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2024-04-18

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精选8篇)

篇1: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活动会。通过这次讨论会让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把中央、省委关于改革的精神要求,贯彻落实到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环节、各方面,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全场经济社会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或也”,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来给老师的经典的角色定位。几千年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这个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的角色定位是否还恰当呢?是否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现在的学生真不好管。”“现在的学生真不好教。”这样的话语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口头禅。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按照一是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决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新时期里树立新的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转变教师角色模式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是一个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职业。人们常说教书是“良心活”,确实如此。你对学生多尽一点力,也许学生就多学一点知识。多找学生谈一次心,也许学生就少一次违纪。

其次用平等和爱来教育学生。说爱学生是最美好的师德,是因为一名教师事业上的成就,源于一个“爱”字,爱专业、爱岗位、爱学生,而其中爱学生又是支撑一名教师精神大厦的原动力。因为有了这份爱,荒芜的土地上才会生长出一片片美丽的园林;有了这份爱,校园里才会传播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了这份爱,教师们才会无怨无悔地把青春播种在讲台上,让丰实的桃李在祖国的大地上散发着芳香;有了这份爱,学生们才会在心头竖起一座座永恒的丰碑。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篇2: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学习谭旭光董事长在山东重工·潍柴动力2014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联系当前经济形势、企业状况和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及时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各项事业的发展。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敢于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和实践,致力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与时俱进,热情奉献,全心全意为每一位客户服务。

我党革命和建设的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改革创新就能改进生产关系,解决落后的生产力。在潍柴68年的发展历程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同样是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发展上的每一个重大跨越,都离不开思想解放、创新突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潍柴的改革发展也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前所未有。倘若我们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停滞不前,倘若我们前怕狼后怕虎,没有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没有勇于探索、勇往直前的气概,我们就会贻误发展的大好机遇。因此,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潍柴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集团全面完成2014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集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思”与“想”的完美结合。思想不是凭空出现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里所说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更关键的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

解放思想,要走出害怕解放、拒绝解放、乱解放的误区。害怕解放,主要是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领导责怪、怕同事嘲笑。即便在工作中有时会有很好的建议、措施,但由于“怕”的思想在作怪,也不想说,甚至不敢说。拒绝解放,主要是有与己无关的思想,认为解放思想是公司级领导的事情,对自己来说没有解放思想的必要,按照领导指示做就行了。乱解放,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全面。

时代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更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要延续自己的竞争优势,要想比竞争对手走的更远,跑得更快,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只有持续不断的改革,才可能造就基业长青的公司。潍柴之所以能够克服巨大的压力和阻力,坚定不移地走到今天,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对改革创新的执着追求。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是一句空头口号,不能靠一时冲动或心血来潮完成,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根据当前的工作实际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并积极实践、检验,达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目的。联系当前岗位工作实际,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这次大讨论活动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真真正正在这次大讨论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丰富业务知识和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坚持科技创新,科学发展,不断改革,走到时代的前沿。

第二、创新思维,提高服务水平。教学服务、培训服务是我们的基本岗位职责,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服务展开的。要通过大讨论活动,切实提升优质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宗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实力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三、立足本职,提升业务水平。加强学习是事业不断发展的制胜法宝。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理论上扩展新视野,在实践中进行新探索,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积极岗位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提升改革创新的本领,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进一步加强情操的修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篇3: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关键词:资源价格,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我国资源价格普遍偏低, 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已经成为资源消耗大国, 资源作为关系民生的基础生活原料, 水、电、煤等资源价格普遍存在与其价值不符的现象, 造成我国资源价格偏低与我国政府对于资源的全面监管与市场机制的缺失有关, 同时资源管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资源使用效率意识, 缺乏有效地资源化管理理念。总之资源价格体系的不完善, 导致资源价值发挥不了其资源导向机制, 造成经济结构失调, 阻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 有必要分析资源价格存在的问题, 探询资源价格改革的制约因素, 进一步深化资源价格改革,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 资源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价格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30多年来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和转轨, 从根本上改善了价格结构, 使比价差价趋于合理、价格信号比较准确。但在价格改革中, 资源价格改革相对滞后, 进展缓慢, 存在明显的问题。

1.1 资源价格体系扭曲

我国资源价格制度发展时间比较短, 在建国之后通过我国的基本法律确定了资源主权制度, 而且资源价格制定不是依据市场的变化而确定, 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 国家对于资源分配完全掌握在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之下, 此时的资源价格体现在资源的公共利益以及计划经济的供给特点。这样的资源管理实现了国家对于资源分配的优化, 起到了解决资源开发成本, 提高了资源的应用, 但是计划时代的资源管理制度也造成了对于资源补偿制度缺失, 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价格的制定缺失市场机制的引导, 单一的价格制定过程会造成资源对抗制度的不健全, 价格制度的不足也是计划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此价格之间的对抗结果是资源过度开发, 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效率, 他们不计成本的开采资源, 造成资源的开发浪费现象越来越多。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 市场经济发展促使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产权法律制度, 其中就包括对于资源产权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法律对于资源产权的确定只是在国家层次上, 而没有在根本上改变资源单一的产权模式, 这样的产权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节奏, 从制度安排上也就没有改变单一产权和计划协调的制度模式, 从而成为我国资源市场无法发育的制度障碍和资源制度变迁的根本症结。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状况继续延续, 资源价格体系越来越扭曲。

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 国家有关部门对资源价格改革进行了统一部署, 资源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升到为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破题的高度, 但至今价格体系扭曲仍然是资源价格改革的障碍。

1.2 资源价格构成缺失

由于我国资源价格一直都有国家控制, 而且资源属于社会基础性资源, 具有社会强制管理属性, 因此我国的资源价格偏低, 虽然资源价格改革引入市场机制, 国家对于资源管理进行了放权, 但是资源价格和资源市场价值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 分析我国资源价格主要表现在:资源存量与价格不成正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其需要大量的资源, 但是我国资源的供给量却不足, 而资源的价格却很低。比如我国资源补偿率与国外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 (见表1) 。同时我国的资源在使用率上也比较低, 我国资源在各环节上都存在使用率不高的现象。比如在资源的开采阶段普遍存在为了获取大块资源而破坏其它资源的现象。在资源废物回收率方面也不高, 与国外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源回收率还很低。

在理论研究中, 可以明显发现:资源价格成本构成要素缺失。我国对资源实行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加上行业平均利润定价的机制, 这种生产成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开发成本, 通常只是包括认识、勘查阶段成本的开采成本。如我国石油价格构成中的开发成本仅包括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井下作业费、注水费等直接成本和油田维护费、储量使用费、折旧费等间接成本。在这个成本构成中, 环境成本、使用者成本等被忽略了, 因此造成了成本构成要素的缺失。

1.3 资源价格权力寻租

资源范围比较广泛, 目前我国资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经营性的公共资源;另一类是具有公益性的公共资源。对于资源的使用, 其在市场中存在交易的自由性, 个人或者单位为了私利他们不顾资源的社会公益性, 他们低于市场价格或者采取某种不正当的手段进行资源的交易, 造成国家资源使用安全不稳定, 比如有的资源管理企业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率, 他们就私自将国家基础性资源进行低价交易, 破坏国家资源交易秩序。

2 资源价格改革的制约因素

2.1 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

市场竞争主导下的企业行为。在竞争和追求高额利润目标的驱使下, 企业竭力采取各种途径来降低生产成本。少数企业对资源市场形成垄断, 企业生产使用资源要素价格仅仅包含了资源的生产成本, 而没有将资源补偿、环境治理等成本合理纳入资源要素价格之中, 资源本身的所有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水、电、气、油、土地等资源性产品垄断经营, 无法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合理有效的价格, 资源价格的低估是必然的。

经济增长目标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政府部门往往存在政绩观, 他们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他们对于资源的管制没有建立在资源环境补偿成本、资源耗竭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 结果导致资源的过渡开发, 造成资源的浪费。政府的监管不科学必然会造成资源使用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高, 社会对于资源的使用率低下, 加剧社会为了降低生产、生活成本他们以使用廉价资源位代价, 而不计较环境资源破坏。

2.2 相关改革配套机制尚不完善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相关体制的改革尚未到位, 价格改革难以单兵突进。如价格改革与竞争机制的关系, 没有充分有效的竞争, 就不会产生合理的价格机制。由于资源的行业垄断程度较高, 缺乏竞争, 长期以来资源定价机制缺乏活力, 资源价格一直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 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需要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此外, 我国资源价格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也不健全, 监管机制很不到位。为防止市场自发调节资源价格出现失灵状况, 仍然要加强政府在资源价格改革中的宏观调控能力, 提升监管水平。我国资源财税制度还不完善, 资源价格中所含的税费未能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 不能充分发挥其对资源开采和使用的调节作用。因此, 资源价格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2.3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未能承受

资源价格上涨最受影响的就是我国的资源型企业, 由于企业的生产主要依靠高资源消耗, 资源价格上涨无疑加重了企业的成本, 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经济表现的比较萧条, 尤其是制造加工业, 它受外界经济影响的因素较大, 世界经济萧条必然会造成企业出口量降低, 企业的生产动力不足, 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而此时作为支撑传统制造业原料消耗的资源价格上涨更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 造成企业经营的困难, 因此资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对于此时的企业发展来说具有严重的挑战。

同时资源价格的上涨对于人们的基本生活来说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因为资源包括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煤等资源, 这些资源价格变动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 当前国家对于资源价格的改革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资源价格变动少、而且与资源的实际价值不符, 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 而通过价格改革可以实现对于资源价值的有效体现;再者资源价格改革与人们利益紧密联系, 由于资源管理行业具有垄断性, 其价格改革具有强制性, 尤其目前具有垄断性质的资源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等造成社会对于资源价格存在误会。

2.4 相关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到位

资源与人们基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我国经济市场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 居民收入也有所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 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关键领域的行业垄断导致人们对于其价格上涨与人们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最为直接。资源价格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因为资源价格改革需要在社会层次引起广泛的联动影响, 比如资源价格上涨会导致人们基本生活成本的增加。造成各行业的资源上涨, 因此对于资源价格的上涨需要分析不同利益群体的反映, 考虑社会综合利益效应等, 但是目前对于资源价格改革的利益协调机制还不完善, 对于一定群体的利益没有考虑, 结果必然会增加资源价格改革的难度, 影响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3 深化资源价格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对于资源价格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实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价格改革制度, 思路是协调市场经济各关系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市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部门调解相结合的改革制度;通过引入市场价格改革机制实现资源价格改革。逐步完善与资源市场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政府部门发挥在资源价格改革中的监督作用, 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依靠高污染、高效能的企业发展模式, 逐步解决企业在高效能资源使用中经济发展结构, 以此降低企业高污染、高浪费的过度资源使用, 进而转变经济发展结构。通过市场对于资源价格的影响, 实现资源价格市场化, 可以促使企业加大对于生产因素的调节力度, 促使企业将发展动力由依靠高资源消耗转移到依靠科技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方面, 注重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绿色发展模式;资源价格市场化加大企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资金投入, 促使企业的产品结构实现生态发展模式。我国资源市场化价格改革需要加大分析资源与市场的关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价格改革, 克服资源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市场与政府的主体站位不清的弊端, 导致资源价格的制定存在过多的政府因素, 影响资源价格形成的市场化, 最终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于资源价格改革, 切实推动资源价格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目前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推进制度创新

资源市场的发展必然会促进资源的市场化, 对于一般性资源, 允许企业进行开采交易的自然型资源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 鼓励资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通过市场供需关系反映资源价格, 实现资源的市场化运作。而对于关系国家重要地位的稀缺资源或者关系国家特殊生产资源由于其受国家生产限制, 其一般具有垄断性, 因此此种资源价格一般不受市场变化的影响, 而是由政府进行资源价格监管, 通过政府对于资源的价格监管可以实现对于环境恶化、资源过度开发等现象的监控, 同时由于市场具有一定的监管弊端, 尤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料, 在我国存在着社会资源需求与资源供给紧张之间的矛盾、企业不断追求资源开发而现存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源生产成本低而资源交易价格高之间的矛盾等单独依靠市场的力量是不能根本解决的, 需要政府在价格制定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监管, 因此需要政府在各种制度规则中加大对于资源价格的创新, 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首先建立明确的资源产权制度。资源使用具有严重的污染性, 确定资源产权可以明确使用者的权利与义务, 避免造成在获取资源收益之后造成的污染后果没有责任人, 产权的确定可以帮助资源真正的实行市场价格机制;其次资源产权不清也是引起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 资源价格改革的根本实质就是协调各方的利益过程, 如果资源的产权不清晰那么必然会引起相关利益者的冲突, 他们必然会为了实现对于资源既得利益的享受而相互恶性竞争, 这样的利益冲突必然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利益, 最终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对于资源的市场定价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同时还要发挥政府的监管机制。

首先完善资源交易制度, 将资源交易实行市场化, 对于资源的管理允许交易, 政府为资源交易提供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交易平台, 放宽对资源开采交易的限制, 鼓励社会资金、民营企业经营资源企业, 为稀缺资源交易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建立完善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避免资源的浪费现象, 实现资源使用效率。资源交易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发展其监管职能, 积极协调交易利益关系方的利益与责任。

其次构建资源税费制度, 强化资源有偿开采制度。传统的资源使用具有无偿性, 结果造成资源使用的过度浪费, 推进资源税收制度将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破坏成本、社会保障价值支出以及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成本纳入资源税费体系中, 实现资源的社会价值, 提高资源的社会公益性,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化对于资源有偿开采制度是实现资源市场价值的最终体现反映, 是国家加强对于资源开采保护的重要措施, 它是转变经济发展结构, 实现和谐社会的手段之一。

3.2 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

资源价格改革主要就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价格体系构成、资源产品价格以及资源型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市场体系建立都需要市场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价值 (资源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环境价值等) , 通过市场价值确定资源的稀缺程度, 进而可以通过市场对于资源价格的反映实现社会不同利益者的需求, 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

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完善市场对于资源分配的监管机制。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 可以促进资源成本的节约, 合理引导资源实现社会价值, 避免过多的社会财富转向资源企业, 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发挥市场的监管作用积极的推导资源行业的市场化运作。

二是通过市场明确资源产权。实现资源产权制度, 可以提高资源市场化效率, 通过市场确定资源产权, 可以强化资源管理者的权利意识, 提高他们对于资源优化使用的观念, 克服他们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率而盲目进行资源扩张的行为, 最终实现资源在经济上的最大体现。

三是实现资源市场体系建立, 综合国内外市场因素, 积极加入世界资源交易体系中,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建立资源期货交易平台, 提高资源管理者的国际意识, 形成资源风险规避行为, 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资源供应体系, 加速我国资源价格与国际价格的接轨。

3.3 完善资源价格体系

资源价格是资源价值的体现, 完善资源价格体系有利于实现对于资源价值的评级, 当前, 应按照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构建合理的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 正确地处理资源与资源产品,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土地、水、森林、矿产等各种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通过完善资源价格体系结构,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4 推进企业科技创新

企业发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利润的产生就是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压缩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资金支出, 资源价格的市场化, 其结果必然加速资源价格的上升, 导致依靠资源型发展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支出, 他们的经营就会出现困难, 发展速度也会降低, 甚至有的企业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 但是资源价格的上涨必然促使企业为了盈利它们必然会利用资源价格的变革加大对于企业其它生产要素的管理与创新。企业为了克服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需要加大自主创新的能力, 实行节能减排的生产技术措施,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 尽量降低资源价格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从长期看资源消耗降低、发展节能技术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面,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依靠企业的科技创新实现代替企业资源的过度依靠, 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优势、科技优势, 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毛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资源价格改革的困境和出路[J].价格月刊, 2012 (12) .

[2]刘吕红.自然资源价格成本构成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3]张红伟, 周建芳.资源价格改革下的利益再分配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5) .

[4]周天勇.资源价格改革:第二次价格改革的主线[J].改革纵横, 2010 (10) .

[5]张曙光, 程炼.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要素价格扭曲与财富转移[J].世界经济, 2010 (10) .

[6]杨志勇.资源价格改革的取向[J].改革, 2010 (8) .

[7]高树印.资源价格形成基础与资源价格改革[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8 (4) .

篇4: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农行云南省分行围绕总行党委的决策部署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加快业务有效发展,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在“十一五”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其业务经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农行云南省分行在总行党委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510发展战略目标为总纲,以“发展、改革、控险”为主题,以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围绕总行党委的决策部署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加快业务有效发展,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在“十一五”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其业务经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统筹城乡加快发展

为确保业务经营又好又快发展,农行云南省分行党委审时度势,全面分析了“十一五”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和挑战,结合改革发展和同业竞争实际,确立了“十一五”时期“五个提高、两个增强”的总体发展目标。“五个提高、两个增强”即:提高对“三农”的服务水平;提高优良客户市场占有率;提高业务发展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提高经营效益;增强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还提出强化“六个意识”即竞争意识、份额意识、创新意识、合规意识、风险意识、人本意识;提出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即:处理好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三农”县域业务和发展城市业务的关系;处理好业务发展与提升管理水平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协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业务发展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的关系。

全行顺应城乡经济双向融合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网点、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坚持“两条腿”走路,协调统筹,城乡联动,进一步提升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实现业务经营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定不移地实施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加快“三农”和县域业务有效发展。一是围绕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面向“三农”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的意见》,与云南省农业厅联合下发《继续实施并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积极促成总行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服务“三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围绕协议内容制定相应指导意见,深化银政合作。二是突出投放重点,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优质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以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为重点,采取“试点-推进”的方法,于2008年在文山举行惠农卡首发仪式,促进惠农卡发行;积极探索“整村推进”型等多种发卡模式和“三户联保”等担保方式全力推进发卡工作。三是完善“三农”业务保障措施。坚持信贷资源向“三农”和县域倾斜,改革信贷审批体制,提高运作效率;逐年加大对县域业务的资源配置,确保县域业务发展需要;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架构调整,大力充实服务“三农”专业队伍;积极研发推广惠农卡等“三农”产品,初步形成一套适应云南农村市场特点、富有农行特色的“三农”产品体系;创新担保方式,拓宽担保范围,大胆探索林权、存货抵押等担保方式,为解决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开辟了新渠道。四是加强与省级农业、财政、水利等及各级党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形成政银信息互通和多层次的工作协调机制;有效密切与邮储银行、农信社等金融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在服务“三农”领域的优势,形成合力,推动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向纵深迈进。“十一五”末,全行“三农”县域贷款851亿元,存款1468亿元;共发放惠农卡201.6万张,覆盖云南全省农户的22.4%;授信农户29.7万户,排全国农行第8位;农户小额贷款37.9亿元,排全国农行第10位;先后在勐腊县、巧家县全部或部分代理新农保业务,在安宁等11个县市全部或部分代理新农合业务,累计实现资金归集11.2亿元。

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业务发展,推动全行业务经营转型。一是深入开展调研,谋划发展规划。制定城市对公及零售业务转型等战略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提出推动城市业务经营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路径和目标。二是实施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城市行优先发展。按照“分类指导、先行一步”的思路,在总行将营业部列为“46112”重点城市行的基础上,又确定玉溪等6个行为省内重点城市行,研究出台《加快省分行营业部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省内重点城市行改革发展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建立客户分层管理体系,出台直营直管业务管理办法,提升经营层次,缩短经营链条。四是坚持“大、中、小”客户并举,优化信贷结构。在大力营销优质大客户、大项目的同时,加强对优质小企业、微型企业及高端个人客户的拓展和维护,先后成立6个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16个个人信贷营销中心以及省分行个人财富管理中心,及时满足小企业客户及零售客户的金融需求。五是坚持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并重,切实研究制定网点布局建设、国际业务发展、电子渠道建设等系列新兴业务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加快业务经营转型步伐。到2010年末,全行代收代付业务收入等10多项业务在全国农行排名居前10位;个人住房贷款增量等近30项业务在省内四大行的市场份额居首位。

“十一五”期间,全行存款净增140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33倍,年均增长16.7个百分点;贷款净增844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3.1%;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2亿元;实现拨备前利润187亿元、拨备后利润148亿元。主要业务经营指标继续领先同业,巩固和提升了省内主流银行地位。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十一五”期间,认真按照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要求,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全行加快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按总行股份制改革的要求和部署,按时、高质做好不良资产清查、资产评估、土地房产确权、法律尽职调查等股改基础工作。同时,实施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改革、信贷审批体制改革和财务综合改革等,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稳步推进“三农”服务试点和金融事业部制改革。2008年初,选择通海等3个县支行,启动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工作;同年下半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玉溪等3个二级分行,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发展模式。2009年,将楚雄等6个二级分行及其所辖网点全部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制试点;同年11月,“三农”事业部改革在全辖州市117个县域支行全面推开。建立健全事业部基本架构,切实采取“以专业运作为主、地域划分及客户名单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有效提高县域业务的运作效率;在县支行改革上,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选择21个重点县支行实施穿透式管理,对其实施政策支持及资源配置的适度倾斜,努力将其打造为县域业务发展的龙头。

加强管理及营销方式创新。一方面,在16个二级分行和117个县域支行全面推行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收入差别化的市场份额目标管理,配套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快速提升城乡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法人客户实施客户名单制管理,初步建立省、州市分行直营直管核心客户群,强化三级行联动营销,不断提升营销层次和效率。

加强产品及服务创新。一方面,重视提高产品创新管理水平。通过落实产品研发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加强省分行对产品创新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全行进一步做好产品创新工作。另一方面,加大产品自主开发力度。以“三农”融资产品、卡业务、高价值中间业务产品等为重点,切实自主开发了小企业“四方一体”贷款、汇通东盟、农村新家园等23个新产品。其中,卷烟销售电子结算系统全面实现支持贷记卡业务,被总行定位为“创新型试点业务”在全国农行推广。

加强经营机制创新。一方面,科学制定和完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以强化资本约束为核心,加强对业务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力、整体风险水平和经济增加值的考评,引导各行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对21个重点推进县支行和7个重点城市行单独考核、单独配置资源,促其加快发展;将党风廉政建设、案件事故防范纳入考评。另一方面,合理配置信贷、费用等资源。确保信贷规模向优势区域和行业及低风险业务倾斜,加大费用资源与经济增加值增长、存款组织和中间业务发展挂钩的力度,并将固定资产配置向科技支撑、县域网点适度倾斜,有效提升长期价值创造。同时,不断深化机构和人力资源改革,优化人力资源布局,完善工资总额管理与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化管理严控风险

“十一五”期间,全行在狠抓业务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执行力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按照总行的部署,完成内控合规组织机构体系调整及县支行风险合规经理派驻工作,选择营业部等开展派驻风险主管试点,加快推进清算、现金、监控等后台中心建设,有效加强对内控、信贷和会计基础管理等重要风险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围绕总行风险管理政策纲要及相关政策,切实制定《云南分行2010年—2012年信贷业务发展纲要》等10多个制度办法,并认真组织开展银行卡、电子渠道业务、信息科技专项风险评估整改工作,使风险管理逐步覆盖各项经营活动和各个业务领域。

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首先,加强信贷准入、授信执行、客户名单制管理和贷后管理,提高信贷调查质量,做好劣质客户退出工作,有效防控信貸风险。其次,坚持按制度和操作规程办理业务,提高操作风险鉴别和防范能力;按内控管理和岗位设置要求,配齐柜台操作人员和会计主管,强化一线操作岗位的监督制约作用;发挥会计监控系统“在线监控、实时预警”功能,有效实施对一线业务的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第三,完善贷款风险定价管理,按行业和客户分类定价,增强风险定价的主动性,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科学确定利率和期限,有效提高流动性风险控制能力。第四,推进金库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对金库的突击检查力度,有效防控金库安全风险。

深入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积极配合总行完成对省分行本部的内控评价工作,并组织开展对辖内分支行的评价及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2010年末,省分行评价结果为二类行,二级分行、县支行中一类行占比分别达50%和71.9%,内部控制能力不断提升。

加大案件防控和责任追究力度。首先,围绕内外部检查、审计及自律监管发现问题抓实整改,抓好重点行、重点业务、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建立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其次,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层层签订案件防范责任书,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案件防范责任网络。第三,从严治行,从严执纪,加大对各类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有效遏制案发势头,案件数量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7件下降至2010年的1件。

加强软实力建设,为全行改革发展提供先进的文化理念、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实的人才基础、稳固的支撑保障、和谐的环境氛围。在党的建设上,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并完善省分行和二级分行党委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党建与业务工作互动机制,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学习型、创新型党委”建设,发挥好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和组织保障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员工队伍建设上,实施人才强行战略,注重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坚持“三公”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加大班子结构调整、干部交流、后备干部培养等工作的力度,优化班子学历、年龄和专业结构;充分利用培训资源,重视多层次、大规模抓好各个层面员工的业务技能、营销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的整体合力,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和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为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认真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对文明单位的管理,以总行表彰第一届全国农行文明单位和第五届全国农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为契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按照总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深植的步骤和要求,推进文化深植工作,使新型的企业文化和现代的经营理念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在品牌建设上,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农行的品牌价值,对外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赞誉和好评。

“十一五”期间,农行云南省分行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向上级行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成绩可圈可点。但成绩的圆点就是“十二五”的起点,云南省分行党委将继续围绕“3510”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业绩观,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加快经营战略转型步伐,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加大从严治行、强化管理的力度,加强党建、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十二五”各项业务经营再上新台阶,为支持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优秀大型上市银行续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作者系农行云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篇5: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地点: 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市局(公司)书记、局长、经理杨轩、副调研员肖平、市局办公室主任陈风、专卖部长李景峰、烟叶质量管理站长张如阳、机关党委副主任瞿勇及县局(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

会议内容:县局党支部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动员会。

由市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杨轩作动员讲话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市委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立足当前形势,着眼长远发展,经过充分酝酿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改革创新的力度,决定着孟连县烟草产业发展的速度。能否准确地判断形势,清醒地面对挑战,敏锐地抓住机遇,及时地推动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是否有先进的思想,开放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创建“规范、效率、活力”上见到新成就,实现孟连县烟草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孟连县局(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大讨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士气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全会以及市第二次党代会、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好。通过深入开展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自觉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思想观念,在孟连鲜橘(分公司)上下形成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生动局面。

大讨论活动要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如何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探索加快孟连县烟草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提高整体发展水平,推动孟连县烟草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是如何按照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要求,找准制约解放思想的突破口,找准制约孟连县烟草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思想观念障碍。进一步强化用改革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的意识;巩固“树新风、强作风、兴思茅”教育活动成果,转变职能,加快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正确处理依法行政和解放思想的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是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科学发展观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人生信仰和管理理念;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云岭先锋”工程成果,牢固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如何从解决零售户最关心、最直接、最实现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之上,加强为零售户服务的意识和质量,使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提高卷烟零售户效益上。

篇6: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大讨论活动,我充分地认识到改革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了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当前宏观形式的新变化,我们只有主动“变”,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真正与时俱进。

中国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是非常的艰巨,防控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更应该跟上当前的改革步伐,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单位在体制上应该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保证疾控工作落实;人事制度:任何一个单位都随时需要补充新鲜血液,需要补充新的技术力量,但单位进人应实行招考制度,不能盲目进人,应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录用,末位淘汰制度,让大家都有紧迫感,不要觉得自己进了单位就进了保险箱,不用学习,干活出勤不出力,不用担心拿不到钱,甚至有人会认为我进来就没人能把我怎么样了。

单位应实行激励机制,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作风。在人才培养方面单位应加强人才建设和管理,注重人才

培养,积极为职工创造学习的机会。

篇7: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这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一届五次全会、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和谐**”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以推进职能转变,加强行政能力和建立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针对束缚和阻碍发展和改革工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弊端认真开展讨论,以讨论促进思想解放,以思想解放促进发展,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发展发展体制和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为我市发展和改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持,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二、讨论重点和目标要求[本文来源于-http:///-,帮您找文章]

(一)讨论重点

在大讨论活动中,要重点把握好六个方面的问题:

1、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好创新我委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基本要求。各科室和每个干部都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认识问题、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如何实现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勤于思考,努力探索出符合本委实际和本岗位实际发展新思路、新办法,为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查摆阻碍我市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束缚因素,把握好消除瓶颈制约因素的方法措施。本委各科室和每个干部都要以认真的态度,自查自省,并虚心、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找准本委、本科室、本人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不适应我委加快发展的其他突出问题。要重点从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查摆,检查本委、本科室、本人是不是坚持执政为民、把群众利益放到第一位;是不是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尽职尽责地干工作;是不是工作都贯彻市委市政府和本委的意图、言行与市委市政府和本委保持一致;是不是办事质量和效率都尽可能地达到群众的要求、体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等等。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结合实际拿出有针对性的新措施来解决问题,通过创新来促进工作、促进发展。

3、贯彻发展“四大经济”的要求,把握好落实“工业立市”思想的途径和办法。我委作为重要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切实把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工作思路落到实处。各科室尤其是有关业务科室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大改革、大企业、大群体、大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以及发展特色经济、园区经济、通道经济、循环经济“四大经济”的要求,组织开展学习讨论,使全委干部职工充分认清工业对我市发展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工业立市”的认识上来,形成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加快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要加强探索和创新,从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角度研究并落实本委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措施和办法,实现我市工业的快速发展。

4、深入推进职能转变,把握好依法行政、打造服务型政府部门的目标和要求。各科室和全体干部职工要立足于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认真查摆、分析本科室、本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要认真排查本委、本科室的工作制度、办事程序和行政行为是不是依法依规,是不是立足于推进工作、服务群众,是不是得民心、顺民意。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创新和完善措施,改正不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

5、注重实效,把握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各科室要深入研究“十一五”发展规划,尤其是讨论、研究和完善落实“十一五”规划、推进“三化两业”的项目保障方案和具体措施,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和强化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到实处,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投资任务,为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好“八荣八耻”具体要求。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社会主义道德实践活动。要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等不良现象,紧紧围绕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信念,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所矛盾时,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褒荣贬耻、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在全委牢固树立起引领社会风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激励全委上下一心,齐步向前。

(二)目标要求

在大讨论活动中,全委上下必须按照“强化责任、转变职能、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围绕上述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深入讨论,确保达到以下目的:

1、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要进一步加快。要通过大讨论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发展上来;革除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和方法,革除影响发展和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和各种不良风气,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创新发展,鼓励和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思路创新和工作创新,提高到全委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

2、职能要有明显转变。要通过大讨论活动,使各科室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全力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在全委形成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

3、有错无为“问责制”要得到完善和落实。要通过大讨论活动,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有错无为“问责制”,及时纠正和处理有错无为行为。通过推行“问责制”,在机关单位中树立起敢作敢为、正确作为、有为有才位的正气,减少和杜绝有错无为现象,形成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

4、工作环境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大讨论活动,使全委干部职工的全局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本领进一步提高,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这次大讨论活动的时间安排从3月22日至6月22日,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3月22日至4月12日,为宣传动员、学习讨论阶段。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学习讨论,统一认识。委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使全委上下明确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做法和基本要求,提高全委人员参与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要围绕大讨论的重点,采取个人自学、中心组学习、集体讨论、内部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活动。重点是学习党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我市一届五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以及全国、自治区“两会”精神,充分认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第二阶段:4月13日至5月12日,为审视工作、查摆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改革、创新、发展,结合实际,对照检查,查摆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发放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建议表、设立意见建议信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开展机关单位效能建设自查分析、部门依法行政分析,认真查摆问题、分析案例,查找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要发挥案例教育、导向和“警示”作用,把学习讨论与查摆问题、分析案例和整改实干结合起来,提高讨论的效果。每个科室要结合自查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组织自己的案例认真剖析,案例分析对事不对人,以增强讨论的针对性,并向委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提交1份案例分析与处理意见的汇报材料。每个人要写1份查摆剖析问题的体会,由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收集。

第三阶段:5月13日至6月22日,为制定措施、巩固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大讨论活动进行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讨论的成果,并把学习讨论成果转化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的业绩。要通过加强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整改措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清除发障碍完善问责制,处置有错和无为行为,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做好服务。各科室要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明确具体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取得实效。

为了使这次讨论达到深入发动、动员与激励我委全员参与、务求实效的目的,在方法上要做到:

突出重点,抓住要点,抓好载体。要以创建“学习创新型领导班子”活动为载体,重点抓好全委干部的学习讨论。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发挥表率、示范和带头作用,将大讨论活动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抓好学习讨论。我委每一名干部要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参加学习讨论的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作为年底检查考核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要以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为载体,以转变机关职能和工作作风问题及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为大讨论要点,努力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开阔发展和改革工作新局面。

四、保障措施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大讨论是一次思想的再解放,是一次全民的创新行动。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大讨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精心组织大讨论活动。为确保“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顺利开展,我委成立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由朱信芳主任担任组长,具体指导实施大讨论活动。

(二)加强宣传,正面引导,注重大讨论活动实效。这次大讨论活动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促进发展。因此,要坚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导,注重实效,不搞无谓的争论。各科室要按照市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抓好学习讨论和教育引导,务求取得实效。我委通过门户网站、墙报等多种形式,做好这次大讨论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大讨论舆论宣传氛围。

(三)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带头人。在这次大讨论活动中,本委领导和业务科长要当好带头人,起到“三个作用”:即在工作谋划和落实中要起到组织、指挥、协调作用;在作风建设中要起到正确导向和凝聚人心作用;在勤政廉政建设中要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要着力于“四个提高”: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以争创一流工作为目标,着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发扬团队精神,不断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此外,还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工作措施等五个方面带好头。

(四)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找准大讨论活动的结合点。找准结合点是提高大讨论是提高大讨论效果的关键。各科室要紧密结合个人工作实际,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切实做到“五个结合”,以增强大讨论的实效性。即:把大讨论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的工作要求,突出抓好投资和项目工作,完成今年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与实现党的宗旨意识,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结合起来;与道德教育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以大讨论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

篇8: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近年来,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积极开展土地改革的各项试点, 制定土地流转的扶持政策,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㈠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为全面推进甘肃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各地出台引导土地流转的扶持政策, 省农牧厅推行全省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引导土地有序规范流转。全省有个市14个市 (州) 、76个县 (市、区) 党委政府出台了土地流转扶持政策, 有力地促进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 2014年上半年, 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68万亩, 流转率达到18.1%, 同比增长27%。

㈡积极开展农村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在2013年试点的基础上, 2014年甘肃省确定临夏县、金川区、金塔县3个县 (区) 为省级整县推进试点县 (其中:临夏县也是国家级试点县) , 肃州区等28个县 (市、区) 为省级整乡推进试点县, 其他55个县 (市、区) 各选择一两个村开展试点。

3个整县试点中, 金川区已完成了79个村民小组的试点工作, 涉及农户6636户22715人, 面积10.38万亩, 分别占总农户、总人口、总面积的44.1%、47.3%、52.7%。剩余85个村民小组的测量绘制工作已完成公开招标, 其中64个村民小组正在进行农户信息录入和绘制农户地块空间位置地籍图, 21个村民小组的试点工作2014年9月初启动, 年底将全面完成试点任务。临夏县和金塔县已组织召开了全县试点工作动员大会, 制定了工作方案, 目前正在开展地块测量、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技术招标等工作。

28个整乡推进试点县中, 共确定了43个乡镇进行整乡试点。其中嘉峪关等24个县 (市、区) 已制定下发了试点工作方案 (36个乡镇) , 组织开展了人员培训、入户调查摸底、资料准备等前期工作。徽县、凉州、古浪、靖远4个县 (区) 共7个乡镇已拟定了试点工作方案, 正由当地县政府审批中。

其他55个县 (市、区) 各选择一两个村开展试点中, 敦煌等49个县 (市、区) , 制定下发了试点工作方案 (245个村) , 组织开展了人员培训、入户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广河、天祝、漳县、文县4个县共6个村拟定了试点工作方案, 正在当地政府审批中。

㈢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试点甘肃省农牧厅确定陇西县为试点县, 依托陇西县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建设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 建立了开展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流转交易、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经营权抵押、流转纠纷调处等工作, 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试点工作。2014年6月中旬, 陇西县政府已经出台了《陇西县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正在进行交易平台的建设, 建立流转制度和运行的工作机制, 拟于2014年10月中旬上线运行, 开展交易工作。

㈣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试点省农牧厅选择敦煌市、山丹县、凉州区、麦积区为试点县 (市、区) , 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合作社、农业企业入股, 发展产业化经营试点。目前各试点县均完成了试点实施方案制定, 正在开展动员培训工作。

㈤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甘州区、景泰县、武都区等3县 (区) 积极探索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13年, 甘州区农村合作银行, 确定两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一户土地流转大户, 发放贷款1300万元。2014年计划突破3亿元, 并在全市逐步推广。2014年上半年, 武都区裕春茶叶专业合作社以社员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从武都区建设银行贷款120万元;景泰县36户养殖户和4家农民合作社, 以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作为抵押从农村信用社贷款490万元。

二、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地位的基础上, 通过创新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 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长足发展。

㈠促进家庭农场 (专业大户) 2013年以来, 各地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发展的模式创新, 在甘肃省农牧厅的指导下, 定西市、金昌市, 甘谷县、宁县、秦州区等市、县 (区) 出台了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认定登记办法, 在专业大户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引导向家庭农场发展。2014年上半年, 全省各种经营类型的家庭农场共2670个, 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达92.3万亩。目前, 全省具备家庭农场雏形的专业大户共有1万多家。

㈡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全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农业部门加强服务指导, 创新合作社发展的模式, 建立合力推动发展的机制, 加强人才培训, 提升加工、销售水平, 农民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2014年7月, 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合作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提出了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这为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外, 2014年上半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 由省农牧厅牵头, 组建了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国税局、省工商局、省银监会、省供销合作社等9部门组成的省级农民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了合力推动发展的机制。大力开展了合作社示范创建工作, 制定了《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暂行办法》, 评定了396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建立了省级示范社名录;指导各地县也开展示范社创建工作, 全省各级示范社达到2442个 (其中省级718个) , 提升了合作社的发展水平。2014年6月底, 全省农民合作社达到37033家, 成员总数达到87万多人, 带动非成员农户220多万户。

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的同时, 甘肃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具体落实意见, 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体系, 龙头企业保持较快发展, 结构得到优化, 效益明显提升, 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全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组织达6174个, 增长21%, 龙头企业达2426家, 其中国家级27家, 省级365家。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8.6%。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发展, 集群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㈣探索建立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适应全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新要求, 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促进了全省各类农业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在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的基础上, 拓展和完善了服务领域, 初步形成了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服务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 全省各类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达5000多个, 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近2万个, 在农机作业、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各地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不断探索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㈠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2012年6月, 全省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 摸清了底数, 建立了台账, 为加强“三资”管理工作和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奠定了基础。

㈡出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改革政策在清产核资和调研的基础上, 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 推行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 充分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体系, 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 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经营机制,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㈢开展村级债务监测,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改革试点在敦煌等5个县 (市、区) 开展了村级债务动态监测工作。以成员身份界定、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份合作为主要内容, 在兰州市城关、七里河、榆中3县 (区) 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试点, 城关区有58个村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四、推进农村改革的思路及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甘肃省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 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 重点推进“五项”试点、完善“三项”政策体系, 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快农业经营制度改革,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步伐, 切实维护农民财产权利,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推进全省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㈠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4年下半年,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 完善了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及措施。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 稳定农户承包权, 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是抓紧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部署, 按期完成试点任务, 总结经验, 做好全面推开的准备, 争取明年全面推开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强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抓好陇西县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工作, 总结试点经验, 逐步在全省建立起以经管部门为依托的土地流转经营权公开交易市场, 开展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 价格评估, 指导合同签订及鉴证等服务, 引导土地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 引导土地公开、公正规范流转, 为流转双方提供便利服务。三是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试点工作的指导。指导凉州区、麦积区、山丹县、敦煌市四县 (市、区)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的制度和配套措施, 探索经验, 在全省逐步推广。四是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工作。指导有关县 (区) 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 完善各项配套措施, 稳步扩大贷款规模, 总结经验, 逐步扩大全省试点范围,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五是加强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县级仲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健全乡村纠纷调解机构, 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流转中的矛盾纠纷, 全面提升调解仲裁能力, 为土地流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㈡加快农业经营经营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2014年下半年省上制定出台全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 研究制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和扶持办法;引导支持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创办家庭农场, 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二是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完善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 通过重点强化服务指导, 实施示范社创建行动, 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和市场营销能力建设, 创新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引导合作社发展联合社、股份合作社及信用合作社等, 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三是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 促进农业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及合作社的深度融合,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㈢加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力度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核心, 各级各部门要多形式、多途径加强职业农民培训, 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方式,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广泛开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支持经营主体承担培训任务, 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提高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经营能力。

㈣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稳定和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的基础上, 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作为当前和今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来抓。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 采取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 引导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兴办有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及各种专业协会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 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上一篇:二胎政策发展下一篇:请选择珍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