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土木工程

2024-05-02

大学土木工程(精选十篇)

大学土木工程 篇1

(一) 班级成长手记的主题

大连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班级成长手记的主题是“土木年华, 青春有你”。班级成长手记用来记录班级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其主要不仅仅是为了方便班级管理, 更重要的是凝聚班级力量, 增强集体荣誉感, 见证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子一起走过四年的青春年华, 形成最美的青春纪念册, 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班级成长手记的思路

一个人的成长点滴需要通过日记, 照片等资料记录下来, 从而见证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一个班级, 从班级成员被分到一个班级的那天起, 就结下了缘分。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 一起生活、学习、参加集体活动, 一个班级的故事时刻在发生着。如果将班级的点滴故事记录下来, 无疑将成为班级成长的见证。在其中加入班级的基本信息, 包括班级成员基本信息表、寝室分布情况、班委成员信息, 让班级管理规范有序。班级成员每一次的奖惩情况、每一次成绩的分析报告、每一次参与的集体活动都会记录在内。除此之外, 每个班级还要详细记载学校学院的大事记, 发生在身边的大事记, 重要节日, 等等。同时班级成长手记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提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重要精神、学习重要讲话内容, 让一本本成长手记内容充实, 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2014年9月6日, 2014级新生入学, 我迎来我生命中第一批大一学生。看到他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 看着送他们来到学校的家长的不舍和期望, 我暗下决心绝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努力让这些可爱的学生成长成才, 也打心眼里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让他们毕业多少年后仍能够拾起在大连民族大学这段最美好的时光。大一, 一切都是张白纸, 那何不以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他们的点点滴滴, 日积月累, 那将会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于是班级成长手记诞生了。每个班级发放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班级负责人一开始记, 后来根据班级情况可以各个班级成员轮流记, 但主要遵循以下内容。

(一) 班级基本信息

1.班级成员基本信息;2.寝室分布;3.班委基本信息。

(二) 班级思想建设

1.重要思想学习;2.重要精神和讲话学习;3.重要节日开展特色活动记录;4.班会记录。

(三) 重要事迹记载

1.发生在身边的重要事件, 如校庆、马拉松赛事等;2.参加的集体活动。

(四) 班级日常管理

1.出早操情况记录;2.上课出勤情况记录;3.晚自习情况记录;4.晚上归寝情况记录。

(五) 奖惩情况记录

1.获得奖学金同学情况记录;2.参加活动同学获得荣誉记录;3.参加校内外竞赛同学获奖记录;4.学生违规违纪记录。

(六) 阶段性总结

1.学习成绩总结;2.奖惩情况总结;3.下一阶段努力方向;4.辅导员、班导师、代班评语。

除上述内容外, 每个班级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额外添加一些内容, 如名人名言、生活小贴士等。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

(一) 日积月累成习惯

班级成长手记最初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偶然的想法, 想和2014级新生们一起做件有意义的事。但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响应, 每个班级都能够一直坚持下来, 并且部分班级已形成体系。土木工程学院2014级新生入学至今, 每个班级都坚持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 大一即将过去, 一些班级已快将厚厚的本子写满, 即将更换新的手记。令我感到的还有班级成长手记是每一位学生亲自动笔记载、用心粘贴照片, 这样的记忆才最深刻和真实。好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 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们能够坚持下来。有时候我将班级日志收上来没几天, 有些班级便来找我要, 说是最近班级又有好几件事需要记录。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要为我的学生点赞, 加油。

(二) 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无形的力量, 它影响着集体成员, 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班级成长手记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载体, 每一次班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取得的荣誉, 一起拼搏努力的时光都形成图文资料, 在班级日记上显现, 班级同学每每翻起荣誉感油然而生, 军训的日子、篮球赛、足球赛、合唱比赛、辩论赛、为马拉松加油助威,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身影能够在班级日志中被记录下来, 争着为班级作贡献, 这无疑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增强, 也让各民族学子亲如一家, 促进民族团结。

(三) 以班风促进学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精神象征, 班风好, 学风才能好, 班风建设离不开每个学生的共同努力。班级成长手记可以体现出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进步过程, 如集体学习纲领性文件、重要会议精神、重要讲话精神等, 在重要节日组织的活动, 可以感受到一个班集体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外, 班级成长手记中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奖惩记录及阶段性总结, 让一个班级形成规范有序的风气。通过阶段总结, 明确以后班级需要努力的方向, 让班级健康向上的发展。班级成长手记加强了班级内部同学们的交流, 使彼此更了解, 增进班级凝聚力, 促进班级优良学风建设;班级学生每一次成绩记录分析后, 更是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从而达到以班风促进学风的目的。

(四) 青春印记长留存

翻开班级成长手记, 仿似与学生一起回到了2014年9月6日, 他们刚入学的那天, 迎新现场的醒目照片、一张张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面孔好似一部青春电影拉开了序幕。接下来的军训一起荣获先进营、正逢中秋节的迎新晚会、第一次年级例会、初次班级聚会在食堂一起包的饺子、班委选举、第一次成绩排名、篮球赛取得优异成绩, 一幕幕情景再现, 每一名学生的青春都在班级成长手记中留下痕迹。

2015年3月17日, 学校举行了更名大会, 大连民族大学, 从此将与我们一同成长, 这样的伟大日子都被深深地印刻在属于每个班级的青春记忆中。那些充实而又忙碌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 一起母亲节为妈妈送祝福、一起助力马拉松、一起机房刷题、一起海边捡垃圾, 大学的点滴被记载, 班级成长手记是每一名学生的青春纪念册。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班级成长手记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但由于初次实践尝试, 仍暴露出许多缺点和不足。

首先, 由于避免班级出现雷同现象, 不能凸显班级特色, 因此一开始只是叫大家按照几块去记载, 并没有形成文字性文件, 让学生有方向去做, 导致有些班级做得稍显混乱, 甚至应付了事。

其次, 个别班级内容空洞, 缺乏创新。有几个班级只是按规定记载一些班级日常管理内容, 班级集体活动、班级同学参加的活动记录的较少, 导致班级成长手记空洞乏味, 缺乏生活气息和创新思维, 在接下来的记录中将会有所指导和更正。

再次, 阶段总结中班导师、辅导员及代班参与度不高, 需要进一步动员, 让学生感受到学院老师的关注, 从而进一步将班级成长手记完善、做好。

班级成长手记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初次尝试, 通过这次学校的精品项目评选, 将继续完善, 推进班级建设, 让学生大学四年留下珍贵的回忆。

参考文献

[1]王俊.突破班级成长上限的理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01) .

[2]肖亚女.利用班级成长档案,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2 (06) .

[3]郭丽.论互动式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J].教学与管理, 2012 (09) .

[4]严中海, 高斌.在班级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5) .

大学土木工程 篇2

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河套大学10个院系之一,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前为内蒙古临河水利学校。该院共有45名教职工,其中,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有34人,实验员6人,行政人员5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14人.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29人。从事教科研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以上。

土木工程学院在“十五”期间,是一所水利中专学校,教师参与水利科学技术开发项目居多,如彭芳老师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研究了“土壤固化剂的制作与应用研究”项目,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室内实验与技术推广工作。该项目1999年开始,2004年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全部试验研究内容,并通过了由国内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技术成果初步实现了技术配套,经过多年运行考验,效果良好,该产品具有较广阔推广前景。成果在中小级别渠道衬砌、集雨工程等应用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已于2005-2007年在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公路建设等行业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该项目至2006年先后在河套灌区的干、分干、支、斗四级渠道进行应用,共衬砌渠道45280平方米。并在硬化乡村道路、沙漠公路、庭院硬化、处理房屋漏雨、集雨工程等方面推广应用了35000多平方米。固化剂预制板单价每平方米200元左右,是混凝土单价的60-70%,在此期间,共浇筑衬砌土壤固化剂8万多平方米,共完成工程投资1600万元,与混凝土相比,至少节约工程投资685.71万元。另外,经自治区水利厅批复,2007年在河套灌区利用自治区政府专项资金节水改造工程中,在磴口、杭锦后旗、临河、五原、乌拉特前旗的部分斗渠上推广使用固化剂板衬砌渠道77046平方米,占衬砌斗渠总数量的10%,完成工程投资1540.92万元,与混凝土预制板相比,固化剂衬砌渠道至少节约工程投资660.39万元。

社会效益:固化剂新材料的研制成功,是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领域的一个创新,它使我国在土壤固化剂研究方面又前进了一步。并将在水利、市政、道路、庭院美化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该产品,首先是可节省工程投资;其次是可省时、省力,高效;三是就地取材,且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施做;四是不会产生废弃物,且无毒无害,同时还能减轻道路负荷及尾气排放量,减少噪音符合环保要求;五是固化剂砌体与土壤颜色相近,不破坏自然景观。因此,大面积推广使用,对推动建筑材料领域的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详见相关鉴定材料)。

03年彭芳老师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不同富营养化状态临界体系的研究》项目批准号:50569002;负责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在研究的过程中,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乌梁素海水质评价》和《浅析凌汛分洪工程对乌梁素海水环境的保护作用》论文分别发表在《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第2期和《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第3期。这一项目06年已鉴定。我系彭芳教师03年以来还参加了自治区项目《盐渍化地区水一 盐联合肋破影响与节水灌溉原理研究》,主持巴盟水盐监测田间试验资料整理分析,06年已结题鉴定。并且有两篇有关节水灌溉方面论文《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潜力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发表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第4期。《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三水利用及水分生产效率研究》发表在《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第3期。还有两篇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浅析河套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表在《内蒙古水利》2007年第1期。《浅谈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潜力》发表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07年彭芳和郭彦芬老师又参加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负责田间渠道节水效果监测评估。该项目立足河套灌区水土资源环境现状,结合自治区政府拨付的3亿元河套灌区节水工程专项资金工程建设项目,在巴彦淖尔市新农村建设中,在灌区内区分不同的生态区域选择6个项目区,跟踪监测和试验研究相应的生产和管理条件下的水土资源环境动态。灌区水生态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有3个方面:⑴ 河套灌区水资源环境动态及合理利用问题;⑵ 河套灌区土壤水盐环境动态与土壤盐渍化防治的问题;⑶ 河套灌区生态环境动态与保持生态平衡的问题。因此,随着专项资金项目区田间配套工程的实施,相应开展项目区水生态良性循环的监测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黄河水的基本承载量,也就是确保河套灌区这块绿洲的生态需水的最低维持水量,寻找河套灌区节水(减少浪费、高效用水)与生态需水的临界区域。该项目用行后的经济效益:河套灌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林、牧、渔、企全面发展的经济建设区,水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将直接关系到巴彦淖尔市的经济发展。水生态研究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监测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盐分,二是植被,三是水循环。在水利工程设施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加快了改良步伐,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由于该地区受水资源的限制,灌区作物供需水紧张,矛盾加剧,占灌溉面积40%的盐碱中低产田改造受到水资源的限制,盐碱危害存在潜在危险,总的来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通过内蒙古河套灌区利用自治区政府专项资金实施灌区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达到提高土地盐碱化防治效果,在典型区内70%以上的耕地上,将表层全盐含量控制在0.2%以下,在改造盐碱化土壤的同时,使潜水水质得以淡化,地下水位控制在适宜的深度。由于地表盐分减轻、潜水水质改善和地下水保持适宜的深度,草田面积得以扩大,项目研究成果实施推广后,使草田覆盖面积达到盐荒地面积的7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10%以上。使典型区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达到规避生态风险的目的。为沿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筹利用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使农民增收、国家增税、社会进一步安定,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和间接地经济效益。

土木工程学院科研学术气氛比较浓厚,每年举办一届论文交流会。近五年来发表教学科研学术论文有37篇,百分之七十的教师参加了教科研项目。王翠英老师研究的《关于工程测量计算方法的改进》项目2005年获得河套大学教学成果奖。在老师的影响下,我系04级路桥班学生 巴特尔田俊义等8名同学在2006年申报的《马铃薯燃料乙醇及综合利用建设项目》竞赛作品参加全区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得全区大学生科技创业计划优秀奖。

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城市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针对土木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湘城院发[2005]42号)。

作者简介:蒋佩云(1989—),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H319

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育体系”1(P2)。随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也亟待得到全面改革。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英语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各项能力,学术界已有学者开始关注针对该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创新2、教学内容更新3、师生互动方法4、改革策略研究等5。

一、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解读

“教学模式”由美国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指导思想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6(P123)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个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认识英语教学模式在本专业下的特殊含义。

首先,应具有独特的教学指导思想,该专业大学英语的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重能力、轻应试”,要将英语教学作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方式,而非继续采取应试的方式。目前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有明确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的硬性要求,因而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就已经偏离了轨道。

其次,应具有适应该专业特性的教学目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工作以及社会交往、学术交流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在此基础上,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文化的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除了基本的日常交际之外,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听什么”、“说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针对性,针对该专业的特性进行教学,这才是最为根本的教学目的。也即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总体要求中提出来的有效交际能力。

第三, 应形成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结构框架。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步骤和环节的配合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即要注重对学生一般英语能力的培养,诸如听、说、读、写的日常化的内容,也要注重对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化英语的内容,如在讲解大学英语基础词汇时,可采取扩充土木工程专业的词汇的办法,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能在专业领域的英语阅读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准备。

当代我国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此模式由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发展而来。一种是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此模式具有中国本土传统教育的特点。这两种方法都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在我国,这两种教学模式长期用于该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主要的优点是重视语言结构,强调语言的形式,主要的缺点是忽略了语言的意义、社会交际功能等,也忽略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需求。

二、交际型教学模式

交际型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课堂互动交流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7(P25)。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交际型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教师、学生、场景等多种教学元素。在这种交际型教学模式中,要坚持教师是辅助,学生是主体,场景是环境。

教师是辅助。应鼓励具有留学经历和教学水平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担任或参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极大地缩减学生适应国际英语教学的时间。一般意义上英语专业的教师是从英语语言、文化等角度进行的专业训练,因而在教学上,不能贴近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

学生是主体。要正确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主次关系问题,学界素来就有不同看法。8(P201)我们应主张采取中庸的论点,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但教师仍要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场景是环境。充分注重教学的场景,是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的场景,是由教师所设定的英语的学习环境,这个场景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背景,以学生的专业学习、海外留学以及专业英语的表述与交流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实践证明,交际型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着较好的教学实践空间。2015-2016年湖南城市学院本科大学英语的教学即采用了这种模式,相比上一学期大学英语的平均成绩分别提升了23.5%、20.4%。因此,教师选择的创新以及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加重对教学场景的设置特点,可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互动型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是新事物,这种教学是依据于网络技术的。高校中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也基本成形,形成了网上备课、网上教案、网上授课以及网上交流的教学模式。互动型网络教学模式正全面得到普及。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应采取互动型的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教学限制。在每年不同的教学班级教学实践结束后,网络平台上的资源仍然可以长期存在,以供后来的学生进行参考和借鉴。学生的学习也可以不受传统教室的限制,可以扩展到可以使用该平台的任何网络终端,也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学习特点。

该教学模式首要强调的是网络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设计,要注重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后续的可拓展性。这种前期标准的建立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安全。既然是网络共享,那么还要注意到不断更新教案和案例内容,以不断引导学生走在英语语言发展的前列。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得到重视,要在教育部所规定的相关纲领性文件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教学模式的优势,采取交际型教学模式、互动型网络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本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劉国良等.关于手机在大学英语课堂使用可行性研究方案[J],文理导航(下旬),2016(4)

大学土木工程 篇4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区域性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主。人才培养的区域性,是指地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主要是为本地区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等方面,必须与本地区紧密地结合起来,必须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为地方建设服务。比如,对于黑龙江大学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为发展黑龙江地方建设服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

为了立足地方,面向地方实际,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地方大学学生的竞争力,我们逐步形成了“基础扎实、宽口径、多方向”的具体思路,即在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方向进行培养。

三、精心设计课程体系,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专业方向设置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发展中,建筑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的资金投入最多,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这个态势。另外,岩土与地下工程方面的人才稀少,社会需求量大。因此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专业设置及招生数量的情况设有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岩土与地下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在培养计划中分三个方向模块设置,前两年时间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相同,学生升入大三年级后分专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以房屋的设计、施工为主,道路桥梁工程方向兼顾道路和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岩土工程方向以地基和基础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和施工为主。

(二)课程体系设置

在构筑面向21世纪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科学设计一个课程体系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要求,根据教育部和我校教学计划制定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把所需要的内容和课程划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公共选修课四类。

1.公共基础课是全校工科类各专业公共的基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科学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风和心理素质。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大学外语、大学语文、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代史纲要、形势任务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科学原理与工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工程对象中的应用法则,掌握实验、运算、分析的方法以及初步的设计方法,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分方向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电工电子学、工程制图、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等。

3.专业方向课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主要的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的知识。学生在大三开始根据个人特长、爱好与兴趣、就业形势、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等,从设定的三个专业方向中完整地选择一个方向的课程组学习。建筑工程方向的课程包括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结构试验、Fortran程序设计等,学完这些课程就具备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知识结构。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的课程包括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结构设计、桥梁工程检测、道路工程检测等课程,学完这些课程就具备了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知识结构。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课程包括地下建筑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土动力学与工程抗震、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概论、特种基础工程等,学完这些课程就具备了岩土与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知识结构。选课时要求学生主修三个方向模块中的一组课程,掌握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某一行业工作的能力。

4.公共选修课包含三个方向均可选修的一些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法规、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等。

四、课程体系的特点

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具体执行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具体如下。

1.鼓励学生在主修一个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上,再辅修另外一个专业方向中的部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自由选取主修模块和辅修课程,通过专业模块课程学习,学生在掌握某一专业方向知识的同时,对相关专业方向亦有一定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领域,增强了今后职业和岗位变动的适应性。

2.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利用黑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人文社科及艺术类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的落实上,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3.充分利用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优势,借助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缘优势,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俄语水平,为学生能够参与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力争实现培养能够促进本地区向外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由区域经济集团化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历史进程的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实现订单式培养。

4.利用黑龙江省地处北方寒区,具有特殊建筑科学与技术的特点,重点开展寒冷地区新型材料、节能新材料、建筑、工程新技术、道路工程为研究重点的特色研究,力争实现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计划进行寒区建筑课题研究,编写《寒区建筑节能技术》和《寒区工程施工技术》两门教材,开设“寒区建筑节能技术”和“寒区工程施工技术”等系列选修课程,为寒区特色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5.在实习方面选择恰当的实习单位,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探索有效的新型方式和途径,搞好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参观实习过程,在校内建设钢筋混凝土工艺实习基地,学生在基地内可亲自动手进行钢筋的加工、支模板、混凝土的浇筑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6.建立学业导师指导选课的制度。由于人才培养计划中包含的课程门数多,学生有时无法分出课程归属的模块。利用黑龙江大学的学业导师制度,由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导师在选课前召开选课培训会,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选课。

7.通过邀请院士、专家开设专业讲座、作学术报告等,使学生了解学术前沿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

8.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设立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设计、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结合教师的科研及生产实践项目,学生还可以从事实际工程的设计及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去,极大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

地方综合大学在构建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在分析区域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势。

摘要:基于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了地方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案,并就具体的培养体系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寒区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文仲,李广军,孙佳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世纪桥,2007,(12).

[2]董事尔,赵渝林,明承林,李文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1).

[3]朱浪涛.新形势下地方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

[4]王小岗.地方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台州学院学报,2006,(3).

[5]梁爱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5,(6).

[6]柳炳康.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7]杜智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长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8]吴瑾,艾军.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5,(2).

[9]张亦静,胡忠恒,杨晓华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J].株州工学院学报,2004, (2).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篇5

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
110247同济大学A+
210286东南大学A+
310003清华大学A
410005北京工业大学A
5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A
610335浙江大学A
710056天津大学A―
810141大连理工大学A―
910294河海大学A―
1010532湖南大学A―
1110533中南大学A―
1210613西南交通大学A―
1390006解放军理工大学A―
1410004北京交通大学B+
1510107石家庄铁道大学B+

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10+10”计划,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单位,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

大学土木工程 篇6

关键词:广义工程教育理念;跨学科导师组;工程能力培养

TH-39;G642

现代工程师在重视加强科学基础的前提下,更强調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终生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等综合知识。因此,培养这种现代工程师的教育模式被称为广义工程教育。

由于应用型院校在发展中存在弊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提出了跨学科导师组与TRIZ理论相结合的工程能力培养模式,跨学科导师组由工程类专业教师、管理和营销类专业教师组合,构建适合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引入TRIZ理论的研究成果,逐步符合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制定的对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 11条评估标准,不断满足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广义工程教育理念研究及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1.广义工程教育理念研究

广义的工程不局限于设备、机械过程和系统等要素本身,而是涵盖从需求到市场产品的全过程。既包括狭义的工程活动也包括工程前期对社会背景的认识和实践,还包括后期对商业背景的认识和实践,涵盖了下图1中的所有环节。

2.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通过TRIZ理论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框架,使得通过该框架如图2,能有目的地指导创新思维的生成,规范创新思维到创新能力的转化。

二、跨学科导师组指导下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

跨学科导师组指导下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涉及多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在于培养复合技能的综合化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与拓展能力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和就业指导课等基本素质课程构成基本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综合化课程构成专业能力模块;专业限选与自选课程构成拓展能力模块。跨学科导师组指导下的工程能力培养,目的是使学生在工作时能通过自觉运用多学科相关知识及技能来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体现“本科本色+应用特色”的基本理念,培养具有交叉学科专业背景的应用型人才。

构建适合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明确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结构优化途径。强调基础课程的学习,工程能力培养首先要求加强基础课程学习,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适当的交际和应变能力,才能在职业不断转换,在知识迅速更新的未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注重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工程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现代人基本素质的一种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是培养模式的核心,坚持“通才教育”和 “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交叉学科相关专业课程应该贯穿于课程体系中。

建立跨学科导师组重组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特别是要设置一些跨学科、边缘学科的新型课程。

基于现有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立广义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跨学科导师组”。初步建立由工程类专业教师和管理类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导师组,共同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建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研讨,确立在校生创新、创业项目能够有机的贯彻广义工程教育理念,使创业、创业项目能够实现工程与商业、社会有机的融合,从而培养大学生工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TRIZ理论对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意义

TRIZ理论对指导如何实现发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认为:创新并不是灵感的闪现和随机的探索,它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和原则可以告诉人们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去进行创新,并对结果具有预测和可控制性。大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主动地进行创新并能预测创新。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方法对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去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去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去创新思维。

建立基于TRIZ的研究室,营造师生共有的创新文化,,促使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使创新成为一种常态,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一些实际的创新问题,指导学生应用该方法完成任务,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该理论的意义以及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结合,使他们能够初步熟悉科学的、规范的创新活动流程,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本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的体验,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工作习惯。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第十九条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质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本文提出“广义工程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旨在加强对广义工程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广义工程教育模式实现途径,既是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工程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曾开富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美国欧林工学院的广义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5):20-31.

[2]刘焕阳等.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

大学土木工程 篇7

关键词:就业指导和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新途径

2004年8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简称16号文件) , 系统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周密部署和全面动员。六年多来,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努力探索以就业指导和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工作新模式, 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把握契机, 凝练内涵, 深入发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素材

中央16号文件下发六年多来, 中央、国务院始终着力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展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近几届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 单独把就业工作作为一个段落加以阐述, 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规定相继出台。领导的重视、政府的关怀和期望, 极大地鼓舞着广大青年学生, 构筑了具有特殊教育意义和独特教育内涵的情景氛围。同时也为我们高校在新时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志愿精神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提供了最佳素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内涵, 辅以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资源、最大范围地引领教育对象、最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和育人实效。

二、遵循规律, 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以就业指导和服务为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在于遵循教育规律, 为此,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依据各项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具体内容及不同性质, 科学设计教育主题, 创新开展教育途径, 以有效增强教育感染力和影响力。

1、以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途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 不仅中国是这样, 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要破解就业难题, 就要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我们注重教育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教育学生合理定位自己, 科学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 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如今的大学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毕业后到基层就业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同时, 对部分就业困难的同学, 动员他们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 虽属“曲线求职”, 但也会给自己积累经验和创造更多的机会, 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学院从新生入学起就有意识地面向新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在大三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荣誉感和认同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些报告和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了解了企业, 也使学生懂得了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去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 这些教育形式也有利于学生正确定位、理性择业、主动参与创业,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学院还利用励志人物访谈这一特色品牌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和励志成才教育。先后邀请学院海归博士为学生讲述如何自强不息, 勤奋刻苦;邀请学院赴美访问学者、清华大学博士后与学生面对面, 交流自己的励志成长历程;邀请企业校友、政府公务员、优秀学生干部、创业典型与学生面对面, 探讨为了早日实现职业梦想, 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这些人物访谈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大学生涯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明确了做好规划的必要性, 增强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而勤奋努力的理想信念。

2、以做好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组织部选调生等工作为途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和志愿精神教育

长期以来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使很多毕业生高枕无忧, 在择业观念方面存在不少误区, 如过高估价自己, 持太高的期望值, 向往东南沿海地区和各大中城市而不愿下基层锻炼, 要求专业对口高待遇等。在“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下若不引导毕业生走出误区, 毕业生将四处碰壁。

因此,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转变毕业生择业观方面担负起重要责任。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帮助毕业生给自己一个比较真实的估价, 宣扬基层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等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开展利用宣传板、条幅、网络、手机飞信等各种宣传阵地向毕业生宣传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组织部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及其优惠政策的教育活动;对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表彰, 并邀请其回校开展“基层——人生大舞台”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院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 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弘扬了到基层工作的光荣性, 鼓励学生下基层接受锻炼, 关爱基层群众, 为建设新农村服务, 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择业与祖国的兴衰结合起来。“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志愿精神于潜移默化中浸润了学生的心灵。

3、以搭建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 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为途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

重视校企合作是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就业工作一大特色, 学院先后与烟台建设集团、威海建设集团、山东兴盛建设集团、烟台勘察设计院、清泉建筑公司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选派毕业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习, 提升了大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同时利用实习的机遇, 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实现了双赢。另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山东兴盛建设集团为土木工程学院设立了“兴盛建设”奖学金, 每年资助10名贫困大学生, 每人4000元;学院与烟建集团合作实施“种子计划”, 每年选派30名优秀毕业生利用暑假到烟建工地实习一个月;选派毕业生到威建集团进行就业创业见习。这些社会实践不仅为学生人才质量的提升创造了优质的培养环境, 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坚持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重点, 不断加强创新实践教育, 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提供服务, 激励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开拓创新。学院经常性举办创新和实践活动讲座;先后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未之星”大学生创新协会;建立了创新活动室, 经常性开展小组活动, 研究探讨一些创新课题, 尝试一些创新试验;设立了科研助理岗位;连续举办了4届特色品牌创新实践活动——烟台大学结构设计竞赛;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建筑信息模型 (BIM) 大赛, 摘得4项大奖;连续4次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收获各类大奖十余项, 名次位居省内各高校前列。开放的平台、丰富有趣的活动促进了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的涌现, 使同学们实现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检验了自己所学, 提升了同学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有力地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 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了锻炼, 了解和接触了社会, 体验了生活, 检验了所学, 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以举办专场招聘会和校园典礼为途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感恩教育

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展, 学院提出了就业工作“要立足山东、走向全国”的奋斗目标。为了提升就业质量, 几年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发动教师提供所熟悉的、国家级的大型企业名单。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 学院安排学工人员主动给这些单位发送学院简介、毕业生的相关宣传资料。同时, 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主动与各大企业沟通联系, 发出邀请。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持之以恒的努力引起了国有大型企业对烟台大学的重视, 前来招聘的大型企业逐年增多。目前, 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水利水电、中冶、中交隧道等国字号大型企业以及胶东地区实力最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部都受邀亲临学院选聘毕业生。

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 学院于2007—2011年连续五年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为毕业生提供了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为了做好就业工作、破解就业难题, 学院早计划、早准备, 未雨绸缪。其方法可简称为促进就业三部曲:即国庆节后给企业发送毕业生就业信息, 同时介绍学院的教学质量及专业简介;在元旦之前给企业发送新年贺信、贺卡, 宣传来年毕业生招聘会的概况;春季开学后给企业发送招聘会邀请信, 并随后多次电话邀请。同时, 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招聘档期, 将集中招聘与灵活招聘相结合, 根据企业的需要随时为不定期前来招聘的企业推荐人才, 或者推荐毕业生去企业面试应聘。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土木工程学院约有近50%的毕业生是通过参加专场招聘会和学院推荐的企业灵活招聘实现了就业。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对毕业生高度负责的态度, 把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视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并以不断开拓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开展工作, 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和感激。同学们在顺利实现就业的过程中得到了感恩教育。

另外, 学院还充分发挥校园典礼的教育作用, 在开学典礼、奖学金颁奖典礼、毕业典礼中全面融入烟台大学传统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感恩奉献教育。例如, 开学典礼中, 安排院长介绍学校及学院发展历史、学生会主席致欢迎词等环节;社会奖学金颁奖典礼, 让受奖励学生与企业资助者面对面交流, 抒发自己的感恩之情和未来的职业理想;毕业典礼中, 每位毕业生身着学位服, 聆听校长和师长的临别祝福, 由校长亲自为其拨穗, 并由学校专业摄影师为其拍摄这难忘的瞬间等。逐渐形成了贯穿大学生涯、滚动式、持续性的校园典礼模式教育, 使得烟台大学光荣传统在新一代大学生中发出更加蓬勃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三、任务分解, 责任落实, 充分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成效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学校、家长、毕业生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既是以学生为本, 也是检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示之一。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 由院长、书记担任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主抓就业工作。同时, 利用各种场合积极面向毕业生开展就业动员和就业指导,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并动员一切社会资源, 主动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 拓展就业渠道。另外, 学院还实行党政领导分工协调毕业班就业工作制度, 每位领导分管一个毕业班, 协助班级导师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学院每年拿出约3万元专项资金, 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院长、书记还亲自带队, 赴威海、潍坊等地市开展毕业生推介活动, 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全院教职工更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 热心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岗位, 同时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参加学院举办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近几年每年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都有近40名毕业生通过全院教职工的帮助, 找到自己满意的单位。至今, 传统的本地就业格局已经打破,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已经进入到省内外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和建筑设计院工作。通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的“大就业系统”已经初步形成, 正在逐步优化为一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而烟台大学土木学院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了教育, 坚定了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唱响了主旋律, 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立了“个人成长听从党的号召、个人发展服从人民利益”的成才观念。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积极追求进步, 每年都有大约60多名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近30%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 初次就业率85%以上, 总体就业率98%以上;立志到基层、西部建功立业的毕业生典型不断涌现;超过95%的学生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当代烟大土木学院学生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爱国热情和志愿精神持续高涨, 成才观念逐渐成熟, 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日益强烈, 感恩祖国、感恩母校、感恩师长的情怀越发浓厚, 同学们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大学土木工程 篇8

吉首大学地处武陵山区, 根据学校建设“办学水平较高、社会服务功能较强、办学特色鲜明、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 紧紧围绕武陵山片区医药企事业单位对药品生产、管理、销售与医药研发专业人才的紧迫需求, 制药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为根本, 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强化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药品生产、管理、研发的视野,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

1 课程建设与理论教学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院校专业目录的要求,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为实施创造条件, 构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完善与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实习教学大纲。建立更加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出全部的教学课程。[1,2]把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化学反应工程、药剂学、制药设备与药厂车间工艺设计作为本专业重点建设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力争9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本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 设计了6 门专业限选课和9 门专业任选课两大选修课模块, 规定两大模块选修课的最低学分要求, 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课程, 在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充分展现多口径的个性发展, 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和对经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

2 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吉首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两个方面, 一是仪器设备的购置;二是实验室的新建和功能优化。投入实验设备购置费200~300 万元,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重点建立药物制剂实验室、药物检测实验室、药物合成实验室, 优化原有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建设和内部管理, 建成集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高质量的专业实验室。2013 年实施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平台项目”共投入200万元用于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及专业实验室内部环境的改造, 极大地改善了专业实验教学的条件。目前专业实验室已拥有专业仪器设备500 余台件, 其中10 万元以上设备13 台, 仪器设备完好率达100%;“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分析检测类仪器设备也为本专业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专业基础实验保证学生1~2 人一组, 专业实验保证4 人以下一组, 一般中低挡的仪器设备达到每实验小组一台件, 完全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的需要, 达到了实验大纲的要求[3,4]。

本专业非常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的比重较大,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培养规格的需要, 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 制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大纲, 保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出全部教学课程, 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大于50%;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创新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的培养, 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在确保实验开出率和规范实施的前提下, 同时注重实验内容的质量提升。重点在于合理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以达到训练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目的。本专业9 门专业实验课程共开设实验项目112 个, 其中综合性实验项目81 个, 设计性实验项目9 个, 共占总实验项目的80.4%。

另外, 本专业还安排了共4 周的“创新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等多种方式进行。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习教学

建成质量较高的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5 个, 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2 个。建立一支稳定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与基地建设单位开展密切合作, 保障实习教学质量。本专业建立了湖南湘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湘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湘西自治州奥瑞克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湖南正清制药集团、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等5 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还从基地单位的主要技术和高层管理人员中聘请9 人为实习指导老师, 紧密而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 本专业的实习活动包括:专业见习, 时间2 周, 第六学期进行;毕业实习, 时间8 周, 第八学期进行。

为确保实习组织规范, 指导到位, 提高教学效果, 还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是制度保障。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化学化工学院实习教学指导教师职责》。二是人员保障。建立了一支由本专业教师和基地单位聘请人员共同组成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三是时间保障。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保证实习时间。四是执行保障。由教研室制定实习计划, 落实实习指导老师, 并负责实习前的动员、实习中的检查和实习后的总结考核。

参考文献

[1]罗晓燕, 刘宏伟, 任福正.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2 (05) :5-8.

[2]刘雪梅.《制药设备和工程设计》课程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 10 (03) , 123-125.

[3]刘瑞江, 张业旺, 于小凤等.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07) :1735-1737.

大学土木工程 篇9

1 构建大学生创新工程,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大学是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创新工程依托形式多样的科研训练活动、富有活力的学科竞赛活动、具有科技含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有效载体, 为学生提供了展现创造性个性和发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国内多数高等院校通过实施创新工程, 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国家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甘肃农业大学经过6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核心, 以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环节为补充的大学生创新工程, 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 倡导大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并于2006年开始, 设置必修创新学分, 纳入教学计划管理, 建立了科学、规范、完整的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学分认证等管理模式, 真正将大学生创新工程建设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

2 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 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也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的有力措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以本科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自拟题目, 自选指导教师, 自我设计研究方案, 组织研究团队, 独立实施研究方案, 分析数据和撰写试验报告, 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的一项科研训练活动。启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以来, 学校每年划拨30万元作为大学生科研训练专项经费, 支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管理文件, 指导和规范科研训练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按照“学生申请-专家评审-立项公布-启动实施-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学分认定-成果交流汇报”的管理程序, 资助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自主选题、设计方案, 自选指导教师参加科研训练项目, 在整个科研训练项目进行过程中, 严把立项关、中期考核关和结题答辩关, 将创新学分认定和总结表彰等激励制度结合, 将学生完成项目的压力和获奖鼓励的动力相结合, 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做好科研训练项目。在学生创新活动中, 通过制度调控, 积极鼓励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学生组队, 优势互补, 既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又能有效发挥高年级学生指导作用和榜样的作用, 减轻整个教学活动负担, 逐级形成传、帮、带, 相互激励竞争的学习氛围, 真正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构建成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迄今为止, 我校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 申报10余项国家专利, 58件作品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励, 5524名学生获得创新学分。

3 开展学科专业竞赛,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通过对考察学生对某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比赛。学科竞赛是创新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学科竞赛对于推动教学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科研创新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学校积极制定、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根据竞赛的级别、内容、成绩等情况, 学生可获得创新学分, 享受奖学金评定、评优和推免研究生的优惠政策。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级竞赛活动, 从校级竞赛、省级竞赛到国家级竞赛, 进行逐级培养, 层层选拔优秀的参赛团队和高规格的参赛作品。目前, 学校组织参加的影响较大的学科竞赛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暨ERP沙盘模拟大赛、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甘肃省高校“鲁班软件”杯算量大赛和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等多学科高等级赛事, 通过一系列学科竞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五年来, 学校的参赛规模不断扩大, 参赛水平逐步提升, 获奖人数、奖项、档次逐年提高, 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专业竞赛的特等奖8项, 一等奖59项, 二等奖154项, 三等奖221项, 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和创新指导院校奖。学科竞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 也推动我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工作向前发展。

4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 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机会。事实证明, 社会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到生产第一线对科技的需求, 加深了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增强掌握新知识、新科技、新成果的主动性。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综合素质明显增强。近年来, 我校先后完成了“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项目、与巴迪基金会合作的“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改善教学环境”团干培训项目,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宣传社会实践项目、甘肃省农村计生状况调查等6个大型社会实践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提高社会服务意识。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 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课堂学习和基础训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创新工程为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 通过参与实际科研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取的创新经验和实践能力, 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配套师资队伍, 改善实验条件和营造学习氛围等教学改革的诸多内容, 创新工程作为培养 (下转110页) (上接117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 许多实际操作问题仍需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邵红艳, 单佳平.学生科研: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28 (5) :115-117.

[2]琚生根, 廖勇, 周刚, 等.ACM竞赛与实验教学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5) :125-131.

[3]方建强, 张健, 夏侃.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7, 273-275.

[4]佟会文, 佟绍成, 卫绍元.等.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7, 12 (24) :125-126.

大学土木工程 篇10

1 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现状

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师生间基本礼仪缺失

通过对我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师生礼仪这一项中结果为:

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然而,在我们独立学院,21%的同学看到老师,不打招呼,当作没看见,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实让我们担忧。碰到老师打招呼连小学生都知道的礼仪,在许多大学生看来,似乎觉得很丢人、很麻烦、很无聊的事情。还有一些传统的课堂礼仪已逐渐“淡”出课堂。“起立问好”已成为稀奇之事。偶尔有些课堂老师要求班长喊“起立”,很多同学却大感意外,常常要过十几秒钟,才稀稀拉拉地站起来,很不情愿地问老师一声好。师生之间的礼仪不仅仅体现在相互之间的问好,更重要地还体现在师生间课堂上的相互尊重。独立学院有的课堂纪律远不及一般的中小学的课堂,上课干什么的都有:睡觉,看报纸,看小说,发短信,接打手机,用手机拍照,听歌,用MP4看电影,看电子书,吃早餐,赶作业,写情书等等。有时学生相互说话、打招呼,嘈杂声非常大。特别是合班上课,同学之间的讲话声几乎掩盖了老师的授课声音。这些现象都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独立学院大学生上课的仪容仪表也令人担忧。上课就应该有上课的着装,但是有些学生上课穿拖鞋,穿吊带装,还有些学生化了很浓的妆,穿着高跟鞋。上课“三无”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同学一无课本,二无笔,三无笔记本。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在独立学院的校园里,师生之间最基本的礼仪在逐渐流失。

不但学生方面存在问题,教师方面也存在问题。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有些教师缺乏责任心。目前,独立学院的师生关系差不多是一种“职业关系”了,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其教学任务,讲完课后就走人。这种只教书不育人,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导致师生间感情疏远,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学生从内心上不尊重教师,直接表现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缺失。其次,有些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注重基本礼仪。比如:有些教师上课接打电话、接发短信,迟到,自身仪表不整,精神倦怠等等;上课教师不喊“上课”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的行礼问好的缺失。教师的仪容仪表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也有示范性,一个气质文雅、衣着整洁的教师走上讲台,会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一个衣冠不整、精神倦怠的教师则会给学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颓废的印象。有些教师忙于自己的事务或第二职业,常常造成精神思想萎靡不振,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会造成学生对该教师的不尊重,礼仪上的缺失也就在所难免。

1.2 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礼仪缺失

通过对我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学生与学生礼仪这一项中结果为:

从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8%的学生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基本礼仪。在实际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相互交谈中带脏话、粗话、庸俗话,有时甚至随时辱骂对方;买饭不排队;晚上熄灯后,在走道上大吵大闹,影响其他同学休息;两个同学正在交谈,另外同学随意打断他们的谈话;在校园内外遇见认识的同学,经常视而不见不打招呼,好像形同陌路,问好这些基本的礼仪几乎没有;在校园内或其他公共场所,一些男同学和女同学过于亲密;同学与同学交际过程中不注意说话方式,不注意说话礼仪,经常引起同学之间的矛盾、误会甚至冲突;在校园内抽烟;破坏宿舍公物;校园里的卫生间和教室的墙上随处可见污言碎语;在图书馆的书刊上乱涂乱画或“开天窗”;由于不懂得社交礼仪,学生的社交能力较差,偶见一个班的个别同学,上了几年大学,最后连班上同学的名字都叫不全。大多数学生知道基本礼仪,也学习了一些礼仪知识但不用于生活,这些现象都体现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礼仪素质欠缺。

1.3 学生与父母之间基本礼仪缺失

独立学院少数学生与父母之间也缺乏基本礼仪。有的家长远道而来为子女送钱送物,作为子女本应感恩,然而有些学生却对父母冷言相对,弄的父母很尴尬;有些学生平时很少与父母通信,通电话,只要打电话就是要钱;更有甚者欺骗父母,将父母所给的学费用于打游戏等其它不正当消费,欠缴学费。学生不能因为和父母亲近就不讲礼仪,相反,对养育自己的父母更要礼貌,更要尊重,更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子女对父母的特殊礼仪去对待他们。

2 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教育不足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修养的外在表现,具体体现为语言美、行为美、举止美,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待人处事符合一定的社会文明规范。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一出生就享受“皇帝”待遇,家长百般呵,缺乏对语言美、行为美、举止美的教育,孩子们容易形成我行我素的习惯。大多数家长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

2.2 学校教育不足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变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失礼行为,甚至一失而留下千古恨。

2.3 社会负面影响

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的、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如违纪行为的泛化,酗酒打架屡见不鲜,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等等。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利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态和心态失衡。同时,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一些大学生抱怨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常被另眼相看,因此,即使让座,也要看人,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礼仪积极性。

2.4 自身修养不足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形象的社会。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在实践中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行为。有的大学生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一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不足“成大事者”挂齿。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当成了“有个性、有性格”、“潇洒”,如有的学生认为散散漫漫、不修边幅、浓妆艳抹、奇装异服等是追求个性发展,是一种新潮,甚至认为是“有品位”;有的学生认为几个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脏话连篇,才显得“哥儿们”,才有兄弟情,才够人情味。殊不知这些都不是高尚的文明行为习惯。

3 对策

3.1 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

幼儿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的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儿期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的理想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有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助于社会性道德品质的发展。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和重要的影响。要提高未来大学生的礼仪素质,从根本上讲,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娃娃抓起。

3.2 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重视礼仪实践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教师,一本好的教材,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都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什么叫做礼。礼仪教育不是纸上谈兵,重在落到实处。礼仪教师在认真备课教学的同时,应联系现实生活、具体环境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们对礼仪知识得以消化掌握,运用礼仪能力得以提高。请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为校园的某一特定场所构思一块富有哲理且符合礼仪规范的警示牌;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既富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个性风格的社交名片;制定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精神文明文明建设。

3.3 加强大学生的自身修养

大学生要不断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塑造自身的内在品格与素养。首先,要学会集体交往礼仪。有的同学总是埋怨集体对他关心帮助不够,而自己究竟为集体为同学付出了多少,他却很少去想。其实,一个温暖的集体,正是需要它的每一个成员作出无私的奉献。如果人人只想索取,不想去关心别人,那么友爱温暖的集体又从何而来呢?其次,要学会与同学相处的礼仪。伟大的成功学家卡耐基先生提出:个人成功=15%专业技能+85%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良好的礼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学校里来往最密切的是同学,同学之间不仅一起上课,而且整天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学习在一起。这样,同学之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和同学们相处一定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时,说话要注重场合,注意分寸。第三,豁达、热情。大学里的同学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交往中难免发生磕磕碰碰的事件。同学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常常有利害冲突。只要我们有一个豁达的胸怀,有一颗关心他人的赤诚之心,有一腔为集体服务的热忱,又有什么矛盾不能克服,又有什么烦恼不能抛弃呢?

摘要: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等方面都存在着礼仪缺乏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要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就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视礼仪实践,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从根本上讲,还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独立学院,礼仪,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大学生礼仪.

[2]侯印浩,刘传玺.大学生社交礼仪.山东大学出版社.

[3]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暨南学院学报.

[4]李莉.实用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李树青,薛德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价值实现.道德与文明.

[6]李树青,甘玲.礼仪教育:增强教育有效环节.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7]李庆章.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其构建.高等农业教育.

[8]胡凯.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德必要环节.现代教育科学.

[9]戴尔·卡耐基.成功之路.

上一篇:父亲的一生下一篇:数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