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

2024-04-20

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共12篇)

篇1: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

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0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本人在友谊铸造厂对其经营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一、公司概况

友谊铸造厂是一间小型的铁制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该企业以铸造铁制品及销售为主。企业设有综合办公室、经营管理部、计划生产部、财务部。该企业生产工人1000余人,管理及后勤人员共20人。

(一)公司组织结构

1、经营管理部

经营管理部人员主要由厂长和3位主要管理者组成,厂长对本企业的所有交易和工作负责。各位管理者分管企业的不同工作,对不同的区域负责。

2、计划生产部

计划生产部主要负责本企业在本年度的生产和计划生产,及技术的开发和改进。技术人员5人,技术总监2人。

3、财务部

财务部规模不大,只有1个财务部长,2个会计员和1个出纳。

4、综合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主要由后勤人员组成,共5人。

(二)企业经营状况介绍

该企业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每年的经营状况良好,效益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自建厂以来的平均营业额为730万,实现利润325万元。目前,该企业的规模正处在计划扩大阶段,将要加大厂房,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生 二

产水平。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一)调查目的2008年高考完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会计专业,通过在大学的两年学习,我已经大体了解了会计方面大体工作的工作需要。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熟练地掌握会计方面的工作程序,在2010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对调查对象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二)调查意义

在调查过程中我掌握会计方面的账务处理程序和基本的技能,更好的理解了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其实,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会计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好多人际关系方面的交往技能,更深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工作。

三、调查内容

我在此企业的主要实习内容是铁制品销售方面的会计核算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月底出报表,月初缴税,网上报税等等。初到企业的前一周,我首先熟悉了本公司与我工作有关经营方面的其本业务情况及主要记账方法,会计年度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本位币是人民币;采用借贷记账法、实际成本计价法;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法;固定资产提折旧采用直线法等。接下来,就是年初建账这一大关了。虽然建账就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看似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需考虑的问题还是很多的:第一,与企业相适应。本企业规模较小,业务量也小,分工也相对简单。所以,两个会计员可以处理所有经济 三

业务,设置账簿时就没有必要设许多账,所有的明细账可以合成一至两本也完全可以。第二,依据企业管理需要。建立账簿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建账时应避免重复设账、记账。第三,依据账务处理程序。企业业务量大小不同,所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也不同。企业一旦选择了账务处理程序,也就选择了账簿的设置,如果企业采用的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企业的总账就要根据记账凭证序时登记,那就要准备一本序时登记的总账。在经过以上考虑并与老会计讨论后,从而建立了我在会计工作中的第一本账,有三栏式的总分类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明细账,数量金额式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和多栏式的应交税金明细账。由于本企业现金收付业务较少,只购买了普通的记账凭证。为报表方便还应购买空白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相关会计报表,我的前期工作准备完毕,接下来就是会计的核心工作了会计的核算,这也是我所最为担心的事情。虽然进行了两年的大学学习生活,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说大部分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显然,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真正检验我的时候来临了。会计工作通俗说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记账与算账基本是同时进行的,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所作的工作重点就是一边学习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根据原始凭证填制好记账凭证,在确定计算准确时就开始记账了。记账看似简单,可重复如此大的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橡皮擦了,甚至用小刀把它刮掉。而是有严格要求的,错账的更正方法只有三种:1划线更正法,2红字更正法,3补充登记法。举例说明:1在结账 四

前账簿金额错误,应用红笔划掉,再盖上责任人的章;2填写摘要栏错误,则可用蓝黑笔划横线在上旁更正,写摘要时还一定要靠左顶格写起;3对于书写数字时尤其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能比较容易进行更改。每当月底时等所有的账都登记完毕就该结账工作了,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当然现金与银行存款账是必须每天结出余额叫做日清月结,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老会计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了。会计工作最忙碌的时候无疑就是月底的时候了,在结账完毕后还要不停歇得编制财务报表,及时放映出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以供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使用。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通过这一段实习会计工作使我了解到好多,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工作,什么叫实践。以前认为实习不过是出去玩两天的想法早就在到达真正工作时的那一瞬间就消失了,更知道了事实和理论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也明白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一个月的社会调查,我对会计做账的实际操作过程有了更加切实的了解,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

1.会计核算中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经常发生互相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

2.会计机构设置不符合规定,经常出现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或会计,再外聘“高手”做兼职定期来做账,甚至有些会计没有从业资格证就上岗就业。

3.所有者逃避纳税现象很普遍,通常为了自身利益,竟想着逃避纳税义务从而多获得利润。

4.有时想要获得原始凭证却要加价,而不要发票时价格较低,也是逃税的一种做法。

5.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账簿登记账目混乱,也有企业设两套账,使会计信息失真。

6.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领导常会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领导或用利益驱使,使会计工作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了解到理论的应用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而相对的实践必须在学习理论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完成。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不但要学好我们的专业课,学扎实我们的专业知识,还要抓住任何实习机会努力加强实践经验,并把我们所学的和我们所做努力结合在一起。

当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报表而已,更是为了掌握好企业的各个会计资料好用来正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信息,用来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决策条件,使得企业能长足稳定健康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可谓是处于公司财政的咽喉部位,在财政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牢记会计准则,坚持会计的工作原则的处理我们今后需面对的会计工作。

篇2: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

1.拿到资本金水单是9月3日,汇率中间价6.8398;借:银行存款-美元户 (美元100462) 687139.99贷:实收资本 (美元100462) 687139.992.9月16日结汇1000美元,汇率6.8222借:银行存款 6822.20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美元1000) 6822.203.9月19日结汇99462美元,汇率6.8228借:银行存款 678609.33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美元99462) 678609.334.汇款资本金的汇兑损益调整: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708.46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1708.46

[外汇资本金入账及结汇会计分录]

篇3: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白条入账存在的问题

我县在2007年11月对乡镇开展了村级财务收支及村财乡代管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调查组随机抽取了3个村,对其200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详查,对其他村2006年度在办理资金结算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始凭证的情况进行了抽查,发现所到之处无一例外,村级所有收支业务全部使用现金办理,办理收支业务使用的原始单据五花八门,有使用县农业主管部门以前印制的《某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收款凭证》(白条)、《某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付款凭证》(白条);有使用自行到商店购买的《收据》(白条)和《收款收据》(白条);有使用自制《付款凭证》(白条)、《某某镇某某村收款收据》(白条)、《某某镇某某村付款凭证》(白条)、《某某镇保安中队收据》(白条),甚至还有不少是直接使用手写白条的。有的村在财务收支活动中出具和取得的合法单据寥寥无几。

村级财务管理中白条入账泛滥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普遍现象,具有非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偷税漏税,同时给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大大损坏了村民利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和谐。

二、白条入账存在的原因

一是各级各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各级各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村级财务管理属于村级自治,不宜多管,从而导致认识上的误差。对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及时贯彻落实。另外,一部分主管村级财务的干部不熟悉甚至或根本不懂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作为。

二是部分村干部财经法纪观念淡薄。

村干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还比较突出。部分村干部长官意识严重,把村级资金视为自己的钱包,见钱就收,见钱就领,随意乱报乱支,个人说了算。相当一部分村干部还以村集体资金紧张,支出取得正规发票要多交纳税金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国家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在村一级客观上就已经处于“失效”的状态。

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村虽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其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甚至有的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有的乡镇明知村级财务不完整,村干部到处领钱,到处收钱且不纳入统一核算,票据使用混乱,但仍然置若罔闻,为“小金库”的滋生蔓延留下了隐患。而有关部门监管又不到位,比如,农业主管部门和部分乡镇虽然统一印制了一些村级资金结算票据,但未建立相应的领、销、存制度,导致统一印制的票据管理失控,使之与普通白条已经没有本质区别。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也没有把其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村一级,村级财务管理尚为这些监督部门的“处女地”。

三、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各级各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对现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狠抓落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有效的管理办法,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制度。

二是加强对村干部的法制教育,提高村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有关部门要把对村干部的法制教育特别是财经法纪的教育纳入“五五”普法的范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村干部开展法制教育。使广大村干部对白条入账、私设“小金库”、偷税漏税等财经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清醒的认识,促使其带头执行财经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管理集体资金,让有限的村级资金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纪检监察、乡镇人民政府等应通力合作,认真履行指导、监督、服务等管理职责,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统一制定管理制度,包括统一印制票据、统一领取发票、统一缴销票据等,规范票据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不合理的开支要坚持原则,拒绝入账;加强监督检查,对村级财务实行轮流检查、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和不定期抽样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举报和奖惩制度,对村干部白条入账,乱收乱支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处,公开曝光,举一反三,以儆效尤。

四是强化对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

县乡农经部门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部门和审计监督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村级财务账目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纠正和处理办法,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白条入账现象的发生。

摘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是堵住农村腐败的源头。近年来, 国家有关部门就如何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村财务的行为, 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四川省叙永县村级财务管理中白条入账泛滥的现象, 分析了白条入账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白条入账,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邓辉.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6) .

篇4:存货估价入账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关健词】存货;估价入账;会计处理

一、建议把存货估价入账由“暂估法”改为“票到转销法”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存货估价入账即“货到票未到”的会计处理,大多规定月末估价入账,即借记“存货”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待次月初用红字冲回,即借记“存货(红字)”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红字)”科目。

鉴于采用这种方法估价金额在账时间短暂,所以,我们将其简称为“暂估法”,以上所说的“货到票未到”,是指在月末结账时符合以下两条标准的购货业务:

1.货物运到并已验收入库;

2.购进货物的发票账单尚未收到,或者虽已收到发票但发票不符合入账条件,至于购货方是否向销货方支付或付清货款,不是界定“货到票到”的标准。

近几年来,由于商品机制有待完善和银根紧缩,货到未付清货款而形成的“货到票未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到货与付款得票期间时间越来越长,特别是实行增值税凭票抵扣制度以后,“货到票未到”更是有增无减。如按“暂估法”要求月底估价入账,月初再冲回,下月底再估价入账,下月初再冲回……

直至付清货款取得发票,实在麻烦至极,无法操作。每个月底会计要暂估入账一次,每个月初又要用红字冲销一次,时间长,需要反复入账的次数就多。若在同一个交易单位旧账未清,新帐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且帐页所反映的业务关系不清晰,核算的工作量大且容易发生差错,与对方单位核对工作更困难。

为了简化核算,有的单位采取没有发票不入账的方式处理。这样做得结果:一是应付账款不能与对方直接核对,特别是在供应商多的情况下,往来账经常核对不清楚;二是购入的存货已经消耗,但会计还未入存货帐反映,造成生产成本和存货核算不真实,不入账的方式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原因一是购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及时支付货款;二是销货企业在长期收不到货款的情况下,也不愿意与该单位保持业务往来;三是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没有增值税发票原件进项税不能暂估价入账。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市场情况完善现有存货暂估入账的核算方法的问题应作进一步探讨。

为了正确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实有数量各价值,同时在会计处理上具有可行性,针对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存货估价冲记次数过多,操作太烦的问题,需要简化存货估价的会计处理方法。笔者建议采用“票到转销法”核算存货估价。所谓“票到转销法”实际是对制度规定的月终估价、月初冲回的“暂估法”的一种变通。

二、关于存货暂估入账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原则

首先,存货核算必须符合税务部门对商品交易要求开具发票的管理要求。以往,发票和商品交易是同步发生的。现在虽然某些商品交易和发票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越来越长,但其对应关系必须保持一致,即相应的存货购入应有对方开出的相同金额的发票对应,特别是增值税发票在未收到对方原件之前,进项增值税不能暂估入账,否则就容易产生偷漏税行为;另一方面发票与双方签字认可的入库验收单(或送货单),发票作为一种法定手续只要与帐页记录购销业务形成一种明晰的对应关系即可。当然,发票、入库验收单(或送货单)作为同一张会计凭证的原件这种常规做法仍应坚持。

其次,存货核算必须满足企业与对方单位核对往来的需要。即往来账既要反映收到对方发票的欠款,也要反映未收到对方发票的欠款,增值税部分虽然没有收到发票原件,但也要作为欠款在往来账上如实反映,从而保证往来账可以客观反映企业的负债情况。

第三,存货核算必须真实反映存货购入的成本,从而为生产成本的计算(即存货成本结转)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暂估入存货的成本应当准确,如果有误差就要及时进行调整。二是增值税不能暂估入存货成本;未收到增值税发票原件而暂估的增值税发票以后再冲减。

第四,存货核算应坚持简化手续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在符合以上三个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最简化的核算方法,避免重复和浪费。

三、关于调整存货暂估入账会计核算的基本思路

设置“暂估应付账款”科目,“暂估应付账款”是一个特殊的负债账户,一般应按“货到票未到”的批次,货物并结合供货方名称设置账户,逐笔登记,逐笔转销。不应简单的按供货方单位名称设置账户,也不是购货方支付货款的依据,而且,无论企业是否向供货人支付了货款,只要购货发票未到,原估价无需调整,它的初始估价的金额不应有任何变动。

1.购货方收货以后凭入库验收单或送货单,借记“存货—原材料”科目和“存货—增值税”科目,贷记“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2.待收到对方提供的增值税发票时,如果存货估价没有误差,借记“暂估应付账款”和“应交税金—进项税”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和“存货—增值税”科目。如果存货估价有误差,借记“暂估应付账款”科目、“存货 (存货价格少估)科目”和“应交税金—进项税”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存货(存货价格多估)”科目和“存货—增值税”科目。

3.年底与供应商核对往来账,将已收发票和未收发票的款项合计数与供应商核对即可。

四、改进存货估价入帐会计处理方法的好处

1.无论货到时间与取得发票时间间隔多少个月或者甚至多少年,估价入账分录只需编制一次,转账一次即可,比“暂估法”简便得多。

篇5: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不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是( )。

A.销售货物发生的.商业折扣

B.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C.代购货方垫付的装卸费

D.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尚未收到的价款

【查看答案】→点击进入“每日一练――免费在线测试”>>

初级会计职称:每日一练《经济法基础》(-12-21)

中国大学网

篇6:预算审核及项目经费入账流程

1对外申请项目时预算申报流程

带预算表和预算说明书到财务部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行政楼2号楼213)审核项目申请书(或计划书)等材料,到科研院(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审核按相关要求报出

2项目获得批准后校内立项流程

(1)纵向项目立项流程:

登陆信息门户“财务平台”、点击“预约报销系统”带合同或任务书及预算表(智库项目需携带科研院审批后的智库项目认定表)到财务部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行政楼2号楼213)审核带合同或任务书及预算表到科研院(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审核,办理立项点击“到款认领”查出收到项目款项的核销代码填写“合肥工业大学纵向项目预算表”(科研院网页下载、根据任务书或合同)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行政楼2号楼213)通知项目负责人开具票据(国家各部门直接下拨经费不需提供票据)待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办理入账后,登陆信息门户“财务平台”查询入账情况(2)横向项目立项流程:

登陆信息门户“财务平台”、点击“预约报销系统”点击“到款认领”查出收到项目款项的核销代码带合同或任务书及预算表到财务部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行政楼2号楼213)审核填写“合肥工业大学横向项目预算表”(科研院网页下载、根据合同)带合同和预算表到科研院(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审核,办理立项待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办理入账后,登陆信息门户“财务平台”查询入账情况

(3)已立项项目办理到款入账流程

篇7: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

促进所得税稳步增长

近年来,通过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发现,有部分纳税人未按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列支资产入账价值,造成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不实的情况,影响当期和将来一段时间应纳税额的实现。此类问题一般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税务机关习惯性的监管重点是审核资产的折旧方式、折旧年限等时间性差异问题,反而往往忽视入账价值是会最终影响应纳税额的决定性因素。这些问题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行业税收公平,迫切需要税务机关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强对所得税纳税人(特别是新办企业)资产入账价值的审核力度,建立互动的预约扣除制度,防止税收流失,努力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切实为纳税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税收环境,促进企业所得税稳步增长。

一、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资产入账不及时,凭据不实。一是根据财务制度规定,资产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开始可以计提折旧。由于受财务人员水平所限,不能较为准确或者故意估算资产的入账价值,且资产投入使用后长期不办理竣工手续。二是建筑类工程完工后属于固定资产,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购销双方的互相勾结下,会故意不取得票据造成无入账凭据。三是由于权力“寻租”的原因,部分非法支出会挤入工程款造成入账价值不实,最终由国家来承担权力“寻租”成本。

(二)入账价值明显畸高,虚增税前扣除金额。此类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一是部分企业由于打着资本运作的幌子,任意“包装”资产,第三方机构也放弃了独立、公正、客观的职能,双方串通一气,先定结果再履行程序,而委托方也直接就以评估价值入账,纳税申报也不进行税前调整。如实务稽查发现某从事水电开发的企业,为了银行贷款及包装的需要,第三方根据其授意将资产直接评估增值10倍,同时增大注册资本金。假设如果税务机关不认真审核的,就会造成巨大的税收流失。二是任意“改头换面”,摇身一变为新办企业。如将原企业注销重新注册,而资产、人员、产品及供销网络、股东均未发生较大实质性改变。但是,“新公司”的资产和净资产的入账价值就已大大超出了原注销企业的账面价值。三是公允价值确定困难。《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五项规定,“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但在实务中一般情况下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或者类似活跃市场,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如此一来,一般情况只能采取第三方的评估金额,但从前述可以看出此金额大部分就是做出来或者就是吃添加剂“膨化”而成。四是特殊事项钻税务机关监管不力的空子。如根据规定,非货币性资产占权益性投资25% 以上的不属于新办企业。而部分企业就在25%上做文章,调节企业所得税主管部门,如再涉及国、地税互相沟通不力,或者跨地区征管问题,发生问题的几率就更大。

(三)混淆个人消费与生产经营使(耗)用,将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或无法准确划分的资产列入企业资产。典型例子就是大部分私营业主购买的豪华轿车也作为公司资产,美其名曰为“展示公司形象”需要。比如,某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只有8万元,却购买了80万元的“宝马轿车”,而此轿车大部分时间只是用于个人和家庭使用。

二、问题成因分析

虽然资产入账价值出现问题的方式各有差异,但通过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从个性中提炼共性,一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特定经营目的驱使。一般来讲,此类问题发生的成因是可能会造成税款少缴,但从其出发点来看,主要是为了其特定经营目的,比如贷款、包装上市、资本运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抵御风险,提升市场“话语”权,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因而伴随而来的就是企业的合并、分立的情形较为普遍。特别是吸收合并方式,被合并方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而合并方则按公允价值入账。

(二)执行不同会计制度(准则)差异造成。在我国目前现行的会计体系中,直接影响企业核算方式并且同属于会计规章的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除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金融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但是由于上述制度之间资产入账价值不一致,会存在交叉混淆使用规定的情况出现。比如,会计准则规定对非货币资产交换取得的资产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其他制度则采用成本模式。

(三)虚假纳税筹划,偷逃税款。对于由于资产一般使用时限较长,会在较长的时间内申报税前扣除,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部分纳税人会故意虚增计税基础,偷逃税款。

三、措施和办法

(一)继续强化新办企业管理。正确界定税法意义上的“新办企业”,利用工商、税务联系机制,防止企业改头换面、新瓶装旧酒。重点审核非货币性权益投资占总投资10%以上企业的入账价值,分户建立计税基础台账。试点入账价值承诺制度,并与纳税信誉评定挂钩。

(二)探索建立预约扣除制度或者限额扣除制度。参考新所得税法关于“业务招待费”规定,对不能准确划分个人消费和生产经营使(耗)用资产,可制定统一扣除比例或者由税企双方本着合理的原则预约扣除。

篇8:材料估价入账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对现行材料估价入账业务的阐述

(一) 材料估价入账业务形成的原因

1. 实行市场经济以后, 商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一些企业采用各种手段赊销自己的商品, 造成企业从“货到”到“票到”的数量越来越多, 时间越来越长。

2. 销售方根据自身的利益, 为督促买方及时支付货款和滞后纳税, 一般在收到货款时才开具发票。

3. 购货方以各种借口长期拖欠卖方货款, 无法取得发票。

4. 向未办理税务登记证商户采购, 无法取得发票。

5. 贪图便宜, 不索取发票。

(二) 材料估价入账业务的特点

1. 材料估价是本月度终了, 只收到收料凭证而没收到发票的业务。

2. 材料估价是会计于本月度终了对没有收到发票的收料凭证进行的会计处理。

3. 材料估价反映的是至本月度止没有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的金额。

二、现行材料估价入账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对材料估价入账做如下规定:期末, 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 应按材料的暂估价值, 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下期初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

三、现行材料估价入账业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 实用性差

每月月末, 对“货到票未到”的材料估价入账, 下月初做相反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这种会计处理方法比较繁琐, 尤其是对于企业规模较大, 材料品种较多的企业, 很难用这种方法进行账务处理。目前几乎没有企业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核算。大部分企业采用以单代账, 暂不做会计分录, 或估价入账, 下月不予以冲回, 直至收到发票时才进行账务处理。

(二) 相同的经济业务, 会计核算方法不同

在材料验收入库, 会计部门收到收料凭证以后, 对于已经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 贷记“材料采购”“应付账款”等科目;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 按估价入账, 贷记“应付账款———估价应付账款”科目, 下月初予以冲回。

对于连续进货的企业, 如果不能明确划分进货批次, 或发票上的名称和数量与估价入账材料的名称和数量不一致时, 会计人员很难进行账务处理。

(三) 不同的经济业务情况, 财务报告上反映相同

“货到票未到”的材料, 在销货方已开出发票, 购货方已经确认的情况下,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的核算方法进行处理应该是正确的。

但是, 在销货方未开出发票的情况下, 材料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给买方, 买方购入材料的成本不能可靠计量, 不符合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条件, 买方不应确认资产和负债。因此, 在会计报表上“货到票未到”业务与“货到票到”业务均同样作为“存货”和“应付账款”反映是不正确的。

(四)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对未收到发票账单的入库材料做估价入库处理后, 虚增了资产和负债, 造成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不真实。特别是在全国经济普查过程中, 这部分资产购销双方都作为自己的资产上报, 导致经济数据虚假, 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

(五) 不能直观地反映“货到票未到”的材料情况

企业财务人员根据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 月末抄列清单, 估价入账。而这些“货到票未到”材料的品种、数量在会计账上不能单独、直观地反映。

(六) 容易造成税款流失

企业购进材料长期估价入账, 而发票却跨年度甚至多年不能取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 (国税发[2004]84号) 规定:“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 其金额必定是确定的。”《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明确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业务问题的通知》 (辽国税函[2007]55号) 规定:“对纳税人已经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的各种存货, 应按计划成本、合同价格或其他合理价格暂估入账, 年度按规定已计入当期损益部分允许所得税前扣除, 但其核算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税务机关应对暂估入账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对纳税人在汇算清缴期内仍然没有取得合法购货凭证的, 应将存货按暂估价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后年度实际取得合法购货凭证时, 可以在取得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企业很可能利用上述规定操纵应纳税所得额, 为充分利用减免税优惠政策, 提前实现利润, 筹划偷税行为。

(七) 给企业的财产保险带来不便

企业在计算财产保险金额时, 通常按资产负债表或会计总账资产的期末余额或期末平均余额投保, 这些“货到票未到”的材料, 实际在财产投保的范围内, 并已交纳保险费。如果这部分材料出险, 由于月初已将这部分材料冲回, 所以出险时, 这部分材料有可能并不在会计账内, 这样就会给保险理赔带来不便。

四、处理估价入账业务的思路

(一) 处理“重复记账、造成存货和应付账款虚增”问题的思路———作为会计差错更正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定义, 会计差错指在会计核算时, 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重大会计差错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笔者认为, 此业务事项完全是由于确认、记录出现错误造成的, 符合会计差错的定义, 按照此准则进行处理, 既符合该业务事项的实质, 又符合会计准则的精神。如果企业此类事项所涉及的金额不大, 问题不严重, 可以作为非重大会计差错处理;如果涉及金额较大, 问题较严重, 应该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该差错形成的原因和更正方法, 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作为凭证处理, 笔者认为直接用红字冲销就可以, 即借记“原材料 (红字) ”, 贷记“应付账款———估价材料款 (红字) ”。如此处理同样会涉及税务问题, 税务部门在税务检查中会认为是隐瞒收入, 逃避纳税义务, 因此, 笔者建议企业在处理此类问题时, 出于谨慎性考虑, 对此事项聘请注册税务师或注册会计师对该业务进行签证, 出具报告, 按资产损失审批程序提请税务部门审批, 作为有效的证明材料, 以回避企业的税务风险和会计人员的风险。

(二) 处理当前问题的思路

1.“材料采购”科目的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按供货单位、材料名称设置数量、金额明细账, 并设置“材料采购——差额分摊”二级科目。

2. 收到收料凭证时的会计处理。

会计部门收到收料凭证以后, 不论是否付款、是否收到发票账单, 一律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核算, 按计划成本、合同或预计价格确定入账价值, 借记“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 贷记“材料采购”科目。“材料采购”账户贷方余额反映“货到票未到”的材料, 即贷方余额为“欠发票”。

3. 收到销货方发票后, 借记“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等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

原计入“材料采购”科目的金额与发票金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采购———差额分摊”科目, 月未将“材料采购———差额分摊”科目余额分配计入账存材料, 该科目月未无余额。

“材料采购”账户借方余额反映“票到货未到”的材料, 即借方余额为“欠货”。

4. 支付货款时借记“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 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5. 资产负债表的填列。

企业在填制资产负债表时, “材料采购”科目的贷方余额与相对应材料的借方余额可以在存货中抵减, 使“货到票未到”的材料不在会计报表中反映。

篇9: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健词:会计准则;融资租赁;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131-02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1号-租赁》(以下简称“新准则”)中有关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与2001年1月18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对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等。

一、承租人对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

依据旧准则,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是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帐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长期应付款的入帐价值是最低租赁付款额,两者的差额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承租人应当支付的各种款项(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除外)+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但是,如果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预计将远高于事先约定的购买价格,租赁开始日就可以确认承租人将行使这项选择权,则最低租赁付款额也应包括购买价格。资产余值是指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资产在赁期届满时的公允价值。

依据新准则,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是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长期应付款的入帐价值是最低租赁付款额,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

二、不同情况下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差异分析

从新旧会计准则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其区别主要是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同,进而对当期损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原账面价值均高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这种情况下,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高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新旧准则对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相同,从而,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也相同,不会产生任何差异。此时,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也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二)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原账面价值均低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例1:2008年1月1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融资租赁合同。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8年1月1日;租赁期为3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000000元;租赁期届满,机器设备的估计残余价值为200000元,其中A公司担保余值为100000元,未担保余值为100000元。该机器设备于2008年1月1日运抵A公司,当日投入使用;A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于每年年末一次确认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假定该机器设备为全新生产线,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为3000000元;其原账面价值为2900000元。租赁内含利率为6%。2010年12月31日,A公司将该机器设备归还给B租赁公司。

(一)此时,根据新准则规则,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帐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由于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所以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作为实际利率。该实际利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

A公司的帐务处理如下:

(1)2008年1月1日,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A(P/A,i,n)+F((P/F,i,n)=1000000×2.673+100000×0.8396=2756960(元)。

因为租赁开始日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700000元;低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2756960元,所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帐价值为2700000元。其实际利率计算如下:1000000×(P/A,i,3)+100000×((P/F,i,3)=2700000可计算出实际利率为7.12%。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7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400000

贷:长期应付款3100000

(2)2008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应计提折旧=(2700000-100000)/3=866666.67(元)

借:长期应付款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借:财务费用19224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92240

借:制造费用866666.67

贷:累计折旧866666.67

2008年及2010年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比照2008年相关账务处理。

(3)2010年12月31日,归还机器设备

借:长期应付款100000

累计折旧26000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700000

通过以上计算表明,当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但高于原账面价值时,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为此,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为400000元。

(二)根据旧准则,承租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是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的入帐价值是低租赁付款额,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A公司的帐务处理如下:

(1)2008年1月1日,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A(P/A,i,n)+F((P/F,i,n)=1000000×2.673+100000×0.8396=2756960(元)。因为租赁开始日的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为2750000元;低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2756960元,根据旧准则规则规定,所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帐价值为2750000元。其实际利率计算如下:1000000×(P/A,i,3)+100000×((P/F,i,3)=2750000可计算出实际利率为6.14%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750000;未确认融资费用350000;贷:长期应付款3100000。

(2)2008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应计提折旧=(2750000-100000)/3=883333.33(元)

借:长期应付款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借:财务费用16885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68850

借:制造费用883333.33

贷:累计折旧883333.33

2008年及2010年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比照2008年相关账务处理。

(3)2010年12月31日,归还机器设备

借:长期应付款100000;累计折旧2650000;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750000。

通过以上1、2的计算表明,在同样的背景下(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50000万),由于新准则按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入账,而在旧准则下按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入账,这样导致新旧会计准则产生的差额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为50000元。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为企业起到了抵税的效应。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

[2]耿建新,戴德明.高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既有直接发生的,如支付的固定资产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有间接发生的,如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和外币借款折合差额以及应予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等。

由于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同,其价值构成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差异,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1)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外商投资企业因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5)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矿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6)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①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②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7)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①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②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入账价值。

(8)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①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②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A.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B.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9)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10)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篇11:会计入账及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确认

一般来说,判断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标准,可以是以下情况的任意一种:①一项固定资产实体建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完成。如建一条厂区道路,道路已经通车,但交通标线没画好或路牙没全部完成等都可判定其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②已完全达到设计标准,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③继续发生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注意这是从工程承包方来说的,而不是从发包方。承包方对此承包项目几乎全部投入,但与发包方的投入相比因工程决算或资金等原因,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可能存在20%左右的差异;④如固定资产需要试运行,其试运行的结果已经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正常营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固定资产一般是指单独可使用的一项固定资产或不可单独使用的几项可单独计价的固定资产组合。如果企业建造的资产各部分虽然可单独计价,可分别完工,但必须等到整体完工后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多项资产已经完工,也不能够认为该部分资产已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企业只能在所建造的固定资产整体完工时,才能认为固定资产已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

二、固定资产预估价值的确认

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指南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但两处对其估计价值或预估价值如何确认都没有明确规定。

在我国,基本建设投资较大企业的设立和大中型企业新增基本建设投资较大项目的立项,要涉及国家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与宏观管理,因此,国家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立项实行审批制度,建设项目的概算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项目建成后,需要办理竣工决算及验收手续。一个建设项目通常由多个单项工程构成,单项工程分别开工,分别完工投入使用。

一项固定资产的建造,从立项开始到办理竣工决算审定完成,涉及预算价、招标时的标底价、合同价和决算价等,这些价都可能接近最终的决算审定价。如果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开始就能完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单项工程的预算、设计、招标等工作,那么合同价应该是与决算审定价最接近的,但实际上往往做不到,大多数建设项目(除国家重点项目外),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建设项目,许多工作都是同时进行的,一些设计工作在施工时还在不断修改,施工合同也多为开口合同(材料单价确定,施工量按实计算),所以,以上各价与决算审定价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如何估计呢?

所以笔者认为,预算价往往只是在当时物价条件下的一个总体估价,不确定或变化的因素较多,与决算审定价一般差异较大,不能作为发包工程的估价;工程项目招投标用的标底价是个单方私下确定的估价,一般低于合同价,所以作为外包工程的估价也不合适;决算价是由承包企业根据实际工作量核算的承包工程价,与决算审定价是最接近的价,但一般存在较大水分,且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承包企业基本上都不能提供决算价,所以作为估价依据不是不可取而是不可能;合同价才是比较理想的外包工程的估价,因为,如果发包的建造合同价是固定的,那么合同价扣减已按工程进度支付的价款就是需要估价入账的部分。实际上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时的造价或预估价就是外包合同价与企业自行支付的与项目有关的加工材料费、设计费、监理费、相关税费等及该项目应承担的待摊支出之和。如果发包的建造合同是开口合同(单价固定、工作量按实计算),虽然合同价与决算审定价肯定存在一定差异,或者说存在不确定性,但这种差异是双方认可的。所以笔者倾向于用外包工程合同价作为外包估价,这样需要估价入账的金额为外包工程合同价减已按工程进度结算的款项。如果外包工程合同调整部分能够基本确定则还需要加减合同调整价。那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预估价等于企业自行支付的加工材料费、设计费、监理费、检测费、应承担的待摊支出、外包工程已按进度结算款、预估入账款和外包合同调整价之和。

三、合同价预估部分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建造合同总价除按工程进度结算已确认的部分外,预估入账部分在记入工程成本的同时,对应的会计科目是计入“预计负债”还是“应付账款”,准则和指南都没明确规定。指南附录(会计科目使用)规定“应付账款”科目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预计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亏损合同等预计负债。但笔者倾向于计入“预计负债”科目,因为它基本符合预计负债确认的条件: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某船厂2006年3月动工建造A车间,A车间预算总价5500万元,工程招标时的标底价5100万元,工程承包合同价为5000万元,工程量超过标书的部分据实结算。另外,船厂与某监理公司签订本工程定额监理合同,总价150万元。2007年10月份,A车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已按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4500万元,监理费130万元,实际发生其他与工程项目相关的费用125万元。其账务处理如下(合并登录):

支付进度款:

支付监理费:

如果A车间决算价为5 150万元,决算审定价为5100万元,那么A车间固定资产调整后原值为5375万元(5100+150+125)。

四、估价入账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讲解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价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但笔者认为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后,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理由如下:

一是大多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又称年限平均法),而其显著特点是各年折旧额一般相等,如不调整则不符合其要求。

二是根据成本与收入匹配的原则,当年的收入和支出应当相互配比,而固定资产暂估入账和调整原值可能是跨会计年度,也可能是同一会计年度。因此如果发生在同一会计年度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更符合会计的基本原理。

篇12:材料物资暂估价入账新方法的研究

随着现代商业信用体系发展越来越成熟,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材料物资已到货, 而购货发票等结算凭证却由于付款不及时或供应商开票信息变更等原因而迟迟未到达企业的情形。为加强存货管理, 规范存货核算, 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方面的需要,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此类到货材料物资做暂估入帐处理, 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成本、负债等情况。

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 其业务特点、会计环境、会计核算方式等都不尽相同。而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很好地考虑各企业的差异性, 其对于材料物资暂估业务的规定也比较宽泛笼统, 给企业财会人员带来很大的重复工作量, 造成财会人员实践工作中的困惑和抵触情绪。

为解决传统暂估价入账方法的以上缺陷, 提出“暂入库单”的概念。通过灵活使用“暂入库单”, 将材料物资暂估价入库的财务核算工作精简优化, 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1 暂估价入账新方法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购入存货, 月底时, 若发票未到, 应分别存货科目, 抄列清单, 暂估入账, 借记“库存商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 予以冲回[1]。

虽然《企业会计制度》对材料物资暂估价入账的处理做了规范, 但由于各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 财务核算方式、财务处理能力不同, 《企业会计制度》所做的规范在企业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或缺陷。

1材料物资已入库, 却要到入库当月月末才能执行暂估价入账, 使得财务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在此阶段, 一旦材料被销售或被领用, 则将导致账实差异更大。对于一些实际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 如果月末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待收到结算凭证后再确认成本差异, 最终必然造成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摊滞后。

2《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对于已到货, 而发票未到的材料物资采取月末暂估入账, 下月初再红字冲回的方式来抹去成本差异。必须冲回的原因是此时债权未成立, 无法准确获知应付额度。但是在现实条件下, 大部分企业的结算日期往往是90 天甚至更长, 有的单位的材料物资项目繁多, 如果购货发票长期未到, 那么企业财会人员每月月底与下月初都要对所有暂估入账的材料物质做一次估入和冲销操作, 重复工作量很大, 极易出错。

3暂估容易冲销难是材料物资暂估价入账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会计部门收到采购结算凭证后, 一般无法将凭证所示的项目与应估入的项目一一对应, 特别是企业有很多供应商或该笔材料入库很长时间后才收到发票的情况更容易产生这类问题, 会计部门不得不把一条一条的采购业务与统计项目逐一核对, 造成很大的工作量[2,4]。

4对于一些资金紧张或长期周转不畅的工业企业, 常采用赊购的方法购买原材料, 原材料到货后很长一段时间, 等到资金宽裕时才付款, 从而造成材料反复办理暂估入账。而供应商在企业付款后才开据发票, 由于企业订货批次多, 供应商所开据的发票不一定对应得上任何一单合同的金额, 造成乱账的局面。现行会计制度中对这种情形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范[5]。

5《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暂估入账户的规定是单独设应付账款科目, 这样做的优点是便于查询核对未取得结算凭证的入库材料的情况, 但该方法也有其缺点, 即导致账务账目中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应付每个客户的款项 (因其不含增值税) , 此时的应付账款更难于管理, 甚至会导致部分账款无法及时清算。

针对上述暂估价入账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和缺陷, 笔者提出了“暂入库单”的概念。即对材料入库单进行改进, 将入库单财务联增加为颜色各异的两联, 一联为暂估入库联 (蓝色) , 一联为确认联 (绿色) 。使用“暂入库单”进行材料物资的暂估价入账的核算流程大致如下:

1若材料物资已验收入库, 而企业尚未收到供应商的发票等结算凭证, 仓库管理人员即可填制“暂入库单”, 然后将“暂入库单”的两联财务联交给财会部门。财会人员将蓝色暂估联与材料采购合同匹配后, 根据采购订单中规定的不含税单价, 借记“原材料”等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不含税金额) , 并在绿色财务确认联上注明这笔入账金额。特别要注意的是, 材料物资暂估价入账时, 只估计原材料的货价即可, 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暂不估算。

2待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后, 财会人员即可找到该笔账目, 抽出其蓝色暂估联, 将暂估入账材料红字冲回。然后将发票等结算凭证同绿色确认联匹配后入账, 借记“原材料”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X客户”科目 (发票金额) 。一般来说, 借、贷方之间的差额极小, 可按照其重要程度计入相应的费用项。

有人会提出一些建议, 比如在原材料验收人库环节直接确认应付的材料费用, 接到结算凭证后再确认应付的增值税, 这样精简了会计科目, 不必再进行“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的流程, 减少了工作量, 但同时也会给与供应商的对账带来困难。

2 “暂入库单”与传统暂估价入账的优点

使用“暂入库单”进行材料物资的暂估价入账处理, 与传统暂估价入账处理方法相比, 有以下好处:

1如果某项材料物资发票账单长时间不到, 采用传统暂估价入账方法需要会计人员在每月底月初都对该项物资估入和冲销一次, 会计任务繁重。而实行“暂入库单”模式, 在物资入库当月月底暂估入账, 再在收到发票账单后办理一次冲暂入库及正常入库手续, 会计工作量较少。

2由于材料物资项目较多, 有的会计员在办理暂入库时难免忘记冲暂入库。而“暂入库单”模式下, 会计员只需核对“暂入库单”的蓝色暂估联是否已被抽下即可, 就有效规避了忘记冲暂入库的问题。如果蓝色暂估联已被抽下, 表面该项物资的结算凭证已到账, 已经办理了冲暂入库手续。如果蓝色暂估联未被抽下, 可能有两种情况:1) 结算凭证未到账。那么财会人员就要催促有关经办人尽快将结算凭证开具到账。2) 结算凭证已到账。结算凭证已到账, 并办理了正常的入库手续, 而忘了办理冲暂入库手续, 那么财会人员就必须核对进货登记, 然后及时补办冲暂入库手续[6]。

3采用“暂入库单”方法办理暂估价入账业务, 财务会计的人员变更不会干扰企业的材料核算工作。材料核算时, 会计员必须耐心细致、一气呵成, 中途换人很可能导致材料物资项目重复核算, 结果必然增加一部分不必要的开支, 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采用“暂入库单”方法办理暂估价入账业务, 则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7]。

下面举出一个实例对两种核算方法进行会计分录的对比和说明。

A公司和B公司都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某年1 月10 日, A公司从B公司购入甲材料1000kg, 合同不含税价2000 元。材料验收合格入库时, 还未收到正式发票, 料款尚未支付。同年9 月15 日, A公司用银行存款一次性付清货款, B公司开具含17%增值税发票。

采用传统处理方式A公司财务暂估价入账分录如下:

可以看出, 采用传统处理方式的财务分录繁冗, 财会人员重复工作量大。而采用“暂入库单”的处理方式, A公司财务暂估价入账分录如下:

可以看出, 使用“暂入库单”的处理方式, 首先比传统暂估入账的方法省去了每月的原材料估入和冲销, 账目简单明了, 避免了繁冗的重复工作量;其次例子中A公司收到材料和收到发票的时间间隔较久远, 若A公司此时资金链紧张, 此种交易往来较多, 且供应商很多, 采用传统核算方法必然导致冲账时寻找原始账目困难, 财会人员需要将这一时间段内的所有采购业务一笔一笔去筛选查对, 造成很大的工作量, 而采用“暂入库单”的核算处理方式, 则只需在未抽出的蓝色暂估联里寻找该笔暂估入账, 查找范围大大缩小, 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结论

财务部门在一个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飞速发展、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息时代, 如何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成为所有财会人员共同的思考。本文针对传统材料物资暂估价入账方法低效繁冗等弊端, 提出了一种使用“暂入库单”的暂估价入账的核算新方法, 采用此种新方法, 可以大幅减少重复工作时间, 节省人力物力, 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材料核算的差错率。

摘要: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材料物资暂估价入账核算的处理规定较为繁琐,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暂入库单”的核算方法, 并通过实例与传统核算方法相比较。经分析, 采用“暂入库单”的材料暂估价入账核算方法, 大幅减少了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暂估价入账,暂入库单,材料物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J].应用指南, 2006.

[2]赵涛.仓储经营管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4]王司海.存货暂估入账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11 (8) .

[5]柳驰.对存货暂估入账的几点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1 (1) .

[6]龙志伟.存货暂估入账会计核算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 2011 (1) .

上一篇:江南大学食品毒理学下一篇:高三第一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