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实践活动计划、报告、体会

2024-04-27

科技实践活动计划、报告、体会(共9篇)

篇1:科技实践活动计划、报告、体会

《石河头村土壤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活动计划

林家村镇石河头初中科技实践活动小组

一、问题的提出

诸城市林家村镇石河头村地处原石河头乡驻地,是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农村,土壤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的支撑点。

近年来,由于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小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土壤作为向人类提供生存基础物资的载体,越来越成为紧缺资源。与此同时,对土壤的污染、低效利用却愈演愈烈。可以说,不断恶化的土壤形势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党和政府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实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青年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的又好又快发展尽绵薄之力。

借着同学们对土壤资源利用现状的忧虑及热情,在指导老师的支持下,我们把石河头村土壤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作为切入口,加深对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我们拟从2009年3月起,开始对石河头村土壤利用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通过该项调查与研究,找出该村土壤污染的根源,寻求合理、高效利用土壤资源的对策。同时,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科技实践活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石河头村土壤利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地土壤资源的现状。

2、关心生存环境,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3、提高社会交往、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团结合作精神。

4、培养搜集、整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唤醒全社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呼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资源。

三、活动方法

1、查找资料

2、实地调查

3、走访调查

4、分析讨论

5、撰写调查报告

四、活动方案

本次活动由石河头初中初一一班班科技实践活动小组在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完成,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知识准备,现状调查

时间: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

实施过程:

1、确定活动小组成员名单,讨论活动方案。

2、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多媒体资源查阅土壤污染、利用的知识。

3、求教林家村镇土地所、农技站,寻求活动的指导及技术援助,了解土壤污染、开发利用现状。

4、农村布点,调查。

5、走访相关当事人,如农村居民等。

第二阶段:归纳综合,寻求对策

时间:2009年7—8月

实施过程:

1、现场调查的各种现象、问题汇总

2、讨论分析,形成统一结论

3、问题回访,探究改善措施

第三阶段:撰写报告,活动结题

时间:2009年9月

实施过程:

1、撰写调查报告,整理文字

2、同学们各自写出活动心得

3、在学校农村组织宣传教育

五、指导教师及组员

1、指导老师:

郑泽友 中学一级 本科生物教师、副校长

肖维宽 中学一级本科语文教师

张重林中学一级专科化学教师

2、实践活动小组成员名单:(均为本村学生名)

刘杰孙松涛付伟殷超郭永娟

刘桂芝李晨超刘永杰张笑刘金鹏

李媛媛刘凯

林家村镇石河头村土壤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及思考

石河头初中科技实践活动小组

土壤,我们的母亲,一位无声无息、任劳任怨的母亲。她用一往深情、温柔而慈爱地滋养庄稼,养育着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的生物。人类,正是在这位土壤母亲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创造着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然而,我们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每天触及的却是一位难堪重负,正在痛苦呻吟的柔弱病体。

下面是我们所了解到、或亲眼目睹的真实现状:

一、污染,近在咫尺间

为了解有关土壤资源现状方面的知识,我们首先来到了林家村镇土地所。在我们讲明来意后,土地所得李叔叔告诉我们,要了解土壤资源现状,首先就得关注土壤污染。

石河头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没有工业企业,所谓的污染来自何处?

根据李叔叔的指导,我们查找了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土壤污染是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土壤的污染源十分复杂,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经有:①污水灌溉;②酸雨和降尘;③汽车排气;④土壤倾倒固体废弃物;⑤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基于这些知识,我们开始了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我们分成两组——调查组和走访组。调查组负责去田地及其周围进行调查,走访组负责去农家和农资经营点进行访问。

下面是我们了解到的现状:

(一)农用化肥,焉知祸福

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农用化肥,为农业的丰产、稳产提供了可靠保障,这已成为了广大农民的共识。

调查途中。我们碰到了林果站的贾叔叔,他得知我们的意图后告诉我们,当前农村一个重要的土壤污染源竟是农民自身的原因:过多的施用化肥。

化肥有这么可怕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进行调查。

我们调查时,已是阳春三月,除了麦田外,其它所有的田地还未播种。在几块被翻挖过的田地里,我们看到翻过来的土块又大又硬。是缺水造成的土壤变硬吗?否也,显然是过度施用化肥造成的。

我们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回答可谓不约而同: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中剩下的中老年劳动力实在没有能力去使用土杂肥、粪肥;当地养殖业不成规模也不够发达,几乎没有粪肥可用;使用化肥简单方便。

过度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板结,造成粮食减产→粮食减产,加大化肥使用量。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二)废弃垃圾,“星火燎原”

漫步田野,本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但是,我们的心情却被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搅乱了。

田垄上,水沟中,农药瓶、农药袋、塑料袋、废电池时时映入我们的眼中。让人揪心的是,农民对这些并不十分在意。他们的回答十分简单:你说放到哪里去?

我们向一位农民解释:一粒废电池对土壤的危害有多严重,他表示理解,但是,他对存放起来的废电池最终怎么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也不知所措。

我们还了解到,农民不吃施用化肥、农药种的庄稼,菜农不吃施用化肥、农药种的菜已再正常不过了,现在农家的“自留地”都不用化肥、农药,收获自给自足,不用担心农药污染问题。

另外,我们还了解到,城市垃圾“下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2006年胶南某造纸厂曾将部分垃圾倒在我们学校西边,给当地几户农民部分费用,由他们焚烧清理,焚烧后给当地造成较重气体、水质污染。

二、破坏性开发,无法面对的话题

在中国,人均土壤资源占有量之低,众所周知。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高效化肥的使用等,一度使国人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可是,当我们仅有的这些土壤资源一方面被污染,另一方面被破坏性地开发时,我们最终将何以生存?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目睹了一些地方的土壤资源不良开发的现状。

(一)小城镇建设圈占了较大部分耕地。石河头村地处原石河头乡驻地,路两侧沿街房、烟站、粮管所等占去土地多多,随着乡镇的撤并。造成部分土地闲置荒芜。

(二)土地承包政策三十年不变后,农民乱挖山场、滩涂现象严重,在成水土流失严重。

(三)部分山场承包者随意开山、毁林、造林,或在山上乱建养殖区,破坏了生态平衡。

三、对策,必须共同寻找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活动小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提出了一些初浅的设想:

(一)关于农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

让人高兴的是,有关农业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正在探求化肥使用的科学方案。一些化肥生产厂家生产的可控缓释肥已在当地农资市场销售,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资源。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应当培养一支更为壮大的农技员队伍,在农民当中宣传,推广更科学的种田方法。

(二)关于废弃垃圾,造成的土壤污染

在广阔的农村,要妥善处理废弃垃圾并非一件易事,既要扩大宣传,又要齐心协力,想办法寻找可降解、残留少的农资外装用品、生活包装用品。同时必须在农村设立规定的电池回收处,统一处理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尽快科学处理,不能再向农村无序倾倒。

(三)关于土地的破坏性开发

国家对这一问题已经高度重视。在此,我们真诚希望地方政府能贯彻国家的政令,做到有规划、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尤其是村级领导干部能真正提高素质,摒弃急功近利思想,不再做利在现任,祸及千秋的政绩工程。

另外,农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民们应去掉小农意识,多些长远意识,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多些忧患意识,毕竟,文明、美丽、富饶的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还是广大的农民。

囿于知识和能力,作为我们初中生,还无法将调查进行得更深入、更专业。但对于环境的忧患,对于土壤资源的关注成了我们活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一个心结。我们希望寻找更好的对策,更希望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这个问题。

怀念碧水蓝天的日子

刘桂芝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看惯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终有一天,当我发现故乡的水不再有鱼虾,土地不再那么松软清香时,我相信,这次的科技实验探究活动让我明白了很多。

作为实践活动小组的一员,从大量的走访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农民都把农药当成了“宝”,尽管土壤质量越来越差,杂草越来越多,但人们还是说“好!”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无奈,但也不能怪农民,如今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农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老一辈的人文化水平又不高,只能一错再错下去,农药有好处吗?有,但农药的大量使用只会让农民们得不偿失!尽管也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但那毕竟是极少数!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农村,有水之处到处都有乱七八糟的农药瓶,原本清澈的水都变了色,有的甚至还发出了恶心的臭味,天哪,农民伯伯们,难道你们从来都没有觉悟过吗?

在农村,过去的“三大堆”非常严重,现在还会发现一种常见的现象,房屋前,小路边,早添了一些五颜六色的东西——垃圾,不难发现,其中还有不少废弃的电池,你可以看到,垃圾周围基本上没有什么植物。

我们的国家现在已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做的还不够。政府应定期派有关人员到农村开展活动,无偿向农民讲授相关知识,大力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政府限制一些农药的生产和销售,或向农民推荐一些污染较少的药品。对于垃圾处理方面,政府应对农村里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如果办不到,也应尽量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尤其对于污染企业“上山下乡”问题不容忽视,尽管工厂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其污染是不容小视的!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与学校、老师无关!

篇2:科技实践活动计划、报告、体会

观察植物细胞——感受生命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闫家湾小学五年级科技实践小组

指导教师:李杨

王红亮

一、活动背景

植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自然界最具能量的生命体。它为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和能量。但作为自然界最高等级的人类却很少关注植物,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植物,认识植物的组成,了解植物能量的来源,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开展《观察植物细胞—感受生命》科技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

3、通过动手让学生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4、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感受生命存在形式。

三、活动时间

2013年3月11日至2013年3月14日,历时四天,活动人员 五年级科技实践小组8人

四、活动过程: 活动实施过程主要分四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3月11日)“认识植物细胞”从这里起步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体验研究活动,学校首先进行了有关植物细胞的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此次科技实践活动研究的目的意义。然后指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方案。通过课外资料了解植物细胞的观察仪器及如何使用相关仪器,并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二)科学体验阶段(3月12日)走进实验室—-走进细胞

1、认识及动手使用显微镜:根据准备阶段的讲解按步骤操作(1).显微镜的取送:①右手握镜臂;②左手托镜座;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3).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 步骤:(1)、对光(2)、放置装片

(3)、先用低倍物镜,调节粗准焦(4)、找到观察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5)、换用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6)、仔细观察

3、观察不同植物细胞的大小、形状,看是否一样

4、观察植物细胞的组成

组成: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中,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叶绿体和液泡。

(三)动手操作展示阶段(3月13日)大家齐动手—近距离接触细胞

小组合作,完成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步骤: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 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四)结果形成阶段(3月14日)完成实践报告。

五、活动收获与体会

篇3:科技实践活动计划、报告、体会

“机关王”的概念源自于1942年美国漫画家鲁布·戈德堡的漫画《Rube Goldberg’s Inventions》这种有趣的设计方法,在此之后,成为外国大学机械系或是训练创意、思考的课程,甚至成为美国全国性的比赛。

机关王主旨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整合力及创造力,活用物理、化学观念与机械运作等多项科学原理,同时训练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竞赛中,提升对科学创造的兴趣。它运用了奥巴马提倡的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培育国家整合教育计划,还加入了A(Art,艺术),培养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个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科学方面,借由实际拼装的过程,应用所学科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技术方面,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能源科技和运输科技,更可以实际运用信息科技,操作软件让信息互通,落实科技实践的目的;工程方面,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让机关结构更为稳定,以使物体运作更为流畅;艺术方面,学生借由建构机关的过程,训练其艺术与创造力的展现,并培养美感和鉴赏力;数学方面,学生必须运用公式,了解比例和对称方式,掌控对象彼此力道的平行,并能充分应用数学概念。

二、“机关王”———小积木中蕴含的大智慧

几年前,我们将机关王这项依据小零件让青少年动手、动脑、思考、探索培育青少年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各方面能力的竞赛活动,引入我们的实践课堂教学中。从最初了解机关王概念的由来,到认识机关王零件、进行基础学习、简单搭建、模型搭建、创意搭建、关卡的设计、机关王创意作品的制做、机关王作品的运行演示讲解等环节的学习和实践,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这个不断学习、动手、探索、思考、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搭建模型的方法以及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学会知识的整合;在不断尝试、不断操作、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友谊、分享了经验。

今年,我们面向全市初中学生开展“机关王———科技创意主题竞赛”———“科技之城”,旨在培育学生知识活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科技、环保的理念等。参赛团队根据竞赛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机关王作品,要求整个作品有不少于6个具有连锁反应的关卡搭建而成。整个机关王作品的完成包括:关卡设计、材料选择、设计布局、搭建制作、作品自测试运行、作品演示讲解等,全部环节由团队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中,一个参赛团队设计的《未来水世界》讲述的是在未来的生活,由于水面上升,陆地逐渐减少,因此我们要利用水能、太阳能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源,减少污染,绿色环保,同时也是呼吁我们要从自己做起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学生的关卡设计有故事性、有创意、有感受、有深思、有警醒,同时还运用了不同的科学原理和绿色能源。

三、实践教学中的体会

在从事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这几年,让我感受颇多,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或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时空,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主动探索中对实践内容有一个立体形象的认识和接受。依据机关王的实践材料,我们设计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主题活动:“梦想游乐园”“安全意识早养成”等主题,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在“梦想游乐园”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在游乐园玩耍时,设计一个可以连续玩遍游戏设施的作品,避免在游戏中站队等候。学生通过回忆以及发挥自己的想象搭建出经过自己改良设计的游乐设施,并依据游乐设施的特点利用水能、太阳能、为游乐设施提供能源,提倡低碳环保,同时在玩耍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筑设计、艺术美感等同时体验绿色能源、体验科技力量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在“安全意识早养成”这个动手实践主题中,我们更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机关王零件搭建出与安全有关的防灾报警系统等,教育学生如何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以及再发生事故后要如何进行自救、他救等相关安全知识。在生活中,我们以介绍电学知识为例。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模拟演示,首先演示了安全更换电灯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有哪些环节,然后根据学生的描述,提问换电灯泡之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什么?拉闸、断电。进而提问拉闸、断电的原因是什么?家庭用电的电压是220V,而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并且人体是导体,可以导电,因此为了保证人体安全要进行拉闸、断电等等相关的用电安全知识。以泥石流为例进行自然环境教育,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泥石流这一自然灾害,并知道在遭遇这一自然灾害时要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自救行动。然后让学生利用机关王零件搭建出泥石流灾害报警系统以及如何进行自救的演示作品。同时,这次实践教学更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主动去了解其他的自然灾害以及自救方法。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收获良多。

四、总结

经过多次实践活动的积累以及对参与其中学生的走访调查,可以非常明确地指出,机关王作为青少年的实践体验活动更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利用机关王零件搭建的作品它更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做、做中学;在关卡设计、关卡搭建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立体生动的感受建筑设计、简单机械、电学探索、水力能源、太阳能源等,在机关运行不断的测试、运行、调整、再测试、运行、调整,这个不断反复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的尝试、勇于挑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挫折承受力、忍耐力的一个培养。在机关王作品搭建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自己去积极主动寻找、思考、尝试、总结,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把被动认识变成为主动探索,加深印象,记忆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动脑参与其中的能动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

摘要:通过“机关王”科技创意主题竞赛活动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挫折承受力、知识活用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关注青少年在学中玩、玩中做、做中学,在玩耍小积木的同时感受科技的力量。讲述了“机关王”相关理论以及蕴含的大智慧,并给出了相关实践活动中的“机关王”科技创意实践的心得体会,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科普教育,动手实践,团队精神,挫折承受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洪荣昭.机关王竞赛活动.中国科技教育,2016,(03).

[3]胡晓蕾.2016年全国青少年创意工程(机关王)挑战赛[J].中国科技教育,2016,(03).

[4]张洛.体验式教学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价值探析——以“山青世界”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4,(02).

篇4:“机关王”科技创意实践活动体会

关键词:科普教育 动手实践 团队精神 挫折承受力

一、初始“机关王”

“机关王”的概念源自于1942年美国漫画家鲁布·戈德堡的漫画《Rube Goldbergs Inventions》这种有趣的设计方法,在此之后,成为外国大学机械系或是训练创意、思考的课程,甚至成为美国全国性的比赛。

机关王主旨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整合力及创造力,活用物理、化学观念与机械运作等多项科学原理,同时训练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竞赛中,提升对科学创造的兴趣。它运用了奥巴马提倡的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培育国家整合教育计划,还加入了A(Art,艺术),培养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个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科学方面,借由实际拼装的过程,应用所学科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技术方面,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能源科技和运输科技,更可以实际运用信息科技,操作软件让信息互通,落实科技实践的目的;工程方面,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让机关结构更为稳定,以使物体运作更为流畅;艺术方面,学生借由建构机关的过程,训练其艺术与创造力的展现,并培养美感和鉴赏力;数学方面,学生必须运用公式,了解比例和对称方式,掌控对象彼此力道的平行,并能充分应用数学概念。

二、“机关王”——小积木中蕴含的大智慧

几年前,我们将机关王这项依据小零件让青少年动手、动脑、思考、探索培育青少年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各方面能力的竞赛活动,引入我们的实践课堂教学中。从最初了解机关王概念的由来,到认识机关王零件、进行基础学习、简单搭建、模型搭建、创意搭建、关卡的设计、机关王创意作品的制做、机关王作品的运行演示讲解等环节的学习和实践,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这个不断学习、动手、探索、思考、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搭建模型的方法以及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学会知识的整合;在不断尝试、不断操作、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友谊、分享了经验。

今年,我们面向全市初中学生开展“机关王——科技创意主题竞赛”——“科技之城”,旨在培育学生知识活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科技、环保的理念等。参赛团队根据竞赛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机关王作品,要求整个作品有不少于6个具有连锁反应的关卡搭建而成。整个机关王作品的完成包括:关卡设计、材料选择、设计布局、搭建制作、作品自测试运行、作品演示讲解等,全部环节由团队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中,一个参赛团队设计的《未来水世界》讲述的是在未来的生活,由于水面上升,陆地逐渐减少,因此我们要利用水能、太阳能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源,减少污染,绿色环保,同时也是呼吁我们要从自己做起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学生的关卡设计有故事性、有创意、有感受、有深思、有警醒,同时还运用了不同的科学原理和绿色能源。

三、实践教学中的体会

在从事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这几年,让我感受颇多,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或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时空,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主动探索中对实践内容有一个立体形象的认识和接受。依据机关王的实践材料,我们设计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主题活动:“梦想游乐园”“安全意识早养成”等主题,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在“梦想游乐园”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在游乐园玩耍时,设计一个可以连续玩遍游戏设施的作品,避免在游戏中站队等候。学生通过回忆以及发挥自己的想象搭建出经过自己改良设计的游乐设施,并依据游乐设施的特点利用水能、太阳能、为游乐设施提供能源,提倡低碳环保,同时在玩耍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筑设计、艺术美感等同时体验绿色能源、体验科技力量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在“安全意识早养成”这个动手实践主题中,我们更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机关王零件搭建出与安全有关的防灾报警系统等,教育学生如何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以及再发生事故后要如何进行自救、他救等相关安全知识。在生活中,我们以介绍电学知识为例。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模拟演示,首先演示了安全更换电灯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有哪些环节,然后根据学生的描述,提问换电灯泡之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什么?拉闸、断电。进而提问拉闸、断电的原因是什么?家庭用电的电压是220V,而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并且人体是导体,可以导电,因此为了保证人体安全要进行拉闸、断电等等相关的用电安全知识。以泥石流为例进行自然环境教育,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泥石流这一自然灾害,并知道在遭遇这一自然灾害时要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自救行动。然后让学生利用机关王零件搭建出泥石流灾害报警系统以及如何进行自救的演示作品。同时,这次实践教学更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主动去了解其他的自然灾害以及自救方法。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收获良多。

四、总结

经过多次实践活动的积累以及对参与其中学生的走访调查,可以非常明确地指出,机关王作为青少年的实践体验活动更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利用机关王零件搭建的作品它更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做、做中学;在关卡设计、关卡搭建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立体生动的感受建筑设计、简单机械、电学探索、水力能源、太阳能源等,在机关运行不断的测试、运行、调整、再测试、运行、调整,这个不断反复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的尝试、勇于挑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挫折承受力、忍耐力的一个培养。在机关王作品搭建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自己去积极主动寻找、思考、尝试、总结,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把被动认识变成为主动探索,加深印象,记忆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动脑参与其中的能动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

参考文献: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洪荣昭.机关王竞赛活动.中国科技教育,2016,(03).

[3]胡晓蕾.2016年全国青少年创意工程(机关王)挑战赛[J].中国科技教育,2016,(03).

[4]张洛.体验式教学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价值探析——以“山青世界”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4,(02).

篇5: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学校周边环境调查与治理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李 红 秋

学校周边的环境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同样学校的治安环境和安全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位师生的生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点也疏忽不得。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儿童和少年的安全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批示,国家教委也多次发过文件。但近年来,中小学的安全事故仍然十分严重,我们的孩子经常处在安全隐患的威胁之中。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儿童死亡事件中,有40%至50%为遭遇车祸、中毒、溺水、触电、坠落、他杀、医源性伤害等意外事件,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安全意识,没有进行安全教育。群死群伤的悲剧一次次令人肝肠寸断。血的代价敲响的警钟,时时提醒我们,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的怠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都应该吸取这些血的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做好儿童、少年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教给他们一些应知的安全知识和防范的办法,培养他们自救自护的能力。

我校是一所市直小学,全校有学生3150余人,因此,搞好学校的安全工作仅仅依靠校领导或是安全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校是全员出动,力保师生安全。认真负责,做好宣传

由于我校在校生人数多,学校又正好坐落中心位置,所以,增长家长的法律知识就是从侧面保证了学校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每年开学初,我校都逐年级召开家长会,在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再向家长讲明“安全”对于学校、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同时对家长进行法制宣传,并要求各家长作“义务法制宣传员”。这样,每一位家长就形成一个能辐射出法律知识的“发光点”,他的“光芒”可以覆盖学校周围的各个角落,而且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致家长同志的一封信”,“安全知识讲座”,再利用网络校讯通等通讯工具向家长宣传等,多种形式让周边群众从理论上、从法制上都能明白,保护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治安环境就是为自己的后代、为祖国的未来造福,让他们自发地、自觉地遵纪守法,为学校更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学习空间。全员努力,确保安全

在学校的历次安全教育活动中,我校教职员工都是全体出动,齐心协力保我校安全。在行动中做到分工细致、明确,责任到人,责任到事。从治安领导小组到分管领导;从安全员到联络员;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从安全教育到法制教育;从校舍安全到交通安全;从饮食卫生到学校治安;从教学设施到体育设施;从生活设施到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有明确的分工,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同时,与之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完善、健全,并张贴在醒目位置。学校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都参与到“学校周边环境调查治理”这一活动中来,为学校出力、为社会出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平平安安上学、踏踏实实学习,再平平安安回家。搞好人际,防于未然

众所周知,现在的人际关系越来越难搞好,一点点摩擦都可能成为日后大事件的导火索。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与他人较好地相处,我校治安专项领导小组在学生中间,在周边群众中间进行明查暗访,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周边群众与学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已经存在的矛盾,尽最大努力让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杜绝了在学校中可能出现的正面冲突,并找到当事人做好其思想工作让其从内心深处体会矛盾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可以消除的,都是没有必要向深挖掘的。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虽有摩擦,但大多是由误会而起,只要双方说清、讲明也都是小事一桩,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好事。通过这一番说理,那些“钉子”自然软化,大家握手言和。通过这些举动,也给全体师生及周边群众上了一节生动的治安管理课,使学校成为充满愉快、稳定氛围的“安全港”。安全标示,交通平安。

我校地处主干道南侧,在校学生人数众多,学生的每天上学放学给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罩上了一层阴影。为了确保学生在校内外都能有一个安全的空间,我校全体师生都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校内下课、上操、放学时人流最多的时段。重要路段都安排值日教师值岗,各班班主任都认真组织、精心安排上下楼,每期都进行学生上下楼的安全演练,以确保学生上下楼不拥挤、不踩踏别人。学校还规定,全体在校学生一律不准骑摩托车电动车上学。距离较远及年龄较小的学生由家长亲自接送。此外,通过班级“小宣传角”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法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安全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及时表扬遵守规则的现象。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批评违反规则的现象。这样最大限度的预防了校内伤害事件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自检自查反思,毫不松懈。

对于校舍安全的问题,我校要求各班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天都对自己所在的教室、教研组、办公室进行详细的检查。在每年雨季特殊天气到来之前都组织一次由学校专项负责人对校舍、围墙、厕所等建筑设施安全大检查。检查的过程中,做到查到位、查细致、查到底,不疏漏一处。另外,还集中检查学校的消防安全设施,检查用电线路,经常抽查学校周边小小商贩的商品。组织学生进行自救、自护、消防、防震的演练。深挖学校“安全死角”,让安全的光芒照亮荥阳第二小学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视和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教育,成为教育的辅助工具。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指导学生思考和独立自主的在课外、在网上寻找信息和使用信息,学习各种法规、安全教育动态。通过“中国安全网”、“中华交通网”等网站,使学生学到各种类型的安全知识: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踩踏等等。

作为小学生,不但是祖国的花朵,更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我们在尽力为他们营造安全氛围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普及安全知识的教育。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这也是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承担的责任。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全员参与,用我们规范的安全行为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人,共同努力,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让安全之花开遍角角落落。

郑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

学校周边环境调查与治理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作者:李 红 秋

篇6: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我校首届科技文化节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样,在与熏陶学生的科技文化,正确看待科学发明与创新的意义;而并非在于取得成绩的好坏,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收获就已达到了本校开展科学文化节的目的。

“科学”,一个既平凡又神秘的专有名词,却在一瞬间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为了打开那一扇扇真理的大门不懈奋斗,从此它不再平静,引领者人们向前冲,迎来一缕缕胜利的曙光!在然们的眼中,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动词。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实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以践行“人本教育”理念为宗旨。因此学校举行七、八两个年级参加“罗村一中首届科技文化节”大型科技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全面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是精神的源泉;科技是未来之本;科技是社会中的另一名医生等。让他们为社会地改头换面、可持续发展作自己应有的贡献,彰显他们个体的生命价值。

2、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意识和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这也是一种对未来需求的锻炼,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如何才是开发自己灵感的正确方法,快速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现在社会急需的人才之一。

(2)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师生对科技的发展与创新的认识,今后也有明确的开发此项重大科学文明的想法,让发展科技的意识深入人心。

(3)力求这项活动的开展能使师生树立为社会服务意识,达到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至高境界。

3、活动方法:

一、调查走访。

二、亲身实验。

三、交流与合作。

4、活动步骤: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效与顺利进行,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了解学生以往对科技的兴趣与参与史,尽力与他们沟通,找回当初对科学技术的钟情,重拾对科学技术的憧憬与希望,积极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与跟多的爱好者分享自己的中意。

第二阶段:由学校调查学生发明所需的材料与发明的创新度,教导学生如何定好计划,真正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践,而不是糊里糊涂地乱发明。在活动时要注意思路清晰,并且创造必须富有创新性和合理性,别急于求成。

第三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对上一阶段定好的计划进行实施。注意实验时要密切小心自己负责的工作,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是成功的关键。在实践时不忘做好实验报告,如:实验时遇到的问题;认为自己小组或个人欠缺的地方等。学生必须将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好,形成有特色且富有代表性和富有一定价值的报告。

第四阶段:每个同学都可到其他组去欣赏他人的杰作,若有建议可提出大家讨论,在语言与思想上进行切磋,既可得到好的建议又可增长见识。甚至还可以作为交友的一个途径,几个有这相同嗜好的人走在一起,想想也觉得美妙。

5、活动总结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出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与实践的精神,在七、八年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甚至“科技”还隐约在校园中飘香,久久不散。现在简要总结如下:

(1)学生通过走访调查,使原有兴趣的同学得到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次活动的开

展更坚定了他们对科学研究坚定不移的决心。

(2)学生通过定计划,领会到了许多名人不一般的毅力。他们为了定好计划也调查了愈多资料,虽说是为定计划,但也从中领会到科学家们刨根问底的精神。从现在就必须培养好这些品质与精神,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进入新世纪的大门已打开,记住自己所收获的,对自己有利无弊,新时代的大门在向我们招手,大家必须从现在吸纳跟多的知识,以免别先进的明天所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让自己做一个“适者”吧!

6、活动反思:

这项调查活动虽然前后活动时间不多,但从整体看来收获到了奇效,今后开展这类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现简要总结如下:

(1)有的同学十分积极,但有的同学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任务,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组员,我们因该以学校利益照想,因以维护小组名誉和班的荣誉为本。

(2)由于部分教师对科学并不了解,因此带领学生实验时感觉课堂气氛生疏、紧张。作为学生要学习,作为老师不懂的也应及时了解学习。

篇7:科技实践活动计划、报告、体会

—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程郭小学 李霞 活动背景

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的嘴也叼了,这个不吃,那个不吃,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乱挑食、爱吃零食的不良现象。零食为主,主食为辅。这样严重地危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培养小学生正常饮食的良好习惯,我们准备开展“科学饮食,健康成长”科技实践活动,规范小学生的饮食习惯,正确引导营养方向,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中所含的营养,了解垃圾食品中所含的毒素;探究不合理饮食及垃圾食品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掌握研究科技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媒体、采访、实地考察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调研和访谈,填写调查表、写倡议书、学会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自编《健康饮食儿歌》、做营养知识卡、制作合理饮食食谱、自制宣传幻灯片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从而更加关注自身的饮食营养,努力改掉偏食、挑食、吃垃圾食品的坏习惯;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的习惯,以促进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

二、活动组织

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2012年12月; 活动方式:

上网、调查访问、宣传、收集整理资料、参与、体验、对比实验、成果展示等。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获取信息。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外出采访、实地考察等。本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了解饮食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合理饮食和吃垃圾食品带来的危害等。

第二阶段:资料整理。

各班级小组整理、筛选资料、照片等。本阶段主要让学生去关注包括自己在内的同龄人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明确只有科学饮食,才能健康成长。

第三阶段: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做手抄报、营养食谱,撰写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本阶段主要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去宣传营养学知识、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或提出一些符合本地饮食文化特点的建议或报告,改善身边一些不良的饮食行为。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交流

全校召开科技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会,表彰本次活动的先进班级和小组。本阶段在第一、二、三阶段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形式、多途径进行交流展示活动,体现取得的成果,并将活动成果运用于实际,对本校甚至中小学的饮食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五、活动总结与评价

指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写出活动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集体完成活动和评价。

六、活动收获与体会

篇8:科技实践活动计划、报告、体会

1. 科技扶贫工作不断下沉, 由面上科技下乡到整村推进、做细做实。

从2006年起, 我院科技扶贫工作作了重大调整, 确立以通过技术集成, 生产一个优势产品, 形成一个产业, 从而达到农民致富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明确从以往的一市一县全面服务, 下沉到一村一品单项服务, 变“造势”到“做事”。

围绕整村推进, 全院多管齐下, 努力将工作落到实处。在组织体系上, 成立了“整村推进”工作班子, 以专业所或农区所为承担主体, 集聚相关领域专家, 明确技术负责人, 派驻专业技术人员进村驻点。在项目经费安排上, 院整合院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农产品安全专项和农民增收科技行动计划专项, 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在督促考核上, 严格按照合同要求, 强化目标任务到人, 工作措施到位, 把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民增收幅度作为考核指标。

两年来, 我院确定的经济薄弱村帮扶对象已由最初的7个发展到15个, 各个帮扶村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已经到位, 阶段性成果正在显现。我院在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实施芦蒿产业整村推进项目, 芦蒿种植规模已由原来的2 000多亩扩大到目前的万亩以上, 亩效益8 000元以上;该村人均纯收入也由帮扶前的2 800元增加到6 000多元。在灌云县南岗乡岗北村实施生态养鸡项目, 生态养鸡规模迅速扩大到16.5万只, 农户增收23万余元。我院淮阴农科所创新科技服务机制, 科技人员在涟水县蒋庵办事处朱楼村入股建设设施大棚, 租给村民种植蔬菜, 并提供品种和技术服务, 带动了全村设施栽培蔬菜产业发展, 亩效益达万元以上;科技帮扶活动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加盟, 出现了投入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喜人景象。

2. 把科技扶贫与项目扶贫、企业扶贫相结合。

技术服务, 示范带领农民发展生产, 关键是帮助解决市场销售难题, 为此, 我院积极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 同时帮助试点村组建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组织化程度, 由企业、合作社推动市场, 帮助产品销售。

灌云县南岗乡岗北村进行生态鸡养殖, 已成为我院与常州立华畜禽有限公司组建的江苏农科院立华家禽研究所的雪山草鸡养殖基地, 通过引入常州立华畜禽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 统一供种, 统一饲料和统一销售, 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 确保农民每养一只鸡获利1.5元, 彻底消除了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 养殖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真正形成了有品种、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产业链格局。

在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 发展优质稻米生产, 采用优良品种, 实行统一连片种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和指导、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等, 组建“泗洪县垫湖农产品生产合作社”, 比市场价高30%的价格收购农民种植的优质稻, 农民每亩水稻多收入300多元, 经加工包装成垫湖牌仙米进行销售, 优质大米外观晶莹剔透、粒粒如玉, 市场价5.5元/斤。

灌云芦蒿项目组的科技人员, 不但和当地的有关企业合作, 还和常熟市的“海明超市蔬菜”、新港农产品销售公司等蔬菜出口企业洽谈合作, 帮助灌云芦蒿进入苏南地区的正规超市销售, 不断拓展灌云芦蒿的销售市场。

涟水朱楼村的蔬菜, 一方面将包菜、刀豆、黄瓜、菠菜等一些出口蔬菜做好与伏龙酱菜厂、天康食品等出口加工企业相联结, 确保产品销路;另一方面积极寻找上海、浙江、青岛、大连及本地农贸市场代理商, 带着经纪人跑市场, 探信息, 培养朱楼村自己的营销队伍, 今年该村共计集中向企业、市场提供产品200吨产品, 无积压。

3. 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加强对贫困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术普及。

我院科技扶贫工作下沉, 在15个经济薄弱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 但是并没有丢弃面上的科技服务, 借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加强对贫困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术普及, 点面结合, 科技帮扶。

建立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平台。我院争取科技部、省科技厅支持, 建成我省现代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平台, 在当前大规模实施农民培训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该平台利用我省拥有的卫星主站优势, 通过亚洲3S卫星传送江苏农村远程教育中心制作的课件, 向各培训站点实行“7×5×8”的信息服务, 即每周7天, 每天5小时, 每天传送8个课件。仅今年上半年以来, 已连续传送1 400个课件频次, 960个小时的节目。信息传输系统信号稳定, 速度快。全省远程教育分中心总数达到10个, 乡、镇、村级辐射培训基地达120余个。去年以来, 利用远程平台培训农民100万人次。

建设农技001工作室作为农技推广的新平台。从2004年起, 我院以农业科技信息中心为平台, 创建农技001工作室。农技001工作室以“科技进村入户”为目标, 以“一流专家答疑, 第一时间处理”为宗旨, 借助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 随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二、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体会

1. 帮扶贫困户就是帮扶纯农户, 科技帮扶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随着形势的变化, 农村农户日益分化成三种类型:一种是外出打工, 完全依赖于工资性收的非农业农户, 这类农户一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已经不是实际意义的农民;二是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 农闲时外出打工, 或家庭劳力中既有打工、又有务农或从事其他工作的兼业农户;以上两种农户一般都已经脱离了贫困线。三是以农业为主业, 完全从事农业生产的纯农业农户 (简称纯农户) 。纯农户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种植大户、或专业户, 这类农户一般也有较高的收入, 不在需要帮扶脱贫的人群之列。只有那些完全靠经营自家责任田, 种植粮棉油的低收入农户, 一旦出现天灾人祸、生老病死, 很容易陷入贫困的深渊。这类农户一般家庭劳动素质低下, 既没有外出打工的能力, 也没有创业的本领, 是需要重点扶贫的对象。纯农户是目前农村贫困的主要人群。送钱送物不如送把金钥匙, 对这类农户的帮扶, 农业科技扶贫无疑可以大显身手。

农业科技扶贫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充分利用了农户现有的土地资源,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农业, 投入少, 见效快, 特别是一些短平快项目, 当年就可见效。二是农户掌握了创业的技能, 找到了创业的途径, 脱贫后返贫率低。三是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 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压力。

2. 高效农业是纯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祖祖辈辈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 种植稻麦油, 为国家粮食安全默默地作贡献, 自己收益甚微, 长期以来摆脱不了贫穷厄运。其实从事农业生产并不等于低效益。象前面提到的种植大户或专业户, 同是从事农业生产, 也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由于设施农业能实现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和供应时鲜蔬菜、高档蔬菜, 因此比露地栽培有高得多的经济效益, 成为各地推进高效农业的突破口。在我省, 凡是搞设施农业的地方, 都成了高效农业的亮点。目前, 设施蔬菜平均亩效益在5 000元左右, 是常规露地蔬菜的2.5倍;设施瓜果平均亩效益达到6 000元~8 000元, 设施花卉、苗木、食用菌平均效益在万元以上。一栋占地1亩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 建设成本为1.2万元, 若实施设施蔬菜栽培, 亩均效益在8 000元以上, 一至一年半年即可收回成本;竹架大中棚、中小拱棚亩均效益分别为4 000元和2 000元以上, 当年即可收回成本。但问题是贫困的纯农户只熟悉稻麦油, 对高效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仍很陌生, 他们迫切需要掌握经营高效农业的技能, 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三、对科技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 进一步把扶贫资金向科技扶贫倾斜。

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科技扶贫的重要性, 加大对科技扶贫的投入, 提高科技扶贫资金在扶贫总资金中的比重。同时, 应采取一些优惠政策, 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参与扶贫工作。科技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的扶贫工作, 可适当扶持各类技术服务协会、服务中心等,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科技扶贫资金的管理, 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

2. 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江苏农业科教力量雄厚。江苏省农科院是全省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 设有13个专业研究所和10个农区所, 在职职工2 000多人。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学校不断为农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可设立农业科技扶贫专项资金, 发布农业科技扶贫项目指南, 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扶贫第一线去创新创业, 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3. 要进一步探索科技扶贫的新模式。

建立由政府出资一半 (扶贫资金) , 龙头企业出资一半, 搭建设施大棚温室或畜禽圈舍, 农户出土地和劳力, 科研单位出技术,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模式。政府负责协调引导, 企业负责经营销售, 农业科技单位负责技术, 农户负责生产, 经营利润由企业和农户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这种形式农户不承担任何风险, 可获得稳定的收入。

4. 加强试点示范, 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 选择经济技术较好, 具有带动作用的中心地带, 建立科技示范园区。或以产业开发、重点推广的技术为主, 建立示范点、示范村。依托科技项目的实施, 以示范点、示范村、示范园区为载体, 整合技术、整合资金、整合力量, 对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 集成推广。通过试点示范, 创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要把示范点、示范村、示范园区建成对农民现场培训、传授技术的基地, 使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李昌满, 彭中平.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选择与组织实施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 2003, (6) .

[2]杨起全.当前科技扶贫的新特点与新问题[J].辽宁科技参考, 2007, (6) .

篇9: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科技名词,审定,定名原则,名词释义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the work of examin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sci瞭ech terms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urgen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ctual work in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the sci瞭ech terms; implement of term瞫etting principle and some common errors on term explanation.

Key words: the sci瞭ech terms,examine and approve,term瞫etting principle,term explanation

当前,科技名词的审定和规范化工作变得重要和迫切,同时科技名词审定和统一的难度也有所增加。本文就学科审定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学科框架体系的确立、选词原则、定名原则等,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一 需要事先解决的几个问题

1.确立学科框架体系。为何要先确立学科框架体系?这是由于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一门学科涉及的名词数以万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审定工作从何做起,怎样使整个审定工作有序进行,需要事先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设想,也就是先确立学科的框架体系,即按学科的门类、分支关系划分。学科框架体系确立了,就能根据专家的专长明确分工,避免专家之间的重复工作并避免可能遗漏某专业领域名词,从而形成该学科系统完整的名词体系。可以说,学科框架体系的确立对整个审定工作不仅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选词原则。选收哪些名词是一门学科名词审定工作中遇到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下简称《原则和方法》)中拟定的选词原则有:(1)各学科审定委员会负责审定本学科的专有名词,即指具有本学科学术特点、构成本学科概念体系的名词。从其他学科渗入或借用的名词应尽量少收,并注意协调一致的原则。(2)要注意选收科学概念清楚、相对稳定的新词,使审定工作能反映当前学科发展水平。(3)已淘汰的、无现实意义的术语一般不审定。怎样掌握这些原则,特别是“从其他学科渗入或借用的名词应尽量少收”这一原则,对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如农学、能源等),很难把握这个“度”。过“严”会使学科名词体系不系统、不完整、不实用;过“宽”会使学科名词体系过于庞杂,造成过多的重复和浪费。另外,由于每位分支学科专家委员对选词原则理解不同,因而专家们遴选出的分支学科名词在尺度上存在差异。须明确这样的一个原则:一门学科的名词选收不同于编纂辞典,应考虑是否属于某一专业领域,是否属于某一既定的研究范围[1],在专业领域是否具有特定的科学含义。

3.优化词条编排方法。《原则和方法》中规定,名词收录按概念体系编排。概念体系是由许多概念通过概念之间建立的相互关系(如属种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连带关系、混合关系)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2]。这项工作是最花时间最烦琐的事,也是专家最头疼的事。那为什么强调词条之间按相关概念体系排序?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把名词组织好,而且还容易判断该名词所属的学科分支,进而剔除其他分支学科的名词,及时补充遗漏名词。同时可以呈现出该分支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阐明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为撰写术语释义提供便利[3]。

二 定名原则的贯彻

一门学科的名词收集工作完成后,就要对这些名词进行审定。这时,就需要明确名词的定名原则。《原则和方法》规定,名词定名应遵循“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约定俗成”和“学科间坚持协调一致”等原则。在具体学科名词审定中,名词审定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准确掌握这些原则,并在审定中灵活贯彻。

1. 单义性。这是审定名词时应遵循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是统一和规范化的依据。所谓单义性,就是指名词是单一的、专用的,理论上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的固定的名词,即“一义一词”,且一个词也只对应一个概念,即“一词一义”[4]。但要求所有名词都“一义一词”或“一词一义”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审定的难点和重点是对“一义多词”和“一词多义”进行统一和规范化。“一义多词”,即一个概念有多个名称,审定时首先要确定一个规范名作为正名,其异名应根据与正名的关系予以确定。如果异名是正名的简化形式或完整形式,就分别冠以“简称”或“全称”,如“新陈代谢”简称“代谢”;如果异名与正名相比科学性不强,但已惯用,使用频率也高,或是对同一概念从不同角度的描述,就冠以“又称”,如“清蛋白”又称“白蛋白”,“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等;如果异名是正名的非学术用语,即通俗的叫法,就冠以“俗称”,如“α淀粉酶”俗称“糖化酶”;如果异名不科学,不再使用,就冠以“曾称”,如“热激基因”曾称“热休克基因”,“铃蟾肽”曾称“蛙皮素”等。对“一词多义”的名词应按其不同的含义分别定名。如cell在生物学中一般称“细胞”,但在植物学中又可称“子房室”;又如dyad有“二联体”“二分体”两个含义,前者指每条复制后的染色体由着丝粒连在一起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后者指减数分裂末期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对这些不同含义的名词应分别定名,并分列两条术语,不能作为同义词对待。但个别术语在同一学科中有多种不同含义时,用(1)、(2)等分开,如“克隆(clone)”在遗传学中有两种不同含义,则表示为:(1)指遗传组成完全相同的分子、细胞或个体及其组成的一个群体;(2)指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载体分子的操作过程。

2. 科学性。即定名应当准确表达一个概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属性,使其名符其义。对不科学的易引起概念混乱的定名应予以纠正。这一条是名词审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在命名新的名词和审定已有的名词时,都应贯彻。如heat shock gene一词, 曾按英文直译为“热休克基因”。其含义为: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组特定的基因,在高于通常生存温度的环境中能合成某些特定的蛋白质(即热激蛋白),以应对改变了的生存条件。即在环境异常时起动转录或转录效率增强的一类基因,并非休克,审定时按其科学内涵修订为“热激┆┗因”。

3. 约定俗成。对应用面较广、使用已久、已为大家接受的词,即使科学性不强,也应保留,不宜轻易改动。这一条在审定时也应遵循和贯彻,否则会引起新的混乱,不利于统一。如“核酶(ribozyme)”一词,其含义是具有催化活性的核糖核酸。在审定时有的专家提出改为“酶性核酸”或“RNA催化剂”,虽然定为“酶性核酸”或“RNA催化剂”可以使其名符其义,但考虑到ribozyme是按英文词根与汉语译名一一对应的原则译为“核酶”,且已为大家接受,未引起歧义,所以未采纳专家意见,维持原译名。又如,“环(loop)”一词,有的专家提出改为“袢”,因在生物学中大家已习惯称其为“环”,所以没有改动。

4. 协调一致原则。即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名称不一致时,应按照“副科靠拢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等原则统一定名。这也是名词审定中的一大难点。贯彻不好会使公布名词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受到影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但又彼此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有各自惯称的现象必然存在。对这些问题应通过召开各学科专家协调会的形式尽量加以统一,但又不能强求,否则会造成新的混乱。对一时不能统一的,作为特例允许分别定名,在注释中以“又称”列出另一个名词,互相呼应。如chromatography一词,其含义是“基于不同物质在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将混合组分分离的技术”。在生物化学中已惯称“层析”,而在化学中惯称“色谱法”,所以在生物化学中定名为“层析”,又称“色谱法”。这样做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给了术语统一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这不但不影响统一,反而有利于统一,否则强制规定各学科都叫一个名称很难行得通,倒不利于名词统一和权威性[5]。

对以外国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名词应贯彻“名从主人,尊重规范,约定俗成,副科服从主科”的原则。如Schwann cell,Schwann有“许旺”“雪旺”“施旺”多个译名,因Schwann系德国科学家,后来按德语发音将其统一译为“施万细胞”。

三 名词释义初稿中的常见问题

科技名词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名称)与所指(概念)组成的语言统一体[6],或者说是由概念确定的名称。因此在名词审定工作中,为其撰写确切的定义(或释义)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了解名词的概念内涵和使用范围,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审定统一和规范化。《原则和方法》中对定义界定为:定义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或者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表述。最好采用内涵定义,即“种差”+“属”方法。“种差”应反映出该词与相关概念间的本质区别特征,“属”应选择相邻接的上位概念。只要可能就应采用内涵定义,因这种定义最清晰地揭示出一个概念体系中某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某些集合性(总括性)的名词,其下位概念是众所周知和屈指可数的,可采用外延定义方式;对一些自然现象等无法以种/差形式定义的名词,也可采用描述形式阐释[7]。

下面以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为例简述专家们分工撰写的释义初稿中常出现的问题。

1. 没有写出术语的本质特征,只是简单的描述。如:

例1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例2 配子发生——产生配子的过程。

修改为: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

配子发生——二倍体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和分化发育成配子的整个过程。

2.同语反复。即被定义项出现在定义中。如:

例3 合子——精子核和卵细胞核融合形成合子。

例4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合成后通常还需要经过加工、修饰与正确折叠才能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

修改为:合子——两个配子或是配子囊融合后形成的二倍体细胞。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合成后在其特定位点添加磷酸基团、糖基、甲基等形成有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3. 循环定义。即某术语被定义时使用了另一个术语,而后者的定义又涉及前者。如:

例5 囊胚——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具有囊胚腔的球形胚胎。

例6 囊胚腔——多细胞动物囊胚的空腔。

修改为:囊胚——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特有的空心球形细胞团。

囊胚腔——囊胚的空腔。

4. 含有隐含定义。即定义中含有用以说明特征之概念。任何需要阐释的特征,都应独立地作为概念予以定义。如:

例7 细胞组学——细胞的全部基因和蛋白质分子总称为细胞组。细胞组学是一门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系统地研究细胞内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内容。

例8 琼脂凝胶——琼脂是从某些海藻中提取到的一种酸性多糖,为聚半乳糖硫酸酯的钙盐或钙镁复盐,溶于沸水,一定浓度的琼脂冷却时琼脂分子内部和分子间形成氢键而成凝胶。是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成分,也用作电泳支持物。

修改为:细胞组学——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系统地研究细胞内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包含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内容。

琼脂凝胶——溶于沸水的琼脂冷却时琼脂分子内部和分子间形成氢键而形成的凝胶。是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成分,也用作电泳支持物。

5. 定义不完整。即没有精准地表述概念的内容,定义内容过窄或过宽。如:

例9 分配系数——某种溶质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的比例,用于测量某一生物分子的相对极性。

例10 细胞黏附分子——动物细胞表面介导细胞同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相黏附的膜整合蛋白,包括有钙黏蛋白、选凝蛋白、整联蛋白、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黏蛋白。

例11 克隆载体——可携带插入的外源DNA片段并可转入受体细胞中大量扩增的DNA分子。该分子中含有能够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的序列和筛选标记,常用于外源基因的克隆,如噬菌体或质粒。

修改为:分配系数——某一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不同的物质在同一对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可利用该原理对物质分离纯化或测量其相对极性。

细胞黏附分子——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大多数为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表面。

克隆载体——可携带插入的目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内并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此种DNA分子含有能在宿主中复制的位点和便于筛选的遗传标记,常用于外源基因的克隆,如噬菌体、质粒。

6. 定义不简明。如定义中包括逻辑上属于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的特征。如:

例12 空斑 ——病毒或噬菌体使宿主细胞裂解或生长迟缓而在细胞生长的背景上出现的透光斑点。通常病毒在宿主细胞生长背景上形成的透光斑点称为空斑(cell plaque);而噬菌体在感染菌菌苔背景上形成的斑点则称为噬斑(phage plaque)。

例13 噬斑——病毒或噬菌体使宿主细胞裂解或生长迟缓而在细胞生长的背景上出现的透光斑点。通常病毒在宿主细胞生长背景上形成的透光斑点称为空斑(cell plaque);而噬菌体在感染菌菌苔背景上形成的斑点则称为噬斑(phage plaque),如果感染菌被完全裂解就形成透明斑点,称为透明噬斑(transparent plaque),如因感染菌生长缓慢而形成的斑点则是半透明的,称为混浊噬斑(turbid plaque)。

修改为:空斑——病毒使宿主细胞裂解或生长迟缓而在细胞生长的背景上出现的透光斑点。

噬斑——噬菌体在感染菌菌苔背景上形成的斑点。感染菌被完全裂解形成的透明斑点称“透明噬斑(transparent plaque)”;感染菌生长缓慢而形成的半透明斑点称“混浊噬斑(turbid plaque)。

7. 不恰当否定定义。即在定义中没有描述“概念是什么”,而只说明“概念不是什么”。如:

例14 体细胞遗传学——不通过有性过程来研究遗传学现象,包括体细胞突变,分类,交换和细胞融合技术等的遗传学分支。

修改为:体细胞遗传学——以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核移植等方法研究真核细胞的基因定位、结构、功能及其表达规律等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一门学科名词从成立专家小组到公布出版,一般都要经历几年的时间,需要召开多次审定讨论会,多次易稿,并广泛争取同行意见。正如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一届主任钱三强所言:“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它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性工作,又涉及亿万人使用习惯的问题……希望得到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文化界、新闻出版界等各方面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8]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 考 文 献

[1]迪毕克 R. 应用术语学. 张一德,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2.

[2]卢慧筠. 概念体系与科技名词审定. 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91(2):64.

[3]周长青,潘书祥. 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三). 科技术语研究,1999(3):28.

[4]潘书祥. 汉语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 科技术语研究,1998(1):8.

[5]赵凯华,卢慧筠. 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几点体会. 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96(1):22.

[6]隆多 G. 术语学概论. 刘钢,刘健,译. 科学出版社,1985.

[7]刘青. 关于科技术语定义的基本问题. 科技术语研究,2004(3):14.

[8]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钱三强序. 免疫学名词.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银行优质服务案例下一篇:三年级数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