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文献检索

2024-05-18

土木工程文献检索(通用6篇)

篇1:土木工程文献检索

土木工程与文献检索

当今社会,信息极大丰富,土木建筑业的信息亦是浩如烟海,故检索土木工程信息对于土木人来说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问。

建筑与土木工程网络信息资源现状在全球逐步进入知识经济的年代,各个国家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在这种环境下,建筑与土木工程的网络文献资源急剧增长,许多大型综合性的数据库都包含了大量的土木工程类的文献资源。在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已经成立了“土木工程文献信息中心”,天津大学图书馆自建“中国建筑文化数字图书馆”数据库资源。2005年6月,十几所设有土木建筑专业的高校图书馆召开了有关土木工程学科文献共享及发展的会议。在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土木工程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CivilEngineers,简称ASCE),它成立于1852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悠久历史。目前,ASCE已和其他国家的65个土木工程学会有合作协议。ASCE是全球最大的土木工程出版机构,每年有5万多页的出版物。学会出版物2004年包括30种技术和专业期刊,以及各种图书、会议录、委员会报告、实践手册、标准和专论等。ASCE出版的期刊大部分被SCI、EI收录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主要核心期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者、工作者和学习者要了解目前网络上该学科的分布情况,通过网络数据库,利用检索工具帮助他们快捷地查找到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一、土木工程主要信息源的检索

信息源类型较多。其中文献信息源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而在文献信息源中又以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标准文献和专利文献为主要检索资料。各类型图书馆都注重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等的资料收藏。例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资源、维普数字资源都是以上述信息源为主要收录对象,检索与利用较为方便;关于图书的有超星、书生之家、方正阿帕比等数字图书馆,便于广大读者的检索与阅读。在纸质和电子文献中无论是以关键词—— 土木建筑、土木工程。还是以分类(一般为《中图法》分类)TU建筑科学进行检索,都会查到相应较多的信息。

查找国外土建类核心期刊,除参考《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2004年)》外,还可以参考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土木·建筑工程学编》的有关类目及《国外科枝资料目录:建筑工程》(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情报研究所编)中的有关类目。利用《工程索引》、《科学引文索引》同样可以得出土建类部分。

二、国内外主要土建文献机构及其文献 ⑴、我国主要土建文献机构及其文献举例 ①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我国目前最大的综合性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也是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和测试技术的中心。目前下设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抗震、混凝土、空气调节、建筑物理、建筑机械化等7个研究所。主办《建筑科学》、《工程质量》、《建筑机械》、《建筑机械化》、《中国电梯》、《工程抗震》,协办《建筑结构学报》和《土木工程学报》等专业刊物。

② 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

原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1989年改为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是建设部领导下的科研事业单位。它收集和加工整理国内外建筑书刊和文献资料。开展文献检索及声像服务工作;编辑出版有关科技刊物和资料。

③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1952~1962年为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1962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1970年以后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地震局实施双重领导,1984年4月归属国家地震局一家领导。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和情报性刊物《世界地震工程》。

④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成立于1912年,其前身是由我国近代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先生创建的中华工程学会。学会主办或参与协办的期刊共计15种,其中:《土木工程学报》(月刊)是学会独立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还有12个期刊是与其他学会联合主办,具体刊名为《现代隧道技术》、《城市道路与防洪》、《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交规划与管理》、《煤气与热力》、《防护工程》、《给水排水》、《特种结构》、《岩土工程学报》、《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非公开发行的期刊有2种,分别是《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地基处理》。

⑵ 国外主要土建文献机构及其文献

① 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简称CIB)成立于1949年的联合国咨询机构。出版的刊物有:会刊(刊登会议记录、研究计划的成果、新闻通讯等);《建筑研究与实践》(双月刊)。网站有Recent Publications栏目作为链接。

② 国际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师协会(简称UIA)

1948年6月成立于瑞士,其主要宗旨是加强各国建筑师、学校、组织以及各种团体之间的友谊、知识、艺术与职业联系。出版的刊物有协会杂志(双月刊)、内容有建筑情报通讯。

③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0)

1940年成立,会址在瑞士日内瓦。其宗旨是促进和发展标准化,组织各国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一致,制定国际标准,出版国际标准化备忘录,IS0年鉴,以及各种技术专业报告刊物。

④ 日本建筑研究所日本建筑研究所

成立于1946年。其技术水平代表日本建筑界的最高水平。在建筑相关的结构、环境、防火、材料、建筑生产、住宅与城市、国际地震工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及前沿性的研究。拥有先进的试验设备和一流的科研实力。

三、基于网络的土建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⑴ 选择检索工具针对具体的检索课题,要检索比较专业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信息,如期刊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在选择数据库时,要考虑四点:一是要根据课题找针对性的数据库,二是要看是否易于获取原文,三是要看数据库的收录年限,四是要看数据库更新频率。

⑵ 确定检索项首先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其次选择适当的语词,确定检索项。最后考虑检索项之间的逻辑组配,编制检索表达式。本课题属于桥梁结构领域学科范围,也包括计算机仿真内容。检索中关键词是桥梁、病害、仿真。三个主题概念间存在逻辑组配,用“and”进行逻辑组配。数据库所设检索途径多少不一,较为常用的有:题名、主题/关键词、作者、分类、出处、全文自由词、年份。比如“桥梁病害机理仿真研究“该课题如果不知道任何前沿动态,就先考虑从关键词入手。在查找相关数据库资源之后,注意选择本课题的同义词和相关词,如损伤、an-sys等等。另外注意该主题的发展动态,查找最新的研究方法,以期获取最多的信息资源。

课程设计(论文)

题 目 名 称 土木工程与文献检索 课 程 名 称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学 生 姓 名 龙菁菁 学 号 0941001021 系、专 业 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房建方向)指 导 教 师 王泽楠

2012年 06月 20日

篇2:土木工程文献检索

班级:土木三班姓名: 董志伟学号:10230316

一、课题名称: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二、检索分析:

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的建筑体系,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因此在高层建筑、大型工厂、大跨度空间结构、交通能源工程、住宅建筑中更能发挥钢结构的自身优势,四川汶川震后调查又一次说明了钢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钢结构在我国发展迅速,应用扩大、用量增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钢结构设计人员,设计软件和科研成果不断开发,修订了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写技术规程、设计图集90多本,出版了大量钢结构专业教材,论文著作和应用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已经启动,钢材单设一章,钢材产品标准修订基本完成。一大批有实力的钢结构安装企业承担了国内重点大型钢结构工程安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其施工安装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钢结构配套产品齐全。2007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成立。2008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成立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根据协会这几年陆续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近几年钢结构消耗钢材的总量,2000年为850万吨,今年应该在2300万吨左右,到2010年达到2600万吨,占钢材产量从现在的4.28%,发展到2010年达到5.5%。这充分说明我们钢结构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的情况基本上还比较正常。

国内钢结构发展前景:

1、能源建设还会加快,火力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钢架用钢量会增加(包括核电厂用钢、风力发电用钢等)。

2、交通工程中的桥梁会有所增加,铁路桥梁采用钢结构,近几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成为发展趋势,如京沪高速、跨海、跨江大桥等等。

3、市政建设采用钢结构的量增加,特别是地铁和轻轨工程。

4、钢结构住宅将增加,国家提倡建设节能省地住宅,有关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规范及配套技术,材料基本具备。目前我国仅有几百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发达国家却达到占总量的40—50%,如我国每年竣工6亿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建设有5%采用钢结构,按多层、高层建筑平50kg/平方米钢结构计,用钢量将达到每年150万吨,上述数字未将农村建设用钢结构统计在内。

5、由于中国钢材价格比国际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钢结构的制作和施工质量优良,在国际工程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检索词:

中文:发展前景结构设计钢结构房屋建筑基础地基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抗震能力建筑应用

外文:design of buildingsteel structurebuilding engineeringfoundationcivil engineeringmaterialscivil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worksShock resistancebuilding application

四、资源检索

1、查找本校纸本图书馆藏目录)

(1)检索途径:钢结构

(2)检索式:题名=钢结构 AND(主题词=钢结构)

(3)检中数量:169条

(4)检中结果列举(以标准参考文献格式列出结果3个以上):

①易富民PKPM STS钢结构设计 PKPM STS gang jie gou she ji 从入门到精通(CN)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②李芬红SPA2000钢结构分析软件实例讲解 SPA2000 gang jie gou fen xi ruan jian shi li jiang jie(CN)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③徐鹤山ANSYS建筑钢结构工程实例分析 ANSYS jian zhu gang jie gou gong cheng shi li fen xi(CN)第2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④孔德志(CN)AutoCAD建筑结构图形设计与天正结构TAsd工程实践 AutoCAD Jian zhu Jie gou Tu xing She ji Yu Tian Zheng Jie gou TAsd Gong cheng Shi jian 2008中文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2、查找中文数据库(要求: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系统中任选1个,其他要求同1)

(1)检索数据库名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

(2)检索途径(字段):钢结构应用

(3)检索式: 题名=钢结构应用(主题词=应用前景)

(4)检中数量:37882条

(5)检中结果列举(以标准参考文献格式列出结果3个以上):

①王小杰,石成晓 美国AISC《建筑和桥梁钢结构应用标准法规》介绍(Ⅰ)[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4(04)

②陈东佐,赵文惠新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设计指标和选材要求[J].太原大学学报.2004(04)

③刘继鹏,胡愈我国轻型钢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3.查找外文数据库(要求:在SCI、EI、Springer、Ebsco、Emerald、ASCE、WSN等本校图书馆数据库中任选1个,其他要求同1)

(1)检索数据库名称:ASCE

(2)检索途径: 钢结构

(3)检索式: 主体=(steel structure)AND 主题=(foundation)OR 主题=(development)

(4)检中数量:22326条

(5)检中结果列举(以标准参考文献格式列出结果3个以上):

①作者:Edward M.Jacobs名称: Steel Structure Surface Preparation for Below Grade CoatingsSource:Electrical Transmission and Substation Structures 2009: 1-7.②作者:Zhihua Chen, Zhansheng Liu, and Guojun Sun名称:Thermal Behavior of Steel Cables in Prestressed Steel StructuresSource: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Sep 2011, Vol.23, No.9, pp.1265-1271Online Publication Date: 16 Feb 2011

③作者:Ben Young and Gregory J.Hancock 名称:Cold-Formed Steel Channels Subjected to Concentrated Bearing LoadSour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ug 2003, Vol.129, No.8, pp.1003-1010Online Publication Date: 15 Jul 200

3④作者:Iraj H.P.Mamaghani, Chi Shen, Eiji Mizuno, and Tsutomu Usami名称:Cyclic

Behavior of Structural Steels.I: ExperimentsSourc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Nov 1995, Vol.121, No.11, pp.1158-1164Online Publication Date: 1 Nov 199

5五、文献综述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度和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和使用期内,能够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安全和经济综合考虑,合理的结构体系之关重要,目前的主要的是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由于混凝土结构很多缺点,和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钢结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钢结构作为建筑体系的优势在于,钢结构有利于工业化和产业化的生产,钢结构是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钢结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钢结构建筑的重量轻,体量小,而且本身有良好的延性,因此钢结构的抗震性能非常好,钢结构的施工周期短,提高了资金投资的效益和施工现场文明。

目前国内外的建筑结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多,而钢结构的应用没有混凝土那样的普遍,但其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混凝土结构有很多缺点,和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钢结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钢结构市场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产品可分为四大类:一类是重大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桥梁、大型水利工程等。第二类是大型公用建筑如各种会展中心、体育文化场馆、航空港等。第三类是市政设施、环保、交通、供水、电、气等。第四类是房地产业的住宅楼盘建筑。钢结构应用到以上四方面可分为三大体系:高层钢结构体系高层建筑钢结构近年来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发展很迅速。我国80年代建成的11幢高层建筑钢结构最高为208米,而90年代以来正在建造或设计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共约32幢,最高的达420米(已建)和460米(设计)。最近在大连兴建的高度200米的远洋大厦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和材料全部是由国内承担和供应的,这说明完全由我国自己来建造超高层钢结构是可以做到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最先让人们了解的是网架工程,其发展的速度较快,计算也比较成熟,国内有许多专用网架计算和绘图程序,是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网壳在我国已在应用,已建成的网壳工程以球面和柱面较多,还有双曲抛物面、双曲扁壳等形式。它比网架又有许多优点,特别是在超大跨度时。悬索及斜拉结构、膜和索膜结构在国内应用也较多,主要用于体育馆、车站等大空间公共建筑中。其他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还包括立体桁架、预应力拱结构、弓式结构、悬吊结构、网格结构、索杆杂交结构、索穹顶结构等在全国各地均有实例。轻钢结构轻钢结构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在美国采用轻型钢结构占非住宅建筑投资的50%以上。日本的轻钢住宅已占总住宅建筑的25%。这种结构工业化、商品化程度高,施工快,综合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很大,已引起结构设计人员认识。轻钢住宅的研究开发已在各地试点,是轻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经有多种的低层、多层和高层的设计方案和实例。因其可做到大跨度、大空间,分隔使用灵活,而且施工速度快、抗震有利的特点,必将对我国传统的住宅结构模式产生较大冲击。我国钢结构过去多用于公用建筑,如仓库、体育馆等。由于钢材价格和生产力发展综合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大批用于民用住宅。

我国钢结构行业今后一段时间内,在下列几个领域内钢结构用量将会增加。一是由于火力电厂建设速度还会不断加快,主厂房和锅炉钢架用钢量会增加;二是交通工程中的桥梁会有所增加。铁路桥梁均采用钢结构,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也已成为近几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随着桥梁建设项目的增加,也会加大钢结构用量;三是市政建设中采用钢结构的量会增加。地铁和轻轨工程、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环保工程、城市公共设施及临时房屋等都越来越多的采用钢结构,尤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各大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钢材消耗量会明显增加;四是钢结构住宅将增加。国家提倡建设节能省地住宅,而有关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规范及配套技术、材料基本具备。如我国每年竣工6亿平方米的城镇住

宅建设有5%采用钢结构,按多层、高层建筑平均每平方米用钢50公斤计算,用钢量将达到每年150万吨;五是由于我国钢材价格、劳动力成本都比国际低,而且钢结构质量优良,因此,在国际工程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几年国外企业在我国采购钢结构量有所增加,许多钢构厂都承接了上海世博钢结构建筑和海外订单。钢结构在未来建筑市场的发展有着巨大潜力,因此建筑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在钢结构方面的运用。

经过2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为钢结构体系的应用创造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首先,从发展钢结构的主要物质基础来看,自1996年开始我国钢的总产值就已超过1亿吨,居世界首位。而且随着钢材产量和质量持续提高,其价格正逐步下降,钢结构的造价也相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与之相应的是,钢结构配套的新型建材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次,从发展钢结构的技术基础来看,在普通钢结构、薄壁轻钢结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网架结构、压型钢板结构、钢结构焊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钢与混凝土组合楼盖、钢管混凝土结构及钢骨(型钢)混凝土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及行业标准已发行20余本。有关钢结构的规范规程的不断完善为钢结构体系的应用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为设计提供了依据。第三,从发展钢结构的人才素质来看,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专业钢结构设计人员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他们的专业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而随着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普遍应用,国内外钢结构设计软件发展迅猛,软件功能日臻完善,为协助设计人员完成结构分析设计,施工图绘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据了解,国家要求到明年6月30日为止,各直辖市、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都应逐步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可以预见,建筑用钢消费量较大的钢结构住宅由此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第一个钢结构住宅系统近日通过专家验证。这套系统能为开发商和购房者提供数百套房型、板材和装潢“大餐”,这意味着,将来用户可以看“单”点“菜”了。上海市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严建国副教授透露,这个系统采用菜单方式,用户能通过系统提供的菜单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屋外型、房型、围护板材、设备、管线和装饰装潢的不同组合。目前这个系统正在最后审批中,预计将于明年年底前出炉。估计2005年到2010年建筑钢结构用材分别达到全国钢材总产量的3%和6%的目标。

篇3:土木工程文献检索

1制药工程文献检索课程的主要内容

制药工程文献检索课程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1) 文献检索课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基本概念、检索语言介绍、检索原理及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 2) 国内外主要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使用,包括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工具和制药工程 常用数据 库, 如图书馆 检索系统、 scifinder、 springlink、CA等; ( 3) 特种文献介绍及检索方法,包括专利、 标准会议文献等特种文献的简介和检索技巧; ( 4) 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专利相关的法律、专利的申请、专利的撰写、专利的诉讼等内容; ( 5) 文献的合理利用,主要讲解一些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知识。这5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从理论到应用,循序渐进,从课程的内容结构上来看是完整而系统的。但随着检索资源的虚拟化、检索手段的多样化,制药工程专业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需要及时更新。

2我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文献课程现状

2.1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据全国高校图工委统计,[2]目前全国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院校中80% 以上的院校以选修课方式授课,而且仍有近30% 的学校尚未开设文献检索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文献检索课教学的重视不够,课程地位低。另一方面,学生选该课多是为了学分,对文献检索课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据调查,真正把学习文献检索课看作一种获取新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的学生只占其中的15% ~ 20%[3]。这种被动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药工程专业文献检索课程的情况也一样,以选修课方式授课; 课时短,一般为32学时;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2授课方式单一化

文献检索课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了解并掌握各种信息检索技术,学会运用各种检索手段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其教学手段应多样化,才能提高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当前的制药工程文献检索课授课虽然大部分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模式仍然是以知识为主,采取以课堂为中心单一封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互动,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教学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设立专门的文献检索课教研室,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主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承担,他们除教学外,还要担任着馆内的其他重要工作,事务繁忙,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直接影响了文检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多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的教师, 授课内容难免与学生的专业相脱节,无法激起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欲望,从而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其次,在高校人才引进方面,政策多向教学学术型教师倾斜,很少考虑文献检索课教学,没有给图书馆补充新鲜血液, 此外对文献检索课教师缺少必要的进修、培训机会,知识不能得到及时更新。

2.4课程安排不合理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除讲授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指导学生上机实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使用。而很多学校制药工程专业仍采用一贯的陈旧式教学方法,忽略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检索的机会,实践环节相对薄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建议

根据目前我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文献课程现状,提出了以下四点改革建议:

3.1建立文献检索课教研室

增加文献检索课专职教师的数量,吸收符合条件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加入文献检索课教师队伍,充实师资力量。向学校申请必要的教师编制,成立文献检索课教研室。同时为加强文献检索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提倡图书馆与专业课老师教学相结合,双方分工合作,共同把这门课上好。在双方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主要由图书馆承担,专业课教师在学科、专业上给与支持。进一步完善教学组织机构,建立相应的检索工具实验室和计算机检索实习室,提高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加大文献检索课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一系列文献检索课趣味活动,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

3.2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建设

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教材体系的建设。文献检索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 基本方法等,同时要重点讲授数据库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由于网络环境下数据库资源的更新速度已远远超过了教材更新速度,现有教材也将日渐陈旧。在教学内容上,任课教师不仅要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传递文献检索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随时关注数据库资源和网络信息的变化,以便于向检索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了解虚拟图书馆、电子出版物、信息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授课重点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上,向学生讲解一些scifinder、google学术等检索工具和CA、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技巧,并注重网络资源的获取,加强检索思路和检索技巧的训练。

同时也要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分级教学,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对于大一新生,可不必过多地讲解文献检索知识,通过讲座和新手入学教育介绍一些简单的图书馆使用方式; 对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这时的文献检索课就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具体讲解一下信息资源检索利用的方法和技巧,适当引入制药工程专业相关的外文数据库; 对于研究生,文献检索课应侧重于网络文献资源和国外文献检索技巧方面的培训,主要介绍国内外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便于他们快速的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料。

3.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授课更要重视上机教学和文献检索案例,增加实习课的学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改革文献检索课考核方法,将综合实习纳入考试范围,完善考试制度。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动画、幻灯片等方式演示计算机检索的全过程,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讲授的效果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更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将单纯枯燥的讲解变为互动式教学。这一点我们不妨借鉴上海交通大学李芳研究员提出的互动式教学法[6]。在教学活动前期,提前一周给各小组布置作业,如制药工程专业电子文献的检索方法、搜索引擎使用技巧、搜索过程出现的疑惑等,并将其做成PPT,然后推选一名小组成员站在讲台上演示讲解,讲完后由同学提问,进行课堂交流与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文献检索课网上教学平台[7]。授课结束后,教师可通过网上教学平台中的 “教师模块” 发布一些课件、试卷、作业等资料; 学生可在 “学生模块”下载老师的课件、试卷和上传自己的作业; 教师和学生可通过 “学习论坛来交流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因此搞好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图书馆要加强师资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有能力的、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文献检索课教师脱产参加短期培训或外出进修学习; 不定期地邀请资深文献检索课专家、学者来馆讲课,对文献检索课教师进行信息检索培训,从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其次教师也可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检索技能。同时我校还可以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校任教,给文献检索课教研室补充新鲜血液。

4结语

篇4:土木工程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大学生知识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方法学课程,属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教学内容涉及各类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问题,具体包括馆藏纸质资源、不同类型的商业数据库、音像资料、电子图书、网络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均可以微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形式展现,成为文献检索课教学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日益进步,文献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对于文献检索课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必要,前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也做了很多教学方法及模式的研究[2],比如,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就很值得推崇,它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1,3],显著特点就是微视频教学。我们可以把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应用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实践当中,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实现文献检索检课教学的持续创新。

文献检索课的创始者的初衷是让其像外语,数学和计算机课程那样,成为高校的公共课之一。多年来,各大高校也一度不断调整文献检索课的覆盖范围、上课年级、开设课程方法等,但是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关键的一门课程成为必修课的难度较大,一直作为公选课设置。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多年来《文献检索》课程一直以大类公选课设置,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混合选课,主要设置的好处是便于学校管理,并且节约教师资源,但是从学生对于上课内容的要求来看,无法兼顾各个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性较差。而且上课教师都是图书馆的老师,无疑,图书馆教师对于信息检索的专业性是实力最强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无法更深层次的贴合学生需求,更無法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筛选重要文献信息,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文献检索课尤为必要,并且,采用小班授课的效果较好。武汉理工大学针对2015年的培养计划进行了修改,把文献检索这个大类公选课改成了不同学院自行开设的个性课程,经过近一年的探索,本文对教学效果及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研究。分别从文献检索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教师个人的体会及经验方法的总结等方面进行研讨和总结。

一、文献检索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可以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文献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而知识的陈旧速度也明显加快,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对新知识的敏感力和接受力,因而必须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知识创新的需要。总之,当代大学生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够全面地掌握有关的必要信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有利于信息用户获取所需的全部信息;提高信息素质和科研工作的成功率。

二、学生对文献检索的认识和需求

鉴于该课程是本专业新开个性课程,选课人数很少,于是,我对每一个人对这门课程的初步认识及想从中学到什么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大致进行归类如下:

(一)大部分学生还是想多了解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经,为大四毕业论文的书写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这些学生查找信息的方式很单一,一般就是上网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很少有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使用其它的查阅方式的。这直接导致的就是他们创新精神较弱,分析间题、处理问题或提出有份量的见解能力较差。因此,他们想从这堂课中学到如何检索文献,这对于以后写论文和毕业设计是必须的,尤其对于想要考研的学生来说就更加重要;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搜索资料,花费很多时间缺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文章和资料,于是选这门课想初步掌握一些检索文献的方法,增加找资料时的精确度和全面性。如何高效率的去搜索自己想要的结果,可以减少资料收集的时间;有学生只知道中国知网,想从专业的角度从这门课中学习文献检索,了解更多相关数据库的应用。尤其是跟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文献检索可以提供各种知识,让我们及时,快速,准确的了解信息,写论文的时候,需要检索资料,如果整理好的情报可以提供一些系统性的资料和文献,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加强我们的学习效果。.还有学生考虑到将来读研究生,写文章,做科学研究等,都需要大量的资料来参考,所以选《文献检索》这门课。

(二)一部分学生基于兴趣,有自己的想法,想提前了解并在学术上有一定的进步。这部分学生一般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1)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闭门造车只会重复别人的劳动或者走弯路。研究人员在选题开始就必须进行信息检索,了解别人在该项目上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目前正在做,谁在做,进展情况如何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少走或不走弯路。(2)节省学习者的时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的增长,加重了信息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许多学者在承接某个课题之后,也意识到应该查找资料,但是他们以为整天泡在图书馆“普查”一次信息就是信息检索,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而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查到几篇,查全率非常低。信息检索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必要环节,成功的信息检索无疑会节省大量时间,使其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3)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授之以鱼”只能让其享用一时。如果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便可以无师自通,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把大家引导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是谓“教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无穷。认识到文献检索有助于利用和掌握文献资料,缩短查找文献资料所花费的时间。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四的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相关数据库的应用,对于以后的实验报告、毕业论文及更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知识剧增,学科来愈多,愈分愈细,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完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为了凑学分,基于对这门课程的字面意思理解,认为这是一门简单轻松又不费时间的课程,所以选了这门课。他们认为,《文献检索》课,是门新课程,新鲜,课时也比较少,上课比较轻松。

(四)有一少部分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用途。这部分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在学习上可以帮助自己。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平时的作业或是学习,都需要查资料。以前查找资料,很难找到自己所想要的。而学习这门课是想更好地、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也想清楚地了解哪些东西需要到哪里找更合适。

(五)现在《文献检索》课不单单是简单的介绍怎么收集信息资料,更重要的是根据课题怎么分析消化资料。使学生能学会充分的应用专业文献资料,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应用现有文献帮助自己的科研学术进步才是最终目的。

(六)大部分学生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后,都基本发现了它真正的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可以加强我们对文献检索基本原理的理解、让我更熟悉自己专业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能掌握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三、传统教学方法经验和教训

(一)传统教学方法理论知识较多,对信息的整合与梳理教的较少,与专业的应用有点脱节。尤其是工科学生,关键在于文献检索的应用,而对于理论知识,只需要花3-4课课时简单介绍,而且学生更感兴趣的也是信息的应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专业针对性不强,学生无法从浩瀚的文献里选择区分自己专业的信息。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信息检索,对于所检索到的信息如何合理利用,转化成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想法,或者如何從所搜索到的信息中找寻自己的灵感涉猎较少。

四、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设想

(一)教学定位

一门学科、专业、课程的生存、进步、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教学管理着和教师根据时代和具体环境而给他们的准确定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对他的重新及准确定位更为重要,在高校,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文献检索。从受教对象来说,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不一,有不同的年级,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文献资料的帮助;从教师角度来说,是由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担任课程任务还是专业老师担任课程教学任务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层次,教学的目的与方法存在一定的区别。针对本科生专业知识相对薄弱、探索欲望强烈、对科研感到神秘并渴望参与其中的特点,应以科研揭秘、项目申报为教学目标,以如何开展科研、如何论证项目、如何通过文献的检索与分析解决科研问题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成熟项目书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专业老师从本专业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引导。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主要培养学生充分地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使之服务于科研的能力。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研究生本身自己对信息获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渠道,只是所了解数据库没有那么的全面,特别是英文数据库,以及对最新的研究成果的查看和学习不知道从何入手。此外,由于每位研究生都面临着完成毕业论文及小论文的巨大压力,尽早找到研究方向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这个时候专业性的文献检索课可以深入到每个学生的专业,帮助他们直接找到研究思路,项目的探索研究,特别是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书的研究,在经过了项目背景知识的文献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特别是对相关文献进行反复检索、反复分析后,可以找到申报者开展此项研究的一些思路。既可以借鉴他人的科研思路,也可为自己的科研选题和文献查阅提供思路。

从不同角度,针对课程的定位分析如下:

首先,对课程性质的定位,务必保持个性课程作者认为个性课程的定位非常准确,公选课的针对性不强,公共必修课的想法又不太切实际,个性课程,要求老师多花心事,通过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门课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网络是一个充满学术信息的世界,也是一个高科技的教育和学习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获取网络知识,可以捷足先登科技高峰,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文献检索课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把课程设置的一门丰富有趣,实用性强的个性课程。

其次,顺应时代,与时俱进。随着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在经过辛苦的高中生活之后,对于大学生活的突然放松,显得有点无所适从,突然间迷失了方向,出现迷茫和厌学的现象,这将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高中相比急剧下降,尤其是一般院校,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很多较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因为找不到方向,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把他/她无情的毁掉。

再次,确定教学层次。对于本科生,因为大一、大二的公共课较多,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较重,而且很多还没有认识到文献检索的重要性,不知道这是一门什么课程,感兴趣的可能性较小,也没有太多的需求,因此,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就学生需求,可以把教学日历安排在第六学期,大三的课程较松,有足够的空间选修这门课程,而且马上面临大四的毕业论文,很多学生在搜索信息时开始着急,无所适从,一团乱,不知道怎么找到自己需要的较新的专业知识信息,很多同学停留在简单的百度等搜素引擎。这时候开设这门课程顺应学生的心理和需求,较为合适。

研究生一般学制都是2-3年,第一年上课,第二、三年做实验,写论文。研一除了上课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和开题,所以他们的需求在一开学就显现出来了,很多学生一入学就着急压力大,不知道如何入手,这时候,导师一般都会给他们半年的时间去查看文献资料,但是导师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再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查找文献,研究生层次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因此第一学期开设这门课显得尤为迫切。

分开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吸引有需要的学生积极选修该门个性课程,并使学生如愿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以老师讲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很难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文献检索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教材也要重新修订,甚至编制本专业的合适教材,详细书写教案。同时,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还需要教务处及学院教学办的重视,以往教务处及二级学院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太够,不能因为因选修人数较少,就对教学课时打折扣,这样很打击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改革需要教学管理及教学人员和学生的密切配合才能使这门课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实行教学方法及模式的多样化是大势所趋。基于此,可参考翻转教学模式。田艳艳曾在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优势。翻转课堂是指2007 年间美国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 在课堂中使用新型的微视频与教师导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其视频教学具有短小精致、方便使用、回放自如、检索便捷、随意组合、预设问题、符合大学生注意规律、开展学生协作学习、自动学习、自主学习等。该种教学模式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比如在线辅导、在线作业练习、信息共享学习空间等。其最主要的特色是把死板的纸质课本转换成丰富、活力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是指广泛地使用先学后教、学习任务前移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按照自主学习?—合作研讨—教师导学—反馈评价的教学进程,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多维度、多方式的多元评价等。其特色的教学环节是课前,即以微视频为主的课前预习与在线研讨,旨在形成以学为中心、依托信息技术的多元学习方式和途径、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所以,部分文检课教师结合翻转课堂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逐步尝试将翻转课堂嵌入到整个文检课教学过程中,将适合于翻转的知识点、知识单元,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观看视频,课内分组讨论、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总之,文检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是课前知识获取: 预习教材、观看视频、分组讨论、课前练习; 第二层次是課内知识整合:创设学习环境、案例与问题设置、教师引导与解疑、小组讨论与结论; 第三层次是课后知识创新: 作业练习、协作学习、学生评价、知识应用。

当然,结合调查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对该门课程的认识程度及需求,完全采用翻转课堂不一定可行。目前为止,大多数同学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太够,课前预习的实现有点困难,为此,作者认为尽量把所有的知识点和检索技巧及分析能力的训练都消化在课堂,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翻转课堂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拿过来用,只是全部安排在课堂,用活这45分钟,理论讲解、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在线练习集合起来,把当天学习任务在课堂就全部消化掉。把传统的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一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三 加强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四 提高学生的课堂到课率,尽量把那部分混学分的学生给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使这门课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教学时间与教学队伍

传统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要周学时为2,共计32 学时,这样一来整个课程授课周期达16周,这么长的授课周期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不重视,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我们将文献检索设置为个性课程,连续八周,同时开课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大三上学期)的第1-8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考虑到大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矿物加工工程普通版和卓越班两个班级培养计划里第六学期的课程都较少,第七学期很多同学开始找工作,到企业实习,心情比较浮躁,将文献检索课程作为第四毕业论文的启动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安排,更便于提高授课质量。

五、结语

矿业工程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个性课程,它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任课老师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教学定位要准确,根据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对象层次的不同准备教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更新,结合翻转课堂和学生的调查研究折中寻求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模式:45min课堂内部翻转加项目引导式教学;教学时间要安排合理,结合学生培养方案和需求,把握时机,更能吸引学生的求学兴趣;教师队伍也要设置合理,应该采用图书管老师和矿业工程专业老师结合的方式,即能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所长又不浪费教学资源,这样授课的效果较好,还能让学生接收到更合理的知识单元。当然,一门新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需要教务处、二级教学办、任课老师和学生的辛苦付出及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田艳艳.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图书馆学研究[J],2015,(13):17-19,29.

[2]苏晓宇.文献检索教学中引入媒体热点新闻的实践.图书馆论坛[J],2014,34(4):35-40.

篇5:武汉工程大学文献检索实习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文献检索综合检索实习报告

一、定题

1.本课题为:中文:机器视觉技术在精密装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英文:Application of Machine Vision technique to Precise Assembly

2.中文关键词:机器视觉精密装配

英文关键词:Machine VisionPrecise Assembly

3.500字简述本课题背景、原因

装配是工业生产中及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装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件的质量。在工业自动化的今天实现装配的全自动化和精密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精密装配存在许多问题:待装配的零件尺寸相差大、形状和特征多样、表面质量差别较大、需要同时保证组装的位置精度和形位公差等,这无疑都大大加大了精密装配的难度。并且对于微小零件,由于尺寸跨度大,极大的影响了人工装配的效率。基于机器视觉的精密装配是实现零件自动组装的重要方法。因为机器视觉主要有检测和机器人视觉两个方面,检测可以实现高精度定量检测(例如机械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测量),同时机器人视觉可以指引机器人在大范围内的操作和行动,所以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装配系统不仅解决了某小型产品装配中的关键问题,并且能大大的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二、期刊论文检索

1.中文检索

(1)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能下载全文文献】

[1] 张五一.机器视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19卷第1期.p9-15

[2] 韩冰.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分析.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第10期.p24-27

(2)维普数据库【能下载全文文献】

[3] 王晓东.基于机器视觉的微小型零件测量与装配控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32卷9

期.p1177-1122

[4] 王晓东.基于机器视觉的微小型零件精密装配.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9年7卷4期.p310-314

[5] 许晓东.使用机器视觉的柔性机器人装配质量控制.机器人.1994年16卷5期.p281-28

52.外文检索

(1)ASP学术期刊全文库—EBSCO【能下载全文文献】

[1] Tsai, D.-M.A fast machine vision approach for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industrial par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Mar1996, Vol.34 Issue 3, p687, 13p

[2] Killing, J.A machine vision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missing fasteners on steel stampings.International1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Jul2009, Vol.41 Issue 7/8, p808-819

[3] Okumura, S.Error prevention in robotic assembly tasks by a machine vision and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4/1/2005, Vol.43 Issue 7, p1397-1410

(2)Ei Village 2数据库【只能下载文摘】

[4] Zuech.Projections for the machine vision market.Robotics World,Jul-Aug 1984,v 2,n 7-8,p 43

[5] Kipman,Yair.Machine-vision-based analytical tools for digital fabric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Priting Technologies,NIP25 2009,p386-389

三、学位论文检索

1.中文检索

(1)中国知网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能下载全文文献】

[1] 冀瑜.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尺寸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陈勇.精密装配中的视觉测量与系统控制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洪武.基于机器视觉的微装配系统.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2)万方数据库 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能下载全文文献】

[4] 刘双喜.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识别系统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7年

[5] 刘兴华.嵌入式机器视觉辅助定位系统.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

2.外文检索

(1)PQDT学位论文全文库【不能下载全文】

[1] Ni, Bingcheng.Automated corn kernel quality inspection using machine vis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1996

[2] Zaidi, Syed Azhar Saeed.A microcomputer-based combined machine vision and expert system for irregular

object classification.Iowa State University.1990

[3] Liu, June.Machine vision for process industries: Monitoring,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of visual quality of

processes and products.McMaster University(Canada).2005

[4] Chen, Baoshan.Unsupervised and supervised fuzzy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with applications in

machine vision fuzzy object recognition and inspection.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1996

[5] Shi, Jianying.Machine vision in the real-time control of a robot manipulator.Kansas State University.1995

四、专利或者标准检索

1.中文检索

(1)中国专利信息中心【能下载全文文献】

[1] 王俊元.一种基于CMOS机器视觉零件尺寸测量系统及测量检测方法.中国专

利.201110421930.2012-7-4

(2)万方数据库 万方专利搜索【能下载全文文献】

[2] 卢盛林.一种具有机器视觉导航的机械手结构.中国专利.CN201020695088.0.2011-8-17

[3] 王晓东.一种基于辅助基准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中国专利.CN201110002086.8.2011-8-3

(3)中国知识产权网【能下载全文文献】

[4] S·A·阿万;A·M·史密斯.机器视觉系统.中国专利.CN200910126751.7.2009-8-19

(4)中国知网 中国专利数据库【不能下载全文】

[5] 郑树彬.基于机器视觉的轨距测定方法.中国专利.CN201110362029.0.2011-9-19

2.外文检索

(1)中国知网 国外专利数据库【能下载全文文献】

[1] Chandhoke Sndeep.Industrial Control with Integrated MachineVision.国外专利.US20080049772.2009-9-17

[2]Farnworth Warren M.Machine vision systems for use with programmable material consolid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s.国外专利.US20030705727.2005-03-03

[3] Chen Mogowans Robert Mumfor.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View Machine Vision Target Location.国外专利.US2011106312.2011-05-05

[4] Marrion Cyril Cfoster.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er-Dimensional Alignment of Objects Using Machine

Vision.国外专利.US2010166294.2010-07-01

(2)美国专利局 【能下载全文】

[5] Gao Xiang.Automatic design of morphological algorithms for machine vision.国外专利.US 60346995.2003-1-9

五、综合概述

1.可下载全文的中文方面的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或专利(标准)

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1] 张五一.机器视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19卷第1期.p9-15

[2] 韩冰.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分析.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第10期.p24-27

中国知网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 冀瑜.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尺寸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陈勇.精密装配中的视觉测量与系统控制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洪武.基于机器视觉的微装配系统.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维普数据库

[6] 王晓东.基于机器视觉的微小型零件测量与装配控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32卷9

期.p1177-1122

[7] 王晓东.基于机器视觉的微小型零件精密装配.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9年7卷4期.p310-314 万方数据库 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 刘双喜.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识别系统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7年

万方数据库 万方专利搜索

[9] 卢盛林.一种具有机器视觉导航的机械手结构.中国专利.CN201020695088.0.2011-8-17

[10] 王晓东.一种基于辅助基准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中国专利.CN201110002086.8.2011-8-3 中国知识产权网

[11] S·A·阿万;A·M·史密斯.机器视觉系统.中国专利.CN200910126751.7.2009-8-19

2.可下载全文的外文方面的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或专利(标准)

ASP学术期刊全文库—EBSCO

[1] Tsai, D.-M.A fast machine vision approach for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industrial par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Mar1996, Vol.34 Issue 3, p687, 13p

[2] Killing, J.A machine vision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missing fasteners on steel stamping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Jul2009, Vol.41 Issue 7/8, p808-819

[3] Okumura, S.Error prevention in robotic assembly tasks by a machine vision and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4/1/2005, Vol.43 Issue 7, p1397-1410美国专利局

[4] Gao Xiang.Automatic design of morphological algorithms for machine vision.国外专利.US

60346995.2003-1-9

中国知网 国外专利数据库

[5] Chandhoke Sndeep.Industrial Control with Integrated MachineVision.国外专利.US20080049772.2009-9-17

[6]Farnworth Warren M.Machine vision systems for use with programmable material consolid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s.国外专利.US20030705727.2005-03-0

33.用500-1000字写出本次检索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现状及发展

本次检索课,我选的主题是机器视觉在精密装配中的应用。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它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说明它的研究内容、现状及发展三个方面。

装配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检测装配状态的正确性.由于零件的复杂性,零件组合的复杂性以及装配环境的复杂性,装配状态的自动检测变得很困难。机器视觉检测系统采用CCD照相机将被检测的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处理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如面积、数量、位置、长度,再根据预设的允许度和其他条件输出结果,包括尺寸、角度、个数、等,实现自动识别功能。机器视觉系统的特点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在一些不适合于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常用机器视觉来替代人工视觉;同时在大批量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人工视觉检查产品质量效率低且精度不高,用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而且机器视觉易于实现信息集成,是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的基础技术。

而在我国,工业生产特别是装配领域还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机器视觉产品技术的普及很不够,导致在此行业的应用几乎空白,即便是有,也只是低端方面的应用。目前在我国随着配套基础建设的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各行各业对采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开始广泛出现,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所和企业近两年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领域进行了积极思索和大胆的尝试,逐步开始了工业现场的应用。然而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我国在此领域面临很大的问题。

篇6:土木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建筑结构构造资料》(合订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9.《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0.《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年。

11.《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2.《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13.《建筑结构强制性国家标准》(简装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

14. 任全宏、常建军.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陕西建筑2007,145(7).

15. 范俊梅.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科技资讯2008,3.

16. Basic Principle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上一篇:2016初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下一篇:2017师德师风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