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景物的作文

2024-05-06

观察景物的作文(精选14篇)

篇1:观察景物的作文

我们学校有一做小池塘,他在我们学校四号楼前。

小池塘里长着一座大山,大山的边上有许多喷泉。

水很深,颜色是深绿的。小池塘的边上种着柳树和万年青,柳叶已经很绿了,万年青有的已经开花了,还种着最坚强的月季花,月季花的花瓣上长满了小刺,有的上面都是刺,一模就炸到了手。池塘里有很多鱼,有的鱼大大的,有的鱼小小的,在池塘里游动,还有乌龟哪,看着好像乌龟和鱼儿在玩跑去比赛哪。

过了一会仿佛我也是一条小红鱼,在水里游动,我有累了停在小池塘里,看见小鱼真在比看谁跑的快,有许多人真在看我们,有的鱼正在玩吹泡泡,有的玩捉迷藏,还有的正在玩老鹰捉小鸡,过了一会我才知道自己不是小鱼。

我很喜欢我们学校的小池塘,我真是太喜欢我们学校的小池塘。

 

篇2:观察景物的作文

小池塘的围栏又圆又高,上面是铁的,下面是石头做的围栏。他的水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是被万年青和柳树染过似得。里面还有几条可爱的小鱼,有金鱼、红鱼、白鱼、红白鱼、金黄鱼。一点也看不清小鱼可爱的外貌。小金鱼在水里快活的游着,好像在欢迎我们来看。池子的中心,有一只小小的乌龟,快活的游着。也好像在欢迎我们。而且乌龟的个子矮矮的,小小的,都看不见身子。

小池塘的中间是一个假山。有一个小小的洞。我觉得不会有东西住在里面吧?我还发小小小的洞像一个长方形。而且洞的下面有一个半圆的墩。最底下装满了水。我觉得这个是当年孙悟空做的吧。外面还有几个喷水的。

我喜欢我们学校间的小池塘。

篇3:作文景物描写例谈

一、色彩的描写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色彩描写。 色彩描写在文章中可起很大的作用,如果缺乏色彩描写,语言就会显得干巴巴的,文章就不会感染人。学生们在作文时,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色彩描写:1. 自然环境的描写,大自然本身就是五光十色的,抓住它们的色彩特点,准确地勾画,可以使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2. 具体事物的描写,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它们都有自身特定的颜色, 应该引导学生在相关的作文时,写进文章中的事物的色彩,就应该具备它的独特色彩:3.对动物的描写,不同的动物外形各有自己的颜色特点,在习作时抓住它们的特点,加以准确地描绘,可以使人如见其物;4.对植物的描写,不同植物的外形各有自己的颜色特点,抓住它们的特点,选择准确的色彩词语,就可以把植物描绘得有光彩,使人更加喜爱。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让每个学生学会认真观察,作好色彩描写,使文章更生动,更感人。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这段文字作者集中笔墨只描写了一种景物———春花,通过色彩对比, 写出了春花竞放的特点。

二、芳香的描写

芳香的描写,也就是通过嗅觉这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如果对其独有的芳香进行精妙的用笔,就会起到怡神悦态的效果。如《紫藤萝瀑布》中说芳香是“浅紫色”的, 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如鲁迅的《社戏》 中的第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就有嗅觉的描写,其中一个角度就是,从芳香落笔的,整段话文笔优美,情景交融,充满了梦幻朦胧的味道。作者充分调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表现了自己看社戏途中的愉悦感受。

三、声音的描写

声音描写是写作的一项重要方面, 世上许多事物既有形态、色彩,也有味道和声音。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时,主要是依靠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器官,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就不能只限于一个方面,而要发挥各个器官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其中也包括声音的描写。同样在 《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其中,“闹”就是从声音方面,描写春天的, 和文章前面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一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 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木兰诗》中描写黄河流水声和胡骑的鸣叫声,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急迫、心境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斗气氛。

四、形体的描写

形体是指物体的外在表现,它是一门艺术。如人体只有在四肢、躯干、头部及头部五官的合理配合下才能显示出姿态美、体态美、线条美和外部形态与内部情感的和谐统一美。

描写物体,就要抓住其形体特征, 如此写下的文章,才会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抓事物的形体,这是笔者要求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手法。学生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的作文,可以使文章 “言之有物”、“言而有味”。

总之,初中生既不同于小学生,也不同于高中生,在作文教学时,必须要求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训练他们写出写好景物,写好了景物,就具备了写好作文的基础。当然, 仅仅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积累,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只有整体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再让他们写出一篇篇质量上乘而优秀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篇4:细致观察景物特征

1.学会观察景物的特征。

2.学会在记叙文中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写景状物。

【技法指津】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细致观察就是抓住景物特征的前提。写作前,大家首先要选好观察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做到融情于景。具体来说,同学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

写作时,同学们要对所描绘的景物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这样才能纵览整体,把握局部,捕捉特征,洞察变化,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观察可以俯瞰、仰望、近观、远眺;可以像摄影师那样或全景,或特写;也可以定点观察、动点观察、移步换景;还可以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对景物进行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

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景物本无灵性,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可一旦作者对其倾注了真切的情感时,景物就有了生气。换句话说,同学们在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特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特征。动笔时,需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三、精心锤炼词语

动词显示的是景物的动态特征,形容词显示的是景物的情态特征,但都应力求准确、传神。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个“钻”字就把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嫩嫩”“绿绿”“悄悄”“绵绵”等都是形容词的叠用,不仅细腻地展示了春草的特征,而且使文章语句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牛刀小试】

那朵洁白的栀子花

□詹可欣

梅、菊、莲、牡丹等花卉是不少文人情感的归宿,而我却唯独喜欢那身着白衣,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的栀子花。

依稀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因为闲得无聊,便跑到奶奶家的后院转了转,在一个废弃的墙角里无意间发现了一株开得正旺的纯白色的栀子花。一看到它,我心里的燥热就一扫而光了。微风拂过,栀子花轻轻地点点头,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淡淡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令人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极了。

细细把玩了一会儿,还没等我品出个中滋味,就又被弟弟拿出的故事书吸引了。不知不觉间,已到傍晚时分,我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刚想出去走走,忽然想起了被我不小心“遗忘”的栀子花,便信步来到那个墙角。

傍晚的太阳还是很毒,大多数花都低下了自己的头颅,唯有她——栀子花,始终挺直自己的腰板,向来观赏它的人们送去一阵阵清香。太阳渐渐西斜,温柔的红霞均匀地铺在花瓣上,别提有多美丽了。记得朱自清曾在《荷塘月色》里将月下的荷花写得非常动人。可是,在这个没有池塘的晚上,栀子花同样展现出了它的风采:淡淡的月光静静地洒在栀子花洁白的花瓣上,呈现出一抹柔和的乳白色,为荒芜的后院抹上了一笔亮色。

南方的夏天总是阴晴不定的,这不,倾盆大雨下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的时候才依稀止住。栀子花经过风雨的荡涤,非但没有变得狼狈,反而显得更加精神了。阳光下,洁白的花瓣吸足了水,似乎轻轻触碰就会破裂;绿叶在经过雨水的冲刷后更加绿得刺眼;整株栀子花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同刚出浴的美人般惹人怜爱。这让我不禁想起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实,莲花所具有的这些品质,栀子花同样具有,而且它还比莲花更胜一筹——永葆纯真。

嗅着栀子花散发出的清香,我不禁深深陶醉了……

【指导教师:伍定明】

点评:作者开头仿照周敦颐《爱莲说》的口吻,将自己对栀子花独特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引出下文对栀子花所作的细致描摹。

全文以倒叙行文,借去年夏日“我”与墙角的一株栀子花的邂逅,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写出了栀子花在“我”眼中的纯洁无瑕,字里行间表达了“我”对栀子花永葆纯真品格的赞美之情。

【误区警示】

一、描写景物如蜻蜓点水,只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写一处景点,显得单调乏味。

二、描写景物时,找不到能触发情感的点,不能借助景物进行有效的抒情。

三、描写与抒情脱节。如对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时,一同学写春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生机勃勃的;而接下来的抒情却是对春天到来的感伤,这就给人以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

【延伸训练】

请以“最美的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审题可知,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同学们可以在横线上填入自己喜欢的景物或事物。

这里以季节为例。如将题目拟成“最美的春天”,我们就可以将春天特有的景物写出来。但如果只用眼睛去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因此,我们要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感官地描摹春天的景物,并将其生机勃勃的情状付诸笔端,文章自然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篇5:观察冬天景物的作文

一大早,冬女早早起床,拿着礼物,用轻盈的脚步把雪精灵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树顶、房屋、汽车、道路甚至草地上都盖着厚厚的白色被子。一阵风吹来,精灵们更开心了。他们在空中翩翩起舞,风婆婆相伴,树妹相伴,连沉睡的小草也张开双臂,拥抱着美丽的雪精灵。这时,冬天是白色的。

中午,太阳出现了,他把灿烂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松哥早就站在路边,等着太阳。终于太阳照在松哥身上了,啊!突然,松哥的身体变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深绿色,浅绿色,浅绿色,翠绿色,粉绿色。绿色是黑色,绿色是奇怪的。所有的绿色都聚集在一起,挤压在一起,折叠在一起,交叉在一起,这使得松树非常高和直。这时,冬天是绿色的。

早上,梅拉的妹妹从睡梦中醒来。这时,她已经穿上了一件白色棉大衣。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她对冬天的热情。她开车更轻快漂亮。远远看去,花丛中仿佛有可爱的小鸭子,在绿叶中尽情玩耍。当我仔细看时,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它花瓣的颜色。假设是蜡黄,黄色里好像有一点点银白色。花蕾就像一只小手,藏在一朵略带绿色的花里。它的圆芽就像嵌在树上的黄色宝石,让人爱不释手。仔细一看,芽周围还有茎,和其他茎不一样。黄色也是纯红色和绿色,让人爱不释手。这时,冬天是黄色的。

夜幕降临,太阳还不如中午明亮!云似乎被光线染成了红色,蓝天似乎被陶醉了,变成了红色。太阳正在慢慢落下。它逐渐脱下橙色的外衣,变成红色。终于,太阳下山了,只剩下满天的红云,像仙女扔出一件红色的连衣裙。雪精灵身上挂着红色的衣服。从远处看,他们就像一块红地毯,整个世界都被红色所拥有。这时,冬天是红色的。

冬天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调色盘,可以带出春天的黄色和浅绿,夏天的深绿色和浅蓝色,秋天的金黄色和深红色,春夏秋冬的活泼和深沉。谁说冬天是白色的?冬天极其灿烂,冬天的色彩极其丰富。

朋友们,只要用眼睛观察,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到冬天的美好。

篇6:观察春天的景物400字作文

观察春天的景物400字作文

轻轻地睁开双眸,春风俏皮地拨动着我的眼眉,并旋着轻快的舞姿在发梢尖跳起了巴蕾,我的心跟着风儿起舞,春意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心中荡漾开来春天的雨有着醉人的缠绵,淅淅沥沥的小雨,把路边的野花装扮得分外清秀,把睡得正酣的树枝轻轻淋醒,把叫得正欢的小鸟沐浴自然的赐予,把大地的盛装轻轻洗礼一番。想起了古人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给这个春天带来了一种灵动的`泉涌,站在雨中,一不小心就能捡起串串雨珠,我猜想,那里每一粒定然都写有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深情款款地春天就这样不经意间来到了你我的身边。来吧,亲爱的朋友,就请与我一起走进春天,在花儿与绿叶的山丛中,扑进春天的最深处,独自去品味着春天与自然的絮语,他们窃窃私语也好,默默相看也罢,且不论谁是谁的听者,谁又是谁的倾诉者,你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做,做一个聆听者,听他们倾诉情怀。

篇7:景物观察作文

清晨的府山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深吸了一口气,啊!居然带着甜甜的味道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顿时一点困意也没有了。

府山公园里真热闹啊!看,这边的大草坪上聚结着很多的老奶奶在跳扇舞,她们和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手中五彩的大扇子一会儿折起,一会儿展开,就像一只只漫天飞舞的蝴蝶。

另一处草坪上又有一大群老爷爷,老奶奶正悠闲自在的练太极拳,他们的动作看上去是那么缓慢,那么悠然,但动作一个接着一个,让我看得也是眼花缭乱了。

纪念碑前的空地上俨然像个运动球场,许多年轻的叔叔阿姨们正热火朝天的在打羽毛球呢,只见一个个白色的羽毛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叔叔阿姨们就像正式上场的运动员那样,全神贯注的在接球,扣杀,场面真的太激烈了。

府山公园还有一个很大的健身园区,各种运动器械上都是锻炼的人们,我还看到早起的小朋友也在那里玩跷跷板。有的在玩拉铁环,有的在玩单杠、双杠,有的在玩仰卧起坐,还有的在玩荡秋千。锻炼的年轻人和老人们相互鼓励,一个个练的满头大汗,健身园里时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清晨的府山公园真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呢!

篇8:《观察和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初步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

2、把握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把握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选择一处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收集写作素材。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只要提到百草园,同学们都会想到鲁迅笔下的 “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何首乌”,“碧绿的菜畦”。为什么名家能把看似平常的景物写得如此优美,让人赞不绝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解决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四种 :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我们刚刚读过的第四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

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秋天,“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朱自清在《春》中表现了南方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而林斤澜的《春风》则绘出了北方春风的粗犷、壮美。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5)融情于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朱自清在《春》中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三峡》表现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

三、赏析品评

花园秋晨

清晨,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偶尔从园里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我不觉向小花园走去。

花园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像一层薄纱,把花草树木都笼罩住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有点儿清凉,有点湿润,仿佛早晨的一切都融化在这空气里了。初升的太阳在园里洒下了一层金辉,树叶上、花瓣上,晶莹欲滴的露珠闪闪熠熠。我不禁被这动人的景色所吸引,颇有兴致地打量起这个早已熟悉的小花园来。

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四季常绿的冬青,翠绿翠绿的,给花园镶上了一道绿边,又恰似给花园扎上了一条绿色绸缎的蝴蝶结。绿得嫩,绿得翠,绿得浓„„好似一条绿色的小河,潺潺流淌。

在花园的南面,种着好多黄扬。那是绿色的瓜子黄杨。顾名思义,就是叶子像瓜子的黄扬。也正是因为这个,人们常常把它和冬青混为一体。经过园丁的精心修剪,这些黄杨显得十分美观、整齐,有球形的,也有圆锥形的。

在花园的东边,放着四盆睡莲。那是几个褐色的大瓷缸,缸壁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翩翩浮莲的精美图案。缸里盛着一坛明净如镜的清水,一朵朵嫩绿色的睡莲轻盈而又悠然地漂浮在水面上,很是可爱!瞧,那些莲叶既像小孩张开的手掌,娇滴滴的;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静静地躺着。这时,一条红色的小金鱼,悠闲地摇摆着尾巴,向水面游来;与此同时,顺着莲叶,一颗晶莹的露珠刚巧落在了水面上,圆一圈一圈地扩展开去,好看极了。这可惊动了小金鱼,它扭转身子,头也不回地向水深处游去了„„

在花园的西边儿,种着数十颗柏树。它苍劲的躯干和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使人肃然起敬。忽然,在一片浓绿之中,一大片常春藤闯入我的眼帘。那枝条细长而柔软,攀附着花架爬得高高的。虽已是秋天了,它的叶子却茂密地遮住了花园的一角,保护着它下面的花和草。花园的正中是一块小草坪。草坪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花坛,花坛的四周摆着两排月季。月季开得真旺,淡红的花瓣随风微微颤动,好像每片花瓣都各有自己的生命。这时,我看见了一株黄色月季。听爸爸说过,黄色月季是非常名贵的。俗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一见,果然不假,那嫩黄色的花瓣,沐浴着阳光,闪耀着象牙般的光泽,在绿叶花丛中,亭亭玉立,高傲地昂着头,似乎不屑光顾别人一眼。

合作探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本文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你认为有哪些佳词妙句值得学习?

四、出示作文题目及要求

请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写景的方法)

参考题目:教师根据提前布置观察的自拟。

学生结合课前的观察,自主选择以上探讨的方法,构思全文后写作。

五、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篇9: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训练教案

一、 导入激趣

1.展示一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怀。

师:同学们刚才欣赏了一组风光图片,心中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自然万物,有难以言传的美,它是历代诗人和画家们无穷的创作源泉。“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面对山川景物之美,作家的感动不同于画家,他们的表达方式不是画笔,而是语言。那么如何用语言文字来描写景物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2.明确目标:写作指导――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师:我们的家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老师从网上收集了几幅图片,哪位同学愿意临时做个小导游给老师介绍一下。

(老师点击图片,学生介绍。)

师:是呀,我们美丽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秀丽的风光,也有她可爱的姿态,所以同学们肯定会心甘情愿的用你们最美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美丽的家乡,是不是?接下来就请大家以这四幅图为提纲来口头描绘你可爱的家乡。(一分钟时间,大声地说出来。)

(学生自由口头描述后,指名学生当众描述。)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家乡的美丽与可爱,用词生动,语句通顺,很好,可见语言功底不错。不过似乎还没有美到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地步,与我心中的家乡还有差距,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发表看法)

师: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这样,景物才能呈现出她的独特之美。那么如何来抓特征就成了写景成败的关健了。如何来抓景物的特征呢?(思考片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勾划圈点的方法阅读课本P148页的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出示投影,明确要求。)

二、 自主探究

1. 自读短文。

(速读短文,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划出文中的要点)

2. 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148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解决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①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②观察和描写景物要 注意些什么?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师:(总结)既然景物的特征是通过它的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方面体现出来的,那我们在观察感知事物的时候就当然离不开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了。理论归理论,它能不能指导创作实践我们还要用名家名段来检验一下。

三、合作探究

引入材料㈠(《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师范读,生聆听并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来感知景物的特征的?又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景物的?

2.生自由发言或讨论交流

归纳方法(师总结并点击呈现):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听、触、嗅、味)

②恰当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③换时换位感知(有一定顺序)

④发挥联想想像(虚实结合、动静相生)

3.请大家自由品读,用心领悟这些方法的妙处。

师:我们同学描述自己热爱的家乡,朱自清先生也描写自己喜欢的春花,而我们之所以没有朱自清先生写得优美,原来朱自清先生呀在调动各种感官感知到景物的特点后还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将它表现出来,如果我们也能掌握这些文艺规律并用它来指导我的创作,那么我们的文字也能空灵飞扬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实践一下。

四、 学以致用㈠

1.学生写作

⑴出示练习题:《我爱家乡的秋天》

⑵分组指导

①全方位感知:秋之声、秋之色、秋之味、秋之人

②动态换时感知:秋天的早晨、秋天的午后、秋天的傍晚、秋之人

③动态换位感知:秋天的天空、秋天的原野、秋天的小河、秋之人

⑶学生写作(五分钟)

2.欣赏我们的创作成果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相互评议同学的作品,看看有没有将我们今天学习的写作知识学以致用。(约五分钟,交流时,请同桌相互用红笔画出运用一定方法的语句并批注。如:哪里用视觉来感知,哪里用听觉、嗅觉、触觉来感知,哪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哪里有联想和想像……)

3.全班交流

⑴习作选读:每一个小组挑选一篇作品,作为本小组的成果,选一个代表朗读,让全班同学欣赏。

⑵师生点评:其他小组认真听朗读,准备点评。

师:(点评)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己或多或少地把这些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看来我们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只有耳、眼、鼻等各种感官齐上阵才能准确地感知景物的特征,也只有这样,春山艳冶,夏山苍翠,秋山明净,冬山惨淡才能直接鲜明地活在我们的心里。

五、 片段欣赏

师:(导入)刚才同学们通过对知识短文的学习,通过对名家名段的赏析、通过自己口头描述和动笔写作的实践和先后比较,我想对如何观察并描写景物一定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了巩固这一认识,我们再来看这些共性的方法在其他大家笔下是如何应用的。

引入材料㈡――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太阳透过榆树的密密层层的叶子,把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的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周立波《暴风骤雨》

调动多种感官

引入材料㈢――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启发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水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飘浮,月光不到的阴暗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

恰当运用修辞

引入材料㈣――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梁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叶以群――《渡漳河》

讲究一定的顺序

引入材料㈤――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急,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感,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长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郭沫若《峨眉山下》

换时换位感知

引入材料㈥――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不过十步之外,虹脚升起,跨天都,直上青空,至极远处。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徐迟《黄山记》

发挥联想想像

六、学以致用㈡

⑴出示练习题:《月夜》

篇10:观察景物日记100字

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秦淮河风光带寻找春天。

春风吹在脸上柔柔的,暖暖的,很舒服,不像北风那么冷冽。小草弟弟钻出了泥土,好奇地看着这美丽的世界。桃花妹妹笑红了脸,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柳树姐姐换上了嫩绿的衣裳,和春风玩捉迷藏。小朋友在广场上踢球,跳绳,玩轮滑,传来了一阵阵的笑声。我找到了春天,她在我们的眼睛里,她在我们的身边!

 

篇11:初中观察自然景物日记300字

黄山有四绝,温泉、奇松、奇石、云海,请你和我一起来看一看。

先说说云海。在云海之上,会让你感觉身在云中,向前看一望无际,向下看深不见底。云海的含义就是云形成的海一样的形态,和海一样很大。

再说一下奇松。奇松的种类很多,人们也给它们取了一些好听而有霸气的名字,比如黑虎松迎客松……种类多,名字也多,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然后是奇石。奇石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有飞来石、猴子观海、仙人下棋,这奇石的种类也很多。

最后是温泉。温泉的温度常年在42摄氏度。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这里泡了七七四十九日才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温泉也可以静心,排毒。

篇12:初中观察自然景物日记300字

忽然,天空暗了下来,乌云密布,好像一块大灰布压下来。天气也随着乌云的到来也变得热了起来。空气也十分闷,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时不时传来打雷的声音。一阵阵风,凶狠地、无情地吹来,把树吹弯,把草吹得

低下了头。周围的房屋都模糊了,整一个公园都模糊了。

仰望天空,出现了一只燕子。那只燕子在地空捉虫。我迷惑不解,问到:“为什么燕子要在下雨前底孔捉虫而不是在高处捉呢?”我爸爸说:“这个问题你就上网去查,网上的答案会更加准确。”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知道了答案:“当要准备下雨时,空气中会有我们看不见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在昆虫飞行时,会在昆虫的翅膀中凝结,这些附加的物体超过了昆虫高处持续飞行和爬升到高处的重量,飞不高,昆

虫只能在地处飞行。”我恍然大悟。

同时我也明白了,大的生物也会被许多小的生物毁灭掉。

篇13:观察景物的作文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天气雨

我们学校有一棵又粗又大的大榕树。下课了,有的同学在大榕树下打乒乓球;有的摔跤;有的在看漫画。

天热的时候,同学们在大榕树下乘凉,大榕树真像一把大伞。下雨的时候雨落在大榕树的叶子上,滴滴答答的声音真好听。有一次,我和小伙伴来到大榕树下仔细观察,发现大榕树的叶子,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上课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读书,这时,大榕树好像听到了我们的读书声,高兴极了。它的叶子随着风发出了瑶瑶莎莎的声音,这声音真好听!

它的树枝多得数不清,枝干又粗又大,几个同学手拉手才能围住它。

大榕树是我们学校最大的树,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大榕树。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天气雨

今天是下雨天,我看见榕树的叶子上有许许多多的小雨滴,有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大榕树下摘大榕树的叶子。他们摘下了一片树叶,突然树叶上的雨滴落下来了,落到了孩子们的衣服上、头上。

“当、当、当!当、当、当!”上课的钟声敲响了。我们都回到了教室,大榕树虽然孤零零的立在那里,但是依旧有很多很多的树陪伴着它,比如说松树、小树苗……全班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窗外十分安静,风吹着榕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 1

在为我们伴奏呢!

下课了,忽然一阵风吹来,把大榕树上的黄叶吹落了,叶子在空中随风舞动,好像是在跳舞一般。

这就是我眼中的大榕树。

二、景物篇

美丽的大河坝

今天是星期一,我和我的小伙伴来河坝玩。

春天,在这富饶的大河坝的树林里,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河里的冰块融化了,雪花汇成小河,淙淙地流走了。河里涨满了河水。小兔在河边散步,它们有的小兔在俯下身子喝水,有两只小兔在欣赏风景。

夏天,树木长得又高又壮,密密层层的叶子吧树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天空的云朵,遮住了火红的太阳。早上,浓浓的白雾从山间里升起来,太阳和白白的云朵出来了,太阳真像一道金光,穿过遮住大河坝的树林。

秋天,树叶变黄了,大风一吹来,叶子便在天空中飞舞。这时候,在河坝农田旁边的农民伯伯,脸上绽放着开心的微笑,正收获又香又脆的花生呢!

我想随着季节的更替,这样的河坝将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美丽的大河坝

大河坝是南充某个地方,那里风景优美,瑰丽无比,是个可爱的地方。

春天,河坝的树木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花朵盛开了,农民伯伯的小羊出来了,在河边玩耍呢!有的小羊在河边俯身喝水,有的小羊在高处看风景。

夏天,树木比春天的时候更加茂盛了,新的树叶挡住了大河坝的水,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上,大雾从山间升起来了,恰似天空中飘落的云朵儿……

秋天,树木的叶子落下来了。叶子在空中飞舞,真像蝴蝶一般。这时候人们来到这里看风景,有的人还收集落在地下的叶子,做标本呢!

冬天,雪花从天空中飘了下来,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有的小朋友来到这里打雪仗和堆雪人。

大河坝的景色,真美呀!

在小孩子手中的笔里,想象力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这是一篇永不断的记忆,一直在更新着,但愿小进松的作文的那一页我放在的办公室的,孩子,你们写得真好!

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南充市,那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数不清的柏树和清澈的溪流。

春天,树木伸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叶。林间百花齐放,芬芳扑鼻。花儿的味道,被微风带到了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夏天,树木的叶子又大又绿,为我们家乡人遮阴避暑,为我们家乡带来快乐和欢笑声,夏天对我们的家乡来说是一个快乐的季节。

秋天,柏树们都向小精灵要了一件黄色的衣服,树与树之间都在互相讨论着谁的衣服最漂亮呢?

冬天,雪花如舞者般在天空中飞舞。枝头积满了白白的雪花,它们仿佛披上了银装一般,真好看呀!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它是一个美丽而又可爱的地方,我的家乡,也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爱我的家乡!

美丽的大河坝

大河坝在四川省,那里风景优美,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十里连成一片,还有很多鱼虾。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羊在河边散步,有的在河边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树木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太阳出来了,这时河水映着太阳发出的金光,河里的小鱼、小虾,在荷叶下避光,有的鱼儿在河水里活蹦乱跳呢!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加苍翠了。秋风吹来,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在秋风中舞动,落叶飘落到了河面上,蚂蚁爬到落叶上,跑几个圈,鱼在落叶下,往上一拱,蚂蚁就落了下来,就成了鱼儿的美食了。

冬天,有些鱼儿仿佛在河底冬眠一样,河水特别平静。

美丽的大河坝,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我喜欢它!

美丽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有数不清的树,像绿色的海洋一般。

春天,大榕树和松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学校土地上的积雪融化了。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学校装扮得特别美丽。

秋天,大榕树和松树的叶子变黄了,秋风吹来,落叶在空中飞舞。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看雪景;有的同学在操场上打雪仗;有的同学在玩雪。、美丽的学校,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丽。我喜欢学校的四季。

美丽的大河坝

我的家乡是四川,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大河坝。河坝的河水里有数不清的鱼虾、螃蟹……几十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海洋。

大河坝的周围有白桦、松树、红松、栎树,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树。

河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水草,有的长得像一条蛇;有的长得像一条长鱼。河里到处都是螃蟹,在河里懒洋洋地游动。河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帅气。

鱼成群结对地在水草丛中穿来穿去。真是好看极了。有的鱼全身红彤彤的;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发出金灿灿的颜色。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怪不得家乡的人喜欢说:大河坝的河里一半是水,一

半是鱼。

篇14:观察景物的作文

教学目的: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知道作者写了哪些景物,那些景物属于动的,那些景物属于静的。在此基础上,揭示观察要点,进而弄清描写一处景物的要领。

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的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拍成照片或吧图片做成ppt。指导学生结合ppt或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做好纪录或拍摄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幻灯学生观察(在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纪念,二.读懂例文

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___”画出来。

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 :草——高矮 颜色(板书)

播放例文中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破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写花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讨论交流: 花——颜色

名字(板书)

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过读: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学生边听边思考上述问题。

讨论交流:蚂蚱`蝴蝶(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静后动的顺序观察的。

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抓住主要景物。

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如形状`颜色`动静变化等)

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得景物恰当地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的田野。

习作指导:

交流学生所拍摄的照片和ppt,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创作的同学介绍拍摄的顺序和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做这些这些,拍这些。学生评议,说意图。

指导学生写田野。

1、幻灯投影稻田图片。

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颜色`稻穗的样子;无风的时候稻田的景色;风起时候,稻田的景色)板书。

2、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从不同的角度说。

4、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指名说、评议、学生打草稿。

师生评议。

学生誊写习作

5、自主展示`摄影作品和习作。

上一篇:导游词哈尔滨太阳岛下一篇: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