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考 政治复习基础知识

2024-04-14

2024届中考 政治复习基础知识(共6篇)

篇1:2024届中考 政治复习基础知识

2014届中考 政治复习基础知识

八下教材

1面对自然人类唯一的选择是什么?18页

2————是公共利益的最大的提供者和守护者45页

3.实现公共利益的伦理底线是什么?50页

4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力量之源是什么?52页

5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原则是什么?61页

6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是什么?69

7实现祖国统一的原则、前提、核心分别是什么?70页

8新型劳动者是怎样的?101页

9现代社会的商品和商品交换的方式分别有哪些?109页

10——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和调节器110页

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114页

12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和主体是什么?114页

1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116页

14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119页

15市场的通行证是指什么?123页市场竞争的核心是————,123页 九年级教材

16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是什么?9页

1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14-15页 18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19页

19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是————,27页

20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7页

21财富的基础是——,29页

22我国税收的特点有哪些?39页

23共同富裕的含义?40页

24两会是指什么?72

2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72页

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有哪些?73页

27人民政协的职能是——————,人民政协的主题是————,75页 28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77

29基层民主的内容是————————,80页

30我国治理国家的方略是————,83页

31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心环节、关键、保障分别是什么?86页 32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是——————,99

3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100

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102页 35我国的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分别是什么?102-104 3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分别是什么?111-112 37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115

38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17

39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134

40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137

41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篇2:2024届中考 政治复习基础知识

2009届苏州政治中考复习主干知识

七年级第20课

1、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特点和地位)

2、体会法律给予我们的特殊保护。

在学校广泛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3、四大保护的重要性(四大保护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保护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4、判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正确还是“体罚学生”正确的依据应该是法律。

第21课

1、为什么法律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做出特殊保护?

答:①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离开了生命健康权,其他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②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均未发育成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极易受到侵害。③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对他们的合法权益加以特殊保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显得尤为重要。)④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否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是考察一个国家人权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危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为,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当遭遇危险情境、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

例题:15岁的小刘独自一人走在偏僻人少的回家路上,被两个身材高大的男青年持刀勒索。(1)这时小刘应该____C_____(只要写序号)

A.坚决不从,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

B.把钱物给歹徒,事后也不声张,以免被歹徒报复

C.先把财物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特征,然后及时报警

D.先把财物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特征,事后找哥儿们“收拾”歹徒

(2)上述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答:当我们遭遇危险情境、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既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能使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制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第22课

1、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除了需要四大保护外,更需要未成年人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2、面对不法侵害,忍让与报复这两个极端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为什么?

(1)忍让不可取,因为这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不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报复不可取,因为这没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未成年人在进行自我保护时,应遵循一条总原则是什么?

答:未成年人在进行自我保护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权利。(这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例题:初中生小张在学校里被同学小王敲诈勒索钱财,后小张叫上几个哥儿们把小王教训一顿,他说这是在自我保护,是合法的。

你认为小张的做法是否合法?请你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各种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张面对不法侵害,采用报复手段,没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23课

1、怎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例题:2008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苏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但现实生活中与文明城市不相协调的现象仍存在,如行人乱穿马路、机动车闯红灯、马路边乱设堆、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等。为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这一荣誉称号,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首先要全面提高市民的素质,强化市民的诚信意识。其次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还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惩处扰乱、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八年级第14课

1、法律的三大特征

我国的立法机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共同点,区别(主要是实现方式不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道德建设(对法治建设有什么作用?)

例题一:材料一:08年底轰动全国的“毒奶粉”事件反映出部分奶制品企业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见利忘义,不讲诚信、缺乏诚信,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自身的利益,某些企业被迫破产。

材料二:涉及“毒奶粉”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实施什么治国方略?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 答:体现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上述两则事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提出了什么要求?

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

例题二:下午活动课,学校组织全体初三学生听法制报告,可是主讲人一直在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小宁很困惑,法制报告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为什么要大讲道德建设呢?

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宁的困惑进行解释。

答: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会自觉地遵纪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权威,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使一切违法行为在社会舆论中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并得到及时的揭露和有力的抵制。

3、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4、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判断某一个的行为是否犯罪的依据是①有没有触犯刑法 ②有没有受到刑罚处罚(如材料中能不能看出被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

第15课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例题:如果把我国的所有法律比作一支由众多兵种组成的军队,那么,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如果把我国的所有法律比作一个配有多种乐器的交响乐团,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乐团的指挥。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为什么?这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①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详细可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原则)

②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知识,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以宪法作为我们的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的尊严。

3、宪法与公民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你对此如何理解?

答: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特点: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权利不具有强制性。

公民要珍惜权利和自由,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联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例题、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问题”讨论中,有两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事件一:小张买了双品牌运动鞋,回家发现是假货,一气之下,他砸了商店玻璃,受到了处罚。事件二:小李在放学路上遇到敲诈,事后报告老师并报警,不法分子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1)小张和小李都有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经历,但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公民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2)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看,“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句话主要说明一个什么结论?它对公民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 答: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要求: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5、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6、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华健儿奋力拼搏、夺得50枚金牌,170万志愿者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休息,从事赛会、场馆等服务工作,因为他们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第16课

1、某些制奶企业在牛奶中添加对人体有危害的三聚氰铵,使大量婴幼儿出现肾结石,这些企业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

2、如果你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你应持的基本态度是什么?基本方法(途径)又是什么?

答:基本态度是: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基本方法是: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第17课

1、隐私与隐私权的区别

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没有不危害社会)

隐私权,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属于人身权利的一种)

2、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但也是相对的。

3、尊重个人隐私,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还表现在当你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他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

为达到打击、陷害他人的目的,采取揭露他人隐私的手段,破坏他人的名誉和人格,都是违法的。

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隐私权。尊重他人隐私,不等于能够隐瞒和包庇犯罪。当一个人的隐私涉及到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4、要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隐私,①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②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九年级第1课

1、感受社会变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例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政治生活日益扩大,人们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社会政治稳定。

材料二:目前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仍然普遍,各种犯罪活动、恐怖活动依然猖獗;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的冷漠现象屡见不鲜。(1)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新的挑战。

(2)材料二的现象带来了什么影响?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必须坚持哪一项重要指导方针?

答: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着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3)促进社会和谐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例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请你说说我们青少年的“责”是什么?

答:关心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关心社会、亲近社会

①关心时事有什么好处?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形成讲公德、讲文明的社会风尚,对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对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我们要善于明辨是非,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复杂的社会现象。

4、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承担的责任,最重要的当然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例题:2008年苏州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你我文明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城市的文明进步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近期,“认捐花白鲢、洁净母亲湖”的活动在苏州市各中小学广泛展开,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献爱心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从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角度,谈谈以上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答:亲近社会,要做到不做“看客”,遵守社会公德,善于明辨是非。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要承担起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第2课

1、①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对本民族发展的作用: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③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作用: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④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份,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⑤对外来文化正确的态度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对本民族的发展角度: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对世界的影响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奥运会、抗震都体现了民族精神

第3课

1、关于挫折。挫折是难免的,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者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教育和磨炼,使人奋起和成熟。在人生道路上,不在于有无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2、关于学习。①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有自信心。要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②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学习压力。要保持适度的学习压力。

3、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热点分析: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要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第4课

1、合作的价值:重点是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能增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联系金融危机、奥运会、抗震救灾)温家宝说:信心比金子还重要,这里的“信心”来自什么?

①来自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做到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团结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

②来自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能够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③来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是我国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发展离不开合作。(重点是国际合作)

例题:为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高峰会议连轴转:先是亚欧首脑峰会,45国领导人齐聚北京;接着是20国集团金融峰会在华盛顿召开;然后又在秘鲁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多国首脑如此密集地联手对付经济危机,怕是“首创”。

(1)多国首脑为什么要如此密集地联手对付经济危机?

因为在当代,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只有参与国际分工,不断加强国际合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作,才能达到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目的(对本国的作用)。同时,各国也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在各个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国际影响)。

(2)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能够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离不开合作;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国际影响)。

3、竞争与合作

①竞争对个人的作用:竞争能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个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进取心,锤炼人的意志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因此竞争能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②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增强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③合作与竞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5课

1、为什么我们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答:因为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守信的人具有良好声誉,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笔无形的财富能为个人带来直接的利益,能促进个人事业的成功。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

2、企业为什么要讲诚信?

企业不讲诚信,必然损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必将影响自身的利益。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只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公平交易,才会赢得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3、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

答:要做到重诺守信,对事负责,说老实话。

重诺守信,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但不等于能够包庇犯罪。

对事负责要求我们在学习上要有求真的态度。具体见初三课本P68.说老实话要做到保护自己的隐私,尊重别人的隐私,还要严守国家机密。

4、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第6课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前提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即立法或有法可依)。

2、依法治国的作用。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对市场经济的作用)。②是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对社会和谐的作用)。具体见课本P78-79.3、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要学法、懂法,严格守法,还要勇于用法维权。

第7课

1、未成年人同样拥有智力成果权

2、我国为什么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

3、学会行使监督权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①为什么我国要赋予公民监督权?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赋予公民监督权,大力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使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

②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8课

1、两个重要的历史结论: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党的角度)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

2、①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党的性质和能力两方面说:性质见上,能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科教兴国战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4、科学发展观

①地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②第一要义是发展。因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核心是以人为本。依据是什么?

答:党的性质角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性质角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劳动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只有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④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理解“全面”?就是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协调重点是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发展。

⑤可持续发展是对人口、资源、环境的要求。(做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例题:2006年,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我国哪一个重要指导方针?你对“又好又快”的内涵如何理解?

答: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方针。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5、党的基本路线

①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国现在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个只有„„才能。见课本P108页第二段

②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具体见课本P109 ③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者是统一的。因为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例题:党的十七大明确规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写进了党章。请你为我国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几条建议。

①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坚持党的领导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加强道德建设或大力发展科学技术。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第9课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由人民群众依照法定程序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分别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以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为什么还说可以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初三课本P115第一段即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4、我国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P115页4个制度。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你对这里的“中国特色”如何理解?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6、在我国,国家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为什么?

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珍惜民主权利的原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7、公民要依法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原因见课本P119)②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第10课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答: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性作用。

3、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答: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4、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答: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

5、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6、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分别是什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①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③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

7、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人们的收入可分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

8、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从党和国家的性质以及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方面分析或课本P129

9、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答:①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关键是要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④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因为公有制经济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重要内容。⑤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自主创业、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同时依法打击各种不法经营活动和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⑥党和国家要关注民生。

例题: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应十分重视体现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维护公平正义,我国在经济和政治建设中应分别追求什么?

答:经济: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0、保增长对保民生有什么意义?

答:保增长就是要发展经济,保民生就是要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11课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1、为什么中国必须走向世界?

当今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表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详见课本P138第二段)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①我国应该怎么办?

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科技和经济。

进一步加快推进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什么要求?

要增强忧患意识,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勤奋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好投身祖国建设的各种准备。必须自觉增强民族危机感、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责任感。

例题:材料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趋势下,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全球经济普遍低迷。中国经济同样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显著影响,经济出现下滑、失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的恢复和进一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世界上消费最多的国家美国和最大的国家联合体欧盟的消费提振。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是非常有利的。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必须要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

材料二:全球金融危机也给苏州带来巨大压力。为此,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在中共苏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了“双保双扩双转”要求: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保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扩大开放,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和工作作风,切实加大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力度,全力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

答:当今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表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发展离不开合作。

(2)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当今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3)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怎样的发展理念?

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结合材料二中划线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保增长就是要发展经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民生就是要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有些同学由材料一否认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历史已经表明,一个国家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闭关自守必然落后于世界。当今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再次表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任何国家如果置身于世界经济主流之外,则难以提高经济竞争力,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题二:材料一: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材料二:“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一个最重要信号,是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改善民生,则成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初三《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答: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我国的社会性质来看: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从国际形势看: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面临更大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从党和国家的性质角度谈谈为什么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答:见本资料第8课第4题

(3)从材料一对材料二作用的角度回答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12课

1、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

2、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不要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因为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这既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4、人才和成才

人才就是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从内涵上说:一是有知识、有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

篇3: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一、了解初中政治考试的基本题型

中考政治主要涉及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以及材料分析题, 在备考时, 考生一定要了解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以及解题技巧。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单选、多选。解答这类题型应注意以下几点:审清题干, 要准确理解题干中背景材料的意思;分析选项, 在选择时首先排除本身错误或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 然后将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入选。简答题的主要形式有背景材料型、图表型、漫画型。要解答好这类题应做到:准确审题;答题要精练;答案要点要全面, 注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作答;表述一定要用政治术语。辨析题类题型具有思辨性、灵活性, 能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型的辨析题先要对题目观点进行判断, 指出其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然后进行分析, 即说明正确的理由、错误的理解。解答这类题型一定要认真审题。材料分析题:它也叫分析说明题, 是政治中考最重要的题型, 其分值和难度也相对较大。要解答好这类试题, 必须明白:材料分析题最基本的技巧就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在提取有效信息的同时, 也一定要认真思考, 它和规定所考的相关课本知识、哪些章节有联系。只有了解了初中政治考试的基本题型,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才能在中考文综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知识贯通能力

中考政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只有积淀深厚的基础知识, 才能有效地解决中考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在面对多变的题型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 在复习政治时, 首先, 学生要夯实基础知识, 做到紧扣教材去复习, 仔细阅读课本, 全面掌握知识, 不留学习死角。特别是对概念、观点、重点句及重点段要花时间阅读, 力求熟记并准确理解它们的内涵及使用范围。其次, 要提高基础知识的贯通能力。夯实基础知识, 不仅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储备, 更重要的还要将所学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 加以概括、归纳、综合, 以构建条理有序的知识体系, 这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

三、了解时事热点, 捕捉有效信息

中考政治命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多以时政为背景,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政的能力。因此, 学生在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而应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关心国内外大事, 并运用学过的基本观点去理解、解释这些现象, 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拓展课本知识。比如, 2013年的时政热点, 同学们应关注十二大的召开、新交规法的制定、国五条的出台等。

四、关注身边事情, 理论联系实际

近几年中考命题形式日趋生活化, 它贴近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实际, 注重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 政治复习中, 考生应从实际出发, 关注现实, 注重从身边发生的事件入手, 学会正确处理好“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 理性消费, 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提高环保意识, 并增强法制观念, 践行道德, 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珍惜水电资源, 远离不良诱惑, 学会在生活中维权等。

五、回归课本, 找准结合点

学生要关注社会政治热点和生活热点, 在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后, 还要把收集到的信息结合教材所学进行加工整理, 将教材内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与时政热点和熟悉的身边事有机地进行重组和整合;要明确时政热点与教材的哪些内容是吻合的, 与哪些内容是有联系的, 哪些内容是需要拓展的, 在找准了结合点后进行分类训练。例如,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物权法》这一时政热点, 可联系的教材观点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具有最高立法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等。

六、从实际出发, 针对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备考策略

1.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还不牢靠的学生, 其主要任务是强化重点, 熟背考点, 熟悉常考题, 特别要掌握好学习指导书的知识点和试题。还要善于结合习题, 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反复把握, 加强对各种题型的专门训练。

2.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的学生, 其要重点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 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努力通过一定量的训练, 达到选择题不丢分, 材料分析题少失分。具体来说, 要切实掌握以下能力:

(1) 准确审题, 把握题意, 不能看错要求, 弄错试题指向。

(2) 提高联系所学知识和实际的能力, 不能张冠李戴、知识错位、生拉硬套。

(3) 具体试题具体分析, 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组织答案, 不盲目大段地抄书。

(4) 简洁有序, 规范答题。

3.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扎实, 且具有一定解题技巧、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 其要努力在细微之处下功夫, 争取更好的成绩。具体来说,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试题措词的准确性。

(2) 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在回答材料分析题时, 要注意该题有几个要点。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几分就写几点, 回答的要点尽量宽泛点。

(3) 注意答案的完整性。近年来, 中考的开放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事件进行分析, 这就需要学生训练发散思维,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回答, 注意答题的广度。

(4) 注意答题的深度。作为选拔性考试, 试卷中总会有几道难度较大的题目, 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能力训练, 学会如何审题、如何分析, 灵活作答, 不能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掌握和泛泛回答。

总之,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我们要注重中考政治的复习策略, 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政治复习方法, 才能帮助学生在中考政治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詹桂贤.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诌议[J].辽宁教育, 2008 (10) .

篇4:中考政治复习方略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中考命题的难度不会太大,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考查是重点。因此,复习时应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首先,依据《政治课程标准》和《政治考试纲要》,认真弄清每个考点,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且能运用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基本观点要多层次、全方面地理解。复习过程中,按照《政治考试纲要》对各考点的能级要求,对照教材相应内容,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做到有主有次、有深有浅、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为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把握知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应将教材知识点加以归纳,梳理成知识体系,以便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本质”类、“核心”类、“前提”类、“关键”类等。同时,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即把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分析,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比如“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主导”与“主体”容易混淆。还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我国的共同理想与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等。通过比较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再次,要讲练结合。围绕基础知识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设计的练习不宜过难,但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开放性。对同一材料进行多角度设计练习,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回答,不要在意学生答题要点的深度,而要在意学生答题要点的广度,尽可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以“启东市创卫创模”为题材设置三个问题:①这项活动说明我市正在实施什么战略?②实施该项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③你作为启东市民,应该为“双创”工作做些什么?’止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拓展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二、聚焦热点。搞好专题复习

这轮复习是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专题复习。社会热点问题是中考政治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靠平时对时事学习的不断积累。搜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归纳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链接教材相关内容,形成系统的专题。比如,围绕建国六十周年、世博会召开、维护民族团结、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进行专题复习训练。引导学生找到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等题型进行练习,让学生遵循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原则,准确地把握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思想、行为、生活的事例),要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对其进行分析,做到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的巧妙对接和正确运用。

三、模拟训练,掌握解题技能

这轮复习主要通过做模拟卷来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此外,要做好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指导。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在复习当中,必须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对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等。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建议学生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在审题时一要细心,看清楚有几问、问什么;二要写准,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问(或者命题者想考什么考点)。

2规范答题。记住以下几点:要点要序号化;答案要顺序化;内容要重点化。

3据分答题。根据分值巧妙分解题目,一般来讲,分数与答案是对应的。如有的题目是5分,有可能有5个得分点。

四、查漏补缺。自我调适复习

这轮复习注重教师的个别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消化与领悟,时间安排在考前一个月比较适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学生自己整理笔记。整理时一定要逐单元对照《政治考试纲要》,回顾全部要点。二要整理错题集。主要针对三轮训练的作业、试卷等练习资料。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直到完全搞清楚为止。

篇5:2024届中考 政治复习基础知识

专题一

关注十八届四中全会 推进依法治国体系建设

命题点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概述 热点聚焦

材料一

会议胜利召开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考点链接:①依法治国

②公平正义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针对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请你谈谈如何理解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问题?

(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执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4)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维护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分歧,更好地维护民众的正当权利,使得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广泛普及,为打造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命题点二:聚焦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热点聚焦

材料一

科学立法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材料二

宪法60年在中国民众生活中日益“激活”

中国宪法历经四部,用60年时间逐渐融化2000多年封建制度冰封的“人治”传统观念。从闻名全省甚至全国的农民宋新元以民告官,维护家乡环境不受污染,到汶川地震失去家园的罗开华因假笋种走上依法维权的道路等,宪法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日益“激活”。

考点链接: ①公平正义②依法治国③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宪法 材料一、二

相关设问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除了要建设完善的法治体系外,还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执法机关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2)政府要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3)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10.全会为什么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3)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1.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坚持立法先行?

有法可依,即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14.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过程中,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这是保障公民什么权的表现?有何意义?(1)监督权(批评建议权)。

(2)有利于有效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和法制中国等。

材料三

民意、民智、民主——科学立法的地方实践

刚刚走过的9月,中国人大制度历经60载,一个甲子的沧桑,成效斐然,特别是在立法方面。为了立“良法”,行“善治”,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积极探索,突破“闭门造车”樊篱,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考点链接: ①公平正义②依法治国③公民的政治权利④监督权 材料三

相关设问:

15.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有利于体现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充分体现的这一本质要求,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命题点三:聚焦依法治国·严格执法 热点聚焦

材料一

严格执法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考点链接:①依法行政②反腐倡廉③生命健康权④保护隐私权⑤正确行使权利⑥公平正义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6.全会为什么注重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17.在日常生活中,为做到依法行政应该如何做?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18.在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过程中,要把公众参与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那么公民在参与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2)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专题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热点命题解读

命题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点聚焦

材料一:第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

2014年10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郑州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与会专家围绕“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强大动力。

相关链接:习近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刘云山: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材料二: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工程计划出版系列图书60册

2014年7月23日,“中国梦”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复合出版工程项目启动,计划五年内出版系列图书60册,预计全球总发行量不低于1亿册。工程采取卡通读物、动漫影视等形式,旨在提升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链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很多上海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主题词;刘奇葆:用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链接: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中国梦

③思想道德建设

④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⑴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⑶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为了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青少年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实践活动?

学雷锋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社会调查、发明创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心助学手拉手、为灾区募捐。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

⑵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⑶ 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⑷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体现、相互促进。

材料二

相关设问

4.为什么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⑴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

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对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⑷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5.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复合工程项目的启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⑵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⑶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⑷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⑸ 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6.请你为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⑴ 国家:①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立法保护;②注重表彰宣传模范先进人物。

⑵ 社会:①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②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

⑶ 家庭:家长要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方法、正确的行动教育引导孩子。

⑷ 学校:①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注重教书育人;②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先锋带头作用。

7.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该怎样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⑴ 努力学习,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关爱集体,诚信做人。

⑵ 孝敬父母、关爱长辈,自觉承担家务劳动。

⑶ 树立规则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秩序。

⑷ 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⑸ 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8.我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⑴ 开展“全国道德模范”“最美教师” 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并大力宣传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

⑵ 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⑶ 运用报刊、网络等多种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⑷ 利用重大纪念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合设问

9.当前社会上存在哪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现象?有哪些危害?

⑴ 现象:“遇到老人倒地不扶”、网络欺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违法不究”等等。

⑵ 危害:①败坏了社会风气;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③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⑤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青少年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⑴ 记住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于心,铭刻大脑;

⑵ 心有榜样:崇德向善,自觉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

⑶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老爱幼,热心公益,关爱社会;

⑷ 接受帮助: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父母、老师、同学的帮助,知错就改。

命题点四: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热点聚焦

材料一:中国广告法修订草案:明星代言虚假宣传要担责

2014年8月25日,中国广告法修订草案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草案增加了广告荐证者的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这意味着明星在代言时将有更多规范,不得为未使用过的商品和服务作证明。

材料二:我国首届高等院校信用学科建设研讨会召开

2014年10月18日,首届高等院校信用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目前中国首次有关信用学科建设和信用人才培养的专门会议,也是贯彻国务院今年公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开展信用学科建设、促进信用人才培养的务实之举。

相关链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材料三:7月1日零时起对“老赖”实施 惩戒措施

自2014年7月1日零时起,凡被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的“老赖”,将无法购买机票乘机。据统计,仅7月3日当天,民航售票系统就拦截400多名“老赖”购票,拦截次数4481次。

相关链接:中国互联网协会倡议:打造诚信网络,建设信用中国

考点链接:①诚实守信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行为与后果

材料一

相关设问

28.为什么明星代言虚假宣传要担责?

⑴ 明星代言要遵循诚信原则。①因为诚信无价,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②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诚实使人放心,守信能赢得他人信任;③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

⑵ 行为与后果之间是有联系的,虚假代言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虚假代言的明星,需要承担虚假代言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材料二

相关设问

29.我国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有哪些?

⑴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⑵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影响了社会公正,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妨碍社会文明进步。

⑶ 加强诚信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30.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⑵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⑶ 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1.请你谈谈我国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

⑴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⑵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影响了社会公正,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更加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妨碍社会文明进步。

⑶ 加强诚信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32.请你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信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⑴ 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各类不诚信行为,建立完善的诚信惩戒机制。

⑵ 社会:大力开展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⑶ 学校: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诚信的重要性。

⑷ 家庭:以身作则,做子女的诚信榜样。

⑸ 青少年:恪守诚信美德,不说假话,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等。

33.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来?

⑴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⑵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严格自律,讲信用、重承诺;

⑶ 考试不作弊,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

⑷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能见利忘义等。

材料三

相关设问

34.对“老赖”实施惩戒措施说明了什么?

⑴ 不讲诚信会失信于人,会产生信任危机,使个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⑵ 不讲诚信的行为会影响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⑶ 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形象,甚至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经济的发展。35.我国对“老赖”实施惩戒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⑵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责任意识。

⑶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⑷ 不利于青少年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等。

命题点五:建设美丽中国

热点聚焦

材料一:世界环境日

2014年6月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材料二: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开幕

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峰会开幕式上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在2015年达成一项新的气候协议。根本出路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推动能源变革,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高效率利用。

材料三:环保部发布公民行为准则动员公民举报污染行为

2014年8月13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了《“同呼吸 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动员公民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

相关链接:新“环保法”规定包庇环境违法责任人或被开除;国务院:建立环境管理和监测信息公开制度;文明建设保护先行:专家献计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考点链接: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②依法治国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建议、监督权

材料一

相关设问

45.“最严环保法”出台的原因?

⑴ 我国环境形势仍相当严峻,最严环保法有助于遏制环境污染的趋势。

⑵ 环境污染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加大打击力度,符合法律的要求,体现了法律的本质。

⑶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最严环保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49.建设美丽中国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做?

⑴ 行政手段: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⑵ 法律手段:实施依法治国,加强环境立法执法,依法保护环境。

⑶ 科技手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

⑷ 宣传手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专题六

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热点命题解读

命题点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热点聚焦

材料一:卫计委: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

2014年8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在试点基础上,我国将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措施,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

材料三:我国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链接:《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发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住院后付费”试点医院零逃欠。

考点链接: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②公平正义

③共同富裕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⑤生命健康权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在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措施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⑵ 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⑶ 处理好改革、发展、和谐之间的关系;

⑷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走向全民社保新时代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的哪些观点?

⑴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⑵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⑶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⑷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⑸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3.走向全民社保新时代、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等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 是走向全民社保的新起点,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人人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

⑵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社会矛盾,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⑶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⑷ 有利于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三

相关设问

6.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消除城乡发展界限,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⑵ 有利于解决因户口问题带来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改善民生;

⑶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⑷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综合设问

7.我国目前在社会保障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⑴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窄;

⑵ 经济基础薄弱,社保资金短缺,且缺乏科学管理;

⑶ 社会保障立法滞后;

⑷ 人们的社会保障意识淡薄;

⑸ 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8.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⑵ 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需要;

⑶ 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⑷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9.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广阔的社保资金筹资渠道;

⑵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⑶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低收入者实行优惠政策;

⑷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篇6:2024届中考 政治复习基础知识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由于汉族以外的其它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从遥远的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二)共同浇灌民族之花(3)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特点)的新时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4)怎样维护民族团结:①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学。(三个尊重)

(三)两岸关系

(1)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

(4)“一国两制”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5)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6)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用心

爱心

专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7)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8)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义务。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死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9)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10)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1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义务。

专题十七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主要知识点部分:

(1)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大舞台上唱主角。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②决定因素: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国有经济

①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②作用: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因此,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集体经济

①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经济。

用心

爱心

专心 2 ②作用: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5)非公有制经济(指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

①地位和作用:个体、私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国家的相关政策:保护、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对其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6)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我们还必须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8)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二、相关知识点部分: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如何?(1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在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

用心

爱心

上一篇:躬身实践,校企共赢论文下一篇:给力小组合作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