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24-04-08

大象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通用8篇)

篇1:大象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1)班科学教学计划

刘海静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加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学习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教学的课堂常规对于刚入学的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才能让他们逐渐步入学习的轨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五官”兄弟共三课:

1、“五官”兄弟,2、观察水果,3、不一样的立豆子;第二单元认识小动物共3课:

1、兔子,2、金鱼,3、蚂蚁;第三单元元我在哪里共3课:l、我的前后左右,2、太阳和东南西北,3、逃离冒险岛;第四单元磁铁“魔法”城堡共3课:I、磁铁小屋,2、磁铁游戏,3、多种多样的磁铁。

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搛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动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

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过程与方法: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会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口头讲解法、实验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等。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篇2:大象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吹泡泡 学科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吹泡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人小学学习,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动力。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小,也存在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对棵难学习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等不利因素。教学目标:

⑴能通过浓分实践,找到吹出大泡泡的方法。(2)知道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3)能感受科学实脸的快乐,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吹出大泡泡”的探究过程.,教具、学具准备:

小组材料:杯子、水、吸管、剪刀、肥皂、洗洁精、胶水、实验记录单。教师材料:课件、泡泡水、吸管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科学课。让我们一起来推开科学课的大门,走进科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做两个小约定(PPT出示):第一,规范;第二,安静。桌子在科学课中叫实验桌,有明确的分区,在桌子中间从左到右画出一条横线,在横线的上半部分是器材区,专门摆 放实验材料;横线的下半部分我们叫作实验区。我们一起齐读口诀:“实验桌,摆整齐。器材区,有顺序;实验区,要干净。科学研究要安静。”

师:我们今天的科学课有一个主题,大家先来听一首儿歌,然后猜猜主题是什么。(播放儿歌《泡泡不见了》)

生: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吹泡泡。

师: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要在吹泡泡中学科学。(板书主题)(2)研究泡泡的过程。①布置任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这个小伙伴大家非常熟悉,它就是《超级飞侠》里的乐迪,它喜欢和一群小伙伴环游世界,给小朋友递送包裹并用科学的方法帮他们解决困难。但今天,它自己遇上了无法解决的困难,要向大家求助呢!

乐迪(播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好!我是飞机机器人乐迪。我们的星球遭 受 到 敌人 入 侵,听说 泡 泡 可 以 形成保护罩,保护我们的星球不受侵害。只要每一位同学都按照老师要求在科学课上完成三个任务就能保护我们的星球。同学们能帮帮我吗?

②开展任务。任务一:吹泡泡。^ 师:我们现在进行第一个任务:吹池泡。我们先认识材料:朔料杯里装的是洗洁精和水兑成的泡泡水.污外还有一根特制的吸管。这根吸管其实是把两根吸管的一端用透明胶带粘在一起做成的,粘起來的那端是我们吹泡泡的地方。(学生认识材料)

师:在吹之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第一,在吹泡泡的时候注意吸管要略微向下,泡泡水对人体有害,不能让泡泡水流到嘴巴里。第二,不能对着同伴吹。第三,音乐响起实验开始;音乐停止时,希望同学们把材料放回原来的位置上,然后坐端正。(音乐响起)

师:现在把一个杯子从盒子中取出。吹泡泡时,把吸管拿起来,蘸一下泡泡水,朝吸管吹一口气。(学生练习吹泡泡,教师巡视)

师(音乐停止):吹泡泡好玩吗?想再玩一次吗? 生:想!师:这次老师有个要求,把泡泡吹出来以后,要认真观察泡泡有什么特点。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音乐响起。学生吹泡泡,教师巡视)

师(音乐停止):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泡泡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任务二:吹一杯泡泡。

师:现在我们进行第二个任务,难度升级了。我们要吹一杯泡泡,但乐迪说这杯泡泡是有要求的,我们一起来齐读要求:“轻吹一口气,牢记要慢吹,泡泡杯口停,吸管摆整齐。”

师:在这个要求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地方? 生1:泡泡到杯口停。

师:为了让泡泡在杯口停,我们吹的时候一定要慢慢吹。现在我们来实验一遍,消同学们左手拿起杯子,右手拿起吸管,把吸管插入杯子中,眼晴看着杯子,一口气,慢慢吹。(学生实验吹一杯泡泡,教师巡视)

师: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同学吹得和下面两幅图一样,我们来判断一下它们是否符合要求。(PPT出示两杯泡泡图片,学生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师:同学们,我们再试一遍。请你们从大盒子里取出第二杯泡泡水,注意,要想更好地控制泡泡停的位置,必须慢慢吹。(学生实验吹一杯泡泡,教师巡视)

师:现在有两杯泡泡,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杯子里的泡泡有哪些变化。生1:泡泡变成方形了。

生2:最底下的像蜘蛛网,上面的有大有小。生3:—会儿泡泡变少了。

师:泡泡一会儿就变少了,你认为这样制造的泡泡保护罩可行吗? 生:不行!很快就破了。

乐迪(播放录音):同学们,感谢你们制造出泡泡保护罩,但是泡泡很快就会消失,如何让泡泡保留更长时间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才能完成第三个任务。有信心吗?

任务三:探究如何使泡泡保留时间更长。

师:我们如何让泡泡保留更长时间的科学研究正式开始。我们要分4步走。

第一步:猜想。

.师:乐迪告诉老师,在泡泡水里加入白糖,泡泡保留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但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认为泡泡保留时间会变长的同学请举手。3 认为泡泡保留时间会变短的同学请举手。认为泡泡保留时间不变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对这个说法半信半疑哦,那我们就做实验看看吧。为了让实验更加顺利,我们需要进行第二步,作一个计划。

第二步:计划。

师生齐读:“两杯泡泡水,一杯加白糖,两杯一起吹,静静看结果。” 师:为什么实验计划中是两杯泡泡水,不能只用一杯泡泡水呢? 生:用两杯泡泡水方便一起观察。

师:她说到需要两个杯子一起观察。一杯加白糖,一杯不加白糖,看哪个杯子里的泡泡保留时间更长。用两杯泡泡水的目的是作比较。同时,为了做到公平,要同时吹两杯泡泡水。

第三步:实验。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视频一起来操作。(学生实验:打开盒子,把白糖全部倒入右手的杯子里,进行搅拌。音乐响起,学生搅拌泡泡水里的白糖)

师(音乐停止):停止搅拌,把提前制作好的吸管分开的一端分别插到两个杯子的底部,同时吹粘在一起的另一端。注意两点:一是慢慢吹,二是泡泡到杯口时停止吹。(学生实验同时吹两杯泡泡水,教师巡视并评价学生吹泡泡的情况)

师:请静静地观察杯子中泡泡的变化。看看哪杯泡泡保留的时间更长些。

生1:第一杯已经破完了,第二杯还是满满的。

生2:不加白糖的那杯泡泡比较少。没有加人白糖的那杯保留的时间比较短。

第四步:结论。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出示PPT)请同学们一起齐读:“在泡泡水里加入白糖,泡泡保留时间更长。”

3.评价任务

乐迪(播放录音):我们的星球有了保护罩就再也不怕人侵,衷心感谢各位同学的帮助!

师:今天,我们通过科学探究为乐迪解决了困难!(学生把材料放回原位)(3)反思过程。

师:老师为了感谢同学们,特意为你们带来了一段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在这段视频中将会出现4个词语,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把它们记下来。(学生观看视频)

师:在这个视频中出现了4个词语,有同学记下来了吗? 生:猜想、计划、实验、结论。(教师出示PPT)师:非常棒!现在我们一起按顺序来说一遍:“猜想、计划、实验、结论。”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探究如何让泡泡保留更长时间的探究过程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是一致的。今天你们都是小科学家,老师为你们骄傲!请为我们自己鼓掌。

(4)延伸。

师:我们除在课堂上进行科学探究以外,在课后我们的探究还可以继续......例如今天,我们是加了白糖到泡泡水里,看泡泡保留

时间是否更长。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试着加入其他东西,来研究是不是让泡泡保留的时间更长。我们还可以研究能不能让泡泡吹得更 大。(PPT出示一张大泡泡图)

师: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你想在泡泡水里加入什么东西,泡泡会吹得更大。

师:她的想法非常好,胶水是我们常用的物品,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2:我想加入油,让泡泡变得更大更滑更漂亮。师:那请你回家试试看吧。生3:加人洗洁精。

师:这是我们常用的日用品,你的想法很棒!生4:我想加人盐。

师:这个主意不错,课后可以试试看。在泡泡水里可以加人的东西很多,包括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沐浴露、洗手液等,都可以让泡泡产生变化。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用今天我们学会的方法进行实验。

(5)总结。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科学课的拍手歌。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朗诵。师生齐读:“你拍一,我拍一,桌面干净又整齐。你拍二,我拍二,作 5 出猜想有根据。你拍三,我拍三,制订计划要商量。你拍四,我拍四,动手实验找事实。你拍五,我拍五,要把结论说淸楚。我们学习科学家,掌握本领建中华。”

第一单元 “五官”兄弟

1“五官”兄弟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习用感官观察的方法了解人体感官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知道这些感觉器官的功能。(2)通过观察会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3)激发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外在特征产生观察、探究的兴趣。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积木拼搭的小人;一段自然或生活音效;几个软硬、粗糙、轻重不一的物体;几种气味不同的常见物体;四种不同味道的可尝物。

(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3)学生分组:4~6人一个探究小组。问题链:

通过眼睛,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小人是由哪些形状的积木拼成的?请把自己看到的信息描述出来。我们通过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哪些信息?

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是通过什么器官感知到这些信息的? 摸一摸,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通过手,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哪些信息? 教学过程:

(1)导入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观察可是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将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2)观察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教师出示积木拼搭的小人(也可以直接使用教材插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可以先说一说整体的图形是个木偶小人,然后再说说小人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 7 组成小人的积木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3)观察活动二:听一听,猜一猜。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说出自己听到的信息。通过录音我们听到了哪些信息?刚才我们是运用什么器官来获取这些信息的?耳朵的功能是什么?(4)观察活动三:摸一摸,比一比。摸—摸所提供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先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再用手压一压,看看有什么不同(软硬不同);把它们拿到手上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轻重不同)。再摸一摸两杯水有什么不同(温度不同)?大家想一想,手帮助我们观察到哪些信息?

⑸ 观察活动四:闻-闻,认-认。蒙眼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闻几种水果或常见的其他有气味的物体,进行辨别。说一说鼻子的功能。

(6)观察活动五:尝一尝,辨一辨。品尝老师准备的不同味道的食品,按照味道把它们分类。说说舌头的功能。

(7)反思总结:我们都运用了哪些器官进行观察?分别观察到了哪些信息?

表述规范:

气味:鼻子闻到的是气味。味道:舌头尝到的是味道。应变参考:

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材料。例如,观察活动一可以换成其他可供描述的物体,如找两幅图片的异同,也可以跟学生玩“找茬”游戏说出眼睛能看到的信息。

2观察水果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现察,描述物体的特征,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学目标:

(1)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能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3)对常见物质的外在特征有观察、探究兴趣,并能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学生自带水果丨~2个,品种不限Q(2)学生分组:4~6人一个小组。问题链:

今人大家都带來了什么水果?我们来开个水果介紹会吧!

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呢?你的水果是什么样子的?它具有怎样的特征? 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自己的水果吧!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人体的哪时感觉器官?你准备怎样运用它们? 我们分别描述了水果的哪些特征?

猜水果时.我们从哪些方面提出了问题?了解到水果的哪些信息? 教学过程:

(1)引入:今天,我们要举行观察水果会。大家都带来了哪些水果?我们先一起开个水果介绍会吧!

(2)提出问题: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水果呢?你的水果具有哪些特征?为了更好地介绍自己的水果,让我们先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

9(3)活动:观察水果。

a.观察前辅导。上一课我们知道了人体的哪些观察器官?你准备怎样运用它们?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我们才能把水果介绍得形象、完整。

b.示范观察。教师视情况让一个小组先进行观察示范,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分别说说水果的颜色、大小、气味、表面的粗糙与光滑„„

c.分组观察。

(4)活动:介绍水果。选一位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水果,描述水果的特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补充。

(5)游戏:猜水果。

a.引人并熟悉活动规则。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水果的游戏。我把一个水果藏在盒子里。你知道它是什么水果吗?现在请5个同学分别扮演眼、耳、鼻、舌、手,只有他们5个人能观察到这个水果。其余的同学可以通过向他们提问来了解水果的特征,然后猜水果的名 称。如果没有猜到,由其他同学继续提问。

b.学生游戏。可以多玩几次。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上课的活动习惯,最好是一个人一个人地提问,一个一个地回答,防止吵闹杂乱影响活动效果。

c.反思与总结。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了解了哪些水果的特征信息?哪些“器官代表”参与了观察和回答问题。

⑹全课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我们观察描述了水果的哪些特征?请大家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填涂出来。

(7)拓展活动:分享水果。注意提醒学生文明分享。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应变参考:

本课也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品尝、边交流。

3不一样的豆子

教学要点:

观察物体特征,并尝试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会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3)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豆子 教学过程:

(1)引人:出示超市各种各样的豆子,引起学生好奇观察这些豆子,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2)提出问题:除了按种类分.还可以怎样给这些不一样的豆子分类?(3)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给不一样的豆子分类。(4)分类:小组分工合作,给不一样的豆子分类。(5)交流:交流分类的结果,说说分类的理由。

(6)反思:选一种豆子,分析这种豆子可以按不同的特征分到哪几个组里。

(7)拓展活动:豆子拼画。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豆子的颜色和形状来构思両面内容。应变参考:

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并根据物体特征进行分类。豆子只是观察的对象、活动的载体,具体教学时,如果取材有困难,也可以观察其他物体,比如学生的文具、教室里的物体等等。

第二单元 认识小动物 兔子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观察兔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问题的兴趣。教学目标:

⑴ 通过观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怔,熟悉兔子的生活习性。(2)激发学生视察和提问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兔子、各种食物。(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3)分组:6~8人一组5 问题链:

(1)兔子长什么样?怎么描述最准确?你会给兔子添上耳朵、尾巴、嘴巴吗?

(2)关于兔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兔子在干什么?(3)兔子喜欢吃什么?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读一读儿歌,让学生说说儿歌里是怎么描述小白兔的。(2)观察活动1:观察兔子的外形。

建议指导学生进行“先总后分”有层次的观察。先从总体上说说兔子的样子,再让学生说出兔子各部分的特征,耳朵长什么样、嘴巴长什么样、前后腿有什么区别、尾巴有什么特征?

(3)描述:让学生根据兔子的外形特征说一说,画一画。考虑到学生第—次做观察记录,所以采用添画的形式进行。可直接在《活动手册》上完成。(4)提出问题:这个环节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学生的提问多鼓励、多表扬。问题可以来自各个方面,从而培养孩子多龟度地认识亊物。

12(5)观察活动2:选择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观察,比如观察兔子怎么吃.怎么活动等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表达。交流时,也可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来展开:第一张图是兔子准备进食,第二张图是兔子哺乳,第三张图是兔子睡觉的样子,第四张图是兔子在奔跑。

(6)拓展活动:引导感兴趣的同学设计实验来观察兔子喜欢吃什么?可让孩子将准备好的食物拿出来,观察兔子对这些食物的反应,让孩子先猜一猜,再进行实验。应变参考:

如果没有条件带兔子进教室,可以用教学挂图或视频,也可以用小狗等其他动物代替。金鱼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观察信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倾听、分享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缸养金鱼。(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问题链:(1)这些金鱼长什么样?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说一说这条金鱼的样子,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 教学过程: ⑴导人语:同学们喜欢小金鱼吗?今天我们—起来观察小金鱼。(2)观察:各种各样的金鱼。

此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金鱼(照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金鱼都有哪些特点。这个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说出各种金鱼的不同特点。比如,有的头部突起,有的没有,有的眼睛鼓起来,等等。

(3)描述:观察描述一条金鱼的特点。

引导学生选择一条金鱼细致观察,并学习做简单的记录,比如,简单画出金鱼的特征。

学生画完整的金鱼可能有困难,教师应加强指导,先由教师画出大体轮廓,再让学生添画。

(4>拓展阅读:不同种类的鱼。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认识更多不同种类的鱼。说一说这些鱼的外部特征,为以后建立鱼类的概念做铺垫。蚂蚁

教学要点:

观察蚂蚁,了解其身体结构及外形特征。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蚂蚁身体特征,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什么动物。

(2)知道观察时可借助工具,提高观察能力。(3)激发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记录单、放大镜。(2)活动场地:教室、校园内。问题链:

(1)妈蚁长什么样?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

(2)关于蚂蚁,我们还想知道什么?蚂蚁住在哪里?蚂蚁喜欢吃什么?

(3)蚂蚁们在做什么?你在哪儿见到的?(4)探访蚂蚁时你发现了什么?(5)周围的土壤上还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教学过程:

(1)导人语: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说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是什么动物。

(2)观察:蚂蚁的样子。

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认识各部分名称,介绍放大镜的作用和用法。这个教学 环节也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记忆自己画妈蚁。如果画不出来或者画的和别人的不一样,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认知冲突再去观察,会让观察活动更具目的性。

(3)提出问题:关于蚂蚁的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蚂蚁的问题,为访问蚂蚁的家做准备。(4)观察:探访蚂蚁的家。

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居住在哪儿,在哪儿活动,有哪些伙伴,在做些什 15 么活动„„

(5)表达交流。

集体汇报探访蚂蚁的所见所闻,同时提醒学生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蚂蚁上,还要注意观察土壤上生活着其他动物。

(6)拓展阅读:土壤上的动物。

引导孩子认识更多土壤上的动物,要把名称和动物的特征对应起来加深印象。

第三单元 我在哪里

1我的前后左右

教学要点:

通过组织开展游戏和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方位,增强方位意识,提高学生对物体所在方位的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使用前、后、左、右和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2)通过开展认方向的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方向和空间的概念。(3)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个方向(东、西、南、北)判断其余的三个方向。教学准备:

⑴教师准备:小皮球1个供“传球接力活动用。

⑵学生准备:“点鼻子”活动用纸每两人1张,眼罩两人一个(可用红领巾替代)。问题链:

(1)看看你的前、后、左、右坐的都是谁?(揭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2)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教室内的物体所在的位置?(本课核心概念)(3)你能用前、后、左、右和远、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吗?(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本课第一个观察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有关方位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安排该活动。例如,在让学生进行短暂的观察后可以开展“向老师介绍周围新同学”的活动。在介绍新同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来描述新同学相对于他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传球接力”游戏考验的是学生对前、后、左、右方位的认知程度和反应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游戏规则。例如,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与指挥员,指挥员用最快的速度指挥皮球传给某一位同学等。

“点鼻子”活动考验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前、后、左、右和远、近更精确地描述物体所在方向和位置的能力。其中,点鼻子活动在教学时可以先安排同桌两人同向进行(都面向黑板或者一人站在另一人身后),再安排同桌两人面对面进行或者前后排同学面对面进行,这样会增加指挥的难度,引发认知冲突,给学生提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特点的机会。

以上两个活动可以结合《学生活动手册》中的活动记录部分,在活动后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表述规范:

在学生用方位名词来描述物体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说清楚参照物。如,妙妙在我的右边,奇奇在探探的前面。应变参考:

在“青蛙捉害虫”游戏中,可能有一些学生不理解游戏规则,教师可以在黑板或大屏幕上适当演示,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类似“贪食蛇”等动态游戏进行演示。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强调,当青蛙转弯之后,它的前、后、左、右等方位也随着发生变化。拓展要点:

如有更多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我来描述,你来猜”的活动:请—位学生描述物体在教室里的位置,其他同学来猜该生描述的是哪件物体。

2太阳和东南西北

教学要点:

通过“调动前概念一新知识学习一知识运用一知识迁移”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概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处的方位。•(3)使学生能够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儿歌音视频文件。问题链:

(1)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导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和方位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本课核心概念)(3)当太阳落山时,该如何辨别方向呢?(知识迁移拓展)教学过程:

建议本节课在上午较早时间进行教学,此时太阳刚刚升起,便于本课教学活动的腿开展。

本课第一个观察活动意在引发学生思考太阳和方向的关系。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说出东方。只需要学生能够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即可。

“学儿歌,认方向”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注意要面向实际情境里的东方,同时边唱儿歌边做动作。

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内建筑物位置的活动,可以先在教室里进行,然后再带领学生到走廊上或者校园里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同时,鼓励学生描述校园中其他物体所在的方向。表述规范:

在学生用方位名词来描述物体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参照物。如,升旗台在校门的东面。应变参考:

在教学中,可能会有学生说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种在地图中常用的一般辨别方向法。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一方面指出这种方法一般适合在观察地图时使用,另一方面指出我们在真实情境中要运用儿 19 歌中的方法来判断。拓展要点: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给定某个方向,说出其他三个方向”的活动

3逃离冒险岛 教学要点:

能够综合运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剪刀这种常用工具的正确用法,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简单工具一剪刀的方法。(2)使学生体会设计制作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问题链:

(1)在制作纸骰子的时候要不要考虑先后顺序呢,为什么?(体会计划的重要性)(2)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剪刀了吗?(能使用常用工具进行简单加 20 工.)

(3)你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了吗?(合作是重要的科学素养)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好的纸骰子;可以挂在黑板上的“胃险岛”游戏图或者电子版游戏图。

(2)学生准备:每人1张卡纸、1根牙签、1把剪刀、1张“冒险岛”游戏图。教学过程: 本课以任务驱动教学,通过“逃离冒险岛”游戏来驱动学生动手制作。在制作纸骰子之前,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和制作,以及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哪些问题,让学生经历从设计到制作的完整过程。

学会使用剪刀这一常用工具是本课的技能目标,教师应强调在使用工具时,安全是最重要的,增强学生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同时借助简单的儿歌教会学生拿取、使用、传递剪刀的方法。

在玩“逃离冒险岛”游戏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合作的乐趣。表述规范: 在玩“逃离冒险岛”游戏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表述规范,先说方向再说距离。如,向南走4步。应变参考:

学生在玩“逃离冒险岛”游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安排适当的时间讲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拓展要点:

“逃离冒险岛”游戏类似学生常玩的“大富翁”游戏,教师也可以适当修改游戏规则。如,在某一格子里设置“返回出发点”“暂停投骰1次”“后退3步”等,增强游戏的可玩性、趣味性。

第四单元 磁铁“魔法”城堡

1磁铁小屋

教学要点:

进行磁铁吸引物品实验,发现磁铁能直接吸引含铁和镍等材料。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尝试用磁铁去吸各种物品,发现磁铁只能吸引铁和镍。(2)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磁铁能吸含铁的物品,逐步提高猜想能力。

(3)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磁铁吸引铁和镍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准备:

22(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海绵、毛巾、剪刀、镍块、小铁钉、铅笔、曲别针、橡皮等(按照小组数量准备)。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问题链: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教学过程:

⑴引入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创设活动情境,引出磁铁“魔法城堡和“磁铁骑士”,并引导学生发现“磁铁骑士”手中的磁铁宝剑有巨大魔力,能将同学的铁质发卡、金属文具盒吸引过去,但不吸引塑料水壶。引发学生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学生们明确问题一磁铁能吸引什么?(3)猜想假设: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玩磁铁的经验想一想磁铁能吸什么?可以在此时指导学生拿出《学生活动手册》,在第13页的实验表格中用“对 ” 和“ 错”进行猜想记录。教学时老师也可以自行添加身边常见的物体,更便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猜想。猜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说大家的猜想是怎样的,哪些一致,哪些有争议。

(4)实验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用磁铁分别去直接吸引这些物体并做记录,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初步分析实验现象:磁铁都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被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初步发现磁铁能吸铁质的物体和镍块。

(5)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室里帮助磁铁找朋友,找到更多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或者贴上红色圆点等明显的标志,为进一步归纳磁铁能吸什么做好准备。

(6)得出结论:教师带领学生对实验中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这些物体虽然不同,但是都含有铁的成分,最后得出磁铁能吸铁和镍的结论 表述规范:

从本课开始,学生就要进入磁铁单元的学习,关干磁铁这个常用名词,有些同学总是说成吸铁石、磁石,要注意规范学生科学用语,统一用磁铁來表述。

应变参考:

(1)有些同学可能会提出“磁铁可以吸引金属”,为此教师可以准备含量较纯的铜丝、铝片、金戒指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磁铁不吸引所有金属,而只吸引含有铁、镍,钴成分的物体。

(2)关于本课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一定要保证实验材料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确保实验结论的正确性。镍块应由教师统一提供,教师也可以寻找一些含有镍的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要点:

生活中含铁的材料较多,也很常见,含镍的材料和制品却不多见。在这里介绍几个在生活中能够找到的含镍合金的产品:电炉、电熨斗,有许多不锈钢中也含有镍。

2磁铁游戏 教学要点:

进行磁铁闯关游戏,使学生发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教学目标:

(1)使学生完成闯关活动,发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2)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活动中,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⑶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勤于动脑,乐于动手,感受科学游戏的乐趣。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铁质“小青蛙”、玻璃杯、迷宫图片、支 24 架(每组一个,若没有,可用细线悬吊)(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问题链:

怎样把“小青蛙”解救出来? 磁铁能帮“小青蛙”什么忙? 为什么“小青蛙”能被解救出来?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首先创设情境,通过适当的故事环节,让学生在“魔法师”的引领下去解救“小青蛙。

(2)闯关活动:

第一关:逃离迷宮。教师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第一关的内容,请学生们利用磁铁从迷宫底部救出“小青蛙”这时,教师要将限制条件说淸楚:解救“小青蛙”时需要借助磁铁,但不能用磁铁直接接触到“小青蛙”才行。此闯关活动可以采用全班演示的方法进行,如果材料足够也可以分组进行。

第二关:逃出玻璃杯。教师继续展开故事情节,运用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隔着玻璃杯将“小青蛙”从底部救出。此闯关活动要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位冋学都能参与和体验磁铁隔着玻璃杯吸引“小青蛙”的过程。

第二-关:欢庆胜利。教师继续展开故事情节,运用磁铁隔着一段距离能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的特性,完成“小青蛙”跳舞的活动。教师一定要说清限制要求,磁铁不能直接接触“小青蛙,但让“小青蛙”跳动、摆动和抖动都算达成跳舞的效果。

(2)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三次闯关的共同点,比较发现磁铁可以隔着物体.或隔着—段距离也能吸引“小青蛙” 表述规范: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质物体,其中的一段距离包括隔着纸、玻璃杯、空气等物体,也包括隔着一定的空间或距离,例如在“小青蛙”跳舞的闯关活动中,隔着2cm左右的距离磁铁就能吸引“小青蛙”,隔着5cm的距离时磁铁就不能吸引“小青蛙”了。一段距离也是有一定范围的,要根据磁铁的大小和被吸引物体的大小而定。应变参考: 25 本课的第一关和第二关教师都比较容易把握和处理,磁铁能够隔物吸铁,隔着纸、玻璃杯,能将“小青蛙“吸引出来即可。主要是第三关,要让学生明确磁铁不能接触“小青蛙”的身体,还要能让它跳舞。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比较难控制磁铁和“小青蛙”之间的距离,靠近后会吸住“小青娃”,离的远一些又不能起到吸引的作用。要提醒学生把握最佳的距离,可以用一把塑料的刻度尺帮忙测量出最佳的距离后,再操作。

3多祌多样的磁铁

教学要点:

举例说明在文择盒、冰箱门、书包扣里都设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磁铁。认识实验室中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圆形磁铁。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不同外形的磁铁,它们都有自己的用途.,知道实验室中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圆形磁铁。

(2)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磁铁小玩具。

(3)在制作磁铁小玩具的过程中,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 26 磁铁、圆形磁铁、剪刀、曲别针、书写纸、小猴图案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或实验室内均可。问题链: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磁铁? 你见过有哪些不同形状的磁铁? 教学过程:

⑴引入:教师从“魔法师”的角度提出问题:我们周围还有什么样的磁铁?

(2)调查:教师可以出示图片或真实物品,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5页中的图中指一指、圈一圈有磁铁的地方,并进行圈图标注。或者将真实的物品发到学生小组手中,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例如冰箱磁贴、有磁铁的文具盒、磁扣书包等,.(3)讨论:教师可以带领大家进行讨论,说说利用磁铁能吸铁的特点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帮助。

(4)活动:在我们的实验室中,还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磁铁,请同学们在—起做一个贴标签的游戏,将这些不同形状的磁铁贴上它们的名字。

(5)设计制作:利用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的特点,制作一个叫“小猴上山”的磁铁小玩具。表述规范:

本课呈现了实验室中常见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圆形磁铁,要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名称表述不同的磁铁。应变参考:

学生在寻找生活中的磁铁时,可能不会注意到冰箱门贴上的磁铁,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展示实物或者是视频片段,帮助学生认识冰箱门处的磁铁是怎样应用的,以及磁铁的作用。

对于文具盒、书包扣、门吸等一些地方对磁铁的应用,教师也需要准备-些实际物品,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感受到磁铁的好处在哪里。拓展要点:

一些学生小时候玩过的玩具中也含有磁铁。例如,钓鱼玩具、磁力贴阁玩具、磁力棒,响尾蛇等。还有一些磁铁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例 27 如,收音机内部的圆形磁铁,磁力徽章、磁性门阀等地方含有的磁铁。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

反思单元 爱提问题的小朋友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自己本学期在科学学习中的提问和猜想经历。教学目标:

(1)通过爱因斯坦提问和思考的故事.培养学生爱提问和爱思考问题的习惯。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提问和思考的经历,并通过交流互相激励。(3)感悟到认真观察能够让我们发现更多,同时也能提出更多问题。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每班或每个实验室准备一棵“探究树”,可以用吹塑纸制作,也可以直接画贴在黑板或墙壁上、为学生准备一些树叶状、果实状纸片,以及印有树皮花纹的纸片。问题链:

爱因斯坦提出了什么问题?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个(些)问题的? 提出了这些问题后,他进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1)引入。我们小朋友都想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那么科学家小时候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先来读一段科学家的故事吧!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建议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图文,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讲解故事的情节。

(3)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故亊中的小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什么问 28 题?他是怎样提出这个问题的?他提出问题之后又是怎样做的?

(4)回顾反思。此环节建议从前一个环节--爱因斯坦的爱提问和爱思夸过渡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比如:“我们也像爱因斯坦一样提出过很多问题。这—学期我们都提出过哪些有趣的科学问题?”等。

引导学生回顾提问和思考的经历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首先可以让学生说说具体的问题,再说一说这些问题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让学生感悟提问往往是在具体的观察基础之上的。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自己一共提出例如多少个问题。

(5)制作“科学探究树"。

此活动要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所提出过的问题或作出的猜想分别写在不同形状的纸片上.然后挂或貼到班级“科学探究树”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此活动可以分三个环节来完成:

首先,教师提出制作“科学探究树”的任务3此环节要说清楚制作“科学探究树”的意图,即展示大家提问和猜想的“成果”。

其次.要指导学生写。把自己曾经提出的问题写在“树叶”上,把自己曾经作出的猜想写在“果实”上,把探究经验写在“树皮”上:,由于—年级学生认字数量有限,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如果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可以由教师指导,边写边交流。

再次,指导学生往“科学探究树”上挂或贴“树叶”“果实”或“树皮”。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内容读一读,说一

说。应变参考:

由于一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和识字量冇限,表达交流和书写时要求不宜过高。如果分组完成有困难,可以集体指导共同完成。也可以先进行集体指导示范,然后再分组讨论完成。

篇3:大象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出示图片, 师配乐解读。

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照片。瞧!万物复苏的春天, 烈日炎炎的夏天, 金风送爽的秋天, 白雪皑皑的冬天。

【设计意图】课堂的开头如写作的开头, 写作要求“凤头”, 导入亦如此, 短小精致, 让学生从欢愉的课间轻松融入课堂。

二、初读韵文, 字字入目

过渡:同学们想自己走进乡村的夏夜吗?

1. 借助拼音大声朗读韵文, 力求把每个字读正确, 遇到有困难的地方, 停下来反复练读。

2. 指名朗读词串, 正字正音。

3.揭示课题。刚刚同学们读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6》。 (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低年段的识字写字是重中之重,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把好初读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二读韵文, 部分感知

1. 示词“夜晚”。

(1) 识字6讲的就是夏天夜晚的景色。 (贴词:夜晚)

(2) 指读该词, 师给予评价, 如“你一下子就读出了夏夜的宁静与温柔”。

评析:好的评价语是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看似不经意的点评, 却已给学生指明方向。

2. 示词“繁星、亮晶晶”。

(1) 还记得夏天夜晚的星星是什么样子吗? (指名说。有的说星星很多, 有的说星星很亮……师不失时机地根据生的回答引出“繁星、亮晶晶”。)

(2) 解词“繁星”:出示繁星图, 跟着老师来数一数, 数得过来吗?有很多很多的星星, 数也数不过来, 这就叫做“繁星”。

评析:在教学过程中, 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教学亮点, 当师出示繁星图, 要和学生一起来数星星时, 学生立刻反应“数不过来”, 于是, 师顺水推舟解词“繁星”, 一个教学难点就这样得到了突破。

(3) 指读这两个词语, 给予评价。

“你读出来的星星真俏皮。”

“你的朗读仿佛让老师看到了满天的繁星。”

评析:体验是因人而异的, 30个学生能看到30幅夏夜星空图。

(4) 听你们读得这么好, 老师突然想到了一首歌曲也跟星星有关,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

评析:听歌曲目的有: (1) 调节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歌曲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韵文; (3) 为下文唱响韵文, 埋下伏笔。

教师依次出示并讲解了课文中的其他词语。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有很多地方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让课堂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同时, 设计中更注重让学生展开思维的联想。

四、三读韵文, 整体感知

过渡:原来乡村的夏夜如此美丽, 老师忍不住想用自己的朗读来赞美一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跟老师一起去经历乡村的夏夜吧。

1. 师配乐范读。

生配乐自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就一个字, 语文课堂“读”的重要性无需赘述, 但读的形式一定是多样化的。

五、唱响韵文, 首尾呼应

过渡:刚刚我们听了歌曲《闪烁的小星》。老师发现可以把韵文带进去唱一唱, 我们来试一试。 (生通过唱来识记韵文)

篇4:大象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关键词:培养习惯;设置情境;加法含义;体会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1-02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时,思维方式较为开放。在学生探讨“1+1=2”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课件,气球图,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1)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反方位的示范),请举起你的左手,教师带着示范两次,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2)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体会加法含义

(一)结合儿童生活,体会“1+1=2”的含义

1.师生共同演示。①伸出1只左手,伸出1只右手,合起来是几只手?(师生共同边说边做,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②引导学生说一遍,教师板书:1?摇1?摇2。③让学生独立说一遍,教师板书 + = 。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①学生起立,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轻踏一下),一只右脚(也轻踏一下),合起来是几只脚?(两脚并拢)②同桌互说一只左脚,一只右脚,合起来是几只脚,算式是什么。(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只要说出来,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创设情境,体会“1+2=3”“2+1=3”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2=3 2+1=3。(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教师应予以表扬,但不做要求)让学生读算式,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4.认识“加号”和“等号”(1)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加号怎样写呢?(教师示范,让学生先书空,后在桌上写。)(2)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等于号。齐读)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体会加法含义

1.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让学生得出,“3+1=4 1+3=4”。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带领学生摆学具,左边摆2个圆形,右边摆2个圆形,合起来是几个圆形,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放轻音乐,做一做课间操,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并注上拼音)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说算式,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1)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2)男生拍1下,女生拍3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3)左边的同学拍2下,右边的同学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合起来是5下。)3.实践活动,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说一道加法算式(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如灯管、黑板、门、窗等)【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摆小棒。2+1?摇1+1?摇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拍手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再让学生写。(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篇5:大象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梁卫娜

2014年1月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四、教学安排

每周一课时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篇6:大象版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内容分析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

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

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学情分析

1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2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共由“人类祖先的足迹”、“绿色社区调查”、“养好小金鱼”和“雨具的改进”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人体与细胞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场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567

2内容

开学报名、准备开课

1.1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1.2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1.3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1.4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

第一单元复习

2.1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

2.2我们的调查研究计划

2.3调查小组在行动

2.4我们的绿色社区建议

第二单元复习

3.1小金鱼之死3.2制订侦破方案 3.3做好侦破准备 3.4揭开金鱼死亡之谜3.5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 第三单元复习4.1寻找雨具的缺点 4.2我们的改进设计课时 备注

5.4-5.8

5.11-5.15

5.18-5.22

5.25-5.29 17 6.1-6.7

篇7: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本册教科书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第四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4、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

3、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科学课程内容也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3、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5、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种植我们的植物

2、我们先看到了根 种子变成了幼苗

3、茎越长越高 开花了,结果了

4、我们的大丰收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5、蚕的生长变化 蚕变了新模样

6、蛹变成了什么 蚕的生命周期

7、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 我们的生命周期

8、温度和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

9、水结冰了 冰融化了

10、水珠从哪里来 水和水蒸气

11、水的生态变化 我们知道的磁铁

12、磁铁有磁性 磁铁的两极

13、磁极的相互作用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4、指南针 做一个指南针

15、其他动物的横名周期

16、机动 我们的生命周期

17、总复习

篇8:统计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

根据问题的不同, 所要采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 但是要建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是:采用能够获取“好”的数据的方法。为了获取好的数据,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对于实际背景已有的先验知识。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身高, 先验知识是“年龄之间差别很大”。因此, 最好是根据年龄段学生数的多少按比例抽取样本,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分层抽样”。可以看到, 统计方法的直观想法是很明显的。如果对于实际背景一无所知, 那么, 一定要随意抽取样本, 这便是“随机抽样”。当然, 也可以用“分层抽样”, 但是要麻烦得多。第二个基本原则是:采用简单的方法。能够基于上述两个原则的方法就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不要小看第二个原则, 一个好的方法往往能够节省很多调查经费。这就是为什么咨询公司非常欢迎统计学家的原因。

样本实质上就是数据, 但是, 统计学中涉及的数据往往是具有随机性的。还是回到“学生的身高”这个问题上来。在抽样之前, 我们并不可能知道具体数据的大小, 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是随机的;为了讨论出一个好的方法, 我们假想能够得到这些数据, 并且假想这些数据的出现是依据某种规律的, 这种规律就是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我们称之为“概率”。但是, 只有当抽样之后, 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 才能进行实质的计算与分析。这样, 我们所要研究的数据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真实性。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称这样的数据为样本。

基于以上论述结合我校实际做出以下统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静态情境的创设, 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记录数据, 认识简单的条形图和统计表,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 能根据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渗透可能性预测的思想。

(3) 在合作, 交流中学会倾听, 尊重别人的意见, 并培养合作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的动物、水果统计图和统计表彩色笔

(4) 教学流程

(1) 课前谈话

T:这节课我们四组来赛赛, 看哪组积极动脑, 积极举手发言。

1创设静态情境, 初步感知统计

a.故事引入激趣。

T: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 将要举行一场跑步比赛, 很多动物都来了, 其中有谁? (小猴、小狗、小免、小松鼠) 它们排得这么乱, 如果想知道它们各来了几只?怎样又对又快的数出来?

学生在此过程中都用到了先分类, 再数数的方法。

b揭示课题。

T:下面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法分别表示出小松鼠, 小猴, 小兔, 小狗的只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教师有意识的巡视, 搜集不同的表示方法展示。

T:像刚才我们先数出每一种动物的只数, 并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出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在统计,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研究统计。 (板课题, 齐读两次)

4创设动态情境, 理解统计的不同方法

d根据需求,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

T:跑步比赛要开始了, 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要到大象那儿报到, 在大象点名之前, 老师交给小朋友一个任务, 请你竖起耳朵仔细听, 参加跑步比赛的小动物各有几只, 待会儿告诉大家?

第一次报完:学生记不下来。

T:光用脑袋记不下来, 怎么办? (同桌讨论......汇报)

汇报: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

S 1:我是用数字来记的。

S 2:我是用打勾来记的。

S3:我是用画三角形来记的。

(如果学生没想到正字)

老师介绍用“正”字来记的方法。

第二次报:学生选取认为方便的方法进行记录。

展示: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结果又是怎样?

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T:有没统计的结果不一样的? (渗透统计要细心, 统计的数据要准确)

b.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T:虽然统计的方法不一样, 但是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让我们将答案填在这样的表格上。 (学生填统计表......汇报)

再独立填统计图。

T:看着这张统计图, 你能知道什么? (指名)

小结:看来统计图不仅能知道参加跑步的每种小动物的只数, 还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b学以致用。

学了今天的知识, 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T:再过一两个星期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老师准备在我们班开个联欢会, 想买些水果, 怎么买好呢?谁能来帮帮老师? (统计)

小组分工合作。

提要求:选取自己一项最喜欢的, 用上你身边的三份材料, 统计自己组里喜欢的水果。

展示。

T:通过这张统计图, 谁能告诉大家老师怎么买水果呢?

(4) 总结。

T:这节课学了什么?统计在生活中还可以统计什么?

其实老师今天也在统计, 瞧, 你知道哪组表现最好啊? (黑板的四组星星比赛)

假如我们得到了数据, 由于数据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 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 整理的实质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压缩”。根据问题的不同, 压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平均身高, 称之为“总体均值”。我们可以计算样本的平均数, 然后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均值。样本平均数就是对于数据的一种压缩方法。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比如计算中位数, 或者计算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平均数。那么, 哪一个方法要好一些呢?虽然我刚才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使用条件, 但这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的。对于数据压缩也有一个原则, 就是不能失去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信息, 满足这个条件的压缩后的值被称为“充分统计量”。这个原则的数学表达需要借助“条件概率”, 涉及很深的数学。因此, 统计学需要哲学的思考, 也需要严格的数学推理。事实上, 对于总体均值, 上面的三个压缩后的量中只有样本平均数是充分统计量。直观地想, 样本平均数以局部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 可能要好一些。这是因为, 虽然样本平均数依赖样本的选取也是随机的,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 当我们反复取样本计算时, 这些样本平均数应当在总体均值附近摆动。当然, 我们还可以建立其他的准则来判别方法的好坏, 只要这个准则是合理的。

摘要:统计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小学统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的主线应该是, 体现从收集数据到统计推断的全过程, 建立统计直观。

上一篇:研代会提案下一篇:劳动节手抄报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