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语言绽放光彩论文

2024-05-09

让作文语言绽放光彩论文(精选6篇)

篇1:让作文语言绽放光彩论文

让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让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王国祥

教师优美的课堂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用语言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这就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不仅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于他能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

一、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就是要用恰如其分的比喻,诙谐幽默的夸张,具体生动的描绘,激情四溢的情感来吸引学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语言教学风格:其问答语言具柳暗花明之妙;其讲述语言似行云流水之幽默风趣,娓娓动听;其讲解语言能点石成金、似春风化雨,渗透学生心田;其朗读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使学生如沐春风,得到美的感受。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就如一根神奇的魔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风趣,可以唤醒学生的大脑神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可感、轻松愉快的课堂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形成形象思维,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变“厌学”为“乐学”。笑话、故事、游戏、对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等,只要和教材密切相关,均可引入教学语言,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会打开学生心扉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声音的内在动因,声音是感情的外露形式。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在作家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作品无声文字所寄寓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动情的串台词,热情的语言鼓动、深情的语言示范,能带着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调动起学生的诸多情感,让课堂真正能形成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笔者在介绍完文章背景后,用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语言进行饱含激情的朗诵,运用语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展示时而舒缓、低沉,时而激越、豪壮的情感,同时,辅以坚定的目光,挥舞的手臂,“未成曲调先有情”。再通过精炼的阐释,以声显韵,以情传神,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带入到无产阶级革命者与沙皇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历史时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作为革命者化身的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的英勇无畏和乐观豪迈,从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始终以富有情感的语言拨动着学生的心弦,牵动着他们情感的发展,教师深情的语言成了联系文章作者与学生感情的纽带,学生与文章内容的距离拉近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增强了。

三、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能培育学生思维兴奋状态

不变的色彩会让人的视觉产生疲劳,不变的风景会让人的内心感到无味;单调的音符奏不出优美的旋律,单调的生活唤不起人的激情与活力。世间万物,如果缺少了变化,必将毫无生机。语文教师的语言也是如此,抑扬顿挫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就好比炎热夏季里的一阵清风会给人送来清凉的慰藉,便仿佛一支优美动人的旋律会给学生带来音乐般的享受。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说话的语调可以左右最明智的人。”教师语言抑扬顿挫的实质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与教材交流、与学生交流。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讲《安塞腰鼓》,第二部分“火爆的腰鼓”需要用快节奏渲染一种激越的气氛,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而第三部分“寂静的腰鼓”表现的是一种宁静之美,需用慢节奏来传达。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消除课堂疲劳,保持思维兴奋状态,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四、教师语言的文采会将学生带入文学的殿堂

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课,它要引领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思想情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语言就要有文学之美。丰富的`词汇、艺术的表达,纵贯古今的知识、颇具创造的想象,无疑会将学生带入到文学的殿堂。在讲授李白的《蜀道难》时,笔者选择了一种“以诗解读作者”的方式走近李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选取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现代诗《寻李白》其中几句作为板书,诗句如下:“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用现代诗歌解读古代诗人,本身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文采飞扬的诗句中受到美的熏陶。“酒”“月光”这两种学生熟悉的意象的选取,使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中调出和这两种意象有关的诗句,对这两种意象进行分析,寻找李白的性格发展脉络,联系他的个人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各种华丽的诗句让课堂充满了“美感”。而聆听这样的教师语言,就是在欣赏一部绝妙的作品;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的熏陶。

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寓教于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让学生乐于在语文知识的殿堂中漫步。

(王国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734000)

 

篇2:让作文语言绽放光彩论文

高三年级

吴淑梅 教学目标:

学习几种锤炼作文语言的方法,提高作文语言的表达力度,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教学重点:

掌握锤炼语言的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锤炼语言的方法打造自己的作文语言。教学方法:研讨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当然,我们不一定非要有什么名言隽语流芳千古,但我们即将面临高考,作文可以说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关系到语文的成败,我们看看专家怎样说:

专家评说:一篇高考作文,总得有“发光”之处。没有“太阳”,也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也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也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你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与“发展等级”分无缘了。

考试大纲将写作能力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部分其中发展等级包括: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 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有创新(见解新颖,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作文评分时基础等级占40分,发展等级占20分,可采用一点评分法,只要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到满分20分。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锤炼作文的语言。

二、合作探究 寻找妙招

美酒总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酿造才有独特的芳醇,作文的语言也要经过反复锤炼才会有无穷的魅力。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名作佳句来寻找锤炼语言的金钥匙吧。

(一)、比较材料中的句子,哪些语句更贴切更传神?比较后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语言富于表现力、感染力?

1、自主合作探究一:

例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月光如流水一般,宁静地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稀薄的青雾升起在荷塘里。例2.天啊!快迟到啦。我急忙下床,穿上衣服和鞋子,刷了牙,洗了脸,上学去了。

天啊!快迟到啦。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衫,(套)上鞋子,几步跑进卫生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刷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火烧火燎地)跑出屋子去。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

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里去了。

形容词往往赋予人物或景物以具体、丰富的情态、形状和色彩。它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一段,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分别形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黄蜂”、“叫天子”。这些形容词,从色彩、外形、情态等多种角度,多个方位描写百草园的美丽可爱,生动传神。(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朱自清《春》)

这个句子中的“钻”不仅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写出了小草的力与美,当春回大地时,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小草要破土而出的。(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朱自清《春》)

这个句子中的“闹”字既写出了春天百花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壮景,又使人联想到繁花似锦时节,蜂围蝶阵的热闹而热烈的场景,富有情趣感和画面感。(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老舍《济南的冬天》)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卧”字,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卧”字带人格化,写出了在这温晴的好天气里房屋和雪似乎暖洋洋地晒着太阳的情景。(5)、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6)、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2、教师小结: 善于使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具有视角冲击力的动词、形容词和其它具有修饰性作用的词及四字格词语。

锤炼语言妙招一: 精选词语求生动

3、练一练:在下列的句子中添上适当的词语,使之更具体生动。不必说()的松树,()的池塘,()的草坪;也不必说小鸟在树上(),()的小鱼在水里(),()的蜻蜓在草坪的上空()。高大、清澈、碧绿、歌唱、欢快、嬉戏、轻快、飞舞

茂盛、小巧、开阔、蹦蹦跳跳、美丽、打打闹闹、成群、追追赶赶()梦想

()思念

放飞梦想

追逐梦想 摭拾梦想

剪断思念

扯断思念

(二)自主合作探究二:

1、下列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生活是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3)、①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称赞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他就值得歌颂,他就是英雄

②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称赞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吗?不正是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吗?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他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他就不是英雄吗?

教师小结:这三段文字,都显示出句式方面的优势,具体来说,第一段文字用了排比,句子的语势很足,第二段用的整散结合的手法,即整句与散句交错运用所谓整句,即结构整齐对称的句子,如对偶句、排比句这些语段,第三段用了反问句式,引人深思;由于用了这些句式,句子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了,这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二个方法:活用句式添亮色 锤炼语言妙招二:活用句式添亮色

2、句式特点:

①整句与散句的综合运用

排比句、对偶句:句式整齐,句子长短大体一致,语意相关,气势贯通,结构匀称,富有韵律,增添文章气势,展示语言风采。如: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盯着一个方面,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好,但香气远远比不上茉莉;“铁榔头”郎平拳头虽硬,但不一定能绣花;一位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虽令人称羡,但在运动场上却甘拜下风。所以,只看一个方面是不能匆忙下结论的。

这段文字中间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式,列举了三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同时也为文章增添了文采。②长句与短句的综合运用

长句与短句各有千秋。恰当地使用长句,严谨而舒展;恰当地运用短句,则简洁而明快。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则一张一弛,文采尽显。如:

“自己亲身剥出来的松子,真香;自己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的味道,真甜!” 又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最后几句长短交替,错落有致:“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起点。” ③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综合运用

所谓常式句,就是我们平时常用的句式,按照正常的句法结构来组织。由于常式句太常用,所以没有鲜明的特色,不能留下鲜明的印象。变式句是在常式句基础上加以变化,不按平常的词法和句法来表达,能产生较强的表达效果。如简媜的散文《夏之绝句》中就多次使用了倒装句,使全文的语言显得多彩多姿,饶有情味。

“我喜欢一面听蝉声一面散步,在黄昏。”

“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 “何偿不是生命之歌?蝉声。” ④假设句与反问句的综合运用

假设句式是议论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当一个事物从一个角度无法深入讨论时,用假设句换一个角度,会使论据“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在末尾配上一个反问句,会使说服力更强。如: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的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2、练一练: 把当中的一些句子改成整齐优美的排比句

(1)、妈妈,我一直在获得你的温柔,宽容,付出,但是我却一直在对你很凶,不原谅你的一丁点的失误,一直在索取(2)、方老师是一位善良、美丽、和善的老师。(3)、亲情陪伴着我们的一生。(4)、亲情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 调整方法

一种情况是我们的话语中本来就包含着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 二是我们的话语原来就只有一层意思。

1、调整句式

2、重复词语

3、分解扩展

4、陪衬烘托 例:(1)、妈妈,我一直在获得你的温柔,但是我却一直在对你很凶;我一直在获得你的宽容,但却不原谅你的一丁点的失误;我一直在获得你的付出,但却一直在向你索取。(2):(第二小组)方老师是一位善良的老师,美丽的老师,和善的老师(3)、(第三组)亲情可以陪伴我们的童年,促使我们幸福的成长,亲情可以陪伴我们的中年,鼓励我们去拼搏闯荡,亲情可以陪伴我们的老年,给我们的晚年增加了无数的温暖喜悦!(4)、(第四小组):花儿给我们带来芬芳,鸟儿给我们带来欢唱,但亲情却给我们带来温暖!

(三)自主合作探究三:

1、下面句子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大地上黄苍苍的野草,像喝饱了甜酒的醉汉,东倒西歪地摇晃着

2、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早晨,阳光照着我的卧室,小鸟在树上鸣叫。

改句:清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洒向我的居室,轻盈的小鸟已在树梢婉转歌唱。

“鸣叫”是写实语言,而“歌唱”适用了拟人修辞格,使小鸟人格化,富有灵性,增强了句子表意的意境美。

3、月光扑到海的怀抱,纤细的波浪像卷起了洁白的翡翠,我那悄悄的吉他声溜进了海的迷梦,与波涛两重奏。(此句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

4、正想寻那琴声的根源,打开窗,那乐曲却如洪水般倾泻进来,顿时挤满了耳朵。那琴声,还随着风飞得很高,空中的云也挨挨挤挤地竖着耳朵在听,在听。(此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巧用对比显气势。

在为人处事上,该不该“出手”的问题,须认真对待才是。

当山区贫民在温饱线下苦苦挣扎的时候,该伸出你的扶助之手;当莘莘学子因家贫而无法上学的时候,该伸出你的关爱之手;当你遇到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的时候,该伸出你的温暖之手;当歹徒行凶、他人处在危险之中时,该伸出你的正义之手……

而有的时候,手是不能”出”的。诸如朋友违了法,你不能伸出庇护之手;双方斗殴,你不能伸出助威之手;面对金钱、权力和美色,你不能伸出贪婪之手;即使是惩恶扬善,也不能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样“出手”,三拳两拳结果了人家性命,而应该依法惩恶……

“尚义”不是讲哥们儿义气;“该出手”不等于“乱出手”。符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事,放手去做;反之,请住手!——(《什么时候“该出手”》)

1、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

2、人们常常因为对亲人的感情而失去判断事物的理智。只要放下心中的情感枷锁,以博爱去包容一切,那么,即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也将成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欣赏身边的风景,那么,你也能“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只要不为亲情私心所封闭,所牵累,那么,你也能够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了。

2、练一练:(1)、引用诗词名句,使下面的句子更丰富生动。

我向往幽闲,我喜欢清纯,我心仪静谧,我追求祥和

我向往这“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纯,我心仪“明月松间照”的那片静谧,我追求“低头弄莲子”的那般祥和……(2)、以“月光”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手法写一段话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云起一片山

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6、波心荡,冷月无声

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9、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1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例:

1、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山村的夜晚美丽撩人一家人围坐在院子中央,共话中秋佳节,其乐融融

2、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3、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上伸出;一弯新月像一只玉琢的香蕉,从灰蒙蒙的天幕上掉下;一弯新月像一叶钻石嵌成的小舟,从浩淼淼的静湖中划来,带给我们无限的情思

4、“高高秋月照长城”,听不尽的是缭乱的边愁;“海上生明月”,聊不完的是重逢的喜悦;“月是故乡明”,剪不断的是惆怅的思念 锤炼语言妙招一: 妙用词语求生动

锤炼语言妙招二:活用句式添亮色 锤炼语言妙招三:巧用修辞增光彩

三、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使语言靓丽起来的方法,当然增强语言的魅力还有多种手段,而且要注意恰当地综合运用,才能使文章文采斐然。但我还要提醒大家一句,有文采并不是一定要词藻华丽,朴实的语言运用恰当,同样可以生动形象。文章的语言风格与立意、内容有重要关系,因此,要结合内容给文章一个恰当的包装,语言的出彩不可能一蹴而就。切记个性化语言,功夫在课外。

让作文语言绽放光彩

导学案

1、比较下列的句子,哪些语句更贴切更传神?比较后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语言富于表现力、感染力?

例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月光如流水一般,宁静地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稀薄的青雾升起在荷塘里。例2.天啊!快迟到啦。我急忙下床,穿上衣服和鞋子,刷了牙,洗了脸,上学去了。

天啊!快迟到啦。我掀开被子,翻下床来,拿过衬衫,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卫生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在口中胡乱刷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火烧火燎地)跑出屋子去。(能不能再换一些词语,让这段话更生动,更有表现力?)

2、下面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这些句子的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里去了。(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朱自清《春》)(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朱自清《春》)(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老舍《济南的冬天》)(5)、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3、在下列的句子中添上适当的词语,使之更具体生动。(1)、不必说()的松树,()的池塘,()的草坪;也不必说小鸟在树上(),()的小鱼在水里(),()的蜻蜓在草坪的上空()。(2)、他赶着马,走上一条小道。他头上是树枝,两旁是房屋。这条路又狭窄,又阴暗,像条隧道似的。

4、下列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生活是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3)、①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称赞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他就值得歌颂,他就是英雄

②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称赞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吗?不正是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吗?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他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他就不是英雄吗?

5、把下面句子改成整齐优美的排比句(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调整句式

2、重复词语

3、分解扩展

4、陪衬烘托。)(1)、妈妈,我一直在获得你的温柔,宽容,付出,但是我却一直在对你很凶,不原谅你的一丁点的失误,一直在索取(2)、方老师是一位善良、美丽、和善的老师。(3)、亲情陪伴着我们的一生。(4)、亲情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

6、下面句子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1)、大地上黄苍苍的野草,像喝饱了甜酒的醉汉,东倒西歪地摇晃着。(2)、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3)、早晨,阳光照着我的卧室,小鸟在树上鸣叫。

改句:清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洒向我的居室,轻盈的小鸟已在树梢婉转歌唱。(4)、月光扑到海的怀抱,纤细的波浪像卷起了洁白的翡翠,我那悄悄的吉他声溜进了海的迷梦,与波涛两重奏(5)、正想寻那琴声的根源,打开窗,那乐曲却如洪水般倾泻进来,顿时挤满了耳朵。那琴声,还随着风飞得很高,空中的云也挨挨挤挤地竖着耳朵在听,在听。(6)、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7)、人们常常因为对亲人的感情而失去判断事物的理智。只要放下心中的情感枷锁,以博爱去包容一切,那么,即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也将成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欣赏身边的风景,那么,你也能“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只要不为亲情私心所封闭,所牵累,那么,你也能够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了。

7、引用诗词名句,使下面的句子更丰富生动。

我向往幽闲,我喜欢清纯,我心仪静谧,我追求祥和

8、以“月光”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手法写一段话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云起一片山(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5)、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6)、波心荡,冷月无声(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9)、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篇3:给单词着色,让英语作文绽放光彩

一、写好英语作文, 单词量的积累是基础

据调查显示, 在各个省市中高中每次英语考试的作文题目都是不尽相同的,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预知高中英语作文所考察的具体主题及内容, 高中英语作文的题目是多元的、五花八门的。这样的拟题现状对高中生的单词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各类型的作文题目具备表达自己想表达内容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单词量的积累, 单词量的积累是写好英语作文的基础。

英语作文单词量积累的来源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英语教材大纲中要求的单词, 掌握这一部分单词不单单是英语作文的需要, 也是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这一方面的单词量积累要求教师要严格督促学生记忆和掌握, 具体方法可以是教师自己亲自听写考察并批改, 要求学生对没有掌握的单词多遍抄写;教师也可以采取成立小组,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的方式以求进步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要要求学生多阅读英语课外读物, 并且通过对日常中可能应用到的英语单词进行记录, 并不断温习, 以求达到使学生在阅读中增长单词量的目的。教师还要要求学生注意对高频词的掌握, 所谓高频词就是在英语写作中英语频率高的词汇, 诸如表层次、表时间、表重要性的这些词汇都可以称之为高频词汇。具体词汇内容如下:首先, 尤其重要的, 最重要的:above all;偶然, 无意中:by accident;对 (于) …很积极:be active in;合计为:add up to;承认错误:admit one's mistake;惊讶于:be astonished at sth;以前, 曾经:at one time;注意:pay attention to.这些就是在英语作文中较经常应用的词汇, 对于高频词汇也就是常用词汇的掌握能够使每一篇英文写作的轮廓都很清晰, 使学生做起书面表达来得心应手并且使文章内容更具备逻辑性。

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如果想更加有效果地进行英语作文方面的教学, 单词量的掌握是基础, 只有单词量充盈才能够使英语作文的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单词量的积累要求教师既要注重要求学生掌握大纲中要求的单词, 还要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英语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觉积累, 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经常使用的高频词汇。

二、在英语作文中应用高级词汇, 使英语作文内容得到升华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应用高级词汇是一直以来百试百灵的英文写作教学方法, 在一些英语教学实验班中或者是相对更权威的高中中, 英语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在英语作文中应用高级词汇使英语作文更具备闪光点。所谓应用高级词汇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口语化现象严重的情况, 应用一些更能表达意境和更深刻的意义的词汇。

指导学生对高级词汇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能力要求, 因为一般学生很难鉴别出什么是高级词汇,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具体明确什么是高级词汇, 并不断积累, 然后再传授给学生。这里, 提供几个在英语作文写作中经常应用的高级词汇。

表示同样地:similarly, equally, in comparison

表示强调:especially, primarily, in particular, surely, actually, as a matter of fact, undoubtedly, absolutely, above all, indeed, of course, chiefly

表示例证:that is, namely,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in this case, by way of illustration in other words

表示因果:accordingly, hence,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 as a result (of) so, thus because, because of, for, since

表示让步:although, though, after all, nevertheless, still, in spite of, provided, while it is true

高级词汇并不难, 但是它却有着更书面化、工整化, 使文章更具备观赏性、亮点突出的作用, 高级词汇的应用能够使整篇文章在同样意义的基础上提升五分分值, 具备着相当可观的应用意义。如果说单词量的积累是英语作文写作的基础, 那么高级词汇的应用就是英文作文一个质量的升华, 它能够使文章的整体质量上升, 使文章更具备观赏性。因此, 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要在英语作文教学时注意教给学生更多的高级词汇, 使学生的文章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

结束语:本文侧重于讲解如何通过合理的英语单词教学方式, 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接触到此文, 并且通过阅读明确如何通过合理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上升, 最终达到应用到英语教学工作中产生一定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让作文语言绽放光彩论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网络语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传统语言文化受到了网络语言的强力冲击。大量新派而毫无章法的“流行语”出现在校园里,给正常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成为了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一大拦路虎。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因为对网络语言认识较少,考虑到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和良莠不齐对学生汉字书写和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对网络语言往往抱有否定态度,而将其拒之门外。这样不仅忽略了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全盘否定了网络语言值得去挖掘的潜在价值。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挖掘网络语言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价值,由浅入深地分层阐述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去粕取精,体会汉字之美

一个事物能够快速地产生与发展一定有其缘由,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衍生物,也符合大众社会心理,其中一些简洁正面的词汇还有可能会被纳入到现代汉语中,由此可见网络语言进入语文教育领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与其畏之如虎,不如理性认识,正面对待,将网络语言中低俗粗鄙的词汇剔除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五年级上册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进行综合性学习。探究汉字起源的同时,在教学中将网络语言作为一个新的专题,列举出一部分参差不齐的网络语言让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将积极健康的网络词汇与低俗负面的进行分离与记录,与传统汉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汉字语言的兴趣,用诙谐生动的网络语言带动学习氛围,体会中国传统汉字之美,另一方面在大量的网络语言中筛选分析,带着学生去探究了解,区分其中的优劣,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分辨能力,剔除网络语言中的糟粕。

二、区分练习,规范汉字书写

网络语言大多时候是网民用来发表见解、彼此交流的,其更新快,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随意性和口语化十分严重。网络词汇多不规范,甚至在本质上推翻了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比如:“被离婚”“巨好”“有木有”,相当一部分的网络语言存在着错别字,从消极的角度来看这对我们中小学生的汉语言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但如果可以运用得当,它本身存在的消极性也可以“变废为宝”长期有效地利用到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它放在平时的汉字书写练习中,开展“每日汉字大找茬”教学活动,利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以正视听,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构字规则,从本质上区分书面语与口头语,网络语言为汉字书写训练提供了大量错误的范例,正面引导學生去查找、理解、纠正、书写、记忆,有利于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高。

三、引导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口语交际”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小学口语交际需要专门系统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网络语言本身就具有口语化倾向,在平时的交流中能够创造出一种轻松、诙谐的氛围,有益于人们的表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开设健康安全的“口语课堂”,杜绝低俗词汇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高学生参与到口语教学的积极性,帮助一些有因为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树立起口头表达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口语课堂的质量。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的网络语言是社会现象在媒体传播的衍生物,例如:“杜甫很忙”、“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这些网络流行语是反映社会现象的热门话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出个别有代表性的话题进行主题讨论,让学生从生活中真实可见的案例里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四、开放平台,提升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口头语和书面语区分开来进行专项训练,明确两者的概念以免学生将其糅杂在一起在写作中出现口语化的现象,这也是中小学生习作的一项重要规则。而网络语言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许多学生在文章里自由表达的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用到一些网络词汇,比如:“我滴个神呀”“鸭梨山大”“杯具”等等。对于习作中的网络语言,大部分的教师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运用了网络语言的作文一旦不符合语法和修辞规范就会变得不伦不类。网络语言本来就具有口语性,如果冒然地用到书面习作中不符合规范,但经过严令禁止,还是会有许多同学“明知故犯”,这种现象是根本不可能杜绝的。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习作”中有这样的表述:“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由此可见,网络语言也具有一些优势,只要运用得当也未尝没有它的价值。其实每一种新生的语言都有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网络语言象征着个性与自由,学生在语言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是没有一个更加合适的平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开放一个新的平台支持学生创作,例如: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将书面作文和网络写作区分开来,不仅可以改善“作文口语化”的趋势还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让他们更爱写作。除此之外,网络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事件也能给学生习作提供许多的写作素材,教师只需要稍加点拨,学生习作将会变得更丰富生动。

篇5: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触摸春天》这篇课文。课文中的安静是个盲童。她虽然看不见美丽的春天,但是她却能奇迹般地拢住蝴蝶。我知道这是因为她的热爱生命和内心的坚强乐观才能做到的。还有张海迪阿姨高位截瘫,坐在轮椅上,可她却自强不息,做了许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美国著名的作家——海伦。凯勒在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还是一个聋哑人。她虽然在无光和无风的世界里生活了八十年,但她积极乐观。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很喜欢看。她们可真让我感动,真令人钦佩啊!

我们的身边也有像她们一样的残疾人。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去公园里玩,看到两个残疾人。一个看上去得了侏儒症,身材特别矮小,还有一个失去了双手。那个得了侏儒症的人虽然很小,但是他很坚强,脸上洋溢着微笑,别人把他当成小孩一样欺负他,他却不卑不亢。还有一个失去了双手的人,什么事都用脚做。写字,穿衣服等等都用脚做,而且写的字比我们正常人写得都要好,直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我被感动了,也特别惭愧。我想,他为了用脚完成这么多我们看起来极其简单的事情一定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努力。我作为一个正常人,更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呀!

篇6: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

我发现这只小刺猬走路摇摇晃晃的,可能是受伤了,我就把这告诉了妈妈,妈妈说:“那咱们就养它一段时间吧,等它伤好了,再把它放生。”

刚开始的时候,小刺猬什么也不吃。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我给它切的肉都没有了,就又给它切了一块儿,只见它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吃光了。又过了几天,小刺猬的伤渐渐地好了,但还没有完全康复,走起路来还是有点儿不稳。几个星期过去了,我摸了它一下,它立马就把身子缩成了一团,我又用力碰了它一下,“啊,好疼!”我的手被它的刺扎出了血。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刺猬已经完全康复了。一天,妈妈捉了一只蚂蚱给它,只见它一口就把蚂蚱咬死了,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就这样,小刺猬渐渐地长大了。

妈妈说:“小刺猬的伤已经养好了,我们明天就给他放回大自然吧!”尽管我有点儿舍不得,但是,第二天,我们一家三口还是开车到山里,把小刺猬放生了。

上一篇:历史法学派述评下一篇:到底谁快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