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2024-04-14

不满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通用13篇)

篇1:不满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不满词语的解释

不充满。 《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 不满足;不满意。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敢避其烦黷,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苏黄诗品》:“ 苏文忠 作诗,常云效 山谷 体。世因谓 苏 极推 黄 ,而 黄 每不满 苏 诗。”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另一个婆姨不满她这种说法。”

不满词语的近义词

不悦 [ bù yuè ]

生气 [ shēng qì ]

不满词语的造句

1、广厦万间,这么优越的条件,你还不满足吗?

2、同学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决心继续努力。

3、小高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绩,决心继续努力。

4、假使不满意的话,可以退货。

5、大家对他的检讨很不满意。

6、他对老师的批评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7、他曲解了领导的意思,嘴里不满地嘀咕了几句。

8、不满的情绪在他的言语中流露出来。

9、他对孩子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

10、贪婪的人总是得寸进尺,永不满足。

11、他对老师的批评很不满,事后又对小芳进行打击报复。

12、然而,他对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颇为不满。

13、腐败者有如封豕长蛇,它们的欲壑是永远填不满的。

14、对这件事的处理,他本来心里就老大不高兴,你这么一说,更是火上浇油,激起他的更大不满。

15、他对我不满,开会时对我含沙射影,是我意料中的事。

16、对于这个结果的不满,大家差点弄得剑拔弩张。

17、这边不满意,那边有意见,弄得我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了。

18、他给群众许了不少愿,但都是口惠而实不至,群众十分不满。

19、同志们对他这种口是心非的作法很不满意。

20、今年全国粮食大丰收,各地农村无不满坑满谷。

21、他又有些坐立不定,对什么都感到莫名其妙的不满意。

22、他和县长平起平坐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23、他这种打击报复给自己提意见的人,纯粹排斥异己的做法,在单位引起强烈不满。

24、这个县巧立名目乱收费,老百姓极为不满。

25、坏人利用群众对领导的不满煽风点火,制造事端。

26、公司的领导赏罚不明,引起职工们的强烈不满。

27、他做工作总爱挑肥拣瘦,引起了同事的不满。

28、主观臆断,武断乡曲定会引起群众不满。

29、当记者问到这次为什么败得这样惨时,教练隐约其辞,记者们很不满意。

30、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藉机发洩不满情绪。

31、他们仗势欺人,引起群众强烈的不满。

32、我拿着我不满意的卷子,心里像小兔子一样惴惴不安。

篇2:不满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二、**词语的近义词

风浪 [ fēng làng ]

风云 [ fēng yún ]

三、**词语的造句

1、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2、安逸的情,藏着人生的**,在意的泪,藏着人生的失落。

3、一件事,藏着人生的**,一句话,藏着人生的落难,藏着人生的放不下,总有人落泪,也有人苍老。

4、无奈的孤独,错过一个人的时间,但是一个人可以争夺未来的属于自己,一阵**,一段岁月,人海苍茫,但是要学会擦去。

5、千丈**,万丈蹉跎,一声诉说,还有一个错,人生无缘,还有一个失落,风筝断了线,人生错了梦。

6、懂一个人,想一句话,问一件事,诉说人生的否别,想起思念的频率,问今生,问来时,只是衣上**人间泪。

7、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水面,既有抛撒渔网的抒情,也有出没**的忙碌。

8、站在一个人的天涯,俯首听闻少年的青梅竹马,最后的笑意填满江湖的**,你未来,我已经遍地鳞伤。

9、**未停,人心先乱,容易迷路,容易失去方向,格局在心,世事多变,不要用低估的态度去衡量,不要用权衡自己的态度去探索别人。

10、一场由周母嘴碎引起的**被周老爷子发了一通火平息了,他各打五十大板,掌舵人做的非常有水平。

11、虽凄风苦雨,萧索难堪,较诸宦海**,世途机阱,则如生忉利天矣。

12、经过这次黑函**,他终于体会到人言可畏的恐怖。

13、渔民入海,海深万仞,在**大浪的危险中航行数百里,昼夜宿于海上,是因他们追逐的“利”在大海之中。

14、不久,孩子降临,忙得没有闲情逸致闹**,青春的一首诗是很容易朗诵过去的。

15、等**过后,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座也可以,坐上去并不头晕,末座亦无妨,我也并不因此少吃一嘴。

16、人群在主角退场之后以一哄而散,校园又恢复往日的宁静,不过可以预料的是,一场更大的**即将席卷全校。

17、枪是缠腰锁,虚点难招架,圈里**圈外看,你绕我也绕。

18、他听到蒯瞆逃宋,**平息的消息之后,星夜赶回,面奏灵公,然后派三路信使分头追寻。

19、立储一事竟惹起了如许**,使两个大学土相继离职。

20、青年人的血气方刚,对公平竞争原则的笃信,使他仗义执言,结果初出茅庐便引起了**。

21、想不到事情一拖,**又起,真是夜长梦多啊!

22、我一直把他当朋友,经过这次**,才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

23、他哪里知道,乔玉经过了一场宦海**以后,饱尝了世态炎凉,人心叵测的苦头。

24、但是本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的日本生涯,隐藏着一个又一个**。

25、一位紫色眼瞳,齐腰的白色长发,现实中他以身经百战,游戏中又会掀起什么**。

26、披坚执锐,刀光剑影多,暴虎冯河,江湖息**。

篇3:不满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我们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 一直比较重视语法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对词汇教学有所忽略, 这使得无论是词语本体研究还是词语教学研究都显得比较薄弱。其实, 在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之后, 还应该有大量的词汇作基础, 尤其是词语的文化含义, 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学会汉语, 语法也才会管用, 这是因为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法也只有依托词语才得以存在。

二、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含义

英国著名学者杰弗里·N.利奇在其专著《语义学》 (Semantics) 里将词义分为七种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其中, 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意义, 是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条件, 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 他进一步指出, 内涵意义是“一个词语除了它的纯理性意义内容之外, 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一种交际价值”, 他把词的概念意义称为“理性意义”, 而把其余的意义统称为“联想意义”。“词语的这种联想意义实质上就是词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语义” (杨元刚, 2008) , 即词语的文化含义, 是“词在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 (苏宝荣, 1996) 。

词语的文化含义是如何进入到词语的意义中去的呢?大致来说有三种情况:

1、感情渗透

由于文化含义是“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 那么这意义必须是社会统一约定而成的, 而非个人的, 它的产生, 多数是基于对词语所指称的事物特性、特点进行的感情渗透, 如“狐狸”, 它的语言意义是:哺乳动物, 外形略像狼, 面部较长, 耳朵三角形, 尾巴长, 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 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正是聪明、警惕性高, 且多在傍晚外出觅食, 天明始归的习性, 给人来感觉不是善类, 所以才有“狐假虎威”、“狐朋狗党”“狐媚”、“狐狸尾巴”等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 在民俗文化中, 狐狸一直也是妖精的形象出现, 狐妖也成为庞大妖精群体中无与伦比的角色, 一直属于淫祀范围。

2、修辞手段

但在历史长河中, 中国人又赋予了词语所指称事物的引申、借代、象征意义。“不到长城非好汉”, 指的是不能克服困难, 达到目的, 就不是英雄豪杰, 而并不是指不登临长城就不是英雄的字面意思, “长城”词典释义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性防御工程, 始建于战国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连接原先秦、赵、燕北面的城墙并加以增筑, 通称万里长城, 后代多有增建或整修。它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坚强毅力, 体现非凡的技术成就, 所以《新唐书》中有“五言长城”——本意是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特指唐代诗人刘长卿。又有“自毁长城”, 指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这是从长城的保卫义引申出的。人民大会堂的万里长城苏绣作品以及我国赠送给联合国的大型壁毯上的巨幅长城画像, 他象征的是古老而坚强的中华民族, 而并不单纯是中国的长城。

3、文学典故

还有的词语的文化含义与语言意义关系不是很大, 而是由谐音或者文学作品、典故产生。如“柳”, 本为植物名, 属落叶乔木, 又与“留”同音, 形态丝绦下垂, 彷佛是不忍离去, 暗喻离别。另有文学典故《诗经.采薇》又有“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水逐桃花去, 春随杨柳归。”而《三辅黄图》有言:“汉人送客至此桥, 折柳赠别。”等等, 于是, “柳”成为“离别”的象征, 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谐音的还有“梨”与“离”, “鱼”与“余”。文学典故赋予词语的文化含义可谓蔚为大观, 如“红豆”表现“爱情”, “蜡烛”一词语的文化含义是“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是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化用而来。

三、词语的文化含义教学的重要性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 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一个核心和先决条件是交流双方在交流时使用的词语能够准确表达自身的意图, 并避免因文化的差异造成双方的误读, 但是, 这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引起误会和冲突的主要原因:

1、对相同词语, 相同事物, 因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所赋予的含义、感情色彩不同或者部分不同, 在母语和汉语之间作比附, 比附导致对汉语理解和使用上产生偏误。

2、留学生已经把握汉语某个词语或某物的意义, 但在有时, 因为不知道汉文化背景和使用的特殊场合, 仍然用原义去理解这个词语或事物, 造成冲突。

上面两种情况造成的误读, 是就其整体而言的, 但是, 具体到某个词语、事物上时, 其误解主要的是体现在文化含义上。

我们再换一个视角, 语言并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符号系统,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是文化的产物, 它一定同产生它的文化紧密融合、不可分割。人们在交际中, 也并不是单靠词语随意堆砌, 英国语言学家尼尔·斯密斯在论及语言交际的基本模式指出, 言语交际的基本模式必须包含说话人和听话人共知的因素:

(1) 一套语言知识 (一种语法)

(2) 一套非语言知识和信念 (一部百科知识)

(3) 一套推理规则 (一种逻辑) 。

显然, 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 就是语言、文化知识和逻辑不断运行的过程。这三个特征也决定了外国学生想学好汉语, 同中国人进行交际, 单靠掌握“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是不够的, 他还必须了解“百科知识”, 并知晓“一套推理规则”。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特别是在初中级阶段词汇教学极为重要。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结构和变化, 有些词语本身又体现了结构关系, 组成句子又有语法关系, 学习词汇的同时也可以学习语音和语法, 可以说, 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的整体水平。然而, 词汇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难怪张志公先生指出:“任何一种语言, 在语音、文字、语汇、语法四者之中, 从教、学、使用的角度看, 相对的讲, 语汇是比较难的”。

1、词汇教学原则

词语教学应该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假如不当的教学方法, 还会造成一知半解、语用不当甚至偏误化石化现象。

(1) 简明原则。教师首先要使用学习者已经学过的词语, 使他们能够接受, 避免用学习者不懂的词语来解释另一个不懂的词语, 这样会陷入后面的始终是对前面的不懂词的解释中, 另外, 教师用的语句也宜简短, 切忌用复杂的句子。

(2) 分阶段性原则。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 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不同语言的词语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中高级阶段就是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以及一些构词法, 加深学生对汉语词语“原义”的理解。

(3) 用法原则。从常用句式, 常用搭配, 常用语境等方面着手, 不仅使学生知道意思, 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用, 只学习词义, 但不知如何使用, 这只是知识的学习, 而非技能的掌握。

2、词语整体释义

就是将词汇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解释和说明用法。

(1) 直接法。就是用图片、实物等形象的手段或者直接用汉语来解释使学习者获得词义的方法。又可分为直观法, 如“门”、“钢笔”等等以及动物、水果、颜色等词语, 可以直接用实物或图片解释, 简单明了。

(2) 翻译法。顾名思义, 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对词语进行翻译或解说的方法。特别是初学者, 这一方法很重要, 直接、迅速, 但是, 局限性也很明显, 不同语言的词语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它们在搭配以及文化含义等方面存在差异。到一定阶段后, 要尽早摆脱翻译法, 用汉语去理解词语的含义。

(3) 文化含义解释法。注重文化含义的解释, 并将此与置于目的语文化环境和实际交际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其文化含义和交际价值。

3、词语分析释义法

语素分析释义法。汉语以语素为基本单位,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它具有自由性, 可以独立成词, 又具有活动性, 可以构成新词。正如吕必松先生指出:“长期以来, 我们基本上把词作为最小的教学单位, 一直不太重视语素教学, 其实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是一个不该忽视的方面, 应该考虑把语素作为最小的教学单位。

目前的汉字教学偏重于汉字结构的教学, 对于汉字的字素、字义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汉字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记忆和对形体、笔画的机械模仿。汉字难加大了词语学习的难度, 我们要解决词语难学的有效途径可以是语素教学, 汉语中约占97%的语素是单音节的, 他们组合成新词的能力很强, 而且其中许多是单音节语素本身是词, 所以掌握一定数量的语素和构词法, 就可以迅速地扩大词汇量。

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来说, 大多数学生是成年人, 他们母语系统已经建立, 具有一定的语义推导能力, 引入语素分析教学法, 通过字与字的组合, 让学生在学会一个一个词语的同时, 学会词语的组合原则, 并且在掌握有限汉字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字义推导能力。

4、虚词教学法

虚词是表达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手段, 意义抽象, 不能单独成句, 也不能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实例, 因而在虚词教学中不能就词讲词, 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反而却解释的越来越复杂, 其实, 面对对外汉语教学对象, 他们本身已经具备母语语言系统的推导能力, 我们在讲解该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使用的条件限制, 具体的位置, 搭配等强调过后, 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或者情境语境进行讲解, 不仅对此词义理解, 而且对词语的运用也能较好理解。

虚词中有很多词, 尤其是关联词语, 很多时候不是单独使用的, 而是成对出现, 如:只有……才……, 因为……所以……, 不仅……而且……, 等等, 在教这些虚词的时候, 教师应该指明具体的搭配规则和使用情况, 有些还要强调其二者搭配不可替代性, 引起学生的重视, 可以有效避免学习中搭配不当引起的错误。

五、结语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词汇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要重视词语的文化含义。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 不仅要掌握词语的语言意义, 也要懂得词语的文化含义, 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准确地掌握汉语的语言和词汇。汉语的词汇意义又是丰富复杂的,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 要不断探索、改进词语教学法, 找出适合课堂、教学对象的词汇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孟子敏.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A].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2]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志公.语汇重要, 语汇难[J].中国语文, 1988 (1) .

篇4:逮捕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捕捉;捉拿。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后人有上书告 勃 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 长安 ,逮捕 勃 治之。”《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大臣……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受所监臧二百五十以上,请逮捕繫治。”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 上海 解放以后,伪工会理事长逃到 川沙 ,给 上海市 公安局逮捕回来法办了。”

二、逮捕词语的近义词

捕获 [ bǔ huò ]

缉捕 [ jī bǔ ]

搜捕 [ sōu bǔ ]

三、逮捕词语的造句

1、沿着这条峡谷进行搜索,务必将盗猎珍稀野生动物的罪犯逮捕归案。

2、当他被公安人员逮捕的时候,他才知道悔恨。

3、公安局逮捕了一个潜伏特务。

4、他一下飞机便遭逮捕,并被软禁起来。

5、他因为贪污公款被逮捕了。

6、警察叔叔逮捕了这两个罪犯。

7、严打中的这条漏尽更阑终于被公安局逮捕。

8、这伙劫持飞机的歹徒被警察逮捕了。

9、拐骗妇女儿童的不法分子终于在火车站被警方逮捕。

10、那个欺压百姓的恶霸被警察逮捕了。

11、刑警队采取欲擒故纵的办法,终于把犯罪嫌疑人逮捕归案了。

12、歹徒以为躲在山上,警方鞭长莫及,可以苟喘一时,没想到才几天就被逮捕归案。

13、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餘孽。

14、一伙称王称霸的流氓已经被公安机关逮捕了。

15、曹操认为崔琰对他腹诽心谤,于是就把崔琰逮捕、下狱、赐死。

16、直到被逮捕,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也跟着犯了法。

17、经检察院批准,依法逮捕了这个纵火盗窃、又嫁祸于人的犯罪分子。

18、严打中的这条漏网之鱼终被公安局逮捕。

19、这名歹徒要不儘快逮捕归案,总令人有如芒刺在背,难以心安。

20、那个借化装术来接头的歹徒,如果不是警方逮捕了他,恐怕我们始终无法见到他的庐山真面。

21、朋比为奸的流氓,结伙抢劫,终于被逮捕了。

22、作恶多端的歹徒被司法机关逮捕了,群众莫不拍手称快。

23、这些为人们切齿痛恨的坏分子,终于被逮捕了。

24、这两个匪徒竟然明目张胆地抢劫路人,结果当场被逮捕!

25、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隐藏了十几年的杀人犯终于被逮捕归案了。

26、警探凭凶案的温良恭俭让,三天之内便把凶手逮捕了。

27、这次缉凶行动一箭双雕,不但逮捕到杀人犯,同时也破获了贩毒集团。

28、这些毒梟已被全部逮捕,一网打尽。

29、在群众的协助下,公安人员把这个流氓集团一网打尽,逮捕法办。

30、这些毒枭已被全部逮捕,一网打尽。

篇5:正确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谓符合事实、规律、道理。与“错误”相对。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老舍 《柳屯的》:“至于正确的程度,我相信我的是最优等。”

正确词语的近义词

确切 [ què qiè ]

无误 [ wú wù ]

准确 [ zhǔn què ]

正确词语的造句

1、我们要正确运用含有贬义的词语。

2、他的预言被证实是正确的。

3、在一定范畴内讲,他的说法是正确的。

4、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使他的脊柱发生了轻微的弯曲。

5、经济特区和内地展现出的大好形势禽犊之爱地说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

6、遇事不要太死板,深厉浅揭才是正确的。

7、后来的事实验证了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8、实践证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9、小华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10、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完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11、别人的意见,哪怕不完全正确,我们也应该认真听取。

12、党制定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

13、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对情况的了解。

14、我们尽情地讴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5、正确的结论,来源于对事物深入细致地研究。

16、对于外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全盘接受和一概排斥都是错误的,要神仙中人,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17、他被假象蒙蔽了双眼,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

18、爸爸性格虽然倔强,但他还是能听取正确意见的。

19、国家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20、或许这就是解答这道难题唯一正确的方法。

21、正确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2、你刚才所说的,恰好否定了你开始提出的论点,这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论点正确与否,不辨自破。

23、我们要努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24、我们夜以继日地赶项目,希望一切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5、你解题的方法不正确,所以列错了算式。

26、会议制定了一个关于在全地区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正确方案。

27、那个倒闭公司的上级大都短绠汲深,当然就无法正确领导下属了。

28、你的看法大体正确,但还不够全面。

29、这是老师亲自审查过的试卷,因此这道题的答案绝对是正确的。

30、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说明我们采取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31、我国经济建设分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英明正确的。

32、试验表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33、我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曲折,但是毕竟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34、党的正确领导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5、我们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36、他的正确引导,使我们的小吃店立于不败之地的境地。

37、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正确方针,再也不能走闭关锁国的老路。

38、他的心算能力很好,一看题便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正确的答案。

39、一个脱离现实、闭目塞听的人,对事物是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的。

40、这是党的指示,其正确性不容置疑!

41、要正确使用“触类旁通”这个成语。

42、虽然我回答了这个问题,然而不一定正确,毕竟这我才疏学浅。

43、党的正确领导和地利人和是取得农业大丰收的重要保证。

44、姐姐认为做服务员工作是低三下四,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45、正确引导孩子认清是非,是培养孩子判断能力的一件大事,决不可等闲视之。

46、为什么同样正确的方向却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

47、正确而高深的品牌理念挨制牧和邻文化核古道热肠?

篇6:词语财富的含义及近义词

具有价值的东西。 《史记·太史公自序》:“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华严经·离世间品》:“所谓不著味,不著欲,不著财富,不著眷属。” 丁玲 《过年》:“妈只希望她书读得好,有学问,是比有一切财富都值得骄傲的。” 《论联合政府》四:“一切知识分子,只要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著有成绩的,应受到尊重,把他们看作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财富。”

二、词语财富的近义词

家当 [ jiā dàng ]

金钱 [ jīn qián ]

资产 [ zī chǎn ]

三、词语财富的造句

1、我们要做个一诺千金的人,懂得尊严,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拥有财富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财富是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的。

3、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将世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

4、如果你加入该团体,你有权对你的个人财富保持缄默。

5、金钱既是一种财富,又是人生的腐蚀剂。

6、直到今天他才知道,爱情与财富原来是南柯一梦而已。

7、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8、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并不是无限度的。

9、我们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10、知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11、文物古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12、我们的前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13、朋友,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14、人们往往沉溺于聚集财富而不能自已。

15、殖民者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财富,总是得寸进尺,恨不得全部搜刮干净。

16、他在没发迹时,只希望生活安定,怎知现在富贵逼人,财富天天增加。

17、古今中外的文学巨著都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18、您我共联袂,财富海枯石烂。

19、艰苦奋斗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20、以他的财富来比较,他付出的钱,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21、定时定额的储蓄,正是利用聚沙成塔的道理来累积财富。

22、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一心想把我国巨大的财富,据为己有。

23、他追求不到可望而不可即的权力和财富,受尽了折磨。

24、他似乎认为财富是快乐的敲门砖。

25、剥削阶级整天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挥霍着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

26、荣华富贵对于他只是过眼云烟,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全人类创造财富。

27、日积月累,才能创造财富和智慧,最后抵达终点,赢得荣耀。

28、他知道他们在千方百计地诈取他的财富,损害他的青春。

29、你有这么多的财富,年纪老迈,所求的又是人死留名,多做善事是最好不过的了。

30、财富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是需要人们通过合法的渠道获得。

31、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32、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家的财富将会停滞不前或者是收缩。

33、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

34、牡丹是我们的国花,是财富和欣欣向荣的象征。

35、父母用血汗换来的财富,你能心安理得地受用吗?

36、只要你做到一诺千金,就等于获得了一大笔财富。

37、依靠不法手段赚来的财富,在我看来一钱不值。

38、孔子的论语真是言之有理,给后人留下很大的精神财富!

39、财富再多,如果不去创造,终究有一天会坐吃山空的。

40、陈宁晚年著书立说,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神财富。

41、看他一身名牌,穿金戴银的招摇过市,显然就是在炫耀财富。

42、虽然我们是中学生,不能为家庭乃至社会创造财富,但是我们也不能只会坐享其成,我们要努力学习。

篇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 理解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概念)的内涵;

(2) 理解指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

(3) 理解词语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

(4) 理解运用修辞格和内涵丰富的词语的意义。

在文章中,词语存在于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有机的语义联系。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1. 理解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要结合文章思路、主旨加以分析。

如:(2008年江西卷)第16题问:“‘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朦胧的敬慕”是文章题目,弄懂“朦胧”的含义是关键。文章的思路是:第一、二段写作者怕看死人,但看到母亲的遗体﹑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和鲁迅先生的遗体却不曾害怕过;第三到第十段写作者在给鲁迅先生守灵时看到一个小学生怀着敬慕和哀悼的心情吊唁的情景非常感动,唤起了作者小时候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的记忆,那时的感觉是“模糊的‘伟大’”,“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威或尊敬感觉便塞在我喉咙间”,后来,私下里珍藏了“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的传单和一本《孙中山传》;第十一、十二段歌颂了伟人的伟大人格。理清思路后便弄懂了词语“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指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

2. 理解指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

文章中的指代词往往运用于同一事物的反复出现之时,所以指代词的出现,多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指代词指代的内容在本句中往往难以找到,而要从上文甚至下文入手,由近及远地寻找,还要注意上下文对指代内容的限定或提示。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我们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

如:(1996·24)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___(不超过20个字)

第二段内容: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这一段中共有六个句子,“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出现在第二句,第二句是别人对贝多芬的评价,第五句也是别人对贝多芬的评价,这样,第二、五句的表意就是一致的,问题的答案也就找到了,所指的一类人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

3. 理解词语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

一般来说,文中出现的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词语,往往具有迷惑性,不能按照惯性思维理解,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

如:(2006年北京卷)“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于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不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已经被我变乱了的“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1)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2)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找,自然就找不到。

4. 理解运用修辞格和内涵丰富的关键词语。

对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象的词语的理解,需要弄清手法的特点和借助前后文,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其内涵。对此,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前后找答案即可。

如:(1999·22)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第四段指出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就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篇8:适应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恰巧应验;偶然应验。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造化》:“气数灾异之説,揆理不通,然亦有适应者。” 适合。多指客观环境或需要等。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七:“尽管在思想上,她抗拒这地方的一切,但却是最能适应环境的。”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她们完全适应了从早到晚整齐划一的紧张生活。”

二、适应近义词

适宜 [ shì yí ]

事宜 [ shì yí ]

适当 [ shì dàng ]

三、适应造句

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奋斗一生。

2、能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

3、这个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你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

4、成功都并没有什么秘密,他们只不过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变化。

5、起初他不适应高原的气候,后来慢慢适应了。

6、北方人到南方工作,对那里的湿热气候有个适应的过程。

7、来西藏工作,最初几天,身体很不适应。

8、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很快就能在公司独当一面了。

9、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具备某种或多种特长。

10、这群城里来的大学生很快适应了山区的艰苦生活。

11、柳树的适应性非常强,插到哪里都能活。

12、这群候鸟逐渐适应这里的气候。

13、新教师刚参加工作,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14、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15、看了药品说明,才知道它适应的病症和服用方法。

16、现在的小孩都养尊处优惯了,适应不了恶劣的环境。

17、民主改革一定要循序渐进,才不会让民众一时无法适应。

18、我放荡不羁惯了,很难适应官场纺生活。

19、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就不能像郑人买履那样僵化与固执。

20、领导干部应该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

21、但是我们对双语宝宝怎样适应两种语言还几乎一无所知。

22、食古不化的人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23、我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虽然有时只是逢场作戏。

24、情况变了,办法也要适应,不能胶柱鼓瑟。

25、我们应当记取刻舟求剑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26、他刚从南方调到北方,对这里的气候一时还不太适应。

27、初到外地时一点也不习惯。但日子久了,积习成常,便也能适应了。

28、大学的确是需要竞争的,哪怕是不择手段,那也是在提前适应社会。

29、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30、以适应为本,学会生存。

31、人有了信念和追求就能忍受一切艰苦,适应一切环境。

32、个性的生活在社会中,好比鱼在水里,时时要求相适应。

33、最高明的处世术不是妥协,而是适应。

34、老丁一向固执己见,意气用事,不适应担任此项工作。

35、挑战固然是一种精神,适应也不仅仅是一种策略。

36、面对现实才叫勇敢,接受现实才叫坦然,适应现实才叫超越。

37、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

38、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

39、人类是能立刻适应万物的动物。我认为这才是对人类的最高定义。

40、商业化是使体育适应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因素。

41、测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时,取决于一个人是否热爱沉重的工作。

42、生活是不公平的,你需要去适应它。

43、去适应环境,别叫环境去适应你。

44、人的生命就是不断的适应再适应。

45、时间不会改变痛,时间只能适应痛。

46、人原来是会慢慢适应某种生活的。

47、你不可能代替谁负起责任。这里好比沙漠,我们大家只能适应沙漠。

48、您经验越丰富,将来也就越能轻车熟路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49、嫁二婚男人确实不易,光当后妈这一项就够适应一阵子的。

50、这个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应多学一些东西,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篇9:规则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仪范;规范。 唐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闍黎》诗:“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儒家从事於文字……自立经学,举史氏之遗轨,依《尔雅》之末流,兼循途径,不失规则。” 规章;法则。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九:“在京各衙门,仍照军民粮运见行规则,刊刷易知单册,给与纳户,以便交纳扣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不讲别的,偌大的一个局,定那章程规则,就很不容易。”

二、规则词语的近义词

规矩 [ guī ju ]

规定 [ guī dìng ]

原则 [ yuán zé ]

三、规则词语的造句

1、车祸往往在一瞬间就夺取了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2、能运用规则识别设问句。

3、暪遵守交通规则是对每个行人的起码要求。

4、说是香港交易所一项新的披露规则迫使他露出马脚。

5、竞技场上,平等竞争,必须遵守竞赛规则。

6、如果严重违反了交通规则,你就会被吊销驾驶证。

7、我一不留神就违反了交通规则。

8、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9、大家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让社会拥有良好的交通秩序。

10、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11、大家都讨厌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12、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13、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靠右侧行走。

14、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应受到惩罚。

15、按比赛规则,选手入场的先后顺序由抽签决定。

16、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以防止惨剧的发生。

17、他因违反交通规则被警察罚款了。

18、市场竞争要遵守规则,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

19、货币规则是重建美联储独立性的不二法门。

20、与他人步调一致有规则、有节奏地行走。

21、尽管过去饱经沧桑,但规则仍然有积极的作用。

22、他对股市的游戏规则不甚了了。

23、存在不遵循规则的成员,即不合群或者害群之马。

24、在考试的时候,大家不能交头接耳,否则算违犯考场规则。

25、做事要灵活,随机应变,不要死守旧规则。

26、香港的道路设施管理非常好,尽管地小人多,但大家却能遵守规则,使道路非常顺畅,四通八达。

27、行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否则,出了车祸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啊!

28、对于违反城市交通规则的人,五中队的民警决不听之任之,而是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29、你的口号就是公正比赛,你所深恶痛绝的就是违反规则。

30、言简意赅而不同于散文,规则使用节拍和押韵的习惯,行为正式单位,词汇升华,造句灵活。

31、战争中也必须坚持道义规则,正大光明。

32、谈判的新规则将是政府部门之间的争权夺利。

篇10:征途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亦作“ 征涂 ”。行军路上;出征之路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缘生 从戍行旅,征途讯访,既非旧土,故无所究。” 陈毅 《过微山湖》诗:“横越 江 淮 七百里, 微山湖 色慰征途。” 张鼎丞 邓子恢 谭震林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 闽 西人民的子弟兵,终于实现了开赴前线抗日的夙愿……挥泪高歌,踏上了新的征途。” 远行的路途;行程。唐 杜甫 《龙门》诗:“往来时屡改,川陆日悠哉!相閲征涂上,生涯尽几迴。” 宋 柳永 《鹊桥仙》词:“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伏雨阑风,征途迢滞。”

征途词语的近义词

征程 [ zhēng chéng ]

行程 [ xíng chéng ]

征途词语的造句

1、怀着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征途,一路上我都在幻想着白水寨的风景,不知道事隔五年它有没有变化。

2、人生便是行进在寻梦的征途上,面对着无数的痛苦和艰辛、失败与挫折、泪珠与汗水。

3、草色依旧是翠绿,而前面的征途,依旧在延伸,也像是不断推动的时间的车轮。

4、生活,绝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征途,既有荒凉的大漠,也有深幽的峡谷,还有横亘的高山。

5、秋雨,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走上了征途,很快湮没了脚下的路。

6、草叶感觉到了自己的委屈,树好像是开始飘荡着自己的思绪,而河流继续走着自己的路,继续踏上着自己的征途,对秋雨不管不顾。

7、风,并没有一直都保持着安静,带着雾,开始踏上了它的征途。

8、如果停下了脚步,前面就没有了征途,而人生里面,就只能是留下了遗憾。

9、在我们漫漫求索的人生征途上,我们总会遇到不公和不平。

10、于是,我顾不上夏日里的罡热难耐,酷暑难挨,毅然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11、井冈山、瑞金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红色教育感染着我,长征精神激励着我,在新的漫漫征途上不停地攀登。

12、在通向自知的征途中仍不免走弯路,过高地估量自己就踏上自负的道路,过低地估量自己就踏上自卑的道路。

13、每一个足迹,都要用双脚去好好丈量,时刻准备迎接下一个征途!

14、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长征途,他必须买进种.种军需品和粮食等物,为此他需要巨额的资金。

15、人生是段漫长的征途,有人选择毫不费力甚至倒退的生活,然后越来越穷困,越来越潦倒。

16、征途茫茫有时看不到一丝星光,长路漫漫有时走得并不潇洒。

17、人生征途中,光辉的不是终点站,而是起点至终点的坎坷历程。

18、人生之旅,征途迢迢,这里帮人一把,那里放人一马,这便是拥有大度者的人格风范。

19、圣雄甘地又一次踏上漫长的游说活动征途。

20、太阳升起时刻,甘地率领一帮人马,登上游说的征途。

21、时间久了,便也生了些许贪心与执念。只是征途路漫漫,希冀意萧萧。

22、在人生的征途中,要分清正确的与似是而非的界限。

23、在征途中,他又降下敕旨,封自己为镇国公,岁支俸米五千五。

24、平日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自从踏上征途以来,和沫若虽时常呆在一起,却很少直接交谈。

25、然而征途中并非时时都慷慨激昂,也有低沉丧气的当儿。

26、他能够做的,只有在这条锁链的捆绑下,沿着一条古老得生锈的轨道走下去,尽管前方是一片迷茫的征途。

27、六八年的年初,在春节将近的日子里,曾宪梓孤身一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返回香港的征途。

28、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29、好像是你让它走完了长长的征途,好不容易得到了休息。

30、我含泪告别了病弱的妻子,告别了还不会叫一声父亲的儿子,踏上了征途。

31、他满怀豪情壮志,踏上了地质勘探的征途。

32、红军在万里长征途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百折不挠努力,终于胜利地会师。

33、在长征途中,刚打退的敌人又卷土重来了。

34、这是他们第一次踏上征途的地方,它使他们俩想起了往日那些可歌可泣的动人场面和胜利的时刻。

篇11:不满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长期以来, 外语学习者一直关注着自己所说所写的外语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但是在实际的交流中, 他们发现自己不仅应该说正确的外语, 还应该说得体的外语。所以, 近年来, 随着双语词典编纂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焦点转向对双语词典编纂特别是词语释义编纂的研究上, 而作为语言学一个较新的分支, 语用学也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语用学及语用信息的视角下研究双语词典的编纂。但是不同的学者对语用信息在双语词典中的应用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观点认为双语词典与语用学从本质上讲是相互矛盾的, 因为双语词典所关注的是静态意义, 而语用学则以动态意义为研究对象[1]。然而大部分学者对语用信息在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中的作用还是持乐观态度。骆世平 (2001) 强调在双语词典中, “适当的语用说明对成功的交流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黄建华 (1997) 认为“词目的翻译不仅要做到语义等值、语体等值, 还应该做到语用等值”。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可以突破双语词典在词语的释义和用法说明以及例证选用等方面的局限性, 并导致双语词典编纂的理念和模式更新[2]。研究语用学原理是否可以应用于词典编纂学特别是词语释义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语用学的作用, 而且可以发展甚至创新词典编纂学。所以本文以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语用学对词典编纂中词目释义方面的影响。

2 语用学应用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必要性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3]。由于源语和目的语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 所以源语和目的语词汇也会有不同的语用意义, 即两种具有相同表面形式的词不一定具有同样的语用意义。例如, 汉语中的“你吃了吗”表现的是语言的一种寒暄功能, 是人们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而在英语中“Have you eaten?”是一个问句, 并且需要对方作出回答。另外, 一种语言的词语可能有多种语用功能, 而这些语用功能并不可能全部为其他语言使用者所知。例如, 英语中的“Excuse me”既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又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以寻求帮助。

人们在实际的人际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语用信息的不完整将母语词语的语用意义转移到目的语上, 造成语用失误。作为了解目的语的一种重要途径, 双语词典必须要发挥好其中间桥梁作用, 而就现状来说, 大多数传统的双语词典还只是关注词语释义的正确性, 没有具体的语用信息来确保词语运用的得体性。词典学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脱离现实的活动, 它是现实世界情景中的交际行为[4]。所以这就要求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语释义过程中要尽可能增加词语的语用信息及语用意义, 以避免词语运用中的负迁移, 从而减少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障碍。

3 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及其对词语释义的启示

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在其著作Semantics中将语言的意义分为七类, 他认为词不仅有其概念意义, 还有内涵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关注的是词的概念意义和搭配意义, 忽略了其内涵意义。所以, 作者希望借助语用学来帮助完善词典词汇释义方面的编纂工作, 使词典真正做到为民所用。本章将基于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来探讨如何完善双语词典的使用。

3.1 会话含义

在日常交流中, 说话者的很多信息都不是直接传递的, 也就是说说话者某一话语的语用信息不是单纯通过该话语的字面意思获取的。在此情况下, 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听话人需要根据相关的语境因素进行推理, 由此获取字面意义以外的交际信息。该信息就是一种隐含的语用信息, 可简称“含意”, 它是一种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5]。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 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即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 解释话语的言下之意, 弦外之音[6]。所以会话含义具有语境依赖性, 这就要求词典编纂者必须从实际出发, 以交际为目的, 联想到与词语所在文化密切关联的内涵意义, 将词语的内涵意义加入词典中, 以帮助读者在理解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更好的领会词语的内涵意义, 使读者全方面深入了解词汇, 避免语用失误, 达到交际的目的。

3.2 合作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同样, 在言语交际中, 会话并不是靠说话人杂乱无章的语句堆砌出来的, 它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并且都是根据双方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 在一定语境下提供会话所需的话语或信息[7]。所以, 话语是否具有会话含义是根据其是否遵守合作原则推导出来的。合作原则是语言学家Herbert Paul Grice (1975) 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中提出的, 他对合作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提出了四条准则。下面, 本文作者将结合其他学者的看法以及合作原则的每条准则对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当之处, 敬请方家指正。

1) 数量准则

(1) 所提供的信息是交际对方需要的;

(2) 不要提供交际不需要的信息或者减少提供信息

总体而言, 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关注的是交际所需的信息量。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的角度来看, 编纂者提供的词义同样不能多于也不能少于词典编写目的所要求的信息量。不同类型的词典有不同类型的编纂目标, 同样也对词义的编纂有不同的要求。如像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之类的语文词典对词语解释有着更高的数量要求, 它要尽量表现词语的各种语用信息,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词汇。而像成语词典或者同义词、反义词词典之类的专门词典要求进行词语解释时只对其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释, 不需要解释其他无关的知识。所以, 在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的泛而全, 忽视其实用性, 否则语言学习者在选择或使用词典时没有针对性, 只能一味地通过词典了解词语的含义而不能真正意义上讲这些词语用到实际交流中。所以, 词典编纂者应该正确把握词典编纂中词语含义的信息量, 一方面方便读者查阅, 另一方面可以指导读者在实际交流中做到自然、得体。

2) 质量准则

(1) 不要说虚假的话语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2) 避免提供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语或信息。

所以, 质量准则要求话语具有真实性。同样, 词语释义关注的是对应词的质量, 它要求词典编纂者对所选词语释义及用法说明的准确性。但是, 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 语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词典编纂者在寻找对应词时可能会存在词汇空缺的现象。为了遵守质量准则, 词典编纂者必须找到合适的提供对应词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 质量准则要求词典编纂者在理解源语词汇含义及源语文化的基础上, 在目的语文化中寻找相应的对应词, 使目的语不仅在词语的概念意义上与源语一致, 而且在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意义上也做到等值, 或者通过描写、解释的方法解决词汇空缺的问题。另外, 孤证不足信, 质量准则要求词典编纂者要确保词语释义的可靠性。应当以来自多方面的、不同系统的可靠材料作为依据, 保证词典的正确性[8]。韦氏3版的编者要求一个词至少必须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普遍使用并获得一个明确的意义之后才能进入词典。西班牙科学院词典的编者规定至少能从3个作家的作品中得到印证的词或词义才能收入词典[8]。总之, 在数量准则的基础上, 词典编纂者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语用信息, 确保释义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以帮助读者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处境。

3) 关联准则

交际中提供的话语要准确并且需要具有相关性。

关联准则关注的是话语的相关性, 所以词语释义最重要的是做到与词目本身相关, 要对词目进行准确解释, 对普通性词目进行一般解释, 对特殊词目如方言等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释。同时, 为了避免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误会以及语用失误, 关联准则要求在对词语进行释义时, 一方面提供词语的一般语用规则, 指导读者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用法;另一方面考虑词语典型的语用意义, 从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说话人的内涵意义。

4) 方式准则

话语交际要做到简洁, 条理清晰, 交际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或者引起歧义的话语。

方式准则关注的是交际中所提供的话语或信息是否简单易懂。首先, 双语词典具有针对性, 词典编纂者所提供的释义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做不同的调整。例如, 为外国人编写的双语词典, 释义用词难度不能太大, 可以集中力量用一些简明词语释义, 并且提供丰富的语用信息, 但要注意其规范性;其次, 在对词语进行释义时应尽量做到简明有条理, 按类别或其他方式进行释义, 以方便读者查阅;最后, 词语的释义要避免有歧义, 注重词语释义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结束语

双语词典主要是面向需要学习或者使用某种外语的普通读者, 所以双语词典不但要帮助读者理解, 更要帮助读者表达。双语词典的编纂, 尤其是词语释义方面的编纂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仅仅从合作原则这一方面出发探讨了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方面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语用学信息变化幅度大, 不容易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规则, 而且词典编纂工作量大, 所以在引入语用信息方面还应该多做一些努力。将语用学运用到双语词典的编纂中, 一方面可以提高词典编纂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改革和创新词典的编纂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合作原则解决词语释义信息量和质量的矛盾, 提高读者交际能力和效率。总之, 在语用学的指导下, 不仅是在词语的释义方面, 在词典编纂的其他方面也将获得飞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慧.双语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取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 :121-123.

[2]胡开宝, 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2) :49-52.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3.

[4]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63.

[5]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54.

[6]李燕.语用学在双语词典编纂词语定义中的应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59-61.

[7]Cruse, D.Alan.Meaning in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355.

[8]李明, 周敬华.双语词典编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6.

[9]Leech Geoffrey.Semantics[M].London:Penguin, 1974.

[10]Herbert Paul 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篇12:憎恨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厌恶痛恨。 巴金 《秋》九:“那些人也有同样的愿望,也憎恨一切的不义和罪恶,也憎恨不合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也追求劳苦人民的幸福。” 叶圣陶 《火灾·晓行》:“我听了这一段叙述,心里起一种憎恨的情绪。”

憎恨词语的近义词

憎恶 [ zēng wù ]

气氛 [ qì fēn ]

厌恶 [ yàn wù ]

憎恨词语的造句

1、也许一个人,对故乡的爱,包含了两种情愫,憎恨和热爱。

2、做为中国人的爷爷,有很重的民族情结,骨子里憎恨日本人。

3、最令人憎恨的是蝼蛄,一夜间,它们常把菜畦拱七零八落。

4、一搂晚风,断送今生的愿意,爱憎恨,离别苦,是是非非,只是一段祝愿。

5、人们大多憎恨他,但不敢说,因为他仍在统治这个国家。

6、当我们受伤害的时候,容易对世界产生怀疑,对人性憎恨。

7、克拉加特是邪恶的,不过他对于毕利的憎恨,是一种用细微的笔触处理的感情冲突。

8、他捞上来一个叫贺家村村民讨厌甚至憎恨的人,连他的英雄行为也失去了光彩。

9、真可之死,其真实原因是真可和尚憎恨太监所为,因而被诬罹难。

10、他们原本会战斗到死,使憎恨他们的新加坡人完全相信,他们决不投降,宁可在烈火中跟大家同归于尽。

11、几乎所有的人都憎恨他们,但是大家都深知惹不起他们,只好调整适应。

12、学习华文总比学习日文好,华文至少是我自己的语文,而不是令人憎恨的征服者的语文。

13、憎恨某人,优点被看成伪装;喜欢某人,缺点也变得美好。

14、它千方百计地要摧毁诺第留斯号,它属于尼摩所憎恨的那个国家,尼摩要替他死难的亲人和朋友报仇!

15、又有一个心怀强烈信仰和憎恨的人死了,这是巴格达司空见惯的一幕。

16、任何一所大学,在最初的时间都会让人有不理解的地方,憎恨厌恶,最好的也是不满意。

17、抗战时期,一些汉奸依靠日本侵略者,趋炎附势,欺压同胞,广大百姓对他们憎恨无比。

18、我们非常憎恨布哈林那帮两面三刀、杀人破坏,干尽坏事的豺狼。

19、但笑容之下是她的铮铮铁骨,笑容之下隐藏的是终其一生都汹涌澎湃的憎恨和后悔。

20、当他们还是一个小公司,与被大家憎恨的微软叫阵的时候,这句座右铭恰如其分。

21、看到他的生活这么艰难,我心中对他的憎恨顿时荡然无存。

22、嗜杀的人,常憎恨正人君子,正直的人,却关怀他的性命。

23、曾经的深爱和无言的憎恨,刻骨铭心的爱恨纠缠在生命的尽头,是一片平静,即使在深切的热爱里面,我们也是孤独,繁华落尽如梦无痕。

24、作为一名剧作家,我憎恨说教。

25、一切痛苦都有助于我们奋发向上,不论我们当时是多么憎恨它。

26、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7、友谊是慷慨、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28、自然,这样做是极端重要的,因为中国老百姓通常是憎恨丘八的。

29、他和他专横残暴的父母一样为人惧怕和憎恨。

篇13:流利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

灵活而不凝滞。 《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梁 庾元威 《论书》:“ 敬通 又能一笔草书,一行一断,婉约流利。”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梁建 ﹞迅速而流利地写了一个条子,交给调度员,要他立刻办理几件事情。” 说话、写文章通畅而清楚。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他如 吴渊颖 之兀奡, 迺易之 之流利, 萨天锡 之穠鲜耀艷,故应并张一军。”

二、流利近义词

娴熟 [ xián shú ]

纯熟 [ chún shú ]

顺畅 [ shùn chàng ]

三、流利造句

1、她说得挺流利,一句接一句,像瀑布似的。

2、他虽然是广东人,普通话却说得很流利。

3、老校长的毛笔字写得很有功夫,笔调自然流利。

4、怎样才能讲好一口流利又地道的英语?

5、他孜孜不倦的用心学习,终于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6、极佳使用者,能将英语运用自如;适切,精确,流利并能完全理解。

7、原来他是一个神采奕奕,口齿流利的东印度人。

8、专业知识加上流利的英语,让你在社会上会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

9、成绩极佳,能将英语运用自如,精确、流利并能完全理解。

10、朗读课上,有的学生朗读得很流利,还颇有些“抑扬顿挫”的意味,有的则磕磕巴巴。

11、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12、这孩子语言流利,举止大方,一看气质就知道出身于书香门第。

13、他的英语口语非常流利。

14、大家学习了认读单词和练习流利表达的游戏。

15、杜怡然今年九岁,中等个,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张樱桃小嘴,会一口流利的英语。

16、从潘基文就任的最初几个月看来,他对英文运用自如,法文则不太流利。

17、蟋蟀在枝头好似一个被万人崇拜的歌唱家,在枝头欢快、流利的歌唱。

18、他当过三年翻译,英语说得很流利。

19、他说着一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

20、钢笔尖在纸上流利地来回走动,留下一些优美的痕迹。

21、他英语流利得使人会以为他讲本国语呢。

22、故在制定流利架标准规格时,以可堆式周转箱为参照。

23、我不能流利地说英语,因为我已荒疏了。

24、这个小姑娘把她记住的讲演词流利地背诵出来。

25、他的母语是朝鲜语,但英语流利。

26、尽管特威德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他是否能被当作当地人还很难说。

27、在弗莱迪柏金能流利的讲话前,他就都那样叫我的。

28、他对工作失误的辩解是流利的,但难以令人相信。

29、她甚至能像读课文一样流利读出一排文字的笔画数。

30、大学专科毕业,最好为文秘或英文专业,英文流利。

31、他使用中国语言的流利畅达被他所有的中国同事所谈及。

32、流利的英语口语和书写能力,沟通能力强。

33、我年纪大了,说话总是笨嘴拙舌地,而不能流利地表达。

34、昆塔对于他的两位伯父竟能流利地讲一口古怪的语言,感到惊讶。

35、我的英语口语流利正宗,让人听不出来是中国人在说英语。

36、他学疯狂英语没有白学,现在他说英语非常流利了。

37、在汇佳,小学生在低年级就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

38、第13任中国驻巴大使张春贤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乌尔都语。

39、她的法语和德语讲得流利,也会说一点意大利语。

40、小声朗诵会大小进步你的流利度,争你更能散外注意力。

41、王萍说英语比我流利。

42、接受反特语言倾向度测试或反特语言流利度测试。

43、大声朗诵会大大进步你得流利度,让你更能集中留神力。

44、流利地朗读或背诵课文一篇。

45、微电子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中英文流利。

46、她现在仍回德国探亲,并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

47、她的英语并不很流利,给人的印象有些害羞,在生人前话很少。

48、由于能讲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语,澳门成为了他发挥特长的理想之地。

49、这是中国的方块字,谁能看得懂,并且有时间来教我说流利的英语。

50、描水尖劲流利,画山重峦迭嶂,端的是大气磅礴,沉雄高古。

51、面对唐峰盘根究底的询问,海伦半真半假,回答得很是流利。

52、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英文发音基本准确,听力不低于5米。

53、林语堂故意讲一口流利的洋泾滨英语,表示是鸡同鸭讲,逗趣一番。

54、如今,丘红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认识了400多个常用字。

上一篇:晚菊,晚菊韩愈,晚菊的意思,晚菊赏析下一篇:53我的开学第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