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缴非居民所得税增值税计算说明

2024-04-13

扣缴非居民所得税增值税计算说明(精选6篇)

篇1:扣缴非居民所得税增值税计算说明

扣缴非居民所得税、增值税计算说明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出具<税务证明>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中“合同总金额”(即本次支付的发票金额)、“本次支付金额”以及各项应扣缴税款的计算举例如下。

例如:境外公司在试点地区为某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合同总金额100万元,以接受方为增值税扣缴义务人,则接受方应当扣缴的税额计算如下(假设企业所得税率10%,增值税率6%,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计为增值税税额的12%):

情况一 非居民缴所得税、缴增值税,税款全部由非居民承担

不含增值税的所得=100/(1+6%)=94.34万 应扣缴所得税=94.34万*10%=9.43万

应扣缴增值税=100万/(1+6%)×6%=5.66万元

应扣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5.66*12%=0.68万

“合同总金额”= 100万

“本次支付金额”(含税所得)=100万

税后实际支付=100万-9.43万-5.66万-0.68万=84.23万

情况二 非居民缴所得税、缴增值税,税款全部由中方承担

含税所得额=100万/(1-10%-6%*12%)=112.01万 应扣缴所得税=112.01万*10%=11.2万 应扣缴增值税=112.01万×6%=6.72万元

应扣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6.72*12%=0.81万

“合同总金额”= 100万

“本次支付金额”=100+11.2+6.72+0.81=118.73万

税后实际支付=118.73万-11.2万-6.72万-0.81万=100万

情况三 非居民不缴所得税,缴增值税,税款全部由非居民承担

应扣缴增值税=100万/(1+6%)×6%=5.66万元

应扣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5.66*12%=0.68万 “合同总金额”= 100万

“本次支付金额”(含税所得)= 100万 税后实际支付=100-5.66-0.68=93.66万

情况四 非居民不缴所得税,缴增值税,税款全部由中方承担

含税所得额=100万/(1-6%*12%)=100.73万 应扣缴增值税=100.73万×6%=6.04万元

应扣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6.04*12%=0.73万

“合同总金额”= 100万

“本次支付金额”=100+6.04+0.73=106.77万

税后实际支付=106.77万-6.04万-0.73万=100万

情况五 非居民缴所得税、增值税,所得税由非居民承担、增值税由中方承担

含税所得=100万/(1-6%*12%)=100.73万 应扣缴所得税=100.73万*10%=10.07万 应扣缴增值税=100.73万×6%=6.04万元

应扣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6.04*12%=0.72万

“合同总金额”= 100万

“本次支付金额”=100/(1-6%*12%)*(1+6%)=106.77万

税后实际支付=106.77万-10.07万-6.04万-0.72万=89.94万

情况六 非居民缴所得税、增值税,所得税由中方承担、增值税由非居民承担

含税所得=100万/(1+6%-10%)=104.17万 应扣缴所得税=104.17万*10%=10.42万 应扣缴增值税=104.17万×6%=6.25万元

应扣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6.25*12%=0.75万

“合同总金额”= 100万

“本次支付金额”=100+10.42=110.42

税后实际支付=110.42万-10.42万-6.25万-0.75万=93万

篇2:扣缴非居民所得税增值税计算说明

国税发[20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税务总局制定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

二○○九年一月九日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中国政府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税收安排,以下统称税收协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且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以及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企业。

第三条 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让财产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非居住企業が取得した中国国内に源泉のある配当、分配金等の投資収益、利息、リース料、特許権使用費所得、財産譲渡所得及びその他の所得で企業所得税を納付する義務のあるものは、源泉徴収を実施し、関連法律法規に基づき又は契約の条項に基づき非居住企業に対して直接関連する支払い義務を負う企業又は個人が源泉徴収義務者となる。)

第二章 税源管理

第四条 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首次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或协议(以下简称合同)的,扣缴义务人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源泉徴収義務者及び非居住企業との間の初回契約及び本弁法第三条に規定する所得に関連する業務契約あるいは協議書(以下、契約書と略称する)は、源泉徴収者は契約書締結時から30日以内に、その主管税務機関に対して申告し、源泉税の登記を行う。

第五条 扣缴义务人每次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应当自签订合同(包括修改、补充、延期合同)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见附件1)、合同复印件及相关资料。文本为外文的应同时附送中文译本。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在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时,应将股权转让合同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六条 扣缴义务人应当设立代扣代缴税款账簿和合同资料档案,准确记录企业所得税的扣缴情况,并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

第三章 征收管理

第七条 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时,应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企业所得税。

本条所称到期应支付的款项,是指支付人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当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的应付款项。

扣缴义务人每次代扣代缴税款时,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以下简称扣缴表)及相关资料,并自代扣之日起7日内缴入国库。

第八条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征收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计算的下列应纳税所得额:

(一)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扣除税法规定之外的税费支出。

(二)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征收率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税率,或者税收协定规定的更低的税率。

第九条 扣缴义务人对外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为人民币以外货币的,在申报扣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扣缴当日国家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条 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凡合同中约定由扣缴义务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应将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不含税所得换算为含税所得后计算征税。

第十一条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税收法规规定,给予非居民企业减免税优惠的,应按相关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和行政审批程序的规定办理。对未经审批或者减免税申请未得到批准之前,扣缴义务人发生支付款项的,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第十二条 非居民企业可以适用的税收协定与本办法有不同规定的,可申请执行税收协定规定;非居民企业未提出执行税收协定规定申请的,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非居民企业已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征税后,提出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申请的,主管税务机关经审核确认应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的,对多缴纳的税款应依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退税。

第十四条 因非居民企业拒绝代扣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暂停支付相当于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款的款项,并在1日之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报送书面情况说明。

第十五条 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非居民企业应于扣缴义务人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之日起7日内,到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由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业自行或委托代理人向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应协助税务机关向非居民企业征缴税款。

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与所得发生地不在一地的,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自确定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税务事项联络函》(见附件2),告知非居民企业的申报纳税事项。

第十六条 非居民企业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在中国境内存在多处所得发生地,并选定其中之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向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如实报告有关情况。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受理申报纳税后,应将非居民企业申报缴纳所得税情况书面通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和其他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七条 非居民企业未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由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收集、查实该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其他收入项目及其支付人(以下简称其他支付人)的相关信息,并向其他支付人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从其他支付人应付的款项中,追缴该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款和滞纳金。

其他支付人所在地与申报纳税所在地不在一地的,其他支付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给予配合和协助。

第十八条 对多次付款的合同项目,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履行合同最后一次付款前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合同全部付款明细、前期扣缴表和完税凭证等资料,办理扣缴税款清算手续。

第四章 后续管理

第十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扣缴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见附件3),加强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监管,及时了解合同签约内容与实际履行中的动态变化,监控合同款项支付、代扣代缴税款等情况。必要时应查核企业相关账簿,掌握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收益等支付和列支情况,特别是未实际支付但已计入成本费用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情况,有否漏扣企业所得税问题。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备案合同资料、扣缴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记录、对外售付汇开具税务证明等监管资料和已申报扣缴税款情况,核对办理税款清算手续。

第二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需要对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实施专项检查,实施检查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检查结果及时传递给同级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专项检查可以采取国、地税联合检查的方式。

第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中,遇有需要向税收协定缔约对方获取涉税信息或告知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的税收违法行为时,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6]70号)规定办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四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所述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未依法变更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合同复印件及相关资料的,未按规定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表的,未履行扣缴义务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税款的、或者应扣未扣税款的,非居民企业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的、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操作规程。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略)

2.非居民企业税务事项联络函(略)

篇3:扣缴非居民所得税增值税计算说明

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的划分是企业所得税关于税收管辖权的分类。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收入与该场所或有联系或无联系;二是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目前,非居民企业对中国境内股息、红利所得税税款的规避,多是针对该非居民企业在境内未设机构、场所,或虽设机构、场所但股息、红利所得与该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情况进行的筹划。即在纳税情形基础上的税收筹划。

(一)运用受益所有人避税

由于国内税法与国际税收协定在股息所得预提税税率上的差别,一些跨国非居民企业为适用更为优惠的协定税率,选择在协定优惠地区,利用协定的优惠条款进行税收规避,在“受益所有人”上大做文章。其主要避税方法如下:

1. 直接建立子公司,投资境内居民企业避税。

非居民企业选择与我国协定税率优惠的国家或地区,在该国家或地区建立子公司,该子公司再投资境内居民企业,则子公司是境内股息、红利的“受益所有人”,其获得的股息、红利适用较低的协定税率。例如,美国某公司A,计划投资中国境内的居民企业C。该公司可选择在香港地区建立全资子公司B,以公司B投资居民企业C。根据相关规定,香港地区非居民企业注册12个月以上,且在取得股息前连续12个月以内任何时候,持有境内外资企业股权比例均超过25%的,其取得的股息、红利可申请按照协定待遇5%税率征税。根据香港地区税法,香港当局亦不对公司B的该项所得征税。基于此,美国公司该项所得的税负降低了50%。

该项筹划的基本前提是,子公司从境内获得的股息、红利收入,汇入非居民企业所在国,避税地不再对该项收入征税;或即使征税,税率应小于因税收筹划节省的税率差。如果避税地的征税率与节省的税率相差不大,则避税失去意义。

目前,非居民企业利用受益所有人避税过程中,表现的主要问题多围绕避税地子公司产生。一是避税地子公司取得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后,在较短时间内将其全部或大部分向第三国居民支付或派发;二是子公司没有或几乎没有经营活动;三是子公司即使成立了实体公司,但其资产、规模和人员配置较小,与股息、红利所得数额难以匹配;四是子公司对于所得或所得据以产生的财产或权利,几乎没有控制权及处置权,也不承担或很少承担风险;五是避税地国家或地区对有关所得不征税或免税,或征税但实际税率极低。

2. 通过向避税地全资子公司转让持有的境内居民企业股权避税。

该种方式以非居民企业已持有境内居民企业的股权为前提,非居民企业将境内居民企业股权转让给避税地全资子公司,达到降低股息、红利预提所得税税率的目的。例如,美国某公司A,已经持有中国境内居民企业C的全部股权。该公司在香港地区拥有全资子公司B,公司A将居民企业C的股权转让给其全资子公司B。

针对这种避税,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多个文件,通过对受益所有人的资格认定加以规范。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文件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税收协定股息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08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如何理解和认定税收协定中“受益所有人”的通知》(国税函[2009]601号)。前者提出了受益所有人的概念,规定按税收协定享受低税率待遇的纳税人,必须是税收协定缔约方税收居民,并且是相关股息的受益所有人;后者明确了受益所有人的概念,强调了税收协定优惠待遇的申请人与享受税收优惠的应税所得所有人的一致性。根据后者,受益所有人必须是对所得或所得据以产生的权利或财产具有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企业、团体或个人。且在税收协定中,通常只有申请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待遇的申请人构成受益所有人的,税务机关才会认可某项税收协定的优惠待遇。

(二)相关规定

针对非居民企业运用受益所有人避税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特点,国税函[2009]601号文件对申请人受益所有人身份认定加以细化和规范,针对非居民企业利用受益所有人避税的行为特点,列举了受益所有人认定的负面因素。反避税实践中,征税机关亦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受益所有人进行全面判断和综合分析,代理人、代管公司不会被认定为受益所有人。但因涉及境外税收居民管辖权问题,征税机关仅能根据由境内居民企业受托提交的受益所有人身份证明资料进行表面的判定与分析,对境外非居民企业的真实身份进行确认存在一定难度。短期内,运用受益所有人避税的现象难以杜绝。

二、非居民企业运用变更投资主体方式避税与反避税

依据我国的税收政策,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所得按10%征收预提所得税,但对非居民个人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基于此,部分非居民企业为了规避股息、红利所得税,将投资者由原来的非居民企业变更为非居民个人。如此,便规避了来源于境内的股息、红利所得税。

该种避税方法产生的原因在于,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免税,与此相对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20号)规定,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2008年1月1日后,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对非居民企业从境内取得的所投资居民企业实现的股息、红利征收预提所得说,但财税[1994]20号文件仍然有效。因非居民企业投资者和非居民个人投资者股息所得税收待遇的不同,为非居民投资者由企业转换为个人、逃避中国税收提供了政策空间。

如上例,美国某公司A,计划投资中国境内的居民企业C,可不选择利用避税港避税的方法,而直接借助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投资居民企业C,美国公司A成为企业C的隐名股东。非居民个人是企业C的名义股东。但该种避税方法同样面临投资人实质主体资格认定的税务风险。二者的不同是,利用“受益所有人”资格的避税源于税收协定,运用非居民个人股东主体资格的避税源于中国税法的免税规定。

针对非居民企业运用变更投资主体方式避税的方式其反避税重点的应是审查其主体资格的实质性,若非居民个人股东仅作为非居民企业投资的载体,并未实质参加或关注外商投资居民企业的经营活动,且对所投资公司的事务不具备相应处置权,对获得的股息、红利无支配权,有可能被境内具有税收管辖权的征税机关否定免税资格,补征税款。

三、运用隐性分配方式避税与反避税的方法

采用隐性分配方式避税,不是基于税收协定及免税规定,而是旨在隐秘分配行为。就其实质而言不是避税而是逃税,目前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以对外借款的方式避税

以借款方式分配股息避税,表现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居民企业仅将应分配的股息、红利作为向股东或其他境外企业借款,计入居民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资金汇出后不做任何管理,造成虚高不下的往来账金额。第二个层面避税较彻底。居民企业向境外企业或个人借款后,境外借款企业注销,款项无法收回。如果操作成功,不但可以规避股息、红利所得税,亦可以将借款金额作为坏账损失在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规定,居民企业须以专项申报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二)以转增资本的方式避税

无论是外商投资企业用2008年及以后实现的企业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还是外商投资的上市公司送股,其中属于外国投资者享有的部分,应视同股息、红利分配征收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4号),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向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分配股息、红利,应在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若实际支付时间先于利润分配决定日期的,应在实际支付时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但目前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用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后,并未到税务机关进行注册资本的税务登记变更,亦不申报扣缴预提所得税。

(三)以侵蚀居民企业所得税税基的方式避税

部分非居民企业采取关联交易转让定价或被投资企业列支不合理费用等方式,变相侵蚀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将利润间接转移到境外非居民企业。如此,居民企业税后利润减少,非居民企业分得的股息、红利亦相应减少,进而承担较低的预提所得税税负。

隐性分配方式避税的反避税应根据具体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借款方式避税,居民企业对外出借且长期未收回的资金是税务机关关注重点,对境外损失的扣除审查亦格外严格,一旦发现疑点,便会进行专项稽查,深入追查资金流向和交易实质;对于转增资本方式避税,税务机关必须通过税务稽查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即使查证后追征税款,非居民企业亦达到了递延纳税的目的。该避税方法虽不具备较高技术含量,但目前征税资源有限,仍难以杜绝;以侵蚀居民企业所得税税基方式避税,征税机关稽查的重点是关联企业间的转让定价。

四、结语

非居民企业股息、红利所得的避税,直接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削弱了税收对经济的调解功能,给国家带来了不利影响。鉴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不可能为跨国纳税人提供避税条件,相反,国际避税是征税机关重点防范和打击的行为。近年来,随着税收立法的不断完善,国际避税协作和反避税经验的积累,非居民企业股息、红利所得的反避税工作取得了不小成果。但由于我国征税资源的有限性,税收立法的滞后性及国际避税手段的隐蔽性,该领域的反避税任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艰巨。

摘要:目前,股息、红利所得的国际避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本文分析了非居民企业股息、红利所得税税收政策,将其区分为免税与征税两种情形,对征税情形下的税收规避行为进行了分析。进而将股息、红利的税收规避分为运用受益所有人避税,运用变更投资主体避税,运用隐性分配方式避税三种类型,其避税的依据是国际税收协定或国内税收政策;并有针对性地对各类避税方式下征税机关的反避税方法予以了探讨。

关键词:非居民企业,股息,红利所得,避税,反避税,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税收协定股息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S].国税函[2009]081.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如何理解和认定税收协定中“受益所有人”的通知[S].国税函[2009]601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S].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4号.

篇4:金税三期个人所得税扣缴说明

尊敬的纳税人您好:

2018年06月,《金税三期个人所得税扣缴系统》需升级至2.1.343版本,升级内容如下,请您查看完毕后再进行申报:

需求调整:

1、按要求,个税客户端允许历史月份数据(近1年)更正网络在线申报,软件也增加提示,如图:

2、分部门设置位置调整至申报表报送右上角,如图:

3、人员登记:境外人员证件类型【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改为【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如图:

4、外籍人申报(清算)管理:菜单改为“外籍人申报”,位置调整至频道处,如图:

5、备案表:新增“科技成果转化备案”功能,同时调整原来一级菜单“分期缴纳备案”、“递延纳税备案”为现在二级菜单,如图:

6、全年一次性奖金界面新增提示,如图:

7、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和相关公告,“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界面增加“其他-税延养老保险费”,如图:

8、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和相关公告,“其他附表”增加“税延养老保险附表”,如图:

9、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和相关公告,所得项目增加“其他所得-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金所得”,如图:

请确保网络稳定,软件登录会自动升级;若软件升级失败,可咨询40071-12366

亿企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篇5:扣缴非居民所得税增值税计算说明

一、审核功能

本表具有两个审核功能,一是号码重复筛查,二是号码位数审核。

审核结果一栏仅对以上两项内容存在问题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标注,通过审核的审核结果栏显示为空,号码重复的审核结果显示为“重号”,号码不是15位或18位的审核结果显示为“位数不对”。

二、表格使用

1、输入身份证号

打开身份证审核表,将需要审核的纳税人身份证号码复制、粘贴到“输入身份证号码”列,表格自动计算检索后在审核结果中显示

2、选择审核结果

点击审核结果栏右下角按钮,出现下拉菜单,分别选择“位数不对”、“重号”,则审核结果按选择的条件显示对应的号码。

3、查找、修改错误号码

运用“ctrl+F”组合键,在原模板中查找出错的身份证号码,“位数不对”的,点击删除键删除身份证号码栏内容后重新输入(不能用后退键逐个数字删除);“重号”的,对原号码进行删除或修改操作。

4、补录

将修改后的表格保存生成新的模板,重新上传补录,并

于次日查询补录解析结果,没有提示的,表明补录成功;仍有错误提示的,按提示的错误继续查找、修改错误,补录。

三、注意事项

篇6:扣缴非居民所得税增值税计算说明

1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非居民企业的相关法规

所称非居民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总则,第二条中提及“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第三条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三十七条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

第三十八条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和劳务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工程价款或者劳务费的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第三十九条依照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应当扣缴的所得税,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由纳税人在所得发生地缴纳。纳税人未依法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从该纳税人在中国境内其他收入项目的支付人应付的款项中,追缴该纳税人的应纳税款。

2 论题及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非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税法未明确:需要缴纳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所得是直接来源于境内所得还是间接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本文将针对这两种情况,以2010年“高盛补税风波”为例,从征收管理等方面来探讨哪种情况下需要缴纳所得税。

2.1“高盛补税风波”前后经过

2009年12月,双汇发展连续发布澄清公告,陈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腾挪,核心内容揭开了高盛大幅减持双汇发展股权的面纱。

2006年2月,罗特克斯公司在香港注册设立,高盛集团全资子公司———高盛策略投资 (亚洲) 有限责任公司持有51%的股权,鼎晖旗下的鼎晖Shine有限公司持有其49%股权。

罗特克斯公司其实就是高盛、鼎晖为参与双汇集团股权转让项目而设立的项目公司。

2006年5月12日,罗特克斯受让漯河市国资委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转让价款为人民币20.1亿元。是时,双汇集团为双汇发展的第一大股东。罗特克斯进而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股份。

之前的5月6日,罗特克斯已与漯河海宇投资有限公司 (简称“漯河海宇”) 签署股份转让合同,收购双汇发展第二大股东漯河海宇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份,价格5.62亿元。

至此,高盛、鼎晖通过罗特克斯共持有双汇发展60.715%的股份,罗特克斯成为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人。高盛、鼎晖在罗特克斯的持股为51%、49%,据此推算,高盛持有双汇发展31%股份。

随后,因送股、转增股本,罗特克斯间接持有双汇发展的股份比例下降至30.267%,直接持有双汇发展的比例则降至21.187%,即罗特克斯合计持有双汇发展51.454%。

高盛对双汇股份的第一次减持始于2007年10月。高盛转让罗特克斯5%股权给鼎晖,鼎晖在罗特克斯中的股份一举上升为54%,而高盛则减少至46%。

2006年3月,高盛、鼎晖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设立公司ShineBHoldingsILimited (ShineB) ,完全控股罗特克斯。如此一来,高盛、鼎晖所持双汇发展股权,不再直接由其所持罗特克斯股权决定,转而由其所持ShineB股权决定。

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11月,通过一系列的股权交易,高盛对ShineB的持股从30%下降至15%,鼎晖则从50%增至65%。

在此期间,罗特克斯迎来了ShineB之外的另一个实际大股东,RiseGrandGroupLimited (简称“RiseGrand”) 。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由双汇集团及其关联企业 (包括双汇发展在内) 约300余名员工通过信托方式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

到2009年12月底,ShineB间接持有罗特克斯42.36%的股权,双汇管理层设立的RiseGrand间接持股罗特克斯31.82%。RiseGrand的出现,事实上使得高盛、鼎晖对双汇发展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发生在中国境外。

罗特克斯在中国境内对双汇发展的持股,一直稳定在51.45%。不过,高盛通过罗特克斯之上的股权架构设计和股权转让,已经在中国境外实现了对双汇发展的实际减持。

到2009年年底时,高盛间接持股罗特克斯已降至6.4%,进而对双汇发展的持股比例降至3.3%。这与2006年高盛间接持股双汇发展31%相比,有天壤之别。

2.2 直接来源于境内所得与间接来源来境内所得的区分

在此案例中,因罗特克斯公司为境内公司即双汇发展的直接股东,若罗特克斯公司转让其持有的双汇发展的股份,则罗特克斯将产生直接来源于境内的所得。高盛、鼎晖、ShineB、RiseGrand为罗特克斯的直接股东或间接股东,其转让罗特克斯的股权,则间接转让了其持有的境内双汇发展的股份,取得了间接来源于境内的所得。若间接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均应交纳所得税,而不管是在哪一个层面,按照发生股权转让情况出现的先后顺序,针对此案例,则:

(1)从涉税各环节来看,针对有间接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均缴纳所得税是不现实的。1) 2007年10月,高盛转让罗特克斯5%股权给鼎晖;2) 2006年3月,高盛、鼎晖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设立公司ShineBHoldingsILimited (ShineB) ,完全控股罗特克斯。此时,高盛、鼎晖将罗特克斯的股权100%转让给ShineB;3) 2007年10月到2009年11月,通过一系列的股权交易,高盛对ShineB的持股从30%下降至15%,鼎晖则从50%增至65%,这此期间的股权转让;4) ShineB转让罗特克斯股权转让给RiseGrand;此4种情形出现时均应缴纳所得税,但为何仅对高盛转让股权应否征税有争议,也就是说涉及纳税的主体包括高盛、鼎晖、ShineB均出现了涉税事宜。

再假设高盛、鼎晖公司以下层面的股权关系都没有变化,而高盛或鼎晖的直接股东或更间接的股东发生了股权转让,是否这些股东也要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而征税呢?明显是不可能的。

(2)征收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七条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所称本法第三条第三款即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由于以上所述涉税环节均发生在中国境外,并且股权转让收入绝大部份情况下不会从境内往境外支付,而是由境外企业直接支付的,无法实现税法所说的源泉扣缴。

(3)信息的掌握。本案例由于双汇发展为上市企业,需要披露相关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披露并非是及时的,以致于出现如双汇发展2009年末才在社会公众前披露3年前的事,才有“高盛补税风波”的出现。

上市公司尚且出现这样的情况,何况非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要掌握境内公司的直接股东是否变更倒是可以从工商局获取信息,但如果要象双汇发展那样,要知晓境内非上市公司的股东的股东,或更上几层的股东,恐怕需要工商局对公司变更登记制度提出新的要求了,或就是需要通过国际间的频繁信息交换。

所以,无论从征收管理,还是从税收征税原理来看,高盛之前的减持均在境外进行,而罗特克斯直接持有境内双汇发展的股权并没有任何变化,中国税务部门不应对高盛的减持征收所得税,除非罗特克斯转让其直接持有境内公司----双汇发展的股权。即只应对直接持有境内公司股份的直接投资者转让其对境内的投资时征收所得税。

摘要: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征收环节:境内公司的直接投资者转让股权时征收所得税。

关键词: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Z].2007.

上一篇:暖心友人寄语下一篇:德行天下 情洒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