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4-05-18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选6篇)

篇1: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7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国新办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2月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答记者问。

唐仁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昨天已经新华社授权全文公布。现在,我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形势 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稳、进、新的良好态势,表现为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稳,就是大势稳、基本面好。一是农业生产稳。2016年粮食总产12325亿斤,比2015年减少104亿斤,仍是历史上第2个高产年。二是农民增收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6.2%,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三是农村社会稳。农村民生继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进,就是一些重要领域有进展、有突破。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2016年籽粒玉米调减面积3000万亩左右。二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在若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三是脱贫攻坚开局良好,2016年全年减少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超额完成。

新,就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动力新动能不断增强。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成为新的热潮,正在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二、关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2016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为此,中央决定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三、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供给结构,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节奏。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总之,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四、关于文件的总体框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6个部分、33条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两大板块来谋篇布局。第一大板块是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进三大调整,包括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调顺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号文件在上述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

二是强化两大支撑,包括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一号文件都作出了重要部署。第二大板块是改革,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一是激活市场。文件提出了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二是激活要素。文件提出了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三是激活主体。文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等政策措施。我的介绍完了,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韩俊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记者:一号文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一号文件也是连续14年关注“三农”领域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改革的持续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请唐主任介绍一下,今年一号文件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的地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谢谢。

唐仁健:

确实如你所说,新世纪以来,从2004年开始,连同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已经发出了14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件事情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是坚持不懈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相比前13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虽然每一个文件在每一年都有各自的主题,但是一号文件本身有内在的一脉相承的联系,而且很多政策、很多工作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做完的,所以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

在这个基础上,今年一号文件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举措,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这次文件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任何工作、任何政策如果缺乏平台、抓手和载体的话,往往落实不下去,所以今年一号文件在这方面给予了格外重视和关注。主要体现为“三区、三园、一体”: “三区”就是粮食生产的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包括稻谷、小米、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碗里尽可能装中国粮。建设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保护区,是为了确保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够保持基本自给,这些品种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这五大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三

园”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聚集现代的生产要素,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相互融合。主要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的集群。建设科技园,主要是突出科技创新,科技应用、实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这和刚才的产业园有所区别。目的是要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这个落在创新高地上。创业园,现在很多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人才,他们要创业创新,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平台,现在很多地方都打造了这样的创业园,效果非常好。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文件特别规定,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这个是前提),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总体上来讲,通过“三区、三园和一体”的建设,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把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聚集在一起,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讲的是平台、抓手、载体。

第二方面,这次文件十分注意优化农业资源和要素的配置,提出要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整合撬动财政金融资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等方面的政策,就是人、地、钱这些要素。缺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我们农田有效灌溉系数只有0.53,比很多发达国家低了0.2个点。尤其在华北、西北、东北这三北地区,是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但是现在地下水超采非常严重,同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均,多年以来我们搞一些引水、调水、南蓄水的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今后这些工程还要搞。但是从长远看,从中国的国情看,解决好缺水和高耗水问题,最迫切、最有效的途径还是搞节水。因此,这次《意见》强调要把节水作为一个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提出要加快完善一整套、一系列促进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

财政资金的使用,这次文件提出要做好整合和撬动这两篇文章。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财力增收也很困难,不像以前那样可以两位数以上的、大幅度的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增加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这次总量强调的是适度增加,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撬动就是用财政资金作“药引子”,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更多投入农业和农村的建设。

在用地政策方面,这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和要求,提出了闲置宅基地利用和允许村庄整理节约的土地,用于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新业态。这方面文件中还有一些规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具体讲了。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方面,我们认为有新意的地方,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见物也见人,也就是在农业的主体和人才的保障方面,给予了相当篇幅的关注,提出要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要培育乡村的专业人才和工匠等政策。合作社的建设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效果也非常好,下一步重要方向或者主要途径是,文件中提出,要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这“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因为近些年虽然专业合作社有很大发展,但是功能不全、服务单

一、规模小等问题还非常突出,通过“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我想各位记者在下面采访、调研时应该也有很突出的感受,就是乡村规划、乡村建筑,包括民居民宅,既不规范,也不符合乡村地域特点的美观,问题在于很多情况是用城市的理念,用城市的研究院、规划院、设计院去搞农村的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出现了结合不好的问题。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关注,提出今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谢谢。

记者:唐主任好,现在各种农村创业和返乡创业发展很快,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也蓬勃发展,请问一号文件对此有什么政策支持?谢谢。

唐仁健:

这方面确实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和渠道,我们给予了很大关注和重视。具体考虑和有关情况请韩俊同志来介绍。

韩俊:

正如您讲的,最近几年大批农民工、企业主甚至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下乡返乡创业蓬勃兴起,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非常迅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把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谈到返乡下乡创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自然就会想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确实需要拿出当年发展乡镇企业的那股劲头来,撸起袖子加油干,营造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浓厚氛围,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形成新的异军突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内容写得很足,份量占得很重,政策含金量也比较高,尤其是在用地政策、金融服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比如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文件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比如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文件也明确规定,这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严禁违规违法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会所。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方面,文件提出要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有关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建立返乡的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的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等。谢谢。

记者:刚刚唐主任提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当前的农村农村发展形势做出的研判,是一种新的提法。但是实际上农业的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我想请问的是,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过去的调结构具体区别在什么地方?在举措上有什么不同?谢谢。

唐仁健:

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实从来没有间断过。回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我们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之后,掀起了第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高潮,大家记忆犹新的水果水产的发展,就是那时候提出来的,所以现在产品这么丰富。之后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我们的粮食产量到了1万亿斤,具体讲,我印象是1996年第一次突破1万亿,1998年仍然保持1万亿斤以上,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就有了极大的改善。那时候中央也提出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这样的重要判断。在这些背景下,再连同后来的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都促成了中央当时提出要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要求。

上世纪最后20年,有这些和农业结构调整有关的口号和要求。但是这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前的农业结构调整相比,总的感觉是既有传承和延续,但是更有创新和发展。大体有三点不完全相同,一是,过去主要是解决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这次要在促进供求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过去主要是考虑农业生产结构的问题,通俗讲就是考虑初级产品生产的问题。这次要在考虑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调整好产品结构。前面我讲到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这显然比以前的范围大大扩展、内涵大大丰富。要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三是,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范畴的一些调整,这次当然也包括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规定,但是要更加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靠我刚才讲到的“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三个“激活”,来增强农业农村内生的发展动力。

总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是贯彻农业全产业链条、全产业领域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调整变革。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有关举措的考虑和安排方面,和以前的结构调整也有很多新的不同和要求: 一是从产业发展纵向来看,支持农业生产领域,尽管仍然是重点,但是现在已不远远局限于生产领域。现在包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特别是农产品产后的加工、储运、运销等领域,这方面的支持和发展措施非常多。比如在第15条,发展现代食品工业那一条里面,这次提出在优势农产品产地要打造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集群,另外要实施主食的加工提升行动,因为主食跟我们消费者关系都很密切。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模式,中央厨房在东部地区,上海、山东等地非常多,非常突出。另外要开发功能性、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和以前仅仅着眼于田头、着眼于初级产品不完全一样。二是从横向来看,除了重视支持农业本身,优化农产品本身的供给以外,这次文件特别强调,除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之外,还要着力推动满足对农业的观光、休闲、康体等,我们叫体验性、服务性的需求。另外还要满足群众对青山绿水,概括叫生态性、绿色化的需求。这些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所以这些方面,包括刚才韩俊同志讲的新产业新业态,很多都是这些内容,所以在这些方面的措施有很多实实在在的考虑和安排。谢谢。

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请问唐主任,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质量兴农”,强调绿色发展要突出一个“绿”字,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招?谢谢。

唐仁健: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的关心是最强烈、最突出的,这和刚才讲的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有密切关系。现阶段正处在一个中等收入水平、大概人均8000美金左右、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也是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快速升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老百姓对农产品、食品最大的关切概括起来是六个字:优质、多样、个性。优质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刚才讲吃得安不安全、放不放心。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相对别的行业或者别的领域来讲,尽管改革要求很多,但最突出、最重要的是绿色安全和放心,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千条万条,如果这一条解决不好,恐怕就不能算成功,所以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重要。

这样一来,必须强调农业的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的生产方式,这种考虑既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本身的需要,也是在还多年欠下的历史旧账,同时也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农产品很多都是直接进肚子的,本身的生产也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的培育孕育过程,农村广袤的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等,也是我们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我们讲面源污染就是这种大面的污染。我点的这三个方面表明,农业的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应该说比别的领域、别的行业要求更为迫切,也应该走在前面,也应该趟出一条路来。具体的举措有四个方面:

一是释放了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的强烈信号。这次文件在相应的地方把优质、安全、绿色非常鲜明地放在前面,要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变。在刚才通稿的介绍中,我们除了多年强调农业生产要绿色之外,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上也强调绿色,在以前多年讲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础上,这次特别加了“农村增绿”,这是新提出的要求。二是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主要是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体系能与发达国家接轨的、看齐的,尽量向发达国家接轨、看齐。加快实现内外标准的统一,用标准、规划来引领农产品的优质化。同时还要着力培育和保护农产品的品牌,包括公用的品牌、区域的优势品牌、很多传统优势的品牌,让品牌为农产品担保,通过品牌的建设来真正实现优质优价,产生正向的激励。三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主要体现在,从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入手,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文件中提到要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这已经起步。同时要求推行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加大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还要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开展农业生态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等等。总之,把农产品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四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进一步压实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的责任,织密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追溯网络。谢谢。

记者:我想问唐主任,刚才您提到现在财政增收趋缓,但是农业农村发展还有许多花销的地方,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陆续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谢谢。

唐仁健:

农业农村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投资和建设的需求很大,任务很重。在经济下行、财力增收困难的背景下,怎么筹集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设资金,确实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有关部门曾经测算,在“十三五”时期,到底农业农村需要投资多少钱,在“十三五”时期,仅供水、道路、电力、通信,测算需要3.4万亿,其中交通部门测算,仅农村公路建设,还不是建设

本身,养护资金就需要3400多亿,这比“十二五”时期高了3倍多。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已经落实的、看得到的资金大约只有1/3强。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这个问题非常严峻,到底怎么办。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对“三农”来讲,无论如何还是要强调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必须增加,不管增多少也要增加。这次文件要求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的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其次,更重要的是,一个是眼睛向内,二是功夫在诗外。眼睛向内就是要用好用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分钱用,实现两手抓。

一手抓“整合”,就是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办最该办、最急需办的事。怎么整合?我们这些年在黑龙江的“两江平原”、扶贫领域已经实行了很大程度的探索,但是总的来讲,基层和地方的同志反映,这个整合是“上整下不整”,上面有政策、有要求,但是在整的具体过程中,下面有很多困难和难言之隐。基于这个考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这点上有新的规定和要求,就是要求推进专项转移支付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源头的整合改革,具体提出了“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整合管理方式。“大专项”就是以前农口的资金共几十项,每个部门也是十几项,有的还要更多,今后要求每个部门的专项资金整合成几个大的专项,今后就按这个渠道往下拨钱。“任务清单”就是每年都定一个约束性或者包含一部分非约束性建设任务的清单。约束性任务就是当年必须专款专用,对非约束性任务,地方有一定的统筹整合权,可以灵活使用。这样就把中央和地方、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前期文件制定、调研当中,大家反映这个整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另一只手抓“撬动”,就是刚才我讲用财政有限的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很多撬动的机制和办法,大体包括七类: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PPP。二是实行以奖代补。你干了,我以奖的形式代补贴。三是贴息,对贷款进行贴息。四是建立担保机制。去年中央已经建立了担保体系,各省基本都建立了,现在向市县一级延伸。还有其他渠道、其他行业,也可以建立涉农的担保体制。五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主要是考虑贷款银行出现风险时怎么给他们一定的补偿。六是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的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现在很多行业很热,但是农业领域相对比较少。七是加大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加大对地方农业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的支持。这些措施如果用好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刚才讲的,至少“十三五”时期农村建设这个庞大的资金缺口,就能够建立起金融和社会资本下乡的“导流渠”,也能够疏通资金回流农村的“毛细血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金融方面有大篇幅的规定,写得也是最长最多的。谢谢。

记者:我有一个问题,现在关于玉米等收储制度改革非常受农民的关注,影响也很大。我想问一下,现在的进展和成效有哪些?对于下一步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有收储制度改革有哪些打算和安排?谢谢。

唐仁健:

激活市场,这是最重要的举措,汪副总理讲,这是第一场硬仗,韩俊同志一直参与这方面的工作,请韩俊同志来回答。

韩俊:

您问的问题确实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关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在改革的方向上,要坚持市场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在实施的节奏上,要坚持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最近三年,在这方面的改革确实有很多举措,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比如我们先后取消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东北四省区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的试点,去年又在东北四省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开展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试点。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下一步还要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个政策2017年不会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要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完善的方向是最低收购价水平要合理确定,要能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要增加价格调节的弹性,使不同的粮食品种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

刚才重点问了玉米,我再详细说一下。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我们在密切跟踪改革的进展情况。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这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革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激活了市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时,价格最高一斤定到1.12元,那个价格是不可以持续的,这么高的价格,收的玉米只能放在库里,东北四省区2014年政府政策性收储的玉米占到了88%。现在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以后,多元购销主体入市,这个局面已经形成。东北玉米市场前两年是比较萧条的,去年“北粮南运“日益活跃,铁路部门压力很大。

第二,搞活了产业链,随着玉米价格开始随行就市,上下游的价格关系逐步理顺。过去很多加工企业,包括饲料企业是用从国外进口的玉米,特别是玉米的替代品,高粱、大麦、玉米酒糟替代国内的玉米。现在价格随行入市以后,国内玉米价格降下来了,这样畜牧业过腹转化或者玉米加工转化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我几次去东北调研,感受到加工企业的开工率持续回升,甚至一些企业开始扩大玉米加工产能。

第三,提升了竞争力。2013年7月开始,国内外玉米价格开始”倒挂“,国际价格一路下滑,国内临时收储价格不断提高。到2015年5月、6月,国内外玉米每吨差价高达1000元。差价这么大,国内的企业就不用国内玉米了,我们的玉米是躺在库里睡大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国内外玉米价格逐渐持平,到2017年1月,国内玉米价格已经低于国外进口到岸完税价每吨50元,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不再显现。这样一来,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明显减少,去年同比大约减少了30—40%左右。

第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前几年因为玉米价格高,农民种玉米赚钱,所以大量的农民不种大豆改种玉米,现在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后,逐步校正了农业资源配置扭曲。2016年全国籽粒玉米调减了3000万亩左右,光黑龙江玉米的播种面积就调减了1900多万亩,农民开始种一些效益高的作物。

第五,农民种玉米的基本收益得到了保障。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市场定价加生产者补贴,这两者缺一不可。通过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中央财政给东北四省区下达了390亿元的补贴资金。按照201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相当于每亩补170元,按照平均亩产来折算,一斤粮食相当于补2毛钱。东北四省区每亩地补多少有差距,是按2014年的播种面积来补,各省播种面积2015年和2014年的数差距比较大,这个补贴现在已经发到农民手里去了。在目前的市场价格水平下,农民卖粮的收入加上补贴,农民讲,种玉米还是有账可算、有利

可图的。我到黑龙江调研,很多农民讲,1.12元一斤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农民也知道,粮食买来就放在库里,根本调不出去,没人到东北调粮食。这个政策是必须要调整的。当然,对一些租地大户来讲,如果考虑到人工费用和土地租金,收益可能会低一些。东北地区流转土地一亩地资金要500元,收益会低,有的甚至会亏本。应当看到,市场本身也在做调整,政策变了,一些地区流转土地的租金已经开始出现自动下调的趋势。比如在黑龙江,一亩地的租金去年下调了150元左右,这是合理的。实践证明,玉米收储、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是正确的,我们要增强信心,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当然,还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农历新年刚刚过,现在东北农民又是一个卖粮高峰。现在农民最担心的是“卖粮难”,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还要夯实主体责任,千方百计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鼓励支持加工企业,包括饲料企业,开足马力加工转化玉米,搞好粮食调运、搞好产销衔接,一定要确保现在这个结骨眼上,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库存粮,有车运粮,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卖粮难”。谢谢。

记者:刚才唐主任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推行绿色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的工作。针对这个内容,具体会最先在哪些省份或者地区实施这种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开展,最先会优先于在哪类作物上做试点。同时因为有机肥类型非常多,什么样标准的有机肥是可以去替代化肥的?谢谢。

唐仁健:

这项试点是这次一号文件最新提出来的,但是非常重要。至于具体在哪些地区、哪些品种,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现在正在制定细化方案。当然,方向先是从鲜活产品做起、从蔬菜水果种植区域大的地方做起,之后往大宗产品、大田作物推广。

记者:我的问题是,我们知道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目前一直在推进,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中央一号文件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安排?谢谢。

唐仁健:

确实各方面都非常关心关注农村土地制度问题,这在农村是一项具有基石意义的制度。对这项制度的改革,中央历来是持审慎态度和稳慎导向。一直提的原则性要求是“稳定和完善”,稳定在先,完善在后。之所以这么看重、这么审慎,是因为这项制度确实对老百姓、对农民来讲,是性命、是命根子,是他们的基本保障,到现在为止,这个属性仍然没有改变。去年4月25日在安徽的小岗村,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他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和思想,他说农民的土地不要随便动,这是大历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我觉得这个讲得非常好。在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上,有些方面总认为现在推动不够、创新不够,我认为不能为推动而推动,为创新而创新,一定要本着看准的,而且是长期、用大历史观看准的,我们再来动、再来推,有些没看准的力求不动、暂时不动,因为可能改了、推了,如果不准不妥的话,有可能是犯历史性、颠覆性的错误。

基于这个考虑,我们一直以来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非常慎重。但是任何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也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根据各地试点的探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有关土地制度方面,应该说也是有一些推进。主要有几点: 第一,所谓“三块地”的试点试验。就是土地征收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还有一个宅基地制度改

革的试点试验。从去年开始,中央已经安排在全国33个县进行试点,今年还要试点一年,到今年年底准备进行评估总结验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法。但是去年征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建设用地入市三项推行的面还不够宽,征地制度只在3个县,经营性建设用地只在15个县,宅基地在15个县。今年在这项试点上,中央一号文件提的要求是统筹协调推进,这六个字的意思是要把征地制度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两项推广到33个县,面扩开了。

第二,关于”三权“,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这三权对进城农民来讲,怎么维护。五中全会提的是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进城了,政策是不强制收,但是可以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怎么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关于“有偿”,在前期一号文件政策调研制定过程中,地方反映,有偿的资金从哪里来,感觉非常困惑。因此,这次中央一号文件讲了,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规定的用途用于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进行补偿,这也是根据地方的实践、基层的要求作出的与时俱进的规定。

第三,为了探索赋予农户更加完整的宅基地用益物权,适度地盘活利用空闲的农房及宅基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这个规定非常重要,在宅基地的盘活利用上,有了一些新的考虑和推进措施。同时还提出了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盘活农村存量的建设用地,主要是针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刚才提到的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可以用于这些产业的发展。为了审慎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确保政策执行不走偏、不出乱子,所以文件也设定了一些前提和要求。刚才讲的防止外部资本的控制是一个,另外韩俊同志点到的违法开发房地产、搞庄园会所等等都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完全可以用于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谢谢。

篇2: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1.(单选题)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

A.《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 意见》

B.《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C.《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 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

D.《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参考答案: C 解析:历年一号文件主题如下: 2004年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1年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7年《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 干意见》

2.(单选题)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为主 线,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A.加快发展现代农业B.加快农业现代化C.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D.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参考答案: D 解析:A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 展活力;

B是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C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主线: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3.(单选题)2月5日,2017年中央1号文件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由新华社授权发布,其中通过“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属于六大专题中的()A.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B.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C.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D.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参考答案: A 解析:B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奔小康,必须坚持党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强化政治和组织保障所提出的。C是2017年关于乡村休闲旅游、电商、现代食品加工、宜居村镇所提出的的。D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激发亿万农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出的第五主题。

2017年中央一号六大专题: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4.(单选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为主要目标,以()为主攻方向,以()为根本途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A.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体制改革 和机制创新; 

B.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体制改革 和机制创新; 

C.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农 业供给质量;  D.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加农民收入、保障 有效供给;参考答案: B 解析: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主攻方向: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根本途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5.(单选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 发展能力,其中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绿色生产方式”的是()。

A.严禁毁林开垦、防治占多补少,占优补劣B.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  C.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 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

D.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 参考答案: B 解析:AC属于环境保护,D属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6.(单选题)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鼓励食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围绕“原字号”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应大力推广()等产销模式。

A.“中央厨房”+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 超销售 

B.“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 商超销售 

C.“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 商超销售 

D.“生产基地+商超销售+加工企业、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 门店”参考答案: C 解析: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

7.(单选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落实到()等各个方面。A.坚持改革方向、完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B.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  C.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 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 D.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 参考答案: B 解析:A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内容;C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D是2016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8.(单选题)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

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整省试点范围,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A.土地所有权、土地担保物权、土地收益权B.农户承包权、土地买卖权、土地收益权C.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 D.土地所有权、土地变更转让权、土地收益权 参考答案: C 解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 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整省试点范围。

9.(单选题)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推进()创建。

A.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省市B.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C.信用乡镇、信用省市、信用自治区

D.信用乡镇、信用省市、信用国家 参考答案: B 解析: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 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

10.(单选题)加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在所有贫困县开展涉农资金整合。严

篇3:聚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三个首次:

首次提出要把追求产量为主, 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首次提及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首次引入了农村法治建设相关内容, 提出“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

五个重大:

重大课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重大考验。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 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 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重大挑战。我国农业资源短缺, 开发过度、污染严重, 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大问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 城乡互动联系增强, 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重大任务。破解这些难题, 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五大板块: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一、文件主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就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共分五个部分32条, 前三部分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的“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 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的重要思想。后两部分, 深化农村改革是动力, 农村法治建设为保障。

(一) 农业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夯实粮食生产这一基础。无论怎样转方式、调结构, 都绝不能把粮食产能调低了、耕地调少了, 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当前, 关键是要稳产量、提产能。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 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 保护调动好农民务农种粮和主产区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 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 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耕地是根本。一号文件对耕地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提出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等。力保耕地不减少、地力有提高。粮食生产新潜力怎么挖?一号文件更加关注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等问题。要求不断改善水利条件, 做好节水优先大文章。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最终要靠科技。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推动农业科技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不过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已从过去的数量安全转向质量安全。2014年一号文件提出从数量安全转向质量安全, 2015年则是对如何保障质量安全进行具体部署, 如从农产品源头控制等。在制度建设上, 提出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是一大亮点。值得关注的一点是, 中央发布2015年一号文件强调粮食安全, 首次提出加强转基因研究、科普, 提出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 对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建立可追溯机制, 但拎出一个“最重要”比较难。

(二) 农民富

农民“收入如何保增长”, 文件做出明确要求, 包括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 甚至还提出了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

近年来, 我国农民收入实现“十一连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然而,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 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 其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文件有一大段是讲农民工的———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 用定向减税、普遍降费等来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 老乡的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新常态下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 无疑成为“三农”工作的一大新挑战。文件中明确提到, 富裕农民, 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 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 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 并将之视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文件称,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 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此外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可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值得一提的是, 文件提出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多年来, 我国惠农资金量大, 但使用效率并不高, 发挥好政策惠农增收效应, 可使每一分支农资金都发挥更大效能。

(三) 农村美

近十年来, 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但不可否认的是,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下, 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 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与城镇相比,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滞后, 亟待提升。

不光是外在的模样美, 不是要把村子都建成镇子, 而关键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逐步地去追赶城镇水平。一号文件对此提了很多具体要求, 比如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5年要彻底解决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新农合要建可持续筹资机制等等。有意思的是还特别强调“继续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 这个美, 还包涵了民风美、家风美。

二、文件亮点

(一)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有学者表示, 此次一号文件首先强调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再次强化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的信号。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 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以高投入的生产模式, 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新挑战, 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 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 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 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 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 农业发展如何可持续, 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文件提出, 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转方式、强农业, 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 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要加强对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科技攻关。

转方式、强农业, 还要从农产品流通方式的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一号文件提出, 既要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 又要重视交易制度、交易规则等软环境建设。既要加强传统的产地市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开展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 又要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共同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转方式、强农业, 必须加强农业生态治理。针对社会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

(二)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做强农业, 要顺势而为地调整农业结构。只有更好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才能更好地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使有限的农业资源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如何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一号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先要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 对重点保什么、放什么, 保多少、放多少, 进行系统谋划, 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

新形势下调整农业结构, 关键是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 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 念好“山海经”, 打好“果蔬牌”, 唱好“林草戏”。一号文件提出, 要加快发展草牧业, 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 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 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此外, 还要大力培育特色农业, 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 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 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同时, 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 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 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 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调整产业结构、做强现代农业, 要更加注重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一号文件对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号文件提出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要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还要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三) 力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意见指出,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 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 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同时, 支持银行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 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覆盖全县域支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在强化政策性功能定位的同时, 加大对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 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 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完善银担合作机制。

(四) 首次提出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

文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农村改革过程中, 要加快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坚持为农服务方向, 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 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 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抓紧制定供销合作社条例。这是继部署供销社综合改革之后, 中央再次强调供销社为农服务宗旨, 成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组织强农富农的指导性文件, 将推动供销社这一传统组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生”。这意味着供销合作组织要牢牢把握生产合作、供销合作、金融合作三大农村合作方向, 通过自身改革理顺体制机制, 同时强化“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网络, 编织适应并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服务网络。

文件强调, 明晰农垦国有资产权属关系, 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推进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发挥农垦独特优势, 积极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 把农垦建成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

国有农场改革将是农垦改革重点, 国有农场面积广、商品粮种植程度高、现代化程度高, 通过引入工商资本和机制改革, 可以打造成为农业现代化试点基地和“走出去”的基地。

农业部数据显示, 目前农垦系统有耕地近1亿亩, 约占全国的4.5%, 拥有1779个国有农场, 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 (不包括土地等资源性资产) 。2014年, 农垦实现生产总值6500亿元。国有农场承担着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今年中央重点提及农垦改革, 最重要一点是希望通过机制改革, 让国有农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破解“三农”新困局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 此次一号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 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诸多挑战, 文件有哪些破题之举?

(一) 多项改革齐发力, 农村有望迸发新活力

1.困局与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 农村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 特别是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 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明显,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严峻地摆在面前。同时, 农村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长期被禁锢, 产权归属不清晰, 如何“唤醒”农村大量“沉睡的资产”, 已成“三农”发展的一大挑战。

2.文件破题。文件提出, 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3.专家点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所所长叶兴庆:30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 释放了长期被禁锢的生产力, 农村经济获得极大发展。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问题, 仍然在于旧体制的制约, 唯有通过改革来破题。

“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 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 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 实现其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叶兴庆说。

(二) 强调农村法治建设破解“法不下乡”困局

1.困局与挑战。农村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 一些地方非法征用农民土地、非法占有农民集体资产等问题时有发生;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常常出现公司与农户互相“撕毁合同”问题;毁占耕地, 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案件屡见报端;“法不下乡”成为农村法治的困局。

2.文件破题。文件提出, 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 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文件提出要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 加强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的衔接, 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3.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没有农村的法治化, 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 可见“依法治农”已成推进“三农”发展的重要工作。

篇4: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是提升生猪养殖供给侧效率的驱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第一项第3点和4点提出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是即时传递市场信息,以指导畜禽生产企业即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争取效益最大化:也可以生产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及时为生产者提供适合的技术解决方案,提高畜禽养殖生产效率。

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引领未来养殖业发展方向

中央一号文件第一项第5点提出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养殖模式的问题备受大家的关注。在市场与产业升级压力下,未来我国养殖规模化整合与标准化进程速度将加快。参与整合的主体来自产业链不同环节,其特征是不再坚持完全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而是通过制定标准,强化服务,结合适度规模养殖(家庭农场),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养加一体”高度一致性的紧密合作关系。这些新商业模式将更适应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但需要一定时间和真实的投入才能打造成型。

环保倒逼下养猪“区域再布局”

“种养结合新模式”

中央一号文件第一项第7点提出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央一号文件第二项第11点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要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资源有效利用方式主要有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种养结合要考虑环境承载量。农业部2015年重点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农村污染,对于牲畜粪便主要抓两条:一是种养结合。根据环境的承载量,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的发展来消纳牲畜粪便。二是重点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采取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的办法把粪污通过沼气工程充分利用起来。治理畜禽粪污,减量排放是第一环节: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达标是基本前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总任务决定了养殖产业发展要把绿色环保作为第一要务。“猪肉进出口”都将处于量增状态

中央一号文件第一项第8点提出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统筹农产品进出口,加快形成农业对外贸易与国内农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加大对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

截至2015年底,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已增长至47个,查验能力合计超过600万吨,备案存储冷库总库存超过100万吨。国内养猪业如何与国外竞争,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能够出口俄罗斯,也意味着我国养猪业的质量提升,猪的品种、饲料营养和兽药使用按标准严格执行后,我国猪肉出口量自然能跟进。

“猪肉产品安全”高压持续

中央一号文件第二项第12点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加快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

篇5: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考试中,时政的考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也是很多同学复习的难点和盲区。在时政的复习备考中,文件类时政往往又是重点考察方向。今天重点为大家介绍中央一号文件,以下是重要考点回顾:

一、会议主题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主题的考察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标题的识记性考察,从中我们不难发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如既往还是聚焦于三农问题,这是我国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连续出台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在2017年,“三农”工作仍然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文件名称告诉我们考察的重点,也就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二、指导思想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文件提出,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从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决心,也可以看出中央对农业工作的殷切期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这三句话也是关于三农工作的最新论述,备考中应当予以充分关注。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方面,粮食产量

在不断攀升后趋稳,在2015年12连增后2016年出现小幅回落,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不足,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6年首次提出后,在2017年应用于农业农村工作中,应着力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的质量,最终更好地满足需求。

祝大家备考成功!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网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6: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1.2004年至2017年又连续十四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7年的一号文件名为《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2.主要矛盾: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3.工作重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4.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

5.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

6.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7.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

8.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启动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落到实处。9.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中公教育

10.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优化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

11.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1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整省试点范围。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3.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

14.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

上一篇:施工劳动力计划表下一篇:社区党支部党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