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缕阳光

2024-04-14

给学生一缕阳光(精选14篇)

篇1:给学生一缕阳光

给 学 生 一 缕 阳 光

经济管理部赵力

【个案】

一个星期四下午的体育活动课,我班学生魏某反映,上周星期二的下午快上课时,他抱着一个篮球从操场往班里跑,这时,我班学生王某在走廊拦住了他,说球是他的。由于魏某是刚从外校转来的,对情况不了解,听说后就把球给了王某。但现在球已经被弄破了。经他打听才知道,这只篮球是同班同学刘某向另一个班张某借的。因为球已经坏了,所以张某把矛头对准了刘某,把刘某的篮球拿走了。刘某气不过,开始向魏某索要星期二给他的篮球。魏某了解情况后,也很是委屈。于是向我反映,希望班主任能帮助他把这件事解决。

我在了解事件的前后经过后,于是我就把王某找了出来并来到办公室。王某来到办公室后,我就向他寻问事件的情况。谁知,王某态度相当蛮横,说话的口气显示一股火药味,根本不承认有过这样的事的发生,并且不停地斜看魏某,似乎要记住这个人,随时要报复他。

事情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个案分析】

1、王某为什么态度这样的不端正?说话的语气为什么这样的强硬?他为什么不承认错误?是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抑或是魏某所说的的确有问题?„„总总猜测,个个疑惑让人不解与困惑。

2、“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应具备的观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我们要站在较高的高度,从从的心理出发,相信他们,因为这个年龄正处于一种反抗或要求独立的朦胧期。时刻 1

提醒自己“学生是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过错或暂时的抵触情绪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学生可以给机会改正的;要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要用真诚的爱心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让彼此情感上融洽起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调动了主观因素,学生是可以和任何人沟通的。

3、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象王某这样子的学生,他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别人对他的尊重和关怀是最重要的:理解、体谅和支持是我应该给予他的和唯一能给的。同时我相信:他现在的状态可能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或关心造成的。

4.任何转化的过程必须,教育得法,不断跟踪,以期从根本上的转化。

【究其根源】

王某曾在上学期的某节课上,与任课教师发生过冲突。当时因为他态度十分恶劣,受到学校德育处处分。并且他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其行为也表现出相当的简单,有时是粗暴。

【解决方法的探究】

以暴制暴,不先以理说服是解决的前提。

王某的状态,如果简单地用讲道理的方式与他进行沟通,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的语气与语调让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难以接受。更让人担心的是,脾气倔强的王某会不会真的对魏某进行报复?种种迹象要求我必须当机立断,针对王某的不正常行为进行十分严厉的批评。以一种凛然的正气压倒王某身上的邪气。

以理服人,关心与正义结合是关键。

在前提到位的条件下,我十分理智地认识到,问题的最终解决绝不是对学生大声的批评或呵斥就能完成的。学生,尤其对那些心灵

上曾受过创伤的学生,他们表现出的是表面的强硬,但内心和正常人是完全一样,甚至更需要别人真情的呵护与关怀。这应是心与心的交流。此时,应明确并且肯定地告诉他,真正的事实不会因为你承认或不承认就可了事,因为证人(且是随时叫的)的证词如果完全一样,那么,就是再不承认也得承认。同时,应让王某明白,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隐瞒事实真相的人,除了要完全负责任外,其行为也必然会遭人不齿,因为那样的人是一个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人,而一个不敢对自己行为承担后果的人,历来遭到人们轻视。

查明事实,让事实来说话是核心。

迅速调查有关当事人,让见过或玩过篮球的学生来办公室说明每个细节的来龙去脉。这样的结果,可以彻底消除王某的侥幸心理,为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仁爱为本,给学生一缕阳光。

随着整个形势的不断深入,我不断地用一种慈善的眼光来关注王某,这种眼神中,要让王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关心与鼓励,让久违的一缕阳光洒向他隐匿多时的朴实的心田。给他以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他人的结果,必然会结出累累的让人意料不到的果实。

【案例的结果】

王某的态度终于开始转变,他答应对此事完全负责,要求买一个新篮球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但,作为教师,这样的结果是不能贸然高兴的。请思考:篮球的损坏的责任是否都是王某一人的过失呢?魏某把球交给一个自己并不认识的学生,且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就没有责任吗?再说刘某,篮球丢了几天,而自己却也像一个没

事人一样,直到张某发现球在别人手里且已损坏才去追查,又说明了什么呢?概言之,他们都缺乏一颗责任心!如果他们不能从中得到应该得到的教育和教训,那么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必然是不利的。这件事也仅仅仍是浮在表面的解决。因此,他们二人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最终结果是,王某负主要责任,刘某和魏某负次要责任。

这件事对王某的教育的深远影响,远远超过了他负的责任所带来的经济处罚。

【案例的启示】

本教育案例中,王某受到了一次可能让他终生也不会忘记的教育。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人沉思。它再次让人想起“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只是想说的是,教会学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把它看成只是文化课上让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和技能,更应把它看成思想的转变与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仔细想想,在教书与育人中,育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首要和最终完成的使命。愿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多给学生带去阳光与微笑,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个学生心田,让他们的身心品行与知识共成长!

篇2:给学生一缕阳光

给学生一缕阳光,让他们收获一片晴空

——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与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上海市育群中学陈芬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校在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多年的研究。随着生源的变化,我们更加关注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002年10月我们育群中学承担了“课堂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分课题的子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对学习动机水平的影响”的研究。

经过论证,我校确定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波特与劳勒的综合型激励模式。我们按照以下两种师生互动方式分别进行单因素的分组研究:

一、以教师激励为主的互动方式——分层激励法;

二、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互动方式——问题导向式(探究法)。

“分层激励”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需要,使学生产生明确的、适合自己的目标指向行为。“问题导向式”是指当要学习的问题确定之后(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学到新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技能、信心等)、实现自身价值,最终达到培养学习动机的目的。确切地说,问题导向式的互动方式是探究型学习,因为它符合探究型学习的含义和特征。简单地说,“问题导向式”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体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因为时间关系,我想对问题导向式的互动方式作一个简单介绍。我校魏成香老师的“妙题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节课采用的就是“问题导向式”的师生互动方式。

为了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我们把作文教学中的标题作为切入点,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丰富语文。通过课堂互动方式,要求学生从社会生活本身来寻找挖掘话题,并围绕话题展开观察与发现、收集与整理、分析概括与评议等一系列由收集材料到整理材料的思维过程,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显性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感悟的隐性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作文动机水平的提升,让学生不再是不会说、不敢说,而是争着说、抢着说,人人参与,个个思考,营造渴望表达、喜欢表达的良好作文氛围。如:戴林成、潘家骥等同学语文基础一般,平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前搜集资料时,教师充分考虑到了他们的个性特点,专门制定了个案辅导目标,并给予一定的方 1

上海市育群中学

法指导。看图配题时,这两位学生灵感闪现、思维活跃,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这种热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呈现;在旧题翻新的活动中,将学生司空见惯、年年再现的作文题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自己的探索和心得进行翻新。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看上去很老套,学生翻新后就不一样了——“燃烧的红烛”、“课堂上优美的旋律”等等,新的标题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写作欲望,增强了“我手写我心”的情感体验。

目前我们的研究从课堂的互动方式入手,通过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目的。通过语文作文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我们试图为学生探究型学习方法的培养奠定基础,并准备在其它学科推而广之;同时根据科研成果我们将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加入情感目标,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我们相信,它还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涉及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涉及校长办学理念的转变、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篇3:给学生一缕阳光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在理论上是这样的, 但是在我们的班级中, 往往会有这样的一个弱势群体“问题学生”, 怎样给他们一缕阳光, 让他们享受更多的关爱呢?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我的教育生涯中, 就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天上午, 第二节课考试结束后, 我发现上交的试卷中, 有一张皱巴巴的、字迹糊涂的试卷, 我赶紧找到姓名, 一看, 傻眼了。张某, 男, 11周岁, 性格孤僻, 少言寡语, 经常与同学吵架, 有时还动手打人。今天的试卷是什么原因呢?我把他叫到跟前, 认真地询问起来, 可是他总是一言不发, 低着头, 眼里含着泪珠, 当着大家的面, 我没有继续追问。终于等到第三节下课, 我站在教室门口等他, 他也发现我在注意他, 也许他正在等待我对他的指责。可是, 他又看到了我脸上带着微笑, 没有批评的意思, 于是紧张的他少了一份恐惧, 友善地朝我笑了笑。“能陪我聊会吗?”他勉强地“嗯”了一下。“心情不好吗?”他羞涩点点头。“最不开心的时候应该找个朋友说说话, 我看出来了, 你不开心, 就让我做你的好朋友行吗?”我看到他的眼眶已经湿润了, 终于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他就是一个“问题学生”, 爸爸妈妈离婚了, 本来他是和妈妈一起住的, 可是最近爸爸又娶了个阿姨, 妈妈心里很难受, 于是又把他交给了爸爸, 自己出去打工了, 爸爸经常出差, 阿姨并没有像妈妈那样对待他, 除了不耐烦地烧点饭给他吃, 晚上经常是他一个人在家, 作业不会做就不做了, 有时趴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孩子的心灵犹如稚嫩的小草, 呵护不当便会造成永久的伤害, 由于生活在这样一种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下, 父母离婚, 爸爸妈妈永不停止的争吵, 像足球一样被人踢过来, 踢过去。旁人的目光, 同学的冷言冷语都是非常敏感的。家庭的不幸使他产生强烈的自卑, 性格特别内向, 很少与同学交往, 下课时常常沉默少语, 放学后又喜欢独来独往, 老师常常说他脾气古怪, 同学也很难与他相处。心理上的压抑、自卑, 由此导致了他的沉默、孤僻不合群的个性, 就如他出现把考试卷弄成皱巴巴的过激行为。但是他的眼泪告诉我, 其实他最渴望的是有人与他交流, 渴望最亲近的关心。

我没有批评, 只是给了他最需要的交流与关心, 静静地当一个听众, 亦师亦友, 让他感受这份诚意。从对张某的辅导中, 对“问题学生”如何进行“关爱”, 我也有了更深的感受, 如何做一个好老师, 让每位学生的心灵受到关爱, 得到健康的发展, 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关注细节, 关爱“问题学生”

发现是沟通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发现一些小的生活细节, 只要你做个有心人, 你一定会发现细节与孩子心灵之间的联系。“差生”更需要“爱”, 教师应该把“爱的甘露”洒向角落, “差生”更需要关心, 需要老师爱的滋润。

如案例中的张某, 经常吵得班级鸡犬不宁。对这样的学生, 本可以把责任推给家庭, 因为是他的父母造成的后果, 但我没有这样做, 而是积极主动关心他、鼓励他, 倾听他的诉苦, 帮助他树立信心, 分析他的思想障碍。在这段时间中, 他在关爱中有了明显的改变, 我成了他的好朋友, 甚至他妈妈给他打个电话, 他也偷偷地告诉我。在他灿烂的笑容中, 我也看到了关爱的魅力。

二、俯下身子, 善于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知道孩子想什么, 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 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 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 您应该表示共鸣 , “噢, 真棒, 下次你会做得更好”;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 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 并表示同情。这样, 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您倾诉, 也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与我讲的话发出共鸣, 我们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我一有时机就接近他, 询问他在学习上有什么困惑, 有什么兴趣爱好, 心里有什么想法, 对老师有什么意见, 课外与哪些人接触等等。并且帮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除一些困惑, 告诉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在谈话时, 我完全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 以朋友的身份, 用亲切、委婉的口吻与他交谈, 他很乐于接受我的意见, 有时他主动向我汇报一周来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我俩在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朋友关系。一学期来, 在相互交流中, 在爱的熏陶中, 他一点一滴地在改变:性格开朗了, 同学关系融洽了, 学习有了进步, 自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以诚感人, 慎用批评

导师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 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 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 讲道理, 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 愿意你为他服务, 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 以诚待人, 以诚取信。

如案例中提到的张某。该同学一开始时, 对我存有严重的戒心, 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还是坚持找他谈心。抓住时机, 他本以为会遭到一次严厉批评, 但是我的“诚”意逐渐打消了他的顾虑, 他开始跟我有话说了, 而且在我面前掉泪了。父母的关系, 无人照管他的学习和生活, 让他非常失望。其实, 该同学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坏”, 而是因缺少管理, 缺少关心和缺少指导而在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 他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愚”, 除了因一些客观原因和主观上不够努力而学习成绩较差外, 其他的天资并不差。我觉得对这样的学生要辩证地看, 应该主动地多关心、帮助他, 让他扬起希望的风帆。在他的数学作业上, 他经常得到我奖励的“笑脸”, 而且我还让任教这班级的老师都一起鼓励他。现在这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 不少老师都说他变了, “换了一个人似的”。我深深体会到, 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为学生服务, 并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即使“冰山”也会被你融化的。导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而是以学生的朋友、参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 坦诚以待, 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可信, 师生之间建立了积极平等的互动, 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沟通, 以谈心形式关注学生的整体生活, 师生间的感情深厚, 让他逐渐把你当成一个可靠又对他有帮助的朋友,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 会更愿意和你交流。

四、坦然面对, 善于沟通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同样创造人”。小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 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 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 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 我们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制定了家校联系制度, 经常家访, 电话联系, 要求父母在教育方法上与学校达成一致, 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 我们注重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 利用家校联系卡, 及时反馈信息。同时, 强调互访、互励、互谅, 以其获得最佳效果。

在案例中的张某, 他的心灵伤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不和睦的家庭, 因此, 帮助他与父母进行沟通, 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 是他思想与心灵改变的重要动力。我对他父亲进行了家访, 告诉他孩子的表现与进步, 同时交谈了一些子女教育的方法与措施。同时, 与他出门在外工作的妈妈进行了电话交流, 并从关心孩子与孩子成长的角度谈了我的一些看法。现在, 他爸爸妈妈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共识, 经常放下时间与他进行沟通, 家庭关系也有了好转。

张某是我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也是我最难忘的学生之一。在与他相处的这段时间, 我付出了很多, 但也学到了不少。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人是最难塑造的, 虽然张某的进步已有了质的飞跃, 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起步, 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对张某的教育使我认识到, 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 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亚里士多德说“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 “给孩子一个爱的支点, 不求撬起整个地球, 但愿能撬起自己的世界。”从对张某的辅导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是对一个教师的宏观要求,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那是教师自身的修养, 而无私地关爱学生, 给我们的“问题学生”一缕缕的阳光, 那是教师高尚的境界。爱是一个大口袋, 装进去的是满足感, 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当一个问题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感化下获取进步时, 作为老师, 不亚于我们孩子的学科分数达到100分。

亲爱的老师, 您的爱就是一缕阳光。让那缕金色的阳光照亮孩子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

[2]谢恩光, 吕国才.中小学德育的实践与探索[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篇4:给低谷中的学生一缕阳光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调适 换位思考 引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2)09-025-01

典型案例

翻开李的作业本,赫然写着:“为什么我做数学题总提不起兴趣?为什么我做了两本数学练习还是考不好?”

在我眼里,李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孩子,成绩位于班级中下游。从信的内容来看,我认为她有较强的学习进取心,只是由于在数学学习上付出多,收获与期望值存在一定距离,有些急躁和沮丧,进而怀疑自己数学学习的能力。针对这些,我在她的作业本上写道:“感谢你能开诚布公地与老师倾吐心声!其实你学得不错!记得上次一位外地的名师在我们班上课,要求大家主动提问,是你第一个提了有价值的问题,开阔了其他同学的思路。课后那位老师告诉我:你是班上最有创造力的学生!你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

首先,你能做大量练习这很好,但除了单纯做题,还要注意善于分析总结,抓住数学命题规律。

第二,换一种眼光看待数学作业。如果你把做数学题看做是证明自身实力的挑战,圆大学梦的阶梯,你还会讨厌它吗?

第三,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要以平常心对待大考。这有助于你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第四,对每次考试要进行反思,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研究对策。

对于你的学习,我还有个提议:你能否每天提一个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让我帮助你诊断?过去有几个基础不如你的学生试过这个方法,都考得了A。凭你的水平,若能坚持一个学期的话,我保证你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第二天,我翻开李的作业本,发现这次作业写得特别认真,还写着一行字:“我相信我也可以像冯(数学课代表)那样成为数学学习高手。今天您讲了定积分的很多内容,但用定积分定义计算定积分太繁琐了,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我欣喜地写道:“有啊!我们可以用微积分基本公式来求定积分。你开始主动对教材进行研究了,真棒!”

这以后,我每天都要认真处理李给我布置的“作业”。她提问的水平越来越高,也逐渐学会了做题后认真地思考而不再是纯粹地做题。现在她的数学成绩已经排在班级前十名。

案例剖析

怎样学习?学习的动机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有效?这是每个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在本案例中,我综合运用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来促成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和爱护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李同学的个性内向,她通过作业本与我交流学习体会,这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教育契机。因此我也在作业本上,跟她“纸上谈心”,以一种推心置腹的语气与她对话,尽量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为她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她诊断和反思,给她鼓励和信心,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学习潜力。

二、高原期现象。学习中的高原期是指开始学习阶段,自我感觉学习效率高,进步快。但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虽然与原先同样甚至更努力地学习,却觉得自己的进步不大。原来记住的概念、规律,在头脑中也不再清晰,成绩停滞不前。造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李而言,我认为主要是她坚持学习初始阶段的方法:对数学知识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对付一些难度不大的小考尚可,而综合程度高的大考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时间一长,失败一多,学习动机自然下降。所以我不仅要激发她的学习斗志,更要求改进学习策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为她创造学习中的“第二次呼吸”。

三、罗森塔尔效应。在心理学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为了让李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优秀的,提高自信心和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我对她撒了两个“真实的谎言”:第一,那位外地名师并没有课后高度评价李。这样说是为了借助权威对李产生暗示,使其产生积极的“自我期望”,激发无穷的力量发展自己。第二,我以前从未尝试让后进生每日提一问,李是第一个。目的是让她与教师保持经常性的接触,使其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及时暴露学习中的问题并得到最快的解决,从而使罗森塔尔效应发挥长远的影响。

四、归因偏差现象。每个人都具有探究事情原因的倾向,而且在归因时都有一种自我防御倾向。如果自己成功了找主观原因,失败了找客观原因。例如李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对数学题目提不起兴趣。什么样的数学题目算有趣?这一点因人而异。况且作为教师我无法改变当前数学命题机制。但我没有直接批评学生的归因偏差,而是首先指出:完成数学题目需要高超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做对数学题具有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其次,我引导学生把做题与圆大学梦相联系,从功利层面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三,从方法论上我建议学生在考过后将错题反思,减少答题失误,有了成功的体验,也可以缓解学生畏惧数学学习的情绪。

五、抱怨效应。在情绪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抱怨而迅速行动并解决问题的现象称为抱怨效应。李是带着抱怨找教师的,带回去的则是希望和收获。这是因为我正确地对待了抱怨:第一,相信学生的抱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使自己难堪。第二,认真倾听抱怨,笑纳怨言,认真分析抱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第三,不回避抱怨,同时感谢学生主动反映问题,促进教学的良好意图。

篇5:给自己一缕阳光

微笑是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让你在绝望之际感受到期望尚存的兴奋;微笑是暴风雨中的一抹彩虹,让你受尽摧残的心灵感受到温暖。微笑是黑暗旅途中的一缕阳光,给迷茫的你指引方向,带你走进光明的世界。

朋友,给自己一缕微笑的阳光吧!

微笑有“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美,有“欲上青天揽明月”之豪情,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之高尚。微笑是每个人快乐生活的方式。人生之路不可能总是平坦大路,一帆风顺,总有刺手玫瑰,断肠之道。给自己一缕微笑的阳光就是披荆斩棘,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对自己说“我行”。

当失败时不免想痛哭一场,当心酸的眼泪流到嘴角时,我会扬起嘴角,给自己一个微笑,让心灵的阳光晒干泪珠;当梦想破灭时,我会忍着心碎的痛,给自己一个微笑,让时间粘好我破碎的梦;被别人误会时,我想躲在墙角哭,但眼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站直身子,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个微笑,给别人一个微笑,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让真理替自己说话。

给自己一缕微笑的阳光,失败了能够再站起来,梦碎了能够再重建,我们没有必要自责,更不能够气馁。

居里夫人受到丧夫的打击,毅然一个人在破烂的实验室中试验,最终发现了镭,造福于人类,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越王勾践忍着*之辱,卧薪尝胆,最后再次夺得天下;贝多芬双耳失聪,仍坚持作曲,用牙咬着木棍来“听”音乐,最终谱写出许多激奋昂扬的曲子,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篇6:给自己一缕阳光

当自己身陷绝境的时候,给自己一缕期望之光;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给自己一缕勇敢之光;当自己感到迷茫时,给自己一缕冷静之光;当自己气馁时,给自己一缕信心之光。这缕光,会让你绝处逢生;会让你有勇气;会让你解决疑惑;会让你增加信心。

记得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一生创造了无数的歌曲,例如:《幻想奏鸣曲》、《英雄给交响曲》、《暴风雨》、《热情》等作品。但是谁会想到他有如此悲惨的命运。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本身相貌丑陋,童年还经常挨父亲的骂,他十七岁丧母,一个人承担着教育两个弟弟的职责和义务。从17开始,贝多芬日夜作曲,最终导致双耳失聪。他小脑萎缩最终导致全身瘫痪,只有几根手指能动,可他还是坚持不懈的作曲。度过了春秋,让我们不得不敬佩。这就是这缕光的潜力,只要你不怕困难,不怕迷茫,不怕麻烦,你永久是最厉害的。

也许我们会为这种人悲伤,但他却是我们的名人是我们的作曲家。我们也以前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放弃了学习;也许我们也曾因亲人的离去,而迷失了心中的自我;也许我们也曾因一次比赛的输赢,而放弃了比赛、放弃了爱好;也许我们曾因一次的友情破裂,而不在交友了。但我们的事只是小事,应对他而言,我们就应坚强,只要有阳光就有期望。

篇7:给自己一缕阳光

漫漫人生路,总会有挫折相伴,记得给自己一缕阳光,张开怀抱去迎接它。

—题记期中考试失利,情绪低落到了谷底。望着同伴一张张成功的笑脸,觉得自己犹如一只落单的大雁,漫无目的地在空中飞行。

踏着夕阳的点点碎金,我伫足立于街道旁的一角,倔强的仰起头,不肯让泪水滑落。然而不远旁的一对母子,却吸引起了我的兴趣。小孩子很淘气,不时追赶着路边的野猫,看着他摇摇晃晃重重地摔在一旁,我暗笑道: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我以为他会哭着叫母亲扶他起来,在母亲的安慰声中平息下来,但是他没有。他趴起来,一条腿跪着,一只手努力的想将身体支撑起来,却又重重地摔在地上,一次、两次……不知过了多少次,小孩子的脸上有了豆大的汗珠,眉头也凑在了一齐,但他却从没有放弃。我的心瞬时震憾了,是阿人生路上不可能一番风顺,也不可能总是赢家,为什么不像小孩子一样,跌倒了在爬起来呢?

当我再将目光转向小孩子时,他已被母亲抱在怀里,看着他那坚定的脸庞,自己觉得甚为羞愧。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索着,一个小孩子都懂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那么自己又在畏惧什么呢?

篇8: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一缕阳光

一、给学生一定的“自由”, 使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如建立一带三的小组教学等。此外, 提倡多向交流。课堂上不应该只是教师问, 学生答。可以采取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等方式, 使学生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

二、充分信任学生,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接受教师的教, 必须通过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时, 先出示了“32-2=”, 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然后用电脑引出一个卡通人物“小灵通”, 让他复述一遍计算过程后再把题目改成“32-7=”, 设置情景:“小灵通”还是按照上一题的做法, 把被减数32分成30和2, 用2减7, 结果发现不够减, 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意识, 激发起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兴趣。

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其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经常看到, 一些学生上课发言踊跃, 敢于大胆尝试和实践未知的数学知识;也有一些学生害怕上数学课, 上课不敢发言, 做题不知对错, 不会举一反三。前者正是在不断地体会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肯定;而后者显然是在不断体会和品尝失败, 逐渐就失去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要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两步应用题的解答, 学生既可以分步列式解答, 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既可以用老师教的方法解, 也可以用学生自己独到的方法解等等。

篇9:给友情一缕阳光

不知道曾几何时,心中少了几分闲适与舒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一切都因为高三,因为高三来了。高三意味着挑战,高三意味着转折,高三也意味着中学时代的结束和大学生活的即将开始。可就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有一件事却让我终身难忘。

高三开学没多久,班主任王老师就领来一位骨瘦如柴、土里土气的小女生,她叫张子鑫,是一名大我们一届的“高四生”。大家一听是个“高四生”,心里都有些瞧不起她,而且张子鑫性格非常内向,行踪也十分诡异,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

每天早晨,张子鑫都来的比较晚,总是满头大汗就像被水洗过一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上她总是左手拎着一个花书包,右手提着一个黑色塑料袋,最可笑的是有时她竟然会系错纽扣,在班里出了不少洋相。于是,同学们背地里都叫她“邋遢妹”。

张子鑫还有一个怪怪的“毛病”,就是每到中午时,她就像一缕青烟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个黑色塑料袋也随之不翼而飞。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后来大家对她的这种行为也就不屑一顾了。独来独往的张子鑫与我们如同生活在两个世界里,除了上课能听到她回答问题的声音外,其余时间很少能听到她说话。

张子鑫看起来对人冷冷的,可每次月考的成绩总能排在班里前几名。这时,有人就开始怀疑了:“是不是老师给她开小灶了”“对,肯定是,我看她那塑料袋里沉甸甸的,肯定是给老师送的礼”“未必吧,哪有拿塑料袋装东西送礼的”“那里一定有什么秘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有一天,趁张子鑫去洗手间的功夫,我偷偷打开了那个塑料袋,原来里面装了几个硬硬的馒头和一小袋咸菜。谜底终于被揭开了,我迅速将这一发现在班里悄悄传播开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张子鑫一定是家境不好,而且非常要面子,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委婉的理由——一个人偷偷跑到外面去吃午饭。

看着张子鑫憔悴的脸色,丁可可的心“软”了下来。丁可可是校长的女儿,家庭条件非常好,又是个热心肠。有一天,丁可可就拿着四五个发烫的肉松面包向张子鑫走来。

“送给你的,肉松,没吃过吧,味道好极了。”张子鑫看到丁可可傲慢神气的样子,没有理睬,相反,她快速地提着塑料袋就想走。丁可可吃了闭门羹,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口便道:“邋遢妹,我好心好意给你东西吃嘛,你却不领情……真是不可救药的冷血动物。”没想到,张子鑫又把身子转了回来,眼睛盯着丁可可足足有两分钟,然后不声不响地走了。

张子鑫走后,丁可可小手一挥,班里几个比较好事的同学立马集合到一起。“我想这里一定有问题,咱们跟踪她吧,看看这个邋遢妹到底搞什么名堂。”丁可可神秘地发号施令。于是,我们几个死党神神秘秘地紧跟其后,大约跟了二十多分钟,张子鑫左拐右拐地走进了一个小胡同里,然后在一个修理自行车的小摊旁停了下来。修车的是一位残疾人,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挪移着,样子十分可怜。只见张子鑫把塑料袋摆在旧三轮车上,然后笑着和那位修车人说了些什么,没多久,他们便开饭了。看着他们一口馒头一口咸菜地吃得正香,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丁可可,眼圈红红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回到学校后,我们把此事和王老师讲了,王老师说:“张子鑫是个非常要强的孩子,她爸爸是个残疾人,以修车为生,妈妈原来在一家工厂里工作,可是去年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她的生命,张子鑫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本来能考上重点大学,可是……”

我们被张子鑫不幸的遭遇感动着。第二天,丁可可就暗中给我们召开临时会议并发出倡议,要好好帮一帮张子鑫。可是大家又一想,直接给她钱或物,张子鑫肯定不会接受的,而且她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后来,大家商量出一个好计策,就是每天由一个人负责从家里给张子鑫带来些好吃的饭菜,然后悄悄放在那个黑色塑料袋里。这样既能帮助她,又不会伤害她。

果然如我们所料,每当收到我们送去的特殊礼物时,张子鑫总会转过头来,用她纯真、质朴的笑容向我们表示感谢。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而且这种“地下活动”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束。

现在,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可与张子鑫相处的那段日子却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是的,友情的维系不仅仅需要金钱的付出和物质的给予,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相互尊重。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有时也能给对方带去一缕抚慰心灵的阳光,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篇10:给自己一缕阳光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存在一缕阳光。那到底“阳光”代表着什么?其实它代表着一份好心境所带来的幸福、甜蜜、乐观……

每当我们沮丧时,心中的那一缕阳光就变得暗淡起来,便觉得自己的周围环境也都变得暗淡无光泽了,根本就没有一种活跃、开心的气氛。这种心境,我们应当怎样办呢?

那便要给自己一份好心境,让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让那一缕阳光洒向他,便显得精神起来;让那一缕阳光照耀大地,充满温暖,开心、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有生物都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齐歌唱,一齐起舞,把生活中的烦恼全都抛开,尽情地玩。

给自己一份好心境吧!这样不仅仅给予自己欢乐,也给予了自己身边关心自己的人一种欢乐。在人生的旅途中,这路不是畅通无阻的,而我们总不能每一天都是沮丧的样貌。东西,本来就是“有得有失”,要想得到它,那就给自己一份好心境,努力争取自己所要得到的东西。否则,就会失去。可是“失”亦不是一件坏事。“失”掉了,自己去创造,去努力争取。“失”了,我们也不要沮丧,也要有自信乐观的态度去应对事实,这样反而在心中的那一缕阳光,也将会更加光明。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但要自己有一份好心境,我们也要给别人一份好心境,让人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每一天都过得开开心心,那便是人生一大乐事。给别人一份好心境,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和平温暖。同时,自己对别人尊重,别人也会尊重你,给别人一缕阳光吧!分享自己的欢乐。

篇11:给自己一缕阳光

鸟儿在枝头歌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树叶迎风摇曳,它们似乎就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舞蹈家,让世界充溢着艺术的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切都是这样的祥和而完美。伫立窗前,凝望这番美丽的景色,自己似乎也变得动人起来。融入阳光中,心暖暖的,如梦似幻。仿佛间自己就是这天地的小精灵,和着鸟儿尽情高歌,与蝴蝶共舞。是呀,在这柔和的阳光中,谁能不能感怀这是一缕阳光在我们的身心来一次欣喜和活力。生活中只要你有爱,你就能够奉献你的爱心,让你的将心中的阳光传递到那些冷漠的心灵,使每一片荒原都发出新芽。

走出房门,沿着湖边走。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两岸的柳树摇曳多姿的身影倒映在水光中,阳光在湖面跳跃,诱惑着水底的鱼儿也钻出水面,迎着阳光尽情的嬉戏,那快活的劲儿真让人羡慕。全身心沐浴着阳光,也让自己来个彻底的放松,将自己工作的压力,心灵的伤痛,还有生与死的沉思都抛于身后。此刻只想静静地与阳光相依相融,不管其他的任何人、任何事。而我就是阳光中一粒小小的光分子,随着这一缕阳光不断地升腾,升腾。它在我的`体内发散着热气,给予我信心。也许这一缕的阳光很微弱,很渺茫,而我却拼命地抓住,似乎那就是我生命的救命绳。有了这根救命绳,我就能够在危难中重拾信心,看到期望的存在,重新找回自己。

人来到世间,能拥有一缕阳光,能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暖,能够欣赏到阳光下如此美丽的景色,我又何必再强求,生命的长久和短暂又有怎样的区别,能站在阳光下呼吸清新的空气对于我已是一种幸福了。

迎着朝阳,我张开了双臂,轻轻地闭上眼睛。微风里送来甜甜的花香,那一缕阳光也悄然渗入我的心房。我深吸了一口气,满怀信心地走向那一缕阳光下最灿烂的地方。

我感激上苍,让我享受这生命的一缕阳光,我也要把这一缕阳光送给关注我的所有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我也要让她们和我一样尽情享受阳光。

如果你正遭遇疲惫,如果你正感受沮丧,朋友,我想送你一缕清晨的阳光。

打开你房屋的窗帘,让阳光射进你的房间。一切黑暗都将消失,温暖将把你的内心照亮。

当忧郁涌上心头,你不妨先放下你的心境;当痛苦袭来,你不妨走出室外。

朋友的坦诚交流,是一付精神的良药;寻找欢乐和自信,将让自己更加心境阳光。

当烦恼来临,要学会和自己心灵对话。呼唤自己的好性情,进取营造自信向上的心态。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放松,学会善待自己的身体。

无论身边的事情有多么的沮丧,要学会支配自己的环境,超然于沮丧氛围的影响。

在黑暗面前,请你转过身来,应对阳光,心灵的阴影,自然就落在了你的身后。

周末时光,让我们到乡村去罢。恬淡的风景会让我们人心旷神怡。质朴、淳厚的民风会让我们心灵回归。

篇12:给自己一缕阳光作文

曾经放弃过。我知道那段日子中不理想成绩是由于我濒临放弃的心所造成的,已是绿蒙蒙的春天了,但是四周却依旧严冬般寒冷。我行我素的性格让我倔强得不愿意回头。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您拖着疲惫的身子在课后给我讲解我不懂的题目。您微笑的脸颊上分明地看到了一片希望的海洋。您说您相信我一定会摆脱这暂时的哀伤,茁壮成长。阳光照在您微微泛白的发丝上,“叮当……” 我听到了阳光落地的声音,特别美妙。于是我带着充盈着自信的心中下定决心:给自己一缕阳光,让生活充满希望。

曾经也无助过。我不理解为什么我要好的朋友现在形同陌路。幼稚的心中总是充满了失望与无助。我像是一只无头的苍蝇在屋里乱撞,是您——妈妈,是您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您记得吧,您说友谊不会变,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了,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您怕我难过,就一直对我说:“没有关系,妈妈相信,你们的这份友谊没有变质,也许是因为时间紧,也许是因为现在的重要性,所以需要时间来缓冲。”我知道这是您在安慰我,可是我还是再次听到了阳光落地的声音,如此熟悉、动听。但是我也看到了您那因奔波而弯曲的脊背,心里觉得无比的自责。所以我对自己说:“给自己一缕阳光,把妈妈您的生活也照亮!”

通往梦想的大道旁驿站不断,但是我却不会停歇。期待轰轰烈烈,期待举世无双,因为以后的路上不会再有悲伤,有的是你们给我的一缕阳光。

篇13:评价——给学困生的一缕阳光

一、学困生自评, 提高意识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在以发展提高为目的的评价中, 学困生既是评价对象, 又是评价主体。在教学中, 应合理应用学困生自评, 使学困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让学困生自评首先应使学困生明确评价的意义在于客观地认识自己, 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 促进自己今后更好地发展。其次是要学困生掌握评价的方法, 学会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判, 提高具体情景中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在小学中高年级, 就可以让学困生每人设计一本记录自己表现的统计表, 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作业情况”“教师抽查情况”“课堂课后记事”三个小栏目, 设计中不能独立完成的可以互相帮助设计。设计好后, 学困生对照评价表逐项进行自评, 再通过同学互评, 进行对照与反思;进而推广到单元测试的评价中, 逐步提高学困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评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 提高学困生的自主意识, 建立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 有利于其终生发展。

二、无级评价, 建立自信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指出:“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 而不仅是选择。”对学困生的学业进行评价, 是为了诊断学困生的学习质量和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是为学困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提供正确的信息, 为学困生的发展服务, 为教师的教学调控服务。因此, 我们要提倡“无级评价”。

第一, 取消用分数或等级来评价学困生的做法, 代之以“达到””稍欠”“须努力”等暗示性的评价语言, 使学困生能从各个项目的判断中得到启发, 明确自己的薄弱之处, 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既要引导学困生横向比较, 又要引导学困生纵向比较, 即自己和自己比, 现在和过去比, 启发学困生回顾过去, 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日本对小学生使用的评价“等级”也并不是我们通常使用的“优、良、及格、不及格”, 而是采用表示学生努力情况的词语, 如“满意”“基本满意”“需要努力”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用优劣来评价学生发展中的这种差异。

第二, 以己之长补己这短。“无级评价法”的做法之一就是让学生的特长能在评价中有一席之地, 既然是“无级”的, 就可打破年级、学科的限制, 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冒尖”。

第三, 为学困生提供多次机会, 只要学困生自己愿意, 可以反复申请进行评价, 直到学困生自己觉得满意为止。当学困生欲言又止时, 多给学困生一些时间, 不要急于说“要不要请同学帮帮你”, 而应鼓励学困生:“慢慢想, 慢慢说, 你可以的!”让学困生充分相信自己。

三、鼓励评价, 增强自信

“鼓励评价”多见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但也常常被运用于学生的阶段性、总结性的评价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鼓励评价方式:

口头评价:最常用的评价形式之一。教师不应该吝啬对学困生的赞扬, 懂得并适时地欣赏自己的学生是教师的高明之处。对一时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的鼓励也许是他闯过难关的“助推剂”, 对于可塑性很大的小学生而言, 更应以鼓励为主。

体态评价:即学困生答对了问题, 教师就走到学困生的面前, 面带微笑地摸一摸学困生的脑袋;学困生的课堂练习完成后, 可摸一摸自己的鼻子、耳朵或脸蛋, 以示愉快;同组同学共同完成了任务就彼此握一握手, 以示鼓励。

从评价的指向分, 可以是教师对学生, 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 甚至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自己。比如, 面对问题, 能够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试一试”等。再如, 让小组学生互相问一问, “这节课我棒吗”“这节课我表现怎么样”等, 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 增强彼此的自信心。

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某一表现当场作出的评价, 如果学生的表现突出, 或此项意见有独创性, 或此番表述对大家很有启发, 或揭示了重要的规律, 此时, 为了取得长效评价的效果, 教师可用赏识的语言, 以采用“✕✕✕的方法”“✕✕✕的意见”的命名, 使之得到很大的鼓励, 使大家都留下很深的印象。

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 它能帮孩子找回自信, 树立信心,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呀, 赏识就如一缕阳光, 照亮了孩子的心田, 孩子因它而灿烂, 每位教师都应让平凡的教室撒满赏识的阳光, 让孩子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

四、学困生档案, 爱上评价

“学困生档案”能帮助学困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帮助积累学习时发生的点点滴滴, 使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并渴望得到好的评价。

“学困生档案”可以有“三表”即“学困生成长档案表”“学困生反省表”“家长反馈意见表”。“学困生成长档案表”记录着学困生自己学习进步情况和各方面获得的成绩, 表后附着说明这些情况的原始材料, 如自己喜欢的作品、自己满意的测试卷与成绩等;“学困生反省表”是学困生定期对自己前段的收获与不足写下的反思情况;“家长反馈意见表”是根据孩子的进步表现情况写出的反馈意见, 及时与老师沟通信息, 一般每月一次。也可以有“两卡”即“赞赏卡”和“评价卡”。“赞赏卡”记录着课内外老师与同学对自己赞赏的话语, 一般由赞赏人记录, 也可自己写出;“评价卡”记录着自己、同伴、老师对自己学习与表现的评价情况。通过定期翻阅档案袋里的材料,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价, 更加激起了学困生的自信, 步步走向成功。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形式, 使学困生养成积累每天所得的习惯, 促进学困生的学习。

篇14:给孩子一缕阳光

她太让我头痛了,竟然请起病假到校外玩耍,全然不顾我这个班主任的感受。我要核对其病情的真假,她却头一扭回家了。可过不了两天,她又找我主动承认错误,要求继续复学,真的让我难以捉摸。

她太让我担心了。如果全班都像她这样,想走就走,想来就来,我这个班主任还怎么当?所以,在她进班之前,我必须让她做一次深刻检讨,一则给我一个面子,二则给她一个震动,也给全班一个震动。

“陈幸然,向全班同学做个检讨。”我的话说得很慢,一字一顿,有着无可抗拒的力量。可她却静静地呆在讲台旁,一动也不动。我瞟了她一眼,只见她的眼神一点一点地黯淡下去,灰蒙蒙的,失去了刚才乐滋滋的光彩。

“陈幸然,你得向全班同学做个检讨。”我的语气加重了许多,每个字都好像一个闷雷,使得周围地动山摇。再看看她,泪珠在眼睛里直打滚,分明内心刚刚袭过一场暴风雨。讲台下,孩子们个个都垂下了眼皮,似乎不忍心看到陈幸然那“悲惨”的一幕。从他们飞瞟过来的眼神中,我又捕捉到了那一丝丝忧虑与恐惧。

这时,我的内心忽然疼痛起来,我该用这种方式对待陈幸然吗?我该用这种方式提醒全班的学生吗?我在做啥?一丝丝忏悔从我心头掠过。我今天怎么了,非得给陈幸然一个下马威吗?不能,不能,她已体验了分离的痛苦,她要回归集体重新学习生活,这一小小念头,宛如刚出土的萌芽,是多么美好啊,它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我发自内心的爱。可我呢,却要对这株小小的幼苗横加摧残,我到底在做什么呀?

“陈幸然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必再向全班同学做检讨了。”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改了口。

“哎——”孩子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陈幸然的脸色也渐渐地有些亮光了,但还挂着些愁云。接着,我又鼓励起她来:“陈幸然是个好学生。一个月前,她是一个好学生;今天,她依旧是一个好学生。这一个月间她的事情我全忘了。我想,她自己也全忘了,大家也全忘了……”

说到这里,我稍稍地把话停了停,去瞟了瞟陈幸然。我似乎看到,她的双眸闪出光彩来。在光彩中,有一对嫩芽在挺身在舒展在成长,这不正是我所要的吗?这时,我提高了嗓门:“我相信,陈幸然一定会走出阴霾,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才的——”

“哗——”全班一片掌声。

一缕阳光洒进教室里,落在陈幸然的双眸上,那双眸亮晶晶的。

上一篇:话引发的思考下一篇:下级对领导升迁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