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

2024-05-05

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精选9篇)

篇1: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

文章标题: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

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全面推进政协工作

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人民政协成立56年来中共中央专门就人民政协工作颁发的文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意见》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总体性的理论指导,又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开拓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贯彻《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要通过学习,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制度建设上形成新规范,在工作实践中加强新探索,进一步全面推进政协工作。

一、以学习《意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人民政协事业的认识

《意见》的颁发,是我国政治生活特别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集中概括了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新指示、新观点、新论断,既重申了人民政协固有的性质,又发展了人民政协理论,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总结了人民政协在工作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科学规范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内容、形式和主要程序,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依据。学习贯彻《意见》是当前人民政协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以及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工作原则,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不断增强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思想和行动上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不断探索履行职能的有效形式

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意见》都作出了具体规定。我们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有效形式,切实发展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会议议政作用。《意见》指出,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等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具体形式。按照“全体会议全面议政,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其他会议分别议政”的原则,要坚持每年召开1次全会、每季度召开1次常委会议、每月召开1次主席会议和个别座谈会的制度。在每年的全会上,通过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及财政预决算情况的报告,就事关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每年召开的常委会议,要继续坚持至少有2次听取县政府领导通报有关工作制度,密切关注全县的工业、农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等工作,为常委们搭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平台。坚持每月初召开主席会议,通过总结上月工作,协商安排下月工作,稳步有效地促进政协工作有序开展。对事关全县大局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题协商。去年,我们为全县制订“十一五”规划,组织委员围绕全县农业、工业、科教、卫生、交通等方面,开展调查视察活动,并通过委员座谈会就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蓝图进行专题协商,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合理化的建议,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要积极开展调查视察活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调查视察的出发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刚刚召开的县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业强县、财政大县、农民富县、建市撤县”战略目标,精心选择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做文章;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围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品位贡献才智;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每次视察调研活动都要做到目的明确,务求实效。既要有“上文”,还要有“下文”;既要看到成绩,又要发现问题,提出真知灼见,积极推动我县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对视察调研中,发现又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跟踪了解,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由县政协牵头召开有关部门和委员参加的座谈会,共商解决办法,切实把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如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委员对我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自来水扩建进展和讯期城区排水情况等了视察,针对自来水供应时间短、压力小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座谈,共商解决办法,把视察活动作为推动自来水项目建设的“助力器”。要坚持乡镇工作组长联系会议制度和乡镇委员联片视察制度。通过工作组长联系会议,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加强各工作组之

篇2: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后,首次将主题指向水利领域。文件明确了水利的战略地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特别是在强化水利投入、管理和改革等方面有很多新亮点和新突破。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通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本人深刻地认识到:

首先,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面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防汛抗洪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务必夯实打牢防洪保安的大堤。

其次,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难以为继;不把节水的文章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第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五谷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第四,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基础和关键。

第五,水利是民生改善的紧迫要务。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许多地方随着水源变化、水质污染,不仅农村存在大量饮水不安全人口,而且城市居民的饮水保障也出现了问题。饮水安全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保障百姓吃水用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分紧迫。

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长期治水兴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 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原则 3 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

篇3: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 (局) , 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 (林业) 集团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2]1号, 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 对2012年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 提出了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对完善林业政策、增加林业投入、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 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深刻领会, 深入研究, 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落实好林业重点工程政策措施

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在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适当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统筹解决就业困难的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贴问题;逐步提高防护林造林投资中央补助标准, 加强三北、沿海、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抓紧编制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 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范围, 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运用产业化方式开展防沙治沙。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 认真落实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 抓紧编制上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省级实施方案, 指导编制好县 (局) 级实施方案。。

落实好森林管护、森林抚育、公益林建设、后备资源培育任务, 完善林区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林业职工收入水平。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确保资金安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为做好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贴、森工企业金融机构债务处理、提高工程建设补助标准提供坚实的基础。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加快推进剥离森工企业办社会职能, 妥善解决重点国有林区两级管理费问题

(二) 认真组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各项建设项目, 加强补植补造, 加快发展林业特色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作用。

继续做好退耕还林阶段验收, 加快退耕地林权证核发, 加强工程效益监测。认真落实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任务, 有关重点地区要做好退耕地造林的准备工作。

(三) 及时下达营造林生产和投资计划, 大力推进三北、沿海、长江、太行山、珠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

建设任务安排要进一步突出重点, 优化布局, 搞好与面上造林任务的衔接。要协调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 创新工程建设机制, 鼓励、引导、带动社会力量参与重点工程建设。

(四) 进一步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资金, 制订试点方案, 尽快启动并扎实做好试点工作。

加快编制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 认真总结一期工程的成效和经验, 巩固一期建设成果。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充分发挥林业在石漠化治理中的突出作用, 注重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做好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范围的相关准备工作。创新防沙治沙机制, 研究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运用产业化方式开展防沙治沙的相关政策措施, 加快防沙治沙步伐。

二、落实好林业财政补贴政策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 强林惠林富民的政策密集出台, 林业投入大幅度增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 要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 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 新增补贴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探索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研究建立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探索国家级公益林赎买机制, 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力度;适当扩大林木良种和造林补贴规模, 完善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协调, 着力完善林业财政补贴政策体系,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增加林业投入。

(一) 继续做好中央财政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补贴试点工作, 编制好试点方案, 及时分解落实任务与资金。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确保试点成功。对试点任务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验收, 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 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实施补贴政策打下坚实基础。

(二) 探索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进一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 探索拓宽补偿基金来源渠道。

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区位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 积极研究政府赎买或与国有林进行置换的政策。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落实资金投入, 支持发展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

(三) 落实好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林机具购置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 补助对象涵盖了林业专业合作组织。2011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中包括了种子采摘机、采种升降机、采种工具、球果脱粒机、种子清洗机、种子去翅机、种子冷藏机、原盘整地机、深耕犁、液压翻转犁、树木移栽机、修枝剪 (锯) 、自动立式整枝机、树木修剪机、割灌机、灭虫布撤器及灭虫药包、性诱剂诱捕器、有害生物防控专用车 (含喷药车、监测车) 等18种林机具, 补贴对象覆盖了农牧民、国有林场职工和林业生产经营组织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 协调财政、农业等部门落实好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机具补助资金。

三、落实好林业金融扶持政策

金融资本大规模向林业流动, 是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条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要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增加贷款贴息规模;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银行、保险等方面的协调, 落实好金融扶持政策。

(一) 加快制订《林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 打通金融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的渠道。

积极引导银行参与发放林权抵押贷款, 设立林业中长期、低息贷款。大力推行农民森林资产登记及林权信息化管理, 逐步实现林权抵押贷款免评估、快捷化, 方便农民群众, 降低贷款成本, 提高贷款效率。研究林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相关办法, 促进林业科技专利技术转化运用。

(二) 加大林业贷款贴息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强《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和《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政策宣传, 让林业经营主体知悉和享受到相关政策。组织做好贴息贷款落实工作, 对林权抵押贷款、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木本油料林、工业原料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转产、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等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对符合政策规定的项目积极落实贴息资金。

(三) 切实做好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

2012年中央财政森林保险补贴区域将扩大至全国, 各地可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开展, 在符合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相关规定的基础上, 中央财政将按规定给予保费补贴支持。已经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的省区市, 可协调省级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森林保险实施方案, 抓紧向财政部和我局申报。已经开展试点的省区, 要扎实做好试点工作, 完善保险机制, 提高保险保障水平。要加强政策宣传, 让农民深入了解森林保险政策和参保的好处, 不断扩大森林保险面积, 推动森林保险健康顺利进行。

四、落实好林业科技投入和扶持政策

提升林业功能, 增加产品供给, 关键在科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 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所提高;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 加强基层林业服务机构建设。这些重大政策都涵盖了林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农业、科技等部门, 加大对林业科技的扶持力度。

(一) 争取各级财政进一步增加林业科技投入。

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生态站网、质检机构、新品种测试基地、生物遗传资源保存库、知识产权信息和预警体系等科技条件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投资力度, 进一步增加运行经费。增加林业科技财政投入, 推进林业科技创新, 加快林业标准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推广运用。运用市场投融资机制, 广泛吸引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 逐步形成多元化林业科技投入体系。

(二) 加强林业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

加强林业基础理论及前沿技术研究, 开展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的研究, 引导林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对林木良种繁育、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林业生物医药、林业信息化、林业新材料、碳汇、木本粮油、野生动植物繁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认真遴选、组织实施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充分发挥项目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林业收入、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 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

加强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乡镇林业工作站的建设和经费保障, 切实将乡镇林业工作站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改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条件, 加强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人员技术培训, 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提高科技推广人员待遇水平, 积极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乡村从事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动。重点加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推广示范林等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基地建设, 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能力。发挥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在林业科技推广中的重大作用, 主动组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林业科技推广项目, 扩大推广面和实施成效。

(四) 加快林业标准化建设, 推进林业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加强林业标准制修订和实施, 重点开展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营、湿地保护、荒漠化监测、林产加工与装备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开展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探索不同区域标准化示范有效模式。

五、落实好林业改革扶持政策

改革是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稳定林地家庭承包关系, 2012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搞好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试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 扎实推进林业改革。

(一)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尚未完成改革任务的地方要加快推进, 确保如期实现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的目标。已经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的地方要认真开展“回头看”, 切实落实农民家庭林地承包政策, 确立农民经营主体地位。继续探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全面落实强林惠林富民的各项补贴政策, 切实稳定林地家庭承包关系, 规范林权交易, 加快林权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广林权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加强林权档案管理和纠纷调处, 确保林区和谐稳定。

(二) 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

试点省区林业主管部门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 细化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措施, 认真测算改革成本, 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抓住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 (2010-2020年) 》的重大机遇, 积极研究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

六、落实好林业产业扶持政策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是兴林富民、壮大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支持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竹藤等林业产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落实好林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一) 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等林业特色产业。

2011年中央财政整合和统筹财政资金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中央和地方财政共统筹整合了林木良种、造林、科技推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水土保持、林业贷款贴息等财政资金42亿元。2012年, 中央财政将继续整合资金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各有关省区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争取进一步扩大资金规模。中央财政年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已达90亿元, 支持范围涵盖了林业产业,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准备好项目, 主动向财政部门申报, 争取扩大用于林业产业的份额。同时, 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设立林下经济开发、木本油料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二) 落实林业小型微型企业税费等扶持政策。

加强政策宣传和协调, 使林业小型微型企业享受到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免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扶持政策。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股份合作林场和家庭林场实行税费扶持政策, 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协调, 积极争取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股份合作林场和家庭林场, 比照实行小型微型企业有关税费扶持政策。

(三) 落实好林业初加工产品免征所得税、林业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政策。

财政部已经明确, 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已由过去的一年一申请改为长期执行, 退税比例为80%。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 积极协调, 切实把这项政策落实到位。

七、落实好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政策

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对改善林区民生、提升林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省级发展改革、水利、能源电力、交通、广电等部门协调, 切实将林区 (场) 饮水、电网改造、道路、广播电视等纳入相关规划和年度建设投资计划, 积极争取增加林业投资份额。

(一) 加快改善林区饮水条件。

林区饮水安全已纳入待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2011-2015年) 》,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跟踪落实林业投资。

(二) 加快国有林区 (场) 电网改造。

国有林区 (场) 电网改造作为农村电网改造重点任务, 正在编制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十二五”规划, 河北、山西、内蒙古、广西以及内蒙古森工集团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1年投资计划中落实中央投资1.4亿元, 其他省区林业主管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 加大投资争取力度。

(三) 加强林区道路建设。

林区道路中的部分林区外联公路和林区中有村镇节点的道路已纳入《十二五公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11年全国23个省区已落实中央投资 (车辆购置税) 11.7亿元。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 争取扩大林区道路年度投资规模。

(四) 扩大林区广播电视覆盖面。

国有林区 (场) 尚未通广播电视网络的48.8万户职工家庭, 已全部纳入《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 其中处于盲区、需要采用卫星直播方式的8万户, 中央基本建设投资每户补助120元;其余40.8万户,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6]79号) 要求, 所需资金由省、市两级政府负责解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发展改革、广电部门协调, 将政策落实到户。

(五) 加快林业棚户区 (危旧房) 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 国家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配套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了专项投资, 2012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近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2]12号) , 对符合条件的国有林区企业棚户区改造资金补助支出,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管好用好林业棚户区 (危旧房) 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落实好林业棚户区 (危旧房) 改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八、落实好林业扶贫开发政策

林业在扶贫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要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按照《纲要》, 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要比2010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要比2010年底增加3.5个百分点;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 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纲要》精神, 把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新一轮扶贫开发作出新的贡献。

(一) 组织编制林业扶贫规划。

我局2012年将组织编制全国林业扶贫规划和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林业扶贫攻坚规划, 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配合。贫困地区林业主管部门要配合当地发展改革部门编制好相关扶贫规划, 争取在扶贫规划中充分体现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规划和当地林业的优势和特色, 组织好林业扶贫项目, 争取林业投资, 并积极争取扶贫开发资金用于林业建设。

(二) 加快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

以林业重点工程和现有财政补贴政策为依托, 加大对贫困地区造林绿化、林业特色产业、自然保护区内居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投入力度, 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将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经济林产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森林旅游等林业特色优势产业, 实现在兴林中脱贫、在兴林中富民。

(三) 加快国有贫困林场脱贫致富步伐。

要将国有贫困林场纳入地方扶贫范围,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对国有贫困林场的投入。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 改善贫困林场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发展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的产业项目, 增强贫困林场和职工自我发展能力。

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将本通知转发到各地 (市) 、县林业部门。

篇4: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中央、省一号、市四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王洪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水利工作的战略地位,我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向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信号。这说明水利发展的春天到了,水利大投入、大发展的机遇期到了。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历史机遇下,做为一名水利工作者,一个水利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应责无旁贷地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全力推进我县水利事业新发展。

中央、省一号、市四号文件从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切实加强水利工作的领导等八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方针,为水利事业未来5-10年绘制了宏伟蓝图,7月8日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更是明确了目标要求。通过对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学习,觉得做为水利施工企业负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无比光荣而又坚巨的重任。首先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利建设投资将会大幅增加,对于我们水利施

工企业来讲,无疑是迎来了大好的形势和机遇,水利工程市场更宽广,企业发展空间更广阔,对如何抓住水利改革发展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企业跨越发展,也充满着挑战,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其次我们也应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使我们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更要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市场定位。知道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不足、缺陷在哪里?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哪些发展机会?制约我们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正确定位企业奋斗目标,实事求是地规划企业发展愿景,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和潜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鼓舞职工士气,全面推进企业健康发展,跨越发展。

要抓住这次重大历史机遇,实现企业跨越发展,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狠抓施工管理,严格工程质量,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誉第一”的经营宗旨,认真完成各项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优质、树立质量品牌。从源头夯实好市场竞争的基础。

二、创新机制、深化管理,坚持技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为核心发展,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努力使企业工程产值快速增长和人才、技术、质量、品牌、客户、市场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同步发展,同步成长。

三、打造一支优秀团队,提升企业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制机构,构建团队和谐氛围;激发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使每个人都有发挥自我优点的平台,实现自身价值;重视人才,建立一套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机制,保证团队能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注入活力、从而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篇5: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

大兴水利,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推动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为水利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水利,为水利大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近年来,水利改革扎实有序推进,有力推动了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同时必须看到,水利发展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改革总体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推动水利大发展,必须在改革上有大突破,在创新上有大作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要立足我国人多水少的基本国情,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要遵循水利建设的客观规律,健全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按照确立“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是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尤为薄弱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要满足水利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确保有效履行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探索农村用水管水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农民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调动农民管水的积极性,实现农民的用水权益,推动农业节约用水。

要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改革与稳定、区分不同用途,逐步推进各类水价改革。对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要充分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合理调整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对农业用水,要坚持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尽快扭转水利基础薄弱的被动局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尽快制定职责范围内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确保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严格实施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把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主要指标作为各级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把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适应协调情况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检验手段。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沟通顺畅、配合紧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合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纳入创先争优活动中,带头学习提高水利建设管理知识、争创农田水利建设佳绩、服务群众增产增收,在大有可为的水利事业中彰显党的先进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在攻坚克难上下功夫。水利改革与发展要办的事很多,必须统筹兼顾、抓住重点,要在水利建设与管理这两件大事上集中下功夫、花精力。在水利建设上关键要明确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要责任和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要在水利投入上舍得真金白银,既要抓紧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也要强化面向基层的农村水利建设。在水利管理上要切实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利政策研究与制度建设,强化水利综合执法和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强水利队伍建设,既要下大力气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的编制、社保、经费等问题,也要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的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发展问题,用好用足政策,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的实际困难。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国是世界上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特殊的国情水 [莲山 课件 ]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要开展水文知识普及,树立全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会支持水利的新机制、新办法,采取有效的政策激励扶持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水利,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建设。

篇6: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在2014年春节前夕,中央中央、国务院出台了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国家自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1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农业、农村、城乡、乡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充分彰显三农工作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发展三农的明确信号,预示我国三农工作改革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最近通过阅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听取有关宣讲团的解读,使我进一步凝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以下是我学习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第一、要认真学习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理念其精神内涵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文约9655个字,内容涵盖了“

一、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三、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六、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八、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八个以“三农”为工作重点方面。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的前景下出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化农村改革不搞“一刀切”,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三个导向”,文件提出,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认真学习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是我们把握其重要精神内涵的前提。

第二、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涉农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员、指导员,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体系这个服务平台,积极地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结合科技进村入户工作,深入到农户中去,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大力宣传购机补贴政策,指导农民理性购机,切实把各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不遗余力地去做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在农村形成一种学科技、用科技,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局面,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生产技术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的收入,才能使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认真抓好当前的各项工作,脚踏实际,应把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推动AA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AA生产为中心,以献身、负责、求实的AA行业精神为动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AA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必须找准不足,明确方向,努力使自己成为服务“三农”工作的排头兵

通过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深入学习,我深感自己肩上的任务艰巨而道远,现在需要努力并且扎实地搞好我们的专业工作,认真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并要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同时能创新、出彩更好。自己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正所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找准存在的不足,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加强学习,克服不足。针对自已存在的不足,一是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以更好的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我要通过实践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胆识和魄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热情的对待每一件工作;三是虚心的向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虚心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指正,始终把做好工作作为努力的方向。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党员干部来讲,更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引导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甚至是陌生人。

篇7: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

我校体育教师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为己任, 自觉成为制订和落实“2+1”方案的实施者。“2”即两操, 即广播体操和学校自编操。“1”即一个特长项目, 每个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选定一个特长项目。这些活动内容丰富, 氛围活跃, 效果明显。

7年来我校体育组教师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为抓手, 结合2008年秋开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循环赛, 开展体育课课堂大比武, 五年十个学期十轮教学循环赛体育组决赛选手登台领奖, 激发了师生上好体育课、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情。2013年秋我校举行的“自主合作, 实效课堂”第一轮教学循环赛, 本轮教学比赛与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相比, 体育课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综合发展。

为此, 我们从教学形式上把学生分为固定分组和临时分组。固定分组是按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条件, 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固定分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目标的制定者、设计者, 情景的创造者, 学生活动的监控者、协调者、鼓励者。这就是说, 我们在合作学习前应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 并提示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另外, 教师还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练习情况,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 在教学武术健身操时, 开展“自主合作, 实效课堂”, 我个人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自身条件、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等, 对学生进行临时的各种组合。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而现在的体育课堂中存在着许多有形无实的合作学习, 只注重表面合作形式。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 实效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 是以小组活动为组织形式, 在讨论和交流中理解、提高、掌握, 旨在通过合作,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

王建军

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简称中央一号文件)。这份文件也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个人学习心得如下。

一 文件主题锁定农业科技

中央决定今年继续发布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从形势变化看,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做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从发展需要看,要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同时,中央发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有利于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指向、集中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政策导向和主要信号,成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集中体现和鲜明标志,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抓手。

二 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突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在文件框架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化“三大支撑”。在第一部分强调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之后,二三四部分集中讲农业科技支撑,第五部分讲基础设施支撑,第六部分讲市场流通支撑。

在“三农”政策体系上,文件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陈锡文认为,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

在“三农”投入上,文件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在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上,文件集中推出“三条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在新型农民培养上,文件主要采取“三大举措”,即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总的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三 农业科技进步要解决体制和投入两大问题

从体制角度来看,要促进农业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当然体制不光是在科

研方面,推广方面也有很多体制问题。投入方面,我国研发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本身就比较低,而农业的比重更低,所以这次文件着眼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但是增加了投入,还需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了体制和投入问题之后,农业技术的成果是要体现在地里面的,是要靠一家一户的农民去运用的,因此还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

中央一号文件鲜明地提出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导向和政策指向,强调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同时,要完善体制机制,为科技进步提供配套措施。

四 全力打通农技推广网络

中央一号文件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线断、人散”的问题前些年确实非常突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基层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出要求之后,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经过改革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将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

篇9:饲草饲料科中央1号文件学习体会

饲草饲料科

一、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思考认识

刚刚过去的2011年,面对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农业成本快速上升、稳定物价任务艰巨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及时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奋发进取,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2011年1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强度,农业农村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开门红”。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双双跃上新台阶,水利建设和民生改善加快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取得新进展,是本世纪以来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最好的一年。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收成好。二是增收势头好,农民收入全面快速增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增量超过千元,创历史新高。三是现代农业发展好。四是民生改善好。五是农民情绪好。

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越是形势好,越容易出现麻痹松懈;越是连年增产增收,越容易出现滑坡拐点。大家普遍有“三个担忧”:一是担忧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能否持续,要在高基数高水平上避免出现徘徊反复、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度极大。二是担忧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能否有效应对,要在高成本高风险下继续提高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约束极多。三是担忧刚开始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端倪能否成为发展趋势,要在高增长高要求中不断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任务极重。

二、关于文件主题的认识

中央决定,2012年继续发布关于农业农村工作 的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从形势变化看,我们的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今年,我们还要召开党的十八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二是从发展需要看,要稳住明年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在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靠政策增收、提价增收、打工增收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今后务必还要继续强化,但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因此,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要靠科技,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更要靠科技。

三是从工作指导上看,2004年以来8个中央1号文件,每年通过聚 焦一个主题,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重大政策举措,促进了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赢得了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农民收入连攀新高、农村民生不断改善的好局面。实践证明,中央发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有利于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指向、集中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政策导向和主要信号,成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集中体现和鲜明标志,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抓手。

总的看,今年中央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三、关于文件的主要内容的学习: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6章、23条。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强调多措并举、多方努力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文件开头部分,在充分肯定今年“三农”工作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困难挑战的基础上,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三个绝不能”的工作要求,即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二是农业科技“三是三性”的定性定位,即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三是“三保三强”的总体思 路,即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

文件正文部分,有五个大的考虑:一是在文件框架上,重点强化“三大支撑”。围绕明年并着眼长远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第一部分强调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之后,二三四部分集中讲农业科技支撑,第五部分讲基础设施支撑,第六部分讲市场流通支撑。二是在“三农”政策体系上,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三是在“三农”投入上,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四是在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上,集中推出“三条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五是在新型农民培养上,主要采取“三大举措”,即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让农村每个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

文件结尾部分,对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促进城乡 文化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提出了总的要求。

四、联系实际工作对照文件精神对几个方面问题心得

去年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3.5%,这个数字是每年都在提高的。与此同时,目前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线断网破人散,今后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农业科技创新,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在前些年确实非常突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基层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出要求之后,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过改革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供。去年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头指导农民技术推广工作,无论是人数还是力度,应该说都是历史上空前的,也表明了这一点。二是大量的其他服务组织和体系,包括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一些专业性、企业性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也明显加强。

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主要是两大方面:

一、做强主力军,就是经常讲的七站八所。怎么做强有两点:第一,强调条件改善和能力建设。有三个亮点:一是我们讲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一个衔接”是要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因为在基层事业单位五大体系中,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一直是非常低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将极大 地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两个覆盖”,一个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这个覆盖讲的主要是投入财政资金,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一个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的乡镇,这个钱是发改委的资金,主要是解决他们的办公条件,比如说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等。

另外一方面,文件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的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等,不是说你在这个岗位上可以端铁饭碗。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也不像以前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来考评。

二、做大“方面军”。农业的科研院所、农业的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等,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激励机制很关键。比如说,在农业的院校、研究机构,今后要实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在财税方面,国家将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中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3千多项,但转化率只有40%,形成规模的不到30%,这种转化率低的问题怎么解决?农业科技存在投入大、回报率低的问题,怎么激发各地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保证农业科技的投入经费?

科技转化率低确实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通过四点来解决:

一是明确农业科技的性质和定位。中央一号文件鲜明地提出农业科 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导向和政策指向,强调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导。

二是要文件关于“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规定,充分调动基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科技大户、科技特派员、科技专业户等的“二传手”作用。

五、联系科技特派员工作实际的具体打算

1、及时深入调查,搞清兰州市鸡兔产业市场发展状况

特派员深入县区,养殖场、农户,详细调查了兰州市目前鸡兔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存栏情况,养殖水平,效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通过调查,整理了一批产业发展日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今年特派员工作和研究取向。同时积极为企业、养殖户、农户想办法,找出路,寻对策,降低金融危机和市场波动对产业的影响。

2、联村入户,参与指导生产,做出生产和赢利计划

针对养殖户、农户生产无计划、无针对性,特派员发挥信息、知识、专业优势,对每个帮扶的10户示范户详细制定养殖计划,分配生产任务,预测市场行情,确保效益实现,同时,在生产过程的环节时间点,入户把关、指导,每个特派员都完成示范带动10户,辐射带动30户的任务目标,并切实让示范户的收入较上年有了实质性的增长。

3、发挥科技优势,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增产增收

科技特派员积极引进几个符合市场导向、符合当地实际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的新技术,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在示范户推广这些技术,提高示范户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

4、科技培训,以点带面

联村联户,点对点、面对面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带头人,培训农村“土专家”,发放科技资料。

培训目标是:受培训农户能按傻瓜化养殖程序达到养殖目标,增产增收。使农村“土专家”切实掌握鸡兔高效发育技能,防病防疫技能,简单兽医治疗技能。

5、以养殖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为平台,提高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增大辐射面,提高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

上一篇:土地确权个人工作内容下一篇:让书香沁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