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事迹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大学生村官事迹范文

大学生村官优秀事迹

唱响绚丽的青春之歌

——记大学生村官****

2010年7月,靖江市季市镇***村来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叫***,来自****。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他就把***村当成他的第二故乡,不论田间地头、鹅舍鱼塘、工厂学校,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青春誓言:到农村中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实现价值。

心怀远志,争做新时代大学生村官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头顶一片‘天’,那就是上级党组织;脚拥一方‘地’,那就是农民群众。组织给我们提供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舞台,我们就要好好地走好台步,上对‘天’负责,下对‘地’负责。‛2010年7月,通过组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如愿踏上了村官路,到***村任书记助理。同年10月,经该村村民委员会改选,他以1280票,4个弃权票的成绩,高票当选***村村民委员会委员、总账会计。2011年9月,***当选为季市镇团委副书记。

为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开始了一系列的“热身运动”:他利用空闲时间向村民学习靖江方言,不到3个月,很快听懂、会说靖江方言;他还经常挨家挨户走访,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们促膝谈心;为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他将自己的姓名、工作职责、专业特长、联系电话等公布在村办公室黑板上,乡亲们遇到困难,有问题需要解决,可随时拨打他的电话。这个朴实敦厚而又随和真诚的“土村官”,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在乡亲们的期待和拥护下,***在新的人生舞台上,开始着新的飞翔!

心系百姓,勇当新农村建设服务者

勤奋实干的***,一到村里,就积极为村里工作,为村民办实事。他认真做好综治台账,及时管理好村财务信息,积极帮村民化解矛盾纠

纷。由于他所学不是会计专业,所以他每天再辛苦也要坚持学习会计知识,现在他对会计已经是游刃有余了。他也深入各村调研,协助村委干部完成了宁通公路绿色通道的土地流转和苗木种植任务。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他积极奔走于乡村道路硬化施工现场,处理施工中的困难,在修建节一至节三的通组路和村道路亮化工程中,他晚上六点到队里开一事一议筹资会,十点多回来整理材料,又一早起来奔赴施工现场,在新建节一至节二南北通组路及桥梁时,他更是随书记四处奔走,筹措赞助款、整理审批材料等,好几次都忙到凌晨四点才回宿舍休息。在设立120个新型美观的可移动式垃圾箱时,他与村民共同劳作,一起搬运和摆放垃圾箱。在道路管护中,他以身作则,带领村保洁员一起动手清理道路上的垃圾,为村庄整洁做出自己一份贡献。

在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中,他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来一遍一遍的播放禁烧的广播。之后都来不及吃早饭又骑着电瓶车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禁烧政策,饿时就拿出他随身带的饼干吃。正是有了充分的宣传,为***村打赢这场仗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虑到多数村干部年龄比较大的,便主动承担了夜间巡逻的重任,农忙期间,他每天都巡逻到凌晨二三点钟。漆黑而寒冷的深夜里,不见一个人,只听见狗在叫,仿佛在为***加油鼓劲,他打着手电走在田间小路上,回到办公室他就这么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会,当到五点时他的手机闹铃想,他毫不犹豫的又起身,推车他车又消失在茫茫黑夜中,他无怨无悔。在大家的努力下,***村没点一把火、没冒一处烟。

***还经常利用星期日,帮助留守老人干农活,给留守儿童送文具、讲故事、补习功课。挨家挨户询问村残疾人的困难,为他们解决急需的问题,并主动寻求渠道帮6名残疾人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的辛勤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他为人谦逊真诚、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是大伙的开心果‛;‚他有知识、有想法、综合素质高,是全心全意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来的。‛

心想发展,敢为新产业致富引路人

***是一个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年轻人,在村官的岗位上,他的新举措,一个个付诸实践;在新农村建设中,他的新点子,一个个落地生根。

***村村民以前办理移动业务需要骑车跑到镇上,来回要花十几分钟,有的年纪大的行动不便而子女又不在身边老人话费充值困难,有时大伙在忙无法抽身充值,这时***参与的‚大学生移动服务站‛创业项目为大伙解决了难题,现在村民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条短信给他,他就可以帮需要的人办好各项移动业务,方便的大家,村民都很感激、拍手称快。

村里的信息闭塞,村民致富的步伐迈得不大,***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关心帮助下,用他所学的知识积极寻求致富渠道,通过对靖江市场分析调查,和两位村民一起流转了韩西组二十多亩土地,利用空余时间搞起了种植养鹅项目。项目总投资20万,预计每年出栏四次,一次出栏3000只鹅,年纯收益可达15万元,带动周边农户二十多户。项目于2011年9月动工,目前流转地四周的网,渠道已经挖好,苗木、牧草已经种好,现在在建大棚,眼看项目顺利进行,农户们都很满意,对他也赞不绝口,感谢他带来致富的方法。

在专心创业的同时,***积极利用专业特长为大家服务。靖江团市委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缺少统一服装,***自告奋勇接下了此项任务。在服装设计期间,他走访靖江文化历史景点,四处寻找关于靖江文化起源的书籍做参考,一连好几天都对着电脑作图,前前后后修改设计稿五次,最终设计了一套能够表达靖江文化和当代青年志愿者风貌的志愿者服装。2011年11月,他的设计顺利通过了审核,预计明年可成批生产,提供给靖江市青年志愿者队伍。

为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参与团市委等市各部门组织的志愿活动,曾在‚新的城市〃新青年‛大型公益晚会、‚3·5‛学雷

锋志愿者为民服务活动、世界环境保护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统筹城乡发展,共建美好家园‛、‚三城同创〃共建文明‛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清理四眼井、清除‚牛皮癣‛、捡垃圾。在活动中,他与非青牛志愿者拉近了距离,筑起了友谊的桥梁。看着周围的朋友一个个加入,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辛勤的汗水,洒满了***的青春之路,他个人也因此被评为季市镇‚2010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靖江市‚2010优秀青年志愿者‚。

‚大学生村官要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真正融入到村里,像一个村民那样关注着村里的大事小情。在农村做事情凭的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不会的我们可以学,不懂的我们可以问,只要用心、只要努力,总会干成事的。‛一说到村里的事,***的语速总是会不由得加快,透露着一股激情。在他眼里,村官早已不仅是职业,更是一项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业。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

践行“村官”责任务实“农村”工作

——大学生村官谢华光典型事迹

谢华光,男,汉族,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作为任城区委组织部统一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一员,现就职于李营街道李营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梦想,对农村的满腔热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搞好村情调研,热心服务党员干部群众,真心与村民相处,诚心为农民服务,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实现了从一个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在新农村建设中,扎根基层,挥洒青春。

在陌生的工作环境中,他采取多听多问的形式,主动与村干部沟通,深入农户,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群众中去。他深深地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村官,只有真正沉下去,住下来,才能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情况。因此,从进村的第一天,他就坚持一方面多次参加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李营村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很快村里的情况在他心中清清楚楚。

在任职村积极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在党建工作中,谢华光同志努力学习区委组织部印发的

《任城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资料选编》,积极寻找工作创新方法,同组织办公室的同事们交流探讨关于党建工作创新方法、方式,认真听取他们在工作中的经验,进而充分吸收,找到切入点,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同时也把自己所领会到的方法和创新思路讲给他们听,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使自己真正懂得党建工作的要点,能够认真做好党建工作。有一次他整理党建材料的时候,发现找一样材料,都是翻开一大堆,他就考虑是不是能够给这些材料都加上一张目录,使得材料更清晰更容易查找,后来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又给材料制作了一张漂亮的封皮,这样使得党建材料更加的正规美观,现在李营街道所有的党建材料都换上了这个新外衣,并且也解决了材料查阅不方便的问题。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积极协同村“两委”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及各阶段的配档表,为全村党员建立了学习资料库,制定了周密具体的学习计划,采取了集中学习、专题培训会等形式,从不同层面积极引导全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

在村级设施工作中,2009年李营村花费35万余元进行自来水改造工程。当时李营村因为自来水管年久失修,老化等问题使得村前的村民用水不节制,村后的村民就用不上水,这样就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谢华光积极协同村两委召开了很多次党员群众会议,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最终把这件事情敲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都还很顺利,不过后来

的工作出现了麻烦,在挖管道的时候有的村民反映没铺到自家门口,有的反映要求通到的是新院结果铺到了老院,还有的说是要求从大院门口铺结果从墙下面过的。那几天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同村干部要不停的去做村民和管道施工负责人的协调工作。在整个自来水管道修建的过程中他吃住在村里面,帮助农民分发水槽,水泥,沙土,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帮助丈量尺寸等等。不忙的时候就同村民聊聊天,给他们讲农业病虫害管理技术,主要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模式。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帮他们浇水,种庄稼。他喜欢农村,喜欢农民,他会很热情的很每一个村民打招呼,村民们都对他很好,现在见到他还不等他去叫他们,他们很多人都会主动和他招呼,都称呼他“小谢”。

在民生方面,谢华光同志积极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老年人“银龄安康”保险的优惠农民的政策,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说服群众。在收取医疗保险和“银龄安康”保险的时候他积极协助村两委工作,使李营村的参保率居全街道前列。现在农村上交公粮的制度全面取消了,这可以说是农村生产力的一次大的解放,老百姓们除了种田不交税外,国家还有补助,这项政策惠及到上千万户农民,在粮食直补款发放期间,谢华光同志与村两委干部,穿梭在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信用社三点之间,逐户送去通知单和存折,保证了每一户都及时领到直补款。在秸秆还田的工作中,他通过

远程教育留意到了秸秆还田机更新换代的消息,结合工作实际,想到以前村里用的机器老化、效率低,耽误了不少村民小麦种植的时机,同时也影响了禁烧工作,他及时找到有关信息向方书记提出了更换新型秸秆还田机的建议,方书记通过新旧机器的数据对比,肯定并采纳了此项意见,购买一台1JGD-90-150型秸秆还田机,通过实际工作,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秸秆还田工作的进度,减少了禁烧工作的危险系数,同时也为村民群众耕种小麦抢到了宝贵的时间。在美国白蛾的灭杀工作中,他积极的组织村民进行美国白蛾灭杀工作,村里为他提供了一套工作服装,街道农委提供了一台喷式农药机械,同时学习了使用方法,就这样他带领着村民一起进行对白蛾的灭杀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有的村民家里没有劳动力,他就主动帮助村民进行喷洒农药,剪枝剪网。在工作中他也被农药伤到过,但对于这些他只是尽可能的注意,但绝对不会耽误帮助村民灭杀白蛾的有利时机。经常听到方书记说,我们的村民对他评价不错,都非常的认可他,工作很扎实。

谢华光同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不在于有什么惊人的成绩,而在于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多么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他都能一丝不苟,尽心尽职地一心扑在工作上,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他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大学生“村

官”增添光彩,为老百姓办实事。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在基层锻炼成长的大学生村官,他用“村官”的责任和对“三农”工作的执著和热爱,为农民朋友们默默的工作着。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主要事迹

浇灌远教之花绽放苗乡村寨

叶为,中共党员,毕业于南华大学,在校期间担任校学生会常务副主席、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曾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共产党员,2011年被省委组织部选聘到麻阳苗族自治县江口墟镇陈家湾村任村支部书记助理。作为镇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陈家湾村远程教育操作员,他积极组织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途径,引导本村村民办企业,发展特色种(养)植,农畜产品加工,成立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使这个原本信息闭塞的苗乡村寨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今年4月,怀化电视台专门来到陈家湾村进行实地采访,并在《新农村》栏目给予了报道。

掌握技能服务三农

麻阳县高度重视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远程教育工作的作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管理员骨干队伍。叶为刚来村里时,远教工作的担子就压在了他肩上,对于远程教育设备操作,开始他还不熟悉,为了尽快搞懂,县里组织的远程教育学习培训他一次也没漏过,一有空就对着电脑自己琢磨,还总结记录了一本厚厚的心得笔记。这样一段时间下来,远教接收与管理软件的使用、远教设备基本维护、红星视频的登录与操作、小课件的制作等都被他摸的熟透了。掌握了远程教育操作的基本知识后,如何让远程教育发挥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便成了他的最大心愿。

科技致富自己带头

在开展远程教育活动中,叶为立足于把科技信息服务于富民强村的目标中。针对农村信息相对闭塞的特点,为了尽快了解农民群众的需要,他多次深入农户家中,进行信息需求调查、登记。从远程教育网络上把村民急需的养猪、养鹅、柑橘种植、品种改良、肥效提高、沼气建设、农作物田间管理等各项技术整理出来,给村民送去了一场场科技知识的“及时雨”。

农村沼气建设技术推广中,他发现村民们对学习沼气池建设技术积极性不高,通过拜访调查了解得知,农户嫌建沼气池前期施工周期长费人工,后期维护多费心神。于是他就想,有没有别的方法和技术,既能降低建设成本,使老百姓得实惠,又能节约能源资源,取得较好的效益呢。他利用远程教育网查阅收集了大量资料,一种“罐式沼气池”的新技术产品引起了他的注意,该产品不用地埋,可移动,安装使用与维修都非常方便,且产气量大,性能优越。在几个返乡农民工的帮助下,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摸索和实验,他们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款产品,经过实验后,确认达到合格效果。县能源办专家现场考察后也认为,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可以量产。于是叶为便动员了几个返乡农民工一起注册成立了“惠农能源开发公司”,把村部老礼堂开发成厂房,还请了不少村民帮工,每人每天工资不少于50元。目前,明显的竞争力使公司发展迅速,仅手中的定单就有了60多户,合同金额10余万元,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利用远程教育,他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学习培训亲上讲台

村里的党员群众不爱读书看报,习惯忙完农活后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叶为就从红星视频里精心挑选政策法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张贴节目预告,把每周五晚定为村里的远程教育节目固定收看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收看,丰富的学习内容,快捷的市场信息,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较强的指导性,一下子提高干部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此,他又多了个“放映员”的亲切头衔。

今年以来,在县远程办的指导下,叶为的远教工作又多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就是进行返乡农民工培训。为此,根据实际需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叶为和镇劳动站合作,分级分批次组织全村的返乡农民工开展了特色培训,为帮助农民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以及增强就业的知识技能提供了有效推动作用。在培训课堂上,除了利用光盘和幻灯片课件教学,在大家的惊喜中,叶为还站到讲台,结合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典型事例,用自己充足的信心以及饱满的激情鼓励返乡农民朋友重新燃起希望和斗志,不少返乡村民又积极筹备起在家门口创业来。据统计,叶为担负起村里的远教工作以来,累计开展远教集中学习次数达40余次,培训群众达800余人次,为村民查找相关资料近300余份;站点设备维护次数有13次以上。通过远程教育,他找到为民服务的平台和载体,也让全村人民尝到了远程教育的甜头。

叶为的想法是要把任职村建成远教工作示范点,他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将继续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灌溉远教之花在苗乡村寨开进千家万户,越开越红火,使全村村民经济更富裕,生活更安康,把陈家湾村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

青春无悔宛如歌

清晨,静谧的村庄笼罩在第一缕晨光中,远处的几声犬吠,震落了树叶上晶莹的露珠。xx镇xx村委会主任助理xx已经走出属于自己的那间小屋,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xx,女,生于1985年1月,xx县xx镇人,2009年陕西理工学院毕业的她怀揣着青春的梦想,被选聘为xx县xx镇xx村委会主任助理。走进xx的第一天,她就把自己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了xx这块土地上,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脚下这块热土,用青春的力量成就着人生的精彩。

真情融入 群众接纳她

xx是到xx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能干好村上的工作吗?一些村民议论纷纷。xx自己也感到了群众那些陌生和怀疑的目光。怎么才能让群众信服自己,怎么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呢?xx苦苦思索。“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你的脚下沾染了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了多少真情”。xx在报纸上偶然看到这样一句话,心里顿时有了答案。她下定决心从走访了解村里每一户群众开始自己的工作。xx9月下旬的秋天已经有了瑟瑟寒意,她全然感觉不到,借着一早一晚群众在家吃饭的间隙走东家、跑西家,和家庭主妇唠家常,询问家里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她走上田间小道,帮助群众做农活,向他们询问庄稼长势、收成。半个多月的时间,一双刚买的新鞋走破了,她没有感到可惜,而是从心底感到了一种踏实的快乐。半个多月她走遍了全村的168户,记满了两个笔记本,里面有每一个农户的联系方式、家庭人口数,耕地和林地的位置、亩数以及生活困难群众的情况,群众委托她办的事……“小杨,你来了,忙完了到家里来吃饭啊!”一个多月后,xx走进xx,像是走进了自己的家,到处能听到热情的招呼声。乡亲们把她当成了村民的一份子,接纳她进了这个大家庭,她从心底感到欣慰和快乐。回到住处,xx把那双穿坏了的运动鞋仔细地收藏了起来,因为那是她在农村工作得到的第一件“法宝”。

排忧解难 群众信任她

青春挥洒碧山绿水,梦想注入泥土芬芳。xx始终把为群众解难排忧作为当好村官的第一追求。在2010年的农村低保摸底过程中,她了解到孟水组的张金学突发疾病,瘫痪在床,一家四口的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她立刻向镇政府和镇民政办反映了这一情况,将张金学列为低保对象进行救助,并从自己不多的生活补贴中拿出500元钱帮他解燃眉之急,积极协调镇医院报销合作医疗,减轻了张金学的医药负担。鉴于张金学病倒后家里缺少劳动力和经济来源,她和村支书、主任沟通后,组织10多名村干部帮助张金学栽植了5亩新品种核桃。张金学瘫痪在床,言语表达也不太清楚,但是他心里清楚,在灶前帮妻子做饭的这个女娃,对自己这一家子是有恩的啊!如今,只要到孟水组去,xx都会到他家里坐坐,看看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在夏收前xx了解到张金学由于资金短缺,雇不起收割机,她就积极联系村“互助资金协会”,帮其贷款3000元,顺利地把麦子收回了家中。

2011年6月,村上启动43户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xx组有2户群众却不愿意参与,影响了工程进度。当她和村组干部上门说服时,两家人都避而不见,村组干部也没了办法,说这两家人思想落后,没有大局意识。第二天下午,她一个人再次登门拜访,户主很不情愿地招呼她进屋。从言谈中她得知,原来他们是因为资金短缺问题得不到解决,于是她积极与村上的“互助资金协会”商议,给他们贷了款,环境整治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事后,两家人都说:“咱也不是思想落后,不知道顾全大局的人,可是没有小杨的帮助咱还真就把这孬名背上了。小杨给了咱面子,以后谁也不能拉了小杨工作的后腿”。就这样,群众有了事都愿意找他,有了困难都愿意向他讨教,他真正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倾情谋发展 群众依靠她

xx村临近210省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特别是随着xx煤田的开发,这里便成了众多有眼光企业家争相投资的热土。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她协助村委会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引导全村6个村民小组干部群众立足各自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商店、搞运输、种烤烟、建果园、养牛羊,形成了“一村多业、一组一业”的产业发展发展格局。xx村坚持把主导业发展与驻村企业增效相结合,在她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引进了山东利多农业产业开发公司等多家企业,成立了xx村“特色农业产业协会”,发展会员88户,种植烤烟200亩、甜玉米1260亩,核桃建园累计2100亩,育苗120亩,种蔬菜300亩,创办领办甜玉米、蔬菜、果业、烤烟等产业示范基地11个,实现了产业壮大、群众得利、企业提质增效,互动互促,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面对群众缺技术、作务水平不高等现状,xx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平台,查资料、找技术、并多次到县农业局,向技术人员请教xx县栽植新品种核桃的优势和管护知识,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新品核桃种植技术,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孟水组动员群众栽植新品核桃150亩,建成了全镇第一个新品种核桃种植示范园点。

用心促和谐 群众赞美她

xx村由6个自然庄头组成,多年来,从未有过建设规划,混乱的村庄格局严重影响了村上的发展。为此,xx协助村委会多方征求群众意见,邀请县上专业技术人员,对村庄整体建设格局进行了统一规划,积极跑市进县,争取项目资金,将原来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元咀组16户群众进行集中搬迁,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xx组和许家沟组用电难是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到了冬季,电压低,经常停电。今年县上召开人代会时,她便提出电网改造的意见,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并通过人大代表提交县人代会,作为提案得以立项。项目审批后,她积极协助村两委会,走家串户动员群众投工投劳,使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解决了43户163人用电难的问题。组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铺设排污管道260米,建垃圾填埋场1个、污水处理池1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利用农闲时节,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社火、秧歌舞、秦腔戏等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今,走进xx村,街道宽阔整洁,基础设施健全,邻里和谐。村支书、村主任常在村里说,大家不要忘了如今的好日子里有着小杨的一份功劳。

用土地承载梦想,以责任成就精彩,xx用她如歌的青春,在农村这片关阔天地中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强音,书写着新时期大学生的激昂人生,迎来了xx村和谐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个人事迹

马乔乔个人事迹材料

宽敞整洁的乡间大路,阡陌纵横的田间小路,整齐的厂房,气派的新农村示范点.....鸟语花香、和谐稳定,这就是运河镇运西村崭新的面貌,这就是大学生村官、运西村党总支副书记马乔乔展翅飞翔的地方,这就是实现人均收入增长、村民富裕的实战基地。

老百姓的“小书记”

马乔乔,女,中共党员,2009年7月由省市选派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在运河镇运西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大熔炉,只要你肯吃苦,多磨练,想干事,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那么你就会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就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说,“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困难,姐弟三个读书,看着父母吃辛受苦,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弟弟妹妹好好读书以后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如今看到那么多同像父母一样吃苦耐劳,生活窘迫,用体力活挣得的微薄工资,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好村官,让这么多父母过上好日子。”

刚入村的时候,群众用怀疑的眼神让她觉得有些疏远。她意识到,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要赢得村民信任,就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走进村民的生活、走到村民的心里。于是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向领导请教问题,与党员谈心得,与村民拉家常,广泛接触村民,深入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在2个月的时间里,她走访了村里的45位党员,和156户人家,和他们建立深厚感情,了解村情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用热情和真心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小书记”。

撒播致富种子的“蚕姑娘”

运西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为了帮助农民找到一条致富路,看到村里部分村民种植桑树,于是她想起小时候在黄圩外婆家,村子上都在种桑养蚕,后来她翻阅书籍,利用网络,实地考察,向书记递交了一份项目计划书。书记看后十分赞成且得到其他村组干部的一致认可,并同意把旧村部提供给她。

她去山东养蚕基地考察,学习种桑养蚕技术,自己带头示范养殖蚕,给蚕布置好新家后,首批进了蚕蛹15张。在她细心的照顾下,每张蚕的纯收入达到了600元,第一批效益的可观让她看到了前景,想带着群众一起干,于是她又请教县农业技术人员和翻阅大量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养殖技术和市场前景分析资料制成课件,组织群众统一观看,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首批就有20户人家愿意一起养蚕,村委会又提供旧的校舍。随后她又扩大了种植桑树面积,增加了蚕蛹数量,同时成立了合作社,以“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农民看到的是实惠、是效益,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参与到种桑养蚕中来,成立了“蚕妈妈”妇女联合协会,她也成为别人嘴中的那个阳光热情肯干的“蚕姑娘”。 孩子的“小马姐姐”

她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女孩,特别喜爱小孩。在她的走访中,发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尤为多,也有的是单亲甚至是孤儿,面对这么多孩子,她夜夜深思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办?家庭作业谁来辅导?遇到不懂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让她不能入眠。她决定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孩子辅导,可是一个村子的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有些微薄。她想到在运河中学教书的同学杨玲,可是自愿辅导没有任何待遇会同意吗?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拿起电话打给她,没想到得到了同学的大力支持,同是运河人,同为单身,有同理想的她们一起担任了这个村孩子的老师。

她向村借用村部,下午下班俩人就结伴到这个村部,等待放学回来的孩子,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教会他们思考的思路,解决他们的不懂题目,教育他们学习的方法。也存在一些孩子性格孤僻、内向、心理障碍,但是她们耐心的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回到一个阳光无忧的童真时代。在她们的爱心指导下,孩子们的成绩显著提高。每次结束后家人去接孩子的时候,孩子都还想再多学一会,他们都喜欢这两位老师,亲切的叫“小马姐姐、杨老师,我们还不想走再想学一会”。看到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对学习的热情,成绩的提高,看到家长们期望孩子成才的眼神,对她们感谢的目光,她们心中无比的喜悦和温暖,同时也有些压力,还有更多这样的儿童,该怎么办。

村官的“领头羊”

她不仅是村里的带头人,还是村官的领头人。09年担任村官信息员,做好村官的信息统计工作。同时担任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信息员,她认真对待自己信息员的工作,向市县党建网推荐村官优秀日记,并且自己做好示范,被推荐50多篇优秀日记发表在党建网上,同时,配合组织部完成《青春的脚印》---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出版期间的选稿、定稿工作。

去年她被选为盐城市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副会长,她倍感压力,这样的职务就要担任这样的责任出来。村官队伍的不停壮大,她对自己说要领好头,带好头,把这群村官队伍真正的组织起来,去有理想,有目标,真干事,实干事,把理想落实到行动中来,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利用他们各自的优势发挥自己的职能。围绕各个村官所在的村优势,做好村官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同时她又动员所有村官成为村里儿童的“五点半爱心老师”,将这份爱心普及下去,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儿童感受到温暖。她说,要让这个村官群体组织有力,充满朝气,成为一个干事创业、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实实在在的群体,一个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为农村做出贡献的群体!

上一篇:大型餐饮策划书范文下一篇:端午节习俗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