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作文训练初中

2024-05-01

观察作文训练初中(精选9篇)

篇1:观察作文训练初中

小学三年级观察作文提纲

下雨了

下午,天空变得

,燕子飞得低低的,快要下雨了。

不一会儿,雨真的下起来了。地面开始变得湿润了,空气变得越来越清新。

大地里的玉米像洗了澡一样,花生的叶子

。校园里的花

。树叶。

房屋的屋檐

,道路

。行人。

哎,我对下雨天又是喜爱又是讨厌,但我的心里还是喜爱多一些。

篇2:观察作文训练初中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观察与思考抓住景物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状物。教学重点:观察与思考 教学难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有位画家叫做厉归真,他酷爱画老虎,曾住到有虎出没的山林里,躲在大树上仔细观察虎坐、卧、跑、跳的动作,反复进行描摹。经过长期努力,他画的老虎神态逼真,令人叹服。

绘画需要观察,写作也是如此。今天我要大家一起来学习通过观察和思考抓住景物的特点。(板书)

二、示标:(多媒体)

1.学习通过观察与思考抓住景物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状物。

三、观察的重要性

师: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罗万象;能触动

我们的情思,引起我们遐想的景物,数不胜数,可是让同学们描绘景物时 却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缺乏必要的观察是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请大家看投影。师:谁能为此图配诗?

生: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师:这位同学用《咏鹅》来配画,可谓相得益彰。作者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生:曲项、白毛、绿水、红掌。

师:如果作者对鹅儿浮水这一景物缺乏精细的观察,他就不能写得如此生动,由此可见,细致的观察是写好景物的前提。没有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思考,就不可能将景物准确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怎样观察

师:仅仅懂得观察对于景物描写的重要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善于观察景物,掌

握观察景物的方法。请大家看两段文字(多媒体)《春花图和春风图》

师:朱自清先生从哪些角度描绘春花?

生:形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味道“花里带着甜味儿”。

/ 4

师:我们知道观察景物要从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姿态、质地等方

面入手。

朱自清先生又是调动了哪些感官去认识和体味春风? 生:触觉、嗅觉、听觉。

师:我们对事物进行观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仔细听,详细问,用手摸,用

嘴尝,用鼻嗅。要想准确细致地表现景物,就要对它的整体有个比较全面 具体的认识,观察景物要全面细致。(以观察一盆兰花为例)生:它的花是…… 生:它的叶是…… 生:它的形是…… 生:它的气味……

师:很多同学在描述景物的时候,往往很难抓住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原因?由

于没有思考,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见而不思”、“闻而不想,或者只是描绘出景物外在的可观可感的形貌、姿态、声色等等,而缺乏“神”。师:观察景物最重要的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即思考观察的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 的地方。(板书:此景与彼景不同)师:再来看另一盆兰草。

生:塑料盆里的肥硕;瓦盆里的瘦弱。……

师:可见,不同景物有不同的特点。

师:比较《春》和《春风》中春风的不同(出示多媒体)生讨论:江南春风,温柔、和煦、芳香、悦耳。

北国春风,猛烈、粗犷、壮美。

师:不同地点,同样的景物也有着不同特点。(板书:此地与彼地不同)师:同样是冬天,扬州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生:扬州寒冷,济南温晴。

师:不同时候,不同地点,有着不同的景物,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把握景物在不

同时间的特点。四季都有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春天有桃花、杏花、梨花。生:夏天有荷花。生:秋天有桂花、菊花。生:冬天有梅花、雪花。

师:它们有什么特点?能用一句诗来描述吗?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竹外桃花三两枝;红杏枝头春意闹。生:五月榴花照眼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4

生:八月桂花香。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师: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色彩。比如柳

叶,春天,它的颜色嫩绿,到了初秋它的颜色凝重,等到深秋,它转为黄 色。同样是荷花,春夏秋冬有什么不同?(板书:此时与彼时不同)生: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生:秋天,荷尽已无擎雨盖。生:冬天,留得残荷听雨声。

师:观察景物要想抓住特点,必须掌握方法,善于思考,才能发现景物的特征。

五、如何写景

师: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写景抒情,我们观察到了景物,如何生动地描绘它们,表现它们呢?请大家看《济南的冬天》中“雪后山景图”,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描写的?

生:方位顺序,山上→山顶→山坡→山腰

师:老舍先生多角度地观察了济南冬天的山,也多角度地描绘了雪后山景。(板

书:多角度描写)多角度地描写可以使文章具体。请在再来欣赏《春》中 的“春花图”,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春花的? 生:运用拟人,…… 生:运用比喻,…… 生:运用排比……

师:的确,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确实要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朱自清笔下的春

花是如此繁茂,老舍笔下的小山是如此秀美。(板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师:我们前面观察了兰花?现在以《兰花》为题写100字短文,注意写景顺序。

(板书:注意顺序)生写作文 评议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景物的特点,我们知道观察离不开思考,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学会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地写景状物,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散文来。

板书

观察景物的特点

/ 4

观察 颜色、形状、气味、质地 思考:1.此景与彼景的不同 2.此地与彼地的不同 3.此时与彼时的不同 描写:1.多角度描写 丰富 2.运用修辞 生动 3.注意顺序 条理

篇3: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观察训练

1. 观察要有序。

观察的顺序有好多种, 根据观察的对象、观察的范围、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及表达的要求进行有序的观察, 就会在众多事物中把握所要观察的对象。一般来讲对范围较大的事物进行观察时视野要开阔, 可以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进行观察。对具体的或较小范围的事物要定点定向观察, 可按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等顺序进行。譬如写《秋天的田野》, 可引导学生由远到近地观察, 远看山坡、田地有哪些景物, 是什么颜色, 像什么;近看地里的庄稼、收割的农民、田埂上挑担的行人、大路上的运输农机等。也可要求学生按由高到低再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天上的云彩、树叶、果实, 果园里堆成小山样的苹果, 地上的落叶等, 然后引申, 由果农的忙碌身影想到什么、由人物的表情想到什么, 可大可小、或深或浅。这样, 通过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拓展学生视野, 丰富想象空间, 虚实结合, 就可以勾勒出秋天田野的图画来。

2. 观察要有重点。

作文一般都有写作要求, 要求的范围都是观察重点。有的作文题目就已限制了观察重点, 如《家乡的小河》《我们的校园》等。有的作文却要在大范围中选取重点, 如《丰收的日子》。

(武在观察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重

山点。譬如, 春天来了, 可引领学生观察大自□县然:山水树木、形态色彩、动物静物;倾听

赵门各种声音, 像河水声、风雨声、动物鸣叫声秋江初级741等明等遇。到夏了天大来旱, 了可, 小联河想断到流生, 态庄失稼衡枯, 萎要, 说保

中学306护环境;电闪雷鸣, 风雨交加, 给人恐惧和

) 不安;火辣辣的太阳, 长鸣的蝉声, 说明炎

,

热难忍, 如此等等。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众多观察对象中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选择重点、放大重点、突出重点。

3. 观察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 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写景作文就要从景物的形态、色彩、变化等方面入手, 抓住它的独特之处, 把握住它的内外特征;写人记事的作文, 则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 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杜牧有“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 就是抓住了春天花香鸟语、山明水净、微风徐徐的特征。我们平时说的“春华秋实, 夏雷冬雪”就是鲜明的季节特征。如写《游天水高新农业示范园》这样的作文时, 可先要求学生介绍园区的位置、大小、规模等, 接着让学生根据游览的路线进行观察, 包括布局、设施、植物的种类等。提示学生抓住“高新”这一特点, 像太空育种、试管培养、无土栽培、节水滴灌等, 让人一看就感受到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农田的科技农业园。尤其是太空育种的番茄, 要抓住它树形的大、果实的多、树龄的长、枝条的壮等特点, 由点到面突出高新园区的示范作用。

4. 要用“心”去观察。

所谓用心去观察, 就是指在观察中要有联想、有想象、有情感体验。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佳句, 诗人正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写出了这传诵千古的名句。《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则是诗人的情感体验。

在作文的观察阶段, 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 让学生大胆去想, 尽情地抒写心中的感受。在《我们的教室》这篇命题作文中, 一位女生写到“我们要用花园中五彩的花朵装点讲台, 用碧绿的草皮铺平地面, 用婀娜的垂柳插遍窗户栏杆, 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像新娘一般”。在这位女生的心中, 教室才是最需要装扮的, 当她看到花坛中的鲜花、道旁的垂柳以及大片大片的草坪时, 笔下自然地将校园最美的景物集中到一点———教室, 表达了对教室、对自己班级的热爱。

5. 观察要写出观察记录。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有序记录。可以边观察边记录, 也可以在观察后写观察日记, 作为作文的第一手资料。同时, 也可以训练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用简笔画勾勒出来, 成为作文的素材。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学生的作文也能够“文中有画, 画中有文”。

篇4:作文教学的观察训练

一、结合阅读教学,通过比较指导观察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有不少课文可供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观察,应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训练,从中掌握观察规律和方法。教《少年闰土》一课,可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如何抓住外貌特点。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是个天真活泼、知识丰富、纯朴健康的农村孩子,他的外貌、神态和穿戴跟非劳动人民出身的孩子不同,这就是特征。联系学生平日习作,比如写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很多学生人云亦云地写“他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闪着深邃的光芒”,那就不够真实,他那炯炯有神的“神”就不符合学习不认真学生的特征。这么一比较,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怎样观察外貌来表现人物特征。

二、结合看图学词学句,看图说话和看图作文进行观察训练

教学这类课文,应十分重视指导对图画的观察,认真指导观察方法。指导看图,低年级要求简单一些,多从表象方面加以引导;中、高年级要求逐步提高,多从事物本质、特征和由此引发的联想等方面加以引导。备课时,要定好看图教学的目的、方法和要点。如高年级看图学文《长城》有两幅图,一幅是长城的远景,一幅是长城的近景。教学看图,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并重点进行由观察而引起联想的训练,可提问:从长城的远景和近景的观察,你发现这个建筑物有怎样的特点?从长城的建筑特点,你会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看图结束后可布置这样的训练:你看见“红色”会联想到什么?久旱之后下了一场雨,你会想到什么?你看见改革开放之后自由市场一片繁荣,会联想到什么?总之,结合看图教学,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学生就能一步一步地学到一些有用的观察方法。

三、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进行观察训练

小学生由于观察习惯没有养成,又缺乏观察方法,往往对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看得平淡、普通、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自己和周围的人们平日的生活,为作文广辟源泉。

许多老师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这是结合日常生活行之有效的观察和写作训练,除此之外,我觉得定期举行“观察说话会”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有位老师以《做饭》为观察内容,布置学生回去亲自做几次饭,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然后举行一次《做饭说话会》,会上人人说自己如何做饭,大部分同学说得大同小异,有一般化倾向,但少部分同学的做饭经历有其特色。学生发言结束,老师选了两位同学的发言让大家评议。

其一是:“这次我做饭的米特别白。我把锅洗干净之后,放进米,添了水,就开始生火了。大约过了五、六分钟,锅里的水开了,饭也就做熟了。我吃着自己做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心里无比高兴。”

其二是:“我看过媽媽做饭,自己却没亲手做过。我问媽媽怎样做饭,媽媽说:‘做饭嘛,两份水,一份米,初来火要旺,然后火就要小’。我按媽媽的话,在锅里放下两斤米,大约加了四斤水,用木盖盖紧,便在炉膛里生起火来,闹腾了好一阵,火总是不旺,浓烟呛得我睁不开眼。媽媽说:‘人要通,火要空’。我把木柴架起几个空子,果然火渐渐旺起来。火光熊熊,好一会儿锅里呼噜噜作响,一阵阵像烟一样的水汽从木盖边冒出来,弥漫着炉灶的上空。我不时打开锅盖去看,媽媽说:‘不要乱揭盖,否则会成夹生饭。’我说:‘不看怎么知锅里有没有水呢?’媽说:‘锅里不响,水就少了,那时便可除火。’真的,过了不久,锅里不再呼噜噜作响了,我动手除去了一些柴火。可毕竟炉膛里还有很多烧得通红的木炭,最后还是把饭做糊了,吃着带有火烟气味的米饭,我想,别以为做饭那么简单,想真正做好一顿饭,也是不容易的。”

老师让大家议一议:这两位同学的观察发言哪个好?好在哪里?哪个差些?差在哪里?你认为应怎样去观察和体验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讨论很热烈,从对比中领悟到日常生活看似简单,不仔细观察和体验,就不能了解和抓住其主要特征。

在作文教学的观察训练中,只要我们注重观察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兴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篇5:观察作文训练初中

开阳县第六小学 王晓红

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的毛病,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对这一个问题的回答和我们对观察能力本质的认识有密切关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然,小学生作文就是写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学生们正是由于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缺乏观察与注意,又极少的参与实践活动,作起文章来无料可取,即使是写成的文章也往往是空泛泛的,内容没有新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叶老的话精辟的道出了作文与生活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做为老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他们喜欢的,容易接近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挥才能,激发灵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出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求实创新。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和关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忽视了培养观察力这项工作。

当然,学生年级有高低,年龄有大小,智力有差异,性别有不同,爱好不一致。要针对这些情况,去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并使他们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点。如果不在教学中做大量细致,艰巨的工作,如果不能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按照规律办事,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注意积极引导。

唯物辨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告诉我们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不可忽视“培养”二字。这里据说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小学生喜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积极引导,逐步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其观察能力。

二、小学作文观察能力的内涵

那什么是观察呢?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因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学生们就能够分辨出事物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就会对人生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就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写出具体、生动又有较深思想内涵的好文章。作文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吗?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入手,正是达到作文教学目的的好方法。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和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呢?

三、培养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策略探讨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小学生虽未具备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可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是学生向未来探索的起点,因此抓好兴趣与好奇心这两把钥匙,尽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从学生喜欢做的事入手。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我们生活的世界都在发生变化,从日月星辰到山川田野,从花草树木到虫鱼鸟兽,就是连我们自己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善于揣测学生的心理,把握契机,将他们引向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引导他们主动自愿的观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会取得良好观察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才会得到培养与提高。比如:学生们喜欢做游戏,不妨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精彩的游戏,学生们兴致勃勃做游戏,在玩中观察,玩中求乐,同时观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孩子们喜欢玩具,况且玩具的种类颇多,各具特点,那么在写类作文时,让学生把玩具都拿来,开个玩具展示会,各具观察自己的玩具并向别人做精彩介绍。孩子们喜欢户外运动,那么不妨试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的万千气象,发现季节的不同变化,景物的变化。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习作练习,写一处家乡的风景。在此次训练中,我改变了教学方式,由室内课堂搬到了室外课堂,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家乡一处有名的风景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学生在观察中不时用笔记下自己眼中的景物。这样,学生在观察中,有了收获。下节课学生们就把观察到的景物都迫不及待的表述出来,好词好句也就呈现出来了:一排排梧桐树就像守护家园的士兵;走进风景区就迎面扑来一阵清香,哦!那是桂花树散发出来的;一片绿茶就像染上绿色的地毯;你看,小丽同学快乐地像一只小鸟„„从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可以肯定,他们的本次作文将是丰富多彩,那是因为观察使得他们取得了成功。

2、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一段精彩的画面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必要时可以请学生把各种玩具带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通过亲眼目睹,这样观察所得一定是深刻的,写出文章一定是真实的。再比如写水果时,可以请学生把各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这样的观察出来的作品是有内容的。教学《石榴》一课时,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写作前我让大家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来,在课上让大家先观察,再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有的同学拿来了橘子,说橘子穿上了一件皮大衣,扒开桔皮,一个个桔瓣还披上了一层白纱,扒开白纱还看见了一个个弯弯的“小月亮”。有的同学拿来了红红的苹果,说像小姑娘的脸蛋。多么形象的语言呀,正是因为同学们有了深入的观察,才有着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观察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内,应随时随地的去观察,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新自去体验,这样的观察所得印象会更加深刻,观察更加具体,感受更深,这样学生的习作也在观察中不断提高。

(二)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生有兴趣观察,同时也明确了观察目的,但因缺少相应观察知识经验,观察往往不可能得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所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

观察目的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因此,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如观察动物,就要明确观察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各方面特点;观察活动,就要观察整个活动的过程,开头、经过、结果;观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总之,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如讲课文《穷人》一课时,渔夫和桑娜在对待西蒙孩子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有何变化,从而体会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例如写作《××秋色》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大自然景物中,能找出秋天与夏天的不同之处,找一找秋天的景物有什么变化,秋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通过观察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风韵。

2、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序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可以使观察程序清楚,作文条理清楚。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逻辑思维能力又不占主导地位,观察时容易把顺序混淆的毛病,这样写出的文章也是杂乱无章。在观察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按事物的发展观察,主要观察事物的活动情况,顺着时间的先后顺序观察事物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按事物处的空间位置观察,可收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等不同的角度,按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按事物的特点观察,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

(2)分类法。根据不同类型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这样既可培养学生抓住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又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对于植物,主要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对于动物,主要观察它的生活习性,样子;对于人则主要观察外貌、行动、语言等。

(3)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异同的能力。例如观察力,教师可让学生留心小孩,中年人的异同,就会发现小孩天真活泼,中年人稳重成熟。

(三)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作者的观察特点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5]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段。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选入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许多课文是通过作者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写成的,是学生很好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特点,领会作者为什么能把文章写得“栩栩如生”、“真实具体”。如六年级教材有一篇课文《山雨》,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生动地写出了山雨来得快,变化快,具体地写出了山雨使大自然的颜色变化多,变化快。我们在教学时注意点拨,学生就能打开思路,真切地领会到作者观察特点,为今后自己观察事物打下基础。

(四)分散与集中训练相结合

教师要求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看、听、感觉”,进行生动的直观,获得客观事物的表象,最好要学生写观察日记。观察日记要求写得真实、具体、细致、集中、新颖;然后将材归纳分类。也可集中学生上观察课,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独特性、深刻性、全面性等。

分散训练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主要有几点措施:

(1)在要求学生每周写几篇日记,内容不限,形式不限,自由选择,自由发挥。(2)定期交上日记,教师进行评阅。

(3)评出优秀,定期举办展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分散训练机动灵活,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度,所积累的材料也就丰富多样了,集中训练则要求教师进行更为细致具体的指导。

作文教学中可以设计“素描”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学期,我布置了《我喜欢的一位同学》的作文,公布了观察提纲:

①确定写哪位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肖像、动作、习惯的神态和口气;

②了解这位同学的一般性格,注意观察他的兴趣爱好和特定情况下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 ③观察这位同学对集体、对老师、对朋友的态度,具体记录他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迹; ④观察一个月,选取这位同学的典型事例,集中写出他的特点

活动结束,及时进行总结,表扬观察认真细致的学生。这种集中性的阶段观察,好处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被观察的同学一举一动、音容笑貌都非常敏感,及时分析比较积累资料,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写起来效果就好。后来作文时,同学们能根据所积累的观察材料,描写人物,作文有血有肉,形象鲜明,真实可信,扫除了以往作文内容空洞,语句生涩,人物特点模糊的毛病。这样的训练一学期搞二、三次,再加上督促他们坚持写自由观察的日记,学生观察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同学们便逐渐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很多学生把写观察日记当作一件乐事,而不是教师规定的作业了。

(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对于观察能力的训练,通用教材还没有明显的序列,主要靠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来设计。从方法到内容,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先观察大轮廓再观察细节;先观察静止物,再观察变化现象;先观察显著特点,显著变化,再观察一般的特点和微小变化;先求观察质量,再求观察速度。对观察活动的指导,也应逐步简化、逐步放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六)在生活中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勤于动笔

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6]学生对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围发生的事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认为是小事。我告诉学生要从小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活跃的课余生活,创造性的少先队活动,丰富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蜜,才能酿出蜜来。”

篇6:初中写景作文训练

七年级作文训练讲学稿

训练题目: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训 练 点: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训练目标:学会观察生活,初步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

训练重点: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一、导入激趣

本单元我们沿着朱自清的足迹领略了旖旎的春光,我们踏着老舍的脚步走进过济南的冬天,夏天在辛弃疾的眼中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秋天在刘禹锡的笔下则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毫写下精美的篇章。无论是他们的创意,还是他们的笔法,都值得我们认真的揣摩。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课本148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2、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3、①比较景物叙述和景物描写 ②明确描写的含义

内涵: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外延: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三种,分别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定向: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4、展示景物描写

①赏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讨论:这段描写中,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那些妙招来突出这些特点的?

③归纳:这段文字作者集中笔墨只描写了一种景物——春花,通过动静、色味、虚实、高低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放的特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

④明确: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呢?请学生阅读课本中写作指导《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讨论明确

A、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B、注意把握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事物的特点。

(比较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透视景物描写

①欣赏: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己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②讨论:下面老师把这段文字做一个小小的改动,大家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③归纳

抓住特点观察和景物描写的方法:加修饰语,用修辞,融入感受,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6、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四种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a)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b)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我们刚读的第四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秋天,“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朱自清在《春》中表现了南方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而林斤澜的《春风》则绘出了北方春风的粗犷、壮美。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5]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朱自清在《春》中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三峡》表现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

三、赏析品评花园秋晨

清晨,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偶尔从园里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我不觉向小花园走去。

花园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像一层薄纱,把花草树木都笼罩住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有点儿清凉,有点湿润,仿佛早晨的一切都融化在这空气里了。初升的太阳在园里洒下了一层金辉,树叶上、花瓣上,晶莹欲滴的露珠闪闪熠熠。我不禁被这动人的景色所吸引,颇有兴致地打量起这个早已熟悉的小花园来。

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四季常绿的冬青,翠绿翠绿的,给花园镶上了一道绿边,又恰似给花园扎上了一条绿色绸缎的蝴蝶结。绿得嫩,绿得翠,绿得浓„„好似一条绿色的小河,潺潺流淌。在花园的南面,种着好多黄扬。那是绿色的瓜子黄杨。顾名思义,就是叶子像瓜子的黄扬。也

正是因为这个,人们常常把它和冬青混为一体。经过园丁的精心修剪,这些黄杨显得十分美观、整齐,有球形的,也有圆锥形的。

在花园的东边,放着四盆睡莲。那是几个褐色的大瓷缸,缸壁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翩翩浮莲的精美图案。缸里盛着一坛明净如镜的清水,一朵朵嫩绿色的睡莲轻盈而又悠然地漂浮在水面上,很是可爱!瞧,那些莲叶既像小孩张开的手掌,娇滴滴的;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静静地躺着。这时,一条红色的小金鱼,悠闲地摇摆着尾巴,向水面游来;与此同时,顺着莲叶,一颗晶莹的露珠刚巧落在了水面上,圆一圈一圈地扩展开去,好看极了。这可惊动了小金鱼,它扭转身子,头也不回地向水深处游去了„„

在花园的西边儿,种着数十颗柏树。它苍劲的躯干和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使人肃然起敬。忽然,在一片浓绿之中,一大片常春藤闯入我的眼帘。那枝条细长而柔软,攀附着花架爬得高高的。虽已是秋天了,它的叶子却茂密地遮住了花园的一角,保护着它下面的花和草。

花园的正中是一块小草坪。草坪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花坛,花坛的四周摆着两排月季。月季开得真旺,淡红的花瓣随风微微颤动,好像每片花瓣都各有自己的生命。这时,我看见了一株黄色月季。听爸爸说过,黄色月季是非常名贵的。俗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一见,果然不假,那嫩黄色的花瓣,沐浴着阳光,闪耀着象牙般的光泽,在绿叶花丛中,亭亭玉立,高傲地昂着头,似乎不屑光顾别人一眼。

合作探究:本文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你认为有哪些佳词妙句值得学习?

四、亮出你自己

请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写景的方法)参考题目:(1)校园一角(景)(2)家乡(路边)景色(3)操场景色

篇7:初中语文作文训练

教学设想:

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引出学生对藤野先生的了解,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揣摩体味相关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

2、揣摩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导入语: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令人难忘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温暖,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痛苦,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奋斗的乐趣。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有过这样的时候,那就是他的老师。我们已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看看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的另外一位老师。

2、简介时代背景:国情,作者人生、思想。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并思考:

(1)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3个地点,它们是东京、仙台、北京。

(2)“我”的这些活动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2、再读课文,找出鲁迅对藤野先生感情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作者对老师的感情如何?——感激、敬仰、怀念„„

(三)拓展

谈谈自己的某位老师,表达某种情感

篇8:观察作文训练初中

一、定题目。在作文课一星期以前就根据该组课文训练重点及基础训练中的作文要求, 指导学生选定该次作文的题目, 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找材料。在作文题目选定后, 布置学生根据这次作文所要表达的中心到社会大课堂中, 到生活中去观察, 去收集这次作文的材料。

三、就是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作文素材, 惊心筛选材料。为书面表达做好准备。

四、指导学生根据精选的材料列出各自的写作提纲, 按提纲独立拟出作文稿。

五、、评议初稿。教师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提出评议优劣的标准, 再出示好、中、差作文稿各一份, 指导评, 再叫学生互评、评的重点是找出需要修改之处。

六、在评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修改初稿, 教师以上面三份评议稿为例, 示范修改, 然后组织学生分学习小组互改, 进而再独立修改, 最后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

下面以《记一次参观活动》的作文训练为例具体来谈一谈。这次习作训练的重点是“详写和略写”, 要求把参观的过程写的详细些, 参观前后写的简略些。在作文前一星期, 我就给学生提出了作文要求, 指导学生选定了各自的作文题目, 并确定了这次作文要表达的中心:反映家乡新面貌, 歌颂祖国改革的成果。然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及星期日去参观城市的街道、商厦、还去附近的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资料。在课上大家交流观察所得的基础上, 我又组织他们重温本组的“读写例话”《详写和略写》, 复习四年级已学过的此类文章——《参观人民大会堂》,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围绕中心精心安排材料, 再拟作文稿。此次作文学生都能做到中心明确, 选材恰当, 详略得当, 写作方法对头。通过观察、思考、访问, 同学们的文章不但中心明确, 而且思想内容发掘较深, 从不同的选材中, 都一致歌颂了党的改革政策无比英明。内容丰富, 言之有物, 有真情实感。同时, 我还将优秀作文办了专题板报。

同学们的初稿写成后, 我注重了发挥全班学生的集体智慧, 使大家明确好的文章好在何处, 中等文章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不足之处在什么地方, 给差的文章知名修改的大方向。在小组修改时, 文章中的大多数错别字、病句、文章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被同学们修改好了。有的小组在集体修改中为一个大家认识不统一的错别字, 争论得面红耳赤, 这时, 老师引导他们向不开口的老师——字典请教, 找到正确答案后, 同学们乐得一蹦老高。当争论某些词、句、段的问题时, 老师及时当好他们的参谋。这样, 既大大的减轻了老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 又切实地锻炼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真是一举两得。

篇9:作文观察力的有效训练

观察,让一千个“观察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它作为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对学生的观察力进行有效训练呢?

一、比较着观察,写作细节的多面挖掘

“唯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能够让学生发现事物的细微变化,从多方面挖掘写作细节,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例如:让学生观察一粒豆子在水中浸泡发生的变化。我把同学分成两组,给第一组同学每人一粒豆子,让他们把豆子浸泡在水中并观察其变化;给第二组同学两粒豆子,让他们把一粒豆子浸泡在水中,另一粒豆子还是保持干燥,然后在比较中观察豆子的变化。

一段时间后,第一组同学的汇报很简单:“豆子吸饱了水之后会变大了。”而第二组同学一个个兴奋得小脸通红,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迫不及待地说出他们的观察所得:“开始时豆子的表面有一层水珠,就像冒汗一样。”“豆子的皮皱起来了!像老爷爷满脸的皱纹” “豆子长胖了!哈哈,原来豆子返老还童了”……第二组同学的发现多有趣啊!那颗干燥的豆子默默地做着绿叶,让那颗水中的豆子如鲜花般绽放,同学们的观察力也得到了锻炼,变得敏锐起来,并为此心旌荡漾。

比较着观察,让孩子的观察能力变得十分细腻,他们能捕捉到事物的细微的变化,能够从多方面挖掘写作的内容,从而丰富写作题材。

二、联想着观察,写作素材的多维拓展

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学生在观察中能够展开联想,把几样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块,这样,写作的视野就会变得很开阔,写作素材也会变得很充裕。就像我们可以由“月亮”联想到“月饼”“团圆”再到“有关思念的诗句”一样。

记得去年教师节,我把一些盆栽放在教室里,顿时教室里充满了生机。教室里来了这么多手段高明的“老师”,就让这些“老师”指导孩子们作文吧!我按花的数量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让孩子去观察自己所养的花,在热热闹闹的一通观察之后,他们对花的外形了如指掌了。之后,我又给他们布置了任务:看了花后,你还想到了什么?于是孩子们的话题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养活这些花?这些花的花语是什么?古人是怎样称赞花的品格的?有哪些诗句是描写它们的呢?这些花有什么故事,等等。

他们对这些盆景的感受已不再停留在外形的层面。通过联想,他们觉得可写的内容太多了,以“花”为圆心,他们写出了《我和花的故事》《顽强的仙人掌》《一盆茉莉花》等等,加强事物之间的联想,让学生的作文选材更广,立意更深。

三、体验着观察,写作情感的多方体验

在自然界,任何事物呈现给外界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站在被观察者的角度,获得的情感体验往往是全新的,这种情感是观察者不能企及的,他的体验就一定更细腻,更独特。

例如写四季的景色是在写景作文中常用的题材,教师也会注意在每个季节进行训练,然而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千篇一律,也就是说模仿的内容多,自己的体验少。

春天百花盛开,很多孩子写的景色无非是“春天来了,小草钻出了土地,鲜花绽开自己的笑脸”,如果小作者以“假如我是春天的一朵花”为观察点,那么观察到的东西就会更多:有徐徐吹来的微风,有阳光下暖暖的温度……写出的作文就一定是有独特体验的,有一个孩子写道:“春天来了,鲜花绽开了笑脸,她们似乎在比谁开得更美,一朵朵仰起头想多汲取些阳光的力量,于是她们努力绽放。就像六一儿童节的孩子们在喜滋滋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新衣服一样,小草也赶紧从地里钻出来,伸出双手为这场比美盛宴鼓掌呐喊。”这里有了阳光的温度,有了春风的轻抚更有了花儿的情感。字里行间氤氲着花的芬芳,洋溢着草的热情。

上一篇:新人自我介绍英语邮件下一篇:于微信朋友圈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