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体系学习心得

2024-05-11

企业环境体系学习心得(精选8篇)

篇1:企业环境体系学习心得

三体系学习心得

——工程技术部、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

公司管理手册自5月15日发布实施以来,我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和工程技术部组织部门成员认真、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加深了大家对管理体系的理解,有助于进一步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于2010年5月15日正式发布实施。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管理手册

三体系管理手册是对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描述,它是全部体系文件的“索引”,对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特殊的意义,是管理体系中的A层文件。

公司管理手册确定了公司管理方针:精心设计 诚信服务;预防为主 保护环境;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科学管理 持续改进。并制定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手册的内容包含了管理体系运行的一系列相关的程序描述,和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的界定,制定了管理体系的运行准则。我技术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是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负责部门,负责管理体系的日常维护、年审和管理体系文件的归档整理。

第二层次: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就是为了完成管理体系要素所规定的方法。在书面或文件化的程序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做;应采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其内容是描述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是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B层文件。

公司根据管理手册和公司运营特点,制定了20个程序文件,用于支持管理手册的相关要求。程序文件详细的规定了公司运营中各个部门的过程职责,并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步骤和方法。设计到我工程技术部、技术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的程序文件主要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施工安装管理过程控制程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记录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符合事件处置控制程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改进过程控制程序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第三层次: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一个程序文件可分解成几个作业文件,能在程序文件中交待清楚的活动,就不再编制作业文件;作业文件与采用要素的程序相对应,是对程序文件中整个程序或某些条款进行补充、细化,不脱离程序;国家、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规范不作为作业文件,单独在“标准规范目录”中体现。在作业文件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

做,应采用什么方法、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即5W1H原则。作业文件的内容是描述为实施程序文件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活动。作业文件是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C层文件。

公司的作业文件由各个部门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制定,用于支持程序文件,使之便于操作。

通过此次的管理体系学习,我部成员对管理体系有了重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管理体系的一些理解: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在于通过按照标准要求使公司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最终使得公司产品在质量上满足顾客要求,并达到公司自定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在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整个环节中,过程的概念一直贯穿其中。所以我对过程这一概念有较深的理解,公司的质量、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就是按照过程建立。

对单个过程的管理,基本思路是采用PDCA的方法

1)过程的策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一级活动计划的制定。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和计划。

2)过程的实施。

实施就是具体运作,按照策划要求组织实施,使过程正常运转起

来。在实施中,应当对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3)过程的检查。

对过程的结果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过程进行确认。所谓验证,就是对过程输出进行某种方式的测量,然后对照输入的要求,看其是否符合。如果符合要求,说明过程是成功的,如果存在问题,就应该采取纠正措施。

4)过程的改进。

过程经过检查,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改进。也就是对过程的结构、输出、输入、活动、人员及其它资源进行改变,甚至可能导致对过程的重新策划。

对公司内各种过程或部门内各种过程的管理,也是采用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是要求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关注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的应用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过程的识别

识别过程可能会遇着两类情况。一是过程已经存在,则仅是过程的识别;二是过程尚未存在,那么此时的识别即为对该项过程的策划。

2)理出关键过程

企业的过程网络非常错综复杂,不管是对于哪一级管理者来说,理出关键过程,并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对质量管理来说尤为重要。

3)简化过程

过程越复杂,过程的结果、运行成本、管理难度、失控可能性等各个方面就越容易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过程进行简化,我认为是小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功。所谓简化,一是将过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小过程,二是将不必要的过程取消或者合并。

4)按优先次序排列过程

由于过程的重要程度不同,管理中应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将资源尽量用于重要过程。当然,这并不代表对次要过程可以放弃管理,可以不给予资源保障。

5)制定并执行过程的程序

要使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并执行程序。没有程序保障过程就会混乱,结果是过程要不未能完成,要不输出达不到要求。我认为程序的类型应包括两种,一种是已形成文件的书面程序,一种是以工作习惯形成的一些潜规则。一个公司的潜规则不能太多,应受到控制,有所节制。

6)严格职责

任何过程都需要人去控制才能完成。因此,必须严格职责,确保人力资源的介入。

7)关注过程接口

所谓接口,是上一个过程的输出和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之间的连接处。如果接口不相容或不协调,过程的运作就会出问题,而这可

不是影响一个过程那么简单。

8)过程的监控

过程一旦建立、运转,就应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异常。控制可通过了解过程的信息,当信息反映有异常倾向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

9)过程的改进

任何过程都存在着改进的可能性。对过程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其效率或效益。我们所谈的持续改进,其对象主要就是过程。

通过对公司管理体系的学习了解,我部门成员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分配、日常工作的作业程序和依据、公司总体方针和目标都有了系统的了解。

公司在“精心设计 诚信服务;预防为主 保护环境;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科学管理 持续改进”方针的指导下,确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我部门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部门目标。并实施动态管理,在公司总目标变动后,我部门成员将对部门目标做及时修改。

按照公司结构和职权分配,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由工程技术部中分立出来,并独立承担各自职责拥有相应权限。技术管理部在此次的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中,负责技术归档、技术指导、内审组织、内审和外审的准备工作。安全管理部负责公司各部门危险源的辨识、不可接受风险的评估;环境因素的识别、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

在日常工作中,本部门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问题:

1)技术管理部应加强数据收集整理的管理,力求使各个部门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同时,技术管理部应加强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

2)安全管理部应加大安全宣传管理力度,务必使项目现场每位员工心中安全警钟长鸣;同时,全面识别各项目现场的危险源,进行不可接受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项目现场人员设备的安全。

3)工程技术部应加强项目过程记录的管理,并结合技术管理部做好项目问题的改进。

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尽快解决,并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

篇2:企业环境体系学习心得

为深入贯彻公司党委《关于深入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班组近日组织员工学习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是什么?以前一知半解的问题通过学习讨论,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就以上三个问题交流一下学习心得。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应包括企业精神、冠名文化、发展战略、企业理念、企业及员工形象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等。正所谓没有灵魂的躯干就是行尸走肉,同样没有灵魂的企业也只是机器的堆垒、制造物品的工具。而企业的灵魂就是企业文化,它看不见摸不到,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企业中,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力量。

公司作为中国有电历史的开创者和见证者,承载着历史的使命和创建国际一流能源企业的重责,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企业及员工的精神内涵、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等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最终形成如今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应该说,公司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其相当一部分企业文化理念早就深入到我们每个员工的心里了,比如我们都知道要在工作中钻研技能,提升岗位最大业绩,生活中与人为善,遵纪守法,这些其实都与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对员工形象、承诺要求是相一致的。再比如,我们当代电力员工,继承着前辈们的事业,为顺应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应对种种挑战而主动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勇于超越技术巅峰,通过创新,推动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而把这浓缩概括不正是公司的冠名文化——传承、创新、卓越的含义所在吗?所以说,公司企业文化对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不可触摸的,而是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约束规范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企业发展永恒不变的精、气、神。

二、为什么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企业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一种优秀先进的企业文化会让每一个员工产生家的归属感,而家文化的营造,会极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忠诚度,进而在工作中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既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没有自己的文化或不注重文化建设的企业,哪怕产品卖得再多,钱赚得再多也只是靠侥幸,绝不会长久,如果始终无法建立能够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就永远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市场上瞎闯,迟早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据统计,世界上30年前跻身于财富100强的企业今天有三分之一已被淘汰出局。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注重创新发展、敢于追求行业顶尖水平的企业必然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会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我们上电股份公司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电力企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要让员工深刻体会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加深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协作力,使企业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一共同目标而奋斗,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三、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是什么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具有深度内涵的,而其最核心的本质就是企业倡导的共同价值观,即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抑制什么,其外在表现就是知行合一的行为方式、做事习惯和做事风格;其内在要求就是以为社会尽责的价值观为企业铸魂、以内心道德约束为企业筑基、以制度规则为企业立规、以品牌的人格化为企业塑形,从而为企业营造出一个平等友爱、公平正义、融洽相处、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环境。

公司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体系建设,其涵盖面是很广的。其内容可分为冠名文化、企业愿景、战略目标、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员工形象等十二个方面,不仅遵循了集团公司“理念统一,行为趋同,形象一致,特质鲜明”的原则,更突出反映了公司历史传统、地域特点、发展愿景和当前任务。如通过实行“一二三四”的战略目标,即在集团公司率先建成国际“一流能源企业”、抢占人才、技术“两个制高点”、形成立足上海、面向华东、开拓海外的“三大布局”、实现由主要利用传统能源向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并举转变、由一般上市公司向集团公司境内最重要融资平台转变、由单一的发电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和电站服务业延伸转变、由基本依赖国内资源向依托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转变的“四个转变”,使企业愿景和发展目标由原来的模糊、不明确,变得更加具体、清晰;提倡“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企业精神,不仅展现了公司营造绿色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的环保理念,更体现了公司作为一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能源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奉行“人诚和实优”的企业价值观,即以人为本、诚心服务、和谐共赢、求真务实、创新卓越,不仅充满着人文关怀的精神,蕴含着深深的人生哲理,更体现了做人的道理和企业生存的底线;而企业理念包含工作理念、管理理念、安全理念、经营理念、人才理念、环保理念、廉洁理念和绩效理念八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内涵和行为互动方式,是企业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不仅是企业价值的心灵取向、外在表现,更是企业要达到目标的理性选择,具有明确、清晰、健康、向上、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囿于篇幅,其余部分就不再一一展开阐述。

篇3:浅析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199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了一套环境业绩评价指标。2000年又发布了《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 提出了建立反映排放量的环境业绩指标和反映财务影响的环境业绩指标体系。中国国内对企业环境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指标的设置、权数的规定、合成方法等方面都没有达成共识。1999年6月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 颁布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以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 采用三个层次 (32项) 指标体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 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为对比基础,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评价各环节操作已实现电算化。此体系却没有反映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作用, 没有反映环境责任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以及将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应用于企业资本运作、发展战略时会产生的效果。

2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分析

2.1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现有环境会计的理论, 建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将二者联系起来, 构建一套财务与环境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但是, 该模型存在两个缺陷。第一, 仅划分为定量和定性指标无法和企业具体的经济业务流程结合起来, 难以发现并解决问题。第二, 权重的设置缺乏理论支持。考虑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企业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 对企业环境绩效指标进行了重新设置和双向划分。

第一, 按性质将其横向划分为基本指标 (定量指标) 和补充指标 (定性指标) 两大类。

第二, 按涉及经济与非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将其纵向划分为事前指标、事中指标和事后指标三大类。并用层次分析法运算得出事前指标、事中指标和事后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3.5%、53%、23.5%。运算模型如下:

2.1.1 形成判断矩阵

为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将隶属于同一指标的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 形成判断矩阵。隶属于指标Ai的指标Bj (j=1, 2, …, m) , 其判断矩阵为一m维方阵, 如表1。表中bij表示在隶属于Ai的诸指标中, 指标i与指标j相比, 对于指标j的相对重要性程度, 一般采用Saaty提出的1-9比率标度法 (见表2) 。

2.1.2 排序计算

排序计算方法有幂法、和积法和方根法等, 本文采用方根法。

1)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的乘积M:

2) 计算Mi的n次方根:

3) 将方根向量归一化:

得排序权向量W= (W1, W2, …, Wn) .

4) 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

式中: (AW) i──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2.1.3 一致性检验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 其判断矩阵如表3:

2.1.4 合成权重的计算

合成权重的计算要自上而下, 将单一准则的权重进行合成, 并逐层进行, 直至计算出最底层中各元素的权重和总的一致性检验, 即:

式中:W (k) ──第k层上nk个元素对于总目标的合成排序权重向量;

p (k) ──第k层上nk个元素对k-1层上所有元素为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

W (k-1) ──第k-1层上nk-1个元素对于总目标的合成排序权重向量。

根据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可得U=[0.53, 0.235, 0.235]

即:事中指标、事前指标和事后指标的权重分别为53%、23.5%、23.5%。

第三, 将横向和纵向划分方法结合起来, 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所有者权益五大要素入手, 构建出综合全面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

事前指标基本指标:废水处理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废气处理资产净值/总资产净值;废固处理资产净值/总资产净值;环保教育时间/总培训时间;环保宣传费用/总费用;厂区绿化覆盖率。补充指标:内部环保体系及制度建设情况、企业预防环境污染情况、排污许可证的合法性、禁用品的杜绝情况。

事中指标:单位销售收入液体资源耗用量、气体资源耗用量、固体资源耗用量、排放废水总量、排放废气总量、排放废固总量, 环境质量检测达标率。补充指标: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清洁化”情况、环境事故发生情况、资助社会环保活动情况、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情况。

事后指标基本指标:废水处理费用/总费用;废气处理费用/总费用;废固处理费用/总费用;环境恢复费用/总费用;回收资源利用率;环保项目计划完成率。补充指标:企业治理环境污染情况、企业人员环保素质情况、环境报告发布情况、居民满意度及投诉情况。

最后, 为了简明反映企业环境绩效情况, 笔者建议采用专家意见打分法 (100分制) 对各类别指标进行考评。在得出事前、事中、事后三大环节的分数后, 将其分别乘以各自权重, 从而得出整个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综合分数。即: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事前指标评价得分×23.5%+事中指标评价得分×53%+事后指标评价得分×23.5%。

2.2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

得到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分数后, 将其归入分数段, 从环境行为、状态的角度给予相应评价。笔者参照《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的意见》将企业环境绩效得分划分为五个分数段, 分别对应环保部门采用的绿、蓝、橙、红、黑五种颜色。即:[90, 100) 分数段是绿色:环境行为优秀, 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污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 通过ISO14001认证;[80, 90) 是蓝色:环境行为良好, 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 没有环境违法行为;[60, 80) 是橙色:基本达到环境管理要求, 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但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或有过其他环境违法行为;[40, 60) 是红色:环境违法, 企业做了控制污染的努力, 但未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发生过一般或较大环境事件;40分以下是黑色:严重违法, 企业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或多次超标, 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影响, 有重要环境违法行为或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上述分析得知, 当企业的环境绩效得分低于60分时, 说明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面对该类企业, 不禁让人联想到接踵而至的环境责任将对企业造成何等重大的影响。

3 企业环境绩效体系的具体应用

鉴于企业环境绩效的巨大边际效应, 笔者预测企业环境绩效的好坏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成败成正相关。

为了科学、合理地体现出这种关联性, 在总结过去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 引入企业环境绩效等级的概念, 即:企业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是政府及银行、证券、工商、税务、国土资源等部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根据, 是潜在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度的载体。本文笔者重点选取了企业的金融、投资和保险三个经济领域, 构建出一套新的企业环境绩效应用论, 进一步拓展企业环境绩效与企业经济行为的关联。具体为:金融领域的企业环境绩效为绿色:设定贷款风险为正常, 适度优惠、奖励。蓝色:存在潜在缺陷, 设定贷款风险为关注。红色:贷款对银行造成损失, 贷款风险为可疑。黑色:贷款对银行造成严重损失, 贷款风险为损失;金融机构酌情停止贷款。

投资领域的企业环境绩效呈现绿色:具有投资潜力, 积极推荐享受投资减、免、退等税收优惠。蓝色:投资潜力良好, 推荐适度享受投资减免退等税收优惠。橙色:投资潜力一般, 积极关注。黑色:行业风险较大, 近期不具备投资潜力继续关注。

保险领域的企业环境绩效为绿色:自愿购买环境责任保险其保费低廉;购买其他种类保险时, 享受税收优惠。蓝色:自愿购买环境责任保险其保费较低。橙色:建议购买环境责任保险其保费中等。红色:强制企业购买环境责任保险且其保费高昂、限制条件繁多。黑色:保险公司拒绝为该类企业承保, 所有责任企业自身承担。

不难得出随着企业对环境的友好程度逐渐降低, 银行等金融信贷机构对其信任度也会随之降低, 从而直接导致企业融资受到不利影响。外部投资者也会因环境绩效恶化而对该企业持观望甚至放弃。最后, 环境行为恶劣的企业, 将面临高额的保险成本, 甚至因无法获保而自担相应责任, 增加企业运营风险。

这一系列的影响, 将使企业深刻认识到其环境绩效对自身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 该环境绩效体系势必对企业行为产生警示的用作, 进而引导企业绿色、可持续地发展。

摘要:在国内外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基础上, 尝试我国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关键词:企业环境绩效,绩效评价,评价指标,颜色分级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ERH, H Hardy Ivamy, General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Law (5th edition) [J].London:Butterworth, 1986.

[3]万莹仙.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会计之友.2009, (25) .

篇4:企业环境体系学习心得

关键词:企业文化;环境经营体系;构建;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成功多数来源于: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企业本身的内在素质,即企业文化。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是一个企业的政治、经济、 管理制度以及内部的一系列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和服务等。企业的内在素质,包括:各级领导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全体员工的素养和工作热情、各种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以及企业的外部形象等。因为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员工,他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发展道路上最可爱可敬的工作者。下面就从企业文化和环境经营体系进行分析。

一、企业文化和环境经营体系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变化和完善的。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它可以约束员工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让员工们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有爱,积极向上的和谐气氛和团队精神,树立一种“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意识;可以激励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共同努力,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企业做贡献;还可以随时调整企业内部产生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企业的环境经营包括:外部环境(政治、经济和技术等)、任务环境(供应商、顾客和竞争对手等)和内部环境(人力、物力、人际关系和组织文化等)。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因素总和,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既可以给企业带来机遇和活力,让企业健康发展;也可以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威胁,让企业衰退倒闭。

二、企业文化和环境经营战略的关系

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的环境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环境经营决定企业文化,反过来,企业文化对环境经营的实施也有所影响。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相反,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必定是失败的企业,进一步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地说:两者之间有关系: 1.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一个企业的环境经营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真实反映,即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战略;好的企业文化会引导企业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其次,企业文化也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可以通过创建有利的企业战略实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还调动企业员工实施环境经营战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引路和作指南,用文化来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有效的环境经营战略和优秀的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2.两者之间互相制约。制约即互相抵触,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战略实施和发展的桎梏,往往会成为环境经营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表现在从员工到领导以及企业的各项管理,由于企业文化的渗透,各个部门都难以适应变革。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是通过领导者和员工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来的,根深蒂固的。它不会对环境经营战略提供支持,所以,新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能否改变传统的企业文化,构建与新的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3.两者之间不是非常相关联的。即两者之间无明显相互影响。原因如下:企业没有形成主导型文化;缺乏沟通交流平台无法形成企业文化。这时的环境经营战略是一个崭新的挑战,它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会与企业文化同时进行。

三、构建相互融合的环境经营价值体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很想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环境经营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一个企业在刚刚起步的时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经济基础,如何搞好商品经营。在企业强大之后就要对产业的导向和社会的诸多因素做综合考虑,并进行经营活动,环境与文化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联系,企业文化会逐渐构建环境经营体系,并不断优化完善和得到发展。不同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创新结果,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构建企业环境经营模式,有助于促进企业很快进入社会同时被人们所接受,进入较大的环境经营价值体系中,从而激活企业的活力和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构建环境经营价值体系,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环境等综合价值。当今企业主要采取员工的道德和观念系统为基础确定企业的环境经营政策。这里所说的观念系统就是对企业员工的精神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探索环境经营的新动向,进一步形成企业文化和明确环境经营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员工的道德系统必须与的环境经营相一致,并且与企业文化为基础,对企业的经济、制度和技术等手段进行综合运用,便于规范企业的环境经营体系。

四、结论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环境经营,要想使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并有所创新,必须制定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的环境经营战略,并且在环境经营战略中有机融合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

[2]冯圆.企业文化、环境经营与民营企业成本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3]金原达夫,葛建华. 环境经营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4]潘爱玲;李彬;林亚囡;宿伟娜;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文献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J].会计研究,2012(4).

篇5:企业环境体系学习心得

2014年12月13日公司在金总的组织下,开展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标准>>培训;经过此次培训,让我对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管理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是管理指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对管理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协调和反馈,从而达到效率与效益开展的活动,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争取最大的利润空间;体系则是为了完成某种功能,各要素相互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管理体系是以方针为核心,实现一定目标,相互关联或作用的各要素有机组合一起,形成一种结构化、系统化、文件化的整体。

ISO成立于1947年2月,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国际标准化机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以过程为控制点,以产品合格,顾客满意为控制目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以重要环境因素为控制点,以避免重大环境影响为控制目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以危险源为控制点,以减小风险为控制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由顾客确定。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关注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向土地的排放d)废弃物管理;e)土地污染;f)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有使用;g)能源的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是以预防这些危险源为关注焦点。

篇6:内控体系学习心得

1、内部控制十一哥完整的系统,一个好的运作体系对于企业运作的风险降低有很大的帮助。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偷窃行为中,主管员工占了很大一部分。

2、内部控制基本准则、规范,作为一个会计人,我们应该好好要学习一下。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风险偏好以及其企业战略管理、内部控制都很有关系。

3、一个企业越大,系统越大,就越混乱,越需要一个好的框架体系来管理。内部控制需要会计人员财务工作者有好的专业能力,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对我们的工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4、coso法案中,现在也加入了战略管理。难怪cpa考试也加了一门

5、sox法案。想要发展到一个层次,就应该要有所了解。中国正在与国际接轨。

6、内部控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要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那就是为了企业的管理战略。要站在一个更加高的角度来看待内部控制和管理

7、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以有限的成本产生尽可能产生大的效益。以内部审计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效果。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评估.以内部审计来衡量内部控制的结果,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评估

8、企业管理中的分权结构,做了该公司的管理咨询则不能做该公司的审计,否则无法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也不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设计委员会应当设立在董事会之下、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的部门。

9、人力资源政策,轮岗交班,进行强制性的监督,也是内部控制的一种方式。法律顾问以及内部环境的治理。

10、进行控制之前应该进行风险评估、考察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11、信息的整合沟通,包括内部的还外部的。同时要关注信息安全程度

12、内部监督包括专项监督和持续性的监督csa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13、内部控制也要考虑到员工的心里因素。不仅要有人情味,同时也要有效率。注重员工思想道德的建设

14、公司舞弊公司管理层---虚假财务报告中层干部-----虚报费用收受回扣一般员工-----贪污偷窃

15、舞弊的形成:压力动机机会 内控体系学习心得(2):

5月8日,我代表我公司参加了江苏省财政厅主办的《江苏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学习报告会》。报告会主讲人是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我记得xx年版新企业会计准则正是在刘司长的主导下编写并颁布普及的,几年来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体系已正式与国际化接轨。在会计制度体系基本完善之后,财政部会计司又把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经过近5年的摸索与调研,今年4月份财政部又联合证监会等五家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并要求率先在国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应用起来。由此可见,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失控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国内政府管理层的高度关注。从xx年安然公司、xx年世通公司丑闻,到德隆系资金链断裂、中航油违规期权交易、伊利高管挪用巨额公款,xx年农业银行分行管理员偷盗挪用5100万巨款、xx年中海运韩国分公司高管截留4000万运费收入等等重大违规事件,让人们不得不正视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操作风险。可以说,由于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其中蕴含了巨大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xx年财政部等16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今年4月份又由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用非常通俗易懂易操作的语言,引导企业建立起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文一共有18个主题,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阅读《指引》,发现其运用的语言非常浅显易懂,但是蕴涵的内部控制思想却非常深刻。学习报告会简要介绍了《指引》出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我通过参加报告会,对其中几点很有感触的部分,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是监督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还没有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还停留在以人管人、以人监督人的阶段。这个时候企业发生了经营、资金、市场等风险状况时,往往采取的是救火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即哪里着火了就去救哪里,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制度体系建设。这一阶段强调的是对关键风险的监督,即对已经发生的或可以预见将要发生的风险点进行监督管理。我公司目前应该也是处于对关键风险进行监督管理的阶段,通过近半年来各部门对流程制度的编制和整理,我公司也基本搭建起了初步的流程制度体系框架,对其中的一些风险点也有了一些认识和防范。但是总体而言,仍然处于看火救火,缺乏系统管理的层次上。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二个阶段是融入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强调的是对运营过程的管理,即所谓对关键过程的控制,将内部控制的思想体现在运营过程管理活动中,实现日常化、体系化的风险管理。它与上一阶段不同的是,不再强调着火这个结果,而是强调通过各岗位人员规范化操作避免火灾的发生,因此更强调经营过程的合规性。目前我公司正在推行的生产部门二次革新、内部审计活动,也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一个体现。而通过阅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也可以发现,其中的内容也是引导企业建立有效内控制度,也是强调的对企业运营过程的规范。它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如果做一件事情它的每个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是合乎规范的,那么这件事情的结果至少不会出太大的偏差;如果其中一些步骤是不合规的,那事情的结果就有可能蕴藏巨大的未知风险。比如最近我公司发生的某销售人员挪用房租的事件,仔细分析事件的整个过程,会发现其中经过的很多环节都是因为贪图一时方便或其他人为原因而没有按规范流程操作,因此埋下了重大的隐患,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省。因为风险的始作俑者的一个重要行为特征是,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出种种理由阻扰正常流程按规范操作,总是在不断强调特殊原因从而绕过流程制约,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三个阶段是提升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并且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这时企业就可以以战略为核心、以集团管控为手段、以实现稳健运营为目标,进行全面综合的风险管理。这个阶段的重要特点是,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企业集团战略,将内部控制以战略为核心贯彻到集团的各个事业部、体系或子公司中,并且建立风险预测、评估和应对过程管理系统等更高级管理手段,对企业所有运营过程进行信息整合和分析。

二、关于采购业务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主题是采购业务,无疑是每个企业都非常关心的内控环节。《指引》中指出了采购业务可能面临的三个风险: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从我公司目前的情况看,以上三个风险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虽然从去年以来,采购部和财务部都做了很多努力,改善了流程和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人手、经验等方面的欠缺,还不能说我们在采购计划及预测、供应商选择和付款验收上完全没有问题和风险。

比如在供应商选择上,《指引》建议企业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这就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尽可能多询价、多考察供应商的思想有所不同。询价也不是越多越好,供应商也不是越多越好,集中几家供应商来做,可能是更好的经验。

另外,在采购操作上,《指引》建议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的采购业务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除小额零星采购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建立采购物资定价机制,对大宗采购要根据市场行情设立最高限价等。这些方面,可能都是我们需要借鉴和思考的方面。

三、关于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主题是销售业务。关于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令我较有感触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客户信用的管理。《指引》建议企业应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及经营变动情况,防范信用风险。

2、对于销售合同,应当进行各有关部门会审会签,而不仅仅是销售部门自审自批。尤其是对于重要的销售合同,签订时应征询财务、法律专家的意见。重大的销售业务谈判,应适当吸收财会和法律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

3、对于应收账款催收,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应妥善保存;财会部门要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的回收。

对于以上几方面,可能咋看上去在很多企业都不会真正实行起来,理由可能是麻烦、不切实际、影响办事效率。但是刘司长介绍说,经过他们多年调研几千家企业的结果,对于销售环节内部控制较为严格的企业,恰恰是经营绩效和效率都很高的企业;而省略内部控制流程的企业,又往往是绩效不大好、内部管理问题严重的企业。因此他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像人们以为的那样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推动力量。内控完善的企业,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高,管理效率高,企业经营绩效就高,这是符合逻辑的。而省略内控环节的企业,看上去似乎效率高,实际上掩盖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内部沟通成本高,其结果必然是经营一定有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往往企业自己还不知道,自我感觉还很好。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深思内部控制、管理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关于研发活动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主题是研究与开发。其中有很多条,引起我注意的是以下几方面:

1、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2、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签署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保密协议。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3、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4、企业应当建立研发活动评估制度,加强对立项与研究、开发与保护等过程的全面评估,认真总结研发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活动的管理水平。

以上方面引起我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公司可能在研发资料保密和核心研发人员控制上还需继续完善。比如目前的研发人员邮箱、聊天工具均未实行外网隔离,存在信息安全的风险;核心研发人员如未按国家规定签署保密协定,可能也隐藏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个人认为,我公司应在这些方面按照《指引》要求持续完善起来。

五、关于预算活动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主题是全面预算。应该说,我公司的预算活动做得是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对预算的认识不足,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很多人都认为,预算一定会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束缚,会影响工作效率,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一种误解。刘司长也介绍到,经过他走访的几千家大中小型企业,凡是预算活动做得较好的,通常都是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经营绩效也很好的企业;凡是没有预算管控或预算很弱的企业,往往都是经营费用特别高、浪费严重、利润很低的企业。这几乎已经成为一条定律。因此,那种认为预算会束缚企业经营的观点,可能还是对预算认识不到位造成的错觉,甚至反映的是一种管理上的惰性。大量实践证明,只要企业认认真真下目标,运用预算实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就一定会对企业经营起很好的推动作用。

篇7:学习《四大体系》心得

最近,公司将《四大体系》印发,开展了全员学习活动。公司为此对职工开展了《四大体系》的集中学习。通过学习,我认为四大体系对塑造我公司形象,提高全公司人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现谈一点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四大体系是保障我公司正常健康运转的根本。一个单位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规范,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科学的体系。因此公司精心整理并印发了四大体系,开展学习讨论,我认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它将进一步规范全公司人员的行为规范,提高全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应作如下的概括:“职能运作规范、岗位职责明确、行为准则具体、运作程序标准、信息传递及时、资源利用科学。”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我们必须做到:责任明细化、标准高度化、制度健全化、监察严格化。

我公司体系内容全面,涵盖了全公司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公司责任制度,渗透到职工工作的各个层面,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标一旦设定,我们就要以制度体系作公开、公正、公平的检查。在执行过程中或许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正是我们完善与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制度的完善来不断提高执行力。

下一步做法和打算。作为一个青年员工,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四大体系,充分理解掌握体系的内涵;二是要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针对制度体系逐条对照,找出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要把责任落实在行动上,认真对照标准体系,做好日常的每一项工作,从而通过四大体系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素质。

篇8: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体系

一、COSO框架的内部控制环境及其缺失

COSO对控制环境的描述是: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 具体包括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和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公司治理、权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

相对于以前的内部控制理论, COSO报告把控制环境包括进来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COSO框架中, 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基础, 为他们提供秩序和结构。控制环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是从COSO报告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来看, 它所定义的内部控制环境仅局限为一种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 而忽略了企业外部对内部控制有重要影响的环境要素, 如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道德环境、法律环境、政府角色和作用等。虽然这些外部要素是企业的不可控要素, 但是他们都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对内部控制有着极强的导向性和约束性, 影响其他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设计、执行与监控, 是其他制度设计赖以成功的根本。可以说, 企业内部的小环境受制于企业外部的大环境。因此, COSO报告中控制环境的内容无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对内部控制环境体系的重新构建

(一) 体系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 现将外部环境要素纳入内部控制环境体系, 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二) 内部控制外部环境要素。

鉴于已有大量学者对内部环境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此仅对外部环境要素进行分析。

1、经济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而企业提高效率的努力程度也会越高。也就是说, 竞争将促使企业改善内部控制, 进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改善激励机制对提高企业效益有很大的作用, 而激励机制只有在竞争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所以, 竞争激烈的经济形势将推动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 (包括激励机制) 的改善, 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优化。

2、法律环境。

内部控制是为企业取得经营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律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因此, 所有对企业经济行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都应成为内部控制法律环境的组成内容。一方面内部控制要保障企业经济行为合法合规。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制定的一些制度、政策和程序中, 这些工具本身可能就是法规的一个部分。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各国企业所面临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如果企业不去了解学习这些法律规范, 必将面临巨大的违法风险。只有内部控制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实施人员、评价人员都知法懂法, 才能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本身也应该是一个有法可依的管理过程, 这样的内部控制才具有权威性。内部控制有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 只有相关的法规完善了, 才能使内部控制本身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因此, 法律环境对内部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既可能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 也可能阻碍内部控制的发展。同时, 内部控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指引, 而在内部控制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两者相辅相成。.

3、信息技术。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技术空前发展。一方面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本, 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同时, 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运用, 使得内部控制内容不断扩大, 内部控制对象日益复杂。内部控制对象由工业经济下内部控制对象的清晰可辨性转变为知识经济下内部控制对象的模糊性。这也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以及内部控制对风险评估的难度都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为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增加, 网络环境为这种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网络技术成为企业间沟通不可或缺的工具, 企业能够获得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比如, 公司实行ERP管理, 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增强竞争力。如果没有Internet技术, 这种把企业业务数据全部在线处理的现代管理手段根本无法实施, 内部控制更是无从谈起。

4、政府管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政府的经济管理目标有着同一性, 就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高效、合规地进行。所以, 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必然会体现出政府管理职能对其产生的影响。政府为了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更好地运用宏观手段对企业进行调控, 一方面会不断的出台宏观政策加以指导, 其中不乏关于内部控制的规定。纵观各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政府对内部控制发展的促进作用集中体现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针对内部控制问题由政府机关或其他机构制定相关的原则性规定。比如, 内部控制要保障企业经济行为合法合规。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评价都必须严格遵循此纲领。这种由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制定的内部控制原则必然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还会监督企业对这些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比如, 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都是政府为监督各行业而成立的相关部门。政府制定的法律规范和这些部门的管理模式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5、其他要素。

比如, 外界舆论、道德约束、独立第三方——注册会计师的评价等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相应的影响。

上一篇:孤独,我的财富作文下一篇:消防安全演练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