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

2024-05-21

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精选6篇)

篇1: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

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

文件资料选编

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印

二〇〇九年五月

目 录

德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法制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1 德阳市成立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8 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12 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43 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考核办法56 德阳市政府加快推进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方案95 德阳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暂行规定107 德阳市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117 旌阳区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送审稿)126 旌阳区成立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133 广汉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136 广汉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143 广汉市成立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146 广汉市确立创建法治城市工作试点单位的通知175 什邡市转发《德阳市开展法制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

177 什邡市成立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185 什邡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187 绵竹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213 中江县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220 中江县创建法治县考核办法227 罗江县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256 罗江县创建法治县实施办法265 陈新有同志在创建法治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92 左正同志在创建法治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301 中共德阳市委文件

德委发〔2008〕14 号

中共德阳市委

德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属及其以上

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

(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普法办〔2008〕7 号)

精神,现就我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

这一主题,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坚持服务中

心,强化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和保障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平安惠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

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为实现“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

定和实施行政许可,以”590“工程为标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

设,切实做到”两集中,两到位“;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

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

政执法责任制,逗硬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切实做到行政权力授

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进一步加强惠民帮扶中心和信

访接待中心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

成本低廉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

(三)强化司法公正,着力维护公平正义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

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完善审判

公开、检务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及时研究解决涉灾法律问题,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司法保障在

司法机关人员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强化法制教育,着力增强法治意识

加强以宪法为核心,以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 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重点抓

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

制宣传教育以”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

和”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市场风险、金融职务犯罪,进一

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

境最佳区域。

(七)强化平安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健全

责任体系,实行责任查究,增强维稳治安工作实效完善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防范治安突出

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和不稳定隐患,依法妥善处置突

发群体性事件。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

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完善法律援

助和司法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推进和谐文

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防

止非正常越级上访。加强对敌斗争,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

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

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从严惩处

趁灾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八)强化监督机制,着力抓好权力制约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以权力机关监督为重点,综合运

用法律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

论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的监督网络,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

合的原则,每年进行检查考核,每两年市委、市政府将命名表

彰一批创建法治城市先进单位,确保创建措施落到实处。

(四)加强典论宣传

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创建法治城市 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在全社会营造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激

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营造全社

会关心支持创建法治城市工作的浓厚氛围。

主题词:司法

创建活动

法治城市△

意见

中共德阳市委办公室

2008 年 11 月 3 日印发

(共印 50 份)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正权

马俊东

员:许正钢

沈华伦

李茂刚

陈显文

胡宗林

高隆峰

刘述明

单广平

邹 立

雷小平

巫建平

谭晓波

刘洪庆

陈敦源

周晋安

蒲 正

毛君甫

符立均

杨 光 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市政协副主席

市中级法院院长

市检察院检察长

德阳军分区参谋长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市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市委副秘书长、群工部部长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

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德阳日报社总编辑

市经委主任

市教育局局长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市民政局局长

何荃麟 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主题词:临时机构

法治城市创建活动△

领导小组

通知

中共德阳市委办公室

2008 年 11 月 3 日印发

(共印 50 份)

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德委发〔2008〕14 号)的要求,为推进平安德阳、法治德阳、和谐德阳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法治城市创建要求,进一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目

标,以普法依法治理为抓手,以强化责任制为龙头,以落实创

建措施为重点,深化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完善民主法制,维护公平正义,为加快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推进德阳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

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法治城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三

提高“、”三加强“、”四进步“、”八防止“目标,促进德阳平安、稳定、和谐,率先在全国达到法治城市创建标准。

(一)”三提高“

1、党委依法执政能力提高。

8、坚决防止发生社会管理不作为、乱作为、严重伤害群

众感情的事件。

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依法执政体系建设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职

能作用,进一步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推行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对关系德阳经济社会发

展重大问题、涉及灾后恢复重建重大事项,在决策前进行法律

咨询和论证,增强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和民主性。

3、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前进

行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法制培训。领导干

部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

律范围内活动。

4、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

映等制度,党务工作应当公开的内容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即

时公开。

5、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决策失误

责任追究和纠错改正机制,完善责任追究的程序、健全处罚体

系,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6、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

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

应当公开的内容,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务信息,经

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

开,政务公开率达 100%。

7、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

制度。行政执法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定期清理、确

认,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持

证上岗、亮证执法,行政执法持证上岗率达 100%。

8、加强对各类收费的管理监督。收费项目合法、标准公

开、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收费登记制度、收缴

分离制度和收费许可证年审制度。

9、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行

为内部核审率达 100%,执法案件复议维持率应达 80%以上,诉讼胜诉率应达 80%以上。

10、政府及其部门行政诉讼胜诉率、行政复议维持率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诉讼判决、行政复议决定率

100%。实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首长首次

出庭应诉率达 100%。

11、提高行政效能。以”590“工程为标准,加强政务服务中

心建设,切实做到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加强惠民帮扶中心

和信访接待中心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探索高效、便

捷和成本低廉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落实首问责任制、限

7、不断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与政法工作相适应 的保障机制,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及其执法工作满意度达 90%

以上。

(四)推进全民学法体系建设

1、全面贯彻”五五“普法规划。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

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普法教育机制。深入

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和灾后重建为重

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2、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坚持和完善党委

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法制讲座、定期法制培训、自学等学

法制度,强化考核制度,增强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带头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3、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深化”警校共育“,推进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规范化,保证法制教育的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落实“,促进依法

治校。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建立健全企业经

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积极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增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和防

范风险的能力。

法治实践的现场变成普法教育的课堂,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和引

导群众。

10、深入开展”心系千村、法律惠民“行动,实现”六个 100

%“。全市各行政村实现调解组织健全,健全率 100%;纠纷化

解及时,调解率 100%;普法教育达标,覆盖率 100%;安置帮

教落实,安帮率 100%;法律援助尽援,应援率 100%;法律服

务到位,满足率 100%的目标。

(五)推进基层自治体系建设

1、基层组织健全有力。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

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居)委员会、村(居)民小组有效发挥作用,依法保障村(居)民自治工作

正常开展。

2、民主选举规范有序。依法选举村(居)委会成员、村

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按时换届,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3、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

代表会议制度健全,与村(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

项实行民主决策,落实”一事一议“制度。

4、民主监督管理规范。村(居)民自治章程、村(居)

规民约依法制定,村(居)务管理规范有序。村(居)委干部

依法接受村(居)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群众满意率达 90%

4、加强税收宣传和监管。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纳税意

识普遍提高,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5、加强对垄断性部门和行业的监管。依法查处市场经济

活动中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

态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环境安全监控和紧急处置机制健全,违法行为受到严肃查处。

7、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

任主体地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防止和预防重大安

全生产事故发生。

8、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健全和完善覆盖全市的养

老、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社会保障机制。规范用

工制度,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七)推进平安德阳体系建设

1、进一步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形成覆盖

面广、反应灵敏、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机制,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

大源头防范力度。依法妥善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大

局持续稳定。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

全。

矫正,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重

新犯罪率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加强和改进交通、消防、枪支

弹药、危化物品、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

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理,确保灾区群众安居

乐业。

(八)推进监督网络体系建设

1、加强监督网络建设。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

运用法律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

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违法必追究。

2、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职能作用。强化地方人大及其常

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充

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确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批评、意见办理率达

100%,回复率达 100%,满意率达 98%以上。

3、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

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重点突出对各级领导干

部、执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确保履职

尽责。

4、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

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

实现全市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权益保障”四个法治

化“。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领导责任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把法治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

管领导具体抓,列入任期目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

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

实施细则,整体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二)完善齐抓共建机制

各地、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结合工作职能,认真抓好本

系统、本行业、本单位的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宣传推广。新闻媒体加大创建法治城市的宣传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齐抓共

建整体合力。

(三)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按照

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

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将创建经费列入部门预算,确保工作

顺利开展。

(四)严格考核奖惩机制

附件1:

法治县(市、区)创建标准

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法治城市的决

定》,法治城市创建纳入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构

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各行业、各部门、各

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规范,办事机构制度健全,结合实

际制定法治城市创建具体方案,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工作经费

列入财政预算,组织、领导、协调、监督职能有效发挥。

三、全县(市、区)社会事务各项管理纳入规范化、法治

化轨道,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政府机关、各

职能部门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监督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四、各项监管职能到位,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有序。安全生

产、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劳动保障、金融市场等监管机制完

善,金融、投资和社会诚信环境良好。

五、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推进司法过错和错案责任追

究制、执法督察制,坚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加强司法队伍建

设,提高司法人员整体素质。

附件2:

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标准

一、党委政府把法治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

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法治创建领导小组,保障人员、组织、经费、制度四落实,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创建工作规划,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信息报送及时,资料齐全、归档存

放,管理规范。

三、坚持党委依法执政,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制度,对涉及

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向社会公开征

求意见,决策前进行科学性、合法性论证,由集体讨论决定。

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政务公开,严

格执法责任制,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和程

序。依法接受村(居)民代表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

评议,群众满意率达 90%以上。

五、普法依法治理有序开展。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

织学习宪法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普法

对象参学率达 100%,考试合格率达 95%以上。深入开展”法律

附件3:

法治机关创建标准

一、普法依法治理组织健全,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成立

由主要领导负责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有具体

部门和人员负责法治机关创建工作,创建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专款专用。

二、工作制度完善。制定普法依法治理五年工作规划,年

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健全并汇编成册,普法依法治理各种文件、资料管理规范并建档存放。

三、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民

主决策,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前进行科学性、合法性论证,集体

讨论决定。

四、深化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化、经常化,群众获知

公开的政务事项和信息途径方便、准确、快捷。规范行政许可

行为,行政许可相关事项和依据、程序、条件、结果依法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五、机关行政效能全面提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

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认真履行

附件4:

法治村创建标准

一、领导组织机构健全。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设有专人负责,职责明确。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充分发挥作用。

二、普法制度措施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有

计划、有部署、有总结,相关资料收集齐全,存档规范。

三、民主选举规范有序。选举制度健全,选举程序规范,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选

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结果群众满意,选举程序档案完备。

四、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村内事

务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到村民切身利

益和公益事业,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定”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

五、民主管理全面落实。村民自治组织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规定,实现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六、民主监督及时有效。村务公开制度健全,设立村务公

开栏,做到“立档上墙、支出公开、费用透明”。实行村委会向

附件5:

法治社区创建标准

一、领导组织机构健全。社区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

机构,设有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制度上墙。

二、普法制度措施完善。社区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信息上报及时,资料归档存放,管

理规范。

三、民主选举规范有序。社区居民自治组织遵循公开、公

平、公正的原则依法选举,选举程序合法。社区自治组织健全,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四、民主决策健全完善。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代表大会组织

健全,凡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须经社区居民代表大

会讨论通过,实行“一事一议”,社区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完善。

五、民主管理全面落实。社区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公约、议事规则、居务公开等制度,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充分保

障居民的民主权利。

六、民主监督及时有效。建立社区居民监督小组,设立居

务公开栏,对社区重大事务、居民普遍关心的事项等及时公开,内容准确全面。

附件6:

法治学校创建标准

一、领导组织机构健全。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依法

治校领导小组,做到人员到位、职责明确、经费落实。

二、普法工作制度完善。制定普法教育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相关文件资料收集齐

全、存档规范。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做到依

法办校、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健全完善

学校管理制度。坚持校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确保校长依法

履职、教代会依法监督、教师岗位职责明确,考评体系完善。

四、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

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切实保障教职工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

开校务,健全家长联系制度。

五、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积极推行教职员工聘

任制,做到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合法,分配制度公正。建立健全

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健全落实学校领导学

附件7:

法治企业创建标准

一、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机构,落实责任,配备专(兼)

职工作人员。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并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

各类法治企业创建资料齐全,管理规范。

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有序。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

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定期开

展法律知识培训,有专(兼)职法制宣传员,有固定法制宣传

栏。

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用

工备案制度、工资分配支付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制

度等,职工养老、医疗、卫生、失业保险等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法律顾问介入企业重大

决策的范围和力度,重大决策和主要活动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

工作制度,经营活动重合同、守信用、信誉好。

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

全考核及奖惩制度、事故隐患整改和管理制度、危险物品安全

管理制度等,严格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

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共印 50 份)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文件

德法创领〔2009〕1 号

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成员

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属及其以上

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法

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要

求,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抓好落实,特制定《德阳市法治城

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现印发给你们,请

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门的创建法治城市工作;了解、掌握全市工作开展情况,及时

总结推广经验,向全国普法办、四川省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市

委、市政府、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时报送全市创建

法治城市工作情况;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成员单位基本职责

(一)按照《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要求,全面

落实创建法治城市规划、计划,制定本系统、本行业、本

部门法治建设规划、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按时参加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 的会议,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本系统(部门、单位)法治工作进展情况。

(三)加强组织领导,把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

日程,指导、协调、督促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法治建设工

作。

(四)认真开展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依法治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五)定期开展检查活动,督促本系统、本部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六)认真研究本系统、本部门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推进或改进。

(七)及时做好本系统、本部门法治建设经验和典型的总

关考核内容。

3、市人大办

承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创建法治城市工作的决议和意见;

协调、安排市人大代表对创建法治城市工作进行视察、检查和

调研;负责对司法机关错案追究制和检务、审判公开的法律监

督工作;组织协调实施对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

识考试。

4、市政协办

负责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提请政协讨论

研究的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的协调、联系工作。组织协调政协

委员对创建法治城市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和视察,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创建法治城市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

议。

5、市纪委、监察局

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处;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

法》的贯彻实施;纠正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6、市中级人民法院

狠抓法院队伍建设,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立案、审判、申诉、信访工作,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措施,切实维护

德阳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创建法治城市和法制宣传

篇2: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

根据《简阳市创建法治政府实施方案》精神,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推进我镇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切实做好法治政府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全面提高我镇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推进我镇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底,我镇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行政复议工作不断强化,依法化解行政争议的功能充分发挥;规范性和政策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文件合法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减少,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创新。并力争在依法行政“二五”规划末期率先实现上级规定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保障和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一)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深化阶段(2010年1月—2012年12月),创建任务基本完成。

(三)巩固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四、主要任务

落实上级关于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健全落实相关制度,规范政府重大决策行为有新进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新突破;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有新举措;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处理行政争议的新形式;开展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开拓依法行政工作新领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建立规范权力运行的新机制”等“六个新”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加强服务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工作任务分实施。2009年,在全面完成依法行政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和学习,健全落实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相关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化解和处理矛盾纠纷,开展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七个方面的工作。2010年至2013年,结合当年的工作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分步实施。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狠抓工作落实。镇上成立简阳市青龙镇创建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1),镇政府创建法治政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创建法治政府有关工

作,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成员单位、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抓好创建法治政府工作。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成立工作组,明确专人负责,按计划分步骤完成工作任务。

(二)坚持创建法治政府工作报告制度。镇政府每年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向上级政府、本级人大报告。各单位、各部门每年要对本单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并向镇政府报告。

(三)大力宣传,加强监督考核。要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镇政府将创建法治政府纳入考核总体目标进行考核,各站、办、所要将创建法治政府工作纳入全年总体工作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督察、同考核。各站、办、所要密切配合,加强对本站、办、所开展创建法治政府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及时提出推进建议,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1.简阳市青龙镇创建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简阳市青龙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二月四日

附件1:

简阳市青龙镇创建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马富永(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副组长: 杨光辉(镇长)

毛泽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成员:

篇3: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

赵北庄村目前采用了办村民夜校、发放法制宣传册、法制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教育。村里投资30余万元, 建起一座200多平方米的村民学校, 结合实例, 由浅入深, 定期考核, 使村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节假日, 赵北庄村还充分利用民间花会、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同时, 配合公安津南分局南洋派出所开展法制宣讲课, 在村内明显位置建立法律宣传栏, 张贴法制宣传挂图和法制宣传资料、报刊, 并定期更换内容。

此外, 村委会每月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每季度定期举行民主议政日, 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汇报近期所做的工作, 以及如何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村委会还成立了调解小组, 为村民发放《民事纠纷法律知识手册》, 说案说法, 依法调解。

篇4:推进依法治校 创建法治校园

贯彻中央部署,推进依法治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云南财经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提升学校综合治理能力”“依法治校与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党风廉政与干部队伍建设”等专题开展集中学习。同时邀请校外专家进校作专题报告。

开展主题活动,传播法治文化。2012年6月,云南财经大学印发了《和谐财大·法治阳光润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方案》和《和谐财大·法治阳光润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具体安排》,系统开展了校园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校园法治文化传播、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学校法治实践活动、法律服务活动等主题文化活动。

建立宣教阵地,加强廉政教育。2012年4月,学校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60平方米的云南省高校首家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展出内容共分为5篇,分别是理论篇、风范篇、校园篇、自律篇、警示篇,共38块展板。截至目前,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已接待校内外师生7 000余人次。

发挥专业优势,创作普法动漫。由学校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与五华区司法局组编创作的云南省第一部动漫普法期刊《生活与法》,2009年至今已出版24辑。2013年,学校1人被五华区普法与依法治区领导小组评为先进个人,3件作品荣获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评学生组一等奖、1件作品荣获二等奖;2014年,学校1人被五华区普法与依法治区领导小组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学校2件作品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法治漫画动画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漫画类优秀奖。

广开普法讲座,增强法律认知。学校建立了经常性法治讲座机制,先后邀请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成有、香港大学法学博士熊浩应、西南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美国法学院丹尼尔·米德夫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曲三强、北京大学法学院王新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江溯教授等30位知名法学专家来学校作报告。

开设廉政课程,养成规则意识。学校于2014年开设了全校性选修课《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占2个学分,至今共有600余名学生选修了该门课程。由法学院和校纪委办公室共同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文化读本》现已成稿。

阳光司法进校园,理论研讨促普法。2012年10月12日,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来学校开展了“庭审走进民众”阳光司法进校园活动。学校还先后承办了第六期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司法会计培训班和云南省法学会主办的“刑诉法修正案与执法司法能力提升”研讨会。

组织普法活动,培养法治精神。学校先后举办了“法律之星”辩论赛、“学法 识法 用法”法治影刊分享会、“喜迎十八大暨普及法律意识”晚会、“弘扬法治精神 保护传统文化”演讲比赛、“良法善治”讨论会、宪法日法律知识竞赛、“人人守法,守法人人”普法知识竞赛、“法治传递正能量”宿舍普法宣传手抄报制作比赛、“漫·法”手绘法制漫画大赛、法治小品大赛等活动。

展播法治影片,结合读书普法。学校把“六五”普法与“书有大益读书会”“悦读·阅青春”读书活动相结合,开展了法治图书阅读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师生观看《忠诚与背叛》《为了明天》《永不妥协》《毒海深渊》等法治影片,开展法治影片展播活动。

进入社区普法,承担社会责任。2012年9月22日,学校师生到昆明市南屏步行街广场、棕树营街道办事处、月牙塘社区等发放传单,制作版面,讲解法律知识,开展“流动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2014年12月4日,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在云财社区、水晶宫社区、翠湖社区开展了街头普法活动,向市民发放《交通安全法》宣传册200余份,发放《云南省市民普法问卷》500份。每年暑假学校都组织普法志愿者队伍参加“三下乡”活动。2011年至2014年,先后到社区开展了“普法宣传”“法律援助”“走访低保户”“关爱空巢老人”“法治文艺表演”等活动。

篇5: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标语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法治统一,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法德协力,全面推进法治保康建设。

2.推进法治建设,建设幸福保康。

3.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建设工业强县、城镇兴县、旅游活县、幸福保康提供有力保障。

4.抓法治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就是抓社会管理创新,就是抓民生,就是抓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5.群策群力打造和谐保康同心同德建设法治社会

6.法治建设人人参与和谐保康家家受益

7.让法治扎根人民心中用和谐赢得保康未来

8.幸福保康由我造法治社会由我创

9.重视法治功在千秋建设和谐造福万代

10.法与保康相融心与和谐互通

11.情系法治建设心连幸福保康

12.打造法治社会建设和谐保康

13.共建法治社会源于一举一动同创和谐保康始于一言一行

14.和谐社会法治先行

15.追求和谐是你我的心愿参与法治是你我的责任

16.法治是稳定的基石和谐是发展的保障

17.法正律行天下太平

18.法治人人抓和谐千万家

19.社会要平安法治是关键

20.人人参与共铸诚信个个努力推进文明

21.厚德为平安之根法治乃和谐之本

22.依法治国是金诚信和谐是福

23.你出力我出力法治建设齐出力你添彩我添彩和谐家园更精彩

24.法正律严,国泰民安

25.手牵手同建和谐保康 心连心共做守法公民

26.共建法治家园同享和谐生活

27.建设法治保康共享幸福生活

28.弘扬法治精神建设和谐保康

29.幸福连着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30.保康是我家法治靠大家

31.懂法是文明的起点 守法是文明的标志 执法是文明的保障

32.加强基层法治 建设幸福家园

33.建设法治保康构建和谐社会

34.加强政法工作建设法治保康

35.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建设法治保康

36.建设法治保康维护公平正义

37.加强法治保康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38.推进法治保康建设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39.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保康建设

40.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稳步推进法治保康建设

41.同心同德创法治乡村群策群力建幸福家园

42.事事有法可依人人学法守法层层依法办事

43.美丽常德我的家依法管理利万家

44.深入推进法治保康建设致力打造法治城市品牌

45.推进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46.强化社会监督促进依法办事

47.同享法治成果 共建和谐社会

48.学法者智用法者兴守法者安

49.民为和谐之本法乃公平之源

50.法治与和谐同在公益与文明共存

51.莫想无法无天牢记法治天下

52.学法源于一点一滴守法始于一言一行

53.人因法而安 国因法而兴

54.法律无情人有情人情尚须依法行

55.一人违法全家不宁全民守法天下太平

56.你不依法 法不容你

57.学法和守法并重平安与幸福相依

58.大事小事依法办事大节小节依法守节

59.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60.举法治大旗倡文明新风

篇6: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意见

法治是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环境是新时期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积极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和树立城市法治文明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法治XX建设,积极创建首批全国法

治城市,按照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普法办〔2008〕7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XX市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成委发〔2012〕1号)精神,现就创建全国法治城市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形势下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紧紧围绕“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坚持法治XX建设与文化强市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全市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和法治文化建设,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中西部地区“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法治XX,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公民的主体感、责任感、幸福感明显增强,XX法治文明形象显著提升。

——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公共安全体系有效运转,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和有效维护。

——法律服务中西部领先。加大政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培育服务力和竞争力强的现代法律服务业,建成在中西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市场和城乡一体法律服务体系,人均法律服务资源拥有量接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城乡居民享有优质均衡的法律服务。

——法治文化深入人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打造一批综合型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泛传播,全市公民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全社会形成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风尚。

二、进一步优化XX法治环境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公众参与立法机制,建立健全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和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完善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价制度。深入推进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落实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强化执法评议考核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完善行政调解程序,推进行政调解网络建设,健全专业性调解组织,发挥行政复议、仲裁工作在调解中的作用。加强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政务公开。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制度,强化备案审查和定期清理,实现报备率、规范率、审查率、审查后文件合法率达到100%。完善政务承诺制度,依法履行政府机关签订的各类合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诚信度。

(二)深化民主法治建设。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深入开展法治区(市)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城乡法治建设均衡发展。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开展窗口行业“依法办事、诚实守信”主题创建活动,推进各行各业法治和诚信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机制,以还权、赋能、归位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保障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把社区建设成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承担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深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依法理顺监管部门职责,建立食品安全问题发现及处置工作机制,加强食品在各环节的质量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及时披露违法信息。健全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加强药品流通市场监管,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传销、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无证经营行为,促进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和联动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安置帮教工作,扎实推进“平安XX”建设。建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性公共卫生

和安全事件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和监测预报、快速响应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联动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政府领导约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人民团体、新闻媒体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和互联网的通达社情民意新渠道作用,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和引导处置。完善了解和回应民意、加强沟通协商、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的机制。深化群众和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稳控、化解、考评“一体化”工作机制,强化监督和问责,确保城乡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处理。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运用仲裁机制解决各类民事争议,多渠道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三、促进城乡群众共享优质均衡法律服务

(一)培育壮大现代法律服务业。努力培育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精通涉外业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积极拓展知识产权、医疗、教育、海外并购重组、反倾销、反垄断、金融衍生品等领域的业务,推动我市法律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在中西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市场,促进法律服务供需衔接。健全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执业评价和奖惩机制,建立法律服务行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行法律服务行业的信息化动态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质量。

(二)完善城乡一体法律服务体系。拓展和提升XX市法律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向社会集成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的综合功能体,区(市)县建立标准化法律服务大厅,健全乡镇(街道)司法所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加强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开设“法律服务民生直通车”,逐步建成以市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区(市)县法律服务大厅为主体,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法律服务站点为触角,法律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纽带的城乡一体法律服务体系,使城乡群众共享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

(三)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把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加强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向社会组织购买法律服务。加大对基层的法律服务投入,全面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满足城乡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促进公民更多地通过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表达诉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尽快建立在村(社区)专职从事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社区矫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的法律服务社工队伍,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全面落实《XX市法律援助条例》,确保困难群众有条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鼓励并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四)开展法律服务促发展惠民生。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组建法律服务专家团队,为政府重大改革和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意见。采取鼓励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律师联系企业和产业功能区设立法律服务咨询点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开展“法律服务进农村”活动,组织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工作者等进村入户,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和引导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着力化解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纠纷。

四、建设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法治文化

(一)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和宪法相关法,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市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

(二)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意识教育。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城乡居民为重点,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意识教育。健全并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经常化、制度化。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和法制副校长“五落实”,确保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政府涉企主管部门要把法制培训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积极指导和督促企事业单位制定并落实学法计划,进一步增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的观念。加强村(社区)“两委”干部法制培训,提高其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开展“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引导城乡居民依法参与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

(三)加强法制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把法制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天府新区、“北改”工程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发挥公共活动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公园、法治社区等,使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依托职能部门、各类学校和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开办法制栏目、专栏(版),探索通过网络社区、微博平台、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传媒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文化。加强普法网建设,开通法律服务热线,在向市民提供“菜单式”服务中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各类文化团体要加强法治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开展经常性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利用重大节假日和法律颁布纪念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四)深入开展“法治大讲堂”工作。以“人人讲法、共建和谐”为主题,开展“争做依法办事好干部”大教育,把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情况作为述职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把公职人员学法守法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开展“争做文明守法好市民”大讨论,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大家谈,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开展“法治文化暖民心”大行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开发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加强法治公益广告宣传,全方位展示XX法治形象,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创作一批感染力、传播力强的法治文艺节目,用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开展“送法惠民进万家”大走访,深入推进法律进村社、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活动,引导村(社区)群众、企业职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履行法律义务,增强进城务工人员遵纪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创建全国法治城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承担,履行对创建活动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和“谁执法、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开展创建活动。

(二)强化督查考核。把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制定完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上级政府评议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定期开展社会评价,发布评估报告,不断提高法治城市创建社会满意度。要细化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工作责任,加强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考核结果作为对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区(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将法治城市创建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级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经费,切实保障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的需要。加强对法治城市创建经费的审计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上一篇: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左右下一篇:教师工作证明怎么开