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024-05-04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共10篇)

篇1: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能力教学点: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德育教学点: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各小组操作用的图片(P*例分一分各图片)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分类,揭示分类的含义 1.大家喜欢逛超市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超市看看,在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看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看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超市部分商品专柜图)

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东西真多啊!那么这些商品在摆放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我看到超市把吃的都放在一起了。

我看到超市把玩具都放到了一起。

我看到超市把衣服都放在一起了„„

3.揭示课题:摆放得很有规律,吃的放在一起,用的放在一起了。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像超市中这样摆放东西,还有在生活中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数学王国里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4.聪明的小朋友想一想,超市里这样分类地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呢?

(整齐.干净.漂亮.方便)

说得很对,同学们想得真全面,分类地摆放东西实际上就是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二)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1.谈话

同学们,老师昨天也去超市了,而且还给你们买来了许多礼物呢!每个小组一袋礼物,老师送的礼物是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2.指名说一说有哪些礼物。3.小组活动,进行分类

4.指名汇报,学生自评,师适时点拨,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吃的放在一起,穿的放在一起,学习用品放在一起。5.整理学具。

(三)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什么是分类摆放的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评价,孩子们是生活的有心人。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1.谈话

分类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看到过爸爸妈妈收拾房间吗?请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课件出示 1

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大头蛙说太乱了,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个房间的确是够乱的,你们现在想做些什么呀?

那我们该怎样帮他整理呢? 2.指名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房间一步步被收拾干净。

师适时评价,老师发现你们都是生活的小主人,我相信你们的房间一定整理得很干整洁的,回家后整理自己的小房间,好吗?

(五)拓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刚才,我们学会了整理房间。有一群小动物可着急了,它们想让你们把它们分一分。出示课本65页练一练第一题。

2.同学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

3.这些小动物的腿数一样吗?你能按腿数分一分吗?指名说

4.除了按腿数分,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多种分法

教师适时评价,你们都很了不起,想出了这么种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5.我们这节课不但学会了分动物,分生活用品,而且还学会了整理房间,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

学生自由分,教师适时评价,你们想象的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快为自己鼓鼓掌吧!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给物品分类)

好,课下希望大家能利用本节课学习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小书包.书柜.衣柜.玩具盒„„整理好!

篇2: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作者:飞燕 第七单元 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估计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3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35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1―20各数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画有各种水果的图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小把花生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水果?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果店看一看,好吗?(教师出示主题图片) 这么多水果,你们都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站起来说出他们认识的水果的名字。) 二 学生自学 1 水果店有这么多水果,每种水果都有多少个呢?学生试着数每种水果。 2 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 抓一小把花生米。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放桌子上数一数。 3 出示69页插图。学生数一数。 三 研究讨论 1 水果店有这么多水果,每种水果都有多少个呢? 在学生交流各有多少时,教师要关注一下学生是怎样数的。 学生试着数每种水果都有几个。 (1)自己数,把结果写书上。 (2)把数的结果与组内同学交流。 (3)指名把数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 小结;刚才同学们数得很好,水果的个数都数对了。下面我们做一个数花生米的游戏好吗? 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 (1)抓一小把花生米。 (2)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3)放桌子上数一数。 指名做示范。 (1)一名学生抓一把花生米。 (2)全班猜出这把花生米可能有几个。(教师把学生猜的数字分别写在黑板上。) (3)这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数。 同桌或个人数。每人抓一把花生米,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这样连续做两次。 3 出示69页第一幅图。 (1)学生自己数出有多少个鸡蛋。 (2)同桌互相说数的结果。 (3)观察11这个数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说说在田字格中怎样写。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4按上面的方法在组内学习其余数字。 实物投影上同时出现69页的其余插图。 学生先数出有多少个鸡蛋,然后指名说用什么数字表示,在说一说怎么写。 在田字格里和老师一起写12-20几个数字。 5 出式表示20的图片。 6学生按顺序齐读11―20几个数字。提要求:从7数到20。 7学生在组内数。指名提出数数的要求,同桌互相数 四 练习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教师巡视指导。组内同学互相读直尺上的数。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组内同学先正着数,倒这数,然后指名数。 完成练一练第三题。仔细观察情境图后,在小组内让每个同学都说说发现了什么。 六 小结 1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2结合“身边的数学”,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那些身边的数。 课 时 计 划 总第36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0―20各数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谁能从11数到20?谁能倒着数? 齐数、指名数 二 学生自学 1 蓝灵鼠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数出(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2 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起来。 3先摆一捆,再摆上一根。这是多少根小棒?用数字几来表示?是几个十几个一? 反过来: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你还能摆出一个十和几个一?用哪个数来表示?同桌两人一边摆一边交流。 5.两捆小棒图。问:这是几个十?用几表示? 三 研究讨论 1 谈话:可爱的蓝灵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数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学生动手按自己的想法摆小棒,摆完的同学同桌互相数一数,看是不是13根。 请两位学生演示摆的.过程,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摆法。 2 谈话: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做能够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13根,不用数,一看就明白。自己试着做一做。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做法。引导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起来。 问:“这一捆小棒是多少根?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 问:“这一捆是几个十?”板书:1个十 让学生动手把小棒10个10个地捆成1捆。 3 教师小结: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就变成了一个十根,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十” 师生游戏;我说你摆。看谁动作又轻又快。 自己动手用橡皮筋捆小棒。捆好后举起给老师看。 1.先摆一捆,再摆上一根。这是多少根小棒?用数字几来表示?是几个十几个一? 反过来问: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齐读:10个一是一十 2.你还能摆出一个十和几个一?用哪个数来表示?同桌两人一边摆一边交流。 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一边摆一边说。 3示两捆小棒图。问:这是几个十?用几表示?教师板书:20 2个十 学生动手操作,回答问题。 同桌合作活动,边摆边说。学生动手摆出2捆小棒。 四 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数一数。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自己数一数。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数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数法,及时评价。 看书中的图画自己数一数,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游戏活动:摘苹果,排顺序。出示苹果树(每个苹果卡片背面都写有数字13~20各数)提出游戏要求。 学生摘下苹果,读出数字,并说出数字的组成。其余同学用手势判断对错。自己找朋友,排顺序。大家齐读排好顺序的数字。 3.完成练一练第2题。教师读题。 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的填空。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37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0―20各数 第3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20根小棒,40块糖(或用其它易找到的东西代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做一个猜小棒的游戏,你们高兴吗?” (出示课件或用投影)出示兔博士和教材73页覆盖部分小棒的图。 兔博士神秘的说:“同学们,在这张纸的下面盖住了一些小棒,而所有的小棒和在一起表示11~20之间的数,你能猜出,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 二 学生自学 1、猜纸的下面可能盖着几根小棒。把数字写下来。 2、比一比 谁分得的糖多了,你想怎么帮他们呢? 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你能用算式来表式吗?怎样表示? 三 研究讨论 1、猜纸的下面可能盖着几根小棒。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主要引导学生说清自己是怎样想的。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们猜的根数,和猜的理由,然后教师揭开迷底。并让猜对的学生举手,向他们表示祝贺。请猜的不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猜多了还是猜少了。 接着做3~4次这样的游戏。 2、比一比 师 :“刚才猜小棒的游戏中,同学们表现的特别棒,所以现在兔博士还想请你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两堆糖,并叙述:“红红和聪聪每人分得一堆糖,他们俩儿吵起来了,都说自己分得的糖多了,你们能不能和兔博士来帮帮他们俩儿呀?” 你想怎么帮他们呢?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先数一数他们每人分得了几块糖,再比一比就知道谁分得的糖多谁分得的糖少了。 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数糖块。 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你能用算式来表式吗? 学生数糖块。 红红有1

篇3: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任务, 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单元后安排的“我的小笔头”, 一个学期共六次;一部分是平时的小练笔, 包括每篇阅读课文后的仿写、续写、改写等, 还包括课外的日记、摘抄等。下面笔者就每单元后“我的小笔头”的习作教学谈些认识和建议。

习作1, 写“我喜爱的地方”。“阅读链接”和“口语交际”中都涉及了家乡最美的地方, 这为学生习作作了必要的铺垫。例文《梦中的外婆家》也写出了外婆家的藤花书屋、淡红的花朵、大竹园……是那么美, 那么亲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例文, 亲切地感受这一切。这时, 教师再适时引导:喜爱才能写出美, 你最喜爱哪儿?然后,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想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地方后, 再回忆那个地方怎么让你喜爱, 想清楚一个个细节, 一幅幅画面, 一个个情景, 然后及时转入书面写作。当学生有了初稿或写了一部分时, 可以再做一次简单交流, 教师把有表达特色的习作片段展示出来, 让大家比较、借鉴。比如: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景物特点?是通过对比, 借助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还是恰当引用?或是通过排比增强语势?教师用学生活生生的习作说明怎样作文, 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也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范例。

习作2, 重点练习书信体写作。在根据例文明确书信写作的基础要求和了解书信的格式后, 进行有目的、有实际意义的写作实践。“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受感动的事?请写封信告诉亲人和朋友。”教师可以就“口语交际”中“我看课外兴趣班”的话题, 结合学生生活中上各种辅导班的实际情况, 谈谈自己的感受、建议, 这样, 让学生有一种表达的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我手写我心, 说出心里话, 即使这种心里话有些偏差, 如厌恶学习之类的, 教师也不该“一棍子打死”, 堵塞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正好可以此为契机, 疏导学生的这些想法, 寻求教育良方,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习作3, 写自己收藏、收集的经历和体会。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中的排比句和省略句, 启发学生思路;也可以提前布置, 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周围的人有哪些收集或收藏;还可以让学生拿来一些实物介绍, 例如集邮册、标本、贴画等, 讲述收集与收藏的有关知识和趣事, 讲述这之中的苦辣酸甜, 在此基础上完成习作。

习作4, 由漫画编故事。这是继本单元文化主题“生命离不开绿色”之后,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幅漫画。教师应先跟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绿色”, 从而关爱自然, 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 继而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弄清图意, 展开想象, 创作故事。其中, 加强看图指导是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观察图画, 不可写成千篇一律。习作完成后, 必须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欣赏者, 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这就要加强习作的交流、评改。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交流, 可以让全班进行交流, 也可以是面批面改, 还可以是同学互批互改, 并且把优秀习作和对它的修改、评语, 都放在“习作园地”中展览。

习作5, 编故事。如果让你在海里投放一个“漂流瓶”, 你会在瓶子里放些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习作练习, 学生乐于来写, 教师则用启发谈话帮助学生把思路打开,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来写作。由于此类文章学生容易完成, 教学时可以限时来写, 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之后, 打好腹稿, 当堂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习作6, 要求写人。要想写出人物有意思的事,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范例, 看清提示, 突出本次习作的重点注意事项。在进行写前指导的同时, 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习作心理,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并帮助学生做好材料的筛选, 以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此外, 评议要放在课内:一看是否切题, 选材是否突出“有意思”。二看内容是否具体, 是否运用了已学的习作知识, 如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等。也可以请文中所写的“当事人”来评议。最后, 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进行修改。学习修改也是本册习作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册教材在读写结合方面, 有些做得很好, 值得以后借鉴使用。如根据《海上的风》仿写自己喜爱的事物, 根据《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对父亲的话, 根据《门前的小树死了》仿写调查报告, 写《龙卷风》后的小练笔, 为《准时的登陆表演》设计海报等。阅读与习作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从而使学生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篇4: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它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在学习10以内数分与合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建构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第二,它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学生习惯于从“分”与“合”的角度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例如: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19可以分成10和9等等,这些都是“分”与“合”的思想。

第三,它为进一步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做铺垫。进位加中需要将一个加数“分一分”再和另一个加数“合一合”凑成十,退位减中需要将被减数或者减数“分一分”再进行计算。

2学情分析。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且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部分学生甚至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可以通过计算直接得出分与合的结果。但是他们大都是对计算结果的提取,如果提及方法或过程他们则难以完满回答。

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分”与“合”的思想,在生活中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普遍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算理,会比较容易。

3重难点分析。

能够识记、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基本知识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的安排大致分为7以内的分与合和8~10的分与合这两个阶段进行,但其实在教学每个数的分与合时,都有各自其侧重点的不同,这种不同并不在于知识结果本身。而在于过程目标的差异。

4、5的组成重点是理解“分”与“合”的思想;6、7的组成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组成要求学生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组成则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推想。

本单元教学,操作是主要的教学策略,其教学难点在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将“分”与“合”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认识数、进行计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维习惯,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和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2-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桃子图片,猴子图片,圆片。

教学设计:

(一)教学4的分与合

师: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出示两个猴宝宝图片(贴有名字:多多和乐乐)。一天猴妈妈拿来4只桃子分给她的两个猴宝宝吃。

课件展示:第一次分完,多多就大叫:我不同意我不同意。

师:猜猜看,第一次猴妈妈是怎么分的?可以用桃子图片摆一摆。

学生用桃子图片摆一摆,并汇报:多多分到1个,乐乐分到3个。多多分到的比乐乐少,所以多多不同意。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把4个桃子怎样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2:

课件展示:

乐乐说:那怎么办呢?

篇5: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10的组成,教材第40—41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摆手指和按规律涂色两个活动,感受10的组成。能表达涂色的规律,能写出10的组成。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经历,感受10的分解、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小手,观察一下你的左手有几个手指,右手呢?你一共有几个手指? 用完整的话回答:我的左手有5个手指,右手也有5个手指,我一共有10个手指。

二、探究与体验

1.教师按照40页例题1演示,并指导学生自己做且一边做一边说:“有10根手指,弯下1根,还看到9根;弯下2根,还看到8根„„”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边做边说,一直到说完整为止。

然后再跟同桌说一说,做一做。这里要多让几名同学演、说,全班一起说、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帮助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弯下手指,不要弄乱。师:通过刚才的玩手指活动,你知道10的组成了吗? 自己先试着说一说,再跟大家说一说,看谁说得好。2.投影出示例2圆圈图 观察图,找规律涂色。

图上都有什么颜色的圆圈?每一行都有几个圆圈?几个红色、几个白色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下面两行应该怎样涂色?

根据老师的提示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把下面两行按规律涂上颜色。3.出示41页例3:

自己试填,再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填的,然后齐读。

三、实践与体验 练一练:

可以用电脑出示各种小动物头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想:2和几合起来是10?2和8合起来是10,所以把小兔和萝卜放在一起。„„

篇6: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认、读、写10,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0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及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加强1-10各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拍手游戏,先听清楚要求:听老师敲几下小鼓,你拍手告诉老师。老师敲6下,学生做出拍手的回答。

教师增加难度:请你们拍的次数比老师多一下!(教师敲8下)

你们拍了几次?(9次)如果你们再拍一次,是几次?(10次)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10的认识”(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看图数一数

打开课本20页,请学生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桌听(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时间)。现在谁能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听?

学生汇报:

生:有6个女孩

生:有10个小朋友

生:有5个黄气球,3个蓝气球,2个粉气球

生:有10盆花„„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数的非常正确。有10个小朋友,10个气球,10盆花。

2.观察实物——读直尺上的数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试着把直尺上的数读给同桌听,然后说说有几种不同的读法,检查学生顺读、反读的情况。

3.实际应用——看数说一说

我们已经认识了10这个数,愿意和10交朋友吗?让我们联系生活用10说一句话。(学生分小组活动)

交流:学生汇报用10说的一句话,如:

生:我有10个手指头

生:9月10日是教师节

生:我的生日在10月

4.临摹写数——照着写一写

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合成的。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字的位置,先看老师怎么写——左边一半先写1,右边一半再写0。(在田字格上示范)注意两个数字不要挨得太紧,也不要离得太近。(学生临摹写数)

三、实践运用

1.开火车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可真不错,老师奖励你们一起做个游戏。

游戏方法:在小组中第一个小朋友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0、1、2、3、4、5、6、7、8、9、10”或“10、9、8、7、6、5、4、3、2、1、0”。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等说对了再走。

2.捆小棒

刚才我们玩了开火车,下面拿出你手中的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请同桌合作完成。

提问:1根小棒表示几?1捆又表示几呢?

最后说一说: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3.课本21页4题。

四、总结回顾

篇7: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42—4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插花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利用候课时间完成环节一的课前热身,2分钟后小组交流并回忆“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一、备学

1、完成环节一的内容后,认真阅读本课的内容简介和教学目标。

2、独立完成“环节二的独立尝试”,先试做,后按照自学提示将环节二的教学任务完成。独立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巡视,重点了解

(1)后进生对题意的理解和如何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程度尚可的学生是否能写出除法算式,并尝试进行除法竖式的书写,能否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自学提示上例题的演示能够将知识点看明白,并完整的写下来。

二、交流

完成“环节三 交流解惑”

1、交流各个成员间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发现除法算式和竖式计算,能够有条理的描述竖式计算的过程。

2、班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

掌握算法后完成“环节四的基础练”,同桌检查。

三、实战练习

1、试着做一做“环节四的实战题”做完后小组交流

重点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说一说十位上的4除以3,商1余1后,怎样继续除。

2、根据学案的学习流程完成相应的联系。

3、提升练重点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如何去比较两个药店相同品种的药的药价:比较药品的单价,求每个药店一支药需要多少钱?

篇8: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关键词:初中生物,说课稿,课堂交流,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交往———互助、沟通———对话”的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现以冀教版八年级生物学 (上册) 《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说明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做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接受知识的途径看, 初中学生更喜欢自主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但单纯通过探究学生得到知识的系统性较差, 对教材内容理解也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仍需教师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是建立在具体、直观、形象、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 本课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观察到真实、可信的实验现象,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实现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与水肥管理》的第二节, 阐明了根对水分的吸收, 符合课程标准的第四个主题中的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属于理解层次。“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根的主要功能之一, 与本章第一节、第三节的内容联系紧密,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 也是后续学习理解吸收作用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及高中阶段学习水分代谢与渗透作用的基础。

2.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是在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基础上, 理解根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并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农业生产中的灌溉问题。

3.对教材顺序的调整: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探究的认知规律, 使本节课结构更加紧凑, 重点更加突出。

4.对实验的改动:由单一实验变为课前探究实验, 增强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扩大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实验用品全部来源于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性目标:

1.说出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和吸水的部位。

2.得出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 说出根毛吸水的道理。

3.了解烧苗的原因。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探究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2.运用简单的材料和用具, 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情感性目标:

1.形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意识。

3.培养节水意识。

重点与难点:

只有明白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才能解释根吸水的道理和过程。因此重点是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原理, 以及根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

针对水分的吸收过程是抽象的生理过程, 而且它需要“溶液”、“浓度”等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 还需要思维推理、分析、判断等支持。所以,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 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设计实验并完成探究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他们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 使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使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直观的展现,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根吸水的动态过程也使用多媒体课件做形象的展示。

五、学法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

2.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重点谈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其中 (二) 、 (三) 、 (四) 是知识主线。

六、教学过程分析

创造性思维基于实验, 始于问题, 提出问题和强烈的好奇心是思维活动良好的开端。因此,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 创设情境:

(一) 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一上课便采用魔术的方式故作神秘地在萝卜片上撒上一些粉末, 演示萝卜失水现象, 使本来很普通的实验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 又为后面分析细胞失水、吸水巧妙地做了铺垫。

(二) 引导学生完成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的探究活动

“同学们上课的状态就应该是现在这样!可不能像它!”展示一棵发蔫的幼苗, 并提问“怎么让它也振作起来呢?”学生应该会做出“洒水”、“喷水”、“让它吸水”这样的答案。就势引出探究问题:“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让同学们进行小组探究。

结合课本中的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改进和完善, 掌握设计实验的三原则。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予肯定。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学习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通过小组共同探究, 掌握设计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三) 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我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细胞吸水、失水是源自于液泡的细胞液, 并且要理解“溶液”、“浓度”等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在此时揭晓魔术现象:萝卜上面出现好多水!“水是从哪变出来的?”通过视频观看显微镜下细胞失水、吸水的现象, 借助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显微镜下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和现象, 尤其要观察到液泡大小、颜色的变化。最后概括出:水来自液泡;吸水时液泡大, 颜色浅, 浓度小;失水时液泡小, 颜色深, 浓度大。

然后, 启发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做定性分析。

新课标提出,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 要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我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调整:除教材上的实验外, 每组同学都要“寻找生活中植物吸水、失水的现象, 想办法带到课堂上来!”要求学生展示并清晰的描述, 增进交流, 共享成果。这必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扩大活动空间, 也让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最后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现象中找到植物吸水、失水的规律:周围溶液浓度小, 植物吸水;周围溶液浓度大, 植物失水。此时反馈小魔术, 并让学生揭示魔术的本质。

整个过程要充分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 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 最终得出细胞吸水的原理。

(四) 引导学生归纳根吸水的原理

理解了细胞吸水原理, 根吸水的道理就会迎刃而解。学生能轻松的解决本环节的三个知识点。

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活动———植物的幼根

针对第一个问题, 采用回顾第一条知识主线得出的结论,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呢?带领学生去思考。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 借助三个问题:1成熟区形成根毛有什么作用?2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3导管的作用?学生自学, 最后总结出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让学生领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之所以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使本节课结构比较紧凑, 重点比较突出。

2.引导学生归纳根毛细胞吸收水分的条件。

3.引导学生了解根吸收水分的过程。

在理解细胞吸水原理的基础上, 根毛细胞吸水原理和根吸水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因此, 我采用学生自己归纳和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 并让学生进行根各层细胞的角色扮演, 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五)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掌握基础知识后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 同时了解什么是烧苗和合理灌溉的意义,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和节水意识。

最后借助板书让学生谈收获: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清水吸水

浓盐水失水

二、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在教学中, 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交流过程。

交流像一条根, 汲取生活的营养,

交流像一段茎, 连接师生的合作,

交流像一朵花, 绽放课堂的魅力,

篇9: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师:上课之前,我们进行“精彩识字3分钟”。同学们课余又认识了不少汉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这些汉字的?

生:猜谜语。

生:讲故事。

生:编顺口溜。

生:熟字加偏旁,还有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组汉字,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好吗?仔细观察这三组汉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显示)千 干;日 曰;开 并

师:这几个汉字还有个幽默小故事呢,想听一听吗?

[点评:通过交流复习猜谜语、讲故事、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以及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等识字方法,让孩子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既复习巩固了多种趣味识字的方法,又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二、 我会认,我快乐

师:同学们,感觉学习汉字怎么样?

生:真有意思!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的汉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识字2”。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几点起床?起床后又做些什么?(指名答)

师:有位小姑娘叫晶晶,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她每天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点击出示上半部分情境图)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纷纷起来发言,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师:是呀,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闹钟清脆地响起,小鸟在欢快地唱着歌,愉快的一天开始了。(出示词语:太阳 闹钟 小鸟)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师:晶晶听到小闹钟响起,她会怎么做呢?

生:穿衣服。

生:走下床。

师:(出示词语)穿衣 下床 起早

师:(点击出示下半部分情境图)晶晶起床后又会做哪些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举手发言)

师:(出示词语):刷牙 洗脸 用餐/上学 升旗 做操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几组词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赛读)

师: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学了这几组词语,你想说什么?

生:早上的时间很宝贵。

生:不能浪费时间。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早上的时光,动作要快,上学不能迟到。所以人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啊!

[点评:在词串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认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活思维。]

三、 我会读,我快乐

师:这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就像是在读一首美丽的小诗。听老师读。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吗?

生:能!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跟老师比一比?

(两名学生读)

师:听你读后,我体会到了你愉快的心情!后面那位同学还加上了动作,非常好。我们一起拍着手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体现训练的层次性。通过拍手打节奏,让学生体会词串的节奏感。]

四、 我会做,我快乐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请两名同学,一个做动作,一个来猜。(依次出示词语卡片,一个比划一个猜)

师:做完游戏,这些词语娃娃该回家了。可这一课里的几个生字宝宝却不想走,它们很想留下来和大家做朋友,最先跑出来的是这几个!(出示一类生字:太 小 鸟 下 早 牙 上)

(生齐读)

师:看,又跑来几个。谁认识它们?(出示二类生字:阳 钟 穿 床 餐)

[点评: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生字,增强识字兴趣,理解词语的大意,引导低年级的孩子主动学、学中玩、玩中学,使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巩固识字。]

五、 我会写,我快乐

师:在这一课中,出现了四个新的笔画,(出示:竖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竖折)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我们先来看“太”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生:因为以前学过“大”,再加一点,就变成今天要学的“太”了。

师:你是用“熟字加减法”记住的。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鸟”字的?

生:我把“鸟”字的每一笔都当成小鸟身体的一部分来记的,横折钩像小鸟的头,竖折折钩像鸟的身子,点像小鸟的眼睛,下面长长的一横像小鸟的脚。

师:你的办法真好!怎么知道的?

生:是哥哥告诉我的。

师:“早”这个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呢?

生:我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它。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就是“早”。

师:那么短的时间,就想出这么棒的谜语,真不愧是“识字小博士”!

师:今天生字里还有一组反义词,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生(异口同声):上 下。

师: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这几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些字只记住了还不行,还得会写,并且还要写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生:姿势正确。

生:一笔一画地写。

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两个字:鸟、小。

师:“鸟”这个字特别要注意的是“竖折折钩”,鸟的头不能比身子大。第一笔“撇”像鸟的嘴巴。“撇”下有“竖折折钩”,“竖”不出头。(老师边写,边讲述注意的地方)

师:“小”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按照课本上的笔顺书空一遍。然后,仔细观察它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上认认真真地描红,然后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小”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坐姿)

[点评: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少,而且有效的指导尤为重要。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田字格读帖、描红、临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汉字的本领。]

师: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生:要珍惜时间,尤其是早晨的时光太宝贵了!

生:中国的汉字太有趣了!

师:是啊,中国的汉字的确很奇妙,同学们课后请继续用咱们说过的多种识字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汉字,祝愿你早日成为咱们班的“识字小明星”。

篇10: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5分)一桶油重15千克,倒出

千克,剩下的平均装在8个瓶子里,每个瓶子装多少千克?

2.(5分)某家电商城运来1000台冰箱,第一天卖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了,两天一共卖出冰箱多少台?

3.(5分)先根据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龙一鸣收集了“嫦娥四号”图片和“天宫二号”图片共48张,其中“嫦娥四号”的图片张数是“天宫二号”的3倍。这两种图片各收集了多少张?

(1)写出等量关系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

(3)如果把“其中‘嫦娥四号’的图片张数是‘天宫二号’的3倍”改为“龙一鸣收集的‘嫦娥四号’图片比‘天宫二号’图片多24张”,怎样列方程解答?

4.(5分)在期末考试中,哥哥的数学成绩比语文高7分,弟弟的数学成绩是语文的.又知道弟弟的数学成绩比哥哥的数学成绩的高

分,总成绩比哥哥低

分,那么弟弟的语文成绩是多少分?

5.(5分)今年植树节六年级女生共植树150棵,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的多10棵,六年级学生共植树多少棵?

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5分)一项工程,甲队独做20天完成,乙队独做每天完成。如果甲先独做5天,然后两队合做,还需多少天才能完成?

7.(5分)爷爷家养白兔和灰兔共70只,其中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爷爷家养白兔和灰兔各多少只?

8.(5分)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小正方形的,占大长方形的。已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5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的速度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甲到达山顶时,乙离山顶180米,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山脚到山顶多少米?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10.(5分)一种农用盐水用盐和水按1:50配制而成.

(1)要配制这种盐水255千克,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2)桶内备有300千克水,要配制这种盐水,应在水中放多少千克盐?

11.(5分)张伯伯要为水稻配制一种药水,药液和水质量比是1:500,现在有药液1.2kg,能配制成多少千克药水?

12.(5分)安安和吉吉进行100米跑步比赛,他们同时从起点出发,经过几秒钟后安安跑到60米处,吉吉跑到75米处(如下图)。

(1)安安和吉吉的速度比是_______:_______。

(2)照这样的速度,吉吉到达终点时,安安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13.(5分)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全长的,乙队和丙队修路的比是3:5,已知甲队比乙队多修2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4.(5分)胜利小学有学生1200人,某一天的出勤率是99.5%。这天有多少人没有到校读书?

15.(5分)说出下面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李师傅做的101个零件,合格率是100%.

16.(5分)一种含糖率是25%的糖水有400

g,为了得到含糖率20%的糖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17.(5分)某校为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体检,下面是体检后得到的体重正常、体重偏轻和体重偏重的结果统计图。已知体重偏轻的有48人。

(1)该校六年级学生有多少人?

(2)体重偏重的学生占体检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有多少人?

18.(5分)如图是林场育苗基地树苗情况统计图.

(1)柳树有2500棵,这些树苗的总数是多少棵?

(2)柏树和槐树一共有多少棵?

(3)杨树比松树多百分之几?

19.(5分)连一连。(把算式和相应的条件连起来)

学校体育器材室有60个篮球,(),有多少个足球?

20.(5分)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李老师在一张长50cm、宽40cm的长方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作为教具。这张硬纸板的利用率是多少?

21.(10分)A、B两个工程队修一段路,如果A队修7天,然后由B队修3天可以完成;如果A队修4天,然后由B队修12天可以完成.现在由A、B两个工程队合修,多少天可以完成?

22.(5分)小武练习定点投篮,总计投篮160次,投篮的命中率为80%。他此次练习投中了多少次?

23.(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100%

出勤率=

24.(10分)准备50粒黄豆,按照自然课本介绍的方法进行黄豆发芽试验,并在一周后算出发芽率,写出观察日记.

参考答案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1、2-1、3-1、3-2、3-3、4-1、5-1、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1、7-1、8-1、9-1、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上一篇:黑叶观音莲的养殖方法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