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2024-04-28

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通用6篇)

篇1: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

时间:20XX 年 X 月 X 日

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时间:2021-03-31

——让艺教之花在童心绽放

xx 二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个性特色、优质的艺教资源的区级窗口学校。

学校现有六个年级,46 个教学班(其中日托班 18 个),学生总数2522 人,教职工总数 169 人。其中音、美、舞等艺术专任教师 39 人,占教职工总数的 23.08%。

近十年来,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艺辅德,以艺增智,以艺促能,以艺冶情,以艺健体,营造了“艺术特色、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的人文氛围,具有了丰富的艺教资源和肥沃土壤。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xx 二小渐臻质量立校、艺术兴校、特色强校。学校曾先后荣获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xx 市第三届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竞赛优秀组织奖、xx 市第三届体音美教师综合技能竞赛二等奖、xx 区第十三届学校艺术节“诗韵 xx”优秀文艺节目汇演学校组歌舞金奖、校本教材《书法练习册》荣获湖北第一届中小学校本教材评选活动优秀奖、第四届谷城杯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组织奖、xx 区艺术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及奖项。

一、高位领引,顶层通达

艺术教育工作是窗口——素质教育工作的展示与提升,其工作的好

坏直接影响着我校的外在形象,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艺术领域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养。就艺术本身来说,它是一种情趣,是一种修养。

我校提出“艺术与人文相结合、学科与活动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我们“抓普及、促提高”,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让xx 二小的学生能够在艺术熏陶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艺术活动中滋养艺术气息;让 xx 二小成为崇尚人文艺术,培养艺术新苗的乐园。

二、齐全高质,有效升华

1.开足开齐艺术课程

我校严格执行课标的规定,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艺术欣赏课。这些举措使得我校艺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全校艺术课程开课率为 100%。学校通过艺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形成热爱艺术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美术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2.强力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艺术知识,掌握必要的艺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通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链接,获得艺术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在有趣的艺术学习中培养审美趣味,发展个性,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程度得到提升,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对艺术教师的随堂听课、备课笔记抽查,关注艺术教师对学生发展需求和当地艺术教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的思考,关注艺术教师对课堂教师的教学过程优化,关注对学生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的激发,关注艺术教师多媒体运用的能力,关注艺术课堂中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性,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获得生动的审美体验……

美术教育注重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例如在美术课环境艺术设计中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在欣赏课中让学生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为使得艺术教育有效、高效,我校为每一个艺术老师培训美术、音乐专用教室,配备齐全的多媒体设备、艺术专用器材等,以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同时,我校对艺术教育成绩纳入每位学生的每学期成绩综合评定之中,并分年段实施不同的考评方式。平时采用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形式;期末考查可采用问卷、写作短文等形式,考查成绩纳入学生的考绩范围。平时成绩更加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等方式,提倡多主体评价,更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

三、多样普及,丰满灵性

1.建设完备的社团文化

学生社团活动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艺术活动的主要部分。xx 年,我校将社团活动正式列入课表(每周 2—3 节),广泛开展社团活动。我校成立社团活动领导小组,制订计划,落实措施,组建社团组织,开发社团课程,并实现了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组织的要求。共 3 页,当前第 1 页 123 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相关内容:“社团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姓名:张丽 班级:中文系 1105 班 荣誉类别:社团工作先进个人我是张丽,是中文系 1105 班学生,担任本班的组织委员,很有幸成为此次表彰中楹联协会的工作先进个人。

扬志愿精神闪奉献之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事迹材料 扬志愿精神 闪奉献之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事迹材料xx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 xx 年,下设 14 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现有队员 2670名,从成立至今多次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国家、省级大型志愿服务活动 15 次,进行省市以上义务宣传、慰问专 中学校长先进事迹 当春染新绿的时候,一群群燕子似的学生涌向这座陋巢;当夏暑袭来的时候,这里统铺寝室就成了一座座火红的砖窑;当秋果飘香的时候,这里收获的是粒粒饱满的金黄;当冬雪皑皑的时候,这里收藏的是一块块沉甸甸的金匾。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2021 优秀班干部事迹材料 4 篇 本文目录 2021 优秀班干部事迹材料初中优秀班干部事迹材料中学生

优秀班干部事迹材料优秀班干部事迹材料一个默默地为班级做事,无论在教室还是在老师的办公室,总能看到他在同学中间忙碌着,这位学生就是深受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拥戴的学习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谱写青春绚丽的篇章 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谱写青春绚丽的篇章 xx 老师从教二十一载,当了二十一年班主任。他在班主任工作这片平凡而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芳草地上,一路风尘,播撒着爱心,浇灌着希望,谱写出了青春绚丽的篇章。

学习之星事迹材料 3 篇 本文目录学习之星事迹材料学习之星事迹材料范文学习之星事迹材料学习之星事迹简介 1 梁静同学就读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09 级应用英语专业,现担任院院外语协会会长、520910 班学习委员。

十佳护士夏媛媛先进事迹材料 有这样一位护士,她没有学富五车的才华,但她用最美的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她没有风华绝代的容颜,但她用最朴素的笑容为患者增添抵抗病魔的勇气;她也没有一举成名的伟大事迹,但她用最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她,就是红十字博爱 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xx 同志,现为 xx 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大外科主任,市学科带头人。自 1985 年从 xx 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医院外科临床第一线工作。

事迹材料

致自己的励志语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所谓的成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

天道酬勤,加油,加油,再加油!

篇2: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青岛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和教育理念,以‚办人民满意大学‛为宗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经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省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学校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和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获奖方面,在省内高校中领先,获全省唯一一个‚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数量和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学习竞赛、科技大赛获奖数量均居省属高校前茅;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是三所拥有‚山东省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学校硕士及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二级学科硕士点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一;是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和山东省五所德育示范高校之一。毕业生连续多年实现文明离校,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本科教育基础扎实、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今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视察青岛大学,充分肯定了青岛大学的办学成就,这不仅是对青岛大学的肯定,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高校的肯定;刘延东同志在青岛大学的重要讲话,不仅对我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国高校都具有指导意义。1

目前,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掀起了积极贯彻落实刘延东同志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努力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改革创新,以特色求发展

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在山东省高校大规模扩招、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即将完成之际,学校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和需要,及时地提出了内涵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向以内涵建设为重心转变、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提高内在竞争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学校领导班子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较早地提出了培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观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同专业交叉听课、双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学生创新性活动开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今年9月1日,《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刘延东同志在视察烟大时认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观念很好‛。青岛大学是在改革开放中建设起来的大学,从一开始就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化的教育思想,早在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之前,就与韩国木浦大学等定期开展学生互换、学术交流与交往等,并在与日本、韩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对法交流继去年在法国昂热市创办了孔子学院之后,今年6月法国政府又在青岛大学设立了法语中心,法国驻华大使苏和、卢瓦尔大区主席奥克谢特等一行56人亲临烟大出席揭牌仪式。面向未来,学校进一步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在去年年底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升华了办学理念。目前,学校正在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群策群力,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特色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持续不断地培育特色、凝练特色、强化特色、突出特色。经过不断凝练和升华,明确了在办学特色上坚持‚双重依托、三方互动、借力发展‛(双重依托,即依托强校——北大、清华和强市——青岛;三方互动,即强校、强市加青岛大学互动);在学科建设上坚持‚重视基础、强化应用、推动交叉、突出特色‛;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理工结合、文理渗透、通专并重‛;在教育方式上坚持‚环境育人、以美育人、发展个性‛,并逐步固化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集体意识,渗透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去。

管理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较早地进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学校宏观调控、学院相对独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逐步落实配套措施。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学院实行学科归属制、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的框架,实施定岗定编定责。同时,将两级管理考核与运行多年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兼容一体,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建立后勤服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以落实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益。这些措施都极大地调动了部门和学院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强化内涵建设,以质量促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省内最早实行了学习警示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及考试方式改革。全面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逐步采取‚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现有国家、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教学团队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9个,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39项。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学习竞赛、科技大赛获奖数量均居省属高校前茅。两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一、二等奖7项、山东省一、二等奖6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一、二等奖共89项。毕业生考研录取率持续增长,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87%以上,被评为‚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施235学科建设工程,着力构建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积极抓好学位点建设。坚持‚择优扶重‛原则,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了一批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04年以来,学校新增5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硕士点。在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排名第19位,药学第14位,历史学第26位;在2006年的评估中,我校物理学排名第44位,化学第39位,化学工程与技术第33位,数学第53位;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民族学排名第6位,外国语言文学第28位,土木工程第40位。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实施2233科研发展工程,坚持政策引导,强力推进,主持国家各类科研基金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均大幅提高,近年来共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位居全

省省属高校前列;科研经费持续攀升,共获得科研经费1.3亿元。有3个‚泰山学者‛,2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软科学研究基地、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和省级大学科技园各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三等奖4项。三大检索及三大转摘论文达1500余篇。获教育部‚‘九五’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团队‛和‚‘十五’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团队‛称号。《青岛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三、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谋发展

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对事关学校建设发展和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注意倾听教师意见,进行广泛论证。坚持民主治校、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教授治校,2009年,获‚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在财力十分困难情况下,认真落实相关政策,保证了学校财务工作正常运转和教职工待遇的落实。启动三高校生活小区和家属区旧房改造工程,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

实施‚1512‛人才工程,经过强化建设,师资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学缘、学科(专业)等结构进一步优化;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在重点学科、重点人才引进方面形成特色,成效突出。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158人,96%的专任教师为非本校毕业生。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占专任教师的43%,硕士及以上学位人

员占专任教师的75%,其中博士占专任教师的近30%。2005年至今,学校共引进高学历人才410人,人才引进质量明显提升,其中引进博士学位人员占当年教师引进总量的85%以上。另外,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教学名师4人。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成立社区党工委,作为党委的派出机构,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社区,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国教育报》进行了报道。持续实施以文明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做人教育为根本的审美教育。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召开了‚海峡两岸大学美育研讨会‛。开设‚北大清华两校名师讲堂‛,浓厚学术氛围,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抓好校园文化设施及环境建设,建成全国首屈一指的‚千米文化艺术长廊‛。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建设,被评为‚山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促进学生权益的维护。以优秀成绩通过省高校德育评估,被评为省‚德育工作优秀单位‛。

不断强化管理和服务,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注重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把经济资助与人格培育有机结合,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涌现了不少‚自强不息优秀学生‛和‚感动烟大优秀学子‛,如‚家贫志坚‛的王流川被评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背着

母亲上大学‛的孝子孙成法被推举为第12届‚青岛市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此外,学校高度关注贫困生及贫困生就业工作,坚持‚一对一、一帮一‛解决贫困生就业,《中国教育报》曾做过专题报道。

四、积极回报社会,以服务助发展

服务地方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地方重点综合性大学优势,坚持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率先在驻地高校中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做出贡献,而且学校各项事业也取得显著成效。06-08年学校连续三年被市政府授予‚青岛发展突出贡献单位‛。截至2008年,学校已与烟威地区所属各县市区以及中国航天513所、中科院青岛海岸带研究所进行了对接,并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学校还走出青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搭建更大的合作平台。2007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依托培养单位。2008年,学校与东营市垦利县开展了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扩大了社会影响。今年8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山东)基地‛正式落户烟大,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高校设立的第二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国教育报》也曾以‚青岛大学服务社会求发展‛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的各类专业人才覆盖了青岛市大部分产业领域,支持了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如,海洋学院瞄准蓝色经济的战略需求,主动出击,成效显著。据粗略估算,该院培养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占全青岛市从事水产养殖人才总数的近60%,在山东水产行业技术、管理人员中也占有很大比例,成为蓝色经济的生力军。海洋学院与中

科院青岛海岸带研究所共建的‚海洋环境化学‛实验室,以我校为第一单位,申请并获得了国家‚863‛项目。学校以该院为依托获得了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专业资质,成为山东省首家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综合性高等院校。

篇3: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事迹

广河县

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 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大门”。近年来, 广河县立足县情实际, 紧紧围绕省州农业发展的总体安排部署, 创新发展模式,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 着力培育草食畜牧业, 有效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2012年两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列为全国50个县之一、全省唯一的高产创建整县推进示范县;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民族地区“养羊大县”和“种养结合示范县”。

(一) 坚持普惠理念, 牢固确立农业基础地位

广河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 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 广河县牢固树立普惠理念, 坚持把农业作为重点扶持的基础性产业来培育, 从发展规划、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制定措施, 大力扶持, 真正确立农业基础地位。经过几年的实践, 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旱作农业为基础、以秸秆利用为依托、以草食畜牧业为突破、以能源沼气为辅助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总结起来就是坚持“种养”结合, 努力实现“种足、养多、增收、普惠”目标。

(二) 政府强力推动, 旱作农业实现全覆盖

广河县从2005年开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实现了适宜种植区全覆盖。2014年, 广河县多方筹措资金1070万元, 购买地膜850吨, 争取省州配套地膜700吨, 通过科学谋划, 靠实责任, 抢墒覆膜, 强化服务, 全县共完成覆膜36.11万亩, 占省州任务36万亩的100.3%。经省农牧厅专家实地测产, 广河县全膜玉米自2006年以来平均亩产在830公斤以上, 2014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33.5公斤, 与半膜玉米亩产613.4公斤相比, 亩均增产220.1公斤, 全县增产粮食7.88万吨, 全县旱作农业总增效益2.572亿元, 户均增收6840元, 人均增收1286元。在推广工作措施中, 县上提出“年年都有新突破、年年都有新亮点、年年都有新提高”的要求,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始终将思想引导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步开展, 每年组织村社干部现场观摩, 邀请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讲课培训, 广泛宣传讲解双垄沟玉米的技术原理和增产效益, 用事实教育群众, 用典型引导农户, 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这项技术的认知率, 逐步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以接受。二是注重资金投入。从十分紧张的县级财力中想方设法整合资金, 通过向群众补助地膜的方式, 强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2014年, 广河县财政整合落实补贴资金1800万元, 争取省州资金900多万元, 共计购置地膜2160吨, 免费发放给群众。通过大力扶持引导, 使群众普遍掌握接受了该技术, 并自发种植全膜玉米。三是注重机械耕作。在推广过程中, 高度重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2014年, 广河县共投放农机具3265台 (套) , 受益群众5500户, 其中拖拉机2433台, 旋耕机械503台, 覆膜机402套, 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特别是旋耕机, 每天整地20亩, 有效提高了整地质量和速度, 解放了劳动力, 综合效益显著。四是注重技术服务。实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 承包负责制度, 广河县每年抽调100多名技术人员, 组成70多个技术服务小组, 深入覆膜一线, 开展人对人、面对面、零距离的技术服务。具体做到了严把“五个关口”、坚持“五个统一”的要求。即严把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选种“五个关口”, 坚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施肥水平, 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的“五个统一”要求。五是注重行政推动。推行“三级两线”工作制, 县、乡、村三级干部工作各延伸一级, 县级干部工作延伸到乡抓样板, 乡镇干部工作延伸到村抓规模, 村社干部工作延伸到点抓落实;行政线确保资金、农资、机具等扶持措施到位, 业务线确保技术指导、地膜发放等田间服务措施到位。六是注重地膜回收。随着全膜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地膜使用量也逐年增长, 大量的废旧地膜随意堆弃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不仅严重影响着农村环境卫生, 而且相当一部分旧膜残留在田间不腐烂, 造成土壤板结, 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导致作物减产。为此, 广河县专门筹措资金, 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 在每个村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点, 每个乡镇设立回收站, 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集中回收, 同时, 积极联系生产企业, 对回收的地膜进行再加工、再利用。2011年以来, 共计投入资金450多万元, 收购废旧地膜4300多吨, 每年回收1000吨以上。2014年, 完成废旧地膜回收1700吨, 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基本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三) 推进高产创建, 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随着适宜种植区全覆盖, 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促进增收, 空间已十分有限。为此, 广河县一方面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另一方面, 积极探索提高粮食单产的方法, 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工作。在不同区域建立了25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示范面积38.8万亩。2011年以来, 广河县抢抓被列为高产创建整县推进示范县的大好机遇, 通过加大投入、强化服务、提高机械利用、清收废旧地膜等措施, 全面提升了旱作农业耕作种植水平, 增加粮食单产。2014年广河县玉米平均亩产为843.7公斤, 超出农业部650公斤的高产创建指标要求。

(四) 延伸产业链条, 着力培育壮大草食畜牧业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大面积推广, 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 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玉米秸秆。广河县将草食畜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育的富民产业, 抢抓省上扶持机遇,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2014年广河县秸秆总量达68万吨 (风干重) , 为发展草食畜牧业储备了丰富的饲草资源。在思路上, 坚持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 以联户养殖为方向, 以秸秆利用为重点, 以科技服务为支撑, 以金融支持为动力, 综合利用玉米秸秆, 有力推动了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立足县情实际, 大力推广“人畜分离、联户养殖、集中管理、单独核算”的联户养殖模式, 创出了一条最广大、最普通、最贫困老百姓稳定增收的路子。目前, 广河县牛羊存栏130万只羊单位;建成联户养殖小区 (场) 191个;青贮窖池30万立方米;秸秆利用率达68%;畜牧业产值2.8亿元, 人均养殖业收入1400元。

(五) 发展能源沼气, 努力走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广河县旱作农业的稳定高产, 重点亦得益于丰富的有机肥。据测算, 全县农田亩均施农家肥6吨, 既减少了化肥施用量, 又改善了土壤结构, 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效益。目前, 广河县共建成户用沼气池20300户, 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初步形成了“旱作农业—玉米秸秆—养殖牛羊—能源沼气—有机肥料—粮食增产”的农牧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

凉州区

近年来, 凉州区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 以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增加效益为目标, 大力挖掘粮食单产潜力, 在保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增加总产, 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14年全区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54.4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9970元;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7.82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106.12万亩, 平均亩产656公斤, 粮食总产量69.64万吨, 较上年增加2.12万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675公斤。粮食作物中, 玉米68.7万亩, 产量54.5万吨;马铃薯16.1万亩, 折粮产量8万吨;小麦12万亩, 产量5.87万吨。农民人均种粮纯收入达到1464元, 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凉州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农牧、财政、发改、水务、农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全区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了“一个领导小组负责一项工作, 一项工作一套工作班子”的工作制度, 实行重点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区级技术人员联系片、基层农技人员联系户制度, 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纳入乡镇和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严格考核奖惩, 形成了行政推动、技术支撑、农户受益的有效工作机制, 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二) 落实惠农政策, 激发种粮积极性

一是切实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广泛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宣传, 做到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二是积极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政策。2014年全区承保玉米40万亩、马铃薯6万亩, 安排保费补贴专项资金821万元, 玉米保险理赔474万元, 马铃薯保险理赔60万元, 较好地化解了粮食生产风险。

(三) 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增产基础

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建设农田防护林、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 夯实农业基础, 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08年以来, 凉州区累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87个, 建成高标准农田56.17万亩;共衬砌干、支渠102公里, 斗、农 (井) 渠7958公里, 安装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4887套;配套田间节水面积115.5万亩, 其中渠灌93.1万亩, 管灌8.6万亩, 大田滴灌9.2万亩, 温室滴灌4.7万亩, 节水灌溉体系初步形成, 提高了农田保灌能力, 为粮食增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 实施高产创建, 提升生产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以玉米为主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2008年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来, 凉州区累计建立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0个, 实施总面积60万亩, 平均亩产达894公斤, 比全区平均亩产提高130公斤, 累计增产7800万公斤, 新增产值1.56亿元。二是积极开展玉米增产模式攻关试点。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点, 以创新组织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专家指导方式为着力点, 在种植规模、栽培技术、机械研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上求突破, 凉州区落实玉米增产模式攻关万亩示范片11个, 面积32万亩, 平均亩产可达950公斤, 比全区平均亩产提高150公斤, 通过典型示范, 以点带面, 促进了全区粮食大面积增产。

(五) 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组织方式。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把攻关工作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 建立攻关示范点, 推进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全区培育种植大户180个、种植业合作社283个, 农机合作社39个, 在黄羊镇、韩佐乡等乡镇, 支持种植大户建立500亩以上示范点6个, 新型经营主体在增产模式攻关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二是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监测手段, 对土壤养分、墒情定期监测, 做到适时适墒播种, 适时适量灌水, 提高玉米苗情、土壤水分和配方施肥管理的精准化水平。三是创新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和村级组织办公场所, 搭建村级服务平台, 以基地农户为基础, 以合作组织为纽带, 以龙头企业为骨干, 创新农业服务模式, 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 有效解决了基层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四是创新专家指导方式, 聘请全国知名专家, 为凉州区玉米增产模式攻关号脉把诊, 解决技术瓶颈, 建立了“技术单位领导+区级专家+技术服务小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技术服务模式。

(六) 强化技术集成, 提供科技支撑

注重示范引领, 按照“五统一”要求, 整村整组推进, 做到乡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 累计建成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0个, 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一是大力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2010~2014年累计推广432万亩, 累计增产28.6万吨, 节水3.1亿立方米。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72万亩, 节肥5万吨, 新增粮食产量4万吨。三是在示范点重点推广机械整地、机械起垄覆膜、机械点种、机械收获等技术, 示范片整地、点种机械化作业率达到100%, 玉米机收率达到46%。四是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的玉米、马铃薯新品种20多个, 选育出了“吉祥1号”玉米品种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农作物新品种, 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五是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减少农药使用量30%, 防治效果提高到90%, 有效控制和减轻了病虫害危害, 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七) 强化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力度

为保证高产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凉州区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良种补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等项目资金, 重点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倾斜, 对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的垄膜沟灌玉米每亩补助40元。凉州区财政累计配套补助资金、试验示范经费1190万元。

凉州区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来, 全面落实粮食补助政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农业项目、技术力量, 集成推广综合配套技术, 建立核心高产攻关田, 2008年和2012年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两次创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 亩均产量分别为970.52和1041.3公斤, 是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支撑因素。下一步凉州区将依托农业部粮食增产模式试点项目, 在总结玉米高产创建连创全国纪录经验基础上, 突破技术瓶颈, 集成组装成熟生产技术模式, 整合高产创建、高效农田节水等项目, 组合优良品种推广、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等节本增效关键技术, 开展跟踪服务和指导, 更大规模、更广范围集成推广技术, 探索粮食稳定增产新途径, 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安定区

2014年, 在农业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安定区抢抓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机遇, 挖潜力发展特色产业, 强科技提升生产能力, 保持了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据统计部门实测, 安定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 总产量突破10亿斤大关, 实现了连续7年增长, 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亮点。

(一) 加大科技创新应用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 坚持良种、良法、良田、良繁、良机有机结合, 大力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作高效农业技术, 2014年, 安定区旱作农业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6.7万亩, 近80%的粮食作物实现了地膜覆盖种植。建立万亩以上规模示范片带26个, 综合技术组装集成核心示范点10个, 粮食生产开始由传统种植向旱作高效种植模式转变。地膜玉米亩增产23.7%, 黑色地膜马铃薯种植84.5万亩, 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84.3%, 比露地亩增产22.4%。建成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6个10万亩, 马铃薯、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示范区2个12.4万亩, 推进了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全省最低。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3.5%。

(二)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安定区以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建设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示范区为目标, 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种植面积连续8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成为全国最大的县 (区) 级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鲜薯总产达到145.3万吨, 增幅达23.5%。三分之二以上的马铃薯实现外销和加工。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4亿粒, 占全国的36%, 建立原种扩繁基地2.1万亩, 一级种扩繁基地15万亩, 脱毒种薯应用率省内第一。连续8年承办了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举办的全国马铃薯大会 (博览会) 。建成马铃薯产品生产线22条, 加工能力达到37万吨。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共建的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启动建设, 推动了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三) 不断提高保障能力

安定区财政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 整合资金4632万元, 集中解决脱毒种薯补贴、地膜补贴、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等粮食生产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完成了9个乡镇和3个区域农技站建设, 在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关键农时季节, 组织农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工作。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旱作农业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全国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土地整理等一批项目的实施, 保证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和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 强化工作推进机制

篇4: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2012年以来,我省教育宣传工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云南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为云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弘扬先进,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云南教育事业发展,决定对2012年度教育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教育宣传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抓好抓实,确保教育宣传为云南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2012年度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单位

(一)州、市先进单位(共12个)

一等奖:(3个)

曲靖市教育局楚雄州教育局红河州教育局

二等奖:(4个)

文山州教育局大理州教育局玉溪市教育局

西双版纳州教育局

三等奖:(5个)

临沧市教育局昭通市教育局普洱市教育局

德宏州教育局迪庆州教育局

(二)县(市、区)先进单位(共72个)

一等奖:(16个)

景洪市教育局会泽县教育局楚雄市教育局

罗平县教育局禄丰县教育局广南县教育局

盈江县教育局嵩明县教育局富宁县教育局

沾益县教育局建水县教育局师宗县教育局

江川县教育局陆良县教育局金平县教育局

沧源县教育局

二等奖:(20个)

耿马县教育局澜沧县教育局泸西县教育局

富源县教育局麻栗坡县教育局祥云县教育局

巧家县教育局芒市教育局砚山县教育局

凤庆县教育局云县教育局华宁县教育局

宾川县教育局红河县教育局文山市教育局

彝良县教育局武定县教育局元江县教育局

蒙自市教育局勐海县教育局

三等奖:(22个)

威信县教育局弥渡县教育局洱源县教育局

新平县教育局鹤庆县教育局丘北县教育局

元阳县教育局弥勒市教育局澄江县教育局

景东县教育局巍山县教育局石屏县教育局

易门县教育局通海县教育局峨山县教育局

镇沅县教育局永平县教育局剑川县教育局

元谋县教育局双柏县教育局漾濞县教育局

香格里拉县教育局

优秀奖:(14个)

个旧市教育局宁洱县教育局兰坪县教育局

镇雄县教育局大理市教育局永德县教育局

鲁甸县教育局牟定县教育局姚安县教育局

大关县教育局云龙县教育局西盟县教育局

南华县教育局江城县教育局

二、先进个人(共34人)

徐国龙(曲靖市教育局)

邵永春(楚雄州教育局)

周富祥(红河州教育局)

侬朝臣(文山州教育局)

字有发(大理州教育局)

迟天龙(玉溪市教育局)

刘锋(迪庆州教育局)

高华坤(景洪市教育局)

杨晓祥(会泽县教育局)

王桃兴(楚雄市教育局)

秦太俊(罗平县教育局)

黄文忠(禄丰县教育局)

李子冲(广南县教育局)

杨青(盈江县教育局)

张文洪(嵩明县教育局)

李少文(富宁县教育局)

陈云会(沾益县教育局)

李思发(红河县教育局)

严飞(建水县教育局)

殷慧生(师宗县教育局)

闻雁川(江川县教育局)

张贵先(陆良县教育局)

马荣信(金平县教育局)

杨佳权(沧源县教育局)

欧阳学成(耿马县教育局)

白桦(澜沧县教育局)

李晓宪(泸西县教育局)

樊秀友(麻栗坡县教育局)

刘渊(富源县教育局)

杨兴红(祥云县教育局)

杨保昀(弥勒县教育局)

杨安华(凤庆县教育局)

吴富雄(镇雄县教育局)

刘成祥(巧家县教育局)

三、优秀通联站(组)长(共38人)

毛辉(曲靖市教育局)

李能(楚雄州教育局)

邹进(红河州教育局)

刘锦超(文山州教育局)

刘洪(大理州教育局)

罗江云(玉溪市教育局)

李健(西雙版纳州教育局)

张苏云(景洪市教育局)

陈加明(会泽县教育局)

李树鉴(楚雄市教育局)

敖仕东(罗平县教育局)

黄永龙(广南县教育局)

陈春勇(禄丰县教育局)

司银荃(盈江县教育局)

蔡华(嵩明县教育局)

李世蓉(富宁县教育局)

陈家全(沾益县教育局)

王子能(勐海县教育局)

师明旭(建水县教育局)

满盈全(师宗县教育局)

郭自壮(江川县教育局)

董剑宏(陆良县教育局)

李嘉启(金平县教育局)

张国宏(沧源县教育局)

李六五(鹤庆县教育局)

殷俊伟(丘北县教育局)

洪立昌(彝良县教育局)

张明彪(澜沧县教育局)

郑元福(麻栗坡县教育局)

唐卫平(泸西县教育局)

杨连升(芒市教育局)

朱志发(红河县教育局)

和绍东(香格里拉县教育局)

杨添荣(武定县教育局)

孙富华(富源县教育局)

李文富(新平县教育局)

李锡华(剑川县教育局)

篇5: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东营市胜利科技小学

2012.12.21 东营市胜利科技小学创建于1998年,学校占地面积23134平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在校生880余人,20个教学班,52名教职员工。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强化管理措施,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东营市十佳小学、东营市文明校园、东营市乒乓球特色训练队、东营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东营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东营市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优秀研究实践基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素质教育——成功计划课题优秀实验学校、东营市级文明单位等称号。近几年来,学校总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声誉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浓厚,办学品味不断提升,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工作氛围,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认真执行素质教育相关政策 办学思想先进: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办有特色的学校,育有生气的学生”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特长明显”的育人目标,逐步形成了“勤奋、文明、健美、创新”的校风,“科学、严谨、民主、和谐”的教风,“乐学、善思、探索、求新”的学风。通过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编织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搭建教师发展的舞台,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同步发展,继而实现共同成长的办学目标,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办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立足胜利教育实际,科学谋划,加快发展。在学校发展定位上,我们确立了“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质立校”办学原则,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即“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安全稳定、社会满意”的总体发展目标以及年度发展目标。采取得力措施,依次推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2011年实现“管理规范、和谐稳定”、2012年实现“内涵发展、改革创新”、2013年实现“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发展目标。实践证明,经过不懈努力,学校上下方向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广大教职工渴求学校改革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进一步推动学校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运行高效的管理网络。科小拥有一支在年龄、学历和职称上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教职工队伍。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肯吃苦、讲奉献的班子队伍。学校班子3人,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学校中层设置6个处(室):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处、少先队、办公室、后勤办。为加强基层班(组)一线队伍建设,经过民主程序选拔了6个行政组长和5个教研组长。充实并加强了学校教务处力量。建成了学校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了部门齐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3、学校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加强了制度建设和自身建设,强化了按制度办事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开展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东营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八要”、“八不准”守则及违纪处理规定》等文件学习活动,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了职工的法律

法规意识,提升了依法治校、依法施教水平。近三年来,我校有两位教师被评为中心十佳师德教师。二是重视并加强教职工的学习培训。近三年来,共派出46批(次)80多名骨干教师奔赴外地学习培训听课,组织教师参加远程研修活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快速更新,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质的提升。目前,这支教师队伍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实验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和《研训一体教师发展项目》已经结题;承担的省级实验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也顺利通过验收;承担的十二五一个国家级课题和四个省级课题正按计划开展。学校申报的“科技教育研究与实践”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被确立为东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专项课题。除此以外,学校还承担着东营市一个重点课题、两个管理中心级课题研究。

二、,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高效运转。重视并加强学校教务管理制度建设。充实并加强教务处力量。班子成员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和参加教研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一人一课、学科带头教师观摩课活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大对教学过程监控力度。学生作业实行分层次布置,明确作业的量与质的要求,提高了学生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加强校本教研,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学校实行每周两节课的大教研活动制度,教研组长认真制定教研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月教研主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了说教材、学校新课标、落实新课标展示课、每周一反思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授课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10年寇秀丽老师获东营市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2011年崔长芳老师获东营市小学品德课二等奖。学校还精心选编了教师优秀反思集《心灵绽放的花朵》和优秀教学案例集《定格美丽的瞬间》,供大家学习交流。

3、加大力度规范办学行为。学校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制定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方案》,学校坚决做到校内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和平时不统一补课,不搞有偿补课,学校不为社会上举办的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文化补习班提供任何场所;教师做到不在校内或到校外有偿补课。一经查实从严处理。每学期初,校长和教师签订责任状,做到层层负责。学校按规定开齐地方校本课程,规范教材征订,严格控制教辅资料,教辅材料的选用符合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学校严格按照教育管理中心的招生规定进行招生,对一年级新生均衡编班,确保教育公平。学校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严格转入转出手续,对学生休学、复学严格审批,严禁学生留级。严格按要求规定作息时间,规定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严格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九小时睡眠。学校开足体育课时,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活动一小时。学校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家长座谈会,征询家长和学生对规范办学的意见及建议,还向家长学生公布省市及学校违规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发了校本教材《围棋》和《校园植物》,还开设了校本课程硬笔书法、美文赏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学校严格按照《东营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上课备课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作业的设计、布

置、批改都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对作业量的控制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40分钟,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这一限制标准。教师更不能布置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也不能用增加作业量的方法惩罚学生。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设置和批改有记录分析,及时矫正。学校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对学生的课业情况进行检查,凡发现违反学校规定,视情节轻重对相关教师予以相应处理。同时作为师德内容列入教师量化考核,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3、强化体育锻炼,确保学生在校每天活动一小时。学校坚持按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坚持“两操”。学校组建了足球队、武术队、乒乓球队,做到按计划每周集中训练。为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制定体育活动方案,按计划稳步推进我校体育活动,并已形成特色。只要天气允许,从不停止大课间活动。为使体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投入资金添置了多种运动器材设备。学校被评为东营市乒乓球特色运动队,先后十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及管理中心奖励。

4、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稳步发展。学校开办了围棋、微机、书法、美术、合唱、武术、篮球、口语等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特长,学校组织开展了年级趣味运动会、冬季运动会、冬季越野赛、一二年级故事大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庆六一艺术节、小百灵歌唱比赛、学生班级联欢活动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年一度的科技节上,有低年级七巧板比赛、高年级魔方比赛、科技故事会、小发明小创意设计展、学生科幻画展等活动异彩纷呈。在2012年东营市环保征文比赛中,我校学生有14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09年,我校学生谭心怡被评为黄河口十佳少年,2010年我校周紫怡同学被评为东营市十佳少年。2012年六一节,胜利石油管理局书记席秀海和杨昌江来我校观看了

孩子们的作品展和汇报演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很高的评价。

四、推进评价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学校制定了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办法,不单纯依据学生学业成绩或升学率评价或奖惩教师。建立由教职工民主测评、业绩考核、办公会考评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考核评价(竞聘)机制。目前,教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作风扎实、干劲十足、积极向上,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2、学校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取消期中考试,对学生成绩一律实行等级制,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每学期除三好学生以外,各班还评选多名进步星、文明星、读书星、友爱星、孝敬星、创造星,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评价。

3、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把教学质量关。教学工作严格实行堂堂清、单元清,并认真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并做好补缺补差工作。每学期,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抽测,强化对教学质量的分析与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坚持特色立校,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1、学校加强围棋校本课程开发,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优秀围棋文化,增创学校特色,2010年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了少儿围棋校本课程,安排学校专职教师授课,还开设了围棋兴趣特长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铺设更多的道路。三年来,学校始终把围棋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普及教育”,“竞技训练”,“实验研究与发展”环环紧扣,互相促进,整体提高,使围棋教学真正发挥了陶治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学校自开课初期,通过研究、实践对课程的教案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规划,编撰出版了一本以围棋基础知识、围棋故事、围棋常识等内容的围棋教材,供本校学生使用。

同时开发了本校学生专用的围棋练习本。至今有近500余名学生接受了围棋基础知识的培训。有近50人次参加了近三年的市级、区级、校级围棋比赛,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200多人取得围棋业余1段证书,有50人获得围棋业余2段证书,有20多人获得围棋业余3段证书,有8人获得围棋4段证书,累累硕果的取得再次增强了同学们学习围棋的信心。

2012年11月14日,围棋棋圣聂卫平和著名国手曹大元九段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围棋教学,对我校开办围棋校本课程给予肯定,聂卫平一行还参观了围棋教室,指导孩子们对弈,并与大家合影留念。领导的关怀激励着我们进一步搞好围棋教学,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成绩。

2、学校坚持创办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制定了科技教育发展规划,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每年组织科技节活动。学校还注意整合周边的科技教育资源,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展览馆、油田科技展览馆、东营市气象局参观学习,参观消防设备及消防演练,听取专家学者的报告,邀请家长到校授课,极大地拓展了学校科技教育的辐射面。2012年3月,学校成功举办东营市科普进校园活动,邀请了中科院徐邦年教授为学生讲授航天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致。2012年,在东营市中小学生七巧科技比赛中,我校共有获得23位同学获得一、二、三等奖,寇秀丽老师获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2012年,学校被评为东营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3、学校坚持创办绿色校园。我校绿化面积占学校总面积的35%,有各类绿化苗木50余种,学校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竹子、海棠木瓜、紫叶李、蔷薇等各具特色的植物植满校园。绿色校园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

年木瓜成熟时,学校都举行隆重的木瓜节,木瓜节上,既有木瓜知识讲座,又有家长学生参与的动手摘木瓜活动,还有木瓜节写作比赛、木瓜节摄影展和木瓜义卖活动,将拍卖木瓜所得建立助学金,救助家庭困难学生。这些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心,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由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编写的校本教材《校园植物》已经完成。这本教材从照片的拍摄到素材的搜集整理,全部由我校教师完成。《校园植物》全面展示了我校植物的自然美与文化美,又集文学和科普知识于一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的培育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学校坚持创办书香校园,提高师生的文化修养。学校是东营市经典阅读先进学校。每年都制定教师读书计划,举办了青年教师读书会、教师读书经验交流会、教师古诗词朗诵会等活动,丰富了教师的文化生活。在学生中开展“读书伴我成长”活动。学校推荐了每个年级的阅读篇目,开放了图书室阅览室,每个班级建有图书角,张贴读书标语,举办了学生古诗词朗诵会、读书经验交流会、图书大超市、“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活动,低年级学生故事会比赛已坚持八届,每学期评选读书小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学生在书中汲取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篇6: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几年来,我校体育工作在“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积极推行体育学科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体育工作领导,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

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首先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我校积极贯彻体育工作条例精神,坚持健康第一思想,形成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氛围;以扎实基础、保持特色、拓展内涵为发展目标,使体育工作成为校风建设的一个抓手。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其次,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心学校及所属各小学配备专职体育教师6人,开足开齐体育课。关心体育教师的思想进步、业务学习和生活。学校成立校本体育教研组,为体育组聘请了体校教练参与指导学生训练,形成行政参与、骨干先行、以点带面,最终达到全员提升的目的。我们以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导向积极开展教研组工作,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抽查,期末有考核。根据市、县、校要求,有计划、有要求开展带教活动和教研活动,组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每一个教师有个人目标和要求。相互听课、评课,积极参加市、县、片区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 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

再三,注重“体”与“育”相结合,落实体育育人。针对现状,在提高操、课、训练质量上定方案、下功夫,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钻研教材能力;根据教学总目标及学生实际设计教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体与育紧密结合,不仅传授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意志品质,让学生在感知中尝试,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做人。

另外,学校领导在政治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工作计划制订,参加体育教研活动,进行学期工作的小结及考核能及时捕捉教师闪光点进行奖励和表扬,使每一个体育教师感到“安心、尽心、称心、静心”。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学校在20XX年11月荣获**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基础上,又于20XX年11月荣获**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并且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XX——20XX年组织学生参加**县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均名列小学组第一、二名的好成绩。20XX年、20XX年代表**县参加**市少年儿童乒乓球锦标赛获团体总分第六名。20XX年代表**县参加**市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第二实验小学武术队2008年荣获**市少儿武术锦标赛集体项目第四名;**同学获**省**武术散打争霸赛少儿组刀术第一名等省、市武术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

二、树立“健康第一”理念,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

我们通过学习,在实施学校体育工作中,能把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贯彻在体育工作的始终,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传统的“重智轻体”的狭隘观念发生明显转变。“健康第一”办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明确了“健康是立身之本,体育是健身之道”,以“健身育人”为宗旨,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体育课程计划的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实行“三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课、两操、两活动”即每个年级每周有三节体育课,二节活动课,每天做广播体操,二遍眼保健操,保证每一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在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中,将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健身本领,达到健身、健智、健美的目的,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三、开展“阳光体育”,形成体育特色

用新课改先进教学理念,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在课改中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教学支配者、指导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并遵循小学生求新、求异、好动的特点,积极改革和探索体育课教学模式。每学期进行体育专题研究汇报课。依据小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教学方法,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身、心、群得到同步发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几年来我们根据省、市、县要求,联系学校实际,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探索、更新、发展。

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多年来我们发动师生,扎根班级、立足校园、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带动家庭、融入社会、结合奥运,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组织各种类型体育比赛,并于2007年5月组队代表**县参加《阳光伙伴》全国电视体育竞赛活动**赛区**分赛区比赛并荣获优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氛围,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四、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学生开放工作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学校教育设施投入的增加,学校硬环境逐年得以改善:中心学校所属三所小学均拥有洁净平整的操场、篮球场等设施。学校主动与社区、居委会领导联系,制定场地开放方案。2008年5月我校所属基层小学第二实验小学被市政府定为**县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基地校。学校体育设施一方面向社区开放,解决了居民健身难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学校体育设施向学生开放,并使之制度化。我们在与社区、居委会领导协商后,我们决定学校操场等体育设施,可根据社区实际需要,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适当时间段,由社区会同学校组织实施开放,并将开放时间和内容在校门口公示。

目前,在我校及所属基层小学定点开展活动的有“阳光星期六”学生体育健身活动,有老年太极拳队、交谊舞队等,还有青年人、学生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等来校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等,年平均累计活动人次达万人。学校将操场作为居民健身场所向社区开放,附近的居民交口称赞,尤其是习惯于早起晨练的老人们更是由衷地高兴,他们不必再舍近求远,出行安全,儿女放心。同时,我校还协助社区、居委会开展文体活动,如“庆五一”、“庆国庆”、“庆新年”联欢会等工作受到社区领导好评。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对于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社区、居委会、学校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十小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小结下一篇:国家计算机c语言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