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2024-04-26

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共10篇)

篇1: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坚持“20字方针”,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扬中市西来桥镇西来村党委

【案例背景】

伴随着“苏南现代化”的进一步实施,为西来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西来村党委通过调研,总结制约本村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服务体系不完善;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西来村依靠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的组织优势,以“20字方针”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旨在借助“苏南现代化”的东风而实现本村经济乘风破浪,再上新台阶。

【主要做法】

“20字方针”主要是指“产业强村、服务稳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

一、产业强村

以新一轮“三增”主题活动、村级“四有一责”主题活动为载体,发展本村经济。对靠近238省道的老厂区厂房进行修葺并对外出租,盘活闲置资源。随着和润粮油等大项目也相继入户西来桥,建“三产服务中心”,吸引一

2些外地餐饮服务行业来投资兴办餐饮服务场所。在人民西路建750 m七间三层的物业用房,将原文化站的地皮跟原日新齿轮厂厂房、资产进行变更,将原来的老年协会进行出租,到2013年底全村各项租金收入达70万元左右。

二、服务稳村

西来村党委以为民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问需于民、坚持问计于民、坚持问政于民。通过每月20日的“党日”活动,与本村党员进行座谈交流,通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走访,了解村民生活困难,并及时予以处理、解决。继续坚持本村服务十大体系:基础建设,水利建设,村建、土管,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环境整治,拥军拥属,扶贫济困,卫生健康,文明新风。先后获得省级和谐社区、扬中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镇先进基层党组织、镇行政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三、生态建村

结合环境整治对一、二级河、村前埭后老河沟进行全面清淤,共建泵站9座,改造新建坝头、涵洞72座;固定沟、渠28条;新建机耕桥大、小型合计35座;河道疏浚整治1万米。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150000余平米,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等美化树6000余棵,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5200株。继续对全村一、二级河两侧,进行绿化,面积达40余亩。先后获得省级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村、省级生态村、镇江市康居示范村、扬中市村庄整治示范点、、镇江市文明示范特色村镇。

四、文化兴村

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西来村先后建设扬中市特色文化广场,成立西来村舞蹈队、象棋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秧歌队、腰鼓队等。建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棋牌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等。在村委二楼设有专门农家阳光书屋,收藏包括文学、政治、科普等各种书籍约3000余册。先后获得镇“迎新春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镇第三界农民舞蹈大赛三等奖、镇秧歌舞比赛三等奖、镇“三八妇女节广场舞”一等奖。

五、民主治村

建立联系群众机制。通过“民情E通”、“远教平台”“一对一帮扶”等长效机制,固定基层党员干部联系帮扶有困难的村生活困难、身体残疾家庭,从制度上做到接地气、听民生、解民忧, 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建立协商对话机制。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情对话会、民情征询会等,收集民情、民意。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西来村党委大力推进民主监督,定期在村公告栏、各个村民小组人流集中的地区张贴公告,让村民更好地了解村当前工作动态;同时也通过“远程教育网”“12349网上社区”等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村当前工作动态。对本村财务进行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村民监督。

【案例分析】

“20字方针”紧扣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围绕群众所求所需,实现基层党组织与经济建设的有效对接。西来村党委通过实施以“20字方针”为指导的发展思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带动农民创业致富,进而带动本村各项工作生机一片。此方针的实施,不仅使得本村经济

发展活动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同时也得到本村其他党员以及村民的好评,并积极配合,减少了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服务印象】

西来村通过实施“20字方针”,在街上修了新门面房,我和妻子联系村委的人,租过来,开一个小的服装店,现在经营状况很好,效益很好,比在外打工好多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起来了,很感谢西来村委会。

个体经营者

陶静华

以前家里附近厂比较多,门前的小水塘水很脏,通过村里治理,现在水很清,我们经常在水塘里洗衣服,洗拖把,多亏了西来村委的治理。

西来村5组村民

倪灯英

篇2: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

能力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陶二社区党总支以深化党员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制度,建立《矿区职工个人信息档案》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法,对矿区职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增强陶二矿区凝聚力,在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同时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矿区和谐稳定的水乳交融,从而确保企业各项工作健康稳定的开展。

背景与起因

陶二煤矿是受河北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近年来,陶二社区紧紧围绕主业服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严格遵循上级党委的指示和部署,坚持将自身建设与主业安全生产有机熔融,实现了主辅相融合双促进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们将十八大会议精神与社区党建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干部作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关键和主导,密切联系群众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根本方法。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党员服务和联系群众制度是推进矿区安全和谐稳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于当前社会深刻变革,企业快速发展,煤炭市场复杂,职工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少部分职工思想浮躁,爱企敬业精神逐步淡化,滋生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深化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访度,旨在进一步增强干群联系,促进思想交流。

二、深化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是干部转变作风的有力抓手。从目前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状况来看,一部分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不能密切联系实际,干群同心的合力不够,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良好机制。深化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让社区党员干部经常走入基层、走入一线、走入家庭,用更亲密的接触和最直接的对话,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促进其服务能力的提高和作风的转变。

三、深化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社区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在基层,落脚点在服务主业、服务职工群众。深化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要求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有深入的交流和沟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活动内容。创新的过程,就是基层党建工作提升的过程。

基本做法

一、畅通信息渠道,全面摸底。通过开展“开通社区一部热线电话、建立一份职工信息档案、进行一次矿区深入调查、制定一份“职工情况分析报告”活动,畅通信息渠道,为联系提供基础。陶二矿区计生办为3000余名职工建立了《职工个人信息档案》,全面掌握职工个人以及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并定期进行信息更新。同时,通过基层党支部配备的电脑、电话及各类途径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利用社区主任信箱和群众信访接待日等途径认真做好电话咨询、释疑解惑和投诉情况收集反馈工作,使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处理。基层党支部书记根据职工登记信息,坚持定期调查与日常报告相结合。每月底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有帮扶任务的党员每月不低于一次家访包保职工,不定期地对职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掌握;每月召开一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通报会,对职工思想进行梳理汇总,找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列入议事日程,有针对性加以解决。一般性的问题,由社区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包保干部尽快解决。对于职工呼声强烈的问题,社区将及时与主业有关部门反馈并立即处理。

二、完善八项服务制度,全面覆盖。陶二社区党总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八项党组织服务群众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结对帮扶困难职工的制度、党员志愿服务队制度、职工思想分析会制度、定期开展免费义诊、开展党员奉献工程、“四创”、党员“四个来”等主题实践活动制度。社区基层党支部要结合实际,明确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的安全责任区,以及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创建标准,发挥了党员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好事,以实际行动服务职工群众、服务企业发展。陶二矿区以强化劳动纪律、增强安全意识为着力点,认真抓好不放心人员下井的说服教育与引导工作。同时,将谈心范围扩大至主业全体职工,建立了政工人员包保制度,创新提出“3652”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3652的具体含义是“三网”:党总支、支部、班组。“六排”:政工包片、支部包网、值班看脸、跟班看牌、班联家庭、员联职工。其中“支部包网”还包括“五序”:即摸排思想、建账登记、定条选法、包人定责、反馈消号“五策”: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正面灌输、直面沟通、务实双解 “两保”:保主业安全生产、保主业和谐稳定。利用内部局域网、广播等媒体,帮助职工及时疏解心理困惑,实现联系制度全员覆盖。政工人员和党员干部要以提高工作效率入手,把党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现场,加强了党员与群众的联系。

三是深化帮扶机制,切实解决问题。陶二矿区把职工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满意当做第一标准,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采取针对性的的思想帮教,困难帮扶。针对实际情况在全矿区确立194名党员对党员群众帮扶对子,在掌握困难对象的思想动态同时,因人施助,分类帮扶。开展社区“送温暖、金秋助学、帮扶困难群众”活动,力所能及的及时帮助职工。形成职工群众“平时有人问,节日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的帮扶机制。

成效与反响

一、社区支部工作更加有形化,党员更具辐射力。社区党员干部通过深入走访,与职工群众交心谈心,掌握了职工家庭情况,使支部建设化虚为实更加有形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主业和谐稳定得到进一步保障。解决了以往工作贯彻落实不力、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导致干部和群众之间产生距离感的实际情况。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了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丰富了社区基层支部建设工作经验,有效提高了社区政工人员及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了为主业服务的能力。

篇3: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一、深刻认识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 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 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与时俱进, 根据高校的特点, 适时转变工作思路, 改进工作作风,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 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始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和办学宗旨, 充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师生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 充分听取师生在学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 都离不开师生, 只有尊重师生、发动师生、依靠师生, 才能把学校的事情干好, 只有走近师生、结识师生、融入师生, 拜师生为师。

二、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建立起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以服务群众的实效取信于民, 使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够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才能广泛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形成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 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 并且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 逐步提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 形成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高度重视, 建立目标责任制, 学院主要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 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参加调研、带头为师生解决困难, 为全院师生做表率。

二是要构建利益协调机制。高校内部, 教师与领导干部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利益需求关系的不同也会产生各种矛盾,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从畅通利益表达、强化民主决策、突出利益维护等三个方面构建群众利益协调机制。首先要畅通利益表达。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要进一步畅通利益表达渠道, 搭建利益诉求平台, 将师生利益表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目前高校采用的群众利益诉求方式主要有:领导接待日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支部、联系班级制度、党代会代表征求群众意见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其次要强化民主决策。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做决策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 通过成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 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方式保证高校各种决策方案充分体现民意。最后要突出利益维护。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利益, 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落实细则, 维护广大师生的权益。

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确保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使得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水平。首先, 要明确职责, 实行目标管理制, 根据本部门党员情况, 明确联系服务群众目标责任人, 同时制定并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其次, 要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台账, 真实记录本部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情况;第三, 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履职情况要在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中公开公示,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对工作不到位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提出批评, 责令其提出整改措施, 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到位。第四, 要建立健全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衡量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全党上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典型, 我们要开展调查研究, 整理归纳, 将其制度化、规范化, 并长期贯彻落实下去, 使其成为长效机制, 从而更好地提高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进一步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参考文献

[1]费雅君.对建立健全共产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思考[J].攀登, 2006 (l) .

[2]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z].中办发2006.21号.

[3]王宝根, 主编.高校党建创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

[4]钱云光, 袁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5]潘峰, 沈文洁.高校二级学院模式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 2010 (10) :83-84.

[6]唐柳荷.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领导协调机制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 :229-230.

[7]李全永.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长效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0 (4) :29-30.

篇4: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长效化问题

黄南州开展机关干部群众服务基层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1.规范联系点(户)

州县所有机关单位都与村、中小学和寺院(宗教活动点)结成联系对子,所有干部和党员都确定了结对帮扶对象。

2.确定工作程序

确定每月24日至29日为全州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日,并确定了每一天联点单位的工作日程和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明确抓手,规范工作

编印了《黄南州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手册》,配套编印了《黄南州乡(镇)党委民情分析会记录本》、《黄南州乡(镇)民情报告单》等,规范了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

4.加强制度保障

逐步建立完善了分级联点制度、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联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以制度促落实、促常态、促实效。

此项工作的开展解决了百姓的很多实际困难,同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当前工作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资金短缺等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边远、分散,致使许多牧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对水电路问题反映尤其强烈。同时,由于资金短缺,很多好的项目和发展规划无法成行。

2.部分干部作风不实,群众意见大

部分干部宗旨淡化,作风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畏惧困难,办事节奏慢,工作效率低,群众对此有怨言。

3.宣传教育工作难度大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农牧区群众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差异较大,党的理念、政策不容易接受,这无疑增加了对群众宣传教育的工作难度。同时正面宣传教育形式单一、方法落后、设施条件差等问题也阻碍和制约着群众教育工作。

4.阵地建设不足

现有的基层组织办公阵地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个别村级活动场所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已经无法使用,影响到了群众的依靠感和信任度。

对黄南州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长效化的建议

1.认真做好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

要对广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提升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增强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注意抓好干部技能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对农牧民党员,要加强农牧区政策,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社区干部,要加强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服务社区居民的水平;对党政机关干部,要开展政策法规、领导科学和群众工作方法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3.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实现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实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利用各种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同时,引导干部运用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4.加强党建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增强凝聚力

党建工作贯穿全局,也是提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的保障。一要配强领导班子。真正把想干事、敢管事、会理事、群众信任的干部选为党支部书记,同时保持和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二要延伸党组织触角。把党组织建在农牧区经济产业链上,建在各类专业生产合作社上,建在各类专业协会上,保证基层党组织实现全覆盖。三要加强阵地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展服务功能,配备多功能桌椅、背投电视、音响、摄影机、电脑等电教设施,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创造良好的环境。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宣传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配置和更新设施设备。整合乡村广播、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资源,搭建和扩大宣传教育平台,作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思想教育的主导权。结合本地特点和群众的思想动态进行宣传,注重典型宣传,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

把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推行“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自觉接受群众评判。健全制度,逐步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成效明显的单位和干部进行表彰;对不乐于、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影响工作进展的党组织进行质询、问责,以此约束和激励干部增强群众意识,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篇5: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过程中应当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在当前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如何大兴联系服务群众之风,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改善民生,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带着这一课题,我对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深刻认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性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历来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不能变;始终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的谦虚态度不能变;关心群众疾苦,倾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真挚情感不能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作风不能变。”去年以来,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了以反对“四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旗臶鲜明地指出要密切联系群众,旨在取信于民、获得群众支持。党的历史和实践都铭刻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 1

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苏共执政70多年,2000多万党员,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脱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务必强化忧患意识,务必居安思危。因此,只有建立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群众的意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协调,才能使我们党和政府取信于民,使党群关系不至于成为“油水关系”,而成为“鱼水关系”。

二、当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街道)和村(居)党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村(居)党员则是党最基层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村(居)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近年来,尽管各级党组织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不乏宗旨意识方面的内容,但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加之一些村(居)党员自我学习不多、党内锻炼不足,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臵。二是真正走近群众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如部分村(居)主干,经常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忙于日常工作,真正沉下身子,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之又少。有些党员虽然身在村(居),但心不在村(居),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居)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部分基层党组织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的党员公开承诺、分片包联、集中服务等规定动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服务的实质性工作匮乏,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村(居)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村(居)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2、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一是村(居)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在当前村(居)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

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村(居)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村(居)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村(居)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村(居)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村(居)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群众说了不算,缺乏有效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村(居)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3、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村(居)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蹲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村(居)党员干部落实工作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村(居)工作,造成当前村(居)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

有的反馈和处理。

4、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足。一是村(居)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村(居)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村(居)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村(居)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村(居)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村(居)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凤毛菱角,一部分村(居)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村(居)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对加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建议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街道、村(居)两级党组织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为群众解决问题。深入开展了访谈慰问、结对帮扶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对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我们结合新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提高、丰富完善。一是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定期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把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好的形式和办法进一步制度化,广开言路,积极畅通民意表达途径,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忧、所盼,为他们排忧解难,扶贫济困。二是坚持和完善了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制度。以 “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不断改进村(居)“两委”班子、村(居)干部的作风,不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具体来说,我认为应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管理制度

1、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功夫在平时,“干部平时不进群众的家门,群众有事就会堵政府的大门”。要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注意调研成果运用,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层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进百家门、解百家事、暖百姓心”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应长期坚持下去。

2、健全民意表达制度。一是制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各项制度,让群众有说话、反映问题的地方,有敢说话的制度保证,6

有愿意反映问题的措施,保证群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大力实行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村(居)民议事等做法。三是公开设臵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3、健全服务群众制度。一是依托村(居)自然村、党小组、居民区网格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增加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服务承诺、结对帮扶、法律援助、领导督办等各项服务群众制度和快捷有效的服务平台,健全各级便民服务网络,开展联动式便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建立方便群众、了解民意的平台和载体,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探索开展领导领衔、专项治理、挂牌督办、现场办公、一线工作等破解难题方式,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解决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列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联述联评联考”工作中,加大考评权重,完善考评机制,确保服务群众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4、健全维护群众权益制度。一是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

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是依法妥善处臵和化解各种矛盾,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扎实做好矛盾排查,对信访案件继续实行“五包一”制度,确保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带着感情服务

1、带着感情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党什么时候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生机勃勃,无往而不胜;什么时候脱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目前,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仍然依靠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智慧,党就很难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方针政策;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就会有名无实,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尽管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广大党员干部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把党的方针政策交给群众,把实际困难真实告诉群众,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在制定政策措施、决定重大事项时,要认真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执行程序,做到没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不决策;没有经过反复论证、比较鉴别的事项不

决策;没有充分发挥民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的事项不决策。特别是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一定要直接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受益不受益作为决策的依据和标准。有些政策措施即使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但群众一时不理解或难以接受,也不能强行决策。真正使我们的每一项决策,既能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又能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接受能力。当前,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领导干部心中有没有群众,主要看其是否有群众观点,是否走群众路线,是否有群众感情,是否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是否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把群众需求作为施政决策的标准。心中有没有群众,对群众有没有感情,应当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谁漠视群众、疏远群众、伤害群众,谁就要栽跟头,垮下台。

2、带着感情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突出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因收入分配方面的差别产生的矛盾。在城区,主要集中在企业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城中村房屋拆迁和征地补偿等问题上;在农村,主要集中在地质灾害、搬迁安臵、贫困人口和干部作风等问题上。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

并不单纯是由一个方面的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当前的许多矛盾往往都是通过干群矛盾集中表现出来,这些矛盾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干部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广大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如果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再复杂的矛盾也会得到有效解决。反之,就会漠视群众,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臵若罔闻,遇到矛盾就责怪群众,管压群众,再简单的矛盾也会变得很复杂。因此,对待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干群矛盾,要多从干部自身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对于一些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属于群众合理诉求的必须立即解决,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对一些不合理诉求,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说服教育和耐心疏导,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透;对一些无理取闹,制造事端的,要赶快平息事态,并利用各种渠道,让群众知道事实的真相,绝不能生硬粗暴,伤害群众感情,刺激群众情绪,导致矛盾恶化。

3、带着感情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特别十八大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政策观念、维权观念、公平观念和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些干部无论在政策水平,还是在工作方法上都显得很不适应,总感觉到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老办法

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不熟悉政策法规,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犹豫不决,不能果断地拿出处理办法,延误了解决矛盾的最佳时机;有的不敢与群众正面接触,对群众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碰到问题绕着走,致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矛盾变成大矛盾;有的分不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一些人民内部矛盾面前惊慌失措,处理不当,导致矛盾升级;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不注意把握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强迫命令,主观臆断,引起群众不满。为此,广大干部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诚心换理解,以热心换支持,以真心换信任。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能解决的,就必须千方百计及时解决;条件不允许,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尽量给群众解释清楚,请群众体谅政府的困难;对不符合政策要求,不该办理的,要耐心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原因说清,把道理讲透。只要广大干部对人民群众心怀深厚之情,坚持用和谐谦恭的心态倾听群众的呼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和冲突。

4、带着感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官之道,在于体恤民情;为政之要,在于解民之困。勤于调查研究、深入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心系群众安危冷暖、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这是对广大

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起码要求。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一种怪现象,就是交通工具发达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讯工作先进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有的干部习惯于浮在机关,靠文件、电话遥控指导工作,热衷于迎来送往,忙碌于文山会海,对基层的情况一知半解,对群众的情绪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结果成了聋子、瞎子。许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升级,主要原因是:群众利益诉求的机制不健全,反映的情况得不到处理,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个别民营企业主与矿工、矿区群众的利益冲突得不到有效解决,群众长期以来对个别企业主的积怨逐渐转化为对干部、对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怨;对社会黑恶势力打击不力,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疏导信息不灵。要改变这种状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深入群众的表率,做调查研究的表率,做疾恶爱民的表率,做为民解困排难的表率。要建立健全群众上访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党工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参加接访的干部要直接面对群众,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的每一次来访,精心处理好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用更多的时间深入矛盾集中的地方,不仅要研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而且还要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及时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机制、转变作风的措施,真正从源头上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群众也正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来认识党和政府的。因此,落实联系群众的制度,要体现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

1、真抓实干解民忧。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再难办也要全力去办,真正把实事办成为民解难的“开心钥匙”,沟通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2、真心引导顺民心。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利益问题,让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当自身正当利益受到侵害时,按照法律程序反映自己的要求,理性对待,从而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篇6: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的新要求,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工作机制,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以帮扶困难群众为重点,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党员要立足本职工作,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选择适当的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二、基本要求

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自觉维护和落实群众的切身利益,经常深入群众之中,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负责地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关心群众疾苦,围绕群众需求,帮助群众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解决群众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团结和带领群众与党同心同德,共同前进。

三、主要方式和内容

1、固定联系对象。根据村党员数和村人口数,合理确定每名党员至少与5-10名群众建立起长期、固定的联系,与他们交朋友,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

2、结对帮扶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应主动与困难群众和示范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树立信心,提高技能,自强自立;扶持示范户发展生产,引导他们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3、推行党员服务承诺制。有条件的党员应围绕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向党组织和群众公开承诺,在一年内办一至二件切合实际、具体可行的好事实事,并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确员长保承诺兑现。

4、做好接待群众工作。村两委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村两委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组织指导

1、加强党的群众观教育。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群众为荣,以背离群众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加强群众工作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水平。

2、重视和发挥群众组织作用。重视发挥好各类群众组织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广泛收集和反映群众意见,积极引导这些组织依法开展各种服务群众的有益活动。

3、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通过公开设置意见箱、举报电话,等方式,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在村务公开栏公布,通过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群众意见受理情况。

村党(总)支部

篇7:基层党组织如何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根本目标的具体体现。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根本价值取向。

1 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必须着力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

1.1 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是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事业的力量源泉,能否树立群众观点,能否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对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政治立场问题。党的基层组织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一切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二是要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在作出决策和制定政策时,必须广泛倾听民意、反映民愿、集中民智,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群众积极参与到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中来。三是要坚持群众标准。党的各项工作要以群众的评判和要求为标准,全力以赴地做好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坚决杜绝无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严肃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坚持把广大群众是否受益作为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2 正确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新定位

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面临深度调整,迫切要求我们党在利益整合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正确定位自身功能,理顺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核心是服务,关键在于把原来管理的功能定位转到服务上来,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使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体现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中。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实现群众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从单一型转向多样型,从而实现高效的服务式管理。在工作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公平与效率等新观念,拓宽党员服务群众的载体与渠道,构建社会化的服务平台与组织机构,提高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把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这种群众工作的新型理念和方式,应成为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具体形态。

2 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必须着力于构建多层次群众服务平台

2.1 加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载体建设

一方面要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根据党员的行业和岗位特点,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制”等形式,不断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把服务群众这个核心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群众的“阵地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场所再造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2 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运行机制

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各阶层的分化使党员与群众之间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也决定了党的群众工作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新变化,党员与群众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和运行机制也必然随之改变。与新的党群关系和群众工作目标相适应,必须创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一是党群沟通交流机制。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克服以往党群沟通交流中单向度和僵硬化的沟通方式,努力建立党群间的平等交流关系。要建立民意搜集、回应机制,形成良好的党群沟通交流的新秩序。平等沟通交流必须借助于制度载体和实现形式,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制度载体来实现党群的平等互动交流。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群众来信来访制度、领导接待制度以及公众参政议政制度、民情民意调查等方式和形式,形成党群沟通交流的有效运行机制。二是党群联动服务机制。一方面,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形成有效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党建带群建,培育引导社会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使之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另一方面,集聚党工共建和党团共建的合力效应,有效发挥群建的资源优势,打造党群联动服务队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推优入党制度制度,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党群联动机制。

3 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必须着力于构建多元化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3.1 建立党群双向诉求表达渠道

长期以来,了解民意的方法一般采取党组织下基层调查、下访、开座谈会等自上而下的单向运作方式。近年来,针对群体性事件不断涌现的问题,又制定了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大走访等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又特别强调要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然而,在利益异质化的市场条件下,这种单向运作的方式必然会由于党员干部利益主体特性,难以摆脱个人偏好的束缚而进行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取舍。特别是一些形式还未形成有效的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便是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党内与党外双向互动、互促的方式与渠道。把领导干部大下访与群众向代表随时反映自己的意愿结合起来,把下基层、开座谈会与网络问政、视频询问、面对面评估评议结合起来,保障群众的表达权。当然,要保证这些方式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一方面要畅通代表与党组织的通道,制定代表参与党委会议、询问会等保障措施,还要提高驾驭新媒体沟通、表达作用的能力,并建立公众运用新媒体有序参与政治的制度法规。

3.2 建立群众监督评议党员制度

群众监督评议党员制度,核心是发挥群众的作用,让群众有参与监督和表达意见的渠道。让群众监督评价、吸收群众参与、群众测评满意度、向群众公布、听取群众意见,是保证广大党员、群众各项权利的有效行使,确保党务公开工作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的有效措施。所以,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群众监督评议党员新机制。一是建立群众公开评议党员制度。通过建立群众公开评议党员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掌握对党员的评价权、监督权,从而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对党员的认识和信任,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使党员看到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更好地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群众对党员的民主监督制度。党务公开的实质,就是让群众监督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情况。为此,要制定群众举报制度、信访制度、定期与群众对话制度,对于群众在评议、举报、座谈对话中提出的意见,党组织要定期研究、认真归纳整理,对号入座,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要把党组织处理群众意见的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通过群众监督制度的落实,规范和约束党组织和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行为,使党员和党组织少犯或不犯错误,更好发挥党员、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

摘要: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担负着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职责。文章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几种有效途径。

篇8: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如何建立;职工群众;制度体系

1 主要做法

秦港股份杂货公司是集杂货运输、仓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港务公司,杂货公司党委立足企业发展实际,主动探索,重心下移,坚持突出“杂货特色”,以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为抓手,逐步建立健全成以“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机关政工干部”三个主体为重点的多层级联系基层工作制度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在领导人员中开展“走访做”活动,建立公司两级领导人员定点联系基层工作制度。“走”,就是走基层,建立联系点制度。要求各级领导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确定1-2个单位为联系点,经常性地深入生产、维修及服务现场,全年累计不少于3个月,定期参与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指导联系点开展工作,领导人员带班日为接访日随时接访,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实施领导人员结对帮扶,使联系点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示范点。“访”,就是访职工,倾听职工呼声。采取“听、看、问、研”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一线访民情,深入厂队、班组接地气、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真诚问情问计问需于职工。“做”,就是做实事,惠及职工见成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立行立改,认真加以解决,切实让职工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在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创建贴心支部活动,建立党委委员、支部委员“五必访”工作制度。以开展“贴心支部”活动为载体,坚持做到“三贴近、四主动、五必访”,即以“贴近基层、贴近一线、贴近职工”为立足点,以“主动讲、主动听、主动做、主动改”为核心内容,在职工生病、退休、出现困难、产生矛盾纠纷和遇到大事特情时,按照分级负责的方法,公司党委委员、支部委员及时到家中慰访(五必访),及时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建立支部《困难职工档案》,定期深入班组,全面掌握困难职工家庭基本情况,做到家庭情况清、思想状况清、致困原因清、求助需求清这“四清”。每逢重大节假日,党委委员、支部委员对重点特难职工进行家访,积极做好特困和单亲职工慰问工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基层,送到职工群众之中。

三是在政工干部中开展政工干部联系基层班组活动,建立政工干部联系基层班组工作制度。政工干部通过定期深入基层班组,搭建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平台,积极完成“访、谈、帮、促”四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政工干部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指导群众的能力,进一步重心下移接地气,服务职工促发展。访,即定期深入基层,走访调研,通过参加班组活动、与班组职工沟通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班组管理、党小组建设及职工思想状况,了解公司党委和公司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工作,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谈,即协助两级党组织,发挥好一线党群工作室的阵地作用,广泛开展谈心和宣讲活动,围绕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宣传公司党委有关制度及上级政策法规精神,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帮,即关注职工利益诉求,帮助职工解决困难,以为民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协调力度,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帮助一线党组织持续加强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基层党支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能力。促,即坚持深入一线班组,联系职工群众,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力促进公司经营管理再上新水平、新台阶。

2 主要效果

一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在联系职工群众中,党员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通过联系职工群众把党组织的关怀带到基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及时了解基层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诉求,听取意见和建议,问需问计于民,加强沟通,及时反馈,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排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入在基层,协助妥善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职工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保持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篇9: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高校党建

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来看,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基本内容的“群众路线”理论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和不断丰富发展成熟起来的,是党对群众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基本工作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时至今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谓中国共产党在“群众路线”方针下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和理论升华。从高等学校来看,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和使命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重要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时代意义

1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高校一直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多重职责。自2003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了15%,也标志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当前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了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所以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谋求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应在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上进行革新,使之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解决好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服务成才、服务发展、服务社会。

2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群众路线方针的形式拓展和内容深化

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组织工作是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群众路线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针,党中央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原因在于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实践证明,紧密联系群众,基层党建就有了方向和动力;脱离群众,就会迷失方向,一事无成。

在高校中,党员师生是推动我党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和依托,在实践中,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及时发现党员师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服务工作,有效建立党员师生利益诉求、利益沟通、利益协处和利益保障的机制,使高校党组织真正代表和保护全体师生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夯实党在高校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

3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的客观要求

201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在上海调研时强调,高校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高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虽然当前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总体是坚强有力的,但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的工作理念、工作能力、工作作风还有待提升,与党的先进性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从某种程度上延缓了高校党建科学化的进程。破解途径之一就是需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将服务理念深入高校党建工作,创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的组织活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高校党建创新发展,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二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党员干部服务理念缺乏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诸多社会思潮强烈地影响和冲击着高校党员及领导干部。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服务理念,缺失服务意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有些同志将党员视为一种称号、身份或者地位的象征,存在着官本位思想,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树立服务意识。

此外,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淡化了党组织的服务职能。不能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党建工作与高校的教学科研、教育管理与社会服务等工作相脱节,导致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难以实施。

2党员干部服务能力不足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地,在高校党组织中,对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尤其是党中央不断拓展和深化党建理论,要求高校党员干部不断完善知识储备,以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恪守党员义务和先进性要求,通过在服务师生中提升自我服务群众的能力,在个人素质、工作理念、工作作风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共同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3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当前,有些高校在基层党组织成员经常性深入师生,倾听师生心声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由于制度条款过于宽泛,内容不够具体,对工作实践的指导性不足,执行起来弹性较大,在监督和考核不到位的前提下,很多制度就容易成为虚设,从而导致基层党组织职责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充分。另外,目前有些高校“重业务,轻党务”现象比较严重,在岗位设置上,管理岗中从事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岗位数量少,该岗位人员的待遇与其他管理岗位人员存在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家从事党务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制约了党建工作更好、更有力地开展。

三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选择

1以加强政治引导为主线,深化党员服务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对于高校而言,党组织所面临的工作和服务对象不是普通的群众,而是具备较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教职员工和思想活跃、富有朝气的新时期大学生,在高校党建实践中,往往会弱化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因此,必须以加强政治引导为主线,大力宣扬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把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和工作方法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使高校基层党员能将党的先进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均在于“服务”二字,使高校党员干部自觉树立服务意识,建立为民服务的恒心和决心,更需要自觉把服务育人的理念融入到高校党务工作之中,奠定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牢固基石。

2以党建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党员服务能力

在高校,高级知识分子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群体文化程度和政治素养普遍较高,但是高校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较为匮乏,且普遍存在党龄较短、党性修养不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为此,要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服务能力突出的队伍,这是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因此,高校基层党建队伍建设也需以此为目标和总要求。高校基层党员干部首先要做服务群众的表率,具体应体现在党性修养高、党员品行端正、党务能力突出等各个方面。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部门,高校党委在党基层党务干部任命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和考察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将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放在重要考察位置,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要善于与高校师生及其他服务对象沟通,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更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管理服务能力,帮助教职员工和学生解决其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

3以党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健全党建服务机制

从基层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来说,应当以完善制度建设为根本措施,实现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长远目标。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则和程序,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平台畅通同高校党员师生的联系渠道,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其次,应当建立健全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在党务实践中切实体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职能,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交给广大师生员工进行考核评价,将党务工作考核结果与教学、科研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作用,发挥监督问责的导向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总而言之,党的根基和活力在基层,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动力源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应对当前党组织发展形势、实现党组织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虽然经济社会形势多变,但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功能不能变。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需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标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需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效能,以“三严三实”为行动指南,以实际行动促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杨贤金.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高校党的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

篇10: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首先,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观点的核心内容,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才能把领导和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增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功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共同奋斗。

其次,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执政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政党、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各种执政行为中都有一个如何面对人民群众要求、维护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和争取群众支持的问题。群众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并集中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能不能执好政,关键在于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随着我市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一些矛盾和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日益增多。这就迫切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因此,我们必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掌握群众心理,了解群众愿望,熟悉群众语言,学会做群众工作;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执政基础,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第三,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是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必然要求。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研究部署了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为全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明晰了思路,确定了目标,提出了要求。如果我们不积极地去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而是把蓝图在机关里传来传去,在干部间讲来讲去,就不会与群众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即便是群众得实惠的事情,只要群众工作不到位,也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事实证明,哪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密切,哪里出现的问题就少;哪里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哪里出现的矛盾就多。事实还证明,哪里的群众工作扎实,哪里就心齐气顺;哪里的群众工作薄弱,哪里就怨气丛生。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力量在人民中间,群众工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我市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宏伟目标,由“写意”变成“写真”,需要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提高全市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才能始终保持和全市人民目标同向、工作同频、行动同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构筑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上一篇:管理学复习要点下一篇:平衡计分卡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