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维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2024-04-25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维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共10篇)

篇1: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维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维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一、监测监控系统监控员岗位责任制

1、严格执行本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的安全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有效预防和杜绝重要设施和场所事故的发生,确保本公司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2、认真学习六大系统建设规范和国家相关文件、企业规章制度,计算机操作机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监测 监控人员必须遵章守纪,爱护设备,遵守上机操作规程,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时交接班,做到无人接班不离岗,故障处理不清不交接班,认真做好记录。服从本班调度指挥,作好本班一切工作。

4、认真填写 CO 监测监控运行日志和异常情况日报表,随时掌握采掘进度,并按规定及时标注 CO 探头的实际位臵,准确反映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出现的故障迅速汇报,并积极采取措施和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当班调度和主管领导。

5、监测监控值班人员发现系统无数据、数据不更新、不上传;CO 浓度超标,CO 警报点不当;主扇或局扇停止运行及其他异常情况时必 须立即通知调度和公司值班领导,调度员要及时进行隐患排查,并将 CO 超限原因、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作好详细记录,留档备查,同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6、监测监控人员必须遵守监控室内管理制度,不得传播和发送和安全生产无关的其他信息,不得安装与监测监控系统无关的任何程序,不得利用网络进行娱乐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发现以上情况给予罚款处理,情节严重者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并追究其他相关责任。

7、监测监控人员无故脱岗或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致使重大隐患和险情未能及时发现和报告,造成不良后果的进行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解除其劳动合同,造成严重事故的追查其刑事责任。

8、监控室内不允许与监控无关的人员出入,或随意去操作微机,发现后对当事人和监控值班人员进行处罚。

9、确保室内清洁卫生,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严格执行监控系统的有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禁随意开、关机。

10、填写的各种报表,数据要准确无误,每月报表要及时报送安全处,并存档保存。

二、监测监控系统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

1、严格执行本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的安全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有效预防和杜绝重要设施和场所事故的发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2、认真学习六大系统建设和安装规范及国家相关文件、企业规章制度,计算机操作机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监测监控维护人员必须遵章守纪,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本班调度指挥,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4、监测监控维护人员要爱护设备,熟悉设备性能。

5、维护人员每周对所有设备及线路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向相关领导进行汇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6、在接到调度中心的书面通知后,及时解决故障,并做好故障维修记录。

7、每月 20 日对下月所需备件做计划报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

8、维护人员要了解井下采掘进度情况,根据生产需要,经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对新增及需要调整位臵的设备及相关的线路及时进行调整,设备安装及线路铺设要符合安装规范。

9、每月 25 日前将本月维修记录整理后,经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送交安全处存档。

10、维护人员要与技术处、安全处相关人员及调度员及时沟通,实时掌握井下情况。

11、维护人员发现有对设备及线路进行破坏行为的人员,要进行制止,并报请主管领导进行处罚。

三、供水施救、压风自救系统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

1、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条例及公司有关规章制度。

2、维护人员必须遵章守纪,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本班调度指挥,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3、负责安装、回收、维修给排水、压风等系统的管路,使其正常运行,按规定做好各种维护记录。

4、维护人员要熟悉井下生产供风、供水系统的管路敷设情况,维护时要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5、维护人员每周应对井下所用供水施救、压风自救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并做好详细记录。

6、定期对供水施救系统的压力表、水表、阀门等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维修记录。

7、每天检查供水管道是否有破损、跑水、冒水、滴水、漏水等现象,对各处阀门的灵活性是否完好等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维修。

8、每周负责对饮用水管内的水排放一次,保证饮水质量。若发现水管内的水质有变化或有其他物质,需及时上报调度员和主管领导。

9、要熟悉新掘进的巷道内供水、供风管路的敷设情况。要求每天对油水分离器进行排放干净。

10、全面负责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处理,做好相应记录。

11、每月 25 日前将本月维修记录整理后,经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送交安全处存档。

12、维护人员要与技术处、安全处相关人员及调度员及时沟通,实时掌握井下实际情况。

13、维护人员发现有对设备及管路进行破坏行为的人员,要进行制止,并报请主管领导进行处罚。

四、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岗位责任制

1、总经理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保证传输信息真实可靠,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经常分析故障类别及解决办法。

2、值班领导是人员定位系统当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当日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并对异常情况上传报表实施审 阅、签字。

3、调度主任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具体责任人,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对人员定位系统运行规章制度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进行检查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现场第一线解决人员定位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4、总工程师负责制定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制定信息上传的管理办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学习,每天浏览矿井人员信息传输情况,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处理人员定位系统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5、安全副总经理经常浏览人员定位系统信息传输情况,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等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积极配合人员定位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

五、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岗位责任制

1、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操作员工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及地方关于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文件精神,严格按要求操作和运行系统会处理日常机房的主机故障,并负责打印规定的报表。

2、对当班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运行负全面管理责任,精通业务,坚守岗位,精心操作系统。

3、负责人员定位信息的真实、及时传达,并及时向调度和值班领导汇报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填报人员定位系统的记录报表,对数据信息异常情况要及时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处理和汇报。

4、负责对安全主管领导下达的指令及时通知调度及有关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5、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十分钟到达岗位,认真检查岗位记录报表及运行情况,对于上一班未处理的事项要特别交代清楚,交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名后完成交接工作。

6、值班人员必须按规定的名单轮流上岗,未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得擅自替班和调换。当班人员因离开岗位或迟到时,必须有专人替岗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严禁不办理交接手续擅自离岗,严禁用电话等通讯方式交接班。

7、交接手续履行之前,岗位一切工作由当班(交班)人员负责,交接完成后,岗位一切工作由接班人员负责,因交接班手续履行不认真造成工作失误,由接班人员负责,由于遗漏事项未交待清楚由交班人员负责。两方都未交接清楚工作,由双方负责

8、接班后认真检查各种线路连接情况,要保持线路连接牢固,发现线路连接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9、进入机房要穿工作服,不得将带磁性和带静电的材料、绒线和有灰尘的物品带进机房,保持设备无尘、干净。

10、上班时间严禁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脱岗、睡岗、谎 报、瞒报、不报、漏报、迟报。

11、处理故障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并详细记录。

12、每月对系统巡回检查不少于 2 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汇报。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主管领导布臵的其它工作。

13、按岗位工作要求,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报表,保证真实有效。

14、保持完整的原始记录,认真填写值班日志和运行情况记录表。所有资料、记录定期存档保管。

15、及时向调度反馈人员出入井异常信息。因人员变动工作岗位及时调整信息。

16、统一着装,文明操作,热情工作。

六、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

1、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人员应熟悉国家及地方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知识,熟悉现场各种设备设施的分布情况,熟练掌握各种工器具、检查工具、相关电脑软件的使用。

2、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人员每月至少 2 次对井下光缆、电缆、人员定位基站、信号发射装臵等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查记录中存档,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和调度汇报后及时解决。

3、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人员应每天检查系统是否正常,信号传输是否正常,电脑运行终端是否正常;

4、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人员应每天检查网络通讯传输、反馈是否正常,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5、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人员应每天对井口电视大屏幕、LED 大屏幕和广播系统进行检查。

6、维护人员对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出现故障或断线,造成信号采集,显示及信息反馈中断,不能及时传输数据信息,人员随身携带的识别卡不能在地面基站显示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将结果上报。

7、井下识别分站出现无法识别定位卡、数据中断、出现无法读取识别卡、超时、欠时等系统异常报警,维护人员应立即对异常分站进行抢修,并将异常原因记录在案,及时汇报处理结果。

8、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人员对故障及时检查分析,并填写《系统维修记录表》,对故障积极组织抢修,在 48 小时内不能修复正常的要及时请求上级技术帮助,同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七、通信联络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1、遵守劳动纪律,服从调度指挥,做好作业前准备,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行定期巡视监测管理,确保通话质量 和线路的畅通。

3、熟悉矿山安全规程和矿山通话质量要求,熟 严格停送电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4、熟悉本矿生产、调度、管理等各环节通信联络系统并能正确使用。

5、通信联络负责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有脱岗、串岗、睡觉的行为。

6、若遇通信联络系统发生故障,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即使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尽快恢复。

7、因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致使通信系统损坏,除按规定处罚外,按其经济损失多少按比例进行赔偿。

8、系统控制中心操作人员每天 24 小时有人值班,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和使用记录。若遇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矿领导值班人员。

9、保持通讯现场整洁,做好文明生产。

篇2: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维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6个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将于近期发布实施。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地下矿山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设“六大系统”的重要意义

建设“六大系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国发〔2010〕23号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地下矿山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六大系统”建设标准抓紧实施,全力推进。

二、积极推进“六大系统”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将“六大系统”建设情况纳入安全监管执法计划,加强对“六大系统”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实施。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确保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六大系统”建设任务。

地下矿山企业是建设“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保障资金投入,明确进度安排,确保按规定时限完成“六大系统”建设任务。

三、结合实际建设现有生产矿山“六大系统”

已经投入生产的地下矿山企业要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组织技术力量对“六大系统”建设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严格按照设计建设施工。建设完成后,由企业组织验收,并编写包括“六大系统”设计、施工、验收单位,设计审查时间、人员,验收时间、人员及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以及验收结论等内容的建设工作总结,及时报送相应安全监管部门。

没有技术力量自行进行设计、验收的企业,要委托有技术力量的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进行设计、验收。

四、强化对新建项目“六大系统”建设的监督管理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督促企业建设“六大系统”工作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组织开展新建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中未包含“六大系统”有关内容,或有关内容不符合建设规范要求的,不予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新建项目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时,应对其“六大系统”建设情况一并验收。

安全设施设计已经审批、尚未完成基建的新建地下矿山,应由原设计单位补充完善“六大系统”设计,并按照设计建设“六大系统”,补充的“六大系统”设计不再报安全监管部门审批。基建完成后,安全监管部门对其安全设施及“六大系统”建设情况进行整体验收。

五、充分发挥“六大系统”对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的作用

地下矿山企业要严把“六大系统”建设质量关,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的原则,把“六大系统”建设与矿井生产系统布置、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应用、应急救援等工作统筹考虑。要强化“六大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整理完善相关图纸、资料等技术档案,定期对各系统可靠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能够正常使用。要把“六大系统”有关内容纳入矿山应急预案中,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对入井人员进行“六大系统”使用的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了解、掌握并正确使用“六大系统”有关设备设施,真正发挥“六大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切实提高地下矿山抵御各种风险和灾害的能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篇3: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维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目前,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 大多数煤矿企业已经将监测监控系统、紧急避险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以及通信联络系统等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但是这六大系统目前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 各个系统之间不存在交集, 没有实现六大系统集成。

目前国内建设的“六大系统”大多是独立的多个系统, 随着科技进步, 矿山安全各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出现了操作复杂、维护困难及资源浪费等问题, 另外, 我国地下矿山开采规模、开采方式、安全技术及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老矿山及新 (改、扩) 建矿山并存, 故将各个系统集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1“六大系统”集成的概念

通过网络集成、综合布线、功能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集成技术, 将处于独立状态的设备、信息和功能等集成, 使之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大系统, 以达到资源共享、管理集中高效便利、整体效益最优的目的, 这就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也可以将几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通过集成技术, 整合成一个统一、协调、一体化的新型系统。

系统集成可以分为应用系统集成和设备系统集成两种。其中应用系统集成是一种根据客户需求来提供应用的应用模式, 该模式同时需要提供一种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给用户, 包括具体的运行方案和技术解决方案。应用系统属于系统集成的高级阶段, 已经深入到了用户的应用层面以及具体业务当中, 独立的应用软件将成为该系统的核心。而设备系统集成则相对比较简单, 是通过集成技术将相关软件、设备、界面等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开发以及应用。“六大系统”集成就是通过集成技术将相对独立的六个子系统进行集成, 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协调和统一的新型系统。

2“六大系统”规范关于集成的规定

(1) 煤矿和金属非金属矿山的紧急避险系统规范均要求紧急避险设施内安装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设备, 同时具备这些系统的功能。 (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定位系统建设规范、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均提出了对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三大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 主要是考虑三大系统的集成问题。 (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和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对三通及阀门安设位置的要求完全相同, 规定两者的前端设备应当安装在同一位置。

3“六大系统”集成模式

3.1 集中安装

根据“六大系统”各系统的设备和传输网络的特点, 将多个系统的设备和传输网络集中安装在一起, 这是“六大系统”工程实施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3.2 设备集成

(1) 设备集装:将多个不同系统的设备或者部件安装在一个设备箱 (盒) 内, 集装成为一个及多个系统设备或者部件为一体的新设备。 (2) 多系统功能设备:一个设备整合了多个系统的设备功能, 而且还得具备在相同的时间内供其他系统使用, 设备集成在降低系统投资、方便设备安装和维护的同时, 也增加了系统风险。

3.3 网络集成

(1) 网络共享:网络共享实现了通过一个网络即可进行多个系统的数据的传输, 目前市场上主要通过以太网进行人员定位系统, 多数型号的监测监控系统及通信联络系统等数据的传输, 为多系统数据的同网传输奠定了基础, 使其具备技术可行性。网络共享, 不仅可减少线路数量, 还可以节约建设成本, 简化安装和维护, 尤其是对于矿井下的复杂危险的环境, 网络共享可保障网络的传输速度、安全性和稳定性。但网络共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果发生网络故障, 整个的系统就会处于瘫痪的状态, 这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2) 线路集合:实现了六个系统的线路或者管道结合在一起, 但其子系统仍旧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络, 且不相互干涉。如可将矿山安全的六个子系统的线路集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多系统的线路集合,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可将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与通信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及监测监控系统的管道融合在一起, 并外加套管, 整合成一个线路集合管道。线路集合实现了井下线路的简便安装、易于维护和管理。但线路整合可能会出现一管损坏各系统线管损坏的现象。

3.4 功能整合

六大系统的功能整合是将多个系统或另外一个系统的部分功能整合到一个系统之内。如在矿井安全中的紧急避险系统的紧急避险设施与其他的五大系统有机的结合, 继承了其他五大系统的功能, 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系数。

3.5 集中展现

(1) 系统链接:可利用计算机技术, 在网页上使用超链接, 将各个喜用联系在一起, 这样便于用过超链接登录相应的系统。 (2) 单点登录:可以省去再次登录时重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麻烦, 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信任的系统, 从而实现对各个系统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这样也方便系统管理员的操作, 可实行单点控制系统, 一次性完成系统的维护、调度、安装、扩容、管理及升级等工作内容, 使系统的一系列环节得到优化, 节约了系统管理的操作时间, 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单点操作同样存在局限性, 对系统的要求较高, 且在后期的维护难度和费用较高。 (3) 集中展示:这样实现了在一个大屏幕上同时出现多个系统界面, 通过大屏幕控制其他系统的目的。

3.6 集成平台

上位集成平台是在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的, 实现其功能的互联互动, 数据的整合和各大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统一, 最大功能地发挥各系统综合效应和超值效应。“六大系统”集成平台的核心是集成管理软件, 故应当站在系统集成的层面上, 来实现系统集成的高级阶段。

4“六大系统”集成模式分析

上述第一至五种“六大系统”集成模式, 是局部或者松散的系统集成, 各个系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因此, 严格意义上讲, 这五种模式的集成称不上“六大系统”集成。第六种模式的集成属于紧密型集成, 将“六大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平台, 实现了“六大系统”的数据集成、功能集成和互联互动, 是真正意义上的“六大系统”集成, 系统的技术含量高。

5“六大系统”集成的意义

(1) 将原来分散的各个独立系统合并成一个系统, 最大化地实现了各个系统的数据集成, 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的管理效率。 (2) 将各个系统的功能集成组合在一起, 能够实现其功能的互联互动, 将系统的综合效应发挥出来。 (3) 将各个系统的数据整合在一起, 对其进行优化处理, 进而实现对各大系统功能的扩展和延伸, 挖掘各大线系统的超值效应。 (4) 有助于实现各大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统一及简化操作过程, 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和疲劳度, 可以有效的防范事故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演青.加强对基建矿山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5:38-40.

[2]李事捷, 郭进平, 赵宏胜.提高非煤矿山安全水平的关键性问题思考[J].金属矿山, 2008 (4) :62-65.

篇4: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维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摘要:文章通过对资料调研分析和现场情况调查,按照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要求,分析了西北某矿井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定性或定量地评价了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事故的危险性,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对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避险系统;预评价;设计

中图分类号:TD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053-02

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建设前,采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等分析法),对矿井建设工程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见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为矿井的建设管理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最终目的是确定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各子系统及建设项目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

1西北某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安全设施设计

1.1紧急避险设施

依据《可研报告》在副井+16 m水平井底车场设计有紧急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总长度50 m,该避难硐室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净宽5.4 m,净断面16.86 m2,内设密闭及有害气体隔绝系统、供氧系统、供电系统、监测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生活系统和医疗救护系统。

本井田开采为大巷条带式,大巷作为采区准备巷道,采区准备巷道自第一个掘进工作面起1 000 m范围内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2个顺槽掘进工作面各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设在辅助运输巷,临时避难硐室位置随着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向前移动。自工作面切眼位置开始,在上、下顺槽每隔900 m各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一个工作面设置2个。

《可研报告》中并未对避难硐室的救援物资配备的情况进行叙述,建议在初步设计时完善。

1.2供水施救系统

系统组成:由2座600 m3的井下消防水池、地面供水管网、井下消防、洒水供水管网、三通、阀门、过滤装置及监测供水管网系统等组成。设备布置: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敷设供水管路,管路安装高度2.1~2.3 m。在每个综(回)采工作面上下口40 m各设一个供水点,每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运输顺槽每隔50 m设一三通及闸阀,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每隔100 m设一三通及闸阀,顺槽每隔200 m设一个供水点,每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以上供水设置装置随着工作面的回采不断向后移设。

在距离掘进工作面(掌子面)40 m处设一供水点,每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每隔100 m设一三通及闸阀;每隔200 m设一供水点,每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回风巷道每隔100 m设一三通及闸阀;运输巷道每隔40 m设一三通及闸阀。候车室设一个供水点,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机电硐室、消防材料库、水泵房等有工作岗位的地方设三通及闸阀。

避难硐室内设置供水阀,且接入避难硐室前的20 m供水管路采用高压软管;接入避难硐室供水管径为DN50。避难硐室供水水量约为0.18 L/s,满足120人的饮用水水量,满足20人的饮用水水量。在避难硐室内应长期放置一定数量的桶装纯净水,以满足当灾害发生时生活饮用水的供应。为保证水质,桶装纯净水应定期更换。

采区的每一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均安装供水支管和阀门,支管管径为DN25。压风自救装置处供水水量约为0.18 L/s,满足5~8人的饮用水水量。

1.3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 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0.5 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压风自救系统下面不得有水沟无盖板或盖板不齐全的现象。

压风自救装置设置位置:回采工作面轨道及运输顺槽距工作面40 m处设一组压风自救装置,然后每200 m设置供气阀门;掘进工作面距掘进头100 m处设一套压风自救装置,然后每200 m设置供气阀门;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组数(200 m设1组)。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设置压风自救系统供气阀门,间隔≤200 m。

压风自救系统安装要求: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时,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 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0.5 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管路敷设应牢固平直,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压风管路每隔3 m吊挂固定一次;在主送气管路中要装集水放水器。在供气管路进入与自救系统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后边紧接着安装汽水分离器;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压风管路接入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时应设置供气阀门;接入临时避难硐室及避难硐室的压风支管与干管连接的下方设逆止阀以防止在干管遭到破坏时避免风流短路而致使临时避难硐室及避难硐室无风,在临时避难硐室及避难硐室的前20 m的矿井压风管路采取地埋防护措施,地埋深度400 mm,使其具有抗冲击破坏能力,管路在临时避难硐室与避难硐室的过渡室(舱)内接入。

1.4安全监控系统

选用一套KJ95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对矿井生产环境中影响安全生产的参数和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和闭锁控制,并在地面中心站计算机上进行集中显示、报警、记录和自动报表等,并进行危险分析与预测。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 h。

监测监控系统能对井底避难硐室及综合工作面的临时避难硐室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氧气浓度及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保证实现24 h连续监测。

1.5人员定位系统

设置1套KJ69J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配置应用软件,实现对井下人员的位置、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时刻、工作时间、活动路线、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等情况的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并能实现井下人员的紧急求助和井上主动通知井下人员紧急撤离。

1.6通信系统

二号井设置一套调度交换机,生产调度与电力调度采用交换机合一的方式,选用KTJ4H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容量为256门,调度中心设在二号井联合建筑内。各采掘工作面的临时避难硐室、井底永久避难硐室内设直通电话。

2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可靠性分析

依据《可研报告》在副井+16 m水平井底车场设计有紧急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总长度50 m,该避难硐室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墙体用强度≤C30的混凝土浇筑,净宽5.4 m,净断面16.86 m2,内设密闭及有害气体隔绝系统、供氧系统、供电系统、监测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生活系统和医疗救护系统。

采区准备巷道自第一个掘进工作面起1 000 m范围内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2个顺槽掘进工作面各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设在辅助运输巷,临时避难硐室位置随着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向前移动。

自工作面切眼位置开始,在上、下顺槽每隔900 m各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一个工作面设置2个。永久避难硐室与临时避难硐室的设施基本满足要求。

endprint

供水施救系统由2座600 m2的井下消防水池、地面供水管网、井下消防、洒水供水管网、三通、阀门、过滤装置及监测供水管网系统等组成。具有防尘供水、供水水源优化调度、在灾变期间应急供水功能、管网异常报警及有水源、主干水管管网压力、流量监测功能。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敷设供水管路,管路安装高度2.1~2.3 m,候车室、机电硐室、消防材料库、水泵房等有工作岗位的地方设三通及闸阀;接入避难硐室前的20 m供水管路采用高压软管,在避难硐室内应长期放置一定数量的桶装纯净水,以满足当灾害发生时生活饮用水的供应。为保证水质,桶装纯净水应定期更换。在采区的每一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均安装供水支管和阀门,满足5~8人的饮用水水量。

压风自救系统由接自地面空气压缩机房的井下压缩空气管道、减压装置、过滤装置、闸门、急救袋等组成,急救袋安设在压缩空气管道上,经减压装置后可供人呼吸。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 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0.5 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采掘工作面定距离设置压风自救装置。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进入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前20 m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在主送气管路中要装集水放水器、汽水分离器,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供气阀门间隔≤200 m。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

设计设置1套KJ95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在每个避难硐室设监测分站,环境监测系统分为内部和外部环境监测系统,内部环境监测系统包括O2、CO、CO2、CH4、温度检测仪、湿度检测仪。外部环境监测系统包括O2、CO、CO2、瓦斯、温度检测仪。

井下避难硐室内通过KTJ4H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各采掘工作面的临时避难硐室、井底永久避难硐室内设直通电话。

3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综合评价

设计方案确定的紧急避险系统设置方案合理,紧急避险系统内的供电、监控、通信、供水等系统设置基本完善,其它部分系统设置不完善;其它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压风、供水等系统设计方案可行。建议矿方在下阶段设计中补充说明供水施救系统的水质能否达到直接饮用标准或水质净化方案;核实统一井下避险硐室的选设方式、布置位置;核实调整最大班下井人员数量,并依照设计和相关要求规范施工和使用,确保“六大系统”配套设备设施安全可靠,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煤矿安全网.松树沟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预验收报告[EB/

OL].http://www.mkaq.org/html,2012-06-09.

篇5: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作业前,区队全体施工人员必须进行贯彻培训,熟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一、监测监控系统

1、爆破工、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井下电钳工下井时,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光学甲烷检测仪。

2、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作业区域内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3、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装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4、按照规定安装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5、按规定有检测中心对瓦斯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6、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7、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定位仪,未携带定位仪不许入井。

2、定位仪固定在灯线上,不允许私自卸下。

3、定位仪要按照使用要求定期更换电池,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1、紧急避险系统应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2、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3、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4、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5、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6、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四、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未携带自救器不许入井。

2、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头25-40m的距离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然后每500m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3、压风供应泵站必须设置在地面,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放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1.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4、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变径、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5、压风自救装置零、部件的连接要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6、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 MPa,在0.3 MPa压力时,每台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不少于100~150 L/min范围内。

7、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不得大于85 dB(A)。

8、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不小于φ50mm。

五、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1、铺设供水施救系统管路,并与采区供水系统连接。

2、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

3、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

4、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5、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六、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1、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电话机应使用本质安全型。

2、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3、电话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

篇6: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维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一、矿山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员、值班人员、维护人员等相关人员。

二、矿山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六大系统”管理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系统故障等信息时,及时上报。

三、应加强“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整理完善各系统图纸等基础资料。

四、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六大系统”。

五、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路线,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六大系统”联合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书面报告给安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

六、矿山井下监控分站、传感器、读卡器、基站等设备必须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不能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

七、“六大系统”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

八、要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公司由安监部牵头,机电部、通风部、生产技术部配合,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且按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要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的时间。机电部每10天对配备的设备电源(包括备用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确保各机电设备完好。各专业部室每年在安监部牵头下对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经检查发现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相关部室要及时维护处理,安监部负责复查。若采掘区域的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安监部责令其立即停止采掘作业。

九、每季度应对备用电源的放电容量或备用工作时间进行测试。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时间达到标准时间的80%时,应及时更换。

十、维护人员应定时检查、测试在用设施设备及线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检查、测试、处理结果报调度中心站。

篇7: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通知》特别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1、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要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2010年底前,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其它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3、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4、建设完善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煤矿企业必须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两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但不得使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要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要求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要安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压风自救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完

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除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外,还要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要加强供水管路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保证阀门开关灵活。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供水施救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6、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井下通信系统,并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发生险情时,要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通风机开停等参数,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

篇8: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维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1 六大系统构成

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六个方面的安全系统。其中, 监控检测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可以对安全隐患做一定的预警和排除工作, 而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则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了在发生安全事故后, 通过一定的自救措施等减少损失, 降低人员伤亡率等等。六个系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保证矿山的整体运行都处于安全范畴之内, 整个煤矿的运营都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的监督下有效地完成。

2 各系统的作用

2.1 监测监控系统

这一系统对于地下的压强, 空气浓度、瓦斯浓度、火灾起点等等内容实行实时的监督掌控, 利用风力的调节、风速的改变等方式, 达到将灾情杜绝在源头的目的。如煤矿通道中的温度过高或者风力传播速度过高都会引发这一系统的运行。它可以通过自动传出警报或者自动切断电源的方式, 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2 供水施救系统

这一系统是针对一些矿山地下条件比较简陋, 无法提供足够水源的情况, 在平时生产时为矿工引流进足够的水资源。同时, 水力清洁系统可以保证所有的水源能够做到及时的循环更新, 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率。对于矿井中发生的火灾, 这一系统作用则更加巨大。尤其是对那些水源不够充足的地方, 这一系统的应用可以保证灾情发生时, 在矿井下受困的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2.3 人员定位系统

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处于狭窄的矿道内, 人员配置比较分散, 这一系统的应用就为管理层对于矿工的地下安排提供了便利。通过一定的监控系统可以将地下人员的工作实况及时返回到地上, 在保证双方通讯便利的情况下, 为管理层提供矿工在矿井下的工作状况以及所处的位置。同时, 对于矿工的工作进度、矿井下的情况也可以做出有效的判断和监督。

2.4 压风自救系统

在矿井下, 由于空气不流通, 灾情发生时可能导致自救器失灵或者工作人员心理接受能力较差, 情况比较慌乱, 自救器派不上用场的情况。而压风自救系统就为这些障碍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在灾情发生时, 可以降低灾情的危险系数, 为工作人员提供逃生和疏散的时间, 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5 紧急避险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针对突发情况, 为人员的逃生提供足够的氧气补给和安全保障措施, 同时, 利用与压风自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等其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为工作人员争取更多的时间逃生, 为他们的人身安全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

2.6 通信联络系统

这一系统是用于矿井下人员与井上人员、井下人员相互之间的联络, 假如发生灾情, 可以通过此系统指挥和调度矿井下的工作人员转移出危险地带。另外, 还能根据矿井中的情况, 为被困的工作人员提供较为直接实用的逃亡路线, 为他们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3 相互协调关系

在这“六大系统”中, 最主要的是紧急避险系统。这一系统主要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以及规避风险的措施和紧急急救措施。在一些国家的规定中, 要求在矿井的工作中, 需要设置一些必要的避难场所给面临时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保障。这一系统需要与其他的五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并共同发挥作用, 形成一个整体的安全保障和风险规避系统, 这种联系和作用也能够提高整个六大系统的集体作用的发挥。

结语: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应用, 能够为工作人员的逃难、自救等等提供了便利, 降低灾情发生时的死亡率, 减少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损失。但是, 针对安全要求程度的不同, 对六大系统也要进行及时的检修和更新, 切实做到因地制宜, 保证在必要时刻这些系统能够及时发挥其效用。

摘要: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六大系统”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结合实例, 研究了安全避险系统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篇9: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汇报

(一)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榆阳煤矿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AQQ11002299--2200007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瓦斯斯、、一一氧氧化化碳碳浓浓度度、、温温度度、、风风速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选用KJ70N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2、须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3、监测监控建成至今已有3年,监控主机属24小时运行,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出现系统不稳定、设备老化等现象,需计划更换监控主机及相关设备。

4、随着矿井产能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的设备维护量也同比增大,现人员配备已不能满足生产的正常需要,时常出现巡检,维护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建议增加信息维护人员。

22001100年年底底前前,榆榆阳阳煤煤矿矿完完成成监监测测监监控控系系统统的的完完善善工工作作。

(二)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榆阳煤矿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AQQ11004488--2200007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选用重庆煤科院KJ251A矿井人员管理系统,现运行良好。

**22001100年年底底前前,中中央央企企业业和和国国有有重重点点煤煤矿矿企企业业的的所所有有煤煤矿矿要要完完成成井井下下人人员员定定位位系系统统的的建建设设完完善善工工作作;22001111年年底底前前,其其他他所所有有煤煤矿矿要要完完成成井井下下人人员员定定位位系系统统的的建建设设完完善善工工作作**。

(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300分分钟钟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即即3300分分钟钟))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1、自救器配备1100台(含备用),满足要求;

2、救生舱:5个掘进头,2个采煤工作面,共7个2100万元;2012年年底完成配置。

3、被难硐室:北区、西区、南区共三处,120万元。2011年年底完成。

**22001122年年66月月底底前前,所所有有煤煤((岩岩))与与瓦瓦斯斯((二二氧氧化化碳碳))突突出出矿矿井井,中中央央企企业业和和国国有有重重点点煤煤矿矿中中的的高高瓦瓦斯斯、、开开采采容容易易自自燃燃煤煤层层的的矿矿井井,要要完完成成紧紧急急避避险险系系统统的的建建设设完完善善工工作作;2其2001133年年66月月底底前前,其他他所所有有煤煤矿矿要要完完成成紧紧急急避避险险系系统统的的建建设设完完善善工工作作**。

(四)建设完善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榆阳煤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要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要求设置压风自救装置。

1、完善压风系统所需设备及材料

2008年建立由斜井工业广场向井下采掘工作面的供风系统,随着采掘接续的不断推进,供风设施要完善至2303及2310面。需增加如下设施:

(1)、4L-20/8空压机一台,价值15万元

(2)、Φ108*4无缝钢管1500米及管路附件4寸闸阀10个,三通5个,弯头20个,价值13万元。合计28万元。

2010年11月底完成设备购置及安装。

2、完善斜井地面原供水系统所需设施

原斜井工业广场内建水池两个,每个容积300m3,向井下各工作面供水,现长期未使用,要恢复其使用,需增加设施如下:

(1)、BQW100-15-7.5水泵两台,价值1万元

(2)、Q65-100/4-30水泵两台,价值4万元

(3)、QBZ6-80防爆真空开关4台,价值2万元。合计7万元

2010年9月中旬完成系统恢复。

**22001100年年底底前前,全全国国所所有有煤煤矿矿要要完完成成压压风风自自救救系系统统的的建建设设完完善善工工作作**。

(五)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榆阳煤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外,还要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

1、南大巷供水压力不够,需和综采供水分开,独立供水。恢复1307面的供水系统。

2、北回风大巷和西回风大巷缺2寸水管2300米。

3、要加强供水管路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保证阀门开关灵活。

2010年10月底完善井下供水系统。

**22001100年年底底前前,全全国国所所有有煤煤矿矿要要完完成成供供水水施施救救系系统统的的建建设设完完善善工工作作**。

(六)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榆阳煤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井下通信系统,并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1、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盘区最高点应安设电话,井下安设42门电话(设备总门数256门)。

2、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3、需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发生险情时,要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

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2010年12月中旬完成配置。

篇10:非煤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简介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进一步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检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迪迈所推出的“六大系统”解决方案,指挥调度系统平台,建成后可以实现矿山的井上和井下的语音通讯、人员、设备跟踪定位、井下关键设备(如风机、水泵等)的远程监控、井下关键位置的图像视频监测监控、以及各种环境参数(如CO、NO2等)的监测监控等。在此基础上实现统一生产指挥调度。即:管理和指挥调度人员可以无需下井,根据井下反馈到主控室的实时数据,统一进行生产调度指挥,提高生产效率,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监测监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一是“测”,即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等;二是“控”,即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生产设备、执行机构等。若系统仅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当安全参数达到极限值时产生显示及声、光报警等输出,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系统;除监测外还参与一些简单的开关量控制,如断电、闭锁等,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监控系统。

1、所有地下矿山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井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工作地点、主要场所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风速的动态监控。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装执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1)视频传感器的设置。

非煤地下矿山绞车房、主提升绞车道、井底车场、水泵房、主要机电峒室、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地压监测点、井下炸药库等地点必须设置视频传感器。

(2)瓦斯传感器设置。

煤矿采掘工作面、位于回风流中的机电峒室及测风站、串联通风的下一工作面进风流中必须设置瓦斯传感器;采掘工作面瓦斯传感器数量不少于2个;瓦斯传感器的报警、断电、复电浓度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并实现瓦斯电闭锁。

(3)风速传感器设置。

①矿井各采掘工作面、总回风巷应设置风速传感器。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煤矿风速传感器要实现风电闭锁。

②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顶部中央,距顶板不得小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措施,对行人行车不造成影响。

(4)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开采有自然发火倾向性矿床的地下矿山,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②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地点:采掘工作面、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外、采区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各地点不少于1个。

③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应设定为0.0024%。

④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或措施,对行人行车不造成影响。

(5)温度传感器设置。

①开采有自然发火倾向性矿床的地下矿山,其采掘工作面、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外、采区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应设置温度传感器,各地点不少于1个。

②其它地下矿山主要机电峒室、矿井总回风巷测风站应设置温度传感器,各地点不少于1个。

③采掘工作面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0℃;机电硐室内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4℃;其它地点温度传感器报警值参照采掘工作面设置。

(6)其它传感器设置。

开采高硫矿床的地下矿山,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报警值为0.00066%,二氧化硫传感器报警值为0.0005%。

2、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底前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

3、监测监控系统要具有数据显示、传输、存储、处理、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实行24小时连续运行。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1、煤系地下矿山应执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于2011年底前建立并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其它地下矿山应于2013年6月底前建立并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监控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的功能,必须覆盖井下所有巷道及采掘作业点,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系统数据必须能够与监测监控系统集成、兼容,并接入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专人监管。

3、单班井下作业人员少于30人的,可以不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但必须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能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有自救器、救生舱、避难所、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

1、所有地下矿山应于2013年6月底前建立并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其中,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于2012年6月底前建立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包括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设置紧急避灾峒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

2、煤系地下矿山每个生产水平至少设置一个永久避灾硐室;其它地下矿山井下生产集中区域至少设置一个永久避灾硐室。

3、所有地下矿山应在紧急避灾峒室内贮存隔离式自救器,数量按井下单班最多出勤人数的120%配备,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中,煤系地下矿山所有入井人员应随身配戴。

4、永久避灾硐室周边超过1000m以上的作业地点,应至少设置一个移动式救生舱。

5、避灾硐室应设置在岩石坚硬稳固的地方,采用喷浆、锚网喷等支护方式,配备有照明、通讯、供水、供气设施,灾变时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外部涌水浸入,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避灾硐室总容量应能容纳井下最大班全部人员。

6、移动式救生舱选择经安全监管和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规范产品。

7、在井口显著位置建立井下避灾指示图,主要巷道悬挂避灾指示标牌。救生舱

矿用可移动式逃生救生舱(以下简称救生舱)是一种新型的煤矿井下逃生避难装备。将其放置于采掘工作面附近,当煤矿井下突发重大事故时,井下遇险人员在不能立即升井逃生脱险的紧急情况下,可快速进入救生舱内等待救援,对改变单纯依赖外部救援的矿难应急救援模式,由被动待援到主动自救与外部救援相结合,使救援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避难所

避难所建立在矿井下各危险工作区域的密闭空间,依托矿井巷道构筑而成,具备很好的防护性能,能够抵御一定的外力冲击;硐室内提供生存必需的氧气、水、食物、急救药品、废气处理等设施。当灾变发生时,遇险人员可迅速躲进避难所等待外部救援,是降低遇险人员伤亡率的最有效途径。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2009年8月,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托龙安科技研究“矿山井下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课题,并在龙岩马坑矿业开展试点研究工作。根据2010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为国内首个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通过福建省安全监督管理局验收并通过科技局的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该技术具有新颖性,填补了国内矿山安全避险设施的空白,避难所,救生舱使用开创了国内矿山安全开采的新纪元。

自救器

其主要用途就是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或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时,供井下人员佩戴脱险,免于中毒或窒息死亡。自救器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种。隔离式自救器又分为化学氧和压缩氧自救器两种。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压缩空气自救装置是一种固定在生产场所附近的固定自救装置,当发生煤和瓦斯突出或突出前有预兆出现时,工作人员近进入自救装置,打开压气阀避灾。它的气源来自于生产动力系统——压缩空气管路系统。由于管路内的压缩空气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流量,不能直接用于呼吸,必须经过减压、节流使其达到适宜人体呼吸的压力和流量值,并要同时解决消声(由于减压引起)和空气净化问题。通过可调式气流阀调节节流面积,以适应不同供风压力下的流量要求,按健康人在静止状态吸气20L/min,在剧烈运动和紧张状态下吸气60~80L/min的标准,确定压风自救装置的供风量应≥100L/min。

1、所有地下矿山应于2011年6月底前建立压风自救系统。

2、矿山地面至少安装一台空气压缩机用于灾变时向各采掘工作面、避灾硐室(场所)供风,空气压缩机容量不少于10立方米。

3、井下压风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灾变破坏。压风干管直径不少于100毫米,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气阀门,主要行人巷道每200米设置1个供气阀门。

4、井下不得使用柴油空气压缩机。

供水施救系统

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

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加强维护,保证正常供水。

1、所有地下矿山应于2011年6月底前建立并完善供水施救系统,确保灾变时能够为采掘作业地点、避灾硐室(场所)等处提供充足的水源。

2、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加强维护,保证正常供水。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等处应设置供水阀门,主要行人巷道每200米设置1个供水阀门。

3、矿山地面应建有供水水池,与井下供水管路相连接,水池容量不少于200立方米。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发生险情时,要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

1、所有地下矿山应于2011年6月底前建立并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确保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

2.地面调度室、主通风机房、主提升机房、井底车场、各中段信号峒室、井下绞车房、变电所、水泵房、炸药库、避灾硐室(场所)等地点,应设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3.矿井井筒通讯电缆线路分设两条,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讯电缆发生故障,另一条通讯电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讯终端的通讯能力。井下通讯终端设备,应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

上一篇:超市防损员工作总结下一篇:蟑螂战争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