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实践报告

2022-07-08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技创新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科技创新实践报告

()工业设计专业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实践报告 3 - 副本

2013.2~2013.

3小不点母婴公司独立以市场分析、产品属性、用户的使用习惯为立足点。以婴幼儿的卡通形象的主题 垂直网页设计(中以达到推广公司及产品的目的,更方便家长使用的独立网站。

国运营总部成都分公

司)

2013.6~2013.6

第二篇:创新实践报告

壁挂式收纳盒衣帽架组合的制作

20124830897计类A9郭小木 指导老师 :陆铭

摘要:思维的魔方,创造的力量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把信息、识加工处理变成思想、行动 ,实现创造性成果的意识活动。现今社会实践和创新研究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创新

实践

思维

创作能力

创新意识

这学期我选修了创新实践这门课,真是受益匪浅。我在学习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创意模型制作的创新实践活动,让我实际操作,领略了模型制作的魅力与创新,提高我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目的:通过制作壁挂式收纳盒衣帽架组合的实践过程,学会废物重新回收利用的基本方法,制作出具有实用价值或者观赏价值的物品。

2.意义:通过实践,将废弃物做重新利用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融汇创新思想,锻炼创新思维,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二、作品创意

本作品的创意之处,除了具备“变废为宝”的物品共有的重复利用特点以外,还具备很多作品缺乏的实用价值。在满足实用价值的同时,我们在制作过程努力经过多次尝试,使本作品兼具观赏价值,在色彩搭配上下足功夫,使本作品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

本品是一个壁挂式收纳盒衣帽架组合,用食用过的罐头盒作为收纳载体,可以放置诸如耳钉、钥匙之类零碎且小体积的物品,搭配密封盖使用,减少了物品遗失的风险。同时可用作衣帽架,置于玄关处供进出人员放置外套、帽子。

收纳载体由五个罐头盒组成。盒身用过时的时装杂志包装,中间的三个罐头盒分别用化妆品纸质广告上美女模特脸部的上、中、下部包装,使作品在外观上给人一体化和谐印象。两端的盒身用深色的广告页包装,同中间浅色的纸张形成强烈对比。

三、设计与制作过程 1.前期筹划:

我们在选择做什么类型的作品时参考了很多资料,同时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思路大体的方向分为概念类和实物制作类。我们组员提出了一些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奇思妙想,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无从着手,而且考虑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创新实践,重在实践,于是我们决定通过利用废物制作实物的方式来具体实践与操作。 2.作品类型选择:

我们在决定究竟制作什么样的作品时,搜集了很多资料,同时也听取了同学们手机的资料,发现废物利用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装饰类,一类是使用类。我们听取老师的建议,初步决定制作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 3.产品外形设计:

在浏览了很多网站上的创意图片展示之后,结合我们手上不多的废品,我们决定制作一个壁挂式储物收纳装置。用食用过的罐头盒和一块条形木板,将罐头盒的底部与条形木板之间粘合,然后悬挂墙上,一个美观时尚的储物收纳装置就完成了。 4.主体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的主要步骤是使罐头盒和木条之间形成粘合,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就成了工作重点。开始时我们的组员想法很简单,用小铁锤将小钉子钉入两者间即可。可是等我们买来钉子却发现,因为盒子的口径太小,手边没有合适的工具可用,而且也很难找到适合的小钉子。于是我们改变策略,用强力胶水将两者粘合。我们先来到修鞋铺,希望师傅用粘鞋胶粘合。可是师傅告诉我们,粘鞋胶只适用于塑料制品间的粘合,而我们的木板和铝制罐头盒不在适用范围。最后我们得知使用溶化后的棒棒胶可达到目的。 5.附加功能设计制作:

在粘好条形木板和罐头盒后,我们发现作品显得过于简单,而且使用功能单一。于是我们在长出罐头盒的木板两端加钉四颗钉子,这样收纳装置又有了一个新功能:衣帽架。 6.配件制作及美化:

完成上述步骤之后,我们发现作品外观显得有些粗糙,于是用过期的时尚杂志对其进行了包装,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

最后为了实现作品在墙壁上的悬挂,我们将罐头盒密封盖上的拉环固定在条形木板上,使绳索可以穿过拉环,挂置于竖直墙壁上。

四、感想与收获

在本学期的创新实践课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与实践对于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意义。回顾这段日子更多的是收获。老师在教授我们课程时,没有进行一味填鸭式的教育,而是激发我们的能动性,让我们自己思考,提出方案并付诸实践,遇到瓶颈和困难时再给予我们指导建议。

作品制作的过程,也是我们经历失败与探索的过程。在开始时,我的想法过于简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阻碍。这让我感受到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计划周密,思考谨慎,不要简单地看待任何一件小事。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从中获得的经验会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经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得到验证。我会坚持理解和体会在实践中的知识,并将本课程的理念和思维学以致用,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第三篇:创新实践学习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

姓名:石小云

专业:汉语言文学090

1报告提交时间:2011 年日月

思维的魔方,创造的力量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把信息、识加工处理变成思想、行动 ,实现创造性成果的意识活动。

此外 ,人们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含义。有人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来概括创造性思维 ,认为创造或创造性活动是提供新的、一次的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在创造或创造性活动进行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因此 ,凡是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思维 ,无论是什么类型或形式 ,不论是高级的、中级的抑或是低级的 ,都是创造性思维。有人从思维的心理状态来定义 ,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最佳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作用下的种种思维状态 ,如直觉灵感及创造想象等。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复杂而又有机联系的高级思维过程。科勒斯涅克把创造性思维活动分为 4个阶段 : (1)准备阶段。创造者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存经验 ,以便以后把这些东西“铸造”成新形态。(2)潜伏阶段。本质上是一个“消化”时期。创造者表面上没有看得见的直接活动 ,似乎毫无进展。其观念仿佛是在“冬眠”,等待着复苏。(3)顿悟阶段。处于“恍然大悟”时期 ,一种新的关系突然被觉察出来。事实上 ,这只不过是前两个阶段的有意识思维活动的结果。(4)验证阶段。或称表现阶段。把头脑里的创造观念加以外化 (写出、出或做成模型) ,成为实际创作的产品 ,并对这些产品进行修饰、色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我们在上这个课程的时候就是运用这些指导思想进行制作,我们分配好人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经过讨论我们小组人员进行筛选然后铸造,再把它加工到电脑上,以一种新的思维去审视,再次修改,修饰,最后得出作品。我们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很顺利的进行着各项工作,最后得到满意的结果,我们都很高兴。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想想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必须要有一个原型在你脑海才能进行创作,要培养想想思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读诗词 ,多听音乐。众所周知 ,诗人的想象总是非常丰富的 ,在他们的笔下出现的形象大多非凡不俗 ,令人耳目一新。尽情地体悟与领略诗词中的意蕴 ,对于培养与发展想象能力大有裨益。音乐与想象一样 ,都与人的右半脑的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 ,音乐有助于启迪人的想象力 ,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因此 ,多听音乐 ,多感受音乐美妙的旋律 ,对提高人的想象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2.增强外界形象的刺激。想象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一定的感性形象是想象思维的基础。因此 ,增加一些外界的感性形象的刺激 ,为

想象提供必要的思维前提 ,是提高想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增加外界形象的刺激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多看一些能激起兴趣的图片、像等 ;二是尽量多地把从外界获得的一些感性形象在大脑中重现。

3.加强想象操作训练。想象思维能力 ,像人的其他能力一样 ,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来提高。强化想象操作训练 ,就是提高想象思维能力训练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想象操作训练一般有思想放松训练、清晰性训练、重想象训练、彩想象训练、控制训练、人想象训练等灵感又具有易逝性特征 ,它犹如火花 ,稍纵即逝。因此 ,我们不仅要善于激活灵感 ,而且要善于捕捉灵感。捕捉灵感的方法主要有 : (1)及时记录 ,防止稍纵即逝。由于灵感稍纵即逝 ,因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随身携带纸笔的良好习惯 ,随时将闪过脑际的新想法、意识记录下来。( 2)跟踪觅迹 ,保持思维热忱。追踪灵感 ,不仅要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而且要趁热打铁 ,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以进一步扩大思维成果。因为“处在灵感状态的时候 ,创造者最富有创造力 ,它的特点是思维中形象运动灵活、鲜明而又丰富。欲擒故纵 ,低调处理。低调处理 ,也即冷处理。指为了捉住灵感 ,而故意先放松它 ,故意先放松一步 ,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它、捉它。这种方法既能使人们的知识再消化、改组 ,起到接通思路的作用 ,又能使人们跳出原来的习惯 (定向性)思维 ,收到开拓新思路的良好效果 ,还能发掘人们的潜意识 ,让思维在潜意识中寻找答案。

我想到了一个创意广告“这是来自于两个水果的对决,本来两个水果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它们为了争论谁最好吃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一颗莓成功地射杀了这个苹果。”

这则广告就是来自于全球手机巨头黑莓BlackBarry针对苹果iPhone极具讽刺性的广告:高速镜头下,一颗“子弹”把一个红色苹果击破,穿过后才看清那“子弹”是一颗黑莓果实,然后打出的广告词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触摸它。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必须,让我们运作起思维的魔方,建造属于我们的城堡。

第四篇: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观察植物细胞——感受生命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闫家湾小学五年级科技实践小组

指导教师:李杨

王红亮

一、 活动背景

植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自然界最具能量的生命体。它为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和能量。但作为自然界最高等级的人类却很少关注植物,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植物,认识植物的组成,了解植物能量的来源,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开展《观察植物细胞—感受生命》科技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

3、通过动手让学生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4、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感受生命存在形式。

三、活动时间

2013年3月11日至2013年3月14日,历时四天,活动人员 五年级科技实践小组8人

四、活动过程: 活动实施过程主要分四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3月11日)“认识植物细胞”从这里起步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体验研究活动,学校首先进行了有关植物细胞的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此次科技实践活动研究的目的意义。然后指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方案。通过课外资料了解植物细胞的观察仪器及如何使用相关仪器,并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二)科学体验阶段(3月12日)走进实验室—-走进细胞

1、认识及动手使用显微镜:根据准备阶段的讲解按步骤操作 (1).显微镜的取送:①右手握镜臂;②左手托镜座;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3).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 步骤: (1)、对光 (2)、放置装片

(3)、先用低倍物镜,调节粗准焦 (4)、找到观察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5)、换用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 (6)、仔细观察

3、观察不同植物细胞的大小、形状,看是否一样

4、观察植物细胞的组成

组成: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其中,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叶绿体和液泡。

(三)动手操作展示阶段(3月13日)大家齐动手—近距离接触细胞

小组合作,完成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步骤: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 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四)结果形成阶段(3月14日) 完成实践报告。

五、活动收获与体会

我校通过开展此次科技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见识。学生对于植物的认识更加深入,明白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初步形成对植物细胞的完整认识。在一系列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小学生食用零食现状调查

一、 主题的确定: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都有贪吃零食的习惯,甚至达到了“只吃零食不吃饭”的程度。许多家长也抱怨这种不良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2008年1月组织学生开展以“小学生食用零食现状调查”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健康观,并了解食用零食与自身健康成长的关系。

二、 对象

规模

时间

地点:

1、 对象:学校3—5年级全体学生

2、 规模:3—5年级学生共计 145人全部参加活动,占学校总人数的50% 。

3、 时间:2012年1月10日——2月15日,活动具体时间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及上学、放学的课余时间。

4、 地点:学校活动室、学校周边及社区。

三、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了解学生食用零食现状以及食用零食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以此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环保意识。

2、 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健康、环保意识教育,并从中体验自我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3、 引导同学们用科学知识、科学的方法学会探究,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4、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的科学态度。

四、 活动内容及过程: 第一周:活动准备

1、 各小组聘请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老师、家长等有关人员做小组指导教师。

2、 进行问卷调查:你平时爱吃什么零食,为什么爱吃这些零食?填写调查表。

3、 讨论目前食用零食存在的状况。

4、 小组成员提出对吃零食感兴趣的问题,指导教师帮助小组形成具有一定科技探究性的小问题、小课题。 第二周:指定小组活动方案

1、 小组合作商讨活动方案。

2、 小组根据活动要求,以及组内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

3、 制作活动记录表、统计表。

4、 根据分工准备照相机、DV摄像机等活动工具。 第三周:展开科技实践活动

搜集组:

1、根据问卷表统计出学生最喜爱的几种零食并搜集其对身体的利弊影响的资料。

2、搜集资料:何种零食对身体有益,何种零食对身体无益。 调查组:

1、调查零食的定义及种类。

2、吃零食的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3、我校学生在学校周边购买零食吃的情况是怎样的?

4、我校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购买零食吃的情况是怎样的?

5、科学选择食品与日常生活。

采访组:

1、对医院儿科医生进行采访,了解贪吃零食与健康的关系。

2、安排食品安全部门专家进行讲座,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展示组:

1、组织各小组成员代表召开交流会,交流各自活动成果,并以中队会形式在各班开展宣传展示活动。

2、根据活动成果制作宣传单,在学校、家庭、社区进行宣传。 第四周:书写活动报告,展示活动资料。

1、 书写活动报告。

2、

对活动进行总结,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活动情况。

五、 活动成果简介:

1、 各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科技实践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科学价值、教育意义、借鉴意义的活动报告。

2、 活动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发送到相关单位、部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 活动成果在学校、社区进行宣传,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食用零食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

上一篇:科技热点问题聚焦下一篇:科技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