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服务站工作总结

2024-04-19

村服务站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篇1:村服务站工作总结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

自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以来,农业科技服务站按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运作、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便民利民、群众满意”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目标,迅速行动,周密部署,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之一,也是高原夏菜主产区。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776户、2957人,其中劳动力1934人。总耕地面积5952.8亩,现有机井20眼,U型渠道9.5公里。农田灌溉以三电水为主,以井水辅助灌溉。该村以种植蔬菜、玉米、胡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2012年种植蔬菜4650亩、西瓜200亩、玉米1500亩、胡麻800亩、小麦500亩、洋芋427亩、豆类200亩。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为了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 了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村支部副书记、村民小组组长任副组长,蔬菜种植示范户为成员的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xx村农业科技服务站,村农技服务员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试点工作中的各项具体事务。

2、健全机构人员。按照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的范围、内容,服务农户数量、土地面积和产业特点等综合因素,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科技人员由县农技中心农艺师、乡农艺师、xx村农艺师3人组成,全程负责蔬菜产业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3、组建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立足村情,依托村委会、农业科技示范户、村级农业技术服务部等固定办公场所,在xx村技术服务员住宅楼设立办公场所3间60平方米,县试点办配备的电脑(1台)、打印机(1台)、文件柜(1个)、电子显示屏(1块)、办公桌椅(2套)等办公设备全部安装,站牌、制度上墙,做到运行正常。

4、安排部署,大力宣传,制定工作方案。

一是组织召开了村级试点工作安排部署会议5次,就试点工作与村干部、蔬菜种植大户进行了具体的沟通讨论,争取村干部的大力支持。

二是制作了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宣传专栏1块,宣传黑板3块,共宣传政策12次,印发政策宣传资料2次150份,利用村委会、各村民小组喇叭对试点工作政策宣传4次,切实做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为方便群众咨询、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 题,制作xx村农业科技服务站农技人员联系卡200张,共发放160张。

四是制定了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点、2013年工作计划、试验示范实施方案。示范点种植户及科技示范户花名册、技术培训花名册、会议记录、信息发布记录等软件资料,统一装订,规范管理。

5、建立示范田,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依据村情和种植区域,确定xx七社为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种植示范点,种植蔬菜面积200亩,连片120亩,种植户41户。种植品种有菜花、芹菜。同时,开展了纸质育苗钵与传统育苗技术的对比试验、菜花不同模式种植技术实验等2项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挂黄板、小菜蛾诱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尾菜处理等技术,为现场技术培训提供了样板。通过示范田向农户传播了蔬菜生产科技知识,带动农户很好地应用了新技术,取得了新成果。

6、技术人员入户、到田,开展手把手的技术服务。组织农户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4次,分别就《育苗和施肥中应注意的事项》、《病虫害防治(黄板生物防治)》、《叶斑病及菜花黑腐病防治》、《尾菜处理》等技术进行了现场示范培训,共培训262人(次),发放《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管理措施》宣传彩页和田间学校宣传品共100多份,生命素(叶面微肥)100瓶。县、乡、村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就育苗、定植、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现场指导100余次,培养科 技示范户10户。根据生产情况组织周边邻社农户对纸质育苗钵与传统育苗技术的对比试验、菜花不同模式种植技术实验,挂黄板、小菜蛾诱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尾菜处理等技术进行了观摩学习,农户就当前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使农户在蔬菜生产中少走了弯路,增加了收入。

7、建立蔬菜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村社喇叭及时向农户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市场产销需求、农产品价格、灾害天气预报、病虫情报等农情信息76次(其中电子显示屏发布28次、宣传栏宣传36次、喇叭广播12次、印发宣传资料8次650)。同时,科技服务员随时收集整理蔬菜新品种需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蔬菜生长异常等与生产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和农户反映的问题,及时向县、乡技术人员汇报共同讨论解决,确保了农户与技术人员之间信息交流畅通、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农户损失程度。

8、密切监管蔬菜生产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调查了解农户在蔬菜种植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情况,对蔬菜生产过程有害生物发生为害进行系统监测,指导农户应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技术,总结提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规程,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探索开展蔬菜病虫害专业化、规模化 防控,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缺乏,日常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2、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指导工作有限。

3、农民文化程度低,认识不到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不能充分接受新生事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争取资金支持,便于技术人员随时现场指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进一步扭转农户生产方式,提升培训质量,确保每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二日

篇2:村服务站工作总结

某村劳动服务站工作汇报

某村劳动服务站工作汇报

某村劳动服务站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它为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燃起就业的希望。从它成立至今,仅半年时间,就帮助89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某村现有企业200多家,外来劳工近2万人,本地人口6400余人。为贯彻落实“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某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部署,某村被确定为设立劳动服务站的试点村。2003年3月14日,该村劳动服务站正式挂牌

成立,成为该市首个村级劳动服务站。该劳动服务站主要负责加强村的企业管理和开展村民登记就业、推荐就业及开拓各种公益性就业岗位等工作。为充分发挥劳动服务站的职能作用,切实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该服务站首先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村委指定一名支委成员任站长,聘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青年为工作人员,并迅速落实办公场地,配备桌、椅、办公场地重新进行了装修。镇委、镇政府和劳动分局也为该服务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调查登记是服务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服务站开展其他工作的重要前提。为了掌握全村的企业动态和富余劳动力的状况,服务站广泛联系各界群众,在做好上门登记的同时,深入到企业、厂房、车间甚至农户家中,摸清家底,熟悉家门,从而大大提高了就业工作重要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大大增强了就业工作措施和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

性。

该村大部分企业是以手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来劳工达2万余人。由于人多,存在于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也多。为了切实化解劳资纠纷,为企业发展和增埗经济建设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服务站甘当缓冲器、减压器,在疏解的同时,坚持依法做好四项工作。即:

1、劳动争议的处理,负责村内企业员工发生的劳动争议;

2、劳动合同鉴证,督促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做好合同领取的登记工作,审查劳动合同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3、办理审查有关资料,办理招工申请和招聘广告申请;

4、对企业的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控,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服务站自成立以来,通过以情疏解,依法规范,多举并措的方式,已成功调解和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43件,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40多万元,有效地防止了不良老板欠薪逃匿,使企业、集体、群众的经济损失减小至最低的程度。有

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同时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困难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已成为一个普通性的社会问题。在该村,200余家企业的2万多劳工,加上本地户口6400余人,有就业意向的富余劳动力就达514人,登记的有276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失业居多。因此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一直是村的工作难点。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劳动服务站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和就业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就业工作。劳动分局结合实际,计划年内开展电脑、会计、出纳、企管、玩具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针对分局的这一举措,村服务站

积极开展广泛宣传,通过印发宣传单、张贴培训通知等方式逐家逐户宣传发动,到8月31日,该村有159人参加了各类型培训班,已结业67人,成功推荐到企业就业26人。

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关注困难群体就业是该服务站面临的新课题。针对女40岁、男50岁就业相对困难这一现象,村服务站着力开发公益性服务业岗位来安置就业。比如:环卫工人、绿化工人等。9月1日,针对许多学生家长因工作、生意忙而无法接送、照看小孩这一情况,村服务站又适时成立了接送队,专门负责护送小学生上学、放学,工资由村里负责,仅此一项就安置农村妇女18人就业。今年以来,村服务站通过开发各种不同类型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已先后安置农民就业63人。

以上是该村劳动服务站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取得了不少实效。该村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在市

篇3:村服务站工作总结

本刊讯2015年12月8日晚20时, 河北省武邑县韩庄镇远近闻名的“淘宝村”王吕池村灯火通明, 一派繁忙景象, 20多家硬木家具生产厂家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准备第二天发货。为保障电商企业安全生产用电, 国网河北武邑县供电公司韩庄供电所组织3名服务人员入村对供电线路进行特巡检查, 以满足该村的用电需求。

近年来, 武邑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目前已成立电子商务企业1 000多家。针对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形势, 国网河北武邑县供电公司开展“零距离”服务电商“淘宝村”活动。该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联系沟通机制, 认真做好电商企业分布、业务、用电情况的全面摸底调研工作, 不断完善电商企业用电需求档案;组织专业人员上门逐户走访, 发放用电服务卡, 建立长效联系机制, 义务开展安全用电隐患排查, 提供节电技术咨询、用电技术指导。

该公司为电商企业新装、增容等用电业务办理开通绿色通道, 缩短用电业务办理时间, 竭尽全力帮助电商企业化解用电难题;对电商企业较集中村的供电线路进行有序梳理, 落实保供责任制;利用发布停电公告、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 及时发布区域停电计划, 使电商企业能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确保电商企业用电无忧。

篇4:村服务站工作总结

“刚来扶贫的时候,我们就对这个村展开了调研,了解村民贫困的原因。总的来说,致贫原因还是家里有残疾人或者长期病号。所以,我们省残联发挥部门优势,以民生建设为主,重点突出‘帮残’的特点来开展助残扶贫。”驻村干部陈海龙向记者介绍,为了达到助残扶贫的目的,省残联在村里成立了北斗村残疾人协会,并协调丰顺县残联到村集中为残疾人办证,宣传残疾人政策。

“现在,村里已经有90人办了残疾证,以前是宣传力度不够,加上村民也没什么文化,根本不知道怎么办理。”陈海龙说,“我们还对残疾人子弟进行助学补助,并通过多种形式对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帮扶。”

据陈海龙介绍,省残联共投入14.4万元完成了31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并投入15.7万元对7户低收入残疾人困难户进行了住房改造。同时,省残联还在北斗全民健身广场建设中设置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村康服中心,并协调广东狮子会“天行健”服务队与香港爱心人士、香港众善堂有限公司为北斗镇、村残疾人配备轮椅42辆。

省残联对口帮扶北斗村后,加大了民生保障力度,为全村人购买2014至2016年新型城乡居民医保,投入30万元设立北斗村励志奖学金等。在省残联的帮扶下,北斗村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建设了北斗全民健身广场及各自然村文化广场共11438平方米,还对路灯、村道和机耕路进行了改造,并完成了“狮子北斗泉”农村饮水工程,解决了235户1500人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此外,还建设了北斗村康服中心,全面提升北斗村的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通过三年时间的帮扶,北斗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基础设施优化了,村容村貌美化了,贫困户也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链接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对口帮扶留隍镇新美村近三年来,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共筹措各类帮扶资金825多万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为主要抓手,帮扶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硕果累累,使新美村旧貌换新颜。

篇5:村服务站工作总结

安顶村坐落于里山镇的最东端,由东何、石埭、大坞底和安顶四个自然村组成。随着村民们思想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大山,走进企业,主动寻求自身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但是也有一些村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或其他原因无法实现劳动力转移。但是对于已经转移的村民来说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村民们就业企业分散,且缺乏维权意识,所以存在部分在企村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因此,为了满足村民们的这些需求,我村成立了职工维权帮扶服务室。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努力,维权帮扶服务站室已基本建成并已投入正常运行,现将工作内容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人员配备

为提高职工维权帮扶服务站的工作效率,我村专门成立了以胡国平为组长的维权帮扶工作小组,定期召开有关工作会议,了解服务室工作情况,并讨论相关措施以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维权帮扶需求。除此之外,还配备了一名专职服务室工作人员,从根本上完善了服务室的组织机构以及人员配备。

二、硬件软件两手抓

自服务室建立以来,我村十分重视完善服务室的硬件设施的完善。到目前为止,我村在大社保中心并行挂牌成立了职工维权帮扶服务室,设有专门的窗口接待来访群众。服务室同时配备了电脑、电话、打印机、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用品。

除了硬件配备齐全外,我村还针对服务室工作要求,专门建立了相关各项制度,不断使服务室的工作模式走向正规化。

三、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积极提升服务质量

职工维权帮扶服务室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访接待、劳资纠纷调解、困难救助、就业介绍、法律援助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村服务室对各项工作都有较好的落实,并从中不断探索工作经验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为了提高服务室人员的业务水平,还组织学习了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规范帮扶工作管理系统

我村不仅积极做好实质性的帮扶工作,还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维权帮扶服务电子档案和纸质台帐,消除了以往工作中“只重工作实效,不重工作内容归档”的弊端,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帮扶工作越来越规范化,使以后的工作有证可查,有据可依。

经过安顶村职工维权帮扶服务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上述工作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上级领导能批评指正。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把安顶村职工维权帮扶服务室搞得更有声有色,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里山镇安顶村职工维权帮扶服务室

篇6: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付集村委会下辖8个村民小组,面积7平方公里,村民229户、1090人,现有党小组2个,党员27名。

自2月初以来,我村积极响应上级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按照全市、全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了村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示范点创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村委会在市公安局驻村工作组的带领帮扶下,在上级各级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了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录入、管理站内硬件建设、视频监控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明显。自工作站建成以来,共接待屈家岭管理区、东宝区以及漳河新区兄弟单位参观3批次。2月27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周松青率领全市各县(市、区)政法委书记及市农委、市政法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莅临我村视察网格化试点建设情况后对我村网格化示范管理工作站给予充分肯定,称赞“全市绝对一流”。现将我们的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舍得投入。1月22日下午,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长朱高文到我村检查指导工作。他要求,市公安局“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要把“三万”工作作为市公安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抓手,将好事办好,好事办实,做到“三带”:一是带头。市公安局作为漳河新区片“三万”活动队长单位,要带头按要求落实好各项任务,完成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二是带动。公安局作为牵头单位,要及时将相关会议精神、上级要求进行传达,带动其他市直单位共同开展“三万”活动。三是带领。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整合信息,带领村组织、村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1月23日,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付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龚德湘到我村指导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建设时要求,工作站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并现场成立了以市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钱先斌同志为组长、我为副组长、其他村委会成员和驻村工作队员为成员的村网格化服务管理领导小组,具体抓落实。如何抓落实?没有空闲的房子怎么办?村委会一商量,经请示龚德湘同志同意,将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间45平方米的惠民超市拿出来作为工作站的场地。村网格化硬件投入缺少资金怎么办?市公安局驻村工作组不等不靠,克服自身经费紧张的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在建设之初即将10万元专款拨付到村里的账上,给予经费保障。

二、强化措施,高标推进。我村被漳河新区确定为全区唯一的试点村,必须率先启动网格化建设,为了发挥示范点的示范效应,市公安局驻村工作组与村委会一道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外地及本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经验;另一方面,请市、区、镇三级政法委具体负责领导到我村实地指导工作。通过各方面努力,截止目前,我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确立了“四全四有”的网格化工作目标,即:社情民意全摸清,矛盾纠纷全排查,公共服务全方位,困难群体全关注;治安有人管,矛盾有人解,难有人帮,服务有人办。二是科学划分网格,将全村科学划分为8个网格,选配8名网格员,成立了成员达13名的村网格管理机构; 三是长期聘用1名大学生为村网格信息管理员(每月工资1200元),负责工作站日常工作; 四是搭建了高标准的村网格化信息平台。《荆门市农村网格化管理建设标准》规定: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的配备标准是“五个一”即:一台专用电脑、一个打印机、一个社管服务查询终端等设备、网格员和网格信息管理员人手配备一部采集信息的社管通、一个视频监控室。示范村还要建立2-3个高清视频探头。目前,我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除规定的“五个一”标准外,还配备了一个55英寸的液晶电视机、一个高清存储机、一个办公平台、一个档案柜、一套办公桌椅、一个服务群众资料存放架,一套管理制度,达到了“十一个一”的标准。

篇7:农丰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农丰村位于海盐县百步镇西南部,与海宁市接壤,全村可耕地面积3219亩,共有22个承包组,农户795户、2691人。2011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516.2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9.1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311元。近年来,我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村、浙江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村、省级科普示范村、省级远程教育示范点、省级民主法制村、省级充分就业村等殊荣。

农丰村便民服务中心自2009年10月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政府关于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干部效能建设,不断拓宽基层政务服务渠道,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村便民服务中心在软硬件设施建设、运作机制、行政效能、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中心进驻事项80于项,日平均办理办结各类村民事项8件以上,全年办理件量近3000项,承诺事项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评价满意率达99%。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平台建设,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强化服务水平。

我村村两委高度重视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中心办公面积102平方,在大厅东侧用透明玻璃隔开专门设立书记、村长办公区同时兼顾矛盾调解室,在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办公区统一铺设地板,服务大厅外配有统一名称和标识,大厅内实行开放式窗口办公,印制各工作人员工作牌,在原有办公用品基础上,村又出资购置了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台、电脑1台、打印机1台、资料柜1套、办公桌6张、饮水机1台等办公设施,确保了中心各类设施齐全,环境整洁,并落实专项资金保证中心顺利运行,方便了村民办事需求。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标准,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工作的规范性。

村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设主任一名,由村书记担任,村班子成员为窗口工作人员,将便民服务工作纳入了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现中心驻服务大厅工作人员6人,其中常驻窗口工作人员4人,并落实岗位责任到人,以制度建设推动我村便民服务中心发展。中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自身建设发展,秉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制定便民中心服务程序和服务办法,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度,制定了一次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政务公开制、AB岗位工作制、考勤考核和监督等等工作制度,形成了标准明确、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按照敬业奉献、服务为民的总体要求,联系镇便民中心对我村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服务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重点结合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查找在工作和为民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优质透明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便民利民的服务得到充分体现,让便民服务中心成为为全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服务的便民之家。

三、加强服务建设,增加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我村便民服务中心坚持“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服务目标:一是公开办事内容程序。遵循合理、规范、高效的原则,村便民服务中心将工作职责、制度、服务项目全部上墙;印制《服务指南》、《办事须知》等资料,并根据各条线的工作职责和服务项目,将所有服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内容、依据和条件、程序和期限、材料目录、示范文本等资料等全部公开,供群众查阅,所有办事流程产生的办理件,如即办件、代办件、补办件都按统一格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大厅统一公开村中心工作人员的相片、姓名、分管条线,确保服务工作公开化,并印制便民联系卡,方便村民随时领取,大厅外设置工作人员外出去向牌,使村民办事找人方便。二是全面提供人性化服务:在大厅为村民提供坐椅、饮用水,放置报刊等休闲读物,营造温馨服务氛围。三是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统一设立工作牌,确保整体形象。严格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并及时回复,审批事项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提速50%以上,代办事项资料齐全的在2个工作日内上报,能当场办理的服务事项实行即办制,积极开展现场服务、陪同办理、预约办理等特色服务;城乡居保、户籍管理等窗口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积极推行方便、快捷、透明的网上服务。同时要求工作人员一律规范文明用语,耐心、细致、热情的接待村民来中心办理各类事项,坚持能办即办,不能办解释清楚,让村民“希望而来,满意而归”。

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它不仅仅分担了镇服务中心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提升了我村整体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继续完善 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强中心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中心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二)抓深化。在继续强化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载体。

(三)抓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服务质量即时测评制度,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监督。

农丰村民委员会

篇8:村服务站工作总结

1 主要做法

该公司从机构效能、人员保障、供电所能动性等方面着手, 确保按要求如期完成村居对接实施工作, 保证各项供电服务举措落实到位。

(1) 领会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 与上级部门良性互动, 统筹安排资料准备、资料上墙、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 对上墙资料、办公桌牌等及时进行整改。

(2) 机构保通畅。在设置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设置了村居对接工作办公室, 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 确保每一项要求都能得到落实。

(3) 人员有保障。选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沟通能力强的台区经理, 及时化解村民的用电抱怨和诉求。对客户经理的服务技能、业务素质进行培训和提升。

(4) 配置有标准。为规范便民服务模式, 每个村级便民中心明确一名台区经理为对接人, 对设施配备作出了一块服务内容上墙牌、一张客户经理桌牌、一张服务便民卡、一套服务记录本、一套宣传资料的“五个一”统一规定, 规范服务模式和服务时间。

2 发现问题

该公司在常态化运行过程中, 发现供电所服务工作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 部分供电所对接村 (社区) 未做到全覆盖。

(2) “电力客户经理”与“台区经理”两个概念容易混淆。电力客户经理主要从事该村的对接服务工作;台区经理主要从事抄表催缴、用电检查和服务、电力安全检查及安全用电、营业供电、电价电费宣传等工作。两者工作性质存在类似点, 容易给基层人员造成混淆。

(3) 有的供电所管理理念尚未转变到位, 员工队伍的服务能力、业务素质、责任心等也存在着差距。

(4) 常态化管理问题。因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对象是一个行政村的村民, 业务量少, 时间一长, 部分电力客户经理工作积极性消退, 对对接工作产生应付心理。

3 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 该公司结合实际采取了4个方面的治理措施:

(1) 强化标准。严格执行“五个一”标准;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客户 (台区) 经理电话, 及时化解村民的用电抱怨和诉求;做到对接全覆盖, 联系点对接人员有更改的, 及时重新配置客户经理桌牌, 做到规范管理。

(2) 理顺制度, 明确职责。重新修订《供电所台区经理制管理办法》《台区经理管理考核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将“电力客户经理”与“台区经理”合并, 统称为“台区经理”, 纳入供电所绩效考核管理;明确台区经理十项工作职责, 包括电费电能量抄收、表计轮换、线损异常核查、台区低压客户割接、低压客户用电检查、反窃电、查违章用电、低压台区巡视、辖区故障报修和优质服务等工作。

(3) 应用新系统、新设备, 优化人员结构。利用采集信息系统, 转变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 把供电所营销服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抄收工作中解放出来, 投入到对接服务工作中。利用实时监控平台, 监控低压台区运行, 及时更换隐患设备, 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 变“被动抢修”为“主动服务”,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提升安全用电水平。

(4) 抓好量化考核。实行台区经理考核测评, 签订年度责任目标中的安全指标、运行指标、营销指标、服务指标、工作质量指标等, 以供电所和台区经理签署的《绩效管理协议书》来执行考核。月度考核累计积分为年度总积分, 作为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台区经理, 优先具有各项推优资格。建立台区经理业绩对标机制, 将对接工作考评结果与供电所绩效 (业绩) 考核相挂钩, 考核分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发生因台区经理为主要原因而导致的电力投诉的, 扣发其当月及年度该项考核奖。同时, 加快供电所人才培养和储备, 每年组织客户经理知识竞赛、年度优秀客户经理评选等活动, 提高台区经理的业务素质、服务技能和工作积极性。

4 结束语

篇9:村服务站工作总结

关键词:农村;支付结算;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9—0003—03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人民银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政策措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结合实际,组织银行、银联等有关各方,在取得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广符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推动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农民、政府、银行和商户的普遍赞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中心,村一级(以下简称村域)的银行机构网点基本处于全空白状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县城和乡镇中心支付服务环境的明显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滞后、村民金融服务匮乏问题日益突显,村域金融服务成本高、获取难。如何有效增加村域支付服务供给,便利村民支付结算,成为人民银行在推行农村金融普惠制方面所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人民银行部分基层行和当地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通过在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发放银行卡、开通小额助农取款服务以及建立农村缴费服务站等方式,较好地破解了村域没有金融网点、村民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难题。人民银行总行对这些支付服务创新及时地进行总结,对好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推广。

一、多措并举,推动村域支付服务广覆盖

(一)在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实现农民足不出村享受支付服务

转账电话是一种兼具电话功能和POS功能的自助终端机具,可以提供消费、转账、缴纳公用事业费、小额取现等刷卡业务。通常,一台普通转账电话花费约500元,加上取款业务所需的验钞机和保险箱,投入仅2000元左右。与开设银行网点或布放ATM机等相比,转账电话成本低、服务功能强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方面,人民银行大力组织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在各行政村选择代理点(通常为村委、农家店、村卫生所或其他有信誉的村民个人)布放转账电话,实现村村通转账。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大力协调当地政府,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政府其他支农惠农补贴政策结合起来,利用补贴、养老金发放契机,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开展银行卡村建设,为每一个村、每一户农户发放银行卡,用以承接资金,推动实现户户有银行卡,利用转账电话进行刷卡交易,让农民轻松享受现代支付服务。据了解,目前,山西、福建、海南已基本实现转账电话村村通,其他省(区、市)也正在村域大力推动布放转账电话。

(二)开通小额助农取款服务,便利农民取现需求

小额助农取款是通过在农村地区布放转账电话等POS终端,借助POS终端的刷卡转账功能,由代理点代付现金,并通过银行实时扣划被代理人借记卡相同金额至代理点账户,从而向农民提供小额取款服务。银行为每个代理点配备一个验钞机和一个保险箱,每日取款通常不超过1000元,免费或少量地向农民收取手续费,取款时验证身份并签章。通过审慎的业务管理,小额助农取款服务实现了便农、惠农和安全。目前,在农村地区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涉农金融机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设置在行政村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合计达17.52万个,覆盖行政村12.81万个,约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23.57%。2011年全年取款笔数和金额分别达到3963.33万笔和346.11亿元。

(三)建立农村缴费服务站,方便农民就近缴费

目前,已有支付机构在村域推出了基于银行卡的手机远程支付业务,设立了“移动支付服务站”,开展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及手机话费等缴纳服务。通过选择服务站代理人(通常为农资店、小卖部、农村超市、小作坊、农村手机维修点等农村零售网点或村干部),开立以其手机号码为标识的移动支付账户,注册绑定其银行卡后,即可由其通过短信等方式发起基于银行卡或支付账户的转账业务,为自己或代理他人办理缴费、转账、资金归集和分账等支付业务,从而实现以点带面,服务周围农民。代理人仅用一部手机即可营业,并获取佣金收益。受众农民用户可就近缴费,无需奔波往返收费机构营业网点缴费,节约了时间和交通成本。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村域缴费难等问题,使村民享受到便捷的支付服务。

二、各方满意,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的社会效益良好

(一)便利了取款,农民满意

在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发放银行卡,满足了村民的转账、汇款、消费、取现等最主要、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助农取款服务开办前,村域的老年人领取养老金需要乘车或步行至乡镇中心甚至县城的银行网点支取,视路程的远近和交通状况需要花费数量不等的交通费和时间,助农取款服务的开办,实现了“不出村、零成本”的小额现金特别是养老金的支取,大大节约了村域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交通费和时间。2011年,全国共办理助农取款服务3963.33万笔,以每笔取款平均节约农民交通费2元、节约取款时间4小时计,相当于为全国取款农民节约了7926.66万元交通费和1.59亿小时工时。

(二)改善了民生,政府满意

通过在“万村千乡”农家店、村委等布放转账电话,整村发放银行卡,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将各种政府涉农补贴、养老金等直拨入卡,再通过转账电话刷卡取款,实现了政府发放补贴、银行服务、村内取钱的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仅改进了“万村千乡”农家店等的支付结算方式,改善了银行卡受理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支付服务基础设施,也促进了财政补贴资金的透明、高效管理。人民银行在推行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政策的同时,也促进了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万村千乡”工程等其他政府部门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赞同。

(三)拓展了市场,银行满意

通过在广大的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发放银行卡并承接政府涉农补贴资金,涉农金融机构不仅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延伸金融服务,而且获得了大量的银行卡客户,从而直接获得了一定的补贴资金存款,并通过拥有客户而拥有潜在存款,使得这些银行机构在拓展村域金融服务蓝海市场的竞争中抢得战略先机。此外,助农取款业务的开办,较大程度上分流了银行网点柜面取款的压力,节约了银行网点的运营成本。

(四)增加了收入,商户满意

转账电话的布放、助农取款服务和农村移动支付服务站的开办,既增加并畅通了农村小超市、农资店等代理点的支付结算渠道,又使其获得了代理业务收入,由此也增强了这些代理点的综合服务能力,聚集了商业人气。

三、推广创新,进一步推进村域支付服务环境改善

(一)进一步推广转账电话并开办小额助农取款服务

相比于布放ATM或设置流动服务点,布放转账电话并开通助农取款服务成本低、好操作、易复制,能够满足村域最主要、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可以更好地缓解村域金融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人民银行将利用各类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契机,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银行卡发行和补贴资金直拨入卡,实现小额助农取款服务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二)积极探索利用转账电话等支付终端开办村域缴费业务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商品交易日趋活跃,村域的支付结算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水费、电费、煤气费、手机话费、有线电视费、新农合、新农保等各类缴费业务日渐增多。借鉴城市各类缴费业务模式,结合农村实际,依托转账电话等金融支付终端可以实现村民足不出村户缴纳各类费用,便利村民生活。

(三)支持和鼓励支付机构在村域提供服务

目前一些非金融支付机构在村域成功实践移动支付等业务,说明支付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相比银行机构而言,支付机构更具有开拓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更注重和善于去挖掘并满足客户特别是中小客户的需求。应支持和鼓励支付机构发挥优势,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支付产品或服务,探索既能服务“三农”发展、又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业务模式,为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贡献力量,共同促进我国城乡支付服务的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励跃.促发展,惠民生 促进我国无卡支付规范发展[J],中国信用卡,2012,(7).

[2]张建华,吴焱.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J],中国金融,2011,(19).

[3]魏鹏.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业务 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支付服务水平[J],中国信息卡,2010,(6).

[4]周宗安,孔祥瑞.对我国农村支付环境的透视[J],金融发展研究,2009,(10).

篇10: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办农卫发„2013‟28号)及汉中市卫生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实施意见》(汉卫发[2013] 号)城固县卫生局《城固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城卫发【2014】1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创新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已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把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以辖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家庭服务医生)为指导,乡村医生为服务主体的“划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服务模式,现将我镇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桔园镇地处城固县北山与平川结合部,全镇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总人口40193人,辖区有28个行政村,我镇是全市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享誉全国的“桔园之乡”。我镇设有乡镇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31所,其中镇村医务人员138名。,为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涉及到的有28个行政村,31所村卫生室,其中覆盖签约家庭数9549户,所涉及人口数40193人。

二、工作进展

2014年3月我院组建由临床、护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等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包村指导、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包户包人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以村卫生室和农村居民家庭为签约主体。针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重点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医疗技术诊疗规范、医疗安全等知识培训,指导乡村医生应用适宜卫生技术、实施基本药物,开展基本卫生服务。对于乡村医生不能独立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计划免疫、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糖尿病、高血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重性精神病筛查等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做好了工作的衔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质保量的开展。同时,加强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各项服务的考核,对服务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监督检查,使签约服务各项服务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目前我镇共有31所村卫生室48名乡村医生开展了签约服务工作,8776户35982人自主选择了自己信任的乡村医生,并与乡村医生自愿签订了服务协议。有31212人次享受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1818人次到村卫生室接受了基本医疗服务。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根据城固县卫生局整体工作精神,成立了以张恒院长为组长的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起草了《桔园镇2014年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方案》。截至今年9月1日,共召开专题会议3场,组建团队1个,团队成员7人,参加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培训93人次,多次召开桔园镇各乡村卫生所、院全体医务人员参加的“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部署会议”、“桔园镇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培训会”、“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健康评估工作培训会”等工作会议,会议都紧密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服务内容、人员构成、经费保障、工作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布置、推进、并充分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障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我镇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通过下乡义诊、健康咨询、知识讲座、入户上门等多种活动形式向居民宣传3124人次,同时,我镇还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主题的宣传栏2版、黑板报31期,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总结经验,推广服务

根据城固县卫生局的部署,我院将及时总结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试点的做法和初步成效,特别是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按照确定目标人群、签订服务协议等工作流程,逐步向全镇居民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

(二)深化内涵,完善服务

根据居民日益提高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及时调整签约服务内容,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项目逐步纳入家庭医生式服务范围,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三)强化考核,持续服务

2014年,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镇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不定期督导检查等形式,促进各村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

上一篇:论外委队伍的管理下一篇: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