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2024-04-20

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共10篇)

篇1: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在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把生态养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培育、深化改革三轮驱动,使生态养殖成为撬动大农业循环发展、建设生态强省的重要突破口。

技术创新是推动实现生态养殖的“源动力”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38亿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不到60%,粪污直排现象比较突出,环境压力较大。与此同时,由于饲料浪费严重,我国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和国外有较大差距,如美国生猪养殖成本较中国低40%-50%左右。此外,仅2013年一年,我国就有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养殖。我国每生产1公斤肉的饲用抗生素量是美国的4倍、丹麦的22倍。

而实践表明,通过加大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力度,完全可以破解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资源浪费等难题。如研发源头减排的猪舍,集成节能保温墙体、半漏缝地板、自动粪尿分离、节水饮水、雨污分流、清污分流、高位发酵床、微生物除臭等技术,可实现源头减排80%以上;研发高效生态饲料、绿色兽药、抗生素替代、微量元素减排、微生物除臭等先进技术,可从源头上破解饲料浪费、兽药抗生素残留、重金属超标、臭气超标等难题。比如通过应用中草药兽药,在提高畜禽抗病能力的同时,还可改善其肉质和毛色。使用秸秆膨化发酵饲料,既解决了秸秆处置问题,又降低了养殖成本;研发微生物净水剂、微生物滤床等技术,养殖废水每吨处理成本可从8元下降到2至3元;研发蝇蛆及黑水虻产业化集成技术,每吨鸡粪可以产出200至300公斤的蝇蛆,新增效益达2400至3600元。技术创新是推动生态养殖的“源动力”。

市场培育是加快实现生态养殖的“助推器”

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加快推进生态养殖,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加强市场培育,打通生态养殖市场上下游产业链。

从上游市场产业链来看,应重点解决生态养殖技术产品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对称、资源不对称等难题。要让好技术、好产品真正走进成千上万的养殖户,打通生态养殖技术产品推广“最后一公里”。建议政府以采购服务等模式大力扶持第三方开展生态养殖集成技术推广,开展生态养殖技术产品征集遴选和评价,筛选一批成熟、适用、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全面推广。如依托县乡镇级的畜牧技术服务机构或饲料兽药经销网点,打造生态养殖技术产品集成“超市”,让技术单位和专家第一时间精准对接养殖户的各种实际需求,为养殖户提供个性化生态养殖转型升级改造方案。

从下游市场产业链来看,应重点解决粪便资源化、绿色有机产品销售等难题。粪便资源化方面,可借鉴荷兰模式,以县或市为单位建立粪肥交易系统,让种植大户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找到需要的粪肥;让养殖大户产出的粪肥不仅能被消化,还能产生经济价值。同时加大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强绿色有机品牌培育,增加生态养殖种植产品附加值,让养殖户或农户因开展生态养殖种植所产生的额外付出(如使用生态饲料和中草药兽药的无抗养殖高品质肉每斤成本增加2至3元)得到市场价格弥补。

深化改革是全面推行生态养殖的“护航舰”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仅中央部门到省的涉农资金就有约100个专项,多头管理、撒胡椒面、跑冒滴漏,弊端很多”。生态养殖同样面临体制机制难题:一方面,“九龙治猪”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职责分散、资金分散、缺乏成效监督,全国每年投入相关资金近千亿元,收效却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未建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管理体系,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对生态养殖、种养平衡等的扶持力度不够大,使用有机肥没有系统补贴。因此我们建议——

在省政府层面成立生态养殖推进小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养殖行业财政支持,重点支持建设符合食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标准的生态养殖示范场。建议由第三方机构结合我省已出台的生态养殖地方标准,对养殖场进行评价,其结果作为生态养殖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

编制养殖场源头减排技术标准。在不增加预算成本前提下,所有新建养殖场应强制性采用源头减排技术,以强力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推行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牧渔结合,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支持家庭农场、林果基地配套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开发利用周边农地、林地资源,配套发展种植生产。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大幅降低饲料业添加剂添加标准,抽检超标的予以顶格惩处。

开展种养结合产业重大政策管理创新。学习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实施畜禽生产权、粪肥生产权、粪肥运输规则、畜禽粪便利用要求、农业用地氮磷施用标准系统、国家养分施用标准等细化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省情,开展改革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创新,让养殖户能流转大量土地开展种养平衡,实现每个猪场都有一定土地进行配套消化粪肥;制定养殖业载畜量标准和粪便还田限量标准,避免过量施肥风险和食品安全隐患;加大有机肥施用补贴和政策引导力度,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

县一级政府集中推进种养结合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应整合各种行政资源,以实际行动带头、带动落实化肥减量增效计划,在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植树造林、污染治理、农村沼气工程、园林绿化、生态养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公路绿化等领域优先采购粪肥。应出台实施政府、研究机构、学者、养殖户等广泛参与的种养结合产业发展决策机制,充分反映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合理诉求,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

当前,我省大力推进生态养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专门研究了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问题,中央深改组批准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一系列支持生态养殖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近年来,湖南在生态养殖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不仅研发应用了一大批先进技术,出台了国内首个生态养殖地方标准,还获批成立了南方地区唯一的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今年6月,我省双峰、溆浦、道县、耒阳、平江、醴陵、湘乡和桃江进入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51个重点县”名单,数量居全国之首。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会议在长沙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充分肯定了湖南在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希望我省为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作出表率。建议省政府从上述8个国家级试点县抓起,集中各种政策、智库资源支持改革创新,跟进并公开试点成效,在生态养殖领域交出更为漂亮的“湖南答卷”。

篇2: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报告

XXX党委、人民政府:

XXX XXX,经营涉及酒店、餐饮、电力等行业,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为了推动峨眉山市旅游业特别是农业休闲生态旅游的发展,经过深入调研和市场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准备在XXXXXX投资开发休闲观光旅游。现将有关事项报告如下:

一、政策指导和项目背景

(一)政策指导

农业部为引导我国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繁荣农业农村经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精神,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实际,组织编制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二)项目背景

旅游业是四川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旅游总收入超过千亿,是全国唯一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8%的省份。随着全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传统的旅游方式,更加提倡参与性和体验性,因此产生了很多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园区,其中冷水鱼养殖与旅游结合最为成功的要数都江堰市玉堂镇与彭州市小

鱼洞镇,玉堂镇6月举办了首届冷水鱼美食文化节,小鱼洞镇建设了1.5公里冷水鱼餐饮长廊。XXXXXX具有非常优质的冷水鱼养殖资源,非常适合开发养殖休闲一体化旅游,以此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项目,不仅有利于做大做强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近年来,峨眉山依托“双遗”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设施硬件投入,严格规范管理,强化宣传促销,乡村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乐山 “两航四铁八高速一枢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以及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峨眉山旅游业迎来了新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XXXXXX紧靠峨眉山旅游风景区,距离峨眉山市区仅XXX公里、景色优美,是上峨眉山的必经地之一,河水资源极为丰富,为规模性冷水鱼养殖提供了良好地基础条件,有着巨大游客资源,具有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潜力。

二、冷水鱼养殖的特点与环境影响(一)冷水鱼的特点

冷水鱼是公认的优质名贵鱼类,包括三文鱼、虹鳟、鲟鱼、裂鳆鱼等。它们一般生长在冰冷而纯净的水域里,水温不高于22℃,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破坏和污染,因此被认为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冷水鱼体内的维生素A、D、B1、B2、B6,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含量高于普通淡水鱼数十倍,而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常吃冷水鱼,不仅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还可以预防由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止癌症扩散,增强记忆力,预防大脑衰老,并具有益容颜、补体虚、增力气等功效。

(二)冷水鱼养殖的环境影响

冷水鱼因其特有的生理循环系统,养殖投饵少、排放物少、生长缓慢等特点,相对一般鱼类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几乎可以忽略,从而对XXX的整体生态环境影响极小,是典型的生态型农村产业。

三、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一)项目开发目标

充分挖掘项目的自然资源优势,立足冷水鱼养殖规模化,发展休闲观光与冷水鱼饮食,建设成为集生产、观光休闲和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冷水鱼养殖基地,推动XXX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由家庭式农家乐发展成为XXX冷水鱼饮食文化一条街,打造出峨眉生态观光旅游的新品牌。(二)总体规划布局

结合XXXXXX现有休闲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基础,合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借助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以“冷水鱼养殖+休闲观光餐饮”为发展模式,带动XXXXXX整体休闲旅游由原始农家乐形态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冷水鱼餐饮一条街发展。

本项目计划在XXXXXX桥下方约200m处的河流两岸进行建设(见卫星实景图),其中:北岸占地约2000m²-5000m²,建冷水鱼养殖基地,南岸占地约1500m²-3000m²,建休闲、餐饮区,两岸以铁索桥相连,初步规划投资1009万元。(以实际情况增减投资规模)

四、项目投入产出分析

(一)投资估算(项目初期投资):

项目投资总额估算为1009万元,其中581万元为项目基础设施及费用投资额,根据稳健性原则,按项目基础设施及费用投资额的15%计提为项目经营性流动资金87万,再根据现行市场冷水鱼养殖行情,鱼苗、饲料、医药等养殖成本50万元/亩计提350万元。(二)项目收益

1、峨眉山市2011年全市接待中外游客已突破500万人次,由于养殖基地位于峨眉山旅游的必经通道旁200米处,项目建

设完成后,保守估计餐饮休闲区每年将接待游客3万人次,以每人在园区消费60元计算,一年经营收入为180万元。

2、养殖基地按照现代冷水鱼养殖技术养殖可达到年产冷水鱼10万公斤,按现行冷水鱼市场价格计算40元/公斤,销售收入可到达400万余。

3、XXX现有农家乐通过冷水鱼养殖观光和饮食品牌的整体带动下,保守估计每年将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每人在XXX消费80元计算(餐饮、休闲娱乐、其他农产品),一年经营收入将达到1600万元。

五、项目社会效益

XXX冷水鱼养殖基地在建立后,将是区域特色的农业企业、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开展特色冷水鱼饮食观光旅游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完善峨眉山旅游产业链,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当地财政税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项目需要配套解决的问题

恳请乡党委、政府在解决土地使用问题上能给予支持和帮助。

特此报告!

申请人:XXX

2012年7月6日

四川省峨眉山市XXX

冷水鱼养殖及休闲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

篇3: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1 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概述

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 近几年已经在我国部分农业生产中进行了试点研究, 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尤其是在家畜养殖上更是不断有新的突破和发展。首先, 从其名称上不难理解, 其基本含义就是通过发酵微生物来进行养殖, 实现农业系统循环持续发展, 这项技术主要是牲畜粪便与垫料在牲畜圈里混合发酵产生化学作用, 快速转化为养殖废弃物, 解除有害的恶臭气味, 杀灭害虫和虫卵, 抑制病菌的产生。这种方法中有益微生物菌群在垫料与粪便中合成可供牲畜食料喂养的营养物质 (如维生素、蛋白质、有机酸、糖类等物质) , 对牲畜健康生长很有益处, 能增强牲畜的抗病能力[1]。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新技术的原理也不难理解, 为了更好地研究其特点, 以养猪生态循环系统为例, 发酵床具有对各种养殖废弃物代谢旺盛、微生物菌群高活性等特点, 系统由猪、喂养饲料、圈舍垫料、益生菌群和外部环境组成, 这种发酵床作为有机整体, 众多要素之间始终发生着物质之间能量的交换。其中不会有新的污染物排放, 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实践操作中, 猪粪中含有大量的尿酸、尿素等非蛋白氮, 在与垫料有机质的混合发酵中转化为有机氮, 因而从源头上解决了猪粪尿的排放问题, 其产生的有机氮可以作为农业肥料, 为农作物施肥, 不仅营养价值高, 减少化学肥料带来的风险, 而且成本较低, 环境因此得到保护, 农业经济也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 可谓是一举多得。

2 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的应用

以养猪发酵床养殖新技术为例, 介绍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发酵床养猪新技术所具备的整体优势条件

发酵床养猪新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 利用益生菌资源, 将微生物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用于现代养殖业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尽管这项技术研究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但在实践操作中简单易操作, 有些发酵床的厂家在制作发酵床时必须加盐、加营养液、加土、加水, 必须提前堆积发酵处理, 这样就增加了成本, 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 不便于普及推广。在发酵流程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提前启动了发酵, 菌种是有一定的工作寿命的, 就会出现死床、坏床等现象。在选用有益微生物菌种时, 一定要选择不再添加菌种, 在制作时不添加红糖和盐之类物质的发酵菌种。对于该项新技术, 材料易于寻找, 价格也在养殖户可承担的范围内。发酵床养猪新技术坚持“以猪为本”的观念, 追求动物体内外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和健康, 整个生态环境都处于平衡的状态。通过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群降解转化猪粪尿 (包含所有牲畜粪尿) , 同时消除氨气等异味, 首先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然后将已被微生物转化过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 培育出有机农作物, 减少化学肥料带来的弊端。而成熟的农作物可以作为猪的主要饲料, 提高了猪肉的品质。这不仅从源头上解决了猪粪尿污水带来的污染问题, 而且创造了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2], 如果将这项操作完全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将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2.2 推广发酵床技术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一是使用发酵床养猪, 可实现免冲洗。既避免冲洗猪舍的污水, 也节约了水资源。二是使用发酵床可节省劳动力。发酵床一般可以使用3 a左右, 发酵床可以自动清除粪尿, 有效节约劳动力资源, 大大节省职工薪酬。发酵垫料如果原料采用稻壳、木屑、益生菌, 且全部外购, 成本也十分低, 同时材料在农业生产中十分常见, 易于寻找。假如一个发酵床可以使用3 a, 3 a内需要不断补充垫料, 补充垫料的成本相当于重做一个发酵床的成本。以一个大规模养殖猪场为例, 通过发酵床养猪技术在猪场的推广应用, 节省员工6名, 节省职工薪酬30万元;节约用水量60%, 节省水费8万元。因此, 推广使用发酵床养猪技术, 每年仅节约职工薪酬和水费, 就弥补了发酵床制作成本。

2.3 推广发酵床技术能减少污染

发酵床养猪新技术可以做到零排放, 避免猪的排泄物和因冲洗猪舍产生的污水污染土壤。发酵床养猪新技术, 把畜禽业污染的防治工作前移, 防患于未然, 应用到畜禽体内外微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调节中, 增加了其微生态中生物多样性, 提高了其适应性,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健康和发展。

3 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很快, 但过于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尤其是对于环境的破坏格外严重。尽管政府出台相应的鼓励和惩罚措施, 但仍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这项问题。所以, 经过多年农业专家的实地考察研究和试验, 推出了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 该项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养殖模式, 不仅没有增加农业成本, 而且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同时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我国再也不是那个靠天吃饭种地养殖的农业大国, 也不用再向西方国家花费大量资金引进技术, 可以将这笔资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再一次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 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在这项技术不断的成熟和完善后, 更应在全国进行推广使用, 尤其是一些生产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 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这项技术带来的福利和价值。而这项技术中的生态循环利用更是与我国基本国策相符, 保护了土地和河流, 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结语

农业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必须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农业科技水平, 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目标和要求。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公害养殖技术, 让更多的农民从中享受到农业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也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由于近几年来肥料、农药等的滥用, 导致农业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态家园, 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经过农业专家的不断努力, 研究出了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利用这项技术, 可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生态循环农业中发酵床养殖新技术的基本含义入手, 了解其主要特征、功能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让这项新技术真正落实在农业生产中, 开启农业科技的新篇章, 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发酵床养殖技术,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陆新章, 王良君, 朱永军.发酵床养殖新技术在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6 (5) :56-57.

篇4: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南方水网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中游水网区、淮河下游水网区和丹江口库区等五个重点区域,主要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0个省(市)。南方水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也是我国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2014年,南方水网地区133个主产县生猪存栏5562万头,出栏9696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9%和13.2%,外调生猪3700万头,对于保障南方乃至全国猪肉市场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南方水网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集,生猪规模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滞后,粪便综合利用率仅为40%,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成为生猪养殖污染的根本原因。

《意见》指出,南方水网地区要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转变生猪生产方式为突破口,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推进种养业生态循环发展,提高生猪粪便综合利用率,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猪养殖业。

篇5: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科技展雄风,诚信赢天下。

田赋农情,食安天下。

科技生活,纳米引领。

卓越科技,助推成功。

有机源于专业,宅配领鲜世界。

以智弘志,以质励治。

福泽四方,福送万家。

有机生鲜宅配,自然健康加倍。

做有心人,卖有机菜。

传健康之情,做致富。

生态格云,城市餐桌。

去五星饭店,不如吃五星的食物。

农品鲜千里,双福连万家!

健康的品味,低价的实惠。

绿色田园,健康源泉。

格云农产香,营养更健康。

城市生态美农,健康生活专家。

创新无境,追求永恒。

绿色科技,利国利民。

格外绿色,云尚人间。

篇6: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近日,在潼南县上和镇后沟村看到该村千亩生态农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稻田蟹、稻田鳅、稻田鱼生态种养新模式让人大开眼界。“这是付伟投资400万元创办的千亩生态农业产业园,这里生产的农产品不仅绿色、生态、环保、无公害,而且效益很好,每亩的产出在5000元左右,是典型的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上和镇负责人介绍说。

付伟是今年从部队转业回乡的一名团长,他在部队帮扶地方经济发展时,就曾经和当地村民一起搞过稻田蟹、稻田鳅、稻田鱼,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没想到的是,他所学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如今派上了用场。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付伟联合几位朋友和亲戚,共同出资400万元,流转农民土地近千亩,成立了大鞍山优质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

稻田种水稻,这不是新鲜事,但稻田里既种水稻又养螃蟹,这在潼南还是头一回。“稻田蟹是一种‘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两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付伟介绍说,稻田蟹就是采用田边挖沟养蟹、田中种稻、生物防虫、测土施肥等技术方法,利用稻蟹共生、互利互促的原理,让螃蟹清除稻田杂草,预防水稻虫害,同时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不施农药化肥。这种种养模式,既能保证稻蟹产量,又能生产出生态水稻、螃蟹。

“今年,我们种植的水稻是重庆市审定的目前唯一一个一级稻新品种——川优8377,预计每亩可产稻谷1000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亩效益达1500元;放养的螃蟹是阳澄湖大闸蟹,预计每亩可收获大闸蟹40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80元计算,亩效益达3200元,亩综合效益近5000元。”付伟说。

经该县农委测算,付伟的稻田鳅经济效益也不错,每亩可收获泥鳅230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亩效益达3450元,亩综合效益近5000元。稻田鱼也同样看好,每亩可收获鲫鱼400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8元计算,亩效益达3200元,亩综合效益近5000元。

付伟介绍,稻米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原生态自然生长,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蟹、鳅、鱼也以其生长环境适宜、无病害、口感鲜嫩,比常规养殖市场价高出20%。

“稻蟹、鳅、鱼共生的生产结构,将养殖业引进种植区,改变了单一的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县农委负责人说。

“下一步,我们还将流转土地500-1000亩,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经济价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并将园区生产的优质稻米、大闸蟹、生态泥鳅、生态鱼、无公害蔬菜等注册商标,包装上市。”付伟对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大鞍山优质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县农委的帮助支持下,已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报了“潼南绿”大米、“潼南绿”大闸蟹、“潼南绿”生态泥鳅、“潼南绿”生态鱼商标品牌。

篇7:养殖场农业生态园建设规划申报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展翼杯”创业计划竞赛

申报书

项目名称:养殖场农业生态园建设规划 申请人:赵雨晴 所在院系:设计艺术学院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李作学

篇8: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1.1 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 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 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 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 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 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 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1.2 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型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 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 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循环农业的模式

在我市生生态循环农业主要分一下几种:一是稻鸭共养模式。田间采用稻田养鸭、赤眼蜂生物防治, 杀虫灯物理除虫, 性诱剂防治二化螟及种植香根草诱虫植物等整套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 大力推广稻鸭共育和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发展有机稻的模式。二是现代农业水肥一体化模式。建立完善清洁化生产机制, 推广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和低耗高效的新型农机具, 以及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畜禽清洁化养殖技术和设施, 减少农业资源消耗。三是农牧结合互利模式。将农作物秸秆、牧草作为畜禽饲料, 畜禽粪便作为农作物有机肥, 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废弃物相互利用。四是农业产业综合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 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宁国市多处家庭农场均采用这种模式, 平湖市“水稻秸秆-蘑菇-蔬菜”模式, 利用稻草作草腐型食用菌培养料, 再将蘑菇菌渣还田生产蔬菜、水稻等。五是废物沼气处理模式。以沼气为纽带, 将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 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 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六是资源保护改善模式。宁国市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发地方特色的动植物品种, 比如皖南黑猪、宁前胡、山核桃、笋子等。

根据宁国的地方特色和动植物饲养、种植的模式, 今天我们重点谈一下第三种模式农牧结合互利性模式, 以及浅要的谈谈养殖业在生态循环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亦是畜牧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

传统畜牧业的畜禽养殖场污染环境是一直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排斥畜牧业的主要动因之一。宁国市也不例外, 比如说畜禽排泄物、比如说病死畜禽的处理等等, 特别是近几年在高利润率刺激下, 一些农民受利益驱使, 未经许可, 建设不符合要求的畜禽养殖场, “脏、乱、差”现象有所抬头, “垃圾猪”饲养死灰复燃。生态循环农业的兴起充分解决畜牧业发展面临着污染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 全面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发展沼气产业, 引进推广粪污无害化处理新技术, 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新模式, 使我市畜牧业发展与生态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规划、政策引导、立法监督、规范管理, 确保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化沼气池, 扶持鼓励养殖企业推广应用高质量污水监测、处理先进技术和经验, 使畜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目标。

3 农牧结合互利模式

3.1 农牧结合互利模式解析

在宁国农牧结合互利模式中比较流行的是猪 (渔) -沼-菜模式, 以宁国市荆虹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为例, 宁国市荆虹家庭农场投资1 000余万元, 流转土地23.33hm2, 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要求, 建设一个含13.33余hm2的设施大棚蔬菜生产基地、8 000m2的联栋温室大棚、6 666.67m2水面的休闲垂钓鱼塘、3.33hm2的精品果园和1 000m2的皖南黑猪养殖基地的综合性农业园区, 并修建1个300m3的沼气池, 同时完善园区内的办公设施、沟渠道路、净菜车间等基础设施, 园区生产按照“猪-沼-菜、渔-沼-菜”的生产模式, 并在生产上实行绿色防控和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

3.2 养殖业对生态循环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像荆虹家庭农场这样在蔬菜大棚园区建设猪舍和沼气池, 利用猪粪、菜叶和菜茎等为沼液提供原料产生沼气, 荆虹家庭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养殖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荆虹家庭农场年产无公害蔬菜1 600t, 产值800万元;年出栏优质黑猪100头, 产值40万元;果蔬休闲采摘及垂钓8 000人次, 收入80万元。由于采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措施, 人工成本及化肥农药投入减少, 年纯利润可达350万元。

人们都知道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的需求, 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与之俱来的是大量的畜禽粪便和污水排放, 给环境也带来巨大压力, 我们要合理处理和利用这些资源, 变废为宝, 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在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中, 例如, 蔬菜生产中产生的边角料、废弃物可以作为饲料饲喂畜禽, 这样可以减少饲料的供给率, 降低成本、提高猪肉的风味, 畜禽产生的粪便通过沼液、沼气设施的处理, 可以产生沼气、沼液、有机肥。沼气可用做燃料, 发电, 煮饭;沼液、有机肥可用于蔬菜生产, 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不仅可解决污染问题, 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清洁能源、为居民提供优质无公害的蔬菜, 既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又能使企业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蔬菜生产过程中秸秆、边角料等农业废弃物通过喂猪进行资源的再利用, 对促进我市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都非常有意义。

摘要:着重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与作用和几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指出像宁国这样人少地少、物种丰富的农业实情为主的山区城市,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又要减少畜禽养殖业中产生的粪尿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 并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了畜禽养殖业在生态循环农业中起的作用。

关键词:畜禽养殖,生态循环,宁国

参考文献

[1]刘浏.发展生态养殖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 2010, (1) :18-19.

篇9:黄鳝生态循环养殖试验报告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条件。黄鳝养殖池塘面积39.8亩,池埂水泥护坡,池底平坦无淤泥,池深2.5米,可保水2米,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水源为水库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池中设置5台1.5千瓦增氧机。配套水稻田2块共计10亩用于水蚯蚓养殖。

2. 准备工作。①池塘消毒。4月10日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50千克/亩,消毒后7天注水,注水至1.2米深,后期加深并保持水位相对稳定。②池塘套养。消毒15天后,每亩投放平均规格为0.4千克/尾的鲢、鳙鱼125尾和0.5千克/尾的青鱼4尾。③网箱设置。选用40目绞纱网片制作的网箱,规格为3米×2米×1.5米。网箱通过拴系在池塘两岸桩上的铁丝固定,呈“一”字形排列,箱距0.8米左右。网箱入水0.8米,箱底距池底0.7米以上,每亩池塘放置网箱25口。网箱安装后,在箱内投放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消毒处理过的水花生。④水蚯蚓养殖。4月3日将水田平整,按0.5亩/块分成小块,撒施猪粪3000千克/亩,接种水蚯蚓,以后培施猪粪。

3. 黄鳝苗种放养。注水15天后(5月3日)投放黄鳝苗种。苗种为洞庭湖野生苗(用地笼网捕获),平均规格为75克/尾。按规格大小分箱分级饲养,放养密度为8千克/箱,共计7984千克。

4. 饲养。投喂岳阳展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鑫富翔黄鳝料和培育的水蚯蚓,比例为1∶1。日喂2次,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5%。投饵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5. 水质调节。保证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高温季节每周加注新水1次,并加强水体环境管理,及时捞出水中杂物和残饵,保持食场卫生,保证水质良好。

6. 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巡塘,勤观察黄鳝的摄食与活动情况、水质变化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半个月左右清洗1次网箱,确保箱内外水体交换通畅。高温季节适时开启增氧机。定期用聚维酮碘、季铵盐络合碘对水体消毒。

二、试验结果

经过6个月的饲养,于11月4日出塘,产黄鳝31283千克,鲜鱼9360千克。共计产值1682876元(黄鳝价格52元/千克),平均亩产值42283元。总成本912422元(见表1),平均亩成本22925.2元。总利润770454元,平均亩利润19358.1元。黄鳝成活率为93%,鱼苗成活率为95%。

三、问题与讨论

1. 试验表明,利用水蚯蚓与颗粒饲料养殖黄鳝效益好,黄鳝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

2. 根据食物链原理、生态学原理以及水体承载能力、水体交换能力,合理确定黄鳝网箱数量、放养密度和水体中鲢、鳙鱼的比例、数量,合理确定水蚯蚓和黄鳝养殖面积的配比,进而建立黄鳝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3. 本试验水蚯蚓养殖采用无水养殖,相对流水养殖更省时、省力、省钱,同时又不造成猪粪污染的扩散,产量高(亩产4000千克);但水蚯蚓生产人工成本偏高,生产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

4. 利用水蚯蚓养殖黄鳝,不需驯食,既能解决黄鳝拒食人工饵料而出现“闭口症”难题,提高苗种成活率,又可以加快黄鳝生长、提高品质。水蚯蚓是许多名贵鱼类的优质开口饵料,可以推广运用于甲鱼、鳜鱼等名优水产品种养殖。

5. 本试验不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解决了猪粪处理难题,能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探索推动低碳渔业的发展、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总结出了成功经验。

篇10:生态养殖调研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山西省晋中捷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实践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破字当头,立竿见影,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出了一条“六破六立六创新”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路子。实践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思想解放的空间有多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有多大,科学发展的成效就有多大。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科学发展的成效,检验思想解放的成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消费需求之一,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榆次区作为省会东大门,生态养殖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增加当地人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在畜牧业发展上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之间无论是从生产方式、经营形式,还是从新技术推广、经济效益等方面,差距越拉越大。凡城郊型区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较快,效益也好,而边远山区则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生产周期长,效益差。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现代畜牧业上,“十一五”以来,山西省晋中捷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立足不同资源优势,加快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进程,形成生态养殖特

色显明的畜牧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晋中捷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发展特色生态畜牧养殖产业迎来了新的、不可错过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榆次区农业产业发达。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着力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最近中国城乡统筹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战略课题组到榆次区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榆次区有着丰实的生态养殖与乡村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畜牧产业旅游业,对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新飞跃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欢迎投资者开发。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政府一贯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牧业作为发展经济、富国强民的一项兴国战略来抓,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起着重 要的作用。全国畜牧业远景目标规划要求到2015年,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畜牧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广大农民收入,促使农村经济上新台阶,山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并将畜牧业作

为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大主导产业。山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畜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同时,各级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了发展畜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及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使得畜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榆次区有丰富的玉米资源和水资源,具有发展肉鸡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是当地大都养殖分散,规模小,没有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区域优势。尤其是经历了2006年禽流感之后,农户分散养殖标准化程度低的弊端明显暴漏了出来。该项目正是基于目前当地肉鸡养殖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及优势农畜产品的布局和规划 我国政府在相关会议和文件中多次明确指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政府通过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把发展畜禽养殖和加工放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国家农业部门提出要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各级地方政府也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省委、省政府在《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面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小杂粮四大产业。山西省农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中,把禽类养殖、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加工,稳步发展猪、禽加工,禽类加工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在稳步提高猪肉商品率的基础上,提高牛羊、禽肉加工比例。畜禽基地要围绕加工,在优势产区积极开展品种改良,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从原料上确保肉类加工能应对市场变化。

该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比例是划分传统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一个主要标志,大宗传统农产品长期低价位徘徊,经济效益下降,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缓慢,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社会稳定。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提到畜牧业是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山西省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兼有农区和牧区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大力发展猪鸡食粮型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项目实施地发展优质肉鸡业是解决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有效措施;是促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项目完成后,将带动当地肉鸡养殖业向规模化发展,壮大榆次区肉鸡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同时,通过 ”玉米种植→饲料加工→肉鸡养殖→鸡粪还田“形成”粮-鸡-有机肥-粮“的完

整循环生态型产业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实现肉鸡的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肉鸡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山西省肉鸡业仍主要以农户小规模养殖为主体。山西省以小生产方式为主体的肉鸡业的弱点和弊端主要表现在:千家万户分散饲养,面广量大,不少鸡舍建在院内,人鸡混居,鸡舍间距很近,无任何消毒隔离措施;饲养环境极差,极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用药及疫苗免疫不规范,分散养鸡户从来不做任何疫苗接种,导致传染病不断发生,对规模化养鸡场构成严重威胁,也增加了政府和防疫部门控制疫情的难度。

因此,项目承担单位率先在山西省使用大跨度、高标准、自动化控制饲养体系,建设了先进的封闭式、集约化的肉鸡养殖设施,全面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全面推广实施IS09001管理体系,“鸡源追踪”管理体系,HACCP管理体系等,并试图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并辅之以及农户开展全方位服务。推动当地肉鸡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提高肉鸡的市场竞争力。

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承担单位采用“公司+农户”的互动发展思想,瞄准农村广阔的养殖市场,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按照“市场+龙头企业+ 服

务+农户”的联动运作模式,可大大推动当地与周边县、市养殖业的发展步伐。同时,公司不断引进新型鸡品种开发,在鲜肉鸡分割与熟食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作为生产原料的肉鸡远远满足不了现有生产线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实施有助于公司标准化肉鸡养殖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公司做强做大,为增强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带动养殖户改进饲养模式、引进标准化饲养方法,提高肉鸡质量,从而改善当地肉鸡的养殖结构,提高肉鸡养殖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增强全市肉鸡养殖市场竞争力。

建设条件

项目区概况

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赵国重臣蔺相如、后汉高祖刘知远、宋朝名相寇准生于斯;“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建于此。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53万,辖6镇4乡9个街道办事处,283个行政村、61个社区,是晋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次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距北京约540公里,距天津约600公里,距省城太原约25公里。距新扩建的太原空港行程不到10分钟,该空港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降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0余条,年旅客吞吐量194万人次。境内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线交汇与此,太旧、大运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榆长、榆邢、榆盂、榆清省级公路纵横交错。

榆次地处东经112°34’-113°8’,北纬37°23’-37°54’,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榆次旅游资源丰富。榆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人文古迹众多。猫儿岭有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座落在南关的明代清虚阁全部为木制结构,堪称一奇,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地城隍庙保存完整。国家级、省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多处,古代城池、衙署、寺观、庙坛、堡寨等遍布全区。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榆次的旅游产业由一张白纸逐步写成了“四篇文章”,形成了“庄园、老城、古村、森林公园”四位一体的格局。常家庄园享有“中国儒商第一家”的美誉,榆次老城是“中国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观园”,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堪称“天然氧吧”。于2005年9月竣工开放的东赵后沟古村,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

榆次区委、政府为加快发展,不断改善软环境,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主要内容涉及土地优惠、税费优惠、投资配套服务、劳动

用工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多个方面,着力打造招商引资环境,使硬环境更“硬”,软环境更“软”,生态环境更美,增强对投资的吸引力。

榆次确立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现代晋商中心区”。这是一个特色鲜明、率先发展,最具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强区;是一个以人为本、环境优良,最具创业吸引力的发展平台;是一个胸襟广阔、善于管理,最具品牌创造力的现代晋商群体;是一个绿色和谐、富裕文明,最具现代气息的崭新榆次。紧紧围绕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总体战略目标,全面实施“环境立区、开放兴区、人才强区”三大战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园区工业、文化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新型工业集聚基地、晋商文化旅游基地、商贸物流扩张基地、文教科研服务基地、省城居住卧城基地“六大基地”,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城乡的城镇化建设体系,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和人才支撑体系“三大体系”,提高经济总量和质量,提高城乡建设水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榆次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使榆次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政策环境

晋中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以绿色农产品开发为切入点,培育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以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带动基地规模发展,以多层次网络化销售为手段,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

在”十一五"规划中,晋中市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政府把玉米制种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建设玉米制种基地,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发展,这为家禽养殖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饲料原料保障。同时拟大力加强屠宰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形成特色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市场优势

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对食用鸡肉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对鸡肉的消费需求正在与日俱增。二是主要与各经销商合作,并与大企业形成协议,共同开发西北市场。三是公司原有遍布市营销经纪人队伍,销售网络信息四通八达,遍布全国各地,产品销售市场十分抢手。四是公司经过几年的经营发展,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客户所认可。

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一)主要障碍

项目执行中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疫病防治、肉鸡质量 安全和市场销售风险。发展肉鸡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初衷,是为了加强疫病防治,减少疫病发生的概率,降低养殖风险。扩大规模后,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规模养殖基地发生疫情,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随着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增强,肉鸡质量的重要性已经提到企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肉鸡质量成为企业的命脉;市场销售风险主要来自突发疫情、饲料成本波动及国内外市场肉鸡价格走势。

(二)主要对策

①企业应本着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疫病控制,严把防疫药品、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关和饲料质量关,抓紧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建立质量追溯制度,确保肉鸡的营养成分指标和绿色无公害。

②在科学求效益、创新促发展的前提下,将科学饲养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把握适度饲养规模,杜绝资源的闲置浪费,为资金的回流和滚动发展加足筹码。

③确实搞好利益分配机制建设。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形成平等、互利、稳固、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促进养鸡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设,确实为养鸡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概 况

晋中捷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位于榆次区修文镇陈侃村,毗邻108国道,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一处以特色养殖为主的生态休闲养殖基地,也是晋中市级肉鸡养殖示范基地。作为大象集团在榆次地区最大的肉鸡供应商,信誉卓著,效益良好。近年,公司采用标准化技术规程,实施温控全封闭养殖技术,肉鸡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公司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种植基地50亩地,建设蔬菜大棚10余座,葡萄园8亩,梨枣园6亩,各种农作物30余亩,带动农户100多家。带动周边农村肉鸡养殖户达100余家,每户年均增收10000余元。

截至2009年,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占地70余亩,租用种植地30余亩,拥有各类房屋建筑7000平米。其中,各类自动化养殖房舍面积达4500平米,办公及生活设施1500平米,其它设施1000平米。自建设施包括沼气池,化粪池等大小共计20余座;供水,供电设施各一套,饲料加工设备一套;各种暖风炉,排风设备等20余套。共有职工4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5人,生产销售及辅助人员25人。

作为新型畜牧产业,公司将继续坚持特色养殖、种植、加工一条龙,休闲、旅游、娱乐一体化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项目一期开发规划建设

一、扩建养殖基地,新增高效养殖车间10套10000平米。竣工投产后,每年出栏肉鸡可达150万只;

二、筹建种鸡孵化厂,每年孵化种鸡500万只,筹建饲料加工厂,自动化屠宰车间,自动化包装车间,实现生产加工一条龙,产品销售一体化;

三、筹建具有特色的休闲生态旅游区,主要项目包括:生态酒店、农家度假小院、绿色生态采摘园,特禽养殖观光区等,让众多来宾游客在“赏风光,享美味”的同时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休闲游。

以上各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投产后,新增就业岗位260个,带动农村养殖户300余家,年产值达7500余万元,规模效益达700余万元。课题组成员:

倪力亚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局级研究员

谢华平中联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沙玉圣 农业部畜牧总站副站长

上一篇:先天下之忧而忧九年级议论文作文下一篇:二年级下语文教案-家-语文S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