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青岛版

2024-04-28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青岛版(通用6篇)

篇1: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青岛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标点符号知识点

一句话完了,划个小圆圈〔。〕

中间要停顿,圆点带个尾〔,〕

并列词语间,点个瓜子点〔、〕

总结导语前,上下两圆点〔:〕

有话说出口,也要用上它〔:〕

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点〔;〕

疑问与发问,耳朵坠耳环〔?〕

命令打招呼,滴水下屋檐〔!〕

惊奇与感叹,它也少不了〔!〕

引文特殊词,蝌蚪上下窜〔“”〕

有话对人讲,也会被它围〔“”〕

转折或注释,一横写后边〔——〕

意思说不完,六点紧相连〔……〕

一年级小学生语文《荷叶圆圆》知识点

原文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知识点

字:躺、眨、展、蹲、呱、嘻、捧

词:水珠、摇蓝、眼睛、翅膀、歌台、凉伞

重点句子:

1、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2、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3、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4、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主要内容:

《荷叶圆圆》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整篇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

一年级语文《月亮的心愿》知识点

字:睡、装、累、病

词:照顾、郊游、窗户、愉快

重点句子:

1、夜深了,月亮透过窗帘,看见一个小女孩睡在床上,身旁有个背包,里面装着水果和点心。

2、月亮又来到另一个家的窗前,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3、妈妈说:“珍珍,早点儿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

4、月亮悄悄地离开了窗户,心里想:“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

5、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赏析全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心愿。

(1)月亮姐姐看到大家精彩的表现,想奖励大家听一个关于她的故事。边听边想:月亮到底有什么心愿呢?板书

我们来看看图,听听录音。(多媒体出示)

(2)小朋友,你们听明白了吗?,说说你听明白了什么?

(3)教师小结:我听出了你们说的月亮有两个心愿:明天是好天气,明天是下雨,这可把老师弄模糊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篇2: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青岛版

教学目标:

1.借助情景图和生活经验,学习按指定的标准分类。

2.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练习,知道按不同分类标准分的结果不同。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能按指定的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录像吗?老师先放一段录像给大家看看,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衣服在床上,玩具到处扔,学习用品乱等)

师问:怎样才能使这些不乱呢?(整理)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

1.活动一

教师指桌上凌乱的放着各种书、本子、粉笔等物品,问:桌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说,我来做,好吗?

学生会运用已有的经验一边说,一边和老师合作,把桌子上的东西分类整理好。师小结:

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揭示课题——分类。

2.活动二

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小朋友和妈妈正在干什么?

找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分组讨论:怎样帮妈妈整理衣服?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把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的衣服分开放。

按上衣、下衣分。

按颜色分。

按季节分。

……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3.拓展延伸,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这两天,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的书包有些乱了,你们能根据今天学习的分类的方法,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吗?

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交流一下,你想怎样给书包里的东西分类?指名交流(例如: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学具放在一起……)

下面,老师就请大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好吗?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小结:大家真能干,一会儿就能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得这么好,真棒!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三)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

1.哪些是蔬菜?用圆圈圈出来。

首先,指导学生读题。

第二,指名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蔬菜,为什么?

2.分一分,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说出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3.对交通工具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够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五)作业:

篇3: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青岛版

一、走进生活, 感知建模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还不完善, 好多数学内容的学习必需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之上. 学习的数学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 来分析, 来解答.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选取也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原型来设置的. 这些问题的呈现方式具有生活情境化, 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来安排的, 教材中的画面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也正如新课标中所阐述的那样, 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模型, 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 在教学这一节课时, 教师营造了一个让学生买铅笔的情境. 买铅笔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 所以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情境产生兴趣. 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进情境, 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而教材中看似简单的两只小动物在一起对话的画面, 却蕴含着一个数学信息资源, 学生通过观察便能简单地获取一个数学信息, 即15支铅笔, 被小花兔买去9支, 那么还剩多少支呢? 这样, 学生就在一个生动形象的现实情境中经历了建模的感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数学问题, 为下面如何解答这道题的策略和数学建模奠定了基础. 如果我们直接让学生来计算15-9, 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铺垫, 所以对这两个数字也许就不感兴趣, 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但如果营造了一个生活情境, 那么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计算15-9是为了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并且从生活中建立了15-9的数学模型.

所以,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内容进行有效建模时, 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真看图, 弄清楚教材中图的意思, 这为学生理解题目奠定了基础, 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 形成建模

受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 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才能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学生只有通过操作, 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有条理性, 才能让自己的数学建模有序.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看到数学问题时, 连题目还没有看完整就马上开始解答, 结果造成了许多错误, 特别是一些题目的数量比较复杂, 中间有很大的跨度, 学生错误的现象更是普遍. 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缺少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 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建立数模思想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找寻一条捷径, 看看哪个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并初步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计数棒来代替铅笔, 每人拿出15根计数棒来自主操作, 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建模过程. 生1:我是一根根数的, 当数到第9根的时候, 我就把它放在一边, 看看还剩下6根. 生2:我是把15支铅笔分成10支和5支, 然后拿10支来减去9支还剩1支, 再加上旁边的5支, 就得到还剩6支铅笔了. 生3:我是把要买的9支铅笔分成5支和4支, 拿15支减去5支得到10支, 再拿10支减去4支得到6支, 所以还剩6支. 生4:我是这样想的, 9加上6等于15, 所以15支铅笔减去9支还剩6支. ……

这样,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许多学生形成了15~9的数学建模思想, 从而获取自己的解答策略. 然后, 我把这些解答方法列举投影出来, 让学生在一起小组讨论, 看看哪一种解答方法更好, 更简便, 从而达到最优化的建模思想, 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策略. 所以, 学生通过操作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也是学生获取数学建模的过程. 这个过程, 对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应用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实践应用, 内化建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的建模思想与解题策略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应用才能得到内化, 才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建模思想, 而让学生实践应用是学生对数学建模的一个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所以, 在学生完成数学建模思想之后, 我们还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中加以内化. 只有这样, 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才能更加完善.

篇4: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青岛版

一、基础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共10分)

二、探索部分(26分)

1.想一想,画一画。(4分)

(1)先将○向右平移3个格,再将○向上平移3个格。

(2)先将△向上平移4个格,再将△向左平移4个小格。

2.量出所需要数据(保留整厘米数),算出右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

3.拼一拼,想一想,再填一填。(5分)

有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找一找,填一填。(4分)

(1)狮子家在骆驼家的()面,金鱼家在大象家的()。

(2)狮子家的东南面是(),东北面是()。

5.分一分,想一想,涂一涂。(3分)

三、拓展应用部分(21分)

1.为迎接元旦邮票展,王乐和魏明在整理邮票,共有186张,每页可以放6张,一共可以放多少页?(5分)

2.元旦期间,希望小学组织中年级学生到奥运馆参观,三年级去了24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一半。希望小学共去多少人参观?(5分)

3.希望小学三年级五班为庆元旦买了一些彩纸装饰教室,刘燕小组负责做花朵,刘晓辉小组负责做五角星,魏春玲小组负责做彩旗,她们计划所用材料情况如下:

刘燕:我们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2/7。

刘晓辉:我们小组计划比刘燕小组多用这些彩纸的1/7。

魏春玲:我们小组计划用的彩纸比刘燕和刘晓辉小组共用的少1/7。

(1)刘晓辉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2)魏春玲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3)这些彩纸够用吗?请解答并说明理由。(3分)

4.希望小学举行迎元旦学科竞赛,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5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2人,两科都没参加的有20人。语文、数学两科竞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2分)

篇5: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通过学生们在校园活动的画面,以浓厚的兴趣数这些物体的个数。而且教材还把从综合画面里提取了物体,按个数从少到多排列在综合画面的下方,并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各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组成,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0——10的各数。

2、会认、读、写0——10各数。

3、形成初步的位置观念,认识基数与序数。

课时安排:

准备课 : 1课时

快乐的校园 : 8课时

课题:海底世界

课型:准备课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学生刚刚接触数学,通过图片,使学生能通过海底的生物学习数数,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并且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进行数数

2、能力目标: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海底世界,培养他们数数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进行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三、教具使用:教学挂图

四、教法、学法指导:

把握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机会。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充分发表见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和谐。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山东青岛有美丽的大海,大家一定见过吃过不少的海产品,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海底世界玩一玩.大家要仔细的观察。看看海底都有些什么?他们有分别在哪呀?让我们快去看看吧!在图上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示范数数

二 教数数

1、教师指导,让学生由“物”到“量”深入的观察,陆续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注意数的顺序、方法、养成良好的数数习惯。

(1)、仔细观察,看看海底都有些什么?(同桌交流。)

(2)、谁来告诉大家你都认识了哪些动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种动物的名称,并按数量多少排列位置的先后。)

(3)、数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有几只。(指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投影数一数。在数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数,并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清楚所数动物在图中的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1)、你还想数什么?抓紧时间,比一比谁数得最准确。

(2)、汇报数数情况,教师板书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学生活动:数一数螃蟹有几只脚?海星有几只角?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1、可让学生观察自己组中成员,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初步掌握方法。

2、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一下校园,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学习方法,也来“数一数”。

3、让学生观察一下周围都有什么?可以用几个小圆片来表示?所以他们都有几个?

四、教师小结:(指板书)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海底世界都认识了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

五、课后作业:数一数家中有哪些东西?都有几个?

六、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挂图)

七、教学反思:这是孩子们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我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

通过了解我还知道他们大多在学前班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孩子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体会数数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在教学时,我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多媒体教室里物体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课后布置让孩子们数一数校园里熟悉的事物,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课题: 1——5的认识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一、教材简析:

在上节课学习数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1——10这10个数,并且会写1——5这5个数,通过图片使学生乐于学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10的各数。会认、读、写1——5各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结合插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10的各数。

2.会认、读、写1——5各数,1——5各数数物对应及意义,2——5各数的组成。

三、教具使用:教学挂图、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左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课堂气氛变的活跃、和谐。观察时注意顺序,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学生观察,交流,形成统一后,引导学生对本知识点进行整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师:数学课上了这么久了,老师想大家都想早点学习数字,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先来学习1~5这5个数字。

2、出示图片。

二、组织探究、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观察图中有什么?

小朋友在干什么?

天上有几架飞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数出个数,陆续引出1~5这5个数字,注意顺序、方法。

3、教学数字1

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1个的?用小棒摆出1。师相应的板书。

一个太阳,一辆坦克„„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1。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4、教学数字2

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2个的?

两艘火箭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2。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5、教学数字3

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3个的?

三辆小汽车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3。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以下教学与以上教学方式一致。

6、整理归纳、练习应用。

学生根据教师所写的正规数字在练习本上书

写数字,并要求认真书写,姿势规范。

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写数字1——5,我们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

板书设计:

快乐的校园

(与下面数字所表示数量相同的图片)

1 2 3 4 5

四、课后作业:学习写1——5,继续练习数数

五、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孩子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组织孩子们先观察教学情境图再动手操作摆一摆。让孩子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等,再让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学具。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写数这个环节,我对每一个孩子的书写进行把关,亲自指导书写,以致于有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我是这样想的:孩子们正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孩子们在一开始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一生都是受益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让学生学习数数1——10,写出1——5这5个数。(教师注意学生的握笔、读写姿势)

二、学习数的组合。

问题: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5根呢?

指导学生用小棒自己摆。

引导学生自己说把数4分成几和几。5分成几和几。

自主练习:P7.7

三、自主练习。

第一题是数数的检测练习。通过连线使学生形成数的概念。

第二题是数数与写数的综合练习。先指导学生数数,再说说每组中物品的个数,想想用哪个数字表示,再写出来。(要注重书写指导)

第三题是认数和写数的综合练习。先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摆了几个,再添一个是几个。再指导学生看课本一组一组进行数珠子、画点子、写数字练习。

第四题是数的组成练习。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第五题是一道联系实际认数的练习题。练习时,学生分别选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数联系实际说一句话。

第六题:通过涂颜色继续巩固学生对数的认识。通过没有顺序的数字使学生认识数字,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动笔涂一图。

第八题:大约有几只小鸟。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数什么?

学生通过看图,自主发现问题,继续数兔子、房子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后作业:

1、读写1——5

2、数数家里都有几样家具

3、练习说1——5数的组成。

五、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4的组成,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4可以分成3和1或者1和3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4分成2和2呢?

在学习5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5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5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

可以说教学4的分成是通过情境图的逐步的观察与思考获得的,而5的分成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经历一个类推的过程。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部分

课题: 6——10的认识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一、教材简析: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通过学生们在校园活动的画面,以浓厚的兴趣数这些物体的个数。而且教材还把从综合画面里提取了物体,按个数从少到多排列在综合画面的下方,并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会写6——10这几个数字。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6——10的各数。会认、读、写6——10各数和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结合插图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喜欢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6——10的各数。

2.会认、读、写6——10各数

三、教具使用:教学挂图、学具盒 投影

四、教法、学法指导:

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说出小朋友的位置,并且根据图片让学生大胆提出其他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运用学生的学习情绪,来和他们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教师检查学生对1——10的认识。复习1——5的写法。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

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通过观察让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扎辫子的女孩子排第几?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例如大树有多少棵?有几名跑步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同位互学的形式开展你说我答,教师巡视。然后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学生通过“排第五”“排第一”中的“第”明白1、2、3„„10还可以表示第1、第2、第3„„第10。形成基数和序数的初步概念。

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图片,跑步的小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使学生进一步区分“6号”和“第6”的区别。指导学生自主提问:身上的8、10表示什么意思?

三、学习写数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6——10的形状及正确的书写方法。(可以让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2、教师巡视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笔顺。困难学生个别指导。

3、把你写的数字给老师展示一下,评一评谁写的最好。

4、把你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

四、教师小结。现在我们把我们学习的1——10数一数,写一写。

五、课后作业:读写1——10。

六、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就应该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练习用“我在第几排”的形式说一句话或者用身边的发现说一句话,用上我们所学的数字。

二、完成自主练习。

1、学生自主完成第一、二题。明白序数所表示的意思。并且给其中三条涂上颜色。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通过连线巩固1——10的顺序性,熟练的数出这10个数。

2、第三题、第八题以学具操作形式进行数的分与合的联系。引导学生独立分,然后进行交流。

3、第四题练习要求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涂一涂,明确几个和第几个。

4、第5题根据给定的数涂上相应圆圈个数。涂完后,引导学生主动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双数。

5、第6题小鸟回家。引导学生比较两个4的含义,并结合身边事物举例说明。

6、第7题练习写数和巩固数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弄明白按照什么顺序再进行正确地写数。

三、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学会了数数、写数字,课后同学们多在生活中奇妙的数字有什么用处?

四、课后作业:

发现生活中数字的妙用,继续读写数字

五、板书设计:

数字1——10的书写

六、教学反思: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知识点孩子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学情境。当我将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萝卜的图片凌乱的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观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几只小兔和小猴,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①一共有几只小动物?②排在左边第2的是谁?③排在右边第2个的又是谁?④为什么同样是排在第2,小动物却不一样呢?⑤左数4个动物都有哪些?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题: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部分 比较多少

课型:新授

课时:3课时

一、教材简析:

认数的教材结构:主题图—生活实际讲解—认数、读数—写数—想想做做。=、<、>的教材结构:同样多—不同样多;物体个数同样多—数与数相等。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按照学生形成数概念的规律组织认数教学,学习同样多和比较大小。、能力目标: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

3道德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重点、难点:

1、形成数的概念。

2、明确同样多的含义及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学具盒 投影

四、教法、学法指导:

通过快活的游戏,让学生懂得以后要在娱乐中学会去学习,学会掌握。有利于课堂的气氛浓厚,提高了学生的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上课的情绪,保持他们原有的天真与活泼。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你们参加过拔河游戏吗?几个人参加?你们是怎么开展拔河游戏的?使学生利用以往的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二、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拔河比赛为什么还不开始?两个队伍各有多少人?使学生初步形成多少的概念.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红色代表人多的队伍,黄色代表人少的队伍。

通过这两个队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红队有10人,黄队有9人)

总结:9人比10人少。10人比9人多。形成比多少的概念。

教师适时出示“ < ”、“ > ”,使学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10 读作:9小于10 10 > 9 读作:10大于9。

三、自主练习。

()比()多()和()同样多 3 8 8 2 7 6 9 10 3 1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所学。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比多少,同学们课下数一数,比一比,我们班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五、板书设计:

比多少

9人比10人少

< 10 10 > 9

小于号 大于号

六、课后作业:

进行比多少的练习。

复习1——10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 “多一些” “少一些” 的意思,并能用这四个词描述两个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进行一些铺垫,所以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多少关系,但是这里我没有进行挖掘,而直接进入新课。如果我这里板书一下 “多” “少”,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棒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许就能更好的掌握。还有最后摆花片这个环节,我发现有的孩子没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数学语言进行锤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理解10以内各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学生能更为熟练来进行比较10以内各数量之间的大小

3、进行较为规范的数字书写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更加熟练的来比较10以内各数量之间的大小,从生活中提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观看的一场拔河比赛吗?谁能来说一说那场拔河比赛的情况是怎样的?

2、哦,那谁来说说咱们上节课学习的9和10之间的大小关系呢?(指名说一说)

二、探求新知

1、小朋友们可真棒,请看课本13页情景图:另一队又跑过来一个小朋友,可以比赛了吗?

2、说一说现在为什么可以比赛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左右两边都是10人,人数同样多有,引出10等于10,并介绍“=”的读法与写法。

3、探索活动:哪班拉拉队的人数多?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说得合理都要鼓励。

三、巩固练习

1、刚才小朋友们发言积极,老师要奖励大家每人三枚树叶。(发给学生三枚按照课本14页上第3题所设计的树页)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三枚叶子上各有几片叶子呢?互相说给同位听听,看看都说的对不对。

2、那好,你们能把表示每一枚树叶上叶片的数字写出来吗?写完以后,同位之间互相检查一下,看看写的对不对,好不好。(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书写问题)

3、小朋友们完成的都不错,那你们能从这三个数字之中找出某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吗?比方说谁大于谁?同位之间先相互交流一下,然后再来告诉老师。谁来说说看?小朋友们表现的可真棒,那好,就请你把你想到的任意一组数字关系写好。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大家平时注意观察,看看生活中那些数字关系是相等的。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题,巩固数字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9<10

10>9

10=10

6>4

4<6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字的写法。教师出示比较大小的题目供学生练习。

二、自主练习。

1、P14.4请小朋友们看这幅图,仔细观察。谁看出来了,这有几个苹果?那现在课本上要求梨要比苹果多,梨可以是几个呢?桃子要比苹果少,桃子可以是几个呢?香蕉要和苹果一样多,又应该是几个呢?小朋友们同位之商量一下,告诉老师。(教师巡视,注意启发)

小朋友们说的可真好,现在就请你拿出你的彩色画笔按照要求给那些梨、桃子、香蕉涂上颜色。

2、P15.5小朋友们完成的可漂亮,现在老师可要给大家加大一点难度了。我们来看这幅图(实物投影),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那第四个和第五个蘑菇应该有几个小红点呢?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幅图,开动脑筋,看看有什么小窍门。教师试着加以引导:大家看,第一个蘑菇上的小红点有1个,第二个蘑菇上的小红点有3个,1和3之间少了哪个数字啊?(显然是2)那3和5之间有没有少了一个数字呢?(有,是4)那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想到了,后面的蘑菇应该填上几个小红点呢?

三、游戏复习

1、P15.6小朋友们可真棒,连这么难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老师真高兴。那好,接下来,咱们就来作个小游戏好吗?拿出你们的小沙袋,咱们来进行一个拾沙袋比赛,我们就同位之间进行,看看哪个小朋友拾沙袋的技术最棒。(教师巡视,指导拾沙袋)好,咱们先进行到这吧,谁来说一说,你和同位时间的比赛结果?谁赢了?你几个?他几个?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好,小朋友们玩的可真尽兴,同时,也没有忘了咱们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就请大家把刚刚比赛的结果填在我们的课本上。

2、填一填。P15.7

通过填自行车上的圆圈,继续对学生进行数字分与合的渗透。增强学生的数感。

三、小结

板书设计:

4<5 5>4

4<9 9>4

5<9 9>5

课后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比较10以内某两个数的大小

四、教学反思:

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1、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2、易混知识没有按重点作为区分。认识并区分大于、小于号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却简单地认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认识并掌握了,所以在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两个符号。在练习时,有好多孩子都混淆了,由于知识掌握不扎实,到了最后,练习也没有按时处理完,结果导致学生虽然认识了两个符号,但仅仅也就是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至于它们到底什么时候用才是正确的,学生无法感知。应该在认识了两个符号之后就进行区分,让孩子们观察俩个符号的异同,说一说记忆方法,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符号的应用。

教学内容:0的认识

教材16-19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字“0”的具体含义。

2、进一步熟练掌握0-10的顺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数字“0”的具体含义。

2、进一步熟练掌握0-10的顺序

教学准备:视频展台、直尺、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熟了,你们想帮着农民伯伯摘苹果吗?

2、现在咱们就去瞧一瞧。

3、出示苹果树的课件。

4、有那么多的大苹果,你看到苹果上都写着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苹果的上面都写着数。学生回答:写着1、2、3、4、5、6、7、8、9、10。)

5、你想得到这些大苹果吗?你想把哪一个摘下来?(学生发言:我想把写着数字5的那个摘下来„„)

6、请你到前面来把它摘下来,接着请其他同学也来摘苹果。(学生在摘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可及时提问:现在树上还有几个苹果?如还有7个苹果,就问7个苹果可用数字几表示?为后面0的学习做好准备)

7、小朋友真棒,农民伯伯还夸大家能干呢!你能按照苹果上数字的顺序读一读吗?(学生看课件按照1、2、3、4、5、6、7、8、9、10的顺序边读边伸手指。)

二、探求新知

1、你还想来摘苹果吗?为什么?(学生:不能摘了。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

师:哦,原来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那怎么样表示?(学生回答:可以用□表示;可以在上面画一个小错号;可以用0来表示„„ 学生初步感知0的实际意义。)

2、(表扬举手发言的小朋友)看来××小朋友非常愿意动脑筋。一个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3、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师板书:0)

4、你能从0数到10吗?试试看!数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

5、你在教室里还能找到0吗?如:温度计、直尺、门牌号、电话号码等等。

6、小结:数字0可以表示开始、也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只表示一个数„„原来0有那么多的用途,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三、练习 1、自主练习2:有那么多的数,你能不能按照顺序把它们连起来?看看是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2、自主练习3: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惟一,可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教师按照书上的活动形式在课堂上真实地再现:猜一猜可能会剩几个?你认为剩几个就把所表示的数写在右边的格中。

3、自主练习4:小朋友喜欢涂色的游戏吗?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吗?

你想把这只小鸟打扮得漂亮一些吗?请你给它来涂涂色。小于5的涂红色;等于5得涂黄色;大于5的涂绿色。好了,开始吧!看看谁的小鸟最漂亮!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咱们知道用数字1来表示1个太阳、1支铅笔„„用数字2表示2个小朋友„„3、4、5、6、7、8、9、10„„你知道在古时候人们用什么来表示数吗?

2、在古代人们用小棒来表示数,猜一猜1是怎样表示的?

3、向学生介绍古代表示数的方式。

四、教师小结

今天咱们有认识了一个新的好朋友0,他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都记住了吗?回家把它也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认识好吗?

五、板书设计: 认识0

(苹果树)

六、实践作业:今天咱们有认识了一个新的好朋友,他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都记住了吗?回家把它也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认识好吗?

七、教学反思: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在讲完0的认识之后,我重点让学生观察0的书写。在0书写示范过程中,0是从上线的中间写起,这样书写学生容易把0写尖,0从右上角开始书写可有效避免学生把0写尖。同时,书写反馈时要展示学生的书写,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自己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可直接指出学生写的好的地方,使学生对书写漂亮有个正确的定位,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评价使学生了解怎么把0写漂亮,指出写0的注意点,四个点碰。细致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材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的数数能力的到进一步加强。

2、巩固0-10顺序的掌握、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几和第几。

3、渗透简单的数的组成的联系,为后面的加法学习打好基础。

4、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5、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

1、过练习使学生的数数能力的到进一步加强。

2、巩固0-10顺序的掌握、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几和第几。

3、渗透简单的数的组成的练习,为后面的加法学习打好基础。

4、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视频展台、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巩固知识

1、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2、睁开眼睛,看看咱们现在到哪儿了?

3、你看到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有一棵大苹果树,树上有苹果和小鸟;还有蝴蝶和小蜜蜂;草地上有蘑菇、石头、花;还有小房子„„)4、你想数一数它们都有多少吗?

5、小房子有几座?抓紧时间来数一数吧!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数数活动。(学生回答:5座)

6、你还想来数数什么?现在就请你来数一数。

7、能把你数的结果告诉大家吗?学生边回答边在教师指导下填写表格。(学生回答:小鸟6只、小鸡9只、苹果10个、蘑菇4个、小蜜蜂3只、蝴蝶2只、狗没有用0表示„„)

8、涂一涂:把从前面数第4只小鸡涂上红色,把后面的4只小鸡涂上黄色。

9、你还能从这些事物当中随便找出两组做大小比较吗?比方说房子有5座,小鸟有6只,所以,5比6小,列式:5<6。你能来找一找,然后作比较吗?(学生找出信息做大小比较)

二、学习自评

1、小朋友从进入学校到现在,你都学到了那些数学知识?(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学会写10以内的数、教室里有6根灯棍可以用数字6表示、有5个小朋友可以数字5表示„„)

看来小朋友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智慧爷爷说要讲给大家智慧果,你想得到吗?

2、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丰收园里去瞧一瞧,看看谁在丰收园里摘到的智慧果最多。

3、丰收园里最好吃的就是大苹果。一个苹果代表积极、一个代表合作、一个代表会问、一个代表会用、一个代表会想。(教师边说,学生边根据要求回顾课堂上的表现。)

※代表积极的苹果想问问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是不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你做到了吗?

※代表合作的苹果想问问小朋友你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跟同位互相团结,一起来解决困难。

※代表会问苹果想问问大家上可是你都提出了哪些问题?

※代表会想的苹果想问问大家你是不是通过开动脑筋解决了许多的难题。

※代表会用的苹果想问大家你找到生活里的数了吗?除了书上的1、2、3、4、5、6、7、8、9、10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数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比方说数数、写数字、认识了0——10各数的意义,比较大小等等,真是获益匪浅呐,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多多观察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更多的数学知识,好吗?

四、板书设计 丰收园场景图

五、实践作业: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开学以来都学习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数学实践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数数方法进行数数。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自主练习”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借助7种物品的多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琉璃球、花瓶、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高矮和粗细,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二)教学建议

1.本单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联系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在学习分类时,除了按给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以外,学生还可以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初步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会不同。

3.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得到充分的体验。除了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和身边的物品练习分类和比较。

4.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如是否初步学会了对物品进行分类,是否能对物品进行比较),同时,又要注重对学生自觉运用知识情况进行引导。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一)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五、教学内容: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学生举例后教师出示课件图1让学生说一说.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2、自主练习第二题:出示课件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3、作业:找找生活中的物品动手分一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分类

男 女

东路队 西路队

(六)教学反思:

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2、以游戏收获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难点: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四、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物品

五、教学内容: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 谁最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②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

(1)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作业:自主练习4、5

5、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板书: 比较

6、教学反思: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选孩子喜欢的活动,给孩子质疑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活动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如:当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形容物体长短时,我故意拿出两支长短不同的粉笔,错开用手捏住一端,让学生猜一猜谁比谁长。孩子都喜欢猜一猜,一下来了兴趣,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说长出的那支长。但会仔细观察的孩子,却说不一定。我趁机让他说为什么,然后给大家看结果。在同学们看到结果与想象不一样的时刻,也就明白了那个学生为什么说不一定的道理。以此引出没有一头对齐的物体,不能直接判断谁长谁短,要让人一眼看出谁比谁长,最好一头对齐比。学生这时便会真正心服口服,以后比长短时不自然的就会用一头对齐的方法。

二、联系实际生活,探索比的方法,巩固比的技能。当学生学会了比长短、高矮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比比身边的事物,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成果中,学生不断地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发现,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的发

(三)我学会了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十五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

难点:对知识的整理。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 观察 比较

学法:操作 合作交流 讨论

四、课前准备: 单元主题图 水彩笔

五、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一)知识回顾: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刚刚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

2、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1)展示“分类”一课的课件:我们和小明一起帮妈妈整理了衣服,我们都按哪些标准进行了整理分类?

引导学生简要回答

(2)展示“比较”一课的课件:小明帮妈妈整理好衣服后,和妈妈一起放到了厨子里,想一想,我们对这些衣服进行了比较。都比较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简要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我学会了吗”主题图。

(1)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大树发出了什么喊叫?大树为什么承受不了了?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

(3)小熊和小鹿比较,谁重谁轻?怎样叙述?

(4)如果把两棵树进行比较,可以比什么?

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实践活动:整理书包。

(1)大家想让自己的书包变得整齐好看吗?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整理书包。

(2)将自己书包里的所有书和文具拿出来,先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3)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4)组织学生展示整理。

(5)书包里的书本和文具,你可以将哪些物体进行比较?比较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什么?

分类 比较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 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找数.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找找周围的数”是小学数学里的第一个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学习内容,对于初步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为以后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体验用数学的眼光欣赏世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内容是找生活中的数,包括自己身体上的数、公共场所中的数、家庭生活中的数、运动场中的数等。

该活动的编写特点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现实性的素材,引导学生自觉开展数学活动。

教材提供了四幅寻找数的图画:第一幅是借助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说自己有几个手指、几只耳朵,启发学生从自己身体上找数。第二幅图是借助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公交车站牌、广告橱窗、楼房、门窗等信息,启发学生数公共场所的数。第三幅图是借助家庭一角摆放的沙发、台灯、电话、钟表、相框等物品,启发学生找家庭中的数。第四幅是借助7个足球队员在操场上踢足球的场景,展示了球门、人数、号码、足球等信息,启发学生找校园中的数。最后的卡通问号,是以导引的方式,以启发学生找生活中的数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事物的自觉性。

(二)教学建议

1.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数数和找数的机会,培养多渠道找数的能力。教材所提供的图仅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教学时,教师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找数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活动起来,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调查、发现有关数的信息,把找数活动扩展到方方面面。如可由找自己身体上的数扩展到找动物身上的数,由找马路上的数扩展到找商场里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活动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小组先商量个活动计划,如到哪些地方去找数、怎样分工、怎样合作等,之后再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有了充分的素材,再交流成果,谈活动体会。

3.对于活动评价,要关注找了哪些数,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一些好的发现;要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要注意与小伙伴们互相合作的情况。

4.实践活动建议课时数:1课时。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 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 难点:从生活中找数

三、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展台

五、教学内容:

活动一

1、同桌交流:找一找身体中的数

说一说有几个手指头,几只耳朵„„

2、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身上找一找数。

活动二

1、看书上的第二幅情境图找数

2、启发学生数公共场所的数。

(教室、校园等)

活动

三、1、出示第三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从想一想自己家里还能找到那些数?

活动四

1、出示第四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请同学们想一想操场上还有哪些数?全班交流。

活动五

同学们,从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数?(给同学们留有足够交流的时间)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本单元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探索规律”等内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课时安排:

15课时

第一课时 加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认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 讲授法

学法 :练习法 尝试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圆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小猴子听说同学们都很有本领,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看图说出:左边有几个小跳棋,右边有几个小跳棋,一共有几个小跳棋?

生:左边有1个小跳棋,右边有1个小跳棋,一共有2个小跳棋.

问:也就是几和几组成几?

生:也就是1和1组成2.

(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问:你能看图直接说出是几和几组成几吗?

学生看图回答.

问:这幅图呢?(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看!小猴子拿着桃子来奖励你们了.(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小猴子左手拿了几个桃子?右手呢?合并起来一共是几个?

师: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在一起((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两个数加起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建立加法概念

师:要做加法,我们首先就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就叫加号,你们看,这就是加号(出示“+”),加号表示“合并起来”的意思.

师:要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写成加法算式是:1+1

问:1和1合并起来是多少?

生:是2.

师:所以1加1就等于2(板书=2),“=”叫等号,2是1和1合并起来的得数.这个算式读作:1加1等于2.

学生练习读算式.

问:谁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1+1=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表示把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一共是2个桃子.

2.进一步认识加法含义

(1)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又跑来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谁会列式?(板书:2+1=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地说,并且要让学生说熟练一些。

(2)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请你试着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生:有1只小猫在玩球,又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小猫?

问: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怎么想?

学生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式解答.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摆圆片: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3个圆片,1+2=3.

在摆的时候,要让学生一边摆一边说。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加法要根据什么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解答。

2.看算式,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再写得数.

1+1= 2+1= 1+2=

板书: 加法的初步认识

1+1=2 2+1=3

第二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关于猴子和桃子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设计: 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孙悟空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他,便特意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看,他来了!

活动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观察定向,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到了!花果山好热闹呀!小朋友们快看看,都有谁来了?谁来说?师:对呀!天空中飞来了几只小鸟,是几只呢?师: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刚才说了这么多,你最喜欢什么?最喜欢猴子的小朋友请举手。噢,这么多,大家都愿意与小猴子成为好朋友。那我们先来看看可爱的小猴子,好吗?(课件突出小猴子,其他的场景淡化。)关于小猴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所提的问题中没有涉及到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仿照教师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教师板书)教师要重要强调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强调一共是要用加法计算。

2、尝试解决,理解含义,探究算法

师: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么多方法,其实都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吗?

师引导学习加号,领读算式。

活动

三、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看着小猴子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仔细观察画面,你也能像她这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小朋友们能列个加法算式把他们解决吗?我们又要开始小组比赛啦!听好要求:小组长先做好分工,小朋友们接到任务后,就动脑筋列算式,然后把你列出的算式告诉小组长,小组长把组员们解决得问题记录在这张答题卡上,还要想一想怎样说最清楚。这一次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合作解决,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也用到了加法,比如:妈妈给你买了三个本子,爸爸又给你买了2个,爸爸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学生解答)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个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活动四:小练习

老师突然想到:小朋友们能不能看着你们得到的这些桃子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可提示:可以问问同学们,第一小组)

学生提问题:

(1)第一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2)第二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

学生边提问题边解决。

活动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和孙大圣一起游玩了花果山,在玩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2= 5

2+3= 5

六、教学反思:

今天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了解孩子们在大班基本上都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考虑到孩子们在将来还要学习应用题理解加法的意义非常重要,我把重点放在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上面。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了三个苹果,让孩子们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孩子产生2个和1个苹果,合起来是3个苹果的概念。让孩子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孩子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2+1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2和1合成3,在这里我问孩子3+2是怎样算的,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都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又追问了几次,孩子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孩子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孩子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做练习时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对于做一做的地2题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结果有部分孩子没有理解题意,做错了,还有的孩子因为课本使用书夹,将书页中间部分隐藏了起来,看到的鸭梨的数量有误导致做错。由此我认识到低年级培养孩子的审题、书写、思考等能力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放手不管。

反思伴我成长!

第三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操作探究

学法:探究操作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花国山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花国山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5+3=8 3+5=8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你还可以说出像这样的一组算式吗?

(2)一共有几只小猴?

先让学生说说有关小猴的信息,再独立列式计算

(3)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先找一找,数一数,再列式,并问你是怎样想的?

(4)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要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到黑板上,并且重点强调一共就要用加法计算。

(三)、自主练习

1、第1题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找找有不认识的东西吗?教师板书大括号,告诉学生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让学生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式。

2、第4题

(1)观察鱼缸图,说说图意;(2)这道题是要我们看一幅图列几个算式?学生试试,集体订正后完成第二幅图。

(四)、总结:

互相交流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3+5=8 5+0=5

5+3=8 0+5=5

第四课时 加法练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难点: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卡片、展台、彩笔

五、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10以内数的加法

(2)有关0的加法

二、基本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

()+()=()()+()=()

(3)课本P34 第4题

先看图说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展台上评价。

2、口算

2+7 3+5 5+5 5+4 3+6 2+5 4+4 2+8

出示卡片学生视算,订正时找几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综合练习:

1、找朋友

P35 第6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2、画一画,填一填

P3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然后再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去填未知数。

3、P35 第8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连线,集体订正对错。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4、P36第10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意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订正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讲一个数学故事 P36 第11题

出示P36自主练习第10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

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你能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发挥想象力,自编故事。

四、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4第3题 P36第9题

第五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0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及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探究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花果山的水帘洞是小猴子经常玩耍的地主,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看一看,好吗?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3——游水帘洞

让学生观察游水帘洞的画面。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答出:桃子、猴子等。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探索解决问题,感受减法的意义:

1、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问题:还剩几只猴子?

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问题。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看图知道还剩3只。

②我可以把剩下的一个一个地数。

③我可以把4分成1和3。

④我用4个木块代替4个猴子,跳进洞里1只,就拿走1块木块,就剩3只了。

3、师小结: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了不起,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4里面去掉1,可以用减法计算。

板书:4-1=3(只)

介绍减号“—”和算式的读法。

5、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师:你还能用减法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呢?

电脑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解决。

全班交流,小组内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互相交流。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看哪些能用减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放在问题口袋里。

小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减法解决。

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4-1=3(只)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上大班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而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一道道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第六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形成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

难点:正确快速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看图列式:

根据自主练习第一题,说说图意,让学生理解,独立完成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二、减法综合练习:

引导学生说说自主练习第二题的图意,再填写完成算式。

三、先画线,再填得数:

画上斜线表示什么意思?

画多少个?

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说说题意。

四、根据自主练习第四题内容,学生独立计算。

五、先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六、游戏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第七课时 减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学法:探索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篇6: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青岛版

单元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1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知识等。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用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的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二是根据情境图的信息,按知识板块有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三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是重点。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是难点。学与教建议

1、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2、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课时分配:6课时

雪山乐园回顾整理———————————————4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我都学会了吗?————————————1课时

第1课时

雪山乐园(整理复习)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课本第120页-121页 教学目标

1、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教学准备:

投影仪、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看,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你仔细思考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这幅图画中包含了我们已经学过的所有知识,可以根据图画提出好多数学问题。怎么样,有兴趣吗?

二、整理复习“数的认识”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很多同学,这幅图分成了5部分)

2、由中心板块引入。

同学们,我们先看中心板块“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很多,雪山乐园里有很多数学知识,我们来解决一下吧!”

左上角的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天上有小鸟;树上也有小鸟;有很长的台阶;有大树;一个小女孩在数小鸟;一个小男孩在台阶上走„„(很好,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谁能完整的把刚才的信息说一遍。(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带数字的话说)

小鸟:天空飞着4只小鸟,树上有9只小鸟; 大树:有5棵树,左边有2棵,右边有3棵;

台阶:长的一段有10级台阶,另外两段都是5级台阶,(小男孩走到第10级台阶了)

„„数的真准确,你们是怎么数的?

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的,即:1、2、3、4、„„ 我是2个2个的数的,即:

2、4、„„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看来这学期真的成长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3、一起来看一下有关小鸟的信息

天空飞着4只小鸟,树上有9只小鸟

在练习本上一起写出“4”和“9”,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汇报:

我发现天上飞的小鸟比树上的少,树上的小鸟比天上的多,(4<9,9>4);

我发现天上的小鸟和树上的合起来一共有13只;„„ 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还帮小女孩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鸟?”的问题。

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我们是用加法算的:9+4=13(只)4+9=13(只)你们真聪明,老师都没想到。

我一起来写出数字“13”,看一下13 是几位数?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3吗?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3?

4、男孩走台阶

一起观察小男孩在干什么?(登山,走台阶)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有10级台阶,小男孩走到第10级了。观察的真仔细,眼睛真闪亮。

一起找到第7级台阶,下面的7级台阶;第5级台阶,下面的5级台阶;第15级台阶,下面的14级台阶„„

三、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哪些知识?你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四、限时作业

学生先数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颜色时先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找出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这是一道“我说得数,你们摆算式”的小组活动(目的是进行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活动前先说明活动规则和要求,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第2 课时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1页 教学目标

1、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教学准备: 投影仪、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雪山乐园好玩吗?(好玩)想不想继续去玩?(想)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我们一起看一下雪山乐园的左下角,有什么重要信息?

二、整理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来吗?

大树:左边有8棵,右边有6棵

小朋友:来了11个同学滑雪,看见了6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一共有几棵树?

(2)王飞的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 大家提出的问题真好,我们一起来解决吧!先看“一共有几棵树?”

思考:要求“一共有几棵树?”需要哪些有用的信息?用什么算式?

结果是多少?

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要求“一共有几棵树?”就是把左边的8棵树和右边的6棵树合起来,用加法算式:8+6=或6+8=来计算。

用凑10法解决: + 6 = 14 6 + 8 = 14 2 4 4 4 10 真棒,想的太仔细了。

(3)解决“王飞的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 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滑雪小朋友的情况?

今天一共来了11位小朋友滑雪,王飞是第6.请11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大家看看谁是第6个。(**是第6个)讨论:要求出“王飞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需要怎样想? 学生汇报:需要从今天来滑雪的总人数11里面去掉我们从图上看到的(或王飞和前面的5人)6人,算式是:11-6 很好,真聪明。我们一起来算一下结果是多少?

11-6=5(人)

方法:凑10法;想加算减„„

三、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又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感觉自己掌握的怎么样?

四、限时作业

通过第一幅图提出“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球场上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学生完成练习后,要强调交流。

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比一比谁涂的漂亮,以达到启发兴趣的意图。

五、课后活动

先给学生讲明活动规则和要求,注意要求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以及对数位的认识,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进行活动。(灵活运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排序、大小的比较等方面的巩固练习。)

第3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7页 教学目标

1、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 “认识图形”知识,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大家喜欢冬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因为冬天有很美的雪花。还可以堆雪人。大家想不想堆雪人?(想)雪山乐园里也能堆雪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二、整理回顾

大家仔细观察右上角,你都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告诉大家吗?

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在堆雪人。他们堆的雪人好漂亮啊!

观察的真仔细,老师也发现小朋友们堆的雪人漂亮,而且还发现这幅图里包含很多不同的形状。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底座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水桶是圆柱体的。真是优秀的小小解说员。

三、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你还发现那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呢?你喜欢什么?用橡皮泥捏一捏。

四、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又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感觉自己掌握的怎么样?

五、限时作业、数一数 填一填

2、找朋友。(连线)

3、请你说一说。你能说

体的形

状1

第4课时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7页 教学目标

1、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 “分类、比较、位置”知识,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冰吗?(见过)知道冰能做成雕像吗?(知道;没见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雪山乐园里的冰雕好吗?

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二、复习“分类、比较”

仔细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我发现有很多好看的动物冰雕:有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小鹿;我发现有4只小兔子的冰雕,3只小猴子的冰雕,小兔子比小猴子多;我发现冰雕园里小鹿比小松鼠高;„

小结: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比较”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学会了比较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你能用这些知识再比较一下图中的事物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复习“位置”

1、再仔细观察一下,图中除了冰雕还有什么?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小组活动)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发现冰雕后面还有小房子;房子的烟囱往上冒出白烟;房子的后面还有大雪山;冰雕右边有棵大树;大树上面有只小鸟;小鸟前面有只松鼠;松鼠下面有只小兔子。

大家一起看小兔子在干什么?(在吃前面的胡萝卜。)太美了,老师闭着眼睛就能想象出你们描述的景色。

小结:刚才大家介绍的时候不自觉的用到了我们刚学过的“形与位置”的知识“前、后、左、右”

2、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3、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前、后、左、右”啊?说给你的同桌听。

四、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感觉关于“分类、比较、位置”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回家说给你的家长听。

五、限时作业

1、帮妈妈整理一下

练习时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整理,然后按照统计表中的要求进行整理填写结果,引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

2、圈一圈

练习是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里的情境图,想象出是前、后、侧哪一面照的?然后圈出来,练习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相应的例子,进行充分的练习。

3、说一说,比一比

练习时,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并引导用“谁比谁”表达比较的结果。

第5课时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7页 教学目标

1、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这幅海底世界的图,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海豚、各种颜色的鱼、海螺、贝壳、水母„)请你把发现的信息用一句完整的话说给大家听:

水母:有3只水母鱼:有9只海豚:有8只,有5只,贝壳:有7只虾:有3只,2只,5只,水草:左边有7根;右边有6根,珊瑚:2只黄色的,2只绿色的,2只红色的。

二、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集体解决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黄鱼和绿鱼一共有多少条?

2、原来有8只海豚,游走了5只,还剩几只?

3、一共有几根海草?

4、一共有几个贝壳?

5、比一比那种颜色的珊瑚大?海豚和鱼谁重?那种颜色的贝壳大?

6、说出图中事物都在什么位置?

7、把我们观察到的事物画成统计表。

三、小组讨论,集体解决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有的同学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第6课时

课题:我都学会了吗?(实践活动)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第一册126-129页

教学目标

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教学重难点:

通过出示情景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

投影仪、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学期要学的知识我们都已经学完了,你们学的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相信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二、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分组说说自己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自己数数,然后填在(),同桌互相交流结果)

3、第3题把每行种不同类的全出来 先观察,在动手圈,集体订正

3、出示第5题。

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先独立出算式,再交流,仔细看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捡了13个贝壳,你捡了5个贝壳,谁捡的贝壳多,我送你4个以后,怎样呢?

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

4、出示126页第10题。学生先观察气球的颜色,找出规律,再涂色,最后讨论: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三、丰收园。

1、同学们,全册知识我们都学完,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收获。

3、交流结果(我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喜欢数学,数学很有意思;我在数学课上发言很积极;我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我觉得认真听别人发言很重要;我口算速度还要再提高。)

4、我们还要作生活的有心人,处处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老师看得出大部分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争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习教案

李会芳 2015年1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习教案

寻冬梅 2015年1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习教案

上一篇:剑南春3000ml营销方案下一篇:冬季校园安全工作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