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2024-04-27

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共9篇)

篇1: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办农卫发„2013‟28号)及汉中市卫生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实施意见》(汉卫发[2013] 号)城固县卫生局《城固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城卫发【2014】1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创新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已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把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以辖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家庭服务医生)为指导,乡村医生为服务主体的“划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服务模式,现将我镇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桔园镇地处城固县北山与平川结合部,全镇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总人口40193人,辖区有28个行政村,我镇是全市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享誉全国的“桔园之乡”。我镇设有乡镇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31所,其中镇村医务人员138名。,为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涉及到的有28个行政村,31所村卫生室,其中覆盖签约家庭数9549户,所涉及人口数40193人。

二、工作进展

2014年3月我院组建由临床、护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等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包村指导、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包户包人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以村卫生室和农村居民家庭为签约主体。针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重点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医疗技术诊疗规范、医疗安全等知识培训,指导乡村医生应用适宜卫生技术、实施基本药物,开展基本卫生服务。对于乡村医生不能独立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计划免疫、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糖尿病、高血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重性精神病筛查等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做好了工作的衔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质保量的开展。同时,加强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各项服务的考核,对服务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监督检查,使签约服务各项服务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目前我镇共有31所村卫生室48名乡村医生开展了签约服务工作,8776户35982人自主选择了自己信任的乡村医生,并与乡村医生自愿签订了服务协议。有31212人次享受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1818人次到村卫生室接受了基本医疗服务。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根据城固县卫生局整体工作精神,成立了以张恒院长为组长的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起草了《桔园镇2014年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方案》。截至今年9月1日,共召开专题会议3场,组建团队1个,团队成员7人,参加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培训93人次,多次召开桔园镇各乡村卫生所、院全体医务人员参加的“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部署会议”、“桔园镇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培训会”、“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健康评估工作培训会”等工作会议,会议都紧密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服务内容、人员构成、经费保障、工作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布置、推进、并充分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障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我镇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通过下乡义诊、健康咨询、知识讲座、入户上门等多种活动形式向居民宣传3124人次,同时,我镇还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主题的宣传栏2版、黑板报31期,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总结经验,推广服务

根据城固县卫生局的部署,我院将及时总结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试点的做法和初步成效,特别是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按照确定目标人群、签订服务协议等工作流程,逐步向全镇居民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

(二)深化内涵,完善服务

根据居民日益提高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及时调整签约服务内容,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项目逐步纳入家庭医生式服务范围,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三)强化考核,持续服务

2014年,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镇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不定期督导检查等形式,促进各村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

桔园镇中心卫生院 2014年9月12日

篇2: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村级医疗卫生网络机构是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最基层网络组织,乡村医生(以下简称村医)作为这一基层机构的重要成员除担负农村一般诊疗工作外,还承担了村级预防保健、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疫情调查处理、疫病监测、改水改厕等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从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到传染病、地方病防治,他们执著地守护着农村广大群众的健康。由于长期以来,村医的基本待遇问题以及养老保险问题没有得到根本妥善的解决,随着社会生存压力日益加大,村医队伍日趋不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瓶颈。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村医待遇现状,探索可行有效的解决村医待遇途径,从而促进村级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进行了本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村医的历史背景

乡村医生在40年前曾称作“赤脚医生”,在那个缺医少药甚至无医无药的时代,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为解决农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当今社会我国各地农村已建成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据相关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农民患病就诊一般选择村卫生室(所、站),乡村医生则是农民的“健康守门人”,更是每个村民及家庭的最鲜活的健康档案,村民既往病史、用药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甚至连村民自己都

医管理日益规范,村医资格日趋合法,村卫生所硬件设施的日渐改善,无疑使我镇村医对工作增加了一定的信心,也使村级医疗水平排在了全县前列。

(二)村医待遇基本情况

1、误工报酬情况。目前,我镇村医工资主要分为相对固定及浮动工资两部分构成。相对固定的工资一是由腾冲县按在编村医人数,2007年以前人均每月补助30—60元不等,2007年后人均每月补助100元;其次是按卫生所完成计划免疫情况人均每月补助60元及按完成任务情况财政进行零星补助;但是这部分相对固定的工资补助,与村医工作到每个社,每位群众的工作量比较是不是成比例的。浮动工资是按《xx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桥政发„2003‟27号)(以下简称《方案》)文件规定执行,即村医执行个人收入与任务考核、单位效益挂钩的绩效工资制,实行下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浮动工资制,工资总额原则上不超过纯收入的80%。

2、养老保险政策及其落实情况。由于目前全省乡村医生在养老保险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方法,为使村医“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我镇在《方案》中规定暂定参照个体工商户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多方法实行,从乡村医生每月工资总额中提出10%作为养老保险金,由镇卫生院统一在当地金融部门存起,乡村医生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必须办理退休手续,退休后由卫生院一次性连本带息支付个人养老金。但目前在我镇只有箐口卫生所

医待遇。一是硬件设施不平衡。箐口社区基础设施发展较早,卫生所建设在各项硬件设施上相对较完善、先进,除四室齐全外,还设有B超室、化验室等,轮马村卫生所基础设施建设较晚,卫生所于2009年6月改造完毕,医疗条件相对滞后。二是村医素质分布不均衡。群众就医从注重村医的经验已慢慢转移到既注重经验又注重学历、资历上来,因此村医素质成为群众选择就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许多群众宁愿多乘几趟车,多行几里路也要到镇卫生院就医、就诊,无形当中村卫生所减少了一些病源;三是人口、交通、地域等客观因素。永兴村是全镇人最多的一个村,且离下街集镇有一定距离,交通不变,特别村卫生所在就医条件改善及实施新农合之后,村医工作虽然比较繁琐,但效益可。而金家村常住人口较少,离下街社区较近,交通便利,部分群众往往到附近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就医,病源流失直接影响了村卫生所的效益;四是群众观念也成为影响村卫生所不平衡发展的因素。“小病用药,大病用医”这是许多群众普遍的就医观念,这种不正确就医观念的严重程度不仅增加了当地卫生防疫工作的难度,同样也影响了各村卫生所的发展,例如xx社区是纯傈僳族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群众的就医观念也制约了当地卫生所的发展,包括村卫生所的效益问题。

3、离任村医保障亟待解决。一是村医的养老保险问题,因尚未纳入政府相关政策规定中,村卫生所工资待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村医参与养老保险;二是村医离任后的生活保障问题,是每

医发挥专业,如上街卫生所的中医中药,东村卫生所的牙科等,在各级部门与村卫生所的努力下,已经在全镇小有名气;三是村医自身也要加强自修自学;四是要要实行村医学历和执业资格强制性提高制度,严把村医准入关,逐步提高村医整体素质。

3、其它措施。一是以实施“新农合”为契机,努力改善就医环境,提高诊疗水平,积极争取试行“新农合”家庭门诊定额报销,开展门诊治疗统筹报销的试点工作,增加病源。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村医的养老保险制度,可挂靠或参照个体工商户进行缴费,解决村医的部分后顾之忧。;三是公共卫生服务的补贴费用适当提高;四是是建立长效的奖励动作机制,对于在业务上、管理上、服务上做得好的村卫生所进行奖励,提高村医积极性;五是争取财政补贴力度,提高村医收入;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群众竖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4、需要注意的问题。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所账务的管理力度,严格实行“三制”、“四有”、“七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另外加强新农合管理,杜绝定点医疗机构有关经济违纪违规问题的出现。

篇3: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践研究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在四个试点区 ( 县) 中各抽取一个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现场, 即双流县合江镇卫生院、游仙区新桥镇卫生院、安岳县周礼镇卫生院、平昌县驷马镇卫生院, 每个乡镇抽取3个村卫生室进行调查。

访谈法: 深入访谈区 ( 县) 卫生局分管局长和科长、乡镇卫生院分管院长、乡村医生、村民。

现场调查: 随机抽查样本乡镇卫生院已签约的65岁以上老年人和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档案各10份, 了解签约管理的情况; 收集有关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相关数据、文件资料。

2 结 果

2. 1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中的主要做法

双流县实行镇村工作一体化管理, 组建由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生以及村干事组成的乡村医生服务团队, 以重点人群为首要签约对象展开签约工作, 对签约农村居民提供团队服务, 明确团队各成员的工作职责, 制定团队绩效考核办法, 乡镇卫生院组织考核, 考核结果与团队成员补助挂钩; 游仙区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与乡村卫生一体化工作一并推进, 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将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分组与乡村医生共同组成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签约农村居民提供服务; 安岳县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纳入目标考核, 由乡镇卫生院组织服务技术指导小组与村卫生室结成对子定期到村卫生室开展巡回医疗, 并交由各卫生办公室具体督查落实; 平昌县建立起“镇骨干医生包村、村卫生室医生包户包人”的机制推行签约服务工作, 同时签订三书一册 ( 签约服务协议书、签约服务承诺书、签约服务告知书、签约服务手册) 明确双方责任。

2. 2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情况

双流县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较早, 2011年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台了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工作实施方案, 2012年9月下发了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 截止2013年6月底, 合江镇卫生院家庭签约率为10. 6% , 居民签约率为7. 5% ; 游仙区于2012年3月建立了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服务模式实施方案, 并于10月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和乡村卫生一体化工作一并推进, 截止2013年6月底, 新桥镇卫生院家庭签约率为52. 5% , 居民签约率为70. 7% ; 安岳县的周礼镇卫生院和平昌县的驷马镇卫生院都是于2013年4月启动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截止2013年6月底, 周礼镇家庭签约率为38. 2% , 居民签约率为59. 3% , 驷马镇家庭签约率为88. 4% , 居民签约率为86. 0% 。

2. 3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内容

四家样本机构提供的签约服务项目均是无偿服务项目, 平均每家机构提供10项服务, 最少的为合江镇卫生院, 提供了8项, 最多的是周礼镇卫生院和驷马镇卫生院, 均提供了12项。服务内容依托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主要包括减免部分挂号费、提供健康指导与咨询、免费测血压、建立健康档案、对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健康评估以及健康指导、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免费中医体质辨识、转诊服务、帮忙联系上级专家等。

2. 4辖区重点人群签约率

截止2013年6月底, 四家样本机构辖区重点人群签约情况如表1所示。驷马镇 卫生院五 类重点人 群签约率 均达到95. 0% 以上; 新桥镇卫生院除了老年人之外, 其他四类重点人群签约近乎于全覆盖; 周礼镇卫生院残疾人签约率达100. 0% , 其他四类签约率也较高; 合江镇卫生院将精神病患者全部纳入签约管理, 但其他几类重点人群签约率未达到30. 0% 。

2. 5 已签约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情况

分别随机抽取4家机构已签约的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各10份, 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 2011版) 》 ( 以下简称“规范”) 的要求, 查看2013年的年检表和访视记录表, 打电话核实真实性、询问对乡村医生的满意度以及高血压患者最近一次血压控制情况。由表2可见, 4家机构老年人体检表合格率为57. 5% , 满意率为72. 5% ; 高血压患者访视合格率为80. 0% , 血压控制率为70. 0% , 满意率为82. 5% 。合江镇卫生院各项健康管理指标均比较高, 其中老年人体检表完整率为80. 0% , 高血压患者访视合格率为100. 0% , 血压控制率为80. 0% ; 新桥镇和周礼镇卫生院体检表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 以新桥镇卫生院的问题比较突出, 体检表合格率仅为30. 0% 。

3 讨 论

3. 1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顺利推行, 但签约管理质量还有待提高

从签约工作的推进情况来看, 样本地区先后均建立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 通过实践探索工作机制。各地签约率均达到一定比例, 并且以重点人群为首要签约对象针对性的开展服务, 对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查结果显示, 除双流合江镇卫生院重点人群签约管理率较低外, 其余机构重点人群近乎于全覆盖, 但签约管理效果却并不乐观。以65岁以上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为例: 老年人体检表将近一半不合格, 体检项目不全, 主要缺辅助检查; 高血压患者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分类管理, 访视次数和内容不达标, 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不佳; 打电话询问满意度, 存在错号、空号现象, 部分农民表示不知道自己签了约, 还有人反应签约后并没有提供服务。分析原因, 一是机构急于达到量的目标却忽视了质的要求, 为签约而签约; 二是机构工作人员和村医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掌握不够, 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提供服务; 三是部分农民健康意识差、对签约服务配合度低, 影响了项目的实施。

3. 2 签约形式大于签约内容使工作显得务虚

首先, 调研中了解到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 长年不在家, 乡村医生到农户家里签约一般是一个人为代表代替其他成员签约, 而实际上对在外务工人员是没办法提供服务的, 所以出现居民签约率虚高的现象。其次, 目前签约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基本医疗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农民签约与否在享受服务的数量、质量和价格上没有区别, 关键在于机构对签约农民提供的是主动、系统的服务, 这就要求乡村医生转变传统的服务意识, 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该变, 而从访谈中了解到目前还未能做到这一点。再者, 一项新事物的发展有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 对签约服务有以下三种认识类型: 一是跟风型。自己完全不知道与乡村医生签约双方的义务和权利, 对签约后能带来多少益处也不清楚, 盲从随大流, 本着“签就签, 反正也不交钱”的心态签订协议; 二是依赖型。部分已签约的有需求的居民认为签了约就有了保障, 自己的健康问题应由签约医生全权负责, 会提出家庭病床、上门治疗等要求, 超出了目前签约服务保障的范围; 三是抵触型。部分人认为签约与否不是享受服务的决定条件, 生病就医也不会因为签约而有所优惠, 签约是政府的一项政绩工程, 对老百姓意义不大, 有人直言“签了服务只注重形式, 不如发放感冒药来的实惠”。以上问题均提示, 如果签约服务工作中形式与内容不能达到平衡状态, 农民在签约当年没有享受到实惠会影响第二年签约的积极性, 导致工作很难持续开展。

3. 3 两个矛盾影响签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 3. 1村医工作量增加与待遇矛盾影响签约工作积极性。签约服务没有专项资金支撑, 现有公共卫生资金难以保障增加服务事项的必要支出。调查显示,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实施以来, 打破了乡村医生以往的工作状态。按照目前政策要求, 乡村医生看一个病人, 除进行常规诊治外, 还需要开处方、门诊登记、开收据、录入电脑, 月底汇总上报;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40% 左右的任务需交由乡村医生来承担, 部分村医反应, “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年四次的随访工作要走很远的路, 耗时长, 而且填表录微机工作困难, 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乡村两级资金的划分使用尚未严格落实, 乡镇卫生院和村医的职责和任务划分并不十分明确, 付出和回报上还存在一定争论[2]。现在乡村医生除了承担这些工作外, 还要走家入户宣传签约工作、填大量表格, 并要履行签约协议的内容, 乡村医生现在面临工作支出增加、风险增大的双重压力, 而收入却未提高, 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虽然一些地区采取“以奖代补”、“村民监督”“民主测评”、“考核挂钩”等措施, 但无法从制度上, 投入上保障乡村医生增加工作量的合理收入。

3. 3. 2村医能力现状与工作要求的矛盾影响签约服务质量。“意见”中指出“乡村医生要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患者筛查、随访工作, 为其提供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和诊疗路径指导服务, 要提供转诊服务等。”各地的实施方案中也对村医服务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旦签了约, 就有协议的约束, 就应该按照协议的内容来为百姓提供服务, 而现有乡村医生队伍部分是跟师学徒, 不具备全科医生的素质, 存在力不从心或心余力绌的现象。官方数据显示, 截止2012年年底, 四川省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中60岁以上占22. 68% , 大专以上学历占4. 66% , 执业 ( 助理) 医师占18. 13% , 由此可见, 目前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缺乏, 难以满足签约服务的要求, 一定程度上影响签约服务效果。

4 建 议

4. 1 加强宣传、丰富载体, 使签约做真做实

争取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是落实签约服务的重点。针对目前农民对签约服务的态度, 按照使其“知道、相信、行动”的思路, 首先应该加强宣传, 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坝坝会、登门宣传、设置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广播等多种方式, 充分告知与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协议的内容及好处, 使老百姓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真心接受。另外, 为体现签约服务的优势, 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实质载体, 同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建议出台明确的文件依据和实施细则, 列出乡村医生应该承担的工作明细项, 使老百姓看到所接受的服务是有保障的。最后, 树立典型, 抓住签约服务过程中的成功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 不仅使农民也让村医感受到签约服务的意义所在, 从而能让双方真正愿意参与签约工作。

4. 2 加大投入并探索对乡村医生的支付方式, 让履约得到保障

除了靠行政手段督促乡村医生落实签约工作外, 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去激发其内在、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目前签约服务并没有对乡村医生予以专项资金支撑, 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并探索对乡村医生的支付方式。建议按照服务人数支付, 将签约服务的内容对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村医承担的任务进行测算, 不在任务中的需重新核算经费并予以补贴, 将签约人数与单个服务对象支出的经费合计, 对乡村医生打包支付, 并与签约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效果指标挂钩, 构建责任与利益对等的服务机制。为了履约能够得到保障, 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督导考核: 一是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对签约服务完成率、服务对象满意率、签约人群健康管理效果加大权重进行考核[1]; 二是建立乡镇卫生院分片带动不同村卫生站服务团队的激励机制, 乡村医生的考核结果在经济上与其所在团队衔接, 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三是发挥村干部情况熟悉、基数清楚、利于协调等地缘优势, 随时巡查工作开展情况, 有效促进村卫生室主动服务、上门服务, 并将巡查结果反馈乡镇政府和乡镇卫生院, 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4. 3 多举并措提升村级医疗服务能力, 保证签约服务质量

一是出台明确的政策支撑, 推行乡招村用。通过政策优惠, 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的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 通过考核, 将符合条件的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 实现乡镇卫生机构人员的下沉及乡村医生的上调[3]。二是明确定位村医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教育和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4], 培训经费由各级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障; 同时, 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的医德规范教育, 并建立健全相关评选评优机制[5]。三是探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两级服务规范“管理包”[6]。在确定乡村两级职责分工比例的基础上, 确定与职责分工比例相适应的乡村两级经费分配比例范围[7], 建立项目评价机制, 细化考核指标, 加强管理, 规范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8]。

摘要:目的:了解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现状及工作中的经验与困难, 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方法:访谈法、现场调查。结果: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顺利推行, 并以重点人群为首要签约对象针对性的开展服务, 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签约工作形式大于内容, 村医工作量和待遇存在矛盾, 村医能力与工作要求存在矛盾制约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宣传、丰富载体, 使签约做真做实;加大投入并探索对乡村医生的支付方式, 让履约得到保障;多举并措提升村级医疗服务能力, 保证签约服务质量。

关键词: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史明丽.如何发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制[J].中国农村卫生, 2013, 8:8.

[2]叶晓舸, 钟明良, 赵莉, 等.四川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11:846.

[3]臧礼忠, 刘宝.关于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乡村医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 2010, 3 (4) :192.

[4]陆方, 张至刚.医学本科生任职村医的医院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8A) :2641.

[5]何含兵, 罗长坤, 贺加, 等.合同购买卫生服务中政府与村卫生室的激励相容约束博弈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 10:728.

[6]匡莉, 冯惠强.我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与比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 5 (5) :45.

[7]刘伊凡, 马才辉, 项远兮, 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两级职责分工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3, 32 (9) :75.

篇4: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搭建平台 转变服务模式

抓住卫生改革机遇,着力于推进卫生工作向基层延伸,通过开展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和示范化建设,实施健康小屋、预防接种门诊、慢病管理建设等,为签约医生提供了技术和协作服务支持。特别是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使基层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了相对固定和谐的“亲情式服务关系”,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规范管理 着力内涵提升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和中长期规划,突出“两个强调”,做到“七个明确”,全力推动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两个强调”即首先强调宣传引导。内容上,宣传签约服务的政策和具体的服务内容。形式上,开展市、县、街道、社区和村(居)委员会多层面的宣传工作。省、市各大媒体先后进行了多轮报道,进一步提高了宣传效果。其次是强调工作主动。以辖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主动为居民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咨询、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服务等适宜医疗卫生服务并不断拓展上门服务内容。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责任、签约主体、签约对象、签约形式、签约内容及签约要求,力争两年内五成居民拥有“家庭医生”。

着眼长效 强化制度建设

结合实际,切实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确保签约服务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一是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坚持公共卫生以“拨”为主;基本医疗以“补”为主;人事管理以“聘”为主;分配制度以“绩”为主,探索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建立。二是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托管、组建纵向一体化医疗集团等多种合作形式,探索建立与大中型医院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如德阳市人民医院和新中镇卫生院开展了集团化医疗合作试点,罗江县人民医院托管略坪镇卫生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同泰山、旌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专家派驻和双向转诊制度。三是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到2015年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德阳市作为全省9个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今年招聘30名全科医生。

先行先试 各地特色突显

德阳市各县区把推进签约服务工作作为新形势下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各具特色,成效显著。罗江县结合人口少、地域范围小的实际,推行以乡镇卫生院(社区)为实施主体,县级医疗机构分片指导,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联动模式。中江县实现了签约服务“量化管理”,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考核体系,并与项目资金分配奖励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旌阳区、什邡市利用乡村医生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贴近农村群众,熟悉村镇的现实情况,重点推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多方受益 实现“四个促进”

经过一年多努力,德阳已建立全科医师团队662个;签约家庭508076个,签约覆盖率40.39%;签约人数1420924人,签约覆盖率41.59%;签约重点人群人数378577人,先行试点的三个县(市、区)签约覆盖率均达50%以上。通过签约服务工作开展,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卫生行业形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是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理念的转变,实现了卫生服务由单向的、被动的“服务提供者”向主动的、互动的“提供服务者”转变。二是促进了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建立。推行签约服务,使医疗服务方式从坐诊模式转向坐诊和走诊相结合的模式,服务内容由重医疗服务转向防治结合,为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打了良好基础。三是促进了居民服务满意度的提升。签约服务使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随访服务等更加深入,通过实施预约诊疗、上门访视等便民惠民措施,增强了签约居民的健康意识,增进了签约双方的沟通,改善了服务关系,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四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使社区(乡镇)弱势群体、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优先得到以基本医疗和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卫计)

篇5: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根据花溪区卫生局关于“石板镇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会议精神,特制订石板镇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卫生院的综合服务功能及行政管理职能,调整乡村卫生组织机构,优化卫生资源,巩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提高村卫生所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把一体化工作列入卫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综合目标管理,精心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巩固和规范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做好宣传教育

利用乡村医生培训、例会及其它宣传形式,做好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目的、意义,是实现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巩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保障工程,从而自觉地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

四、建立规章制度

制定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计划,制定预防保健、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发放到乡村医生手中,随时对照检查,随时改进工作,使乡村一体化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五、统一业务管理

统一规划乡村卫生医疗机构,村卫生所基本装备统一,要求房屋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三室独立(诊室、药房、治疗室)。统一安排业务工作。统一安排进行业务培训,且每位乡村医生每年继续医学教育不少于50学时。每半年进行一次乡村卫生管理督导、医务人员每月进行一次培训。每年年底进行村医疗卫生机构校验。通过体制改革,确保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镇顺利推进。

篇6: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1 签约服务基本情况

1.1 健全签约服务网络

我院成立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支, 成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及公共卫生人员, 其中注册全科医生28名, 乡村医生11名。签约医生具备全科医师执业资格, 或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临床或中医执业资格, 或乡村医生资格, 并有2年以上医疗工作经历。

1.2优化签约服务方式

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础上, 由乡村医生根据“按家庭签约、分人群服务”的原则, 通过集体签约、门诊签约、家庭签约、专病签约等方式, 以户为单位, 由社区居民 (村民) 自愿与签约医生签约, 签约期1年, 1年期满后满意者可自动续约, 不满意者可终止约定或另选签约医生签约;优先为60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残疾人及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家庭签订服务协议, 规定每户家庭同期只能选择1名签约医生。

1.3 规范签约服务内容

按照《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3) 版》要求, 免费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内容包括: (1) 提供个性化服务。按需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为签约居民提供门诊预约、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服务, 制订个性化的健康体检套餐;对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 指导和督促康复训练;对空巢和行动不便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提供家庭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 (2) 特需约定服务项目。结合实际, 开展家庭病床、家庭诊疗等特需服务项目。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收费项目根据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执行。参保居民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医保规定支付。 (3)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免费血糖检测。

1.4 建立签约服务机制

中心卫生院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奖励机制, 根据签约服务工作开展的成效, 通过服务数量与质量的考核在绩效工资上给予一定的奖励。

2 建立特色专科、双向转诊机制, 做好分级诊疗

我院结合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防治工作, 定期邀请嵊州市人民医院的相关专家来院门诊, 规定了连续两次未获得良好控制或有并发症等转诊适应证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 必须转诊到中心卫生院相关科室和相应医生, 经中心卫生院诊疗后未达到良好控制者, 由中心卫生院转诊给定期来院的嵊州市人民医院专家, 对签约居民优先转诊, 如需到嵊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 优先安排住院, 实现了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与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与市级医院的双向转诊模式, 利于患者合理就医, 减少就诊费用, 减轻患者家庭负担。2013年通过这种方式向来院专家转诊84人次, 目前每月的转诊人次在逐渐增加。

3 取得的经验与成效

3.1 对签约居民的吸引力

(1) 签约乡村医生与签约居民形成合同关系, 明确告知了签约乡村医生提供的服务内容, 便于签约居民对医生工作的监督; (2) 签约居民的就医更方便。可以通过电话咨询有关健康问题、预约就诊, 方便进行三级转诊; (3) 可以享受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如强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的12次免费血糖检测。

3.2 对签约医生的吸引力

(1) 按签约数量, 乡村医生可以得到一定的绩效工资; (2) 因为有契约关系, 慢性病患者依从性更好。

3.3 成效

截至201 3年12月31日, 签约437 2户, 共计12 893人, 占辖区户籍人口29.1% (12 893/44 337) , 其中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因病长期卧床等重点人群。

4 重点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成效显著

2013年我们对全镇签约管理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健康体检, 并根据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严格按分级管理要求进行随访。我院牵头成立了“黄泽镇糖尿病病友协会”, 邀请糖尿病患者加入并发放“会员卡”, 使会员获得定期免费血糖监测的服务;开设慢性病专家门诊, 每月一次邀请嵊州市人民医院糖尿病、高血压病专家来院为患者看病, 使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专家服务;与上级医院建立稳定的双向转诊关系, 使签约居民得到更便捷的服务;卫生院的临床医生在市级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 提升了服务技能和水平。通过对高血压病、糖尿病规范化防治工作的推进, 成效明显, 详见表1。

注:表中发现率=社区建卡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数/社区总人口数×100%;规范管理率=按要求规范管理的患者数/社区建卡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总数×100%;控制率=年度末次 (最近一次随访) 血压或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数/社区建卡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总数×100%;辖区人口数为44 337人

5 存在问题

5.1 继续推进签约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签约对象多为与乡村医生关系较好的居民, 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签约工作难度加大。

5.2 医保政策对分级诊疗报销引导力度不足

因医保对分级诊疗报销引导力度和乡村医生能力等问题, 影响到居民与乡村医生签约的动力。

5.3 乡村医生实施签约缺乏动力

因中心卫生院乡村医生签约考核补贴数量受绩效工资总额控制, 力度有限, 影响到乡村医生的签约动力。

6 思考

6.1 引进竞争机制, 激发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职工是单位人, 目前的人事制度还不能完全做到能进能出, 虽有绩效考核, 但收入差距很小, 对乡村医生的激励作用有限。建议打破乡村医生签约地域 (社区) 的限制, 乡村医生签约的多少、服务质量、满意度与工资挂钩, 加强乡村医生间签约服务的竞争。可引入个体乡村诊所到签约服务中, 形成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的竞争关系, 促进签约服务的发展。

6.2 提高居民签约意愿

签约工作应有强力的医保政策配合, 如签约转诊的报销比例有较大差距和突出优势。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 能引导签约居民有序就诊和有效转诊, 为确保居民身体健康、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守护人”和医保经费“守门人”[1]。

6.3 加强乡村医生能力培养

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是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关键。目前, 签约服务工作尚在启动阶段, 很多工作要靠乡村医生去探索与实践, 故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必不可少;签约内容上, 在保证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的基础上, 要加强对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分析, 根据签约对象的实际, 提供家庭治疗、家庭病床、中医中药服务等, 更好地满足签约对象的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篇7: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52-01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腹膜透析治疗与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的区别之一是其具有自行操作,简便易行,节约费用等优点。 居家腹膜透析是一种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治疗方法。 由于腹膜透析是一种维持性治疗,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居家透析的方式。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起由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签约随访和治疗管理。了解居家腹膜透析病人对家庭医生上门随访、护理、健康指导的需求,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全鎮共有居家腹膜透析患者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1岁,文化程度:小学6名、初中6名、高中5名、大学1名;均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根据患者做腹膜透析时间长短分2组,其中4年以下的为A组6例,5年以上(含5年)的为B组12例,。

1.2方法

遵循自愿的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式,上门调查。问卷是否愿意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团队)签约。签约内容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内容与服务时间等,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式,由病人自己完成。对自己不能完成的由团队人员朗读,家属帮助记录的方式。问卷发出18份回收18份,回收率100%。资料采用百分构成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病人对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时间需求见表1

2.2病人对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内容需求见表2

讨论:

由表可见,居家透析病人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是肯定的,透析时间不同的病人对上门服务需求的时间与内容不同。

1. 1科学安排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时间:以了解病人居家透析的环境、对治疗的依从性、家属的支持度、病人的社会回归情况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困难等,作客观评估。并制定管理计划,结合信息化管理, 把家庭医生的联系电话留给病人,随时电话咨询与电话随访,建立健康档案 ,对其进行康复指导等。

1.2心理护理: 尿毒症患者大多对疾病治疗信心不足,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倾向。因此心理护理最为关键,家庭医生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对其表示关心和理解,耐心解答问题, 使患者相信能在家庭内进行有效的透析治疗,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鼓励肾病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劳逸结合,尽早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1.3. 腹透室的操作环境进行具体指导,包括地面、桌面的清洁方式、窗户的密闭性要求、紫外线灯的功率、分割洁净空间的方式、合理的通风时间和方法、操作空间的家具及生活用品的摆放方法、透析用品的储存及摆放方式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配给配紫外线灯、及有效氯消毒片等,尽量让居家透析的环境接近医院的环境。

1.4.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的指导

.1.4.1腹膜炎: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腹膜炎发生的关键。如何规范进行无菌操作,操作前按要求洗手,戴口罩,减少细菌量,换液前按6步洗手法可洗手可明显减少接触污染机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4.2透析液引流不畅: 常见原因可能是透析管路受压、扭曲、折叠,透析管移位、纤维蛋白条堵塞等及处理方法。

1.4.3 外接短管脱落:多种常见原因,需注意的大多为人为因素。

1.5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是腹透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为营养不良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指导,

了解患者饮食情况,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饮食处方。保证每天足够的热量、高蛋白质、优质蛋白质饮食[1]。

通过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培训、指导心理护理、个人卫生、家庭透析室布局、消毒方法,做好家庭随访及动态护理,可降低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腹膜透析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综上所述,规范的家庭医生签约随访与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家庭医生对腹膜透析病人的管理和治疗指导,对腹膜透析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随访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病人的康复。 使得终末期肾病患者得以重返家庭、重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晓琴,赵新莲,蔡国妹等,家庭随访对腹膜渗透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1-11

篇8: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患者;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3-02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需接受药物长期治疗,社区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监督,或者不知晓疾病危险因素,而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全科医生为基层慢病防治的主力军,可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学者认为[2],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是相关研究较少,对其应用可行性尚未证实。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其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区登记的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8±6.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1±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签署合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档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宣教:以口头宣教、宣传栏宣教及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血压饮食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肉食及食盐摄取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蔬果;运动指导:每日饭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据身体耐受程度制定运动计划,坚持每日锻炼。观察组由全科医生签约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签约,收集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分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导患者积极与团队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实现健康计划目标[4]。团队首席医生需要不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健康情况变化再次调整计划,促使健康状态与管理方案协调,从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1.2.2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应用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高血压患者健康状态及服药、住院、合并症等情况,经过管理软件分级执行管理。1级管理主要为诊断轻度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合并症;需每3个月随访一次,若经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时,需增加药物治疗;2级管理主要针对中轻度患者,或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需1~2个月随访一次,给予适当药物控制病情,并及时进行药物效果评估;3级管理为高血压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损伤者,需20~30d随访一次,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密切注意用药情况及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一旦病情异常需立即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2.3激励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签约服务积分奖励制度,为患者建立健康储值卡,可根据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务内容及完成情况获取健康币,可通过健康币获取相应服务项目,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4]。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变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80分以下为不知晓;高血压经早中晚三次测量,均为130/90mmHg,平均波动幅度≤5mmHg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率以(%)表示,采用χ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9.58%,与对照组64.58%、72.92%相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健康管理为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可通过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区健康管理不仅能帮助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医疗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压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学者研究发现[7],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国内针对全科医生签约管理高血压的可行性尚处于探讨阶段,尚无确切依据。

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48例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控制血压水平具有可行性。全科医生签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及精细化,通过对不同危险程度患者进行不同的管理,可以实现个性化管理及治疗,也能划分医生职责,充分发挥预防、治疗、保健作用[8]。通过激励制度,可向患者推广更多的优惠,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获得更为满意的管理效果[9-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较对照组高(P<0.05),可知全科签约服务模式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使患者能够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获取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也能提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度,利于患者预后,是高血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娟.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900-901.

[2] 杜兆辉,梁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44-846.

[3]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4] 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5] 王会奇,李东升,何松明,等.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6-28.

[6] 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7] 丁平俊,张华,王春梅,等.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0-413.

[8] 吴仿东,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5,31(21):3001-3003.

[9] 俞蕾蕾,陈利群,王敬丽,等.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77-681.

[10] 李黎,申晓芬,王浩宇,等.慢病管理团队主导的高血压控制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5,27(10):1522-1525.

篇9: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

一方面,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病逐渐呈现“井喷”格局,但这些长期带病生存的慢性病患者不仅需要良好的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社区干预服务,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血压/血糖持续监测、行为生活方式改变等。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趋于专业化、精细化,导致呈现出“高健康需求”与“高服务技术”之间的错位格局,在现实中很多患者很难准确找到相契合的医疗服务技术,就会出现诸多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借助家庭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够帮助缺乏专业知识的患者提升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的行为能力,获得长期、协同的健康照顾。

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呢?

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保障制度、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督体制的综合改革”的精神,加强医疗与医保、医药部门的协同性,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联动改革,着重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一体两翼”式的机制创新:“一体”(本体)即通过完善组织管理机制,明确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围绕签约服务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新型服务模式,赋予家庭医生在服务体系中的服务提供、平台资源、团队管理以及考核分配上的自主权力。

“两翼”其一是构建协同服务机制,对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二、三级医院及区域性医疗资源共享平台等全方位协同支持,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

“两翼”其二是构建合理的补偿激励机制,围绕契约服务建立医保按签约人头支付服务费的补偿机制,逐步形成与签约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使家庭医生有动力提供更多有价值服务,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同时,借助医保支付方式这个有力杠杆推动改革,同时更加合理配置与使用医保经费,提高医保基金绩效水平。

只有实施有效、双赢的联动协同改革,改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和百姓就医行为,才能将医疗重心回归社区基层,实现有序就医、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健康管理效果、提高服务满意度的政策目标,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上一篇:《瓶吞鸡蛋》教学设计下一篇: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