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缓造句

2024-04-16

轻缓造句(精选4篇)

篇1:轻缓造句

1、她被呛着时,会有人轻缓地拍她的背;躺得不安稳时,会有人握住她的手;哼哼时,就有人将她搂在怀中。所以她经常哼哼,没事也哼哼,想起来就哼哼。

2、人道主义的发展为刑罚轻缓化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启蒙思想家和刑事古典学派、刑事实证学派和新社会防卫论等的刑罚轻缓思想,使刑罚轻缓化具备了深厚的理论支持。

3、轻缓地可以抚慰脆弱的心灵,柔曼可以让人的心迅速凝定,有亲人的感觉真好!

4、音乐开始变得轻缓,以十字架的姿态舍身取义后,这个拥有超能力的英雄,被车上的乘客们往后抬,有如圣母怜子图般,把他平放下来。

5、在青州古城中,南阳河横贯东西,水流轻缓,沿岸古木成荫。

6、一个身形肥胖,模样憨实的少年搭上手,轻缓的揉捏着辰风的腹部,另外几个少年也不甘落后,在辰风身上捏个不停,生怕错过献殷勤的机会。

7、小三语态轻缓,不带任何感情的说道。

8、那声音轻缓到极像是在诱哄着念凌诺去犯错。

9、地上,明堂平坦,水流轻缓,不远处桑树、龙松浓荫蔽日,陈老地仙叹息道:“此墓艮宫出现高峰,其家必然出贵丁,高峰三丈县团级,卦有旗角出公卿。

10、金钢轻缓的踩着水泥地,但坚硬的鞋跟与地面接触时依旧发出脆响,在黑郁郁的楼道内,搀和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格外令人心悸。

篇2:轻缓造句

2、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3、刚起跑,兔子迅速地跑了起来,而乌龟却缓慢地爬行着。

4、蜗牛沿树干缓慢而坚定地爬行。

5、尽管任务很艰巨,进展也缓慢,工人们仍顽强果断地继续干着。

6、在乡下迷信的根除是缓慢的。

7、他的动作虽然缓慢,但是很有力度。

8、世界上过得最为缓慢而迅速的莫过于时间了。

9、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10、想迅速写完作业就出去玩耍,然而遇到的困难题目让我一筹莫展,写作业的进展很缓慢。

11、孩子时常表现出轻度的不安分或者一定程度的“懒散”并且行动缓慢。

12、小明哼着轻快的歌沿湖畔缓慢散步。

13、因为现在是下班的时间所有的司机都缓慢开这车子。

14、一方面是GDP的高增长,另一方面是工资收入的缓慢增长,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非但没有节余,反而超支。

15、我要做一个小时的缓慢瑜珈。

16、奶奶年纪大了,走起路来很缓慢。

17、她满面羞红地走进舞池,随着轻快的音乐缓慢地挪动脚步。

18、但是甚至是那样,也还发现了一个每四年累计到一天的缓慢的位移。

19、缓慢的日子一天天混过去了,每过一天,都稍微减轻了一分恐惧心理的担负。

篇3:世界刑罚的轻缓化趋势

这一趋势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

1 死刑的适用越来越少

从全球关于废除死刑的形势来看, 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占了大多数有96个;保留死刑, 但在近10年没有执行过死刑的国家, 通常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事实上废除了死刑, 有34个国家;只对特定罪犯, 比如说战争犯适用死刑的国家, 有9个;而保留并执行死刑的国家, 有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58个国家。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法律上废除还是事实上废除, 废除死刑的国家占了大多数, 特别是欧洲大陆, 除了白俄罗斯, 每个国家都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除了死刑。因为他们认为, 死刑在文明民主国家没有地位, 废除死刑是文明社会和文明欧洲的标志。而且这种感受是发自内心的, 即便是一个外国人杀害了一个本国人, 这个外国人如果判处死刑的话, 也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强烈抗议。

而这个价值观反映在政治运作上, 就形成了一种欧洲价值。首先各个欧洲国家只要加入欧洲的组织, 无论是欧州委员会还是欧盟, 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必须要废除死刑, 所以, 欧洲的一些国家为了能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好处, 都相继废除了死刑。不仅如此, 欧洲的一些组织还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政策, 不断向死刑保留国施加压力。希望从“一个没有死刑的大洲”变为“一个没有死刑的世界”。比如欧盟曾公开表示:“欧盟所坚持的一项政策观点就是要全世界逐渐废止死刑, 为此, 欧盟将会在与第三国的对话中提出死刑的问题。”所以, 在死刑这个领域, 很多国家在与欧洲各国的外交活动中面临着巨大的外交压力, 比如说“死刑犯不引渡“的国际法原则。这个原则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与欧洲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拦路虎。因为国家之间签署引渡条约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国家法律对同一种犯罪行为的刑罚相近的才可引渡。欧洲大多数国家早已取消了死刑, 而我们却有死刑, 这样一来, 这些犯罪分子只要能悄悄跑到这些国家, 那就会因无法引渡而逃过国内的法律制裁。所以, 我们为了缉拿外逃的罪犯, 2006年, 我们国家与西班牙签订的引渡条约、2007年与法国、葡萄牙, 2010年与意大利签订的引渡条约, 都包括了“死刑犯不引渡”条款, 这也成为我们国家对这一趋势趋同的重大表现。

中国也是死刑保留国。由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 重大刑事案件频发, 更重要的是,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刑轻民”的国家, 老百姓已经习惯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所以现在废除死刑, 不仅会降低刑罚的震慑力, 不足以维护社会安定。也会使许多人认为这是对罪犯的放纵、是对被害人生命的不尊重, 因而极大地影响人们对法律公正的信赖和信仰。因此, 在短时间内, 我们还不能废除死刑。2005年两会期间,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外国记者关于中国政府是否有计划取消死刑的问题时, 也明确表示了我国暂时不取消死刑的立场, 同时表明了用制度保证死刑判决的慎重和公正的决心。比如说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死刑的核准权, 在中国死刑改革的历史上, 是一个标志性的亮点。再比如说2011年《刑法修正案 (八) 》, 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 使我们国家的死刑罪名从68个一下减到55个, 削减了死刑罪名的19.1%, 这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第一次大幅度削减死刑。因为生命是最高的价值, 任何经济价值都不能和生命相比, 而判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 那一定是要最高价值的, 只有威胁人生命的犯罪才适用死刑。所以这个修改体现了社会进步, 是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政策的最切实的体现。同时,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 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罪名数量仍然过多, 死刑罪名数量的削减空间依然很大, 诸如集资诈骗、组织卖淫罪之类等不涉及剥夺生命的犯罪, 是否有保留死刑的必要, 诉诸死刑能不能发挥更大的遏制作用, 还都存在很大争议。因此, 严格限制乃至最终彻底废除死刑, 仍然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决心和努力。通过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直到最终完全停止死刑的实际适用, 也是我们国家最终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2 刑罚执行方式越来越人道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刑罚的执行方式,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 也经历了从残酷到人道的发展过程。在残酷刑时代, 由于刑罚崇尚的是一种报复性、一种威慑, 这就决定了刑罚的执行方式必然是残酷的, 比如说凌迟、比如说炮烙。到了文明时代, 刑罚崇尚的是人道、是人权, 刑罚的轻缓化成为世界趋势, 刑罚的执行方式也越来越人道了。

2.1 社区矫正的适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各国在顺应刑罚轻缓化的趋势中, 都在不断进行一些刑罚制度的创新, 尝试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一种社会效果, 社区矫正就是这样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的探索和实践。社区矫正他是把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 通常是假释的、缓刑的这种判刑较轻的罪犯, 放到社区当中, 然后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进行的刑罚执行活动。目前, 社区矫正已成为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刑方式, 成为世界各国刑罚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相对较晚, 是从2003年开始试点, 2005年扩大试点, 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 2011年《刑法修正案 (八) 》正式在法律当中确定了社区矫正制度。但是我们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截至2011年9月底, 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覆盖全国96%的地 (市、州) 、88%的县 (市、区) 和83%的乡镇 (街道) ;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8.9万人, 累计解除矫正43.2万人, 现有社区矫正人员35.7万人。并且, 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也非常低。截至2011年9月份, 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再犯罪累计1676人, 再犯罪率仅为0.21%。

社区矫正这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 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在世界各国发展如此迅速, 就是因为他能以最小的刑罚成本达到最好的社会效果。首先, 不用去建一座设施良好的监狱, 也不需要监狱里面大量的看守人员、管教人员, 他们的工资都是要计入刑罚成本的, 而且服刑人员的医疗保障也要由国家来支付, 这些费用由公民的税收来支付, 所以在很多西方国家, 公民强烈的反对扩建监狱, 支持社区矫正项目的发展。更重要的是,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使人更好的回归社会。社区矫正人员, 远离监狱, 就失去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环境, 那获得犯罪传习的渠道也会大大减弱。并且, 他可以在服刑的时候还可以保持与家庭和亲友的关系, 有的还可以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和求学, 所以就不至于因为长期监禁而造成对社会的不适应。

2.2 死刑执行方式越来越人道

在世界刑罚轻缓化的趋势下, 特别是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 各个国家都力求采取一些更文明、更能减少痛苦的执行方式。

目前, 世界上死刑的执行方式主要有枪决、绞刑 (像印度、日本等国都采用这种方式) 、斩刑、电刑 (这在过去的很多美国大片中经常见到) 、毒刑、注射刑。在这几种方式当中, 绝大多数保留死刑的国家都采用的事枪决或者绞刑的执行方式。而注射死刑则被公认为是最人道的方式。

那么,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注射死刑的国家是美国, 1977年5月11日,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静脉注射作为合法死刑方式的地方。我国在1996年《刑诉法》修订的时候, 对死刑的执行方式作了修改, 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我们国家也成为继美国之后, 世界上第二个使用注射死刑的国家。死刑犯的执行方式也要坚持一种公平的原则, 由于死刑执行方式在全国并没有完全统一为注射, 那这么多死刑犯, 有的用了痛苦多一些的枪决, 有的用了痛苦相对小一些的注射, 这本身也就是一种不公平, 就容易和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冲突。所以, 只有以同一方式来执行同样的刑罚, 行刑才有其平等性可言。因此, 从2002年开始, 各地也是相继宣告要全面废除枪决, 实行注射死刑。所以说, 今后枪决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注射的比例越来越大, 死刑执行方式人道化的改革能在每一个个案中得到体现, 在执行力度上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只是回过头来, 虽然出现了轻缓化的趋势, 但是刑罚毕竟是刑罚他是所有对违法行为惩罚中最严厉的惩罚。刑罚轻缓化不是说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刑罚都越轻越好。因此, 轻缓化不能违反罪责相适应的基本原则, 这是我们在轻缓化路上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篇4:浅析刑罚轻缓化问题

关键词:刑法;轻缓化;问题;制度

一、刑罚轻缓化实行的原因

1.社会的发展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形态的由低级向高级进步,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刑罚作为社会制度中的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向前进化着的。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因为生产力水平有限,人们的自由则被束缚在生产上,因此犯罪人的生命以及身体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刑罚对象,而人身自由的剥夺也相对较弱,此时的刑罚是以生命刑、肉刑及身体刑为中心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进程之中,而生产力的发展也要求人们有更大的人身自由,因此此时期的刑罚主要是以自由刑为中心。自由的广泛发展为轻缓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自由权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自由权的拓展都为轻缓化提供了较广泛的空间。随着人类自由的进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转变到个人本位,以及人们还在刑罚上提出了刑罚的人道主义,轻缓化从原来自然的状态转变为人文的状态的标志就是人道主义的刑罚,其从自发的状态转变为了自觉的状态,而这一切都与人的主体性的提升,也就是自由的发展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轻缓化的根本动因。

2.刑罚具有局限性

社会总是充满各种冲突的,但是冲突采取的解决方式不可能尽如人意,每一制度和方法都是既有利又存在弊端。当无法采取合法以及有效的方式去解决冲突时,犯罪就有可能发生。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在人们意识当中并不是绝对的自由,其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冲突在意识形态中也是存在的,其存在使犯罪具有存在的的可能性。必然性的犯罪不仅可以以微观的角度来观察,也可以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以微观角度观察到的是相对具体的犯罪人与犯罪行为,其犯某一罪行从表面上来看是偶然的,但偶然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必然。以宏观角度来看犯罪相对整体的状况,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特定数量的犯罪是必然的,因此犯罪的必然性就非常的明了,但是宏观上的必然性是要通过微观上的偶然性而表现出来的。刑罚被沿用到目前已有几千年,其作为惩罚以及预防犯罪的手段来说作用是相当巨大的,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刑罚社会将会是何等模样;但实际上其只是对付犯罪最后的手段,是有很多局限性的。首先,刑罚的预防能力有限。发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样的,而且有客观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在面对复杂的犯罪动因时刑罚的预防功能往往会力不从心。其次,刑罚有消极的作用。刑罚能够使犯罪人的心理上产生痛苦,使人的性格上产生变异;而且刑罚具有不可逆性,意味着刑罚若错判则不能得到根本上的纠正;刑罚具有不经济性,损耗社会上的可用资源,有国家的和社会的以及犯罪者本人的。

3.长期的重刑化背景需要改变

中国早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与辽阔的疆域等自然条件使得其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各种社会活动。但是其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也较为缓慢。奴隶制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为了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力相适应,对于犯罪的奴隶以及平民判处生命刑或者身体刑才能够体现出足够的威慑力及谴责性。在封建时期,我国的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劳动力价值提高,为了保护劳动力,于是限制或取消了肉刑。于是,刑罚体系由以死刑和肉刑为中心逐渐向以死刑和自由刑为中心发生转变。到了近代,中国经济上仍未摆脱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落后状态。虽然后期出现了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但实力薄弱。后又出现了实力较为强大的官僚经济。由于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社会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从而导致政治上的保守性,人们始终未能抛弃重刑观念。

二、我国现行立法、司法、刑法理论与刑罚轻缓化

1.刑罚轻缓化在立法中的体现

轻缓化论者的观点是,刑法的重刑主义倾向在我国是很严重的。我国刑事立法上对于死刑、无期徒刑的条款使用的范围广泛,而相对的拘役、管制、罚金以及可以判处缓刑的条款的适用范围个对象缺相对狭窄且多为选择刑种。而在刑事司法中,实践部门对于死刑、无期徒刑等重型的实施在近年来却是有着极高的使用率。此外,基于我国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现状,犯罪形势不容乐观,不切实际的追求轻缓化,片面的追随西方发达国家的刑罚是不可取的。为此,刑罚的适度化便被提出了,在适度与协调的前提下不把刑罰重刑化也不轻缓化。犯罪与所获得的刑罚应当是对等的。

2.刑罚轻缓化在司法中的体现

将把报应为根基的传统的刑事司法模式与恢复性司法相比可知,恢复性司法自有其相对独特的理念,而刑罚轻缓化的思想也与这些新的理念有很大的契合之处。具体如下:

(1)犯罪的本质与受害者的地位。传统的理论观点是,犯罪是一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也可以认为其是“个人孤立的与统治关系之间的斗争”,因此国家理应对犯罪行为进行处理,而受害者的地位则处在边缘,基本上刑事诉讼的程序是将其排除在外的。但是恢复性司法的观点是,犯罪行为是社区中的个人侵害个人,因此犯罪中首先应处理的问题是罪犯与其受害者的事情,中心的位置是受害者与犯罪人,将二者的意见视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且因为犯罪的行为是在社区发生的,所以犯罪处理过程当中的主要积极作用也是由社区来实现的。

(2)责任方面。报应性的传统司法的观点是,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其意志自由的基础上实施的,因此对其处以惩罚是犯罪者应该承受的报应,也是伸张正义的要求。恢复性司法的观点则是,目前实施的由国家来进行惩罚追究的刑事责任是毫无意义的抽象责任。恢复性司法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中只重视对犯罪者的惩罚的观点不同的是,恢复性司法的观点是犯罪者的责任是对应该承担的由其犯罪行为而导致后果进行负责,犯罪者要通过其自身的行为来补偿对受害者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张明恺.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法学家,2008,(4).

[2] [日]大古实.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褚槐植.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6).

[4]马奴.我国现行刑事政策下的非犯罪化[J].法制与社会,2009,(11).

上一篇:10全国教育大会心得体会下一篇:爬山虎的爱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