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是

2022-10-20

第一篇:长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是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既有直接发生的,如支付的固定资产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有间接发生的,如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和外币借款折合差额以及应予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等。

由于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同,其价值构成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差异,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1)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 外商投资企业因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5)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矿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6)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①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②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7)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①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②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入账价值。

(8)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①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②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A.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B.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9)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10)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第二篇:人力培训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

所谓投资,是指投入有产出,能增值。培训不仅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垄断市场经济条件下,视培训仅为消耗和成本,只注重对物的投入而忽略对人的投资,这是导致电力企业观念陈旧、人员老化的主因。人员培训还是一种双赢投资,即培训不仅使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地提高而增加企

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员工培训作为投资,其回报亦是可以计量的,培训效果评估将为度量培训的价值提供依据。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稳操胜券,就必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高素质的队伍,不仅要严把“进入”关口,更需要靠企业的培训。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培训力度,根据企业自身发展要求,有的放矢,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举双得的明智之举,也是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之策。

电力企业正由垄断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目前,电力系统垄断经济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依然存在。企业人才流通不畅,缺乏投资的动力,从而使现有人才老化。因此,必须加大企业员工的培训投资力度,然而员工培训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在短期内是很难预见到的,他需要一段时间,甚到更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投资培训,甚至将员工培训完全看作企业成本。有人预见,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最多能保持三年,原因在于对人才的掠夺性使用。他们只看重既有才能,而不想在人力资源上进行投资,来开发人才潜能。我们经常在招聘广告上看到一些对应聘者的限制性条件,诸如“有两年外企工作经验”、“应届生免谈”。这说明很多企业不愿为人才成长提供机会,只因为会加大企业成本。

我国加入WTO后,人才流失到外资企业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是由于国际人才流动的大趋势,同时,还因为国内企业不注重给予员工以良好的和充分的培训,在培训费用的投入和对培训的认识上都远远落后于外资企业。电力企业通常把内部教育培训理解成可以提高员工素质,进而达到增强企业效率的目的。然而,很多外资企业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企业培训不仅对企业本身发展有利,同时也帮助了员工的发展。

实际上,电力企业可通过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当电力企业接收了新进员工,它就有义务让员工参加培训,有义务让员工有朝一日离开企业时,自身具有的能力应该不愁找不到工作。我们经常看报纸电视,外资企业裁员相对比较容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资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资很大,员工可持续就业能力相当强。相反,电力企业裁员困难重重,一方面,是长期的计划经济遗传的弊病;另一方面,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的市场经济,人员能进不能出,“铁饭碗,大锅饭”导致员工培训与不培训没有什么区别,电力企业也不愿意花很大劲去搞培训,从而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历史上电力企业对职工欠债太多。电力企业员工进来的时候,抱着对企业忠诚的想法,把今后的生存完全寄托在这家企业上,结果当电力企业刚向市场迈进一小步的时候,很多企业就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这是长期以来,电力企业不注重对员工培训,不注重人才储备,而处于封闭

状态的结果。

总之,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费用。如果电力企业在对员工提供培训后,员工最终还是选择跳槽离开,这应该从电力企业而不是从员工身上找原因,电力企业只能检讨自己的人力资源计划和制度。

第三篇:新华社价值137万15辆公务车未入账

审计署对新华社2013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社本级和所属机关管理服务中心、新闻信息中心。审计结果显示,2013年,新华社社本级公务用车15辆、价值137.73万元,未纳入财务账和实物账核算。

新华社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由社本级和39个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组成。财政部批复新华社2013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支出为221694.14万元,新华社2013决算(草案)反映的财政拨款支出191294.84万元,其部门预算与执行结果的差异总额为30399.3万元。

本次审计新华社本级及所属单位2013财政拨款支出共计195121.06万元,占部门财政拨款支出总额的88.01%。审计查出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3252万元,均为当年问题。

审计结果表明,新华社本级及本次审计的所属单位2013预算收支基本符合预算法和其他财经法规的规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本符合会计法及有关财会制度规定,对以前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整改。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2013年,社本级组织的5个因公出国(境)团组未编入计划。2013年,社本级公务用车15辆、价值137.73万元,未纳入财务账和实物账核算。2013年,所属机关管理服务中心维修项目预算4120万元,但由于前期论证不够充分、预算执行进度慢,至年底支出1005.73万元,结存3114.27万元。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部分因公出国团组未编入计划的问题,要求今后按要求编制因公出国(境)计划;对公务用车未纳入账内核算的问题,要求将资产补记入账;对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导致财政资金闲置问题,要求今后加强申报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同时,建议新华社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及因公出国(境)团组计划管理,规范资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新华社正在组织进行整改,已将未纳入账内核算的公务用车补记入账。具体整改结果由新华社向社会公告。

第四篇: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成本法。

适用:(1)控制 (4)重大影响之下

账户设置:长期股权投资明细:成本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股权时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除此之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收到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现金股利*份额)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贷:应收股利

被投资单位亏损,不做账务处理

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二)、权益法。

适用:(2) 共同控制 (3)重大影响

账户设置:总账:长期股权投资明细: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等明细科目

1、取得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得,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得,应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营业外收入

例子:A公司以银行2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

(1) 如果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0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2000大于5000*30%

(2) 如果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0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100

贷:银行存款 2000

营业外收入 1002000小于7000*30%

2、投资收益的确认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增加资本公积时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第五篇:合并报表编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与抵销

合并报表准则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所以要调整到权益法要求的结果需作三项调整处理:(1)调整确认应享有的子公司当期净损益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2)调整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3)调整子公司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作调整分录(1)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根本区别:在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或亏损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且母公司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份额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因此需作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同前)”。

作调整分录(2)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下对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当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的处理为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要将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处理结果调整为权益法下的结果,就必须抵销原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并同时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需作调整分录: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作调整分录(3)的原因也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上的不同:在子公司发生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相应调整资本公积的数额。因此必须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以达到权益法的要求。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下,应重新编制调整分录,并把“投资收益”对利润的影响通过“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加以反映。可将上述三个调整分录合并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资本公积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下,每个会计期间都应按以上思路编制调整分录,将当期及以前各期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以及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按权益法要求进行调整。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处理

(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前已按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调整,以下分析时应按权益法思路处理。首先将母子公司平时各自的会计处理列示如下:

(1)母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初始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当子公司实现盈利时(子公司发生亏损时母公司应作相反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子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上述三个分录合并作分录(A)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股权投资的调整处理

投资收益

(2)子公司相应的处理:

接受母公司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盈利后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将增加,提取盈余公积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分配现金股利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上述三个分录合并作分录(B)

借:银行存款等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将分录(A)与分录(B)作比较可知:从企业集团角度看,银行存款一增一减,其总额并未增加;应收股利和应付股利属于内部债权债务,应相互抵销,如果股利已经支付则不需要再作抵销处理;除以上已抵销项目外,需要进一步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相抵销,以及将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相抵销。在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数额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数额应当全额抵销;若两者不相等,其差额应计入“商誉”项目;在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份额的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处理,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独反映。

(二)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等项目的抵销内部投资收益指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的收益,在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情况下,子公司本期净利润等于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且该投资收益已计入母公司的净利润,相当于同一利润被两次确认,因此必须对母公司的内部投资收益予以抵销。在非全资子公司情况下,子公司净利润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不等,其差额作为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反映。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作为以前会计期间净利润的一部分同样也已经包含在母公司以前投资收益中,从而包括在母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和本期净利润之和形成子公司可供分配利润,是利润分配的来源,子公司本期对利润的分配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分配股利等,而期末未分配利润则是利润分配的结果。因此本期母公司的内部投资收益、本期少数股东损益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之和,正好与本期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相抵销。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抵销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内部交易的结果已经被抵销,因此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也应当被抵销。母公司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因此相应的抵销处理应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而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

根据以上阐述不难得出结论:要正确理解抵销分录的编制,就必须搞清楚内部交易发生时交易双方各自的会计处理及该处理结果对个别报表的影响。即在正式编制抵销分录之前,最好先将集团内部业务的经济后果(即内部业务所引起的各会计科目或账户的变化)详细列示,然后总结出内部业务的最终结果,按此结果作相反分录,将内部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事项的变化冲抵回来即可。

上一篇:城区护栏施工组织设计下一篇:常年法律顾问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