的老虎。

41、狐假虎威的领导看到我没事做的样子真是浑身难受啊。

42、他使尽了浑身解数力图使希特勒讨厌里宾特洛甫。

43、他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来叫她相信他的话。

44、一场大雨淋得他浑身溼透,狼狈不堪。

45、我们进入北极圈的边缘,便感到提心在口,浑身颤抖不已。

46、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也不能够帮助你打败他。

47、他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说服她。

48、只要你使出了浑身解数就算是输了哪也无所谓。

49、我相信只要你使出浑身解数的本领你一定不会输得太难看的。

50、他耐心地侦察了好多个星期,使出浑身解数去搜求事实。

51、老师的一席话,在我的心窝里添了一把火,浑身都烧得热乎乎的。

52、我浑身难受,有点发烧,可能是感冒了。

53、他紧张得浑身血管都要爆炸似的。

54、一夜好睡,精力百倍,彻夜难睡,浑身都累。要想好睡,遵守时规。

55、她使出浑身解数,运用灵活的四肢,终于完成了这个高难度动作。

56、身体不太好,浑身都是病,除了一颗火热的心。

57、她矮矮的个子,浑身都是滚圆的,胖得要滴出油来。

58、警官使出浑身解数,也破不了这如乱麻似的谜案。

59、这家伙浑身是泥,满头大汗,像旋风一样闯了进来。

60、她仔细一听,果然是那个歹徒的声音,不禁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61、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皮肉松。

62、他矮身材,窄肩膀,浑身没有多少肉,脸盘儿好像晒干了的酸梨。

63、我使出浑身解数,终于把那块大石头搬起来了。

篇3:刊登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我们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 一直比较重视语法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对词汇教学有所忽略, 这使得无论是词语本体研究还是词语教学研究都显得比较薄弱。其实, 在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之后, 还应该有大量的词汇作基础, 尤其是词语的文化含义, 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学会汉语, 语法也才会管用, 这是因为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法也只有依托词语才得以存在。

二、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含义

英国著名学者杰弗里·N.利奇在其专著《语义学》 (Semantics) 里将词义分为七种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其中, 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意义, 是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条件, 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 他进一步指出, 内涵意义是“一个词语除了它的纯理性意义内容之外, 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一种交际价值”, 他把词的概念意义称为“理性意义”, 而把其余的意义统称为“联想意义”。“词语的这种联想意义实质上就是词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语义” (杨元刚, 2008) , 即词语的文化含义, 是“词在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 (苏宝荣, 1996) 。

词语的文化含义是如何进入到词语的意义中去的呢?大致来说有三种情况:

1、感情渗透

由于文化含义是“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 那么这意义必须是社会统一约定而成的, 而非个人的, 它的产生, 多数是基于对词语所指称的事物特性、特点进行的感情渗透, 如“狐狸”, 它的语言意义是:哺乳动物, 外形略像狼, 面部较长, 耳朵三角形, 尾巴长, 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 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正是聪明、警惕性高, 且多在傍晚外出觅食, 天明始归的习性, 给人来感觉不是善类, 所以才有“狐假虎威”、“狐朋狗党”“狐媚”、“狐狸尾巴”等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 在民俗文化中, 狐狸一直也是妖精的形象出现, 狐妖也成为庞大妖精群体中无与伦比的角色, 一直属于淫祀范围。

2、修辞手段

但在历史长河中, 中国人又赋予了词语所指称事物的引申、借代、象征意义。“不到长城非好汉”, 指的是不能克服困难, 达到目的, 就不是英雄豪杰, 而并不是指不登临长城就不是英雄的字面意思, “长城”词典释义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性防御工程, 始建于战国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连接原先秦、赵、燕北面的城墙并加以增筑, 通称万里长城, 后代多有增建或整修。它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坚强毅力, 体现非凡的技术成就, 所以《新唐书》中有“五言长城”——本意是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特指唐代诗人刘长卿。又有“自毁长城”, 指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这是从长城的保卫义引申出的。人民大会堂的万里长城苏绣作品以及我国赠送给联合国的大型壁毯上的巨幅长城画像, 他象征的是古老而坚强的中华民族, 而并不单纯是中国的长城。

3、文学典故

还有的词语的文化含义与语言意义关系不是很大, 而是由谐音或者文学作品、典故产生。如“柳”, 本为植物名, 属落叶乔木, 又与“留”同音, 形态丝绦下垂, 彷佛是不忍离去, 暗喻离别。另有文学典故《诗经.采薇》又有“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水逐桃花去, 春随杨柳归。”而《三辅黄图》有言:“汉人送客至此桥, 折柳赠别。”等等, 于是, “柳”成为“离别”的象征, 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谐音的还有“梨”与“离”, “鱼”与“余”。文学典故赋予词语的文化含义可谓蔚为大观, 如“红豆”表现“爱情”, “蜡烛”一词语的文化含义是“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是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化用而来。

三、词语的文化含义教学的重要性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 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一个核心和先决条件是交流双方在交流时使用的词语能够准确表达自身的意图, 并避免因文化的差异造成双方的误读, 但是, 这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引起误会和冲突的主要原因:

1、对相同词语, 相同事物, 因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所赋予的含义、感情色彩不同或者部分不同, 在母语和汉语之间作比附, 比附导致对汉语理解和使用上产生偏误。

2、留学生已经把握汉语某个词语或某物的意义, 但在有时, 因为不知道汉文化背景和使用的特殊场合, 仍然用原义去理解这个词语或事物, 造成冲突。

上面两种情况造成的误读, 是就其整体而言的, 但是, 具体到某个词语、事物上时, 其误解主要的是体现在文化含义上。

我们再换一个视角, 语言并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符号系统,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是文化的产物, 它一定同产生它的文化紧密融合、不可分割。人们在交际中, 也并不是单靠词语随意堆砌, 英国语言学家尼尔·斯密斯在论及语言交际的基本模式指出, 言语交际的基本模式必须包含说话人和听话人共知的因素:

(1) 一套语言知识 (一种语法)

(2) 一套非语言知识和信念 (一部百科知识)

(3) 一套推理规则 (一种逻辑) 。

显然, 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 就是语言、文化知识和逻辑不断运行的过程。这三个特征也决定了外国学生想学好汉语, 同中国人进行交际, 单靠掌握“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是不够的, 他还必须了解“百科知识”, 并知晓“一套推理规则”。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特别是在初中级阶段词汇教学极为重要。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结构和变化, 有些词语本身又体现了结构关系, 组成句子又有语法关系, 学习词汇的同时也可以学习语音和语法, 可以说, 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的整体水平。然而, 词汇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难怪张志公先生指出:“任何一种语言, 在语音、文字、语汇、语法四者之中, 从教、学、使用的角度看, 相对的讲, 语汇是比较难的”。

1、词汇教学原则

词语教学应该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假如不当的教学方法, 还会造成一知半解、语用不当甚至偏误化石化现象。

(1) 简明原则。教师首先要使用学习者已经学过的词语, 使他们能够接受, 避免用学习者不懂的词语来解释另一个不懂的词语, 这样会陷入后面的始终是对前面的不懂词的解释中, 另外, 教师用的语句也宜简短, 切忌用复杂的句子。

(2) 分阶段性原则。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 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不同语言的词语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中高级阶段就是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以及一些构词法, 加深学生对汉语词语“原义”的理解。

(3) 用法原则。从常用句式, 常用搭配, 常用语境等方面着手, 不仅使学生知道意思, 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用, 只学习词义, 但不知如何使用, 这只是知识的学习, 而非技能的掌握。

2、词语整体释义

就是将词汇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解释和说明用法。

(1) 直接法。就是用图片、实物等形象的手段或者直接用汉语来解释使学习者获得词义的方法。又可分为直观法, 如“门”、“钢笔”等等以及动物、水果、颜色等词语, 可以直接用实物或图片解释, 简单明了。

(2) 翻译法。顾名思义, 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对词语进行翻译或解说的方法。特别是初学者, 这一方法很重要, 直接、迅速, 但是, 局限性也很明显, 不同语言的词语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它们在搭配以及文化含义等方面存在差异。到一定阶段后, 要尽早摆脱翻译法, 用汉语去理解词语的含义。

(3) 文化含义解释法。注重文化含义的解释, 并将此与置于目的语文化环境和实际交际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其文化含义和交际价值。

3、词语分析释义法

语素分析释义法。汉语以语素为基本单位,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它具有自由性, 可以独立成词, 又具有活动性, 可以构成新词。正如吕必松先生指出:“长期以来, 我们基本上把词作为最小的教学单位, 一直不太重视语素教学, 其实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是一个不该忽视的方面, 应该考虑把语素作为最小的教学单位。

目前的汉字教学偏重于汉字结构的教学, 对于汉字的字素、字义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汉字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记忆和对形体、笔画的机械模仿。汉字难加大了词语学习的难度, 我们要解决词语难学的有效途径可以是语素教学, 汉语中约占97%的语素是单音节的, 他们组合成新词的能力很强, 而且其中许多是单音节语素本身是词, 所以掌握一定数量的语素和构词法, 就可以迅速地扩大词汇量。

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来说, 大多数学生是成年人, 他们母语系统已经建立, 具有一定的语义推导能力, 引入语素分析教学法, 通过字与字的组合, 让学生在学会一个一个词语的同时, 学会词语的组合原则, 并且在掌握有限汉字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字义推导能力。

4、虚词教学法

虚词是表达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手段, 意义抽象, 不能单独成句, 也不能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实例, 因而在虚词教学中不能就词讲词, 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反而却解释的越来越复杂, 其实, 面对对外汉语教学对象, 他们本身已经具备母语语言系统的推导能力, 我们在讲解该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使用的条件限制, 具体的位置, 搭配等强调过后, 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或者情境语境进行讲解, 不仅对此词义理解, 而且对词语的运用也能较好理解。

虚词中有很多词, 尤其是关联词语, 很多时候不是单独使用的, 而是成对出现, 如:只有……才……, 因为……所以……, 不仅……而且……, 等等, 在教这些虚词的时候, 教师应该指明具体的搭配规则和使用情况, 有些还要强调其二者搭配不可替代性, 引起学生的重视, 可以有效避免学习中搭配不当引起的错误。

五、结语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词汇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要重视词语的文化含义。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 不仅要掌握词语的语言意义, 也要懂得词语的文化含义, 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准确地掌握汉语的语言和词汇。汉语的词汇意义又是丰富复杂的,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 要不断探索、改进词语教学法, 找出适合课堂、教学对象的词汇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孟子敏.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A].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2]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志公.语汇重要, 语汇难[J].中国语文, 1988 (1) .

篇4:编辑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亦作“ 编缉 ”。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 《魏书·李琰之传》:“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缉。”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不揆庸虚,久思编辑。” 宋 苏舜钦 《题<杜子美别集>后》:“今所存者才二十卷,又未经学者编辑,古律错乱,前后不伦。” 清 周亮工 《与张瑶星书》:“胜国遗事,编缉不难而难于发凡起例。”

二、编辑词语近义词

编纂 [ biān zuǎn ]

编著 [ biān zhù ]

编订 [ biān dìng ]

三、编辑词语造句

1、真诚信用中国编辑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2、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信用中国编辑。

3、您需要将编辑的内容传播到每个新版本中。

4、一个人信用中国编辑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5、理智要比心灵为高,信用中国编辑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6、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编辑,一生致力于辞书的编辑出版,退休后还一直在做拾遗补阙的工作。

7、编辑整理作为现在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女明星,章子怡几乎可以选择任何她想演的角色。

8、编辑委托我编写的百篇稿件,杀青有待,再需三天即可完成。

9、尽避别人说当编辑是在为人作嫁,但她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为人作嫁造句。

10、报刊发表作品,编辑编选教材,删节修改是常事。

11、为了让每部辞典的品质尽善尽美,每位编辑都极尽其所能地求全责备。

12、尽管别人说当编辑是在为人作嫁,但她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

13、编辑部对读者的建议一条条进行了整理。

14、编辑同志说:“这篇文章,作者文责自负,你放心发表好了。”。

15、总编辑好像有一目十行的能力似的,一下子就把稿子看完了。

16、爸爸在报社担任编辑室主任。

17、这篇文章根本就是无病呻吟,所以被总编辑退稿了。

18、他的编辑终于对这位农夫记者不胜其烦,因为他的文章太索然乏味了。

19、个人信用中国编辑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20、小朱是我们编辑部的骨干。

21、暫当编辑的要不断修养自己的综合知识和文字能力。

22、文如其人,这篇文章,我一看就知道出自李编辑的手笔。

23、这位编辑自作聪明,把作者原稿的精华部分删改了。

24、文字编辑要能有点铁成金的功夫,许多来稿就不会扔到纸篓里了。

25、爸爸是个编辑,同笔墨打了一辈子交道。

26、李小姐发表了一篇小说,而且还结交了一位编辑,真是一石二鸟。

27、对我来说,编辑辞典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

28、编辑说,这篇文章可以发表,但文责自负。

29、他是初中语文课本的责任编辑。

30、这家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

31、文字编辑要有点石成金的功夫,否则会埋没许多人才。

32、编辑必须做一些补苴罅漏的工作。

33、这家伙用极端恶劣的手段把许多有才华的编辑排挤出了出版社。

34、编辑室近来喜事连连,继总编弄瓦之后,副总编日前亦有弄璋之喜。

35、显示和编辑扫描运行在您计算机上的VBA宏病毒设置。

36、告诉内心的挑剔,你会在写完之后编辑修改文章。

37、当使用者自订资料夹被选取时,再点击一次可编辑其描述。

38、使用重播工具的编辑是组合不同分镜达成的。

39、正确的做法,你需要在图形编辑器中为帧修改正切。

40、数据池编辑器是一个虚框,类似于电子表格。

41、或者说,把它们读进一个可编辑框是个问题。

42、这篇报道请编辑更定后再发稿。

43、拥有相当利便的使用界面,可以让你一边浏览一边编辑你的注解。

44、编辑们把几位科学家写的文章编排在头版。

篇5:播种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用播种(zhǒng)的方式种植。

二、播种词语近义词

栽种 [ zāi zhòng ]

播撒 [ bō sǎ ]

种植 [ zhòng zhí ]

三、播种词语造句

1、有知识不会运用,就如同耕耘了却不播种。

2、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3、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4、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种,种出美丽的鲜花。

5、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6、播种欢乐的种子,让花朵在天籁中绽放。

7、播种善良的种子,收获高尚的品格。

8、一闪,一闪,在我的心田里播种,播下知识,播下忠诚。

9、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0、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11、对于一个坚强的人,痛苦和不幸像铁犁一样开垦着他内心的大地,虽然痛,却可以播种。

12、我多么希望将阳光播种在黑夜里,播种在寒冷的地方。

13、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播种。

14、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要在这大好春光里播下勤学苦练的种子。

15、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

16、在希望的田野里播种,在希望的田野里收获。

17、白菜种完了,可我们还得快马加鞭,把小麦播种完成。

18、农民们正在播种玉米。

19、教师前面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20、春雨过后,农民正在抓紧播种。

21、乡亲们抓紧有利时机,忙着在田间播种秋季作物。

22、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23、丁丁冬冬的一夜雨声,敲起了春耕的锣,擂响了播种的鼓。

24、向自己奋斗目标飞奔的人,才是美好生活的播种者。

25、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26、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

27、笨人寻找远处的幸福,聪明人在脚下播种幸福。

28、含泪播种的人肯定能浅笑劳绩。

29、爱情要用忠诚播种,友谊要用谅解护理。

30、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31、有了知识而不运用,如同一个农人只耕耘而不播种。

32、有了知识不运用,等于耕耘播种。

篇6:流行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广泛传布;盛行。 《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祅教流行外域,延入中国,蔓衍如此。”《英烈传》第五回:“谁想天灾流行,疫癘大作。” 马南邨 《燕山夜话·“放下即实地”》:“它大概是编书人根据一些流行的故事,结合了自己的切身经验写出的。” 传递;运行。

二、流行近义词

时髦 [ shí máo ]

时兴 [ shí xīng ]

盛行 [ shèng xíng ]

三、流行造句

1、知识是永远的流行色。

2、恋爱就象VCD,盗版总是比正版流行。

3、流行是一种无法忍受的丑陋。所以每半年都要更换流行一次。

4、悉心的护理才能真正避免疾病的流行。

5、风格与流行之间的不同在于质量。

6、爷爷喜欢京剧,爸爸喜欢流行歌曲。

7、我们看到一种风俗只要起了头,就能继续流行。

8、流行的就一定高尚吗,那流行性感冒应该也是很高尚的哟?

9、医生说小明得了流行性感冒,要好好休息。

10、这次流行性感冒来势凶猛,许多人都病倒了。

11、水灾之后,各种疾病流行,严重威胁着灾区人民的健康。

12、现代社会已经不流行单人办事通常大家会集思广益,然后群策群力。

13、另一种似乎在新近二三年里面才流行。

14、歌仔戏所以能流行,正是因为它通俗浅白,老妪能解。

15、滤过性病毒是引起这波流行感冒的罪魁祸首。

16、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地方戏。

17、但是美式速食餐馆却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

18、这与在美国流行的反重力瑜伽有异曲同工之妙。

19、现在流行的事物,过些时都成为明日黄花。

20、现在流行自由恋爱,不必讲求门当户对。

21、为读者的家居生活带来不同凡响的流行资讯。

22、时下流行的手机种类真是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撩乱。

23、你流行坎止的方法不好,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

24、她一向追求流行,就算去穿鼻环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25、我已经江郎才尽,我不认为我可以再写出任何流行乐了。

26、每次流行病发生之后,或许能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27、他哼着流行歌曲,摇头摆尾地朝我们走来。

28、网际网路流行后,电子商务来势汹汹,势不可当。

29、这个地方自从霍乱流行后,游客便精神满腹了。

30、这首歌曲很快就流行全国了。

31、足球很流行,因为愚蠢也很流行。

32、不可一直追随流行设计风格,现在流行的,必是马上过时的。

33、顺着河流行进,便可找到海洋。

34、尽管中文在韩国越来越流行,但这个国家仍然陷于英语狂热之中。

35、有些信仰似一夜间就流行起来。

36、我弹奏的曲子是阳春白雪,而你的唱的流行音乐是下里巴人。

37、牛仔裤象征着流行的民主。

38、复古风早已开始流行,至今方兴未艾,影响的层面愈来愈广泛。

39、时髦仅仅只会引起流行病。

40、现代年轻人的穿著,好像越不伦不类,越能流行。

41、音乐会上,既有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又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42、惊觉已经不流行雄伟这个词很多年。

43、流行再漂亮也会刹那间消失在天空中,不留下任何痕迹。

44、这些流行总是不断地新陈代谢,以满足年轻人求新求变的需要。

45、现在流行音乐充斥,这种乐曲恐怕是高山流水,难有人欣赏。

46、法国elle发现在大街小巷流行的服饰中对粉色的狂热。

47、双方合作素来愉快如对流行玩具有新颖构思,炴请不吝赐教。

48、依照二十年代流行的指责来说,清教徒是郁郁寡欢的伪君子。

49、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50、流行不流行,看你行不行。

51、问世间谁最坦荡,直叫我当仁不让。网络流行语。

52、女人就像音乐,总是风靡一时,不流行了就再换一个。

53、孩子,人傻不能复生。网络流行语。

54、本是打算搜狗,结果看到猫扑。网络流行语。

篇7:文章标题常用词语含义

一瞥:对某方面事物或知识在极小的范围内进行扼要概括介绍的文章。

鸟瞰:就是某方面的事物进行概略观察所得到的东西而写成的文章。

管窥:谦指自己所写的文章, 犹如管中看物, 就某方面的认识看法不全面的见识短浅的文章。

絮语:谦指自己对某方面的见解或主张是属“啰嗦”话, 期待读者评说的文章。

面面观:将某方面的材料或事件多角度, 全方位地进行阐述、介绍的文章。

摭谈:将散冗于各类报刊资料中现成的事例或章句, 经过组合梳理而成的文章。

拾萃、集萃: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工而成的文章。

拾零:将零散于各类资料中的同类材料搜集整理、编辑成文。

篇8:口才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说话的才能。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宰予 字 子我 , 鲁 人,有口才著名。”《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 杞 有口才,体陋甚。” 茅盾 《子夜》十五:“ 苏伦 也算是半个‘理论家’,口才是一等。”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他为自己拙劣的口才和沉不住气的架势而懊恼!”

二、口才近义词

辞令 [ cí lìng ]

谈锋 [ tán fēng ]

辩才 [ biàn cái ]

三、口才造句

1、这次演讲,充分显露了他出众的口才。

2、当老师、做演员都要有一定的口才。

3、论口才,他不如我;论写作,我不如他。

4、口才最好的人,有时也会出现口吃的现象。

5、我为了练口才,常常一个人跑到树林里去演讲。

6、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才算胜利。

7、李明口才出众【口才造句】,获得了演讲比赛第一名。

8、团队: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

9、他口才好又幽默,他说的话总能让所有人都高兴。

10、哥哥文笔好,有口才,很受领导的赏识。

11、他的口才极好,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12、利口巧辞:利口:锋利的口才;巧辞:善于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13、她的口才那么好,得名早就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

14、李教授的口才很好,任何问题都可以应对如流。

15、小明应对如流的口才,让大家印象深刻。

16、他看起来很有本事,口才很好,但事实上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经验。

17、这个辩论家的口才极好,说起话来行云流水,天马行空。

18、我承认,他不时地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口才。

19、嘴是人体上最大的漏洞,又是与别人沟通的最大通道,是开是闭,让口才作主。

20、一个好妻子决不会要求丈夫给她买这样买那样;一个好丈夫决不会等着妻子开口才买。

21、他的口才如此之好,连最优秀的演说家也会相形见绌。

22、以修辞和口才论,很少作家能和汤姆派恩媲美的。

23、他的机车摆在门口才不到五分鐘,就被人顺手牵羊骑走了。

24、他的口才极佳,大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本领。

25、他口才极好,只三言两语就把这个复杂的问题说清楚了。

26、由于他太无口才,他对他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讲得支离破碎。

27、事实摆在眼前,她纵有滔滔不绝的口才,也难以辩解。

28、听说您的口才不俗,今天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29、他能把这么枯燥的题目讲得如此有声有色,口才真是一流。

30、表达能力不只是你的口才。

31、我这位同学不仅口才好,笔下功力也不弱,常常能下笔成章。

32、他口才很好,说出话来妙语连珠。

33、因为我必赐你们口才智慧,是你们一切敌人所敌不住,驳不倒的。

34、也为我祈求,使我得着口才,能以放胆,开口讲明福音的奥秘。

35、罗琳必须想一个高明的籍口才能自圆其说。

36、只有认真刷牙,经常漱口才能防龋。

37、口才不好就像柏树,长得很大很高,但是不结果实。

38、当时有一位太尉,叫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

39、的节目主持人那你不仅仅需要绝好的口才,崇论闳议,妙语解颐。

40、口才出众的少年,此刻迎着清新的海风,意气飞扬的说道。

41、生肖马独立奔放,头脑灵活推断力强,坦率正直口才好善于社交。

42、如果是买二手房,还要让原房主将户口迁走,你的户口才能迁进来。

43、老央是我们桂林人,有桂林人能说惯道的口才,鼓儿词奇多。

44、三个人开着摩托车,从稻地摆渡口一直到窑上渡口才追上。

45、妙语口才课,让孩子通过专业的培训,不再怵头与人交往。

46、有口才,富侠义,济困救贫,好打抱不平,恐因急躁而惹是非。

47、优孟是先秦时期的口才大师,是楚庄王面前的善辩之人。

48、他的口才本来就不错,平时还有点油腔滑调,惯会打诨插科。

49、由于口才出众,受到听众交口称誉,一鸣惊人。

50、他口才本好,这时加油添酱,更加说得希奇古怪,变幻百端。

篇9:使用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楔子:“大人呼唤小官,那厢使用?”《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两日正没生意,且去淘摸几贯钱钞使用。”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善于使用一种火辣辣的艺术语言,来赞颂人类最美好的心灵。” 指某种花费。

二、使用近义词

行使 [ xíng shǐ ]

应用 [ yìng yòng ]

运用 [ yùn yòng ]

三、使用造句

1、如果你想成为你所想的那种人,只要你愿意付出代价,使用积极的心态,你就能成功。

2、大使就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人。

3、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4、使用有才能的人叫精明,听从贤能人的意见叫圣智。

5、信念是储备品,行路人在破晓时带着它登程,但愿他在日暮以前足够使用。

6、作文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方言词语。

7、在自然界,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8、袖珍式收音机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9、不合理地使用人才是最大的浪费。

10、老师使用投影仪教学,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

11、适当地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12、这种牌子的自行车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13、爸爸能熟练地使用电子计算机。

14、这台收录机可以借给你长久使用。

15、恰当地使用形容词,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

16、大胆使用德才兼备的年轻人,不要埋没人才。

17、我国政府多次申明,决不首先使用武器。

18、分析课文要抓住重点,有详有略,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9、报刊上使用的语言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20、地球上的资源不是无限,所以我们要合理的使用。

21、这种宽宏大量的气度,是黄种人一贯使用的策略。

22、甑尘釜鱼的使用频率较少。

23、类人猿只会本能地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

24、罪魁祸首便是制造生物燃料如乙醇的粮食使用的增加。

25、合理使用肥料,可以使土壤得到改良。

26、希特勒使用残酷的手段杀害了无数犹太人。

27、日本侵略中国时,惯于使用贼喊捉贼的卑鄙伎俩。

28、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用手机已经不足为奇了。

29、因为她头一次使用高压锅,把饭煮糊了,这是无可厚非的。

30、每个贷款使用者都有可能作出不自量力的事。

31、害群之马,就算千里马也不可以使用。

32、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33、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34、你若使用美人计,俺就将计就计。

篇10:铿锵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形容金玉或乐器等声洪亮。 《汉书·张禹传》:“优人筦弦鏗鏘极乐,昏夜乃罢。”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至於高风永夜,宝鐸和鸣,鏗鏘之声,闻及十餘里。”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插架几万轴,森森若戈鋋,风吹籤牌声,满室鏗鏘然。”

二、铿锵近义词

高亢、响亮、激越

三、铿锵造句

1、交情深重金相似;诗韵铿锵玉不如。

2、我们可以倔强地笑,难过的哭,可是要依然保持脚步铿锵。

3、在誓师大会上,王老师的发言铿锵有力,每一句话都说到同学们的心坎上。

4、老奶奶问我叫什么,我自豪的并且铿锵有力的答到:雷锋!

5、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代表着一个又一个真诚的赤子之心。

6、铿锵的咒语念给鬼怪,使其赶快离开,农事诗由此诞生。

7、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8、老校长的话铿锵有力,很有教育意义。

9、校长的讲话,简明扼要,铿锵有力,效果特别显著。

10、这首诗读起来音韵铿锵有力。

11、他这篇文章写得特别好,读起来音韵铿锵,使人有一倡三叹之感。

12、他的报告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13、我看到了普京的眼泪他并没哽咽声音依然铿锵有力。

14、旗帜鲜明,铿锵有声,为全诗创造了昂扬奋发气壮山河的氛围。

15、背靠内地,面向世界,虽然落笔准确,铿锵有声,但却是知易行难。

16、北岛的诗,总是那么铿锵有力。

17、这篇铿锵的应工人要求的檄文在四个居住区引起了不同反响。

18、她铿铿锵锵作响地敲著两个平底锅叫我们起床。

19、第一次正式的约会,变成铿锵三人行,其中的电灯泡还怡然自乐。

20、随着他铿锵有力的发言结束,三女都陷入了震憾当中。

21、叶炎铿锵有力的说道,看起来都不像是个十六少年的气派。

22、马车外面,李斯声音势如洪钟,铿锵有力。

23、一种独特的击玉敲金之声传出,清脆而铿锵。

24、薛权说的铿锵有力,声音好似金铁交加。

25、的声音铿锵有力,语气斩钉截铁。

26、少年突然发话了,语气铿锵有力,字字千钧。

27、他的拳头铿锵有力,如远古蛮兽。

28、听着铿铿锵锵的,看似无用,其实不可或缺。

29、牛村长铿锵有力地点头说道,并示意在场的村民作证。

30、那声音可是铿锵有力,没有人迟疑,迅速行动起来。

31、她甩着披垂的鬈发,手上的宝石戒指由于相互碰撞而发出铿锵之声。

32、这简单的应承,绝对比任何铿锵有力的誓言都给力。

33、新一代铿锵玫瑰浩然之气不缺靓丽秀美。

34、门里传来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

35、外公尽管年老了,但是说话还是那么铿锵有力,逼得我不敢直视。

36、字字铿锵有力,李青炽热的眼瞳中,似乎已经开到了一丝曙光。

37、正行进间,耳边一时浏亮,听见有一处所在铿铿锵锵甚是热闹。

38、《真假悟空》观众辨真伪铿锵之韵绍剧显风采。

篇11:刊登词语含义及近义词

长期以来, 外语学习者一直关注着自己所说所写的外语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但是在实际的交流中, 他们发现自己不仅应该说正确的外语, 还应该说得体的外语。所以, 近年来, 随着双语词典编纂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焦点转向对双语词典编纂特别是词语释义编纂的研究上, 而作为语言学一个较新的分支, 语用学也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语用学及语用信息的视角下研究双语词典的编纂。但是不同的学者对语用信息在双语词典中的应用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观点认为双语词典与语用学从本质上讲是相互矛盾的, 因为双语词典所关注的是静态意义, 而语用学则以动态意义为研究对象[1]。然而大部分学者对语用信息在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中的作用还是持乐观态度。骆世平 (2001) 强调在双语词典中, “适当的语用说明对成功的交流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黄建华 (1997) 认为“词目的翻译不仅要做到语义等值、语体等值, 还应该做到语用等值”。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可以突破双语词典在词语的释义和用法说明以及例证选用等方面的局限性, 并导致双语词典编纂的理念和模式更新[2]。研究语用学原理是否可以应用于词典编纂学特别是词语释义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语用学的作用, 而且可以发展甚至创新词典编纂学。所以本文以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语用学对词典编纂中词目释义方面的影响。

2 语用学应用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必要性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3]。由于源语和目的语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 所以源语和目的语词汇也会有不同的语用意义, 即两种具有相同表面形式的词不一定具有同样的语用意义。例如, 汉语中的“你吃了吗”表现的是语言的一种寒暄功能, 是人们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而在英语中“Have you eaten?”是一个问句, 并且需要对方作出回答。另外, 一种语言的词语可能有多种语用功能, 而这些语用功能并不可能全部为其他语言使用者所知。例如, 英语中的“Excuse me”既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又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以寻求帮助。

人们在实际的人际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语用信息的不完整将母语词语的语用意义转移到目的语上, 造成语用失误。作为了解目的语的一种重要途径, 双语词典必须要发挥好其中间桥梁作用, 而就现状来说, 大多数传统的双语词典还只是关注词语释义的正确性, 没有具体的语用信息来确保词语运用的得体性。词典学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脱离现实的活动, 它是现实世界情景中的交际行为[4]。所以这就要求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语释义过程中要尽可能增加词语的语用信息及语用意义, 以避免词语运用中的负迁移, 从而减少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障碍。

3 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及其对词语释义的启示

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在其著作Semantics中将语言的意义分为七类, 他认为词不仅有其概念意义, 还有内涵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关注的是词的概念意义和搭配意义, 忽略了其内涵意义。所以, 作者希望借助语用学来帮助完善词典词汇释义方面的编纂工作, 使词典真正做到为民所用。本章将基于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来探讨如何完善双语词典的使用。

3.1 会话含义

在日常交流中, 说话者的很多信息都不是直接传递的, 也就是说说话者某一话语的语用信息不是单纯通过该话语的字面意思获取的。在此情况下, 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听话人需要根据相关的语境因素进行推理, 由此获取字面意义以外的交际信息。该信息就是一种隐含的语用信息, 可简称“含意”, 它是一种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5]。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 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即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 解释话语的言下之意, 弦外之音[6]。所以会话含义具有语境依赖性, 这就要求词典编纂者必须从实际出发, 以交际为目的, 联想到与词语所在文化密切关联的内涵意义, 将词语的内涵意义加入词典中, 以帮助读者在理解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更好的领会词语的内涵意义, 使读者全方面深入了解词汇, 避免语用失误, 达到交际的目的。

3.2 合作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同样, 在言语交际中, 会话并不是靠说话人杂乱无章的语句堆砌出来的, 它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并且都是根据双方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 在一定语境下提供会话所需的话语或信息[7]。所以, 话语是否具有会话含义是根据其是否遵守合作原则推导出来的。合作原则是语言学家Herbert Paul Grice (1975) 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中提出的, 他对合作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提出了四条准则。下面, 本文作者将结合其他学者的看法以及合作原则的每条准则对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当之处, 敬请方家指正。

1) 数量准则

(1) 所提供的信息是交际对方需要的;

(2) 不要提供交际不需要的信息或者减少提供信息

总体而言, 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关注的是交际所需的信息量。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的角度来看, 编纂者提供的词义同样不能多于也不能少于词典编写目的所要求的信息量。不同类型的词典有不同类型的编纂目标, 同样也对词义的编纂有不同的要求。如像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之类的语文词典对词语解释有着更高的数量要求, 它要尽量表现词语的各种语用信息,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词汇。而像成语词典或者同义词、反义词词典之类的专门词典要求进行词语解释时只对其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释, 不需要解释其他无关的知识。所以, 在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的泛而全, 忽视其实用性, 否则语言学习者在选择或使用词典时没有针对性, 只能一味地通过词典了解词语的含义而不能真正意义上讲这些词语用到实际交流中。所以, 词典编纂者应该正确把握词典编纂中词语含义的信息量, 一方面方便读者查阅, 另一方面可以指导读者在实际交流中做到自然、得体。

2) 质量准则

(1) 不要说虚假的话语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2) 避免提供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语或信息。

所以, 质量准则要求话语具有真实性。同样, 词语释义关注的是对应词的质量, 它要求词典编纂者对所选词语释义及用法说明的准确性。但是, 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 语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词典编纂者在寻找对应词时可能会存在词汇空缺的现象。为了遵守质量准则, 词典编纂者必须找到合适的提供对应词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 质量准则要求词典编纂者在理解源语词汇含义及源语文化的基础上, 在目的语文化中寻找相应的对应词, 使目的语不仅在词语的概念意义上与源语一致, 而且在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意义上也做到等值, 或者通过描写、解释的方法解决词汇空缺的问题。另外, 孤证不足信, 质量准则要求词典编纂者要确保词语释义的可靠性。应当以来自多方面的、不同系统的可靠材料作为依据, 保证词典的正确性[8]。韦氏3版的编者要求一个词至少必须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普遍使用并获得一个明确的意义之后才能进入词典。西班牙科学院词典的编者规定至少能从3个作家的作品中得到印证的词或词义才能收入词典[8]。总之, 在数量准则的基础上, 词典编纂者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语用信息, 确保释义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以帮助读者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处境。

3) 关联准则

交际中提供的话语要准确并且需要具有相关性。

关联准则关注的是话语的相关性, 所以词语释义最重要的是做到与词目本身相关, 要对词目进行准确解释, 对普通性词目进行一般解释, 对特殊词目如方言等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释。同时, 为了避免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误会以及语用失误, 关联准则要求在对词语进行释义时, 一方面提供词语的一般语用规则, 指导读者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用法;另一方面考虑词语典型的语用意义, 从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说话人的内涵意义。

4) 方式准则

话语交际要做到简洁, 条理清晰, 交际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或者引起歧义的话语。

方式准则关注的是交际中所提供的话语或信息是否简单易懂。首先, 双语词典具有针对性, 词典编纂者所提供的释义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做不同的调整。例如, 为外国人编写的双语词典, 释义用词难度不能太大, 可以集中力量用一些简明词语释义, 并且提供丰富的语用信息, 但要注意其规范性;其次, 在对词语进行释义时应尽量做到简明有条理, 按类别或其他方式进行释义, 以方便读者查阅;最后, 词语的释义要避免有歧义, 注重词语释义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结束语

双语词典主要是面向需要学习或者使用某种外语的普通读者, 所以双语词典不但要帮助读者理解, 更要帮助读者表达。双语词典的编纂, 尤其是词语释义方面的编纂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仅仅从合作原则这一方面出发探讨了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方面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语用学信息变化幅度大, 不容易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规则, 而且词典编纂工作量大, 所以在引入语用信息方面还应该多做一些努力。将语用学运用到双语词典的编纂中, 一方面可以提高词典编纂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改革和创新词典的编纂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合作原则解决词语释义信息量和质量的矛盾, 提高读者交际能力和效率。总之, 在语用学的指导下, 不仅是在词语的释义方面, 在词典编纂的其他方面也将获得飞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慧.双语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取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 :121-123.

[2]胡开宝, 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2) :49-52.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3.

[4]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63.

[5]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54.

[6]李燕.语用学在双语词典编纂词语定义中的应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59-61.

[7]Cruse, D.Alan.Meaning in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355.

[8]李明, 周敬华.双语词典编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6.

[9]Leech Geoffrey.Semantics[M].London:Penguin, 1974.

[10]Herbert Paul 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上一篇:安全第一的作文七年级下一篇:钟表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