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苦难中成长

2024-05-04

于苦难中成长(共10篇)

篇1:于苦难中成长

当耀眼无瑕的珍珠退出蚌腹的那一刻,它所经受过的磨难早已不可计数;当湍急奔放的河流汇入海洋的那一刻,它所遇到过的艰险早已无法预估。正如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

纵观中外之史,王守仁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尼采也曾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用王守仁、尼采的话作为理论论据证明观点。)是的,没错。痛苦能够毁灭人,但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需要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就像贝多芬所说的那样,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当然,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于苦难中成长,从而磨砺出一番不同于旁人的别样人生。

再论古今之事,顾贞观面对苦难曾有如此感叹:“薄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而中山先生目睹中国之逆境,也曾慷慨陈词:“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一代国父,受任于亡国之际,担命于危难之间,若无此等毅力、勇气,何谈中国之光复,何望中国之未来。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可以使人坚强,安乐则会使人萎靡。就像逆境展现才华、顺境遮蔽才华一样,人唯有在苦难中成长,才能磨砺出品性,完善好修养,从而造就出一番丰功伟业。

而今之世,世风不正,人心不古。人们对自己孩子的溺爱早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试问世间还会有多少人会像侗族父母那样对待自己的子女,还有多少人能够像美国家长那样教育儿童。严父慈母的说教之词早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是皇帝,父母为仆佣。然而,这种有违纲常之举,竟发生在教育如此普遍盛行的今天,不失为对中国教育的一种极大讽刺。不懂得在苦难中成长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荀子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由此可见,苦难于人生之必要,于成长之重要,就像能够于亿万年洪荒洗礼中依然生存的绝不是上古的原始生物。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岁月磨炼的人生,才不愧为真正的人生。

正如风浪之中的帆船,即便路程再艰难,终有一天也会到达彼岸;就像埋于地下的种子,纵使过程再艰辛,终有一天也会生根发芽。曾见过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树屹立于悬崖之上而不倒,绝不是“幸运”二字能够形容的,它经历的苦难,即便是说得出来,恐怕也无人能够听懂。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纵览如今之光景,我自有一番醒悟。人生在世,若为温室中的花朵,一见阳光便会枯萎而死,还不如心甘情愿地做一棵小草,于狂风暴雨中翩然摇曳,于众人无视中傲然世间。

篇2:于苦难中成长

——读《青铜葵花》有感

书卷的气息充盈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一处神秘之地,不仅能够使人摆脱思想的暴风雨而进入和风细雨的春天,而且可以令人摆脱黑暗混沌的胡思乱想而进入光辉理性的思考,那就是书的海洋。书海遨游,不仅可以使人获得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人在人生道路上获益匪浅。

今天无意中翻开那本破旧的《青铜葵花》,却在其中收获了一把崭新的“钥匙”,开启了一个新的“藏宝之门”,寻获了一批令我获益良多的人生“宝藏”。

《青铜葵花》这本书在几乎人人都抱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一种对苦难与挫折的肯定,它的腾空出世,诠释了“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苦难”这一观念,正如凤凰的重生必须经过涅槃,光彩夺目的宝石加工时必须经受矿物质的爆炸一般。

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当地捕鱼技术十分高超的人,被人们尊称为“渔王”,他备受尊敬,出海捕鱼从来不会无功而返,然而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却都十分平庸,一日,他向一个人抱怨:“我的捕鱼技术是如此的高超,但我潜心教授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却十分平庸,甚至连普通渔民的孩子都不如!”“你教给他们所有东西了吗?”那人问道。渔王急忙开口:“当然!我每天都会仔细的教他们辨别潮汐,识别鱼饵。”“那你曾经让他们单独出海航行过吗?”“没有,为了避免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看到这里,相信那三个孩子捕鱼技术平庸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仅仅是捕鱼,在任何事情上都需要经历挫折,有些时候我们自已为自己什么都经历过了,但是其实恰好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苦难与挫折。

苦难与幸福往往是结伴而行的。苏轼几次被贬,因此才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情怀,李白仕途不顺,因此才能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千古绝唱。苦难是人生的一课,面对苦难,我们不应该选择逃避,而应该选择面对它、接受它并挑战它,每个时代的人都拥有苦难的磨砺,生活一次次换上不同的装束,也赋予人们面向苦难的勇气与激情。

一帆风顺只会让人在安逸中退步,只有愈挫愈勇才能够使人不断进步。但是如今,每个孩子都是掌上明珠,每位家长都尽力令孩子走平坦大道,殊不知,如此正使我们曾经想要遨游天空的双翅退化,使我们本欲乘风破浪的心逐渐归为平庸。中国,一个拥有

过先秦诸子、文治武功的大国,岂能如此贪图安逸享乐?曾经,我们的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灌溉了挑战苦难的决心,但温室的安逸终究使我们有棱角的心变得如鹅卵石般平滑,不再去思索未来的道路。成长需要苦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篇3:浸润于教研故事中感悟成长

我们的教师不缺乏教学实践,但为什么往往成长有限?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职后发展的根本源头是岗位实践问题的解决学习。问题解决过程一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有智慧的教学研究故事。可以说,教师是在浸润于自己的和别人的教研故事中成长的。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学得更主动?这是一直困扰A老师的一个难题。通过多次的教研活动与课堂行为改进实践的尝试,这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围绕“把话说得真实、具体、生动、有情”这一教学目标,对一节说话训练课进行了精心设计。

课前,把学生分成“作物栽种”“浇水”“施肥”“松土”等多个学习小组,在校园“生态田园”中作劳动体验。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用“难忘”这个词,说一句描述这次劳动的话。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1)教师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同组劳动的学生为同一学习小组,二是每个学生都要说,并写在纸上,三是从学生交流中推出1~2句小组中写得最好的话,并要说出推荐的理由。(2)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暗示这些“好话”中隐含着的“真实”“具体”“生动”“有情”等意境。(3)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说好一句话的四条基本要求。(4)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这些基本要求,改写原话,记录下第二次想说的话,并选出本小组写得最好的一句话,再用全组的集体智慧对这句话精心修改。(5)将每个小组的佳句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体”等含义的把握,让学生自己感悟“具体”与啰唆、简练的关系。(6)每个学生对第二次修改成的那句话,按照对这四个词义的再理解,作再修改,写下改成的第三句话。最后,教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件事,然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说一句话。

有什么样的教,就会有什么的学,课堂变革“牛鼻子”的缰绳握在教师手中。以上这个教研故事中隐含着五种值得赞赏、可以借鉴的实践智慧。一是学习成果的可感受。在这节课中,每个学生都自己写下了三句话,第一句话代表的是每个学生的原有说话能力水平,而第二、第三句话,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成性成效,直观生动。二是用活了“小组合作”组织形式。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组织形式,才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个有品质地动起来的实在时空。三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释放。教师不断地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行进的过程中“架梯子”“铺桥梁”,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四是有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环环扣紧,有很强的内在递进逻辑性。五是布置了针对性很强的融通生活作业。既有对学习成果迁移、内化的作用,又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融通生活的学习意识与习惯。

从以上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研故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理解与把握。

一、教研故事是一种用故事形式去对有智慧的教学实践作反思与记录的研究方式

故事作为一种大众文学体裁,有其特殊的魅力,即它的故事性:有起因、有过程、有结果,并且情节生动、容易传讲。教研故事是故事家族中的一位成员,自然也该符合以上这些特征,但它作为一种日常研究方法和教师成长途径,多了一份研究与自我教育功能,强调教学问题的解决智慧和对教学工作的领悟作用。教师不是专业的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者,而是教学实践工作者,以实践研究见长的教研故事是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与成长工具。它不仅是一个关于真实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故事,而且是用具体的行为语言描述问题解决过程,用教学理论诠释这一过程的智慧力量。

二、教研故事是一种着眼于教学工作改进的智慧行动

问题解决是教学工作得以改进的唯一途径,可以说,教师是伴随着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不断地得到成长的,是一个相对缓慢的累积过程。每个教师每天都会遇到不少岗位实践问题,这些鲜活的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包含了起因、过程与结果,都是教研故事,教学工作的改进正是由一串教研故事连接起来的。有教研故事意识的教师,会有一个习惯:不断地追问工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哪些是关键的核心问题?问题的起因是什么?问题是怎么被解决的?解决的结果如何?理性分析提炼出其中的实践智慧是什么?并把它用故事的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教学工作的改进过程虽然伴随着许多教研故事,但被记录下来的教研故事应该是有创意、有智慧含量、有典型意义、很生动、易传讲、给人有启示作用的。不少教师之所以没有故事,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工作创新与实践智慧,没有真正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故事意识与能力,没有及时地记录与呈现故事。

三、教研故事是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成长的平台

模仿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他们往往在“听”教研故事中得到问题求解的启发,在“观”教研故事中感知问题解决如何去行动,在“演”教研故事中尝试与验证故事经验对自我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实践反思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自己已有的有智慧教育实践进行深度反思,并以教研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梳理清楚其中的经验与生成性问题,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教研故事。不仅把自己的教研故事写下来,而且通过带教或形成教师教育课程的形式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能够让他人在分享你的故事中得到职业精神的升华。探究学习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必要方式,面对教学实践问题,用自己的见识、理论、智慧与方法去作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去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能够从中得到成长。

四、教研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智慧传递形式

有很多优秀的老教师留下了被“逼”出来的论文,但就是没有留下更有实际价值的、生动的、被传颂的教研故事,这是一种很可惜的智慧资源的丢失。教学是一个多因多果的复杂系统,教学经验包括着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有一部分的教学知识是不能被清晰地表述而得到有效的传递的,是一种隐性知识。论文多数是对显性教学知识的阐述,而教学故事的其中一个优势就在于记录了一个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这个载体把其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同时记录下去,传递出去,这也正是教学故事的魅力所在。目前,教师培训不吸引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培训者没有多少有品质的教学故事,讲得多数是符号经验、显性知识,缺乏了以教学故事为支撑的“做”的经验与“观”的经验。导致教师做不来,学不会,削弱了其应有的价值。

五、教研故事是一种特殊的叙事形式

教研故事以教师岗位成长中所遇到的实践难题为求索对象,以自己曾对此问题解决的探索行动为主要内容,以生动的行动语言形式讲述问题解决的叙事。作为一种研究形式,需要有超越故事这一大众文学体裁的写作要求。一个教学故事,至少隐含着三个部分。一是问题导向。主要交代这个故事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包括问题来源、问题的现象、问题透视、问题解决的意义。二是情境再现。主要叙述问题起因、问题解决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效果。三是分析与反思。主要叙述问题之所以得到解决的理论解释、解决过程中的实践智慧亮点、主要的启示作用以及故事中不够完善之处。教研故事作为一种日常的研究方法,还需要有计划地协调推进。教师可以认准某个专题,形成系列化的教研故事,并且应该有相关的理论学习跟进,有自己原创的、对别人教学活动观摩的教研故事写作,还要不断地搜集同一主题下别人的相关教研故事。

篇4:在苦难中成长

我眼睁睁地接受了这一让我眼中流泪心中流血的事实。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不吃饭就不能活着这是真理。家中万元存款那只是跋涉在茫茫沙漠里的一壶水,不到绝境是不能动一分的。擦干眼泪谋生去吧。我幸运地被一家私立中学录用了,接手初二语文课。校长待我不薄,月薪600元,这对急需柴米的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即使如此经济上仍是捉襟见肘。

为了规划好拮据的生活,我甚至像个悭吝鬼似的斤斤计较着。我们每个星期只买一次荤菜,由于买得数量少我只吃些蔬菜,细心的儿子发觉后,硬逼着我吃他才吃。有一次,吃烧排骨炖豆芽,儿子把送到唇边的最后一块排骨又放回菜碟说:“明天再买点豆芽兑上。”那情景真让人咽泪。炎热的夏季可怜的孩子从未舍得买过一支冰棍吃,以致连冰箱也不让我开一天。有次儿子忘记关电蚊香炉,放学回来发现后,打着自己的小手说看你下次忘不忘!

儿子的生日到了我想给他买件T恤。为了能多赚50元钱,我不顾瘦弱的身体毅然参加了义务献血,路上被校长撵了回来。校长把我喊进办公室,关切地问我是不是经济上出了问题,我装出一脸轻松道:“我怕长胖。”我不想让人说我要钱不要命。这时,校长拿出一沓票子说:“这是2000元,拿去先用着……。”望着那沓花花绿绿的钞票,我顿时有种被人掴了一耳光的感觉,如果当时不是靠在门边的书柜上,我想我会羞辱得晕倒。稍作平息,我又恢复了轻松,我浅笑道:“这不是嗟来之食吧?”说完我潇洒地一转身,把一脸愕然的校长关在了身后。

儿子感冒了,一连半月伴随着剧烈的咳嗽,我要带他看医生儿子坚持不让。拗不过他,只得从药店里买点先锋四和甘草片,儿子吃过说快好了。一天夜里,路过儿子卧室,隔门传出儿子的剧烈咳嗽声,原来孩子怕花钱故意在睡觉时把卧室的门关上了。整整一夜孩子的咳声未断,我在沙发上跪到天明。第二天我强行把儿子带去输液。

临近中考,由于学校近期连续加课,身心疲惫的我在下午放学途中突然晕倒在马路上,正巧被原单位的林姐撞见,林姐打的要把我送医院我硬是不肯,可叹我当时家底竟不足10元钱!依在林姐肩上,我不禁泪水滂沱,掬泪叩问苍天——这是母子应受的折磨吗?付义一掷万金在章台博得红颜一笑,可叹我母子衣食不周。男人啊,当你走进了婚姻殿堂,有两个字且请记住——责任!我不知付义在恢复良知后能否承受起良心的拷问,我不知世间还有否公道!

钱,我恨钱。坏品败行钱财占了八分。如果不是钱,付义也不会琵琶别抱。但眼下囊中羞涩又令我举步维艰,看来不拓展别的挣钱路子孩儿连学费也没有着落了。只是,一个教师除了以代课为挣钱的办法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日,看见同事在翻阅杂志,一个灵感袭上心头:曾做过宣传干事的我何不秉笔写稿赚取稿酬解燃眉之急。联想母子所受的磨难,借助付义馈赠的素材,夜半展笺握笔,受伤的心灵,久郁的痛苦,焦灼的情迫都凝聚在笔端……每天我写得很累很苦。有次走在下班路上,因想着文章情节不经意汽车抵到眼前,司机凶神恶煞地骂道:“想死!”一阵惊悸后,自我揶揄:“想活!我还要养育我的儿子!”

或许是我的亲身经历打动了编辑,我的文章被一篇篇刊登出来。捧着浸满血泪的稿酬我喜极而泣:我一个下岗的弃妇,在命运多舛面前没有哭着认命,我像一头牛拖着沉重的犁向前。苦难磨砺了我们母子,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儿子在苦难中考进了重点高中,我也辞谢了曾经拯救我于水火之中的教职,重返原来单位并入党晋了职称。回首往事,我骄傲我自豪——知识改变命运谁说女子不如男!两年多来,我不仅填饱母子的肚子,同时挣上一个高中生昂贵的学杂费用,并且还有了几千元的结余。这里,还有我的儿子过早地承受了一个孩子不该承受的灾难。再者还要提到的就是孩子的班主任曹育红先生,其像慈父一样默默地关怀着一个单亲的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心态。每念及此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大恩不言谢!

擦干眼泪向前走,我未曾想到进一步居然是一片海阔天空,重塑了自己,找回了尊严。一天深夜,失踪年余的付义失魂落魄回到家中,执我之手哭道:“我真傻,离开你我才知道我失去了一个港湾……”我强自镇定着自己的情绪,睁大眼睛不让泪水溢出,轻笑说:“谢谢你让我丢掉了精神拐杖,我发现丢掉拐杖我还没有摔倒……”冷冷而坚决掰开付义的手,我说,“明天上午我们去办手续吧,存款和房子我都不要。”

梦醒了,走出来。人不可能走回梦里。重要的是,我知道谁也不能再控制我的命运,我有能力有信心为自己定一个目标,重开一段人生。

篇5:在苦难中成长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苦难中成长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苦难中成长作文1

苦难就是上帝在你成长的路上放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卡,只有奋斗才能走过,只有走过才能成长。

我们都已长成15岁的小大人了,可心智仍停留在初二时。许多人都在玩,丝毫没有压迫感。其实我刚开始上学时也是这样的。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这是以前一句开玩笑的话,用在我们身上还挺合适,因为我们在上课时很少听讲。对于我而言,特别是数学课,我的厌恶情绪尤为严重,晚自习还有人在磕瓜子。语文老师发现一系列问题后,终于对我们进行了说教:你们的厌学情绪十分严重,上课状态非常差

我并不是傻子,听了老师的话,我反省了一下我的过错。以前说过无数次,要好好学习,可哪次实现了?我每次的考试成绩,别说阳新一中了,连普高都没得上了。那一天,我想了很久,我再不下决心就晚了。我终于抬起头,眼中迸出坚定的目光:我要学习,我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笑话!

我拿起从未写过的《英语名校课堂》,拿起被我丢弃的化学方程式,还有我所讨厌的数学题。看着黑板上无数的化学方程式,我多么想趴下去睡觉啊!我不断掐我的手心,心里默想:加油,撑下去!就这样撑过好几节数学课、化学课。后来,我就习惯了,上课听讲已经能认真了。在寝室里,我和李思怡晚上还要打坐五分钟。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将学习这条道路坚持走下去。

我觉得我好像成长了,能为一件事而坚持不懈了。接下来,我还要再奋斗熬过这些苦难,走向人生的巅峰。

在苦难中成长作文2

我从小就是在父母的怀抱中长大的,容不下半点委屈,我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我摔伤了他们就赶忙把我送进医院,因此我认为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可就在某一天坏事来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野外郊游,我与他们走散了,我害怕了,起来在原地哇哇大哭起来,希望有人来帮助我,但是过了许久,依然没有人在这里经过,这时我明白了,在这里大哭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还不如停止哭泣,冷静下来想想办法该怎么走出去。

我按着老师教的荒野逃生法则寻找着出路,我在翻山越岭时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但我没有哭泣,而是强忍着疼痛,成功翻越了这座山,在下山途中我遇到了一条小河,我在那里洗清了伤口,并用身上仅有的东西包扎了伤口,一直走到了山脚下。原以为翻过了这座山就可以出去了,但这里似乎被人施了魔法,一颗颗高大的树木出现在我的眼前,又让我迷失了方向。

我又凭着刚才的经验,努力向前走出去。终于我战胜了重重困难,走了出来,看到我那美丽的城市泪水又祭祀了我的脸颊,我出来后马上去了警察局给我妈妈打了电话,他们出现在我的眼帘那一刻,我已经迫不及待的与他们相拥。嘴里还不停的说,我下次再也不乱跑了,他们也兴奋的点了点头,在回家的路上我给他们讲了我逃出森林的过程,我们就这样满脸笑容的回家了。

通过这件事我变得更加强大了,变得更加坚强了,已经不再是动不动就哭的,小气鬼了,这也是我人生中第1次成长,也是最艰苦的.一次成长。

在苦难中成长作文3

在苦难中成长自古英雄多磨难!

——题记

孟子曰: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历史上,哪一个成功者不是踏着风浪走过来的?

饱受苦难的勾践,在面对亡国之恨、江山断送时,他选择了忍辱负重。这个落魄的君主,在吴国饱尝了艰辛,可这艰辛却让他懂得了苦难的含义。于是,你日复一日地尝胆汁,提醒自己不忘国仇家恨。最终,他在苦难中设计了统一大业的宏伟篮图,三千越甲诠释了他的霸气。

浪漫的苏东坡,你才华横溢,就是因你的才华,才受到了无数人的嫉妒和排斥。你忧国忧民,却得到了一贬再贬的下场。可是苦难没有打垮你,你无论居庙堂之高不是处江湖之远,都心系百姓,你带头治蝗虫、修苏堤,为西湖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乌台诗案,苦难再次降到你身上,你寄情山水,逍遥红尘,在赤壁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诗篇。

杜甫,后人尊称你为诗圣,然而你一生命运坎坷,虽胸怀大志,却无大事所成,苦难的人生磨练了你的意志,面对磨难,你泰然处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你安贫乐道的彰显;“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你忧国忧民的愁思;“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是你孤独的心声的写照。你晚年虽身处乱世,却仍写下了历史上璀璨的诗篇,赢得百世万代的传颂。

其实,每一个成功者的一生都是坎坷的,而此时的人生方能体会出: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你勇于面对苦难,战胜苦难,那么,荆棘的人生也会变成一条康庄大道。朋友,从容地面对苦难吧!

在苦难中成长作文4

在苦难中成长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是妙趣横生的,是无忧无虑的,我们的童年有着太多的欢笑,太多的快乐。童年,是我们成长的足迹,是迈向我们美丽人生的第一步。

我的童年,有欢笑、有快乐、有悲伤、也有烦恼,我有一个五彩的童年。在我成长的旅途中,最让我难忘、最让我伤心的则是我承受的苦难。在苦难中,我长大了!

在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的时候,一场天灾人祸又出现在了四川·汶川。无情的灾难摧毁着我们美丽的家园,虽然我没有在汶川,我没有遭到地震的折磨,但我同样感同身受。人们在地震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堪一击,无数的人牺牲了……但是!无数的人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应团结互助,众志成城,我们应为解救灾难中的同胞,奋不顾身。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我相信,灾难无情,人有情!

看到这里,我的心无比沉痛,看到自己的同胞以个个死去,我怎能不痛心?余震还在继续,而我也心系灾区,我是多么地伤心啊!可是,我们也应该振作起来,努力学习,不被灾难的无情摧到,我们要学会:在苦难中成长!

地震过后,我的心稍稍平静下来了,看着灾区的人民又在重建他们的家园,我也舒心了。灾区的人民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不会倒的!

我学会了在苦难中成长,千千万万个人也学会了在苦难中成长,在我的童年成长的扉页中,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灿烂的诗篇!

希望说有的人在遭遇了挫折、失败之后,要重新站起来,在苦难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在苦难中成长作文5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同,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书中作者写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灰暗,不见阳光。父亲死了,自己也被送到祖父家中这也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文章中的一部。阿廖沙也是作者的乳名。这部书中宇里行间透露着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书中有几个句子令我记忆犹新:第1句是“恨是块冰,遇暖就融化”只要我们去真诚相待每一个人,就会让别人感受到善意;还有正当我看到阿廖沙为了生存而在垃圾场捡垃圾时,我仿佛想到了烈曰炎炎下,孤独无助且瘦弱的阿廖沙在散发恶臭的垃圾堆中漫无目的地寻找着,不令人心疼吗?

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当属阿廖沙的外婆了,书中说“她长得圆滚滚的"身上软乎乎的”,我便足以幻想出一个和蔼的老人了。在全书中,外婆便唯一护阿廖沙的人,阿廖沙被外公毒打时,外婆和母亲站了出来,最后,母亲不堪承受压力出走,只剩下了孤苦无依阿廖沙和外婆一家人。

读完书后,我想了很多,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大美好了?以置于承受不了一点压力,不会的东西就不学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命运弄人,我们的生活甜入了蜜罐中,阿廖沙呢?鞭打、咒骂、留守,一样不少地让他承受了,艰难、令人窒息的环境中,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立、坚强的人。我们真的会像他那样吗?不一定。努力吧!

我们一定要努力,童年只有一次,引用一句诗吧“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在苦难中成长作文6

有一个人,一生落魄,孤单而自卑地生活在自己构建的王国里,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认。28岁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对表姐的爱意,将双手伸入炉火中,以致严重受伤,差点残废。

有一次他跟朋友到欢场,却因为没有5法郎而被拒之门外。一个女人对他说:“你没有钱,为什么不把耳朵割下来代替呢?”

他回到家里,果真用刀割下耳朵,用布包好送到那女人面前,镇上的居民都以为他是疯子,甚至要求政府把他送进疯人医院。

他喜欢画画,而且是个天才画家,可没有一个人懂得他的画;知道他画的画的价值。他的话只能在兄弟的小画廊里出售,可几年来,一幅也没卖出去。他一生大概只能卖出一幅画,题目叫《红色的葡萄园》,价值是四英镑。这幅画是他的朋友为了帮助他而买下的。

他最大的愿望是找一家咖啡厅展出自己的作品,可是,到死也没有一家咖啡厅愿意展出他的画。

在绝望中,他朝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却没有致命。他对赶过来的医生说:“看来这次我又没有干好。”

他在孤独和不信任中挣扎,死在绝望和旷世孤单中,他的安葬仪式也极其简单。

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他的成就无人能及。他的画每幅都价值连城,他的出生地和安息地荷兰、法国都争相把他当作自己的国民。他的画在巴黎、伦敦、荷兰的博物馆都有收藏,并把他的作品放在最显著的地方。

上帝造就了他的天才,却没有造就出欣赏他的人。是不是一个天才的产生需要搭配相应的苦难,天才至极致,也就苦难至极致,上帝在冥冥之中的那双手,难道早已算计好了,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正是上帝的亏待,才造就了苦难天才——凡高。

在苦难中成长作文7

人生百年,在这个到处充满传奇色彩的社会里,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命运总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设下障碍,让我们去经历种种苦难。不过,回首一看,我们会发现充满曲折的路那么神圣,苦难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苦难是财富,它激励着人们前进,使人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孟子曾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错,人要有所成,必须先经历苦难,司马迁受宫刑却著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著作的路途中,他受尽了种种的艰难险阻,但他却不卑不亢地坚持着。或许,若不是此等苦难,司马迁也许永远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史罢了。人都是有惰性的,而安逸的生活则如缠绵的流水,会逐渐消磨人的意志,而苦难则是凉爽的春风,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心灵明智,从而成就大业。正因如此,才会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有孙康的映雪苦读。苦难的金色,照在理想的道路上,使歧路黯淡无光,使人毫不犹豫地走向前进。

在人生的道路上,苦难伴随我们一生,苦难的色彩是那么的耀眼,是那么的光鲜艳丽。它是炼金的烈火;是淘沙的巨浪;是结出珍珠必备的那一粒沙粒;是天空中最闪耀的那一颗星星;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

篇6:在苦难中成长作文

《童年》是我在今年暑假读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只要讲的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在充满黑暗与斗争的生活中,阿廖沙和外祖母以及小伙伴们辛酸地生活……

在高尔基的笔下,我看见了勇气、坚强、正直的阿廖沙;认识了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外祖母;知道了一对自相残杀的兄弟……他们,令我感受颇多……

阿廖沙告诉我遇到困难要坚强;外祖母告诉我要微笑面对生活;外祖父让我知道吝啬、贪婪、专横会令人多讨厌;两位粗野、自私、心里只有钱的兄弟让我学会了去宽容那些只放了小错的人们……

而在那么多人物形象中,我最喜欢的角色非外祖母必属了。她是一位有着圣徒般的宽大胸怀,对生活总是非常热情的一位老人。

面对丈夫的暴打,儿子对自己的野蛮行为,外祖母总是能够一笑了之,不会去埋怨,而是设身处地的去为他人着想。

如此强大的忍受力令我不禁佩服。因为有时自己受到了一点委屈都会和那个惹自己的同学大干一场,所以在学校里每天都和同学打打闹闹的。现在想一想觉得自己心胸太狭窄了,如果外祖母也像我这样不善于容忍的话,那她是不是早都气抽了?

外祖母还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她讲的每一个故事不仅成为了阿廖沙的向导,也成了我的引航星。

……

在《童年》里,我似乎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和里面的主人公一同成长。

篇7:在苦难中成长作文

可就在某一天坏事来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野外郊游,我与他们走散了,我害怕了,起来在原地哇哇大哭起来,希望有人来帮助我,但是过了许久,依然没有人在这里经过,这时我明白了,在这里大哭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还不如停止哭泣,冷静下来想想办法该怎么走出去。

我按着老师教的荒野逃生法则寻找着出路,我在翻山越岭时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但我没有哭泣,而是强忍着疼痛,成功翻越了这座山,在下山途中我遇到了一条小河,我在那里洗清了伤口,并用身上仅有的东西包扎了伤口,一直走到了山脚下。 原以为翻过了这座山就可以出去了,但这里似乎被人施了魔法,一颗颗高大的树木出现在我的眼前,又让我迷失了方向。

我又凭着刚才的经验,努力向前走出去。 终于我战胜了重重困难,走了出来,看到我那美丽的城市泪水又祭祀了我的脸颊,我出来后马上去了警察局给我妈妈打了电话,他们出现在我的眼帘那一刻,我已经迫不及待的与他们相拥。嘴里还不停的说,我下次再也不乱跑了,他们也兴奋的点了点头,在回家的路上我给他们讲了我逃出森林的过程,我们就这样满脸笑容的回家了。

篇8:于苦难中成长

所谓问课,即教师主动征询同行、学生、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反思性教学形式。通过问课,教师可以深度反思课堂教学,抓住教学中的成功与教训的痕迹,充分感受教学设计的变化,及时捕捉到瞬间闪现的生成因素,从而探讨、发现教学的一些规律,最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本文以中班绘本阅读教学《蚂蚁和西瓜》为例,浅谈问课对教师反思性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前问—精心研析,把握教材,完善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常常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和教师都很重视教学反思,尤其重视“课后反思”,比如上完教学活动要写反思,幼儿游戏后教师要写反思,主题活动完毕后写主题反思等。“课后问”作为教师教学思想轨迹的记录,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然而,教学活动是没有完美的,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许多“败笔”,正是这些败笔、遗憾,让孩子的学习存有缺失,所以我们不能老在课后反思,做些亡羊补牢之举,更应该在课前下工夫,做好未雨绸缪的工作,减少“遗憾”,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绘本《蚂蚁和西瓜》讲述的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几只蚂蚁发现了一块游客遗留的大西瓜,最后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搬回家的故事。围绕这个绘本故事,我这样问自己:

在调整、增设了目标的时候,为了检验孩子“能否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蚂蚁搬运西瓜的办法”及此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对孩子进行了微型实验,特别选取了能力有差异的三个孩子开展“搬豆”游戏,然后加以表述“我是把豆豆抱(背、托、驮、举、抬等不同动词)回家的”,来看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动词的掌握情况。实验告诉我,孩子能想出各种搬的办法,但动作丰富词汇较贫乏,能理解能表现但表达不完全清晰正确,尤其像举、驮、抬等书面语动词。如果引导幼儿在细致阅读中发现这些动作,并丰富相应的动词的话,是可以达成目标的,而且这样处理更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另外,在绘本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通常采用以封面观察的方式进行,而本书的封面是全书的重点:一群搬运西瓜的蚂蚁,如果把封面早早出示,教学活动就失去趣味感和悬疑性,所以本教学改以观察环衬——一群奔跑的蚂蚁为导入,通过:“你看到了谁?蚂蚁们在干吗?它们奔跑着去干什么呢?”的悬疑引出故事,更具吸引力。

教材是沉睡的巨人,要使活动充满鲜活的生命力,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研析,创造性地处理。师者知在先,老师只有在课前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如何、怎样,不停地解答为什么,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才能上出精彩至致的教学活动。

二、课中问—灵活组织,迸发智慧,精彩教学细节

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课前问”的简单再现,更应该是作为教师所具有的全部素质的体现。面对经验、水平、性格、表现各异的孩子,活动中教师要会扪心自问,要会察言观色,关注孩子产生积极的教学互动,还要随机应变,从而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调节活动气氛,在不断地“问”的过程中做出判断与应急处理,以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课中问是及时调节课堂策略,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真实的体现。

绘本阅读教学《蚂蚁和西瓜》自我感觉课前问得比较通透,问得比较细致,不但目标具体可行,而且准备也很充分,因此在组织活动时满怀信心。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有时自认为巧妙的安排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不下去,有时精彩的设计会变成泡影,而且天真的孩子突发的状况时有发生,有时令你出乎意料,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个干扰因素:

借助PPT理解故事之环节三:享受西瓜,分享剩余西瓜,感受西瓜带来的乐趣,目的是让幼儿感受西瓜给蚂蚁带来的满足感。打开PPT画面——被红红的西瓜瓤装满了蚂蚁洞穴:

师:瞧,不一会儿,整个蚂蚁王国就怎样了?

幼:哇!有好多的西瓜哦!孩子又手比划了一个圆。

幼:还有香蕉。(在一个洞的一角真的有一块香蕉,而且洞里除了西瓜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纷纷举手)

幼:我还看见了饼干、糖果、薯片。

幼:老师,那里有一个钟!

幼:老师我还发现了一袋米。(孩子好像在比谁发现得多!)

幼:还有宝贝,因为它在发光呢!

幼:蚂蚁吃食物的,不吃宝贝的。

幼:我知道,那是蚂蚁王国的国王用的,其他人都不能用的!(经验告诉我幼儿开始漫天想象了)

……

强烈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发现了洞穴里其他的东西的,他们激动了,兴奋了,同时跑题了离我的教学目的也越来越远了。

我赶紧补救:是呀,已经有那么多东西了,又来这么多的西瓜,洞穴里再也放不下了!那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呢?切换到下一张PPT,重新拉回了幼儿沉浸在蚂蚁王国的思绪。

在二研的时候,这幅画以“蚂蚁们搬呀搬,瞧,一下子就把蚂蚁王国装得满满的!”一句话略过,没有多做停留,这样的意外没有再发生。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观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波斯纳对教学反思的论述道:“而他的教学将有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即使他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可见,反思的根本在于改变旧观念,以新理念指导行为,使内隐的个人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行为发生与时俱进的改变。

三、课后问—总结得失,善于请教,完善教学艺术

课后问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反思活动效果,反思出乎意料的创造性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课后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研究证明,成功的教案不在课前,而在课后。所以课后进行修改、完善活动方案,想出更好的方法,经过多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定会迅速提高。

我以为活动中活用教材,让幼儿主动建构学习动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细节的处理以及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是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当然活动不可能十全十美,自己看自己可能存在定式,为避免自以为是,课后问同事、同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良策。

“我觉得,选材很好!虽然这个绘本中图为主,字很少,但是仍然要挖掘绘本画面里的内涵,让幼儿大胆表述,多说、敢说,才更利于幼儿语言的表达。”

“我认为,这是绘本阅读,以阅读为主,教学中幼儿动的次数太多了!”

“提问重点突出,但在回应幼儿时教师重复幼儿的回答比较多!”

……

同行的真知灼见打动了我,问课除了问自己,更得问同行,在疑惑的时候不妨抛开不必要的自我面子问题,直言不讳,问问同行,大家在一起磨磨课,你一言我一语间常有灵光闪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方案,活动才更有实效。

一次,看到特级教师应彩云写的关于“如何回应”的随笔,她说教师对孩子的回答要有效回应,比如孩子说“我看到很多很多树!”老师应该说:“啊!有很多很多树的地方叫树林!”那是帮助孩子提升经验,发展语言。是啊,这就是教学艺术!这就是自己上课与名师上课间的差距,如果我早点看到这篇文章,我想我就不会那么简单“重复幼儿的回答”了。

向自己问课,向同行问课,向名家学者问课,在课前问,在课中问,在课后问,把问课当做每天的作业,把问课养成自己平常的习惯,我相信,你的专业成长速度必定是迅速,你的专业成长之路必定是璀璨的。有位教师上课精彩之至,令听课者叹为观止,课后围住他询问:“课怎么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准备?”那位教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准备这节课,至于这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是啊,最高境界是用一生用心去问课!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要我们从问课做起,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势必能破茧而出,成为一名心有灵犀的智慧教师,不断成长,迈向成功之路。

摘要: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很多,其中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通过①课前问——精心研析,把握教材,完善教学设计;②课中问——灵活组织,迸发智慧,精彩教学细节;③课后问——总结得失,善于请教,完善教学艺术。在问自己、问同行、问专家中对自我的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篇9:苦难中的成长

让我们先来科普一下这个奖项:

安徒生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是由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简称IBBY)于1956年创设的奖项,两年一届,分别授予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作家。我们常在国内看到的童书大奖是凯迪克与纽伯瑞,这两个奖项奖励的对象是童书,而安徒生文学奖奖励的对象是童书作家。打个通俗的比方,就是凯奖与纽奖相当于奥斯卡影片奖,而安徒生奖相当于奥斯卡演员奖。并没有“安徒生文学奖获奖作品”这样的说法。

书归正传,来说曹文轩。他的代表作品《草房子》可能很多孩子都看过。“桑桑突然不安起来,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没有穿鞋,两只光脚脏兮兮的;裤子被胯骨勉强地挂住,一只裤管耷拉在脚面,而另一只裤管却卷到了膝盖以上;褂子因与人打架,缺了纽扣,而两只小口袋,有一只也被人撕下了,还有一点点连着。”在他笔下有时小主人公出身贫寒,有时身有缺陷,常常历尽苦难。IBBY授奖辞中提到“曹文轩的作品书写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丽,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的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他本人也在访谈中表示“一部文学史,85%都是悲剧性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当我们提到那些名著作品时,都是如此。比如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给人带来忧伤和痛苦的。再比如《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小王子》都有一些淡淡的忧伤。”

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幸福、快乐,能否让孩子面对真实的生活?能否让童书中承载沉重的命题?这是很多家长都困惑的问题。事实上,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中有描写苦难的题材,图画书中也有类似的题材。比如《奶奶来了》《先左脚,再右脚》,把老人的病痛对于家庭的影响作为图画书的故事题材。需要注意的是,童书的阅读对象是孩子,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心理发育特点。儿童时期安全感的建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里所说的安全感,不是一味保护,把孩子放在真空无菌包装中,与社会隔绝;而是不要让孩子在看到真实世界黑暗一面时,感到绝望,产生无望的恐惧,不要故意去创造黑暗给孩子体会。比如前面提到的两本图画书,故事重点在于祖孙之间的交流与亲情,而非一味渲染苦难。阴影源于光明,苦难中孕育着希望。

有爱相伴,孩子才有勇气;勇于面对苦难,才能健康成长。

篇10:苦难中成长作文800字

小时候,妈妈总是会在睡前给我念一段故事,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吧,小小的记忆中,满满的都是:小红帽的单纯与大灰狼的下场;美人鱼为爱化为泡沫,对爱的不渝;糖果屋里那对可怜的小兄妹……正因为妈妈的启发,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书。

直到上了学,我渐渐不满足于睡前的故事了,开始贪婪地看起了一些名著。你可能感到好奇:那么小的孩子,才刚上学,看得懂名著吗?的确,当时的我看书,只不过是在“过一遍”,看到不认识的字,直接跳过去,也不会去深究,看的书也多半是有趣的情节。就这样,我一天一下子就看了三四本书。以我这样的读书方式,内容多半是没看进去的。妈妈也说,我这种读书方式叫“囫囵吞枣”。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便换了一种读书的方法。

现在的我,依然喜欢读书,不过已经能读出一些“味”来。在读《红楼梦》时,喜欢林黛玉的孤芳自赏与薛宝钗的圆滑处事;读《寄小读者》时,惊讶于作者眼中的世界;看《平凡的世界》时,感叹于这人世间的多变与温暖……

犹太人可以终身读书的原因是把读书当成一件快乐的事。犹太孩童三到五岁打开律法书的时候,父母亲会在书页上滴上蜂蜜,让孩子亲舔纸上的蜜。这样,读书就像舔蜜一样。对连字都还没完全认识的孩子们来说,根本难以让他们理解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但却可以让他们透过味觉来感受。

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壤之别。

我庆幸,我喜欢书。它就像蜂蜜一般,滋润着我的心田;它就像孤岛中的烟火,使人备受欣慰;它就像寒冬暖阳,温暖人心……

上一篇:柴米油盐的爱高中作文下一篇: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