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公共服务站工作总结

2024-04-23

村公共服务站工作总结(通用9篇)

篇1:村公共服务站工作总结

***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总结

为整合司法行政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满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根据市、镇关于加快构建全面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有关工作要求,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法律服务需求,我村于2015年建立了***村公共法律服务站。2016年在镇党委政府及镇司法分局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村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谋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村党工委干部高度重视,特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由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积极谋划、开展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事项。

年初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同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了广东常正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古伟芳同志为我村提供法律服务。

二、增设了专门的法律咨询平台,在服务窗口设置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标识。每月由法律顾问坐班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在服务中,法律顾问带领志愿者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法律服务进企业等活动,今年村法律顾问常驻法律咨询平台律师值班37天,接待法律咨询38起,参与法制宣传3场,开展法律讲座4次,参与纠纷调解1起,参与村规民约修订2次。

法律顾问每月在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值班,每季开展1次法治讲座,值班与开展讲座计划在村务公告栏上提前公布,努力为广大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通过全体人员不懈努力,我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正逐步迈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服务工作也逐步向纵深推开。

三、以村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为依托,主动出击

依托村法律顾问、村联络员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定期走访辖区内的村民、新莞人,搜集各类人员的法律服务需求信息。今年还特地深入我村各企业单位,搜集企业老板、员工的法律服务需求,以便各部门更好的依法行政。这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动静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力回应了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渴求。

村法律顾问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还利用群众在节假日有时间的机会,积极深入,在安全生产月组织环保办、安全办等部门一道深入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等。于此同时,还重点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深入**学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宣传讲座,鼓励同学们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犯罪。

村法律顾问不仅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讲座,还创新服务方式,如利用亲身经办过的案件,生动形象的讲解了民间借贷、婚姻方面的法律问题,对“借条”、“担保”、“担保人”等常见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结合我村重新登记确权的当下,举办了租赁合同及土地承包法律讲座,在签订租赁合同、经营权流转、法律纠纷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虽然搭建完成,但实体化运作尚有不足之处。

(二)是在服务广度、深度、力度上尚有很大提高空间。

(三)是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与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联系不够密切,可供借鉴与分享的资源存在局限性,处于单兵作战境地。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岁月里,***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将继续以“体民情、汇民情、解民忧”为工作目标,秉承“倾听民意、惠及民生、方便群众、依法维权”的宗旨,努力建设一流环境、打造一流队伍、提供一流的公共法律服务。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薄弱环节要下大力气,在服务的深度、广度上要攻坚克难,使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二是要积极向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靠拢,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三是始终以一片真诚之心为百姓提供持续稳定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营建全村人民守法用法依法维权的法治氛围,为法治***做出贡献。

篇2:村公共服务站工作总结

1、在市行政部门和卫生院的监督指导下,依法开展农村疾病预防控制,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寄生虫病,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和管理。及时开展并协助处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依法开展妇幼保健工作,负责本村内的孕产妇及儿童系统的管理,协助卫生院做好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的工作,做好本村居民健康档案的登记工作。

2、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合理检查规范用药,认真执行门诊登记制度,医疗文书书写正确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于转诊病号及疑似传染病病号做好详细登记并立即上报。

3、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4、做好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的一般诊治,急症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

5、积极支持,宣传并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6、积极推进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和保健能力。

7、协助开展村级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环境(如两季灭鼠,饮用水调查,农民污水粪便处理等)。

8、协助卫生监督部门做好本村卫生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统计本村内大中小餐饮业,幼儿园,及大小超市的从业人员人数,督促办理健康证明,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等)

9、完成疫情,出生及死亡等各种村级卫生统计信息的记录,收集,整理和上报。

10、协助开展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部署的其他工作。

篇3:村公共服务站工作总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村卫生室是指村级单位的医疗机构。根据分类指导原则和各市、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将全省分为三类经济区域,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三类经济区域共抽取153个样本村卫生室。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样本村卫生室进行成本信息调查, 同时收集样本村卫生室2011年的成本相关数据。

1.3 测算方法

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版) 》、村卫生室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和专家意见, 将村卫生室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为11大类和34个小项。村卫生室一年的总支出视为开展所有工作的总成本, 按照时间系数法[2], 对成本进行三次分摊, 最终测算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成本、11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和34个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

2 结果

2.1 村卫生室平均收支情况

本调查发现, 四川省村卫生室的平均总收入为60 060.16元, 各类经济地区的平均总收入差异不大。平均总支出为42 294.39元, 其中平均公共卫生支出13 793.18元, 占总支出的32.61%。

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

2.2.1 11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

四川省11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均成本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老年人健康管理 (51.48元) 、孕产妇健康管理 (38.13元) 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34.63元) ;平均成本最低的是传染病报告和处理 (8.89元) 。一二三类地区平均成本最高的分别是老年人健康管理 (49.50元)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47.59元) 和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196.99元) ;平均成本最低的分别是预防接种 (3.40元)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13.58元) 及传染病报告和处理 (6.02元) , 见表1。

2.2.2 34个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

34个小项目中, 次均成本位于前3位的项目依次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活动 (30.55元) , 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 (27.30元) , 协助开展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巡查等 (25.52元) ;次均成本最低的项目是预防接种建卡建册 (0.85元) 。一二三类地区次均成本最高的项目分别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活动 (42.50元) , 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 (26.99元) , 查灭螺工作 (442.11元) ;一类和三类地区次均成本最低的项目均是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分别为0.70元和0.55元;二类地区次均成本最低的是实施预防接种及留观 (0.22元) , 见表2。

2.2.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成本:

根据四川省2011年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经费分配比例 (32.72%) 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 (25.00元) [3], 可测算出村卫生室获得的人均经费补助标准为8.18元/人·年。本研究测算出人均实际成本为12.21元/人·年, 不难发现, 按照2011年的补偿标准, 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偿与人均实际成本存在着一定的缺口, 缺口比例为49.27%。如按照2013年的补偿经费分配比例为40.00%, 以及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30元[4], 村卫生室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12.00元/人·年, 基本能弥补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损耗。

3 讨论及建议

3.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首先, 由于多数村卫生室尚无健全的财务制度, 使所需要调研的数据没有原始记录, 只能依靠村医的流水账和记忆来填写, 可能对最终的成本测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其次, 三类经济地区在样本选取过程中, 考虑到民族地区、语言沟通和山区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所选取的样本村卫生室样本量小且离城镇距离不太偏远, 所以该类地区村卫生室在召集项目上成本偏低。

3.2 不同经济地区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存在一定差异

本研究发现, 各类经济地区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存在差异:一类地区的5类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的平均成本在各类地区中位居第一。可能原因:一是该类地区经济条件好, 交通便利, 大多数村民选择在乡镇卫生院接受医疗卫生服务, 对村卫生室缺乏了解和信任, 村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时需多次上门召集, 花费时间多, 增加了项目成本;二是该类地区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全省开展得最早[5], 对大多数重点人群提供的服务相对较全面, 服务质量也相对较好, 拉高了项目成本。二类地区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及预防接种的项目平均成本在各类地区中最高。可能的原因:一是该类地区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 多数村医全程协助乡镇卫生院为村民提供体检服务, 耗费时间多;二是该类地区工业厂矿较多, 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服务对象的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的防治, 村医经常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且预防接种相关工作做得较为细致与全面, 增加了项目成本。研究还发现, 二类地区的村医充分利用赶集、召开村委会等时段开展慢性病健康体检、筛查等项目, 因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平均成本偏低, 该经验值得推广。三类地区的卫生监督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平均成本偏高。可能的原因:一是三类地区属于民族地区, 是血吸虫病的疫区, 血吸虫分布复杂, 查灭螺工作任务较重;二是该类地区道路交通状况较差, 居民居住分散, 在糖尿病患者随访等项目上耗费时间多。

3.3 加强成本控制, 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耗费

从成本分析得知, 某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较高, 存在成本控制的空间。村医应树立成本控制意识,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村卫生室财务管理, 详细记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每笔开支和成本消耗。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时间系数法, 项目成本的高低受单项服务的人时数影响较大[6], 因此成本控制的重点应放在服务时间和服务参加人数上[7], 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开展的经验, 规范村医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耗费;另外, 单位服务实际提供量与测算的项目实际成本呈反比, 即工作量完成得越少会导致项目成本越高[1], 因此, 村医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 保证给辖区居民提供足够数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元/次

注:“-”表示未统计。

参考文献

[1]景琳, 杨练, 杨小广, 等.基于成本分析的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8 (12) :951.

[2]程晓明, 于跃, 盛锋, 等.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 2004, 23 (10) :49-5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2011-05-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2013-06-17.

[5]张雪莉, 景琳, 杨练, 等.成都市不同经济圈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2, 31 (6) :51-53.

[6]刘英伟.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本状况调查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 2011-10-11.

篇4: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公共服务功能

一、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凸显公共性与服务性,是宣传思想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提升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必然要求。

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实现了新变化。公共性是政府的本质属性。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积极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的行政体制改革,实现了由权力行政向民主行政转变,由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作为“党的全部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根本尺度,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让文化发展成果普惠全民。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需求。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日益增强,希望对改革与发展具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求知、求乐、求美、求健的愿望更加强烈,热切期盼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在目前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宣传思想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所特有的公共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宣传文化资源配置向弱势群体、困难地区和农村基层倾斜,努力实现区域、城乡、人群公共文化资源享有的均等化。

宣传工作传播规律引发了新思考。人们的思想问题往往与利益问题密切相关,办好一件实事胜过一打宣传。群众往往从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是否得到实现,最困难、最棘手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来评价宣传工作和宣传干部。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必要的理论灌输、教育引导,更取决于是否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工作,办好实事,排忧解难,形成与受众内在需求的良性互动。要使宣传思想工作收到“入耳、入脑、入心”的实效,必须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真情关怀、真心关爱、真诚服务。

二、着力构建宣传思想工作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公共服务功能,要着力打造“四大平台”。

完善信息发布平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民主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研究表明,公众获取的信息越多,则社会的自主能力和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大众媒体是实现公民知情权最重要的手段,媒体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对于公众密切关注的各种信息,诸如政府机关制定的与经济、社会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各类文件,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或者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扶贫、优抚、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等等,宣传部门应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予以及时、充分、客观报道,并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建立起主流媒体应有的公信力、权威性。

强化舆论监督平台。保障群众的监督权。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民主监督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部门要按照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要求,组织协调新闻媒体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维护稳定、服务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群众关注、政府重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工作,使社会充盈正气。让民众充满信心。

构建文化惠民平台,保障群众的发展权。宣传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积极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按照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要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搭建扶弱济困平台,保障群众的生存权。宣传思想工作既要关注“脑袋”,致力于提升人的精神文明素质。也要关心“口袋”,致力于改善人的物质生存条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动员和组织各级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积极参与就业再就业、敬老助残、育才兴教、法律援助等改善民生工作,保证社会弱势群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宣传系统、涉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文明单位,运用科技培训、结对帮扶、“科技大篷车”下乡、星级文明户创评等载体,向广大农民传播科学文明思想、传授科技致富技能,实现“富脑袋”和“富口袋”的双富共赢。

三、建立健全宣传思想工作公共服务的新机制

宣传思想工作的公共性与服务性,不仅要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融入宣传工作者的思想深处,而且要体现在宣传工作制度设计的各个层面,着力建好四个机制。

健全信息调研机制。要实现宣传文化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拥有充分的受众需求信息,掌握公众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结构。如果所宣传的思想、传递的信息、提供的服务与受众固有的价值观、利益观相矛盾,就极有可能导致宣传活动的失效。因此,要建立健全受众信息调研机制。加强同统计部门、信访部门、舆情研究机构的联系,拓宽采集社情民意的渠道,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要求,确保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及时准确,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统一规划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使社区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阵地集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文体活动、法律咨询、科技普及、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对基层阵地所需最基本的宣传文化产品、信息、设备等资源,进行“菜单式”统一配送;把区域内的阵地逐步联成网络,让资源流动起来,做到上下联动、左右互通、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服务成本,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扩大信息服务量。

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宣传文化活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同样有投入产出以及市场运作的问题。这就要求宣传部门具有市场竞争的意识和科学经营的理念。要全面研究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降低宣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和重大活动的组织,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走政府搭台、市场引导、多方参与的路子,使有限的宣传文化经费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宣传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服务好不好、成效高不高,要让群众说了算。要破除宣传思想工作是“软任务、难考核”的思维定势,完善宣传工作公共服务评价机制,科学评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促使宣传文化部门把绩效作为管理的核心。由原来只关心工作任务是否完成了,转变为更加注重完成质量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引导宣传文化工作者出实招、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

篇5:村公共服务站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11年,我村在县卫生局、城关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以及卫生局、疾控中心各类文件精神,加强组织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村卫生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汇报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县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村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村多次镇政府、卫生院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各级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安排部署,使群众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建档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村专门成立了由负责人任组长、其余医生为成员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村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村卫生室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卫生室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我村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卫生室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1年11月底,我卫生室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纸质档案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卫生局、疾控中心要求,我卫生室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11年11月,我卫生室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卫生局、疾控中心要求,我卫生室对我村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11年11月,我卫生室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11年11月,我卫生室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村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6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12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村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我村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村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卫生局和上级各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我卫生室全部

员工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的创新思维 精心组织力争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城关镇村卫生室

篇6:村公共服务站工作总结

一、协助卫生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参与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和维护。

二、协助卫生院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三、参与新生儿家庭访视、满月健康管理和婴幼儿健康管理。

四、参与产前访视(含早孕期访视),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

五、协助卫生院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参与老年人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

六、协助卫生院确定预防接种对象,通知儿童监护人带儿童按时到卫生院接种疫苗。

七、发现、登记、报告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协助卫生院开展传染病处理。

八、协助卫生院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筛查,对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和健康体检,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随访。

九、参与重性精神病患者个人信息的补充,协助开展健康检查,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

十、协助卫生院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制度

一、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二、定期开展全员培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处臵能力。

三、对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及省、市相关要求进行报告。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 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

五、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3.流行病学调查。4.疫点疫区处理。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6.宣传教育。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专(兼)职卫生人员负责老年人保健工作。

2、以热忱的工作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

3、对管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4、对于农村及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心理慰问。

5、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

6、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纳入相应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的指导。

7、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8、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指导。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职责

1、负责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制定、组织与实施以及总结的撰写。

2、负责接受专业机构的业务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整改报告;定期对村卫生站业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要求村卫生站反馈整改报告。

3、负责摸清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基本情况,登记入册,掌握个人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

4、负责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行最新规范的要求,每年免费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5、负责将老年人体检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位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并针对体检结果给予相应健康指导。

6、负责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老年人中医药养 生保健等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工作。

7、负责将辖区内老年人体检表录入电子系统,安排专人定期对纸质/电子体检表进行抽查,做好质量控制。

8、负责对辖区内参与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本级医生和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并保留图片、签到、课件等资料。

9、负责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原始资料整理归档。

10、完成市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机构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1、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工作例会。

2、服务对象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

3、患者信息管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康档案。

4、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每季度至少随访一次,每次随访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等。

5、分类干预危险性评估3-5级或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的,对症处理后立即转市精神病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处理;危险性评估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建议到市精神病院门诊或住院处理;

危险性评估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基本稳定,继续目前的治疗方案,预约下次随访时间。

6、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及患者的同意后,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体检内容: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等。

篇7:村公共服务站工作总结

1、按照乡镇卫生院要求,为辖区内农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负责填写健康建档个人基本信息,协助乡镇卫生院进行健康体检。定期对建档人群的健康信息及时补充和完善,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随访。

2、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设置标准宣传栏更新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3、通知预防接种、送达预防接种通知单;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信息并建立台账,及时更新和完善,并将资料及时报送卫生院。预防接种点的卫生室按时来卫生院领取疫苗并做好冷链运转,严格按免疫程序为辖区内儿童接种疫苗,及时向卫生院上报各类报表。做好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收集汇总疫苗的接种有关数据,上报乡镇卫生院。

4、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信息并建立台账,协助卫生院通知辖区内儿童按时接受健康管理。

5、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信息并建立台账,及时更新和完善,按时上报卫生院,协助卫生院通知辖区内孕产妇按时接受健康管理。

6、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协助乡镇卫生院对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健康指导,实行动态管理。

7、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就诊登记,登记内容要完整、清楚和准确;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定期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录入并上报卫生院。

8、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定期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录入并上报卫生院。

9、掌握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并建立台账,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10、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责本辖区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并确保数据安全; 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

11、对食物中毒和发现的食物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及时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辖区内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卫生管理巡查;对辖区内非法行医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

篇8:村公共服务站工作总结

从城市规划学科范围内对乡村社区的定义为:乡村社区是指居住于某一个特定区域、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社会互动并拥有相应的服务体系的一个社会群体,是乡村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新”则指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社区相比,乡村社区是指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主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区。

所谓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各种行业机构和设施的总称。本文单独研究新乡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因为它不同于人们惯于理解的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它有其内在的特点,其服务定位不能简单套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必须结合乡村的一些特殊问题加以分析,寻求解决方案。

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以温岭箬横镇为例)

2.1 公共服务设施执行标准不明确、层次不清。

浙江农村地区之间地域差别较大,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定位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公共服务设施普遍缺乏,配置项目内容陈旧,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设施配置层次不清,造成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低,使用成本增加。特别是对一些需要相当大投入的公共服务设施,由于服务定位不准,不但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而且有些设施由于无法承担运营费用,造成设施无法正常运转,或是因为维护不足,迅速损坏,使设施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2 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现几年在乡村建了不少新的住房,但对农民生活必需的服务设施没有很好地安排,农民虽然住进了新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但由于缺乏必需的服务设施,生活仍然很不方便。以温岭市箬横镇为例,乡村地区由于缺少公共财政支持,再加上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体系很不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低,过分依赖建制镇公共设施提供服务,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详见表1)。

在箬横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高于50%的只有3项,而低于50%的有6项,这充分反映了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现状。

2.3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低。

由于农村村落分布小而密集,达不到合理的规模,再加上各村村庄建设各自为政。公共服务设施一方面无法满足高门槛的配置需求,建设水平低下,影响设施的使用效率,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存在重复建设,不但造成建设资金浪费,且使用效率低,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成本。

2.4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内容陈旧。

随着乡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必将不断加快,广大农民迫切要求也能享受到城市的各项服务设施。而现状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内容陈旧,更新周期长,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以箬横镇为例,农村普遍缺乏阅览室(小型图书馆)、录像厅、篮球场、台球室、乒乓球室等相对于城市社区来说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同时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农民对相关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需求量大,农村缺乏网络这一获得信息最快捷的方式。这就要求通过配置城市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公建城镇化,使农民的物质外环境和精神内世界都逐步脱胎换骨,生活方式、意识思维向城市方式转型,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农业现代化。

3 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定位探讨

3.1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方式繁多,但公共服务设施最显著差异在于其使用性质的不同,因此,本文将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以下五类:(1)行政管理类;(2)教育机构类;(3)医疗卫生类;(4)文体娱乐类;(5)商业服务类。

3.2 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体系

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以集镇、中心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四个层次的居民点为依托,补充需要特殊配置的村庄,构建一个复合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避免重复建设,达到联建共享、层次分明的配置要求。同时各层次的项目配置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温岭市箬横镇新乡村社区分级控制人口规模结合了乡村人口规模现状、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国家建设部门的相关规范而确定。根据调查和研究,箬横镇新农村社区分级控制人口规模详见表2。

3.3 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多数公共服务设施都有一定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内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大小。设置合理的服务半径,一方面应考虑居民利用设施的便利程度;另一方面应考虑设施运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详见表3)

3.4 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项目

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本文主要依据新乡村社区的层次与规模,结合设施的服务半径,参考《村镇规划标准》(1993年版)中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体系,分级配置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建议内容如下:

在行政管理设施方面,增设了党政机构和其他管理机构两项,以便为村庄管理提供基础;在教育设施方面,新村级别建议不设置中学,但在集镇可以考虑集中设置具有一定规模且设施比较完备的初级中学,重点调整村级小学,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以满足周边村民的实际需求;在医疗保健设施方面,村庄应将敬老院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中的必要配置项目,以解决我国已经显现的老龄化问题。但目前,大多数村庄设有独立设置敬老院的能力,因此可在集镇级配置具有一定规模的敬老院(较大型村庄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配置),普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对个体诊所的管理;在文体娱乐设施方面,增设各类文体娱乐设施项目,满足村民业余时间活动的需要;在商业服务设施方面,可根据村民的实际,由市场调节,灵活设置,对于集贸市场设施,建议将此类设施设置在集镇级配置体系中,以更好地发挥其规模效应。

总之,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应遵照国家规范,参照地方标准,指导具体的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以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建议新乡村社区应分级配置以下类型公共服务设施:(1)行政管理类(村委会、其他管理机构);(2)教育机构类(包含幼托机构,小学,如有条件地区可设初级中学);(3)医疗卫生类(包含社区卫生服务站、防疫保健站、敬老院);(4)文体娱乐类(包含阅览室(小型图书馆)、网络服务室、室外健身活动场地、室内健身活动场地、小型休闲娱乐文化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5)商业服务类(包含小型超市、粮油副食品店、日杂用品店、小型集贸市场、招待所、餐饮小吃店、理发店、浴室、综合修理服务店、网吧等)。(详见表3)

注:○为应设置项目;△为建议设置项目。

4 结语

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于社会大众,公共设施建设的核心原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社会资源有限,不可能让所有地区和利益集团均分资源时,必须要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努力把握公共服务设施的自身特点,找准服务定位,使设施综合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本文以温岭市箬横镇为实例,仅对箬横镇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定位提出一种思路,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其他地区的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定位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划及实施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温岭市箬横镇为实例,在分析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箬横镇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定位,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定位建议。

关键词: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定位

参考文献

[1]方明,董艳芳.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骆中钊,李宏伟,王炜.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陈前虎,游宏滔.浙江沿海地区中心村建设规划的思考,中国小城镇规划新视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9: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方法初探

一、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发挥基层文化设施的功能作用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前提,要有完善的基层文化设施体系的。要巩固各级财政投入巨大、文化部门艰苦工作取得的文化创建成果,并且通过不断的创建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体系来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中文化部门不占领、不搞活动。更可悲的是现实之中,文化馆、图书馆只能吸引中老年人来此活动,只有约30%文化站对外正常开放,绝大多数的文化室基本上是摆设,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造成基层文化阵地乏人问津的根源在于阵地文化活动陈旧,文化站工作不正常,经常抽调人员参加拆迁等工作。“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长此以往,形成习惯,门可罗雀也就成了必然。重视硬件指标达标,轻视正常阵地开放,创建是为了谋取名誉,至于发挥作用少有人关注。

如何切实发挥阵地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首要之务。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是区文化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免费开放的相关要求,收回用于出租营业的文化阵地,开办6个以上免费服务项目。二是镇(街)文化站要真正开展文化工作,要改变机关化工作的倾向,以服务于人民群众。三是文化室(含“农家书屋”)要配备相对固定的管理人员。

二、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发挥基层文化人才的作用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才是核心支柱作用。只有发挥文艺人才的作用,才能打造地区的品牌,甚或树立地区的文化形象。

针对目前基层专业人才的缺乏的现状,要以老带新、要压担子,大力培养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青年人才,同时还要培训一大批业余专业人才,保持文艺活动的专业和业余是结合的态势和互动性,促进专业人才在活动中成长以及业余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区属文化单位的专业人员,除了要坚持做好馆内阵地活动辅导之外,还要坚持下基层辅导。要建立起专业辅导分片包干制度,辅导指导相关镇(街)、村(社区)的文艺活动。坚持在开展活动辅导的同时,发现文艺人才、发掘民间特色项目。鼓励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建设,鼓励他们坚持在各个文化室、文化广场开展活动。在区专业人员指导、帮助下,街镇\村(居)得以提高表演和艺术水平,并以优秀的文艺节目(作品)参加高端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文艺表演的“一镇(街)一品”优质项目。

要建立专业文艺表演活动团队,才能保持一个地区高水平的文艺活动。在大力建设基层文艺表演团队的基础上,要适时开展区属专业文艺表演团队的建设。这个团队它可以没有编制序列,但却拥有全区最突出的各种专业演出人才。一个松散型的专业文艺团体,人员大部不为文化部门所有,但是能够团聚在文化部门的网络之中。艺术团暨合唱队、器乐队、曲艺队、舞蹈队,重大文艺活动之时出马亮相,正所谓不求拥有,但求能为我所用。

三、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有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需要以下诸多强力保障和支持:

1.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保障。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纳入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体系,市、区、街(镇)逐级签订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状。各级领导要重视文化工作,要将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标志工程,以及街(镇)、村(居)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之一,为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场所。

2.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保障。保持市、区各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年年均有较大增长的趋势,继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尤其免费开放项目予以提高拨款额度。同时,全力保障文化系统人员工资的福利待遇,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财力保障。

3.各级文化部门的工作保障。秉承“两为方向”传统,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既要克服“文革”中一味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倾向,也要摆脱近年来文艺为经济服务一切向“钱”看的不利影响。探索在事业单位普遍推行绩效工资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建立奖勤惩懒,如何鼓励创作、创优、创新工作机制,都是文化事业单位收入改革后的全新的情况,笔者在此想破个题,真正深入的探讨可能还需要时日。

四、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有相应的创新方法

面对公共文化服务这个新形势、新情况,一定要创新工作方式\突破条条框框束缚。我们的思维一定不能停留在以往文艺为政治服务、或者文艺为经济服务的老套路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其实应当相对独立于政治和经济,它本身应当不从属于不服务于其他工作,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本身的就是目的。笔者无意探讨其政治内涵及其衍伸效应,直觉意识到创新工作方法的必要性,以及可尝试的可能的途径。

1.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利。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生活需求,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的。一切为了人,一切以人的幸福感为标杆。具体到一个区域而言,就是要为一个地区内所有人群提供服务,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学子、务工人员和驻军战士,都要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文化服务。甚至关押的犯人,也能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比如,我们开展送书到军营活动、到拘留所活动就是如此。

2.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便利,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举办联络、培训工作,提高团队建设工作,均可以利用互联网、微博等等开展,以减少活动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为此,我们要加强文化网络建设,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网络;以及图书信息借阅网络,实行一个地区内图书借阅一卡通、互借互还,实现区、镇(街)、村(社区)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等等目标。

3.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要开展细致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使这项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让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有尽有、完善便利。简单地说,公共文化服务要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发挥着积极作用。

五、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是个全新的工作范畴,这项工作不是突然提出来的,它既是对以往文化工作的继承,也是为了适应当今主流社会的发展。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承业者,笔者二十多年来可能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解可能是旧瓶装新酒、了无新意。但是笔者深信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应当是社会主义文化工作,在我们时代正在起始的一个工作阶段。笔者认为文化工作的规律之一就是连继性或者是继承性,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以往工作,有关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梳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学习。如此承前启后才能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才能使现阶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上一篇:各种编程语言详细介绍下一篇:找空气中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