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24-05-17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共8篇)

篇1: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延寿瑶族乡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发展情况

延寿瑶族乡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7.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580.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2006年降雨量1680毫米,最高气温为39℃,最低气温0℃,年末总人口16512人,其中

农业人口15106,少数民族人口13802人,占总人口的83.5%,是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元,比上年增长5%,养殖业产值620万元,出栏生猪19856头,出售家禽51748羽。粮食产量11045吨,瓜果产量168吨,境内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年产值560万元,形成了5000亩楠竹,2万亩小水果、3000亩订单蔬菜三大主导农业产业基地。2006年完成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227余人,新建沼气科技示范户240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9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67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5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欠佳。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二是产品优势不优。尖辣椒、楠竹等基地虽具规模,但受技术创新等影响,产品开发慢,竞争力弱。

(二)生产要素支撑力欠强。一是素质不高。全乡农业科技人才格局是以初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老、少、妇且文化程度低的“386199”部队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上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务工、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二是投入不足。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数量虽增长,但与农业的高需求、大投入相比远不够。三是农用物资有价高质差现象,直接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三)抗御风险能力欠强。一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受石灰岩地质结构影响,我乡是灾害多发、水源缺乏的农业乡,而标准良田比例不高、水利设施少而老化、基层疾病防疫网络不健全等问题还客观存在。在去年的“7.15”、“7.26”洪灾中我乡遭受严重损失,全乡直接经济损失达2600万元,今年的“8.19”洪灾,我乡又是全县灾情最严重的乡之一,民房倒塌19间,道路冲毁3.62公里,渠道冲垮860米,输电线路冲毁2.5公里,淹没稻田1650亩,全乡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二是应对市场风险机制缺乏。沟通农户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对千变万化市场应变能力匮乏。

(四)发展环境总体欠优。一是生态环境欠优。延寿河和新坡江的污染,导致沿河两岸河堤损毁,渠道淤塞,6个村6000多亩耕地灌溉缺水,严重制约着我乡农业的发展。二是体制制约。部分相关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存在“卡”、“拿”、“要”等违规收费现象,阻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五)服务管理功能欠缺。一是管理在弱化。农业体制运转不顺依然存在。二是服务在退化。由于体制原因,大多乡农技站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本职),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其他非农工作。

三、建议对策

(一)实施“三业并举”的产业工程,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联动力。

积极推行“企业+基地+竹农”、“公司+基地+农户”及“协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三产业并举”的联动工程。

1、扩展基地。实践证明,加快基地建设尤其是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一要调优农业内部结构。做强尖辣椒,做大劳务,做精松脂、做特楠竹和做活果蔬等,切实解决我乡引进的以加工松脂为主的“汝城县福民化工有限公司”加工原料缺少问题。二是调整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种养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今年,全乡新建规范化商品蔬菜生产基地4000亩;力争到2010年,发展商品蔬菜生产基地8000亩。

2、舞活龙头。加工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加工农业要靠龙头企业来完成。围绕高效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优势,明确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定位和重点产品,重点扶优扶强加工松脂的富民化工有限公司和加工楠竹的锦鑫楠竹制品厂,重点培育竹材加工、木材深加工、尖辣子加工等更多更好、潜质优、潜力大的加工企业,重点发展集研发制、产加销、农工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新发展龙头企业2家,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卖原货、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3、繁荣农贸。现代农业更需要农民组织起来,形成群簇效应,共同参与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认真贯彻即将实

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培育农村经纪人,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农户,兴办合办专合组织。重点扶持、规范、壮大现有个乡级示范农村专合组织,大力发展一批新专合组织。建立以建设尖辣椒、楠竹等特色市场为细胞、以建设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发展专合组织为介质的农村流通网络,推行网上交易。同时,完善农产品生产

标准体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产品等。

(二)实施“三新并提”的素质工程,激活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是农村生产力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科技的过程,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

1、培育新农民。农民既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也是助推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所以说,没有新农民,难有新农村,难有现代农业。一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三下乡”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延寿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融入农民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贯穿新农村建设始末,帮助群众树立诚信包容、理解宽容的思想,引导群众辩证地对待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和开展的工作。二是加强农民法律知识教育。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干部和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的局面,使其利益诉求途径依法、诉求内容合法。同时,加强科普教育,努力提高全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2、推广新科技。把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心环节和首要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富民行动,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一抓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对我乡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尤其是尖辣子多种加工技术、竹制品深加工技术等。二抓引进推广,继续引进适合延寿气候和土壤的新品种,加大淘劣扩优力度,提高品种优质率。抓好适合我乡地理特点的收割机、耕整机、栽插机等小微型使用农机具的推广。加快现代实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3、培养新民工。农民现金收入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加强民工培训,提升民工素质,提高务工效益。积极整合县职业技术学校、农科所、就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资源,深入实施各项培训工程,力争全乡农民及农民工掌握1—2门实用技术。真正使我乡农民能洗脚出田间,洗脑回田间(当土专家或田秀才)、下车间(当技工或管理)、跑空间(当经纪人或做生意)。加大外输,加强回引,加速内转,充分扩大农民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实施“三驾并驱”的基础工程,加大发展现代农业的助推力。

1、改善生产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尤其对作为一个灾害多发、水源贫乏的农业大乡来说,地位显得举足轻重。继续实延寿河、新坡江污染综合治理,重点解决延河两岸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向上立项彻底治理病险水库(中洞水库、大丫头水库和松西水库),改造中低产田,抓好千亩以下渠道配套工程、机电提灌设施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化、耕地良壤化,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2、优化生活环境。从解决农民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以村道通达、通畅工程为突破,加快实施通村水泥工程,建设乡镇客运站,建设村级候车站,突出解决群众农产品运输难、搭车难等行路难;以建设沼气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清洁环保能源,配套实施“一池带六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沟、改仓),切实解决用能难,积极发展福祉民生的社会事业,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3、建设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巩固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成果,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绿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充分挖瑶族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充分发挥李涛将军故居、青石寨阻击战遗址、红军借据、红军墓等长征文物的带动作用,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打造“农家乐”、“爱国教育基地”等乡村红色旅游产业。

(四)实施“三网并撒”的覆盖工程,增添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力

1、建立投入网络。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以实施公共财政为契机,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坚持“一资带两资”,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引导和推动信用联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对农业信贷投放。实行以奖代补支持“一事一议”。逐步健全“农民自主加大投入、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稳定投入机制。

2、完善工作网络。一是充实领导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建立涉农项目和财政支农投入议事制度等,专题研究“三农”工作重大问题和农业重点项目,研究制定对农业项目和农业资金进行整合的办法措施,增强统领农村工作和整合农村项目的能力。二是创新考核机制。继续实行乡级主要领导干部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包挂重点项目责任制和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将“三农”工作纳入乡干部职工目标管理考核,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督查。三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齐配强村级班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组织保障。

3、健全服务网络。现代农业服务业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切入点。一是农资连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发展标准农家店,培育连锁经营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新体系;二是技术服务。发展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以专业性服务组织和各类农民中介组织为补充的社会化农技、农机服务体系;三是信息服务。实施好村村通电话通手机信息工程,整合网络资源,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信息服务。

篇2: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蔬瓜、优质食用菌、养殖业等几大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3.9亿元,比上年增2.28%,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251元,比上年增16.28%。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亮点纷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总体上农业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我县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研究,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我谈谈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制约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结构调整步子不大、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虽说近几年通过多方努力,农业结构已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几大优质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再加上受传统农业影响,农民思想观念仍比较落后,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缺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虽然我县的农业品牌有了一些,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打得响的品牌,能代表我县的形象。品种的多乱杂、产业的小而全,无疑影响了主打产业的规模发展。

2、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多,难以加快发展步伐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资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二是没有经费搞示范、推广工作;三是没有经费对病虫害的防控;四是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没有经费。这些都阻碍着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我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参加了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工作,不说政府给予什么奖励,就连下乡补助都没有,甚至出现过因为没有经费而半途停止的现象,大家都知道,农业局没有什么收费项目,靠的就只有财政拔款,财政没有投入,就直接影响到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进度。再有就是病虫害的防控,据我了解八十年代我县的柑桔可以说是形成了一定规模,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就是因为这个柑桔的“黄龙病”,没有受到重视,也缺少经费来防治,几年时间就没有了,给了这个新兴产业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3、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键全、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出现脱节现象 由于体制原因,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普遍存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部分流失,技术人员存在着非农业化、专业化,且严重缺乏推广经费;现有的技术人员推广手段和推广方法落后,在推广农业技术上,只限于举办一些季节性技术培训,发放一些技术资料,无法开展新技术推广、指导服务工作,据我了解到,由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是政府直接来管理,大部分的技术人员从事的不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指导服务工作,而是政府抽来作其他工作,还有个别乡镇农技人员借口乡镇中心工作任务繁重,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如2006年晚稻水稻良种补贴是80万元,只使用了不到35万元,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如现在的马铃薯、龙安的大蒜、葵阳的番茄、蘑菇等等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为什么发展不上规模,形成不了优势产业。这就说明了缺少引导和服务。

4、技术力量单薄,服务装备落后

一是农技推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技术人才少,服务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技术骨干老化,推广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象我们单位,现有初级技术人员20多个,中级的14个,高级的没有,农技推广队伍薄弱,既缺经费,又缺人员,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5、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缺少带动型龙头企业

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一镇多业、一业多品,多的品种不好,好的品种不多,没有好的主导产业。县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大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后劲不足,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还不到30%。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缺少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全县3个省级、4个市级龙头企业中,没有一个是种植业企业,都是养殖业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不足25%,与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0%左右还有较大差距。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体现在农产品资源多,适宜加工的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优势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大路产品多,品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6、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据统计2007年全县农业劳动力者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也不足50%,而且广大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耕作观念落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意识不强,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二、发展我县现代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强化支农措施,构筑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

积极争取县财政、计划、农业综合开放等多方面的支持。整合资金,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来,这样才有利于县、乡、村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提高,才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对病虫害的防控、农民技能的提高。同时要提高专项追加经费的到位率。要加强资金的审计管理和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堵住漏洞,防止截留,确保经费按时到位。经费的到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面对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注入新的技术力量,来充实技术推广队伍,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和队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依靠。一是要建立和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二是要巩固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添臵必要的仪器设备;三是要妥善解决农技人员的工资补助等后顾之忧,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四是要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要尽快转变观念,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市场信息服务。六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

3、找准切入点,着重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找准切入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成败的关键,那个产业适合发展,那个不适合发展,要结合实际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习惯,选准产业、找准模式,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把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不能盲目套别人的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随意发展,今年发展这个,明年又发展另一个。它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的任务。我记得前几年我县也发展过好几个产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发展这个,明年又发展另一个,到头来一个也上不了规模、一个也发展不起来,而且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现在我们县有几个产业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象沙塘的优质米、龙安的大蒜、葵阳的番茄、大平山的茄子、马铃薯、石南的大白菜、兴业黄金桔等等,就拿兴业黄金桔来说,要想发展起来,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品牌,我想把它与当地旅游资源、鹿峰山风景区结合起来,在风景区的附近种上我们的兴业黄金桔,这样形成了生态果园—旅游休闲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既可以供游客旅游观光、品尝游乐,又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扩大知名度,从而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游的品牌。黄金桔将成为我县的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

4、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

要通过联谊招商、参展招商、外出招商等多方位、多渠道招商方式,有的放矢组织项目推介招商,捆绑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设备,增加农业投入,我们县现在最缺的就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引进和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5、龙头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中央“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培植出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重发展沙塘优质米、龙安大蒜、葵阳番茄、大平山茄子、马铃薯等等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狠抓标准化生产,打造我县拳头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市场预测系统。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提高订单农业的成功率和履约率。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夯实增粗农业产业链。

6、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篇3: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农业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为老百姓谋了不少福利, 尽管如此, 农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1,2]。

1.1 生产基础落后

农业开发项目区由于投资的标准低, 配套标准也相对较低, 项目区里还有未治理到的区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说, 农业在抗御旱涝灾害上仍然落后, 从而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1.2 生产技术推广受制

随着城乡经济管理传统格局的打破及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大量青壮年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镇, 以至于广大农村留守的农民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从比较效益说, 农业比其他产业收益较低, 而且时间长、风险大、劳动强度大、环境艰苦。这就使农业难以留住青年农民, 造成了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提高过慢, 对先进技术不易接受, 制约了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3 农业经营格局分散

在传统农业时期, 由于经济不发达, 农民难以走出农村从事其他职业, 农业是主业。现在发生了变化, 广大农民把农业当作主业的只有少数农户, 多数农民只把农业当作收入渠道的一部分, 多数时间外出打工, 使农业变成了副业, 每年用于农业的时间较少;以致使用农家肥越来越少, 对种植技术也没有兴趣和精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原因是分散到户的均田制, 使户均土地太少, 农民如果专一从事农业显然难以取得高收入。然而打破均田制是困难的, 大多数农民都不轻易放弃土地, 从而造成农业规模小、不重视投入、生产技术难提高、现代化格局难突破。

1.4 农业经济组织体系陈旧乏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用全新的经营理念、组织方法和先进生产技术来武装。大包干以来, 用市场的分配来管理农业是一种进步, 这种管理方式持续至今, 虽然也锻炼了一批高智商的农民, 但大多数农民还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在组织现代农业方面显现出其观念与方法的陈旧乏力。

2 对策

2.1 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现代农业是以一定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的。目前, 大部分农田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 许多农田的灌排体系还不健全, 旱时不能及时灌溉, 涝渍降排不及时, 生产道路雨天泥泞难行。如果不把这个基本问题解决好, 农业现代化就是空谈。10多年的农业开发充分证明, 大力推行农业综合开发, 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配套桥涵工程和修筑硬化生产路道, 使农业机械能够进田作业, 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3]。

2.2 建立适应当前农村和农业的技术服务体系

着重加强村一级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每个村要配备1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开发项目区今后可以探索如何为项目村培养1名农技员提供资金支持, 使其长期发挥作用。另外, 应开展农民培训、实行百万农民大培训, 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

2.3 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组织

解决分散经营农业经济模式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合作型农业经济组织, 通过农业合作, 解决生产全过程在信息、规划、技术、管理、销售等环节出现的问题[4]。重点从3个层面推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营销组织。目前, 邳州市农业合作经济模式有3种类型:一是农民自发成立的协会, 二是以政府组织为基础成立的协会, 三是以企业为核心的合作组织, 这3种模式各有优势, 都值得鼓励, 农业开发可以适当列出部分资金, 扶持发展专业协会组织, 从而促进合作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4 创新农村经营管理制度

把农村“三大合作”作为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大力推进“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活动, 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扩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示范点建设, 完善二轮承包,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确保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得到落实。

2.5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牢牢把握用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的思路, 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建设高效农业规模化百项工程的重要突破口, 大力推进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沿运河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 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环节的扶持力度, 加快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自主创新, 促进农产品由卖原料向卖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方向发展。

2.6 加大资金投入,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

大力引进农业外投入, 再掀“三资”开发农业高潮。坚持“一资带三资”,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高效农业开发。搭建农业招商引资平台, 把高效农业规模化百项工程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 大力引进农业外投入。加强招商项目跟踪管理, 发挥项目带动效应。应将高效农业规模化百项工程作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战略平台, 引入新理念, 开拓新思路, 强化科技支撑, 创新组织形式, 引进农业外投入, 形成产业带、产业链、企业群, 建设高效农业经济板块。

2.7 推进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

农业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而且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更是农业部门强化职能的重要领域。当前农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 迫切需要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从8个方面予以推进:良种服务业、农资连锁经营、农产品现代流通、新型农技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介服务、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农业观光、农业保险。

2.8 促进农业综合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途径。10余年来, 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培育现代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心, 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 农业综合开发必将以全新的姿态, 肩负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加重要的任务。

3 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 基础是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 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 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 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李晓明, 丁成贵.推进城市化发展现代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 2010 (12) :40-41.

[2]文小才.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4 (2) :25-29.

[3]张丽娟, 王德永, 陈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20) :69.

篇4: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农业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纵观世界各国,每个国家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现代农业发展的外在特征各不相同。但是,在总体目标方面,各国都是相同的,都是着眼于生产出数量充足和安全优良的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持生态环境。中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仿效和追崇某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外在特征,而忽视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目标。不能把实现现代农业的手段当作目标本身去追求,否则,就会出现所谓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以及没有生命力的形象工程。

一、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发展政策和措施上,违背生产力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无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演化,不切实际的夸大生产关系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而对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认识不够,进而导致重传统技术、轻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民教育的严重后果。生产关系的本质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任何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脱离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都不能说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抑或生产关系的高级形态。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乏对生产关系本质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一味的热衷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所有制升级,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给社会主义农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在农业发展的技术道路上,则比较热衷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技术,而较少地看到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尤其违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转化规律,长期忽视农民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加之僵化的农业推广体制,使得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异常缓慢。

2、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违背系统发展和生态规律,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给农业可持续发展遗留下难以甚至不可修复的生态后果。人类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份子。在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史上,“人定胜天”曾一度成为政治家和决策者们藉以炫耀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召唤下,围河造田、毁林种粮、滥渔酷捕、乱砍滥伐、草原过牧等现象和问题自然也就层出不穷,而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都处于空白的状态。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有人呼吁,如果再不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长江将会变成中国第二条黄河,更何谈农业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直到今天,农业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也未得到根本治理和引起全社会广泛而普遍的重视,可持续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政策口号上而非实际工作中。

二、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思考

1、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

早在六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来看,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协调农民积极性,……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正是遵循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的这一思想原则,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从而扫除了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变,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进入90年代后,是我国现代化进程高速进行的时期,但是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将是任重道远的历程。正如我们前面对非科学农业发展观的分析,是它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如何克服农业前进中的困难,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必将成为当前党和政府迫切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对此,我们要遵照邓小平同志有关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继续推进并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和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改革步伐。

2、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带来和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国际农业的知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业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和创新效果之关键的关键在于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以及相应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要解决干部队伍中知识贫困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与培训,尤其按照“三支队伍一齐抓”的方针,加强广大农村干部、企业领导干部和技术干部的管理教育与培训。管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因此,现代领导干部必须既懂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经验。

篇5: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主要由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3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组成.对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解决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在于如何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崭新的农业产业.

作 者:李英 侯建军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35(26)分类号:P320.1关键词:现代农业 农业问题 发展对策 河北省

篇6: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刘勤

[论文关键词] 现代农业 外资 问题 策略

[论文摘 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与存在的的问题,结合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我国政府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建设现代农业这一重大课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政策,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江苏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江苏省利用外资发展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资金对农业投入的的不足,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增长,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技术进步,带动农业外向型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投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江苏省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的问题

1.总体规模较小,所占比重偏低,且资金到位率低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增长,但与江苏省利用外资总体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他行业相比,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且资金到位率低,也与江苏省利用外资在全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以2006年为例,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74.31亿美元,同比增长32.3%,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但近80%的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在制造业。而2006年江苏省农业协议注册外资22.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4亿美元,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只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6.05%,虽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约20%的比重差异明显,且资金到位率只有47.54%。据资料,“十五”期间,江苏省新批农业利用外资项目546个,合同外资13.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9亿美元,资金到位率只有31.73%。

同时,农业利用外资项目的平均规模虽明显提高,但与江苏省利用外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相比,仍然偏低。因此决定了其作用的局限性,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度和集约化经营的广度。

2.农业利用外资区域分布不平衡

江苏省农业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2005年,苏南地区实际到账外资98.6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74.9%;苏中地区实际到账外资25.1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19.1%;苏北地区实际到账外资8.0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6.1%。2006年与2007年,南通、南京、苏州实际利用外

资均占全省半壁江山。而且苏南地区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综合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溢出效应不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3.外资来源与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截止2006年共有7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江苏省农业项目,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本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港台地区投资占了一半多,外资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地区。而且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例如2006年江苏省对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和韩国等五大市场的农产品出口总额10.93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9.1%。由于新产品开发力度小以及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造成对传统贸易国家依赖性强,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和制约。

4.农业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投资项目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到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缺乏投资兴趣。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也缺乏投资兴趣,因此影响了江苏农业现代化水平,造成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5.农业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

江苏农业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总体来说仍然较差。从投资硬环境来看,农村尤其是苏北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等等。从投资软环境来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韩国、越南、泰国、缅甸等利用外资较好的发展中国家都有比较详细的《外国投资法》,有严格的外债管理和直接投资管理办法,并且有配套的税法、海关法等,而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欠缺;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有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难以抵御农业本身的自然风险和和市场风险;项目论证与监评机制不完善;农村人口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农村高级生产与经营管理人才等等。目前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外商投资农业企业所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外商投资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牧畜、水生动物配种和疾病防治项目免征营业税;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在减免期之后10年内可减征15%~30%等。这些优惠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利用外资的发展,但由于政策倾斜不够,难以对外商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另外,目前外商投资农业项目在土地使用权限审批、土地使用费标准、土地使用期限、税收政策、银行信贷、产品出口、进口农业生产资料及相关的良种、种苗等方面所受限制还较多,大大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客观上限制了外资的大量流入。

6.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经营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水平很高,但当前我国许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迫在眉捷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现行颁布的2万多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方面的标准只占10%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为与国际接轨带来极大困难,使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优势。江苏虽然是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较好的省份,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但与国际水准相距甚远,严重影响

了江苏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江苏省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的策略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定利用外资在发展江苏现代农业中的地位

由于利用外资是江苏现代农业发展中所缺少而又极为需要的,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必须在战略思想上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坚持把现代农业放在江苏国民经济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大会议精神,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加快形成以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光观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发展江苏现代农业,使农业真正成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外资对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2.努力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资金到位率

(1)积极探索拓展引进外资渠道与方式,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首先,尽可能多地争取扶持性的援助与贷款外,同时开拓民间资本和国际商业资本的渠道。在外资来源国方面,除传统的港台和东南亚等国家外,大力鼓励欧、美等发达国家外商投资江苏农业,加强与国外大财团、大公司、大商社、跨国公司的合作,提高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除继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外,对一些农业综合研发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积极采用股权融资、融资租赁、项目融资、合作开发、境外上市、跨国并购、项目收益转让、投资基金等方式。其次,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相结合,坚持量质并举,组织一支精明强干的招商队伍,建立和完善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库,定期对外公布重点招商项目名单;充分利用已有的合作成果,继续举办和参加农业投资洽谈会、农业博览会、境外促销、境外招商、网络招商等,加大“以外引外、以商引商”的力度,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

(2)提高资金到位率。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协议资金的约束,明确规定资金的到位时间以及违约处罚,优先保证外资农业项目的配套资金,强化投资计划的管理。对世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长期、稳定、优惠的贷款与中央、地方已建立的各项支农基金要统筹安排;对重点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应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妥善安排基建投资和信贷,对某些国家重点大型农业项目的人民币贷款,银行要实行低利率,差额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以保证国内配套资金的落实和项目的顺利启动和运作;对一般项目,政府和银行在安排资金和贷款时也应优先考虑,以提高资金到位率。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江苏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导外商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充分发挥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资源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对农业利用外资项目进行统筹安排,注意区域布局。重点引进国外农业高新技术与设备,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效益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综合研发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的产业体系。如在无锡、苏州等苏南地区经济发达、旅游条件较好的城市还可利用外资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业,开展农业娱乐型、农业旅游型、农业示范园型、农家乐型等各种模式的休闲观光业。而对于苏北地区因经济水平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较差等原因,重点投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业等。

(2)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倡导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目前大型现代农业企业严重缺乏,工业企业对农业领域的投资也远未形成气候,与外商合作的中方主要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而它们大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经营方式落后,在利用外资中难以承受大规模的外商投资及由此带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缺乏承接外商投资的有效载体,极大限制了农业利用外资项目规模与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快培育具备一定综合实力和市场盈利能力的龙头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走集约化道路。可以利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契机,积极引导部分国有资金、技术与人才流向农业领域;按照现代公司制要求,引导乡镇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培养农业利用外资人才,加快科技进步,使其发展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增强与外商谈判、投资与合作的能力,为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4.加快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硬环境。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苏北地区基础设施经费的投入,彻底改善基本生产条件,配套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硬环境。同时,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各类资本投入的引导作用,创造条件吸引外商投资农业领域,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整治各类环境污染,严格控制“三废”排放量与处理。健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为外商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制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可以借鉴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先进经验,结合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农业发展国情,尽快完善外商投资农业领域的立法工作,加快出台既符合WTO规则又能有效保护和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外商投资农业服务领域予以有效引导和管理,使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的投资软环境有比较明确的了解并对投资充满信心。建议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列入外贸与投资的内容,涉外法律法规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内容,使贸易、投资与环境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同时,保持政治、货币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继续规范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审计等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精干的办事效率高的外商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进行产学研合作,重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3)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农业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软环境。考虑到农业在我国以及江苏的特殊地位和农业利用外商投资的特殊性,国家必须在税收、用地等方面采取必要的优惠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农业的兴趣。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税收改革,但对不同产业应有所区别。农业项目投资回收期长,不可预测因素多,投资风险大,没有相当的政策优惠难以吸引投资者。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减免外商投资农业项目的各项税费,如延长所得税减免期,减免农业特产税、减免有关进口机械设备的增值税等。改革对农业外商使用土地的审批、收费及管理政策,适当放松对外资进入领域的限制,延长项目投资期限。如外商投资企业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从事种、养殖业的,免收公路建设附加费等地方性规费;外商开发荒山、荒地、滩涂,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或投资于能明显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的项目,给予土地出让出租优惠,延长土地使用

期限;并在土地使用期限内,对已开发的土地,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交换、继承等。

5.改革项目管理体制、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吸取国内外农业项目管理经验与教训,加强国外贷款项目的管理工作。改革农业外资项目金融体制,建立国外贷款“借、用、还”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转贷、担保办法,建立健全偿还责任制,建立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必要时可聘请金融专家组成顾问小组给予避险指导。

(2)严格项目的计划、立项、认证与审批等工作。在项目前期准备时,应做好调查、综合分析与评价、严格报批与可行性论证。在项目立项上,应充分考虑资源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严格落实项目的中方配套资金能力、偿还能力、建设环境和配套条件、实施组织管理机构及方式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好农业外资回收及再利用工作,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利用率。在项目审批上,大力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水平,优先审批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项目;而对一些低投入、高报酬、短周期、低技术的项目应少批甚至不批;对一些资金不到位、规模小、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违法乱纪的项目,严肃清理整顿,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3)做好项目监管评价工作。可以建立由外资管理局、外商投资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组成的项目监测评价组织体系,主要评价指标为:外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包括产业政策、经济稳定、环境影响、就业水平、文化冲击等)、外资财务效益评价指标(包括利税指标、企业发展潜力指标等);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独立、公正的定期审计机制。

6.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1)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农业标准化的经费投入,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完善和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各项农产品国家标准等。

(2)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各个领域的标准化。围绕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逐步形成贯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农业标准体系。

(3)规范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强化重点领域标准实施的监督,提高标准实施水平,强化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范的实施。重点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快推进认证制度,对农产品进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农产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积极创建优质名牌农产品。

(4)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进一步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

(5)要求外商投资者在农产品质量、环境方面采取母国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编制农业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6)进一步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大力培育农业标准化技术与管理人才,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形成全社会推动农业标准化的良好氛围。参考文献:

[1]吴敏华: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2]贾果袅:农业外资利用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

第3期

篇7: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一股浪潮迅速发展起来,而落后的物流业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本文就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物流发展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 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 标准化

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催生了一大批专业性的物流企业。但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的物流业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电子商务时代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落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配送基础尚不完善,技术还很落后。我国由于观念、体制和经济上的种种制约,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缓慢,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差距较大。当前,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亟需解决。

2.缺乏物流发展的统一规划。全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3.虽然各种形式的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发展地很迅速,但普遍信息化程度还较低。技术手段较落后,GPS、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运用得非常少;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的缺乏也造成配送体系不完整和管理体制的混乱。

4.专业人才还非常匮乏。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行业的发展涵盖了物流理论、电子商务理论、网络技术以及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对涉及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尚无法满足电子商务框架下进行物流管理的人才要求。

二、我国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基于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行业发展的不足以及国外对于这一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对发展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行业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把握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从长远发展看,均需要综合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中心的投资环境,推动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强集中管理,整合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加快物流企业的成长。

2.组建配送中心,合理规划布局。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应当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有着等级层次结构的物流企业体系。各个小区设一个综合配送中心,负责小区的供货送货;若干个小区联合起来,建立大的物流中心,负责向各个小区配送中心供货送货。还有更大的物流中心,例如港口码头、铁路站点,负责向全区甚至向国内转运物资。不同的物流企业承担不同的功能,彼此互相协作又互相支持,构成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物流企业体系。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采用了商流和物流分离的方式,由供需双方以外的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在这种模式下,生产企业专搞生产,把原材料进货供应、生产产品的销售送货等物流业务全交给物流企业去承担。物流企业是生产企业的大管家,既负责“后”勤,又负责“前”勤。这样做,物流企业才会充分有效地组织利用资源,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又保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方物流是成熟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企业可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强强联合,走规模经济之路。

4.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与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的角色。第四方物流是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同时也是发挥政府职能,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极好切入点。作为第四方物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能实现信息共享、有能力整合所有的物流资源。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认为是我国业界和理论界所说的“第四方物流”,这是一个全新的物流理念。它是一种虚拟的物流网络平台,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促进我国物流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建立在Internet上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它作为客户间的联接点,通过合作或联盟提供快速、优质、高效、低耗的多样化服务,解决了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可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新增长点。目前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宏观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并且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也能提供网络化服务,我国应尽快建立这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雏形及有一定物流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促进我国的物流产业的发展。

5.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集中力量攻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所需要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主要进行协同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示范,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研究开发及互联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多式联运条件下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包括条形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技术和电子资料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GPS)、快速反应(QR)、有效的客户反映(ECR)等现代物流设备和技术。

6.重视现代物流产业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物流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业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政府方面对这一新模式发展的关心程度和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行业内以及行业之间进行物流管理所需的网络平台和流通系统尚需进一步的完善。

总之,我国物流企业无论从自身的硬件系统还是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而言,距离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物流管理这一目标的各项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发展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理论摸索并不断地摄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使之在今后的发展中尽快完善起来,以促进我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8:现代农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现代农业及其载体现代农业园的内涵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考察,一般把农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3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纵观全国,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主要有以下特征:农民以传统的直接经验技术为基础,使用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和人力、畜力以及水力和风力进行生产,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由于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技术进步缓慢[1]。

现代农业作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其内涵虽然没有确切的定义,但经过对各种不同版本的归纳总结,可将现代农业理解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及生态化经营理念等来武装农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农业生产力,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我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阶段的转化步伐。这一转变需要一个载体来完成,而现代农业园作为这一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充当了这一角色。

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在经济相对发达、农业装备技术基础条件较好,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区域,按照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以实现农民富裕为主要目标、以高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信息为导向、以农业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为根本,由多元投资主体兴建和企业化运作的融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于一体,集高效种养、加工配销、示范推广、研发孵化、积聚扩散、科普培训、信息交流及旅游观光于一身的现代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示范园区[2]。

2 现代农业园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园区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大都是综合园区,采用“一区多园”的模式,具有生产加工、示范、培训、孵化器、观光旅游等功能。据农业部科技司的调查,2002年底仅以“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名的各级现代农业园区总数就有406个,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以大连地区为例,截至目前,大连市共规划了市、县、镇3级现代农业园区136个,总规划面积6.67万hm2,现已有122个现代农业园区开工建设,20个现代农业园区已初步形成,累计投资14亿元。其中规划兴建市级园区1处,面积为1 500 hm2;每个区(市、县)兴建2处666.67 hm2以上的园区:每个乡镇兴建1处333.33 hm2以上园区(即“121”园区工程)。金州二十里堡现代化农业园区已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示范区[3]。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一大批各级各类农业园区,在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拓展农业功能、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现代农业建设产生了带动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业园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起来,但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与问题。

3.1 政策不及时,机制不健全

对于这种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政府尚未制定充足、完善的法规政策来扶持或规范其发展,致使园区建设之初遇到诸如征用土地、审批手续等方面的困难,并出现了园区建设、发展不规范的问题,而本身机制的不健全也导致园区的今后发展得不到保障,甚至出现烂尾现象,这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4]。

3.2 注重建设,轻视管理

有些地区的农业园成为了该区域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注重园区的建设,对于建成后的管理与发展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或规划,致使园区管理松散,效益低下,无法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并将最终被淘汰。

3.3 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能力弱

在部分地区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而园区现有的所谓“龙头企业”缺乏应有的辐射能力与带动力,无法吸引周围农户积极地参加到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来,势必影响园区的整体规模,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需要。

3.4 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

部分园区缺乏相应的高品质人才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无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缺乏特色。他们无视高新技术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实际上又走回了传统农业的老路,定将淹没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浪潮中。

3.5 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完善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为了保障园区今后能够平稳快速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此外,服务功能的完善也将是园区发展的助力之一,但部分园区只看到眼前利益,放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园区服务功能的完善,使得园区发展根基不稳,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4 对策

4.1 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健全园区运行机制

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制定一系列优惠、规范政策,为现代农业园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规范园区的建设发展行为,确保其能够健康快速的成长起来;而作为园区自身,在享受国家或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应积极完善运行机制,为园区的进一步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2 加强管理,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园区建设的同时,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优秀的管理人才,制定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园区建设成型后能够在正确的管理方法下快速步入发展轨道;提前制定发展规划并明确阶段性目标,使园区建设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园区发展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4.3 重点扶持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

对于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应给予相应的扶持,使其具备足够的带动、辐射能力,并能够承担起模范带头作用,为园区打响名号[5]。为高科技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其来到园区工作,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提高园区科技含量,提升园区竞争力,为园区今后的腾飞凝聚力量。

4.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园区服务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园区的建设初期抓起,它是园区发展的物质根基,各园区应充分重视其基础作用,务必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为园区今后的发展夯实根基;同时,园区应该具备齐全的服务设施,可为园区内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服务,为其解决工作中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园区的建设当中来。

摘要:综述了现代农业及其载体现代农业园的内涵,介绍了现代农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内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蒋和平.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成就与模式[J].农业展望,2007,3(2):35.

[2]魏德功.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5(10):13-14.

[3]成建国,董岩.大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调查[J].国土资源,2002(11):34-35.

[4]白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09(2):59-62.

上一篇:大班教师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美丽的沃洲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