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反思

2024-04-16

冰花反思(精选6篇)

篇1:冰花反思

《冰花》教学反思

《冰花》教学反思

语文的学习该是快乐的,是发现世界的快乐之旅。《冰花》这一课所显示的内容更是如此,让孩子们发现这世界有这么多美丽而神奇的东西。

文中描写冰花的句子是个重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冰花的形状美、色泽美,更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美,通过“看、说、写”来感受、来赞美;更通过下面句子的学习来感悟。说说你都知道些什么花?冰花是什么花呢?引导孩子思考。冰花是在冬天的夜晚出现在玻璃窗户上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近几年天气逐渐转暖,我们的学生都生活在南方,很少能看见,因此对于什么是冰花,冰花怎样形成还是比较陌生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了解,从网上收集图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加以了解,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我在复习词语时就安排了以往不同的排列,让孩子感受“惊奇”这词语的意思,通过课文的学习又一步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通过生字的学习再次来感受汉字的奥秘。三个环节的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更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生字教学中,我着力将了“从”字。画一画“从”的形象图,让孩子了解从就是跟从,所以是两个人,他们又是互相谦让的,所以左边的那个捺要变点。

篇2:冰花反思

《冰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进行教学。

1、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例如: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 “惊奇”一词,问: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呢.接着我请学生把自己就当做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其中的感叹成分自然表露出来。

篇3:从《冰花》一课谈课堂资源的组织

教学现象:

师:小童看得入迷啦!他觉得冰花像一些熟悉的东西, 像什么呢? (出示句子:“它像宽大的树叶, 像柔嫩的小草, 像丰满的牡丹, 一束束, 一朵朵, 晶亮, 洁白。”)

生: (轻读)

师:句子中有些词语我们是第一次接触, 为了弄懂这些词语, 老师请小朋友回家开动脑筋想办法找树叶啊, 小草啊, 牡丹啊什么的, 如果找不到可以用别的办法代替。小朋友, 你们准备好了吗?找到树叶的小朋友先来汇报。

生纷纷拿出自己的树叶到上面展示。

生1:这是我找到的广玉兰的叶子。

生2:这是我找到的梧桐树的叶子。

生3:这是我找到的枫树的叶子。

师:你们说说这些树叶哪些是宽大的树叶呢?为什么?

(生根据比较得出结论:广玉兰和梧桐树的叶子是宽大的。)

师: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的树叶。小草, 你们肯定找不到了, 因为现在已经是冬天了, 小草早就枯萎了, 冻死了。

生:我找到了! (边举着嫩绿的小草跑上讲台)

师:啊!真的是小草啊!你能告诉大家是从哪里找来的吗?

生:我是在乡下的大棚里找到的, 妈妈说那里很温暖, 所以, 小草没有被冻死。

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好孩子, 很会想办法, 在妈妈的帮助下, 让我们大家在这样寒冷的冬天见到了这么碧绿碧绿的小草, 我们用掌声感谢你! (大家鼓掌) 你用手摸一摸, 告诉大家是什么感觉?

生:很软。

师:有谁知道“柔”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 “柔”就是“软”的意思。

师:对。这么小的草, 是刚长出来的, 小兔吃起来肯定觉得怎么样呢?

生:小兔吃起来一定觉得很嫩很嫩。

师:如果说找到小草是个奇迹的话, 那么找到牡丹就更加不容易了。你们找到了吗?

生1:这是我画的牡丹。

生2:这是我在网上下载的牡丹。

生3:这是挂历上的牡丹。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 这些牡丹的花瓣数量怎么样?

生:花瓣很多, 一层一层的。

师:对!这就叫丰满的牡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体会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齐读)

师:小朋友, 我们学习不光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积极动脑, 而且要能在课外通过各种方法学习知识。你们就是这样去做的, 所以自己学会了今天课文里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你们真了不起, 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

这段教学体现了我在组织课堂资源方面的三个做法:

一、生活实践, 产生课堂资源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学语文, 用语文, 语文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40分钟的课堂上, 而要让孩子的学习向课前、课后, 乃至整个生活的时空无限延伸, 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用语文。在完成课前作业中, 学生在大自然里寻找树叶和小草。如果说冬天的树叶难找的话, 寻找“柔嫩的小草”就更加有难度。有个孩子居然能在寒冷的冬季真的找来了!草叶上湿漉漉的, 仿佛刚从晨雾中醒来, 浑身散发着醉人的泥土清香。原来他是从农户的暖棚里找来的。不难想象, 在这柔嫩的小草背后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可爱的主人公就是眼前这个可爱的孩子。他的故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而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精心绘制的牡丹和从网上下载的图片时, 作为老师不得不敬佩孩子的能力。使我想起了那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本是相通的, 当学生带着他从生活中得来的信息和经验走进我们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还不会因此而“精彩”吗?

二、学生差异, 丰富课堂资源

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服务于学生的差异, 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找到自信,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课前, 教师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寻找“宽大的树叶”、“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 如果能找到真的, 那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找不到的话, 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代替, 并且能找到什么就是什么, 总之,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这个作业布置中就尊重了学生的差异, 体现了层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选择。在教学中, 孩子们运用了采集、绘画、请教他人、上网等多种方法找到了需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各显神通, 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对所有参与的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 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长此以往, 每个学生不再是车间生产的标准零件, 而是多姿多彩、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由此, 我们的课堂因孩子的各显神通而丰富, 因孩子的多姿多彩而富有生命活力。

三、教学引导, 挖掘课堂资源

篇4:中田庆雄《冰花》

《冰花》篇幅不长,只有137页,是作者中田庆雄个人半生经历的自述与回忆。中田庆雄一九三○年出生于日本京都美山町一个农民家庭,现在五十二岁,父亲早逝,有一姐一弟。

一九四五年一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日本形将战败已成定局,但就在此时,不到十五岁的小中田,却受到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毒化,不顾寡母的反对,盲目报名参加了“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侵华日军利用青少年的准军事组织)。《冰花》一书在如诗如画地描述了故乡的山山水水之后,以悔恨的心情追忆他在风雪弥漫中辞别亲人,来到中国黑龙江勃利训练基地的经过。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苏联出兵我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全线崩溃,作者所在部队和日军家属在奉命后撤中全部被俘,被苏军关进吉林省延吉北山俘虏营中。《冰花》记载了作者在俘虏营所经历的非人的生活,目击自己的好友遭到折磨而惨死,痛感侵略战争对日本人民和自己所带来的灾难,决计冒死逃出。

在“长白山河”一章中,作者怀着深深感激之情,描写他逃离俘虏营之后,先是为一中国朝鲜族妇女所搭救,后来又为延吉一姓赵的普通农民所收养,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接着,作者用欢快的笔调,以“沐浴着朝霞”“踏上人生的旅途”为题,追忆他第一次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感受,以及进入延吉化工厂,与中国工人同甘苦一起战胜困难,为建设新中国的日日夜夜。

《冰花》还描述了我建国初期党的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重视科技人员的动人事迹,特别写到了中国当地政府对他的关心与照顾,以及安排当时未能回国的日本侨民的生活。作者还满怀深情地叙述他在北京及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古汉语难忘的情景。

《冰花》最后部分是写作者于一九五八年七月回到阔别十三年的日本故土,从此决心走向为中日友好贡献力量的光明之路。他顶着逆流,顽强奋斗,从一九七二年春天开始,他作为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常务理事,经常往来于东京与北京,为促进中日经济交流,做了不少工作。

本书取名《冰花》的用意是,作者在人生道路上几个重大的转折,都发生在冰天雪地之时:辞别亲人,盲目从军;冒死出逃,农家收养;最后本书以八一年一月作者在自己的故乡接待江西省访日代表团作为结束,这时恰好又是一个喜降瑞雪,冰花灿烂的日子,作为他个人的事业,以及整个中日友好合作事业,都处在冬去春来,充满着一派无限生意的前景之中。

此书还刊有作者在中国各个时期的照片,其中有周总理接见时的合影,有与复旦老师临别时留念,有与当年老厂长的重逢,有分手二十年后再访当年收养他的农家,与赵家的小女儿和她爱人的合影。

致力于中日友好合作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八十五高龄的藤山爱一郎亲自为本书作序,向大家推荐《冰花》。藤山老先生在序言中说:

“我们全体日本人民深知战争给自己所带来的灾难,永远也不会忘掉这个教训。

“中田庆雄君在纯真的少年时代,受到当时国策的蛊惑,被推入生死莫测的战火之中,侥幸死里逃生,并切身感受到中国的深情厚谊。

“今天,用他的经历来教育我国的青少年,无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我衷心期待着本书吐露的真情实感,能对广大读者有所教益。”

的确,这本新书问世以后,反映强烈。日本舆论对它作了很好的评价。七月十四日,为《冰花》出版在东京举行纪念酒会。作者还收到各界人士纷纷函电,热烈祝贺与欢迎它的出版,畅谈自己的读后感。有的说:“今天反对战争争取人类永久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多么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你这部感人肺腑的记录。”有一位与作者同期体验过中国东北生活的实业家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你代表我们做了有意义的工作,深表谢意!”有的指出,《冰花》这本好书,是作者“很好地运用了在中国这一段悲惨而珍贵的经历,化为日中之间的桥梁”,对作者为和平友好而献身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有的感到莫大的鼓舞。

此书将由我国三联书店译成中文出版。我想,它对中国青少年同样也是一本很有意义的读物。它还从一个侧面,看到我国普通妇女、农民的高尚道德风貌,看到我国政府对日本一贯正确的方针政策,不念旧恶,区别对待,做到了化敌为友。

篇5:《冰花》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由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课外资料的探究,对冰花的学问都有了了解,有了这一个过程,孩子们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搜集,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不仅了解了冰花中蕴藏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搜集和探索,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文课本知识,以一带面,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学到读书的本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实现文本和生活的相似律动,从而使学生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贵在体验”这些基本理念得以实现。在课堂中,想学生所想,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点拨者,让学生自己读并讨论,学生正确的及错误的学习信息,都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篇6:《冰花》教学反思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多幅冰花图,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感受理解“晶亮”、“洁白”等词语,并练习运用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机会。

课文中小童惊奇地喊时,我引导学生:“喊”和平时的说话一样吗?小朋友,你们平时感到惊奇时是怎么做的?老师做妈妈,谁来做小童喊一喊。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正如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性模块,才能成为感悟课文内容的 “打火石”。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我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我是这样点评的: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三、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象。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 ),像( ),像( )。”的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对学生的作文起步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四、不足之处

1、教学整体框架的搭建不太清晰,好似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了一篇课文。

2、板书设计没有特色,不能显示出文章的主要中心。

3、在说话练习中,没有严格要求,句子说得有些松散,成句子的少,以后要在说话这方面多加练习。

4、用了较多的时间去读书,但是在写字这方面没有时间指导。

5、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调了一些,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多鼓励,多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

上一篇:SRS教学应用分析及未来趋势研究下一篇:童话故事为主题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