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论文怎么写

2024-04-27

论语的论文怎么写(精选16篇)

篇1:论语的论文怎么写

论语的读书心得

今天,爸爸买了一本《论语》。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了。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

小学生读论语的心得感悟

《论语》子路篇第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盗)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说老实话,如果我的亲人做了错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会为其隐瞒包庇的,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是会这么做的,人之常情嘛,不过我还能意识到我这么做是错误的,而且违法,如果没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认栽。

可孔子就能够厚颜无耻颠倒黑白地说“直在其中矣”,你要干坏事你就干嘛,你还硬要强词夺理把你干坏事说成是“正义的”,自此之后,就开创了中国人一种很恶劣的传统:即,到底什么是正义,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解释成是“正义”“真理”。

读论语有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第七)

据字典中的解释,上面这则中的“纲”指的是拉网的总绳;弋指用带绳的箭射鸟。故其说的是:孔子钓鱼,但不用鱼网网鱼;用箭射鸟,但不射已经归巢的鸟。有人说,这是虚伪,既然要捉鱼,那用网捕和用鱼竿钓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其实和上面讲的“文”和“质”是同一个问题。“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看似是一些陈腐的框框条条,其实这是“文”的表现。即便猎取也是有度而有原则的。我不大相信一个信手残害生灵而内心不感到丝毫不忍的人能有什么好的“质”。

《论语》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否则,《论语》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些古奥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样,钻研《论语》多年,然后带着火药味地和别人争论仁义君子。我是不太赞同的。

论语读后感

《论语》,一篇充满高尚的文章。今天,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开国丞相赵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可见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书上层说过,孔子。一个2000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贴切,何以想象《论语》这本书却通知了中国近二十一个世纪。

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说的话综合在一起,写下了这篇文章,他所说的不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还有学习的好处和如何学习。

我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

孔子,一个创下无数辉煌的学家,现在却已成了一个历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论语的读书心得

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论语》也是国家录用官员考试的指定教科书。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治理国家的环境变了,治理国家的方式自然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指望通过两千多年前形成的《论语》上面制定的治理国家的方式来管理国家,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我根据开放社会的理论、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围绕怎样学习文化知识和怎样学习做人的主题,从整部《论语》中选择了一半与此有关的部分,按照“教育、孝顺、仁爱、诚信、礼节、义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这十二个分类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学会怎样做人有所参考。另外,为了保证《论语》的完整性,我们同时也在这本书的结尾,附上了整本《论语》的全文。一来可以让大家了解本书所选择的部分在《论语》中的具体出处,二来也可以为那些有兴趣学习整本《论语》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中都能寻找到痕迹,除了教学,孔子关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独树见解。他强调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他还强调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曰:“人

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做人还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篇2:论语的论文怎么写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就应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好处。

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能够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够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能够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能够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雍也》),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子夏谈诗“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从而体会到“礼”就应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因此孔子称赞他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信《诗》已矣。”(《八佾》)能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此刻我能够与你谈论《诗经》了。颜渊听老师讲学后“亦足以发”(《为政》),子贡也说他“闻一以知十”(《公冶长》),所以孔子个性称赞颜渊的聪明好学。这正是启发诱导式教育的必然结果。孔子个性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

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例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务必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三,关于教育的基本资料。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资料十分广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由此可见,孔子是以诗、书、礼、乐为普通教材教育学生的。至于“易、春秋”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进行研究并付诸教学的资料,所以孔子说:“五十以学《易》”(《述而》)。也可能因为《易》、《春秋》是比较精深的学科,只有少数高材生才能学习,所以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孔子世家》)。那么,在这些教学资料中孔子最为重视的是什么呢从《论语》的许多思想中能够看出,《诗》《礼》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子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为政》)这些思想说明,孔子不仅仅重视《诗》《礼》的教育,而且重视这些资料的总结

挖掘与研究,它对中国古代教育资料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3:你的论文是怎么写的?

在挣扎了近一个月之后, 终于开始于五月初动笔写论文的第一稿。选题是关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中的夜间栏目《神州夜航》。因为在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听, 所以一些感触是有的。

之后的一个月, 每天都上网去写一点, 有了灵感就写在纸上。终于在六月来临的时候完成了第一稿《情感·解惑·人生——我看〈神州夜航〉》。7000多字的论文, 原创部分应该在二分之一吧!但自己也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这是自己在大学四年里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答辩时间大概在二十分钟左右吧!后来的成绩是“A-”, 老师评的, 心里有想法也是无处说的。见好就收!以后的日子里, 自己想起大学的时候, 论文还是我一段不错的记忆!毕竟那是自己独立、认真完成的, 虽然不够成熟!

刘国荣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

我的本科论文选题是关于曾国藩。之所以选择写曾国藩, 主要是自己对曾国藩十分喜爱, 这样就打定主意写他了。对曾国藩的研究有很多人, 我的专业是中文, 就想从曾国藩的文论思想做点探讨。一开始就大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先看看别人是怎么研究的, 从哪些方面入手, 然后自己找了个切入点, 与指导老师商议并征得同意后, 开始研读曾国藩的研究资料。

这个工作进行了大约一个月左右, 对曾国藩的文论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后列出了一个大概的写作提纲。有了大概的提纲, 我写了个开头, 之后就无法继续下去, 感觉难度较大。后来与指导老师商议, 得到指点后, 又开始研读资料。由于一个指导老师带七八个学生, 因此只能给予一些宏观的指导。我一边写一边查阅资料, 到最后还是借鉴和借用了别人的大量研究资料才得以完成15000字的论文。

虽说自己下了很大功夫写论文, 但还是觉得自己的论文价值不大。主要是梳理了一些研究成果, 加之少许自己的见解。但通过这次论文的写作, 自己懂得了论文写作的过程, 也认识到研究需要注意的东西。

俞水毕业于南开大学

2005年春节过后, 我开始考虑毕业选题, 因为学习的是法律专业, 但是对新闻传媒感兴趣, 又即将于毕业后读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 于是开始寻找法律与传媒的结合点, 后来在翻看和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 选择了新闻报道中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一题。

在有了设想之后, 便找到学院民商法方向的老师请教可行性, 得到许可后, 表明了希望这位老师做我的论文指导教师的意愿, 老师同意, 这个论证题目的阶段结束。

之后就是再准备资料, 撰写论文提纲, 提交指导教师, 老师给予指导, 几个来回之后, 提纲敲定, 开始写作具体内容, 写作的过程就比较快了。之后提交指导老师, 老师给予细节的修改意见, 再修改意见后, 就定稿了。6月份, 准备答辩, 自己准备老师在答辩时可能问到的问题, 最后, 答辩顺利通过。

高萍萍暨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我的本科论文题目是:“作者之死”对语文教师角色的启示。从2006年10月25日到2007年6月9日, 花了将近8个月的时间。为写此论文, 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进行综合、发现, 其中引用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作为论述的论据, 最终的观点及结论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 论文大部分为自己独立写作。

指导老师对论文的撰写过程及定稿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认为观点新颖, 论证充分, 对当前的语文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答辩小组老师在审阅、答辩后认为本篇论文的观点较新, 对当前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有所思考, 但应加强语文教师新角色部分的写作, 以便更具指导性。

我自己认为该论文所选的角度比较新颖, 因为基本上很少有学者把“作者之死”理论与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结合起来, 这样扩充了文学理论的用途范围, 也为探讨语文教育提供了新视角。但限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文学理论认识的程度高低不一, 加上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 所以真正用于指导实践还有待时代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华。

潘慧黑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我的本科论文题目是对《水煮三国》后现代性叙事特征的分析。从2006年12月到2007年5月, 我可谓是悉心准备。论文参照了一些观点, 主要是自己写的, 并没有大部分的抄袭前辈的观点。

在最终的答辩中, 我的论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老师也给予了比较好的评价:有新意, 能联系当下文学热点现象探讨《水煮三国》, 是从小处入手, 从大处出来, 是一种较好的对文学的研究方法。

篇4: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你每天都说话吗?”老师亲切地问马林。

马林一脸疑惑:“说啊,天天都要说话、聊天。”

“都聊些什么?”

“什么都聊。和同学在一起就聊新鲜搞笑的事,聊新动画片,新玩具,新游戏什么的;和爸爸妈妈聊天,就聊生活和学习上的事……”马林越说越兴奋。

老师打断马林的话:“好,你已经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

马林一听蒙了:“没有啊,我没有写文章啊?”

老师说:“其实,我们每次跟朋友和爸爸妈妈聊天的内容,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我们说的时候叫‘话’,把‘话’写在纸上就是‘文’!其实我们在学说话,学讲故事的时候,就是在学写作文,也叫‘口头作文’。现在我们认识的字多了,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了,这就是作文。我们说话聊天时,就是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受任何格式和条件的限制。所以,大家千万别把作文格式化,否则会束缚你的思维,让你感觉不知从何下手。‘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就是写作的秘诀!”

篇5:读论语写读书心得

没错,这部举世无双的经典就是——《论语》

让我们怎样为人的是它,教会我们处事的也是它;在我们遇到瓶颈时,给予我们方向和帮助的,或许也是它。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的作用及影响对中国乃至世界是多么的大。

可我们大家真正的了解过它吗?

是的,在科技日趋发达的这个时代,许多人越来越繁忙,崇洋媚外的人也日益增长,当好不容易有休闲娱乐之时,大多数人便也成为了“低头族”。他们的世界仿佛只有那部手机,他们的目光所停留的原因,仿佛只为那那块冰冷的屏幕。他们殊不知书中的美妙,可是甚多啊!

传统文化的流失,固然是一种沉痛的悲哀!

当然,既然科技已经越来越发达,《论语》中知识的传播,不只看书这一种方法。收看影视剧也是一个极好的途径。

影视剧的播出不仅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了解《论语》。

但影视剧难边有掺假的现象。比如:为了收视率,不惜篡改历史情节或人物形象等等。这些变动肯定会造成大众对《论语》的看法有较大偏差。

可也不能一口咬定这种传播方式是不行的,中华的文化渊远流长,几千年的“颗颗宝石”亦不能全部为我们发光发亮,总有那么一些沉淀着。所以说,影视剧难以把握到实质,这也再正常不过了。

在这个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潮,现在的人们“看山是山,见水是水”。可待传统文化及《论语》的普及,通过我们的齐心协力,共同改正,修订,共同为这个美丽的祖国贡献。通过我们为这个伟大“工作”的共同努力,将沉淀着宝石都挖掘出,并变得晶莹剔透之时,大家对论语的看法,也将被我们刷新。

影视剧的质量在于大家,收视率也在于大家,《论语》此经典的正确普及也在于大家。我们每个人就要像《论语》中所说的那样,廉洁正直,才能使中国越来越美丽,

篇6:兔子的英文怎么拼怎么写对怎么写

The dog had smelt a rabbit.

狗嗅到了兔子的气味。

The dog scented a rabbit.

狗嗅到了兔子的气息。

She jumped back like a startled rabbit.

篇7:水果的英语单词怎么写怎么写

Some fruits freeze better than others.

有些水果比其他的适宜于冷藏。

Dried fruits are especially high in fibre.

干水果的纤维素含量尤其高。

Fruits, vegetables, and wholegrains are rich in potassium.

篇8:且看古人怎么写愁

“愁”的长度“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横江欲渡风波恶, 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将抽象的愁转化为“三千丈”白发和一线万里长江, “愁”有了长度。

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笔下, 愁又翻新意出新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比“白发三千丈”更为深远广阔, 不仅有了长度, 而且有了动态。不可见的愁绪成为流不尽、淌不完的滔滔江水。

“若问此愁深浅, 天阔浮云远。”郑城将愁绪引向高远莫测的苍穹和流动的浮云, 写出了愁的新意境。

“愁”的体积“夕阳楼上山重叠, 未抵闲愁一倍多。”赵嘏的笔下, 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的群山高峻突兀, 却抵不上“愁”的一半, “愁”的体积有多大?世间无物可比。

“愁”的重量“愁”在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笔下更有一番新的情趣:“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愁”竟会有重量, 凝聚、滞重, 连船也载不动。诗人超常的想象力可察可见。

“愁”的数量朱敦儒的“莫将愁绪比飞花, 花有数, 愁无数。”漫山遍野的飞花衬托出“无数”之愁, 无尽的愁思立刻化为可见可感的形象。“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 许多愁。”秦观眼中, 春江水是愁人泪, 怎流得尽、淌得完呢?

“愁”的声音“长路关山何日尽, 满堂丝竹为君愁。”张谓写出的“愁”是丝竹鸣奏的乐章。“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的“愁”, 是风吹梧桐、雨打芭蕉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声。“几叶秋声和雁声, 愁人不要听。”万俟咏的“愁”是秋风萧瑟, 是鸿雁悲鸣。

“愁”的色彩“谁言南海无霜雪, 试向愁人两鬓看。”裴宜直看到的“愁”, 已经悄然爬上了望乡不归者的双鬓。而在盼望游子归来的情人的眼里, “愁”却又染上了淡淡的绿和苍茫的暮色:“莫上高楼看柳色, 春愁多在暮山中。”赵执信诗中, 愁思已寄托于柳叶变青, 继之不忍再见它长大长绿, 回首一瞥处, 是无奈的暮色苍茫。

王实甫笔下的“愁”, 变成了缤纷飘落的红色花瓣和一碧溪流:“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贺铸之言愁更令人可惊可叹:“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这种“闲愁”, 弥漫无际, 铺天盖地, 有声有色, 会飞会长。

“愁”的生命“欲上高楼去避愁, 愁还随我上高楼。”杜甫的“愁”像一个忠诚但并不讨人喜欢的仆人, 时刻都跟着你, 即使在你的睡梦之中, 他也伴随你;一旦你醒来, 他又站立在你眼前, 挥之不去, 不招自来:“春愁兀兀成幽梦, 又被流莺唤醒来。”

篇9:游泳的单词怎么写英语怎么写

我每天游泳以保持健康。

Swimming is a good form of exercise.

游泳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How long will it take her to swim the Channel?

她游过英吉利海峡得用多长时间?

The new students were just left to sink or swim.

学校完全让新生自生自灭。

The main course was swimming in oil.

篇10:椅子的单词怎么写英语怎么写

我唤她的名字时,她坐在座椅上转过身来。

She shifted into a more comfortable position on the chair.

她换了一个更舒适的姿势坐在椅子上。

We wanted to buy the chairs but another couple were bidding against us.

我们想买下那几把椅子,但另一对夫妇在同我们较劲出价。

The chairs were covered in some sort of plastic stuff.

椅子都包了一种塑料膜。

He held onto the back of the chair to stop himself from falling.

篇11:12的英文怎么写和怎么写

基数词变化规律如下所示:

1、1至10无规律可循: 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

2、11至19 :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 nineteen;

3、从20至99:整数的几十中除了twenty(二十)、thirty(三十)、forty(四十)、fifty(五十)、eighty(八十)为特殊形式外,sixty(六十)、seventy(七十)、ninety(九十)都是其个位数形式后添加后缀-ty构成。

篇12:论语的论文怎么写

一、关于立意

包建新题目列出了三种态度:拥抱这个新世界,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考生的看法是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表态。三种态度的选择宜谨慎,第二种“刻意远离”恐怕不易论述。“刻意”其实已经表明了命题者的否定态度,“远离”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现代社会远离虚拟世界既无可能也无必要,除非有人要逃避这个世界。这倒不是说不能写“远离”,而是说这个方向思辨能力要求更高。

王则樱我认为选择“保持适当距离来写”比较理性。对于虚拟世界,我们应不沉溺也不排斥。刻意远离是固步自封,逆时代潮流,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骨骼清奇的人作这样的选择;选择“拥抱”,则易丧失传统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对人对事对世界,我们应遵循适度原则。

郑超我主张寻找矛盾冲突的两端并深入剖析,进而形成文章的立意。题目中实际上包含两组矛盾:虚拟与现实,拥抱与远离。题目中的第三种态度则是两组矛盾的折中、调和。怎么才能写好?我认为关键在于对矛盾的两端作深入思考。比如虚拟与现实的矛盾,我们深入思考“虚拟”一端:这是个怎样的虚拟世界?它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它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想明白了,文章立意也更深入了,论述过程也更能体现思辨性了。

冯言华赞同利用矛盾去思考。这其实也是人类永恒地在矛盾中选择。

王伟这则材料立意不成问题,三个立意大方向均可:拥抱虚拟、拥抱现实、处于两者之间。但我个人更倾向后两个立意方向。当然拥抱现实也不是说完全排斥虚拟世界,而是说我们徜徉于虚拟世界的时候,不忘以现实为归宿。

二、关于定题

包建新有的考生会为拟制题目而费尽心思,就这次考试而言,题目如果能够与表态构成因果关系,更方便组织成文。比如赞同“拥抱这个新世界”,题目可拟为“虚拟也是现实”“虚拟使你我不再有距离”等。

三、关于选材

包建新有人说这个作文题可论述的材料太少,只有那些常玩手机、电脑的“差生”才有丰富的材料,其实不然。题目举出了四个虚拟情景———在商店衣帽间试穿新衣,在诊所与医生交流,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都可以用作论述的材料,关键是如何结合自己的看法作出恰当的分析。而这四个虚拟场景还没有成为网络的现实,考生可以进一步想象其他可能出现的虚拟场景用作论述材料。要在思辨、想象、推测上见功夫,只靠网络体验也是不够的。

鲁金会现实中年轻人完全没有网络直接经验的恐怕没有,因此还是容易找到论述材料的,而题目中所包含的对思维力的考查,将是考生拉开分数的重要因素。

杨桦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考生在组织材料时会有一定困难,但也要看怎样的立意。文章的立意要是放在对未来人类生活的态度上,反观现实生活的利与弊,还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写的,即使不知道VR技术,也可以沉着应对。

王伟过去的那些人中,有没有谁选择了用虚拟拒绝回到现实?有没有谁拒绝了虚拟选择一场真实的人生体验?有没有谁在虚拟和现实间取其精华来去自如?文学和艺术是否可算是“虚拟世界”?安逸和麻木的生活方式是否可算是“虚拟世界”?忘掉自己是生活主宰者的人生是否也是“虚拟世界”?这样思考,虚拟和现实就打通了,又何愁没有论述材料?

四、关于论述

鲁金会论述文,论字当头,述字跟上,重心是分析能力。有关网络的直接经验只是由头而已,深入一层是讨论当下时代特质和人生态度问题。

王伟完全赞同。考后跟个别学生交流了一下,有的考生反馈说,考试时确定立意没花太多时间,但寻找事例支撑自己的论点写成论述文的过程却是漫长而痛苦的。

鲁金会由现实中的具体事例切入比较容易展开论述,比如物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依此逐层展开讨论,论述应该不至于艰涩。

王伟如何辩证地论述很重要,有人说,选择虚拟就是逃避现实,选择现实就是面对痛苦,将“虚拟”和“现实”所指局限了,绝对化了,这就不是辩证地看问题。

郑超辩证论述就要善于分析出事物的另一面。题目中所举的四个场景,其实是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我们的生活体验———包括现实的生活体验和虚拟的生活体验———更加丰富,更加美好。当然,如果进入新世界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用虚拟的感官感受麻醉自我,那么就走向了消极。其实任何新技术、新工具,其本身不宜说是好是坏,关键是如何应用,如何用它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网络虚拟技术自然也是如此。

陶亮虚拟的现实盛行是人类的进步,作为服务于人类的工具,这是大势所趋,我相信随着时代的推移会被更多的人认识并接受,所以我们应该拥抱它。但虚拟的现实应该服务于真实的现实,有些人用虚拟世界充盈精神世界,有些人用虚拟世界解决眼前的苟且,因此,不以真实的现实为目的,虚拟世界只会使人丧失自我。

齐晓萌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中的“现实”,但虚拟永远不等同于现实。我们可以利用虚拟,但不可以沉溺于虚拟,也就是我们要考虑如何让虚拟服务于现实。这些考生应该能想到。

林鹏里如果我是学生,我会作如下辩证的判断:虚拟的现实可以无限逼近真实的现实,但终究不是现实;虚拟现实补充、拓展、升华了真实的现实,但不可能代替真实的现实。然后在这个辩证判断的基础上展开论述。

杨桦如果能够从更加宽宏的背景思考虚拟和现实问题,那文章会显得更加深刻。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往远拉得足够长远,站在未来的某一点来回望今日的世界,今日的现实是历史,今日的虚拟是现实。或者把我们的世界往回拉得足够远,站在今日时间点观照曾经,在我们对西洋舶来品或猎奇或害怕或抗拒的时候,它们来的还是来,更新的依然更新。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位置,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世界的格局。如果能以这样的高度展开论述,文章会是很有气度的。

篇13:救护车的英语单词怎么写怎么写

An ambulance drove past.

一辆救护车驶了过去。

Ambulance crews were tending to the injured.

救护车上的救护人员在照料受伤者。

When the ambulance had gone, the crowd dissolved.

篇14:写奶奶的日记怎么写

奶奶经常搬一把小椅子,坐在园内一棵无花果树下乘凉。我便坐在奶奶身旁,静静地看她。那花白的头发下,一张圆圆的脸时常洋溢着淡淡的微笑,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每天都散发着快乐的光芒,乍一看,谁会相信这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呢?

过惯了苦日子的奶奶十分勤俭节约,啥东西也舍不得扔。记得奶奶收拾东西时发现了三张不用的塑料纸,我一看那脏兮兮的样子,便随口说:“扔掉算了,放在这里还这么碍事儿。”奶奶听后一皱眉头:“这怎么能行呢?可不能浪费!说不定还会有用的。”

一会儿,奶奶想出了一个妙招——用这些塑料纸做扇子。我一听,急忙劝阻,这东西做起扇子来费力不说,还不一定扇的出风来。奶奶不听,刷洗后又聚精会神的做着扇子,没说话,也没理我。我便又提高了嗓门大声说了一句:“奶奶,别做了,没有用的,净白费力气。”奶奶只“嗯”了一声,仍在坚持不懈的做。汗珠从额头上一滴滴渗出来。一会儿,扇子就有了雏形,很快,一把大大的扇子就做了出来。奶奶又把扇子简单修整一下,一把漂亮实用的扇子就做好了。弯弯的弧面,半透明的扇面,放在手里掂一掂,嘿别说,不仅很轻快,闪出来的风可一点也不小。这自制扇子令人爱不释手。

奶奶不但心灵手巧,而且十分疼爱我这个小孙女。

奶奶过生日的那个周五,爸爸给奶奶送去四条鲳鱼,我倒也是毫不客气,把鱼最鲜美的几处拣拣吃掉了,只剩下些刺多的地方,而奶奶一直在一旁慈爱的看着我吃,等我吃完后,奶奶才津津有味地把剩下的鱼吃完。

篇15:写关于下雪的日记怎么写

篇一:下雪了

“下雪啦,下雪啦!”只听见校园里的欢呼声,原来,就是外面下雪了。

我到消息以后,就从餐厅里出来了,他们说的是真的,真的下起了小雪来,我找天那你张嘴,许多粒雪就落进了我的嘴里,真凉啊,这时2015年的第一场雪,本以为学只能下这么一点呢,可是,我错了,下午第一节课下课,我往窗外望了望,怪胎,存车地方的上面,为什么一片白茫茫的呢?我就去了校园里“啊——”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整校园里都盖上了一层白子,我就去了一趟厕所,等到我一摸头,头发湿的就像是我刚洗了头,真湿啊!我在草丛中弄了许多雪,揉成一个大团子,变成一个雪球,真好玩啊!忽然,我感觉到手很冷,就把雪球跑进了草丛中,然后立刻搓了搓手,第三节课下课后,雪以前更多、更厚了,我踩到雪上,就能听见嘎巴嘎巴的声音了,老样子,有揉一个雪球,已经习惯了,不再冷了,就拿在手上玩,真好玩啊!我把雪球放在嘴边,“哈”的一声,雪球立刻融化了一点。下了第四节课,我们在外面站队,弄了一头雪。

下雪真好玩啊!

篇二:今天的雪

吃完饭以后,我们不知道今天会下雪,在我们说话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雪,我们很开心,下雪就是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们好久都没有看见雪了,今天终于下雪了,我们真是太开心了,一看是落下了几个白点,后来有人说下雪了,我们玩天上看去,果然下起了雪,我们看了真是太开心了,雪越下越大,我们越来越开心,雪花一共有六片“花瓣”,一开始下我们的头上有雪花,自己摸自己的头或者摸别人的头,我们越玩越开心,第一次看见雪,居然是这么开心,到了下午,小雪就变成了中雪,而且快下成堆了,我们真的可以玩雪了,我们欣喜若狂,在晚上吃饭的时候,出来一看,学真是太多了,已经成堆了,太好了,这一回可以玩了,我解了小便,回来的时候,我捡起了雪,一摸太凉了,但是我的手不凉,我把雪捏成了一个球,他就是雪球,越玩越开心,我们还在雪多的地方,滑雪,在上面还可以写字,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我真是太开心了,雪还有很多用处,说也说不尽,真希望你能去看看。

我真喜欢雪,雪可以让我们的到快乐。

篇三:新年的第一场雪

新年的第一场雪,在新年的第二天飘飘洒洒的落下来。

“看下雪了”顺着妈妈指着的方向,只见雪粒噼呖啪啦的拍打着玻璃窗,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跑到屋外,那雪粒子打在脸上真痛。雪粒子过后,那晶莹剔透的雪花随即飘了下来,虽然它没有雪粒那样的凶猛,但是它可以一眨眼功夫让你满头白发,雪越下越大,一会儿功夫,车顶上、房顶上、树梢上,到处都披上了薄薄的白纱,我捧起一堆雪,摸了摸,软软的;闻了闻,没气味;我把手心的雪,往上面一抛,雪落了下来,好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雪一起从下午下到了晚上

第二天早上起来,还能看到雪的影子,太阳公公出来了,雪宝宝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融化了,衷心希望新年的第一场雪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篇四:下雪啦

今天清早,我起来后听见爸爸说:“快来看呀,下雪啦!”我连忙拉开窗帘,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是一个冰洁的世界。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堆着厚厚的白雪,就像是铺了一层层棉絮。大桥上也洒满了雪,犹如一条白丝带伸向远方。

我匆匆地奔下楼去,大地也铺上了一层白地毯,几个行人在路上小心地行走着。汽车失去了原来的颜色,换上了清一色的银装。路边的树木上压满了厚厚的雪,树上开满了雪白的“花”,真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草在一层层的白棉被下做着欢乐的梦。大山也披上了轻纱,阳光一照,到处全都是波光闪闪,真的是粉妆玉砌。

我调皮地摇了摇小树,树上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雪花真好看呀!就像一只只白蝴蝶,又像是一片片鹅毛,轻轻地飘落在了地上。我用双手接住了一片洁白的雪花,不一会儿它就化成了小水滴,从我的手心里顽皮地溜走了。

我喜欢下雪,喜欢这一片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景。

篇五:雪花飘飘

冬天早就已经来了,但是,在我印象中,只有下过雪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冬天。

星期天早晨,我刚醒来,就听见妈妈兴奋地大喊:“小猪!快来看!下雪了!”下雪了?怪不的今个这么冷呢!我飞快地做好了出门准备。

我一下楼,一阵寒风夹杂着雪花朝我吹来,好美却又好冷呀!我不禁伸出双手想要接住雪花,但一碰到我的手,雪花却融化掉了。于是我把帽子取下来,一接,哈!接住了。我刚用手一碰,唉……雪花又融化了。

不一会儿,雪花在车顶,车头,车尾积的厚厚的了。有不少孩子都拿着桶,铲子在汽车上铲雪,我真想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呀,但他们都是五。六岁的小孩子,会不会不欢迎我呀?还是不去了吧!“咔嚓”“咔嚓”咦?这是什么声音呀?原来是爸爸正拿着相机拍着,记录我们今年的第一场雪呢!我连忙跑过去当一当“模特”。

今年的第一场雪真美呀!如果能多下几天就好了。

篇六:下雪了

午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在沙发上,收看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大到暴雪,叫我们做好防冻措施。

到了下午,雪果然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好像数不清的蝴蝶在飞,又像是柳絮轻轻地飘,天地浑然一体了。

我急不可耐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楼下堆雪人、打雪仗。

“下雪啦,下雪啦!”小朋友们异常兴奋,纷纷跑出家门,在雪地中跳来跳去。雪地里留下了一个个可爱的小脚印,深深浅浅,各不相同,从这些脚印就可以看出,他们有多快乐,多激动!他们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还有的在滚雪球······玩的不亦乐乎。是啊,我又何尝不高兴呢?此刻,我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找了一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唐展坤。我和他找了一块场地,各自准备好雪球,打起雪仗来了。唐展坤事先准备好,马上朝我这边扔了个雪球,我也不甘示弱,趁他捧腹大笑的时候,我也迅速朝他扔了个雪球,正好中了他的头部。我也让他尝尝雪的滋味。我们扔来扔去,玩的可高兴了。

啊,这场雪真让人高兴,让人激动!这场雪让人忘不了,让人永远记住了它的模样。

篇七:下雪了

今天,早上醒来,我惊呆了!屋顶上竟然积满了厚厚的雪。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带给我无穷的惊喜和快乐。因为今天8点20要去上兴趣班,所以我很早就起床了,和妈妈一起去城市广场玩雪。

来到城市广场,我们发现草地上覆盖着白雪,树上覆盖着白雪,连垃圾桶上也覆盖了白白的雪。最美的要数乌篷船了,黑漆漆的船篷,白皑皑的积雪,红彤彤的灯笼,组成了一副最美丽的画面。远处亭子的瓦片上也积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旁边苍翠欲滴的松柏和红似火焰的枫叶又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指在雪地上签下自己的大名“洪鸿”,并且印上了自己的手印,我要让2015年的第一场雪记住我的大名。我和妈妈还做了两个漂亮的雪娃娃,哈哈,穿上我们强行从玩具熊身上拆下的衣服,戴上我小时候戴过的发夹,再沾上西瓜子壳,两个貌似我和妈妈的雪娃娃就栩栩如生站在我们面前了。

快到上兴趣班的时间了,我只好抓了几个雪球勉强地过一下打雪仗的瘾。期待下次再下一场更大的雪,我一定要玩个痛快!啊!2015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多么令人难忘啊!

篇八:要下雪了

今天,大家正在做试卷的时候,老师发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马上要下大暴雪了!而且,老师说,明天和后天停课。“耶!!”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正当同学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的时候,老师又告诉了大家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周一和周二也有可能放假。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更是义气奋发。

我摩拳擦掌,准备和老爸“大战一场”。至于炮弹嘛,当然是用雪啦。

我不禁想起2011年下雪的场景:窗外,雪花在空中飞舞,犹如仙子下凡。大地上、树上、屋子上······到处白茫茫的一片,常常闪的你睁不开眼睛。想到这儿,我就更加盼望下雪了。正当整个教室闹的沸沸腾腾的时候,数学老李老师走进了教室,同学们脸上的表情立刻由“晴”转“乌云”。

篇16:《论语》的幽默

《论语》是“四书”之首,研究儒家和孔子最重要的经典,差不多可谓“中国人的圣经”,古人读《论语》,虽不必焚香沐手,大概总要正襟危坐的。然而,《论语》实在又是很有趣、很幽默的一部经典,越读越觉得满纸兰若,齿颊留香。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又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的话,除了告诉我们《论语》一书的怡情养性之功,其中“喜”“好”以至“手舞足蹈”云云,岂不也一言道破了《论语》的幽默?

大概正因如此,1932年,当林语堂先生创办一本旨在弘扬“幽默”的杂志时,刊名就定为《论语》。他在《论孔子的幽默》一文中说:“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可以说,林语堂不仅是“幽默”文学的提倡者,也是将《论语》与幽默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

《论语》中究竟有哪些“幽默语”呢?例子俯拾皆是。比如《学而》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句话皆以反问出之,首言学习相成、知行合一的学习之道,次言近悦远来、吾道不孤的朋友之道,再言不知不愠、反求诸己的君子之道,不仅含蕴丰厚,意味深长,而且音调婉转,兴高采烈。这三句话,多像是孔子在他的“私立大学”的“开学典礼”上的开场白,多么亲切幽默。不难想象,说这些话时,孔子的脸上一定挂着淡淡的微笑。这开篇第一章,就为全书定下了活泼明亮的基调。

孔子的独白如此,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亦然。在《论语》中,第一个和孔子展开对话的是子贡(端木赐)。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擅长辞令,长于外交,更会赚钱,孔子称他“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子贡已经意识到人格修养的重要性,满以为自己标举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能够博得老师的夸奖,没想到孔子却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言下之意,“无谄”“无骄”只是“克己”工夫,未臻“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之境,寥寥一语,便为子贡搭建了一道人格修养不断攀升的阶梯。子贡何等聪明,当即开悟,遂引《诗经·淇澳》篇赞美君子修身的名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证。孔子一听,大为惊喜,赞叹道:“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段对话,不仅可见孔子教育学生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更可看出孔子与弟子之间其乐融融的氛围和幽默风趣的谈话风格。

还是这个子贡,有一次又问孔子:“赐也何如?”(我端木赐怎么样啊?)没想到孔子却说:“女(汝),器也。”(你啊,也就是个“器”。)要知道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这不是分明在说,你子贡还够不上君子的境界吗?子贡又问:“何器也?”(那我到底是个什么“器”?)孔子说:“瑚琏也。”(你是像瑚琏这样的美器啊!)(《公冶长》)瑚、琏,皆为宗庙祭祀时所用的礼器。孔子明明是欣赏子贡的才干的,但又觉得他美中不足,所以才先抑后扬,既用瑚琏来赞美子贡是治国安邦的良才美器,同时也提醒他不要满足于此,应该“博文约礼”“下学上达”,达到更高的境界。

相比子贡的举一反三,聪明伶俐,孔子最欣赏的学生颜回则显得谦卑恭顺,甚至给人以愚笨的印象。《为政篇》记颜回的第一次出场说: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都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从没有不同意见,好像有点愚笨的样子。但他回去后却能不断反省揣摩,又能有所发明,这个颜回一点也不笨啊!”可想而知,孔子一定是当着其他弟子说这话的,他一方面夸奖颜回,一方面也是暗示其他弟子:学习不仅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还要有勤于思考的精神,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孔子这种欲扬先抑、一波三折的言说方式,不是很有幽默效果吗?

事实证明,敏而好学的颜回的确堪称孔门最聪慧的弟子,不仅深得孔子器重,而且在同学中拥有很高的德望: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哪个更好啊?”子贡马上回答曰:“我哪能跟颜回比?(言下之意,谁不知道您最欣赏颜回呢?)颜回闻一能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相差八个‘段位’哪!”应该说,子贡还算有自知之明。这时,孔子脱口而出道:“弗如也!”(你是不如他啊!)顿了一顿,忙又补充一句:“吾与女,弗如也。”(我和你一样,都不如他啊!)有人把“与”理解为“赞同”,意为“我赞同你,你是不如他”。这显然是对孔子的误读,宅心仁厚的孔子如果这么捧一个打一个,岂不太“残忍”了?说这话的孔子,不仅宽厚慈爱,而且充满了诙谐幽默的自嘲精神!还有一次: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

子贡说:“现在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他收藏在匣子里秘不示人呢?还是等待一个好买主(或好价钱)把它给卖掉呢?”子贡是孔门弟子中最好问也最善间的一个,他绕着弯子、打着比方,就是要试探孔子是出是处、是仕是隐。孔子马上说:“卖掉吧!卖掉吧!(我知道你在问什么,我之所以隐居不仕,)不过是在等待着好买主(或好价钱)罢了!”孔子一方面将子贡含蓄的话头挑明,直言不讳,一面自认自己是待价而沽的美玉,从善如流,通脱不拘,多么清明自在,多么风趣可亲!

当然,弟子中也有经常被孔子教训的,比如子路。可以说,子路是孔门最可爱也最具幽默感的人物,他一出场,整个《论语》便一下子摇曳多姿。子路名仲由,小孔子九岁,颇有军事才能,然耿直好勇,常常放言无忌,他和孔子虽是师徒,但又有着某种类似朋友的亲密关系。所以子路可谓孔门中最敢“当仁不让于师”的一位。比如他曾经说过“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被孔子斥为“佞者”(《先进》);又曾冒失地说过孔子迂腐的话,被孔子指为“野哉”(《子路》)。更有趣的一次,是“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孔子去拜见卫灵公的名声很糟糕的夫人南子,回来后看到子路满脸不高兴)。孔子为了自证清白,竟然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我如果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让老天厌弃我!)仔细想想,当时师徒二人“顶牛”的场面一定是很幽默的。再看下面一章: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

孔子本来想夸一下子路的忠诚勇敢,看到子路竟然沾沾自喜,便马上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因为子路好勇,孔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和棒喝,这也是“因材施教”。还有一次: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孔子最爱表扬颜回,自然引起子路的不满,子路是那种“喜怒形于色”的直性子,就说:“如果您率领三军去打仗,会和谁一道呢?”孔子当即对他的无知无畏、好勇斗狠予以批评,告诉他“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才是带兵打仗的正道。这看起来是厚此薄彼,实际上也是规过劝善,一片热肠。否则,以子路那种“闻斯行诸”的率真个性,没有孔子的一路点拨和护佑,“死非其命”的时间恐怕还要提前。再看《阳货》篇的一则故事: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阳货》)

佛肸(bìxī)是春秋末年晋国卿赵鞅(即赵简子)的家臣,曾为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县宰,并据中牟以叛。他召孔子,孔子心有所动,这时子路义正词严地劝谏说:“以前我曾听先生您说过:‘亲身去做不善的事,君子便不入其国。’现在佛肸据中牟以叛,先生要去他那里,该如何说呢?”孔子说:“是,我是说过这话。但是,不是还有那种坚硬的怎么磨都磨不薄的东西吗?不是还有那种洁白的怎么染也染不黑的东西吗?再说了,我难道是一只葫芦吗,哪能只挂在那里,不让人吃呢?”孔子最终没有去。但他的回答多么智慧,多么家常,又多么幽默!还有一次: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

当时孔子的学生言偃(字子游)为武城宰,把礼乐也带到了那里,孔子一到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就乐了,说:“杀一只鸡,哪里用得上牛刀啊?”子游是孔门中“文学”一科的高材生,当即回答:“我以前听老师您说过:‘君子学了道,便懂得爱人;小人学了道,便易于从命。’难道您忘了这话吗?”孔子听了,马上对随从的弟子说:“你们听到了吗?言偃说得对啊!我刚才的话,不过是和他开个玩笑罢了!”其实,孔子之所以那么说,正是有感于“吾道不孤”,因而才开了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嘉许他。还有一次,孔子竟对学生破口大骂: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你看!“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多么形象生动!让人不禁感叹:孔子就连骂人也是那么风趣幽默!

孔子闲居之时,又是如何呢?《述而篇》载:“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申申如、夭夭如,皆是安恬和悦的样子。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故其能“久处约”“长处乐”,从善如流,与时偕行。这种境界,只有其弟子颜回庶几得之。所以孔子最爱颜回,曾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会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还爱好音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所以他才能说出下面的话: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还有一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对子路说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孔子的自画像,豪情满怀,一派天真!

《周易·系辞上传》云:“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论语·子罕篇》亦云:“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不正是孔子的写照么?

因为《论语》中处处有幽默,故而后来的笑话文学动辄拿《论语》开玩笑。如《启颜录》记载:

隋侯白机辨敏捷,尝与杨素并马,路旁有槐树,憔悴欲死。素曰:“侯秀才理道过人,能令此树活否?”曰:“取槐子悬树枝即活。”素问其说,答曰:“《论语》云:‘子在,回何敢死?’”

按《论语·先进》:“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侯白善用谐音双关,此则便取“回”“槐”谐音,意为:“槐树子尚在,槐树岂敢先死?”正与《论语》中颜回之答相应,让人不禁失笑。还有一则:

(石)动筩又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筩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筩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筩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悦。博士无以应对。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此人所共知之事,但石动筩竟与《先进篇》侍坐章联系起来,拿“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做文章,并采用乘法换算证明,真是出人意表,妙到毫巅!再如《邵氏闻见录》卷二十九:

秦少游在东坡坐中,或调其多髯者。少游曰:“君子多乎哉?”东坡笑曰:“小人樊须也。”

按《论语·子罕》载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又《子路》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两语本不相关,然秦少游和苏轼则巧用谐音双关—一“乎”者,“胡”也;“樊”者,“繁”也——且巧妙地构成一副对联,上联设问:“君子多胡哉?”下联应答:“小人繁须也。”少游本自比君子,东坡乃讥其为小人,往来互答,妙趣横生。这种幽默,非谙熟《论语》、信手拈来者不能办也。

明人乐天大笑生《解愠编》卷一《儒箴》载:

富家村子弟,诈为秀才,状诉追债。官见其粗鄙可疑,乃问曰:“汝是秀才,且道‘桓公杀公子纠’一章如何说?”其人不知是书句,只恐是一件人命,便连声大叫曰:“小人实不知情。”官命左右挞二十。既出,谓其仆曰:“这县官真无道理,说我阿公打杀翁小九,将我打二十。”其仆曰:“这是书句,汝便权应略知也罢。”其人曰:“我连叫不知情,尚打二十下,若说得知,岂不拿我偿命?”

按《论语·宪问》记载:“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桓公杀公子纠”本是一桩历史公案,不料却被作者夸张变形,成为讽刺不学无术者的绝佳材料,岂不令人绝倒?

墨憨斋主人的《笑府·腐流部》,从《论语》中取资加以编排的笑话就更多了。单是《雍也篇》“宰予昼寝”一章就有如下几个段子:

一师昼寝,及醒,谬言曰:“我乃梦周公也。”明昼,其徒效之。师以界方击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见周公耳。”师曰:“周公何语?”答曰:“周公说,昨日并不曾会尊师。”

夫子责宰予以朽木、粪土,宰予不服,曰:“吾自要见周公,如何怪我?”夫子曰:“日间岂是梦周公时候?”宰予曰:“周公也不是夜间肯来的人。”

师喜昼寝。弟子曰:“‘宰予昼寝’四字如何解?”师曰:“宰者,杀也;予者,我也;昼者,日中也;寝者,眠一觉也。”又问:“如何贯串?”曰:“便杀我也说不得,到日中定要眠一觉。”

这些笑话,浅显易懂,风趣诙谐,足见编排者的匠心。冯梦龙《笑史》也有类似的笑话:

曹元宠《题村学堂图》云:“此老方扪虱,众雏争附火。想当训诲间,都都平丈我。”昔有宿儒过村学中,闻其训“都都平丈我”,知其讹也,校正之。学童皆骇散。时人为之语曰:“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

把孔子的“郁郁乎文哉”读作“都都平丈我”,真亏他想得出来!再看江盈科撰《雪涛谐史》的几则笑话:

公冶长解禽言,一时孔子闻鸠啼,曰:“此何云?”答曰:“他道‘觚不觚’。”又闻燕语,曰:“此何云?”答曰:“他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又闻驴叫,曰:“此何云?”曰:“此不可知,似讲乡谈耳。”(作者自注:嘲河南人)

有书生者性懒,所恨书多耳。读《论语》至颜渊死,便称赏曰:“死得好,死得好!”或问之,答曰:“他若不死时,做出上颜回下颜回,累我诵读。”

一中贵见侍讲学士讲毕,出左掖,问曰:“今日讲何书?”学士答曰:“今日讲的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中贵曰:“这是孔圣人,恶取笑!”

林语堂说:“《论语》一书,有很多孔子的人情味。要明白《论语》的意味,须先明白孔子对门人说的话,很多是燕居闲适的话,老实话,率真话,不打算对外人说的话,脱口而出的话,幽默自得话,甚至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又说:“总而言之,是孔子与门人私下对谈的实录。最可宝贵的,使我们复见孔子的真面目,就是这些半真半假、雍容自得的实录,由这些闲谈实录,可以想见孔子的真性格。”唯其如此,林语堂和他的同伴们,才发愿以《论语》为刊名,办一本提倡“幽默”的杂志,而且一办就是177期,横跨十几年。

为什么后人总爱拿《论语》开涮、制造笑料呢?原因无他,盖《论语》和孔子本身就是充满幽默感和人情味的。民间有句俗话:喜欢你才和你开玩笑。对于《论语》之于幽默的关系,大概也可作如是观。

上一篇:医院防抢预案下一篇:读育儿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