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工会工作的建议

2024-04-23

对企业工会工作的建议(共8篇)

篇1:对企业工会工作的建议

收集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把人民法院工作和全部司法活动都摆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思考,摆放到形势变化的大环境中去定位,正确处理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严格执法与保障发展的关系,把全体法官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转化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使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服务大局上水平。自觉增强保障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总量再翻一番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第一要务”政治责任感,做到一切工作思路都围绕“再翻番”来谋划,一切服务措施都围绕“再翻番”来落实,一切审判力量都围绕“再翻番”来凝聚,建立起紧贴中心的“大服务”工作机制。一是实行全员服务。引导每位法官都争做服务者,自觉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并把这种服务意识转化为公正、高效为大局服务的实际行动,落实在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二是实行高效服务。对涉及发展的纠纷“特事特办”,畅通“绿色诉讼通道”,优先立案、审判和执行,并确保“打得起、打得赢、拿得到”。三是实行重点服务。认真审理和执行好涉及企业破产改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制约振兴、关系发展的案件,使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经济行为都及时、有效地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为域内外企业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发展环境。同时,主动围绕全市大局建言献策,密切结合审判工作积极提出有利于发展的司法建议,为市委科学决策当好法律参谋。四是实行跟踪服务。院党组班子成员定点包联企业,结合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开展,分别深入全市20多户重点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法律需求,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解决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资金紧缺、货款拖欠、合同履行等发展难题,把不利因素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确保企业在金融危机这一不利的大环境下逆势而进、平稳较快发展。

一、走访企业、听取意见的经验和做法:

1、注重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法院审判与执行的评价。在“司法大走访”活动中采取与企业法定代表人答辩的方式,就企业的发展思路、管理理念和对法院的审判执行等与企业法定代表人直接对话,突出企业法定代表人与股东的关系,促进企业法定代表人更加重视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在生产、销售销售活动中的行为,正确处理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要求。

2、注重直接听取企业中层及工人的意见。在走访企业中层及工人的基础上,法院人员采取组织企业中层及工人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直接听取企业中层及工人在该企业工作及法院工作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的感受和对企业及法院的评价,掌握到第一手资料。

二、企业对法院审判与执行个案的反映:希望法院在企业作为原告的案件在依法的前提下快立、快审,对在办案中遇到的困难和原因与企业多沟通。对于企业作为被告的案件(如劳动争议案件),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多做调解息诉工作。

三、企业对经营发展难题的法律需求:经济合同、劳动用工、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发展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应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积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权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依法经营意识。

一是依法适当放宽对合同的审查标准。在合同效力的认定上适当从宽,不轻易认定合同无效。从严把握合同的解除、撤销、变更,努力维持合同的稳定。正确处理合同纠纷,依法合理确定违约责任,调整违约金,均衡各方利益。适当放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的还款期限,尽可能满足企业正常生产流动资金的需要。

二是慎重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灵活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充分考虑保全标的物对于企业经营的利用价值,在查封企业帐户时,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依法适当放宽。对于并非恶意逃避债务,一时资金短缺但仍处于正常经营状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慎用财产保全和冻结、查封、扣押、拍卖等执行措施。

三是全面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在涉及企业矛盾纠纷处理中,要尽可能地多适用调解、协调、和解等方式来处理,强化辨法析理等工作。特别是对于劳资、债务、合同等纠纷,要引导当事人在自愿互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减少对抗。在审理企业兼并、转让、破产和重组等案件中,尽最大限度地利用破产重整、和解制度,盘活企业。要积极做好执行和解工作,尽可能维持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生存,避免因执行工作简单化而激化社会矛盾。

四、企业对法院开展开展便民服务的需求:无论是当事人诉至法院的涉企案件,还是“送法上门”中发现的涉企纠纷,均应稳妥处置,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一是及时掌握涉企纠纷情况,及时审理纠纷。二是加大开庭前调解工作力度,增强办案法律效果。使大量涉企案件通过庭前调解结案,而不必进入正式庭审程序,为解决企业难题提供司法服务。

五、企业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法官的群众观念,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使亲民、爱民、为民成为法官的自觉行动。提高综合素质;加大巡回审判,方便群众诉讼;对法官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执法行为进行约束。

六、企业对法院加强民意沟通、推进司法公开的意见和和建议:切实保障企业对法院工

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接纳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法院工作。通过多种民意沟通的形式,让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通过更多的渠道表达出来。通过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和工作人员的监督,预防司法腐败。

畅通民意沟通渠道。不能只找那些没有意见的群众提意见,或者只听那些无关疼痒的泛泛意见,听到比较尖锐的意见就置之不理,甚至于怫然大怒。即使有些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不够高,有时发表意见甚至有过激言行,也不能在民意沟通方面把他们列入另类,而是要善于从这些过激言行中寻求真知灼见。即便说个别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有误解,我们也要通过民意沟通耐心讲理释法,努力消除误解。

篇2:对企业工会工作的建议

一、目前企业开展合理化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走形式、做官样文章。个别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各种会议上也谈合理化建议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下力气抓。有单位虽然也发动员工提建议,但为了防止员工提有关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建议,干脆将“合理化建议”改为“改善经营管理工作建议”,不让员工提有关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建议。

二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有些企业虽然也搞合理化建议活动,但由于没有一套有利于活动深人开展的有效管理机制,使活动“忽来忽去一阵风”,不能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合理化建议实施难。由于人力或资金不足等客观原因,对已经确定采纳的合理化建议难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便草率收兵者亦有之。

四是奖励兑现难。一些企业尽管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奖励方案,但到头来不兑现合理化建议奖。有些企业不怎么拿工人的合理化建议当回事,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觉得,工人都是些小人物,只会干活,不会想事,更不可能做出发明创造的大奇迹,奖励只体现在制度上。

五是对合理化搞“一奖了之”,难以让合理化建议发挥实际效用,达不到其所应有作用的同时,还会给管理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造成一些员工为了得到奖励而提虚假建议,使员工提合理化活动变了味。

二、企业工会开展合理化活动的几点对策

1、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普通员工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对生产中的所有环节甚至细节都了如指掌,有着丰富的操作经验。他们摸索出的经验往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大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专业技术人员难以体会、难以看到又难以顾及的。因此,企业要对能采用的建议立即付诸实施,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规范合理化建议活动立项、过程管理、奖励、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提高群众性合理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一时不能用的也要向员工解释,做到善始、善待、善终,莫让员工的建议成为“空议”。

2、规范合理化建议制度。企业要建立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对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制订周密的计划,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要建立合理化建议活动组织机构,制定合理化建议活动操作方法。在建立员工合理化建议档案、台帐、报表等前提下,制定申报评审奖励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常抓不懈。

3、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有效性。

一是每年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合理化建议月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动员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政、议政,收集技术创新方案、广泛征求干部员工对企业发展、管理、优质服务等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合理化建议及时进行归类立项,并落实责任单位,对评选出的优秀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组织开展日常性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设立合理化建议箱,实施日常征集。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会对收集上来的建议分类整理,研究其可行性,经有关负责人确认后与实施部门签订实施合同书,并跟踪检查实施情况。

三是开展专题合理化建议和“金点子”征集活动。从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角度,提出研讨课题,引导和发动广大员工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把合理化建议列入等级管理考核范围,定期提出研讨课题,号召员工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项目,调动员工提出更多有针对性、有深度的合理化建议,为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点子。

四是论功行赏,及时兑现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并做到专款专用,及时按标准和档次足额兑现合理化建议奖。根据公正透明的评审结果,对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合理化建议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员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定期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表彰,对提供有价值、得到采纳并为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的员工进行表彰,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授予荣誉称号。

三、加强合理化建议成果的推广应用

企业每年要组织对合理化建议活动立案项目进度检查,根据设立的合理化建议奖励标准,及时实施方方面面的合理化奖励,并对不能及时完成的立项项目责任人实施严格考核,对达不到进度要求的立案项目,工会尽可能全力解决或与有关方面沟通拿出具体意见,避免将矛盾上交。对立项的建议实施后,因工作量大,进度缓慢的情况,要及时征求员工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合理化建议在评奖的同时,更应该把精力放在生产实践应用上去,甚至把奖励放在合理化建议应用取得效益之后进行,这样,建议是否真正合理,是否真正优秀,也就一目了然。加强对员工合理化建议的有效管理,是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技术创新管理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持续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应该抓实抓牢抓好。

篇3:对做好企业文书档案工作的建议

一、企业文书档案的重要性

1. 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推动企业向前发展有许多因素, 而企业文书档案作为企业知识水平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也成为企业向前发展和再提高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创造与发展过程皆体现在企业的文书档案之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认证, 都离不开对企业原有和现有人物、供销等各种基础条件的准确数据, 而这些信息资料都汇聚在企业文书档案中。

2. 企业实现商业管理的重要途径。

由于企业文书档案的内容是以科学技术档案为主体, 除人事档案之外, 还记载了全部的企业经营及密级文件。既有企业管理资料, 又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资料;既有一般性文书档案资料, 又有重要商业秘密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在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3. 提升企业信用的核心力量。

随着诚信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文书档案的信用度也越来越被企业重视。企业信誉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也是企业最基础的资源。特别是市场经济活跃的今天, 企业信誉和企业成败密切关连,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 文书档案将会成为企业信用的中流砥柱, 成为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企业文书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普遍都建立了档案馆 (室) , 特别是国营企业或者是国营企业转制后的企业, 其档案馆 (室) 的规模比较大, 体系和机制都比较完善, 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然而, 也有一些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 文书档案工作则存在较多问题。

1. 跟不上时代发展。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部分企业文书档案仍采用年度归档的方式, 收集鉴别、整理归档、查阅借用等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文件归档、登录、统计等一系列环节仍采用手工操作;文书档案人员通常由企业办公室人员兼职, 接受过高层次专业学习和系统教育的人员不多, 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2. 缺乏保密机制。一些企业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对文书档案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只要想查阅, 就要求

3. 缺乏文书档案管理意识。

部分领导缺乏文书档案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滥用职权或者违规管理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不执行应有的程序, 不履行必要的手续;在原始档案材料上划线作标记, 甚至撕毁损坏档案资料。

三、做好企业文书档案工作的建议

文书档案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国家法律赋予的责任, 特别是希望留下发展足迹的企业, 更不应忽视文书档案工作, 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对待文书档案工作, 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心来做好文书档案工作。

1. 进一步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

对企业文书档案发展要做出长远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科学布局, 做到三室 (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 分开。要进一步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 配备必要的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 改善文书档案工作的物质条件;要统一分类号, 保证准确检索;要用关键词代替主题词, 简化查找条件, 提高利用效率。

2. 加快企业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进程。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 文书档案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化传输速度及时、内容准确、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 开展文书档案网络利用, 实现文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对原始纸质档案的录入速度, 逐步实现软件管理;实现管理设施的升级, 对文书档案库房及档案管理设施进行定期检修和更新换代, 科学地管理好新型文书档案材料;规范电子档案的归档管理, 一般以保存两套同版本的电子文件为宜, 一套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另一套由相关业务部门保管, 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文书档案工作的需要。

3. 提高企业文书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文书档案人员的素质是做好文书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要适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抽调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文书档案人员到文书档案队伍中来, 从整体上提高文书档案人员专业素质。针对文书档案部门知识老化、新技术贫乏的状况, 要加强对现有文书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 按需施教, 提高文书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牟丹宇.赵淑芳.略谈信息时代的文书档案工作[J].陕西档案, 2010.6

篇4:对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32-0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地完善,同时,工会组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现出来,为了能够将工会具有的作用全面的发挥出来,工作的落实必须要具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工作的开展要严肃、工正、认真。建筑企业工会工作必须要明确的了解工会的位置,不断的协调工会工作与建筑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工会代表的是广大的基层工作人员,在解决基层员工解决困难的同时,要以企业的发展为基础,将建筑企业能够的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实现,同时要对企业广大职工具有的权利和利益要进行最大化的保护。

一、 维护职工权益要用求真务实的态度

建筑企业工会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意识到对于建筑企业广大基层职工的维权的责任,坚持创新工作,对于创新工作的开展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增强建筑企业的工会的服务意识创新,对于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与广大职工有效的联系,并且将此作为工会工作开展的核心。与建筑企业广大职工进行联系,能够将我党的政治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也是不断的扩增我党阶级基础的关键环节。建筑企业工会在考虑问题时,进行工作规划时,都要想着为广大职工服务,要广大的职工群众意识到建筑企业工会是属于他们的组织,这样建筑企业工会才能够保持强盛的生命力。第二就是对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程序进行创新,使得广大的建筑企业职工可以明确工会工作的范围,工会事物的办理程序,以及职工联系建筑企业工会的方式,对建筑企业工作的任何事物都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第三就是传达和保护广大建筑企业职工的权利和利益,将我党工作的重点、与建筑企业员工关注的热点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将此作为建筑企业工会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加强工作开展的成效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民主管理工作要有求真务实的手法

建筑企业工会的建立对于推动建筑企业实现民主政治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要使得建筑工会的工作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需求,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需求。民主管理工作想要体现求真务实的手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对于工会代表的选举必须要坚持三高的原则,要求建筑企业工会代表具有较高的学历,在建筑企业职工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代表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第二方面就是建筑企业工会会议开展的程序要体现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的原则,要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建筑企业工会会议开展前要广泛的争取广大建筑企业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找寻需求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且将此作为工会会议开展的议题,这也是保证工会会议开展的成效的重要基础。第三方面就是广大建筑企业职工代表的表决形式要打破以往表决方式,以往多为应用举手表决形式,在现阶段应当应用投票表决方式,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这样的措施能够有效的消除广大职工代表内心中存在的矛盾和顾忌思想,能够使得广大职工代表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1]。

三、 工会自身建设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

(一)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素质是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本身具有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建筑工会工作的主要方向,是建筑企业工会干部领导人员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建筑企业工会干部领导人员具有的政治思想素质主要体现在,无论是解决不良实物的思想,还是岗位工作行为都要与我党的政策和方针保持同步性。其次就是需要明确工人阶级才是领导阶级,建筑企业的广大职工才是企业真真正正的主人,建筑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如果缺少了广大职工的支持,那么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就会陷入瘫痪状态,工会的建立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所以,建筑企业工会干部人员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使得自身的能力能够充分的展现,成为广大职工信赖的对象[2]。

(二) 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职工的利益

想要将建筑企业工会工作做好,并且得到良好的成效,那么必须要树立高度的法律意识,按照我国的法律发挥进行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要將建筑企业广大职工真实的需求利用建筑企业工会进行反映,利用建筑企业工会的权利和职能对广大企业职工的权利和利益进行维护,要应用法律的武器对工会进行管制,并且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对于建筑企业广大职工权利和利益的维护要讲究求真务实的态度,建筑企业工会民主管理要注重求真务实的手法,最终就是建筑企业工会自身的建设需要注重求真务实。这样才能够将建筑企业工具本身具有的职能,以及建筑工会建设的意义全面的发挥出来,促进我国建筑企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许秀英.关于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工会工作的探讨[J].科技风.2013年9期

[2]杨慧.关于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20期

篇5:对企业工会工作的建议

[ 2010-02-03 ]

周克军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国有企业腐败案件尤其是国有企业党员领导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多发,国有资产流失严重。1990年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纪律检查工作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国有企业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等新法律法规的施行,国有企业纪律检查工作亟待与时俱进地推进制度创新。当前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不容乐观,而国有企业纪检工作中还存在纪检机构和队伍建设较弱、反腐倡廉机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纪检机构的履职措施权限有限等突出问题。结合调研分析,笔者就加强国有企业纪检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科学设置纪检机构,选好配强工作人员

《暂行规定》第二章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纪检组织机构和干部配备的规定,总体思路应予坚持。鉴于当前国有企业的类型已经多元化,为切实加强国有企业纪检工作,国有企业一般应当设立纪检机构、配备纪检人员。在实践中,国有企业纪检机构的设置方式有单独设立模式和与其他机构合并设立两种各具特色的设立模式。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除纪检机构外,还包括监事会、审计、法律、职代会(工会);在国有企业外部有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基本形成了一个立体多层的监督网络。在实践中,监督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监督乏力、监管弱化、监控不到位等问题。按照强化监督合力的思路,在国企纪检机构设立模式上,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有机整合纪检、法律、审计等监督资源,以便实现信息共享、手段互补,使纪检工作更好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结合,有效增强企业党员干部廉洁风险防范能力。

选好配强纪检人员。鉴于纪检工作涉及到党纪、法律、财务、审计、管理等多个领域,涉及范围广,专业跨度大,政策性、专业性强,应按“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标准配备精干高效、专业配套、素质精良的工作队伍,以便推进纪检工作的创新发展。

探索解决同级监督难问题。国有企业纪检机构在监督同级党委班子成员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监督弱化、缺乏实效等“同级监督难”问题。应积极健全完善巡视(巡查)制度,强化上一级对下一级的监督;积极探索上级纪委对下级纪检人员“直派制”,以保证权力监督主体的渗透力、控制力、独立性和权威性;探索片区协作办案制度,赋予片区查办案件协作组明确的职责权限,根据需要对片区内成员单位发生的重大案件,在上级的指导下实施派驻办案制。

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探索创新工作方式

国有企业纪检机构应切实履行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规定的职责,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一方面,国有企业纪委在办理违纪案件时,可以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28条的规定,按照规定程序采取调查取证措施。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纪检机构及纪检人员应当加强与本企业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目前国有企业纪检机构实践探索和可以推广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纪委主要负责人以及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或者列席本企业党组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工会、职代会等有关会议和活动;就有关党风党纪情况以及重要监督事项单独或者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个别走访、民主测评、召开座谈会、诫勉谈话和函询、聘请廉洁监督员、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进行监督。此外还应

依纪依法探索其他工作方式。

着力强化保障措施,积极推进纪律检查工作

提升纪检人员职级待遇,保障纪检机构工作条件。《暂行规定》第12条对国企纪检机构领导人员的职级进行了明确,对此应予坚持。为确保国有企业纪检工作的有力开展,调研中许多国有企业提出,纪检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和专业技术职务等待遇,不应低于本企业同层次管理人员的平均水平;国有企业应当为纪检人员的学习、培训、提拔、交流任用提供条件。为便于纪检机构开展工作,国有企业应当为纪检机构及纪检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器材装备,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及办案经费,并统一列入财务预算和开支管理。

充分发挥纪检机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企业纪检机构作为监督约束机制的骨干力量,应加强与审计、财务、法律、工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建立监督信息共享和协调处理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动态监督。

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内部监控与外部监督双重监督模式。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国有企业应积极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权限,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理层之间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同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引入以下外部监督机制:切实发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管作用,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制度、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制度,面向社会组建专业监督队伍,填补因企业自身监督力量薄弱而造成的监督“盲区”。通过双重监督模式,进一步加强纪检工作的效力,保证纪检机构依法监督,廉洁奉公。

篇6:对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和谐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各单位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针对组织对人的过度控制,以人为本体现为对人的解放和开发。如果仅把人看作成本,就容易把劳动者当作物,而不是当作人,就会漠视人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就容易降低劳动者的工资,不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如果把人当作组织的主体与目的,那就意味着要注重对人的解放和开发,为每个人潜能和能力的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的机会与平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使人各尽其能。这里着重强调尊重人的能力问题。一般来讲,人们不仅要求能够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而且要求能够充分接受教育,能够具有足够的社会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空间,能够自我实现。人的发展的这种特征,意味着要注重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和运用,并把人的能力作为基本价值。

二、构建和谐企业要做到“三破三立”

一是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和开展竞合双赢或多赢的新局面;三是要破除嫉富嫌贫的旧观念,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通过构建与正确运行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新机构,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提倡带头致富,更要提倡共同致富,促进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三、构建和谐企业要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阳光”经营,严惩个别销售人员采购人员及干部截流客户货拿回扣现象:

企业是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用户支持中生存发展的实体,员工和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履行应有的义务与责任。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相应收入需要得到满足、消费者的权益要得到确保。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利、理顺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公司内部下下、左右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联系、垂直指挥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新跨越;三是坚持以企业公开为载体,大力实施“阳光经营”,通过企务公开架起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四是严惩个别销售人员采购人员及干部截流客户货拿回扣,这种现象在每个分厂几乎都存在,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四、构建和谐企业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先导,大力实施和谐管理

“和谐”既是一种伦理,也是一项管理准则,这就要求企业以“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不但是企业实现与外部环境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和保障。探索企业内部各种冲突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建立在统一价值观念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整合企 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它包括企业精神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经营工作与企业文化只有很好地融合,才能培育员工高尚的精神境界,才能塑造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际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就会深深地扎根于员工的思想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转变为实际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为和谐企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对企业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五、构建和谐企业要牢固树立诚信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们就越发感到诚信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的无资产,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强化信用观念和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自律,改进经营管理,守法经营、诚信纳税,为构建诚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构建和谐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多做实事,满怀真诚,奉献爱心,关注社会发展与进步。尽管企业经营最终目的是盈利,但无论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不可游离于社会之外孤立存在。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社会责任就不算成功企业,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只有给予社会最优质的服务,社会才会给予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良性循环下,企业才是最终受益者。

篇7: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府理念需要在五个方面有实质性转变

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政府的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遇,同时有效地应对挑战,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6%,提供的就业占42%,实现的出口额占62%,上缴的税收占46%。我国专利的65%、新产品的80%是由中小企业发明和开发的。从当前的情况看,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对待中小企业的基本理念要有重要转变。

1、从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从现实的情况看,政府往往是从税收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来考虑对待不同企业的政策。由此,政府对发展工业企业,特别是争取大项目、发展大企业有很强的偏好。这就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政府是以富民政策还是以财政收入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巨大。在这样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对解决经济社会失衡问题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发展服务类中小企业对优化产业和消费结构,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社区中小企业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社会生活压力和矛盾。因此,政府应当自觉地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2、从减员增效向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转变。90年代中期,为支持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们曾经提出减员增效的口号。实践使我们看到,政府应当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政府组织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并为此出台了许多政策。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今后,我国城镇增加就业、解决城镇失业和下岗问题,要靠发展中小企业;我国农村最终解决农业冗员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扶贫,也要靠发展中小企业。

3、从重视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向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并重转变,把“抓大放小”转变为“放大扶小”。如果大企业是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砖头石料”,那么中小企业的发展则是代表一个国家体制活力的“水泥砂浆”。国家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大企业也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两者功能互补,缺一不可。发展与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是提升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同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同等重要。建议国家将“抓大放小”的企业发展政策调整为“放大扶小”,也就是在体制上进一步为大企业“松绑”,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则给中小企业更多的扶持。

4、由某些不合理的、歧视性的政策向平等、公平的政策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资,促进大企业的发展,曾采取很多特殊的优惠政策,这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不平等的政策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发展中小企业的根本措施是提供平等、公平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是通过改革消除某些不合理的制度歧视,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不正当干预和不正当收费。法律和法规相对滞后,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尽人意,是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5、由控制和管理向服务和支持转变。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过去,对于中小企业主体――民私营经济的发展,我们曾有多种疑虑,并采取了某些限制性措施。当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后,应当自觉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更多鼓励和更多支持,在创业指导、技术开发、信息咨询、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有益的服务。

二、在加快市场化改革中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例如准入问题、融资问题、产权制度问题等。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措施是市场化改革,由此,将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6、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保护机制十分重要。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是大批企业家的涌现,而企业家不断涌现的前提是企业家精神能够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同。从客观要求来看,我国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制度远不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要从多方面创造适合企业家生存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政府要承认和正确评估企业家价值,要承认和保护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产权,要培养、弘扬和褒奖创新进取、诚信负责的企业家精神。

7、针对实际情况,建议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中小企业中,试行确立经营者产权的制度。对经营者总收入中的股权收入部分实施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家产权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8、要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办中小企业的问题。80年代,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的发展。90年代,农民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近10年来,农村民营、私营和个体经济没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农民创业办企业还存在某些制度上的障碍。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办企业的问题,要像支持下岗职工办企业一样,支持农民在城镇办企业;要像支持土地承包一样,支持农民在农村办企业,特别是支持农民兴办各种服务类的中小企业。

9、为增加农民创业的资金来源,鼓励农民发展中小企业,建议赋予农民土地的抵押权利。最近讨论的“物权法”草案规定,农民的宅基地和耕地不能单独作为物权抵押,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农民宅基地和耕地的抵押可以解决农民创业的一部分资金需求,有利于农民办企业。还应该审慎地考虑进一步扩大农民手中可抵押物的范围,逐步拓宽农民融资的渠道。

10、建议在有条件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率先为农民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为稳定农民工队伍,进而保证广大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建议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抓紧建立一套可执行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减少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之间的社保差距。要充分考虑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农民工打工集中地区之间建立社保账户可转存的制度。

11、要加快推进金融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好的、有效的金融制度。一是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发展让民间资本进入的城乡中小商业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零售方面的服务;二是允许和引导民间各种“草根”金融的发展,将规范民间金融行为,防范民间金融风险的任务纳入监管范围,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参与分散民间金融风险的活动;三是推动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自治自律性互保组织,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增加一个风险防范网络;四是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启动二板和三板市场,给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从事社会融资的机会。

12、建议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简化其贷款手续。针对中小企业数量多、融资金额小、风险大的特点,在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企业互保体系的基础上,建议在现有的银行系统中尝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对于信用评级高、并参加互保的中小企业可以优先获得授信和贷款,并进一步简化5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贷款手续。

三、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几年,政府改革是改革的中心和重点。无论是审批制度改革还是投资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是限制和规范政府的投资权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3、建议国家设立中小企业振兴服务局。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实行的多头管理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议整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的中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城市集体及社区企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在国务院下设城乡一体化的中小企业振兴服务局。统一负责执行和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法规;统一使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性资金;统一协调社会各种支持中小企业的力量;统一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等服务的中介机构;统一联系中小企业民间组织;统一建立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供国际国内市场、行业和新产品等方面的信息。建议国家统计局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统计和抽样调查系统。

首先建议抓紧研究和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细则》,抓紧清理、废止或修订一切有悖于《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加快制定和完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公平市场环境,实行同等待遇,强化政府服务,改进政府监管,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建议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

14、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种中小企业民间组织的发展。各种中小企业的民间组织是中小企业利益的代表者,是企业自我组织和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中小企业雇主与政府和社会沟通的桥梁。未来几年,将是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的快速增长期,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民间商会的发展,使得这些商会能够像温州的商会一样,成为中小企业具体利益的代表者。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还要支持建立农民工组织,建立农民工组织与中小企业(雇主)组织、政府之间正常的协调机制。

篇8:对粮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打造学习型企业

把粮食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企业, 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必须实现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工作效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学习、领导带头”的良好学习氛围。首先, 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 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特别是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学习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再次要学习业务知识, 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青海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粮食经济理论和粮食管理业务知识等, 提高业务技能。最后还要学习和粮食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 致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了使职工从思想上、业务工作上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将职工的全面发展和本企业安全储粮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做到库领导和政工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 与职工交友谈心, 把握职工的日常心理变化, 引导职工转变观念, 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建立职工教育培训体系。鼓励职工自学, 制定读书奖励制度, 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三是积极派员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储粮新技术培训班, 既提高在职人员素质, 又提高了业务水平, 确保储备粮的安全。四是关心员工生活。我们将职工的身体健康纳入日常管理范畴, 为职工建立健康档案, 安排职工进行体检。企业关爱、善待职工, 职工则关爱、回报企业。当职工感到被信任、被欣赏时, 他们的工作效率就会更高, 就有动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但尊重不等于迁就, 信任不等于放任, 以人为本也并不是对人的放任, 而是通过教育引导、激励制约等有效途径使人向着主动、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培育适应粮食企业的先进文化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我们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企业文化活动, 使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上来, 进而激励员工努力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

大力开展“我是粮食人”的教育活动。通过板报、青海粮食网和库内的局域网, 大力宣扬粮食人任劳任怨, 艰苦奋斗和“宁流千滴汗, 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摒弃“等、靠、要”的陈旧观念, 在企业内形成褒扬先进贬抑后进的环境, 使职工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组织职工开展“我是粮食人”演讲比赛, 使“我是粮食人”精神根植于全体员工心中, 以我是粮食人而感到骄傲, 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以及对集体的热爱之情。

四、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紧张度的加重, 企业职工的心理压力问题已经越来越表现突出, 主要表现在面对企业改革的压力、安全生产的压力、工作紧张度的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的压力和家庭生活压力等。对此, 企业要引起高度重视, 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畴, 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 科学安排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对职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或咨询;通过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让职工了解自身心理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理调适方法,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企业中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处理、权益保障的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加深职工群众之间、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相互沟通, 还能愉悦身心, 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以减轻职工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通过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 培养职工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理顺关系是创新粮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保障

首先, 要理顺和处理好精神激励与物质利益的关系, 既要鼓励职工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又要关心职工的物质利益和物质生活, 要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 改善职工生活。其次, 要理顺和处理好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关系, 对企业党员干部要按先进性的标准严格要求与管理, 对广大职工群众则要在倡导先进的同时以启发、引导为主, 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层面, 有的放矢。再次, 要理顺和处理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与普及推广的关系。领导要切实转变作风, 言语律己, 率先垂范, 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 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全社会的事, 不能只靠少数政工干部去做, 必须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体系, 集体成员相互配合, 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出成效。

上一篇:表示女孩暗恋男生的诗句下一篇:史诗电影赤壁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