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县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2024-04-21

清原县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共5篇)

篇1:清原县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辽宁清原县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建的突出问题

中共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高峰

辽宁清原县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乡镇党委抓党建‘主业’不力,‘两委’关系不顺,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能力不足‛等问题,从2007年开始,采取四项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强化制度建设,增强党建工作的首位意识。一是建立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制度。将全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量化,县委组织部组织测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班子调整、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是科学规范绩效考核制度。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三是狠抓党建工作制度落实。县委采取不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了解各乡镇党组织坚持“三会一课”等情况,对那些不严格坚持党建工作制度、随意性大、效果不佳的乡镇党委及时通报处理,并限期整改。

二、理顺“两委”关系,建设富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一是大力推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县委在2007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引导条件成熟的93个村实行了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二是明确村级党组织核心地位。制定制度,进一步明确村“两委”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三是加强外部监督。将村“两委”关系是否协调作为“双述双评”、“目标承诺”和“百分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上级监督、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的监督网络。

三、优化党员结构,打造素质高、党性强的农民党员队伍。1

一是做好 “纳新”工作。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乡土人才、村组干部、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中挑选优秀青年作为培养对象。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跟踪考察,开展“一带一”活动方式,端正农村青年对党的认识,增强入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全面提升党员“双带”能力。重点针对45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开展以增强“双带”能力建设为重点内容,融合了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业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培训。三是严把“关口”,纯洁党员队伍。严格按照党员发展方针,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同时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力度。

四、增强“造血”功能,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是选好配强培训好村班子。2007年以来,先后有125名产业致富带头人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2008年,县委又从县直机关选派72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二是政策倾斜和部门帮扶并重。出台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凡是集体经济有稳定收入,每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比上年增长的,从当年纯增长收益中提取20%,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村“两委”班子成员相应数额的工资报酬。凡是未达到增长目标的,一律取消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年终评先评优资格及相关业绩奖励报酬。

篇2:清原县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历史处在了一个转型时期,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经济市场化、基层民主化、城乡一体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等许多新的背景、新的挑战。因此,如何紧密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始终保持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已经摆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面前。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上是好的,在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镇(街道)党委、政府职能的相对弱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镇(街道)党委的工作环境相对弱化。具体表现在三个“不”上:首先是“责”与“权”的不配套。一直以来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镇(街道)与机关部门职责与职权之间的矛盾,由于“权在上面,利在部门,责任在乡镇”,使镇(街道)党委、政府始终处于“责大权小”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处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违章建筑、农村纠纷等棘手问题上,明显感到调控手段不够,难以解决问题,影响着党委、政府作用的发挥。其次是干部队伍的不稳定。调查发现,当前镇(街道)领导干部尤其是经济发达镇(街道)领导干部调动过于频繁,大多干不上三年就调走了,造成领导干部对基层情况的不熟悉,缺乏工作的针对性,也使党委、政府工作片面追求短期化效应,没能从源头上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缺乏工作的长远打算。再次是镇(街道)党委抓党建精力的不集中。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镇(街道)党委、政府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担负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如工业园区建设、土地征用、积累性、群体性矛盾的解决牵制了党委、政府的大部分精力。特别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镇(街道)党委抓党建的工作重心、工作方法都面临着新的转变,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镇(街道)对基层组织建设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抓落实,常常疲于应付检查,缺乏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是镇(街道)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素质能力相对弱化。当前,部分镇(街道)干部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于农村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功”的缺乏上:首先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超期思维的基本功。重点表现在大局观念不够强,对上级大政方针存在理解的片面性和执行的摇摆性,对分管工作的决策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就事论事多,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状态,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其次是镇(街道)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作风不够实,联村干部联“村干部”而不联群众,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平时感情投入少,与群众不熟悉;面对热点、难点问题不能理清思路,不能说服群众;解决群众困难作风虚浮,害怕吃苦受累,采取视而不见或一拖再拖的办法。三是一些干部缺乏研究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学习不够重视,政策掌握得不深不透;针对当前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研不够深入,普遍存在“等试点经验、要县里部署”的思想。群众反映,有的镇(街道)干部“说话越来越牛气,穿着越来越洋气,身子越来越娇气,唯一缺少的是乡土气”。

三是镇(街道)机关的运行机制相对弱化。目前镇(街道)机关在内部运行上大多采取“线指导、点(片)落实”的“承包式”机制,这对落实工作,明确职责,改进干部作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运行模式已逐渐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由于过分强调了联村干部抓点(片)工作,导致镇(街道)干部下点(所联村、厂)多,对面上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对一些突发性矛盾缺乏调控能力。同时,由于受考核体制的影响,部分镇(街道)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特别是一些班子成员,对不是分管的线或联系的点(片)顾及少,没有主要领导的安排,不会主动出击,导致镇级机关内部分工“部门化”,缺少整体作战的合力。

(二)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相对削弱与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长不相适应

1、村干部工作缺乏亲民性,直接影响着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缺乏与村民的沟通。特别是对于工程项目招投标、公益事业建设等一些重大村务决策,没有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搞“一言堂”,导致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个别村党支部书记习惯于老手势、老办法,不允许他人发表反对自己的意见,工作方法粗暴。当村民的疑虑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时,容易造成群体性上访。如钱清镇外枢村原党支部书记魏财发任职20年,独断专行,村里所有工程项目都不通过招投标,个人说了算,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村民上访。二是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群众反映,一些“老板书记”只顾办自己的厂子,很少到村里上班,工资报酬却分文不少,一些个人的开支也要在村里报销,村民对此意见较大。据抽样调查,群众认为村干部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群众观念不强,占54%。三是村干部办事不公,存在以权谋私现象。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当了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就要比村民高出一筹,房子要造得大一些,钞票要挣得多一些,生活

要过得好一些,造成村民与村干部的对立局面。在企业转制过程中,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干部却从中捞取好处。在个人建房上,村干部“带头”少批多建,面积严重超标,与村民简陋的住房形成强烈的反差,群众心里很不平衡。有的村干部甚至弄虚作假,开假证明办批文,把耕地当杂地批,在村民中造成恶劣影响。如钱清镇原龙山村支部书记、杨汛桥镇江塘村支部书记均因为带头违反土地政策,超面积建房和乱搭乱建,致使老百姓不服而出现集体上访。

2、村“两委会”关系缺乏协调性,严重削弱了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合作共事氛围不浓。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于村级资产的融合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村干部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原小村范围,缺少相互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只是“临时”的,对前景心存忧虑,工作状态不佳,这些都影响着班子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发挥。二是内部关系不顺。一些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工如分家,存在各自为政、拉帮结伙的现象,遇事各作主张、各行其事,导致好事争着上、难事往后躲,出现失误互相一推了之。如杨汛桥镇原前童村党支部、村委会各管各的人,各论各的事,各开各的会,重大事情达不成一致意见,甚至出现村委主任竟然擅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给自己发奖金的事情。三是工作方法不当。一些村党组织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熟悉、不习惯、不理解,甚至产生埋怨、抵触情绪,不敢领导、不善领导,把发扬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割裂开来;少数新当选的村委干部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不接受党支部领导,严重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原则和宗旨。

3、村级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难以保障。经调查,当前村级组织制度建设上主要存在三个“形式化”现象:一是执行制度的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组织党员学习是务虚的,不重视党员的学习,不组织党员活动,党员对此意见较大。二是村务公开的形式化。从群访事件分析,当前涉及村级财务、村干部经济问题的案件占20%左右,原因是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不够彻底,流于形式。群众反映,一些村干部在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特别是土地征用款、企业承包款投资使用公开不透明,部分公款被私自借用、拖欠,村级招待费支出不规范,存在借公济私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三是重大事项决策的形式化。有的村在决定重大事项时,主职干部不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原则之上,搞“一言堂”,压打村民的民主言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一些村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虽然召开了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但因事前没有深入征求村民意见,事后又缺少沟通,结果不公开,导致群众有意见,对村里的事关心、支持不够。

(三)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相对退化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

1、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在淡化。一些党员存在“小团体”思想,拉帮结派,搞宗族、宗派活动,对抗党组织。同时,一些党员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空虚,思想道德庸俗,经常参加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党员赌博、嫖娼等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党员以个人、小团体利益为上,公然对抗上级政策,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越级上访等;有的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图享受不愿奉献,甚至在参加组织生活时向党组织索要报酬。

2、个体素质、能力相对偏低。一些党员干部习惯用老方法、老手势办事,缺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缺少主见性、权威性和号召性。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搞亲亲疏疏,不能一碗水端平,办事有失公道;有的在工作中留有“尾巴”,被个别人所“左右”,老百姓是“遥控器”,党员干部变成了“电视机”;有的为争取“宽松环境”,极力回避掩盖矛盾,对错误倾向一味退让、迁就,为维护个人的利益,不惜放弃党的原则,对同级的问题不敢批评,怕伤感情、丢面子,致使原本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的矛盾久拖不决,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升级。

3、“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用不明显。一是部分党员自身能力不够强,“双带”作用不明显,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提篮小卖”式的营销方式,对效益农业、科技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市场营销一窍不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供求变化风险的能力较弱,党员在群众眼里降底了“含金量”。二是部分农村“经济能人党员” 存在求稳守摊、怕露富的思想,没有在自己带头致富的同时积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甚至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参加村务管理、村务活动方面,以“大社员”自居,以钱仗势、以钱谋权,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二、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篇3:清原县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

新党章规定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创先争优, 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 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 提高党员素质, 增强党性,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 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 保障党员的政权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密切联系群众, 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 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 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 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 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 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 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 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 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 制度建设不完善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基层党组织受当地经济状况、经济条件所制约, 基层党组织的一些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影响到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党组织的先进性很难体现。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 党支部很难能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原则, 发展好党员, 选拔出干部。一些村级机构中没有合适的领导考核机制, 导致一些政绩不突出, 无所作为, 群众意见大的领导干部长期在位。这些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原则、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配套制度方面不规范, 没有规范的操作程序, 不能彻底贯彻民主集中制, 形不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不能形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 对党员教育与管理不到位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存在不足的地方。在一些地区的农村, 除了一些必要的党支部会议之外, 平时很少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宣传和执行党中央和上级组织的决议。很不注重对党员的教育, 或者教育仅限于形式, 因而一些党员干部难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找不到人生的正确定位, 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农村党员的动态都很少了解, 个别村党支部甚至不清楚党员外出务工的去向与联系方式, 更不用说对其进行教育与管理了。

(三) 密切联系群众意识不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有义务密切联系群众, 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 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 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一些农村的党支部为某个家族服务, 为有利可图的项目服务。在利益面前, 是先想到个人, 想到利益团体, 而非普通群众。个别农村党员干部不尊重农民意愿, 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不把为农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有甚者, 对农民群众的意见非但不予采纳还对农民群众进行强制压迫, 欺压百姓。导致基层群众对党组织的不关心、不信任、不拥护。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

制度建设始终是一个组织发展壮大的根本。农村党组织要成为战斗堡垒, 发挥较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要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就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农村党组织要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 对党组织的制度完善。制度上墙是第一步, 组织学习和领会、贯彻执行是关键。

(二)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

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包括发展中共党员和培养村党员干部两个大的方面。农村党支部要把那些致富能手、农技骨干吸纳到党组织中来, 同时对那些孝敬父母、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道德楷模团结到党的队伍中。在党员干部培养上, 要大力推进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建立“定岗定位目标、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前途、离任有保障”的激励机制, 使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 工作观念转变。在教育与培养上, 既要把握理论的深度与农村党员文化水平的关系, 又要把握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的关系。在培养方式上, 农村党组织要根据各支部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农村党员比较集中在家的, 可以采用党支部会议、党支部理论宣传栏的形式开展;可以通过互助组的方式进行帮扶。对于外出务工党员较多的党支部, 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 将党支部的会议精神通过短信平台与外出务工人员传达;也可以用录音电话或网络视频来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与情况反馈。只要农村党组织能意识到新情况、有培养好党员的决心, 就能找到适合本级党组织的培养方式。

(三) 增强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直接面对基层、面对人民群众、面对老百姓的, 服务群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是否对我们党的信任与拥护。由此,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百姓当着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 毛泽东一直非常重视群众工作, 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事情来抓。1927年12月29日, 毛泽东在砻市首次宣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 组织群众, 武装群众, 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毛泽东在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 再次提出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任务。其中, 特别强调“红军的打仗, 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 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 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 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 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

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经验, 当今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中央对农村的最新政策落实到位, 重视民生问题, 提升农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能力。关注留守儿童与老人的生活, 注重外出务工人员的间接管理等。只要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工作, 都要从农民利益着想, 争取农民的理解与支持, 为群众、家庭、社会、国家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利益方首位, 协调好社会利益、国家利益, 这样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将有很强的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 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摘要:根据新党章所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对党员教育与管理不到位、密切联系群众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织的制度、加强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增强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 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生命力与战斗力。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gov.v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htm.

[2]编写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2.11.

[3]吴艳萍.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 2102.6.

篇4:清原县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着力查摆突出问题。中电投集团党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中央有关要求,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组织系统单位深入调查摸底查摆问题,并明确要求各单位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进行对照分析检查,全面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行专项整治。所属宁夏能源铝业查找出的问题主要有: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基层党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薄弱,基层党组织对标工作不扎实等,并据此提出了发挥青铝“党员工程”项目优良传统、引导基层党组织开展特色品牌工作等7项举措。所属工程公司查找出了党建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在急难险重问题面前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并重点制定了构建和完善“大党建”工作体系、深化党员承诺实践工作等8项具体措施。所属高培中心查找出党组织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上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基层党建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明确了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工程、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等6项措施。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中电投集团党组进一步修订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活动中,共健全完善党建流程46个,修改完善制度124个,重新梳理和制定工作职责、标准254条;同时,把加快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建设以“三网三库四平台”为重点的党建信息化系统,实现党建数据集中、标准统一、业务应用协同,进一步整合了管理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所属金元集团深化党建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开发集工作展示、任务下达和反馈、考核评价功能于一体的党建信息系统,并在其火电板块全面上线运行。所属江西公司先后制定了《党群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编印了“六个标准化”工作手册,切实加强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所属上海电力从夯实海外项目党组织建设入手,制定了《上海电力海外项目部党的组织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所在国的环境和工程项目规模的大小、工期长短、党员人数、管理层次等情况,同步、灵活设立海外项目党组织, 确保了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活动中,中电投集团党组着力探索推进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应的“大党建”工作体系,增强了党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夯实了基层党组织作用和优势发挥的基础。与此同时,系统各级党组织也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构建“大党建”工作体系的具体操作路径。所属东北公司实行分管领导支部联系点工作制,坚持每月召开由党群部门和相关行政部门共同参加的“大党建”工作例会,使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企业中心工作。所属河南公司组织开展“党员攻关,价值创造”活动,在确立的28项党员攻关项目中,有13项为企业带来了实际效益。其中,“保证煤质降低入厂标煤单价”项目,累计降低燃料采购成本6 297.7万元;“强化市场营销”项目,获得综合电量计划35.1亿千瓦时,直接增加公司边际利润约1亿元。所属国际矿业大力开展“科学发展党员突击队”“降本增效党员责任区”“安全生产党员示范岗”三项主题实践活动,为公司改革发展、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目标提供了强大支撑。

着力抓好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中电投集团党组把加强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载体,下大力气狠抓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突出抓二级单位和总部部门党组织负责人专题培训。自2013年12月开始,依托集团公司党校,分4期对二级单位及总部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进行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系统轮训,每期培训一周。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亲自为学员授课,其他党组成员按照分管工作分专题轮流为学员授课,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成为指导系统改革发展实践和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党员领导干部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工作能力、破解发展难题的行动指南。集团党组还重点抓基层党组织书记系统培训,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的要求,结合集团三级单位党委书记和一线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的通知》,对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作出专门部署,要求所属各二级单位开展以一线党支部书记为重点、每期不少于2天的集中培训。截至2014年4月底,集团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共举办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39次,培训基层党支部书记1 678人次。通过培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执行力,切实肩负起了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为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5:清原县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推动农村发展进步、保持稳定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阻碍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步与完善。

(一)落后思想阻碍基层民主的发展

传统封建思想这颗“毒瘤”严重制约着农村基层民主的进步与发展。村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民主意识淡薄,一些工作人员在处理基层民主事件时为了省事而不注重民主程序。“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思想守旧。一些基层干部权力本位和人治思想严重,往往以权代法,使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1]在选举前跑官要官,求人许诺,低声下气,以伪善骗取选民选票,当选之后却不按民主程序办事,不重视群众意见,民主意识不强,未形成民主作风,极大地影响了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广大群众仍受传统思想制约,遇事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息事宁人的态度,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

(二)民主政治体系公开性、透明度不够

列宁曾指出“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是可笑的”。[2]现阶段我国农村大多数地方基层民主实践中公开只是流于形式,无法进行有效监督,无法达到公开的真正目的。就选举来说,有些地方的选举只是一个“走过场”的过程,人们没有实际的选举权利,而往往只是被宣布最后的选举结果,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基层民主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使群众产生对政府不信任的情绪,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不足限制了基层民主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发展的滞后必然会影响制约民主的发展进程。当前,人们所关注的“三农”问题实质上反映的就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农村民众在物质基础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关心政治问题,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首要关心关心的问题温饱问题,而基层政治活动只有在他们能够保障其自身的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发生。

(四)基层党组织自身的不足制约着民主建设

有些地方的村党支书欺骗上级、糊弄群众,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身谋利益,而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将民主工作作风抛至九霄云外,对待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态度冷淡,不能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没有使手中的权力用到实处,严重打击的农民对村党支部的信任,使农村党支部的公信力大大降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不完善和党领导社会建设的素质较低,严重挫伤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严重阻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建设和发展。”[3]

二、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完善对策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状况关系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因此,面对目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的现实,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已迫在眉睫。

(一)努力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

受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制约,目前农民的政治参与受到诸多的限制。因此,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应该首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农民的文化以及政治修养问题。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是基层民主建设强大的内驱力,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至关重要。要注重对农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律意识。

(二)切实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质上是为了让村民了解基层民主的运作过程,使基层民主权力在阳光下进行,刺激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提高村委会的公信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建设基层民主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村务公开的问题,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保持村务公开的与时俱进。

(三)积极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人民群众只有满足物质需求,才有可能追求精神需求,热心于政治。因此,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通过物质上的补助使农民减轻生活上的负担,从而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政治问题。

(四)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村党支部的任务就是通过组织领导农村的各项工作来满足村民的各种合理利益要求。这种领导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而村委会作为民选组织,也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将满足村民的利益要求作为自身工作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不完善,民主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农村基层民主需要委和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还要把民主制度的完善与人民的民主知识、经验以及基层社会矛盾的解决结合起来,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公民真正领会政策,关心民主,从而推动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

[2]《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上一篇:中农大法理学在线作业下一篇:2016节能环保知识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