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

2024-04-11

《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精选5篇)

篇1:《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

《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

容斋随笔

原文: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U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译文:

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山反叛以后,萧}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他听说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去观察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连夜返回,南逃到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避乱,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t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萧颖士又去金陡,并客居于此,肃宗的弟弟永王李U要召见他,他坚辞不去。李白,是天下闻名的大诗人,只因身陷永王李U的叛军之中,而终身受到连累,萧}士对永王李U的召见辞而不见,可见他的胆识远远超过李白。

篇2:《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

卷十四·绝唱不可和

作者:洪迈

韦应物在滁州,以酒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诗曰:“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其为高妙超诣,固不容夸说,而结尾两句,非复语言思索可到。东坡在惠州,依其韵作诗寄罗浮邓道士曰:“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刘梦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之句,白乐天以为后之诗人,无复措词。坡公仿之曰:“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坡公天才,出语警世,如追和陶诗,真与之齐驱,独此二者,比之韦、刘为不侔,岂非绝唱寡和,理自应尔邪!

译文

篇3:《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

关键词:对比,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被动语主动

一、引言

《论读书》全文从用词角度看简洁、古雅,而且使用了大量庄严,文雅的词以及正式用语。整篇文章多用排比句式,语气连贯,逻辑严密。文中还出现大量的被动语态。从整体讲,句式结构较简单,但其语言属于早期现代英语,措辞与句法与现代英语稍有不同。这些加深了这篇散文的翻译难度。王佐良的《论读书》译文简洁精练、生动形象、韵律优美、寓意深刻。用词上,措辞精练、端重、典雅,同时又考虑到文章的音韵形式,采用汉语的双音节字、文言字、四字结构词、文言虚词等来满足原文的古雅特色。该译本体现了原文的风格,堪与培根的原文媲美。

二、从英汉语法状态的角度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

1.静态与动态。英汉语法状态呈现静态与动态的差别。英语多用名、介词,动词的弱化和虚化等,因而叙述呈静态;汉语多用动词,动词词组充当句子各种成分,动词的重复等,因而叙述呈动态。

例1: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译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原文使用了三个名词:delight,ornament,ability。而王佐良的译文用了三个文雅的动词短语:怡情,博彩,长才。这样既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同样用了简洁的词把原文的那种古雅之风表现出来了。

例2: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for ornament,is in discourse;and for ability,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译文: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原文用了三个介词for,三个介词in,译文并未按照原文的形式将for译作“为了”,也没将in直接译为“在于”,而是经过重组,合并译成汉语的动词式“最见于”,这样即摆脱了死板,乏味,又体现了地道的汉语表达。

2.抽象与具体。总体来说,英语倾向于使用抽象的表达法,汉语倾向于使用具体的表达法。

例3: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for ornament,is in discourse;and for ability,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译文: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原文出现了三组名词,第一组分别是形容词“private”加上有名词化功能的后缀“ness”,和动词“retire”加“ing”变成相应的名词;第二组是抽象名词“discourse”;第三组是动词化了的名词“judgement”和一个抽象名词“disposition”。要将这些抽象名词翻译成中文似乎不难,但要翻译成地道的中文却不易,王佐良采用了三个动词短句与原文的抽象名词对应,不仅消除了名词对名词的硬翻造成的别扭,而且与原文在气势上也做到了对等。

3.被动语主动。相比之下,被动句在英语语法中更加常见,在一定的文体中,人们常常习惯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则常用主动语态,较少使用被动语态。

例4:They perfect nature,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译文: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原文为了句式简洁,直接接通过被动形式省略了主语。在英译汉时如果直接照原文的形式进行翻译就会显得太异化,会让读者有一种英式中文的感觉。

例5: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by experience.

译文:如不以经验范之

同样,这一句采用了主动句翻译原文的被动句,并使用了无主句,虽然没有主语,但读者却能看明白,这也正符合汉语的习惯。

例6: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that is,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others to be read,but not curiously;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Some books also may be read by deputy,and extracts made of them by others;

译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

整段用了被动语态,句式简洁,呈排比气势,读后发人深思。要在语义和句式以及整体的气势上反映原文,需仔细推敲。从译文看,王佐良将原文的被动句式统一用“有……者”这一句式来表达,避免了直译的生硬,读起来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用“有……者”替换所有被动句式也把原文的排比气势体现出来了。

篇4:《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

汉高祖用韩信为大将,而三以诈临之:信既定赵,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称汉使驰入信壁,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项羽死,则又袭夺其军;卒之伪游云梦而缚信。夫以豁达大度开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终于谋逆,盖有以启之矣。

译文

篇5:《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

卷十一·将帅贪功

作者:洪迈

以功名为心,贪军旅之寄,此自将帅习气,虽古为贤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敛者也。廉颇既老,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致困郭开之口,终不得召。汉武帝大击匈奴,李广数自请行,上以为老,不许。良久乃许之,卒有东道失军之罪。宣帝时,先零羌反,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曰:“亡逾于老臣者矣。”即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虽全师制胜,而祸及其子卬。光武时,五溪蛮夷畔,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用为将,果有壶头之厄。李靖为相,以足疾就第,会吐谷浑寇边,即往见房乔曰:“吾虽老,尚堪一行。”既平其国,而有高甑生诬罔之事,几于不免。太宗将伐辽,召入谓曰:“高丽未服,公亦有意乎?”对曰:“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郭子仪年八十余,犹为关内副元帅、朔方河中节度,不求退身,竟为德宗册罢。此诸公皆人杰也,犹不免此,况其下者乎!

译文

上一篇:中国音乐发展综述下一篇: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