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单元说课材料

2024-05-23

汉语拼音教学单元说课材料(通用9篇)

篇1:汉语拼音教学单元说课材料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二、依据课标说理念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根据这一要求和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同有趣的游戏、儿歌、故事、比赛等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中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本教案精心营造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并采用了游戏辅助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游戏把拼音课的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性,从而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

2、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自主探究新知识。从而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飞扬,让他们的眼里、脸上自始自终都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gkh》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其特点体现如下:

1、儿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内容贯穿在儿歌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在童真、童趣中教师与学生心灵融合、平等对话,摒弃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地说教,注重情感的渗透。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官的感受达到学生的心灵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境界。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同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创设的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授之以渔。

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地为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这样他们才会学得更主动、更快乐、更有信心。

三、以学定教说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1、学会gkh3个声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且能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在过程与方法上:

1、增加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采用以趣促学先扶后放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自主探究新知识。

2、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练习写好字母g、k、h。培养学习拼音的兴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勤于动脑的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与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爱护小动物的美德。

2、通过创设情境和多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的重点:gkh的发音,三拼音的拼音方法及认字。

教学的难点:读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四、根据情况说学情: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掌握了6个单韵母a、o、e、i、u、和10个声母b、p、m、f、d、t、n、l、y、w的发音及书写。知道单韵母的发音长而响亮,口型不变;声母的发音轻而短。学生还学习了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五、整合资源说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低年级学生大都活泼,大胆且好表现,他们对新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以及师生之间的游戏、表演。但他们的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趣味情境策略;

(2)先扶后放策略;

(3)教学生活化策略。

(4)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提供拓展阅读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拼词、造句,巩固拼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本课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生活积累组词造句,拓展阅读。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乐说、爱说,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来实现教学授之予渔的目的。

六、多项互动说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

课前激情诱发,复习奠基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班学生较好胜、好强、好新奇。所以上课伊始,我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告诉老师要给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奖励小花,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一和专注性,同时规范好课堂纪律。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性被调动起来以后,我便让学生通过复习来巩固学过的生母、韵母,由此奠基了新课的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检查复习。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检查复习相关单韵母。

第二步:检查复习学过的声母,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单韵母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声母的读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部分:创设情境引声母

(设计意图:为了避瞒简单、枯燥,我创设了让孩子们观察情境图讲故事,寻找拼音娃娃,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这一个部分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情境图说说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编一个小故事,在学生描述图画内容的过程中我及时利用鸽,蝌,喝的读音引出要学习gkh

第三部分:联系表音表形图,学习声母

第一环节:学习声母的发音:

让学生观察课本表音、表形情境图,编儿歌读准声母。

设计意图:儿童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缺乏具体的内容,学起来枯燥无味,儿童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拼音教学必须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我采用编儿歌的形式,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激起学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文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后编儿歌记声母的读音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我的这一环节通过情境图营造学习声母gkh的氛围,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这一环节中,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图片中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时,学生就会愉快编儿歌牢牢地记住了生母的音、形而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儿歌顺口溜是孩子们自己参与编出来的,很受他们的欢迎。巧编儿歌,渗透音、形认记方法的指导。儿歌生动形象、易记,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让孩子们借助儿歌自己发现,去掌握该学的知识。

第二环节:游戏互动固新学,先扶后放记音形。

一年级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所以在记忆gkh形状这一环节时,我鼓励学生观察声母与表音表形图上哪相像,结合表音表形图记住声母的形,并让孩子们根据gkh的形状大胆地想象,通过自己想象的事物来记住gkh的形,鼓励学生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

说gh和易混生母的区别。

设计意图:声母中有很多字母音或形非常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为帮助学生分辨清楚,我采用了比较记忆法。如将h和n两个字母摆一起,两个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学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第三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发音,比如指名读,读对了请他做小老师领读、赛读等。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开放式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互动中自己练习检查发音,让学生感到拼音其实是不难学的,同时让学生有成就感。

第四部分:学习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在学习音节拼读时让孩子用音节说词、说句,学生充分体会了拼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运用与意义,提高了学习拼音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从幼儿园上来,40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他们来说长了些,拼读音节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拼音转轮拼读有意义的带调音节,刺激他们,把所学的内容巧妙地融进这些愉快的活动中,让他们在游戏演练中,改变了一贯的让孩子用手画着声调从一声读到四声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让孩子拼读一些无意义的音节,而且利用拼音转轮的游戏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

第五部分:自主观察仿书写

读和写是低年级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要点,本环节主要实现的是学会书写的目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四线格,并掌握了基本的书写规则,因而这一环节的学习就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合作观察书本中字母的笔画笔顺,然后我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观察gkh的书写位置,接着便让学生自由描红、书写,并让书写比较快的同学当小老师帮助我教其他学习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从而突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

第六部分:回顾整体拓展巩固拼读。

利用海滩射击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两拼音节的拼读。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环节一:复习音节,激趣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老朋友,来打个招呼吧!看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拼读音节词和音节)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联系语境,学习三拼音节。

首先,教师借助课文中小女孩推卡片的图,切入新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ga与gua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三拼音节,三拼音节与两拼音节的区别及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和要领。并随机指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最后是采用不同形式练读音节,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拼读音节。

设计意图:学习三拼音节gua之前,让学生从ga过渡到gua,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分三拼音节与两拼音节的概念。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课件演示三拼音节相碰的过程,既形象,又直观,再辅以歌诀的形式,不仅帮助学生明白了三拼音节的拼读要领,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再通过小组、个别的形式反复练读,三拼音节的拼读技巧很快便掌握了。

其次,出示图片,让孩子们拼读音节,并运用这些音节说话,感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设计意图:经过一段时间有意注意学习,适时设置情景,将学生从有意注意转移到无意注意状态。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与技巧的同时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给音节赋予具体的组词、造句,使无意义的音节鲜活生动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环节三:图文结合,学习字、词、儿歌。

1、读儿歌,猜谜语,认字。

出示儿歌让学生找出带有声母gkh的音节,拼读巩固音节,巩固汉字的认读。由此既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儿歌,猜谜语,将枯燥无味的拼音、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2、观察情景图,认读词语,读用词造句。

设计意图:备课既要备教材、备课标,更要备学生,很多学生在学前已认识了不少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各种识字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用拼音识字,授之以渔。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拼音的成就感。

3、拓展阅读:看图说话,编儿歌识字,拼读儿歌巩固拼音和汉字认读。

gēgehuhu

哥哥画画,huduǒhhuā

画朵荷花,māmakuātā

妈妈夸他,ddille 弟弟乐了。

设计意图:把学习拼音字母和生字寓于儿歌之中,使学生所学的声母、音节、生字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易记易诵,强化读音,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3、在领奖杯的游戏中巩固认字,并用字组词,说话学习运用。

设计意图:领奖杯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汉字,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有借机检查乐生字的认读。

五、拓展练习:

课外推荐阅读(巩固汉字认读)

有个弟弟叫小小,他的哥哥叫大大。

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自己学画画。

小小画了马驮米,大大画朵白荷花。

设计意图:将孩子开学以来所学生字编成儿歌易读,激趣,巩固学过字的认读,避免了孩子们机械的认读生字。

六、回归整体,小结

教师在课堂小结中提出希望,让学生回家当小老师叫爸爸妈妈读三拼音节,学生兴趣盎然,培养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的习惯。

七、结合实践说反思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拼音教学只有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了亲身的情感操作体验,他们才会主动、轻松、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时,我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利用醒目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多样的活动、好玩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一个有趣的童话世界。变枯燥的拼音教学为生动的童话世界游。

拼音教材配有多幅插图,尤其是表音表形图既表音又表形,这些插图趣味性较浓,又多是为儿童熟知的事物,易说易记,使学生从旧知或经验的迁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便于学生在脑海里牢固建立字母音和形的联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使用情境图、语境歌,发展学生的自然语言。同时,以儿歌或谜语教学拼音,也不失为一种有趣而生动的好方法。这些富于变化的形式,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拼音是单调枯燥乏味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又少,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汉语拼音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会学得有趣、生动。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出示课文情境图,引出gkh,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用多媒体与学生一起做游戏如:拼一拼、夺奖杯、海滩射击、拼音转轮等。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拼音教学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易被儿童接受,而且帮助学生巩固了汉语拼音。整节课我时常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这是极为有效的,这主要体现于手口脑耳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加强记忆。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浓浓的状态,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采用多种形式读,让学生人人过关;再如让学生编编顺口溜,通过自己动脑、讨论编出来的儿歌,不仅容易记忆,而且会产生成就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浓浓的。

及时肯定,增强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大都活泼,大胆且好表现,他们对新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以及师生之间的游戏、表演。但他们的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奖励、表扬保兴趣。如:上课伊使组织教学提出要求诱发学习积极性、专注性,同时规范好课堂纪律,课中我关注学生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课末慎重的对积极学习的孩子给予奖励同时鼓励提示其他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积极争取,以此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渴求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基奠,由此也增加了老师在学生心中说话的可信度,同时在无形中教与学生养成说到要做到的良好品质。

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与技巧的同时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给音节赋予具体的组词、造句,使无意义的音节鲜活生动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充分体现开放式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总之整堂课教学,我始终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在一个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口读、脑想、手书空的三结合方式学习。在学习中,辅以多形式的读,多方位的想象,讲实际的表扬评价等手段来培养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情的推动中进行学习,并以兴趣为根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性,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喜欢学习语文。

篇2:汉语拼音教学单元说课材料

理化生组

纪冰心

本单元主要学习对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建立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判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了解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实验探究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单元学法指导:

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会在讨论中获取知识和有用信息。讨论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自己的潜能,勇于想象,拓展思维。

4、采用导学案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先看课本,然后看导学案,根据导学案的提升进行小结复习,主要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学习时可以交流、讨论,互帮互学,大家都不懂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再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篇3:注射给药法单元教学说课设计

1 说教材

1.1 选用教材

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要求与课程的设置特点, 本课选用的理论教材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由李晓松主编的《护理学基础》第二版, 说课单元选取该教材的第十五章药物疗法中的注射给药法。实训教材选取我校的校本教材《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实训》。

1.2 说课程设置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是护理人员工作必须掌握的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是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病人的基础职业能力。

前期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及人文学科为护理学基础奠定了护理基本素养。而护理学基础又是后期护理学专业课的奠基课程, 是护理专业知识向临床实践过度的桥梁, 为护理专业学生从事临床各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注射给药法是临床护士工作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 因此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 其学习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给药的基本知识后。这时,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无菌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注射给药法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拓展和应用, 也是为后面的知识如药物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法、标本采集等奠定基础, 起承上启下作用。同时为学生今后能胜任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说学情

笔者授课的对象是本校护理专业二年级第三学期的学生, 他们大多是17、18岁初中起点学生, 有如下特点。

2.1 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经过解剖、生理及一部分护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的解剖位置、生理机能。护理学基础前期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但不够稳定。

2.2 学习能力方法

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能独立思考问题, 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2.3 非智力因素

学生对学习注射法期盼已久, 在生活中已对各种注射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不敢面对病人注射的现象突出, 且安全意识不足, 厌烦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因此, 通过活泼、直观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学得会, 用得上。

3 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及护理工作岗位的分析, 将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3.1 知识目标

让学生领会并解释注射原则、各种注射法的目的、部位及注意事项。

3.2 技能目标

学会药液抽吸技术、各种注射技术。

3.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工作严谨、关心病人、并能与病人有效沟通的职业素质。

3.4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各种注射的穿刺步骤, 掌握各种注射技术。

3.5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药液抽吸技术及各种注射技术。通过对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 培养学生技能迁移能力, 使学生在学校内获得的技能能够对将来从事的护理工作形成积极影响。

4 教法、学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笔者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 笔者采用了活动体验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 以实现师生互动,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思想。

4.1 教法分析——任务驱动

将注射给药法, 分解成若干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给学生布置了相对应的任务, 比如学会各种注射技术。然后将这一任务再进行分解, 比如项目四, 静脉注射技术。在任务驱动下,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 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分析问题的能力。

4.2 学法分析——活动体验法

本单元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活动体验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验性活动中, 主动亲历—体验—悟理—导行这一过程,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5 说教学过程

5.1 教学的设计依据和理念

本单元教学的设计依据和理念是“三个对接”。 (1) 基础理论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对接; (2) 基本技能训练与医院临床操作对接; (3) 职业素养教育与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对接。

5.2 教学准备

5.2.1 教师、学生 (1)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包括安全给药教育和职业防护教育。 (2)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民族比例等进行科学分组。将全班分为13个组, 选取掌握知识快、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 发挥其骨干作用。 (3) 对学生上课前的仪容仪表进行检查。 (4) 要求学生查阅皮肤的结构、周围静脉的走行等资料, 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做一个复习。

5.2.2 教学环境因为本单元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在实训室内完

成, 因此所有教学过程均在实训室内进行, 尝试理室一体化教学, 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非常好。

5.2.3 教学用物将四种注射法的用物摆在治疗台上, 采用直观

和对比的方法, 让学生去看, 使学生知道四种注射法的用物有哪些是相同的, 哪些是不同的。

5.2.4 教学设备 (1) 相关课件、视频。

(2) 示教、反示教系统。 (3) 皮下、静脉、肌肉注射模块以及仿真静脉臂。

5.3 教学程序

本单元设计用时10学时:自安瓿和密封瓶吸取药液各0.5学时;皮内注射技术2.5学时;皮下及肌内注射技术3学时;静脉注射技术3学时;注射原则的内容0.5学时。

现在就以静脉注射术为例, 阐述我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

5.3.1激趣引题, 自学体验 (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3], 因此笔者借助“静脉注射后, 治疗变抢救”这一视频, 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患儿的死亡带来什么启示。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 使学生认识到静脉注射法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3.2 示范导拨, 引领体验 (35分钟) 主要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体验。该部分包括概述流程和分解流程两个环节。 (1) 概述流程 (15分钟) , 教师给学生观看本校参加“全国及全疆护理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的学生的视频。通过榜样的力量, 进一步激发学生想学习和学好静脉注射法的强烈愿望。之后由教师概述静脉注射的整个流程, 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分解示教 (20分钟) , 通过与临床对接后, 发现医院护理人员在实践操作中静脉注射法穿刺失败率高。根据特殊病人比如肥胖、水肿、老年病人其静脉穿刺要点不同, 说明穿刺这个步骤既是静脉注射法操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 教师对穿刺这个步骤加以示范。示范前将项目再进行分解, 将它分为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3步, 之后再层层分解, 要做到环环相扣。为了让学生掌握的更好, 我们将其中穿刺这一任务, 再分为4个环节:进针角度15°~30°;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见回血再顺静脉进针少许;两松一固定。并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个掌握。从而使学生明确静脉注射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其临床判断是什么。

通过教师严格、规范的示教, 使学生对静脉注射的每一个步骤认真领会。

5.3.3 迁移反馈, 实践体验 (85分钟) 同时为了突破难点, 笔者围绕穿刺这个步骤进行分解训练、仿真训练以及同学间的真做。反复实践, 不断强化,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1) 分解模拟练习 (10分钟) 。 (1) 让同学们练习持针的姿势、进针的角度并在塑管上不断的感受进针的方法和落空感。 (2) 在皮肤模块上复习一下如何选择血管、消毒、进针等。使学生在连贯操作中减少失误、同时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为实践环节打好基础、增强信心。 (2) 仿真练习操作 (25分钟) , 分解模拟练习做完后, 在仿真静脉臂上练习连贯操作。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在仿真静脉臂上进行仿真操作, 每人至少练习一次。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操作中做到能倾听、能动手、会表达、会思考;同时也掌握了仿真静脉注射的操作要领, 在操作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达到突破重点的目的。 (3) 情景教学实践 (15分钟) , 当学生的连贯操作掌握之后, 应在情景当中教会学生如何去应用静脉注射法。教师创设一情景, 给心衰病人进行静脉推注西地兰。随机抽取两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利用示教反示教系统将演示拍下并加以适时点拨。通过示教反示教系统对学生进行评价, 使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学习, 更能在实践中体验。 (4) 学生间进行操作 (35分钟) , 最后在学生掌握操作流程以及学会处理操作中出现的意外的前提下, 学生两人一组, 互相进行静脉注射。这使学生在练习中既能体验到掌握静脉注射的喜悦, 又能体会到病人的心理感受和身体的反应。

5.3.4 总结质疑, 巩固内化 (5分钟) 采用学生总结, 教师订正和补充的方式。通过学生的总结, 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的效果, 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5.3.5 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5分钟) (1)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 制定有针对性的静脉注射法的训练计划, 并付诸行动。 (2) 以表格的形式对四种注射法进行对比。

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可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进一步加深了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享受到了自主学习过程的乐趣。

5.4 板书设计

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板书内容主要侧重注射法的操作流程, 突出教学的重点。

6 教学反思

6.1 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反思

在教学中要想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反复实践,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2 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进行中也有一些不足, 发现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习惯当观众, 合作不主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引导, 合理编排, 把学生真正的调动起来。

总之, 要想使说课说得明白, 说得有理有据, 教师必须深钻教材, 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研究教学方法[4]。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素质教育落实。

摘要:说课是教师向教学同仁和专家系统阐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注射给药法是临床护士工作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 因此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笔者通过说课的探索, 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等6个方面就该内容的教学与同仁进行交流探索。

关键词:注射给药法,说课,静脉注射术

参考文献

[1]杨龙海.高职说课的核心是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8) :15~18.

[2]方凯, 张昌宗.“说课”—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J].石家庄法高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 (综合版) , 2009 (1) :25~28.

[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篇4:汉语拼音教学单元说课材料

一、巧设演示,引出概念

恰当的课堂演示可以把一些深奥难懂的问题直观地反映出来,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强度”“韧性”的概念时,可以分别做以下演示实验。

演示1取一段100mm长Φ0.6mm的细铁丝和100mm长Φ0.9mm的焊锡丝,徒手对拉,锡丝很容易拉断而细铁丝拉不断。

说明细铁丝在拉力(静载荷)作用下更难断裂,即抵抗能力更强。由此引出“强度”的概念,学生便容易理解。

演示2用手指轻弹橡皮泥和粉笔,结果是橡皮泥产生了弯曲但并没有断裂,粉笔立即断成两截飞出。

说明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粉笔的抵抗能力更弱,由此引出“冲击韧性”的概念。这样学生就能从感受中理解概念。

再如,在讲到材料的硬度时,可用一简单的实验求证课本知识:找一把小刀切削橡皮擦和铅笔。小刀可以轻而易举地切削橡皮擦,而切削铅笔却要花较大的力气。说明橡皮擦的硬度低,而铅笔的硬度高。在讲到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时,我准备了一块橡皮泥、一块橡皮擦、一块和一把小刀,先将橡皮泥和橡皮擦放到一位同学的手中,要求判断其硬度,说明判断方法;再将小石块和小木块放到这位同学的手中,要求判断其硬度,并说明判断方法。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很自然得出如下结论:前者用手捏(压痕法)得出橡皮擦更硬,后者用小刀划(划痕法)得出石块更硬。接下来再讲授“布氏硬度测量法”等相关内容时,学生便不难理解了。

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的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加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地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演示效果

1.合理运用教材随附的光盘

用光盘中的素材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试验过程,使学生有相对直观的认识。素材中提供的实验有布氏硬度测试步骤、布氏硬度原理、冲击实验、低碳钢拉伸实验、洛氏硬度测试步骤、洛氏硬度原理、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拉伸实验。通过视频播放,能让学生从直觉上认识这些试验的过程,从而深入了解各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2.运用网络下载相关视频,让学生加深认识试验过程

现如今,网络资源丰富,我们不仅可以下载以上实验的真实视频,还可以下载工厂车间的生产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形变及受力等内容,有助于拓展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更好地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三、引导学生设计测试方法,并付诸实验过程

注重“动手优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应将重点放在精心组织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仅表现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操作上,而且表现在指导学生操作之前所进行的实验构思和实验设计上,以及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总结升华等方面。

通过在“真实”环境下的“做中学、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让学生学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增强学习成效,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特性与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例如拉伸试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简易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

实验目的:观察拉伸过程中的强化、缩颈、断裂等现象,并测定断后长度和断面直径。

实验试样:长50mmΦ0.9mm的焊锡丝若干,长50mmΦ0.6mm的细铁丝若干。

实验工具:每组游标卡尺1把,老虎钳2把。

实验过程:

第一步:用老虎钳分别夹紧细铁丝的两端(垫纸),两手对拉直到把铁丝拉断,观察铁丝粗细和长度的变化。

第二步:用老虎钳分别夹紧焊锡丝的两端(垫纸),两手对拉直到把锡丝拉断,观察锡丝粗细和长度的变化。

第三步:通过测量可知,细铁丝的断后长度为60mm(伸长10mm)、细铁丝的断口直径为0.45mm;焊锡丝的断后长度为54.5mm(伸长4.5mm)、焊锡丝的断口直径为0.6mm。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喜欢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并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通过设计以上实验,学生对于拉伸过程的强化、缩颈、断裂等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动手”,可进一步巩固“强度”、“塑性” 等知识点。

分组实验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他们可以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知识,且易于理解,便于记忆。通过以上分组实验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四、现场参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完成这一单元的课堂教学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实训车间现场参观,观察车间内某些工具或工件的损坏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指标。如钳工车间出现锯片折断、锉刀、钻头断裂现象,这就是强度问题。再如工件冲号时,有的压痕深,有的压痕浅,这即为硬度。通过现场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加深理解所学内容。

针对现有教学体制下学校实验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还可以与当地的科研院所或高校联系,带学生到实验室去参观,以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增长学生的见识。例如在讲完“金属的力学性能”这一单元后,笔者带学生到理工学院金属材料实验室进行参观。在实验室里,学生观看了许多实验,如材料的硬度测试、冲击实验、拉断实验、压缩实验。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认为看到的东西验证了课本的内容,对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切实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当学生真正“学起来”了,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课改目标。实验教学的特点是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实验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中职教师不能拘泥于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要充分发扬师德精神,认真领会新一轮的课改思想,不断探索,综合学生实际和客观条件,创设可行的实验方案,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5:汉语拼音教学说课稿

《j q x》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部分第4课。本课配有4幅小图和一幅大图,大图是配合识字教学的情景图。另3幅小图分别位于声母j、q、x的下面:母鸡昂头捉虫子、飘飞的气球、切开的西瓜,它的图形指示声母的样子,图形中的事物指示声母的读音,这样不但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了书写的直观性,而且大大减轻了小朋友书写的难度。彩色插图营造了和睦的一家:妈妈在洗衣服、爸爸爷爷在下棋、哥哥玩积木、小妹妹在看小鸡做游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求学生读准声母j、q、x的音,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位于此单元第2课,是学生的知识学习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激发将是教学老师应该注意的环节。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智力身体都处在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较长时间,一旦外界有什么情况,它们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所以,如何运用方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将是该阶段教学的重难点。再者,由于思维的发展不完全,所以具体形象思维仍主导着此阶段孩子的意志。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的任务: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再加上现阶段的学生实际:注意力不集中,以抽象思维为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学会j、q、x的读音,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能正确拼读j、q、x和i的读音,以及j、q、x和i、a的三拼读音。

(二)能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j g x的读法和写法

四、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优化。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目标的统一,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我将在各个教学环节贯穿情景教学法。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将整个教学环节用一个小故事串联起来,通过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片及做游戏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五、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课中,为了实现拼音教学的目的,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

(一)观察法

本课配有多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之间的联系,以达到认读记忆音和形的目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法

根据新课程理论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于是,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我还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说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5个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观察图画,正确发音―联系生活,记忆书写―拼读练习,掌握规律―拓展巩固,结束课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感化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本课的开始,我就将整个课堂用去韵母王国做客这个事件串联起来。借助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在童真,童趣中教师与学生心灵融合,注重情感的渗透。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观

的感受以达到学生心灵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境界。首先,我引入了i、a这两个老朋友,然后复习巩固后,一个一个的出现本课的声母。

(二)观察图画,正确发音

低段的拼音教学,应该图文、形、音三者结合记忆,所以我设计学生在小i和小a的带领下,来到花园(此时出现母鸡捉蝴蝶的画面),我将引导孩子说说画上画了什么,j的名字可能是什么,然后教给他们发音的要诀,并进行(cn―teacher。com)随堂练习,以巩固发音。接着,来到小i小a家门口(出现五彩气球的画面),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的特点,让孩子自己当小老师,我只做提醒、正音。最后,来到小i小a家,有孩子送来了甜甜的西瓜,由此过渡到教授“x”的发音。

然后,为了使教学充满乐趣,我还以智慧奶奶的口吻将发音秘诀用有趣的儿歌连接起来:一只母鸡jjj;五彩气球qqq,甜甜西瓜xxx。

在此环节中,找朋友、开火车、比一比等多种方法被我运用其中,力求使好动的孩子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j、q、x的发音。

(三)联系生活,记忆书写

字母的书写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所以,我通过画画、开火车、小组合作、flash动画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操作的:首先,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今天的新朋友像什么东西,让学生自己找出j、q、x的形状特点,然后,分别播放j、q、x的书写flash动画,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j、q、x在四线三格中的书写规律。为了加强印象,我会于黑板上再次强调它们书写应该注意的地方。接着,让孩子随堂练习,在书本上描一个,在作业本上写两个。同时,请两位学生近距离观察新朋友,在黑板上书写,以发现孩子们的书写错误。

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新课标建议汉语拼音教学应该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我以动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视线,让他们将“新朋友”端端正正的画在四线三格里,同时适当引入奖励机制,让学生能以积极进取态度学会j、q、x的书写。

(四)拼读练习,掌握规律

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拼音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拼读环节,我设置了一个环境:音乐声中,活泼的小i邀请j、q、x去跳舞,而我将他们的舞姿用相机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来拼拼。因为学生已经学过b、p、m、f、d、t、n、l、g、k、h的拼读,j、q、x的拼读对学生来说已不是难点,这里,我以当小老师的方式鼓励学生发音,然后强调两音相拼的规律: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接下来,为了引进j、q、x与i、a的三拼法,我以“看见j、q、x、i跳得那么开心,小a也不甘示弱加入进去,于是他们跳起了三人舞”的画面作为向导。这是学生继g、k、h后第一次遇见三拼法,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应该很容易就会拼读了,但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还需仔细的讲授。为了照顾个体差异,我将以当小老师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三拼法的掌握情况,在此过程当中,让所有学生练习拼读,然后,同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从而使所有学生都掌握j、q、x与i、a的拼读,同时再次教给学生三拼小秘密:身轻介短韵母响。

(五)拓展巩固,结束课程

在课文的最后教学环节,为了巩固今天所学,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设计了一个摘果子的游戏:j、q、x、i、a跳舞跳得饿了,于是提议去果园(出示果园里果子成熟的画面)摘果子,但这果子不是随便给的,必须正确读出或拼读出果子上的字母、音节,果子才能被带走。然后让孩子们以开火车的方式,将贴在简笔画上的苹果、桃子等水果摘下来,读读。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吸引小孩子的兴趣。

最后,门铃响了(播放动画),小i小a家里有来客人了――ü,本节课及到此结束,第二课时,将学习j、q、x和ü相拼的规律,同时学习5个生字。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辅助教学,我为此篇课文设计了以下板书:

j q x

篇6:汉语拼音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a o e》《i u ü y w》《b p m f》《d t n l》《g k h》《j q x》《z c s》《zh ch sh r》《语文园地二》。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汉语拼音的教学。本单元共有8课,主要学习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和“yi、wu、yu、zi、ci、si、zhi、chi、shi、ri”10个整体认读音节。编排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读准6个单韵母的四声及轻声;准确地拼读23个声母与6个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爸、妈”等21个生字,朗读儿歌,体验童趣。“语文园地二”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连一连、摆一摆、比一比、做一做、涂一涂等方式,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能读准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和10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词;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会认本单元21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会读儿歌《轻轻跳》《说话》《在一起》《过桥》《绕口令》。

四、教学重、难点

1.声母的发音及声母与韵母拼读音节。

2.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3.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4.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五、课时安排

篇7:汉语拼音教学单元说课材料

六桶小学

叶伦碧

一、说教学内容和设计理念: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的习作:观察的日记。这次习作是

学生充分观察日记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说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习作能力训练中明确提出:“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懂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主要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说教学目标:

1、注意日记的书写格式;

2、认真观察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把自己最想写的写成一篇日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并养成观察周围事物、勤动笔的良 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有序,内容具体,格式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有序,内容具体,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两篇例文,一是月季花,二是蚂蚁搬家。

2、教学前,让学生观察事物或活动,把发现的过程和新发现记下来,观 察的对象可以是植物、动物、活动等。

(二)、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今天,我们要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观察发现写成一篇日记,让别人读后,能感受到你的观察过程,分享到你习作的快乐!

(三)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谈话:让学生讨论日记的格式。

2、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观察日记的格式。

(四)引导习作:

1、让学生读习作的要求,引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2、指名学生说说习作的具体要求。

3、出示例文,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并思考这篇习作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

4、引导学生评价。

5、让学生同桌说说自己想写的事物,交流汇报。6引导学生拟出本次习作的提纲。

(五)学生动手习作:

1、教师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2、让学生动手完成:(在学生完成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及学生保持安静,避免打断学生的写作思路)

(六)交流习作:

1、学生同桌交流习作,看看你的同桌的习作完成得怎么样。

2、引导学生评价同桌的习作(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3、教师总结性评价。

(七)、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重要任务的归纳,所以本节课的板书主要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完成下。

要格式正确

观察日记一则

注意搜集材料

对材料作合理的安排

篇8:汉语拼音教学单元说课材料

一、解读取向:发掘阅读材料背后的信息

这一单元所呈现的内容与以往各单元组不一样, 它包括了导读、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三个板块。特别是所呈现的“阅读材料”不像以往的课文, 让学生精读品悟, 而是如王荣生教授提到的属“用件”文选类。仔细阅读文本三个板块材料, 不难发现以下几个信息。

1.导读材料:暗示单元教学的方向性。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导读都很有特色, 细心的老师就能发现, 导读一般由两个段落即两个部分组成:先阐明本单元的教材内容, 再指出课文的表达形式或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这个单元也不例外, 从导读的第二自然段中可得知, 这个单元教学目标的几个关键词“感受”“体会”“学习”“撰写”, 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向。但这个单元的导读与其他单元的导读既有共性, 又有其个性, 即此单元是综合性学习, 是一种活动, 教学中要围绕综合性学习 (活动) 的课型特点去组织教学。

2.“建议”材料:注重活动过程的合理性。这个单元出现了两次“活动建议”提示, 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依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 并针对各个地区的实际差异提出了多种学习方法, 意在让老师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如, 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中就提出做一次调查, 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从哪些渠道获取了哪些信息, 从中能发现什么。还特意指出, 可通过其他活动体会信息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第二个板块则提出四项活动建议, 细心揣摩, 不难看到编者的这一编写意图。在这里, 其实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第一步, 确定话题。第二步, 获取资料。第三步, 分析材料, 形成观点。第四步, 仿照样本, 撰写报告。

3.阅读材料:体现研究活动的多样性和连贯性。这两组阅读材料明显区别于教材中的其他文章。其他文章是课文, 供精读或略读之用, 而上述阅读材料, 原则上从属于活动。因此, 对它的认识、定位将对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两组阅读材料说明, 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两大块:一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二是用好信息写研究报告。体现了研究活动的多样性和连贯性。

这一单元呈现了两组阅读材料, 第一组安排在“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板块中, 包括《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和《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 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 这一组阅读材料文体多样且内容比较集中, 有故事、说明文、演讲稿等, 反映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第二组“利用信息,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板块中, 阅读材料包括《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第二组阅读材料是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 从这个材料中, 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 学习通过寻找规律, 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从而对症下药,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 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本, 学生比较容易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活动取向:凸显阅读材料的核心价值,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孩子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切活动都围绕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展开, 要体现语文味。这次综合性学习也不例外。我们从阅读材料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后, 如何开展好活动, 不可忽视对文本的阅读, 不能架空文本天马行空地展开活动。如何用好材料, 凸显“综合”的本质呢?笔者从不同内容的两个板块提出教学建议。

(一) 第一板块:

信息获取的方法———了解和体验

1. 阅读了解。

阅读第一组材料, 重点不是去“学文”, 而是在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把握自己》和《网上呼救》后, 一是从中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二是从文中受到启发, 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学习活动。这一组材料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

(1) 对比阅读。通过前后材料的对比阅读, 了解和领悟古代传递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以及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 体会信息传输的方式、速度、效果古今迥然不同, 变化日新月异。

(2) 制表阅读。表格内容为古代的烽火、跑步、漂流的瓶子等, 现代当代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不同信息传递手段和传递的时间或速度。要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2. 体验获取。

先后开展以下两项活动, 或在以下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 (1) 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 (2) 阅读《把握自己》, 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其中 (1) 适合城乡各类学校, (2) 适合电视和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如,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这项活动简单易行, 且很有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调查可以直接感受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的丰富性。活动前, 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 表格要简单明确, 便于记录。

这项活动需要事先布置, 学生和家长都要留心自己一天获得的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用访谈的方式, 一边与家长交流, 一边记录, 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 学生整理汇总。活动不能局限于活动本身,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归纳, 并得出结果。如, 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不同的渠道信息量大小不同;人对信息需求的差异等。

(二) 第二板块:研究报告的撰写———读、学、写结合

1. 读中学。

这组阅读材料是综合性学习中“利用信息, 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这一板块的辅助材料, 安排的是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其目的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样本, 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 并尝试着自己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在这里, 《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的功能在于使学生学会“怎样写”, 它关注的重心是文章的“形式”, 而不是“内容”, 类似于以往教材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如,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李姓方面的知识, 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报告写法方面的知识。比如, (1) 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2) 搜集到的信息如何处理? (3) 筛选信息的标准是哪些? (4) 这篇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 这篇研究报告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 学中写。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要确定主题, 搜集有关信息, 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 阅读两篇阅读材料, 了解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2)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打开学生的思路。而后, 确定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主题, 比如, 本班同学错别字情况调查和分析;市场上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等。 (3) 分头搜集资料, 在组内交流并汇总搜集到的资料。 (4)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明白搜集的信息是要按照不同方面进行分类的;对搜集到的信息还要进行筛选, 根据需要有所取舍。 (5) 对筛选出的资料进行分析, 形成初步观点。 (6)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 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

3. 写中评。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此环节主要内容是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 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汇报、交流。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 可以布置一次展览, 展出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研究报告、活动掠影等, 也可以开一次汇报会, 报告个人或小组在某一个问题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其他同学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提问。不论采用哪种形式, 都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这里特别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具体做法可以是: (1) 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 (2) 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3) 听众提出疑问, 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 (4) 听众对汇报作评价。

篇9:汉语拼音教学单元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中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这一课在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元素、化学式等知识,同时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基础,而本节课又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做好了知识准备。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情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许多化学反应,能够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基本具备了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3.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教材及教情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分析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5.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本质。我是采用通过小组实验、共同探究、动画演示突破重点难点。

6.教材改进

课本中实验5—1的实验装置。

二、说教学方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学生的化学知识还处于启蒙阶段,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还不熟练,所以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科学史实、微观模拟、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

通过复习白磷的燃烧、蜡烛的燃烧、水分解等反应。引出这些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学生分组讨论做出猜想:可能改变,可能不改变。

2.实验探究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制订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时,首先提示学生应该思考哪些问题。例如:可以选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方法;实验中要用到哪些仪器?……

根据设计实验要考虑的问题,教师给出方案。

教师演示:白磷燃烧的实验,对方案一中反应前后所称量的物质进行对比。最后得到的就是:白磷质量+氧气质量(参加)=五氧化二磷质量(突破重点)。由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让学生根据所给的药品,完成活动探究二。

活动探究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电子天平、注射器。

经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分组实验,说明猜想一正确。

3.科学史实

由于两个实验不能说明定律的正确,我带着学生一起去做个时间旅行,从公元前300多年到20世纪初,质量守恒的思想从产生到发展成为理论定律的过程。

①朴素的唯物思想阶段;②自觉应用阶段;③经验定律阶段;④理论定律阶段。

4.微观模拟

课件展示动画模拟水分子电解过程中分子原子的微观变化。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仔细观察。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改变了没有?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完善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不变、二改变、二可能变”,课件展示。

5.课堂小结

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实践中得到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实验中的相同装置,出现不同现象,再次出现探究的高潮,引导学生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利用动画帮助学生建立微观的概念,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为了增加实验的精确性,我改用电子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实验。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学生的实验操作还不是很熟练,有些动作还不够规范;新课内容多;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典型例题训练的不够;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用改进好的装置去再次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

上一篇:盗梦空间讲堂下一篇:长隆野生动物园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